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

《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

2025-02-04 07:53:4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YX”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

篇1: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

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者,执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①。桓公闻之,执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②载之。

桓公反至,从者以请。桓公曰:“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去齐五百里,不远,不若c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恐有小恶,以其小恶弃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遂举大用之,而授之以为卿。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所以霸也。

(选自《新序·杂事五》)

【注释】①商歌:商声,五音之一。②后车:副车,侍从乘坐的车子。

17、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赁车以适齐(2)击牛角,疾商歌c

(3)权用其长者(4)遂举大用之

18、比较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执火甚盛/执其仆之手曰②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

A、两个“执”字用法相同,两个“固”字含义不同。

B、两个“执”字含义相同,两个“固”字用法不同。

C、两个“执”字用法相同,两个“固”字含义不同。

D、两个“执”字含义相同,两个“固”字用法不同。

19、翻译下列句子。(5分)

(1)穷困无以进。

(2)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

20、“从者以请”这一句有省略。请概括地回答,“从者”所“请”的内容是。(2分)

21、用自己的.话回答,齐桓公“所以霸”的原因是什么?(3分)

【注释】

宁戚,春秋时期卫国人,早年贫困,替人拉牛车运货物。后来得到齐桓公任用,拜为上卿,迁相国。

干:求,指谋求官职。

赁车:载货物之车,古时多用牛拉。

郭门:外城的城门。

辟:推开。

[6]说桓公以治境内:用如何治理齐国的话劝说桓公。

[7]说桓公以为天下: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

篇2:《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者,执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①。桓公闻之,执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②载之。

桓公反至,从者以请。桓公曰:“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去齐五百里,不远,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恐有小恶,以其小恶弃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遂举大用之,而授之以为卿。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所以霸也。

(选自《新序·杂事五》)

【注释】①商歌:商声,五音之一。 ②后车:副车,侍从乘坐的车子。

17、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赁车以适齐 (2)击牛角,疾商歌

(3)权用其长者 (4)遂举大用之

18、比较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执火甚盛 / 执其仆之手曰 ② 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 / 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

A、两个“执”字用法相同,两个“固”字含义不同。

B、两个“执”字含义相同,两个“固”字用法不同。

C、两个“执”字用法相同,两个“固”字含义不同。

D、两个“执”字含义相同,两个“固”字用法不同。

19、翻译下列句子。(5分)

(1)穷困无以进。

(2)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

20、“从者以请”这一句有省略。请概括地回答,“从者”所“请”的内容是 。(2分)

21、用自己的话回答,齐桓公“所以霸”的原因是什么?(3分)

【注释】

[1]宁戚,春秋时期卫国人,早年贫困,替人拉牛车运货物。后来得到齐桓公任用,拜为上卿,迁相国。

[2]干:求,指谋求官职。

[3]赁车:载货物之车,古时多用牛拉。

[4]郭门:外城的城门。

[5]辟:推开。

[6]说桓公以治境内:用如何治理齐国的话劝说桓公。

[7]说桓公以为天下: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

参考答案:

17、(1)到、往 (2)洪亮唱起、激昂唱起(形作动。如果只答“宏亮、激昂”也得分)

(3)姑且 (4)提拔(由“举起”引申为“提拔”,这里不宜解释为“推荐”,因为齐桓公是最高领导)(“遣、疾、举”均出于300个实词)(4分)

18、A (3分。两个“执”的用法都是动词,两个“固”含义:前者是“果真”的意思,后者是“本来”的意思) 19、(1)(宁戚)仕途窘迫,没有办法推荐自已(2分。要点:穷困、无以、进、通顺,各0.5分)

(2)宁戚拜见(齐桓公),用聚合国内力量来劝说齐桓公(3分。要点:见、说、介后、合、境内、通顺,各0.5分) 20、如何安置宁戚(2分)

21、齐桓公求贤迫切,能够力排争议,正确地对待人才,不因为“小恶弃人之大美”,大胆的发挥入才的长处。(3分)

篇3: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者,执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①。桓公闻之,执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②载之。

桓公反至,从者以请。桓公曰: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去齐五百里,不远,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恐有小恶,以其小恶弃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遂举大用之,而授之以为卿。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所以霸也。

(选自《新序杂事五》)

【注释】①商歌:商声,五音之一。②后车:副车,侍从乘坐的车子。

17、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赁车以适齐(2)击牛角,疾商歌

(3)权用其长者(4)遂举大用之

18、比较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执火甚盛/执其仆之手曰②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

A、两个执字用法相同,两个固字含义不同。

B、两个执字含义相同,两个固字用法不同。

C、两个执字用法相同,两个固字含义不同。

D、两个执字含义相同,两个固字用法不同。

19、翻译下列句子。(5分)

(1)穷困无以进。

(2)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

20、从者以请这一句有省略。请概括地回答,从者所请的内容是。(2分)

21、用自己的话回答,齐桓公所以霸的原因是什么?(3分)

【注释】

[1]宁戚,春秋时期卫国人,早年贫困,替人拉牛车运货物。后来得到齐桓公任用,拜为上卿,迁相国。

[2]干:求,指谋求官职。

[3]赁车:载货物之车,古时多用牛拉。

[4]郭门:外城的城门。

[5]辟:推开。

[6]说桓公以治境内:用如何治理齐国的'话劝说桓公。

[7]说桓公以为天下: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

参考答案:

17、(1)到、往(2)洪亮唱起、激昂唱起(形作动。如果只答宏亮、激昂也得分)

(3)姑且(4)提拔(由举起引申为提拔,这里不宜解释为推荐,因为齐桓公是最高领导)(遣、疾、

举均出于300个实词)(4分)

18、A(3分。两个执的用法都是动词,两个固含义:前者是果真的意思,后者是本来的意思)19、(1)(宁戚)仕途窘迫,没有办法推荐自已(2分。要点:穷困、无以、进、通顺,各0.5分)

(2)宁戚拜见(齐桓公),用聚合国内力量来劝说齐桓公(3分。要点:见、说、介后、合、境内、通顺,各0.5分)20、如何安置宁戚(2分)

21、齐桓公求贤迫切,能够力排争议,正确地对待人才,不因为小恶弃人之大美,大胆的发挥入才的长处。(3分)

【参考译文】

宁戚想要向齐桓公谋求职位,因为(求仕不顺)处境困窘,没有办法推荐自己,于是做了商贩,租借牛车到齐国去,晚上在城门外住宿。齐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晚打开城门,让租车马的商赃避开。(他们)火把燃得很旺,随从(齐桓公)的人很多。宁戚正在车下喂牛,看到桓公而心中悲伤,敲打着牛角,用洪亮激昂的声音唱起商调歌曲。齐桓公听了,拉着他车夫的手说:奇怪嗬,这位唱歌的不是一般人啊!(就)命令用侍从乘坐的车子把宁戚载上。

桓公返回到了宫廷,随从人员请示(如何安置宁戚)。桓公说:赐给他衣服帽子,我要接见他。宁戚拜见(齐桓公),用聚合国内力量来劝说他。第二天再拜见(齐桓公),用治理天下来劝说他。齐桓公非常高兴,想要任用他。群臣劝谏说:这位客人是卫国人,(卫国)距离齐国五百里,(路途)不远,不如派人去打听一下,果真是贤人的话,再任用他也不为晚。桓公说:不是这样的,派人去打听的话,恐怕他会有小的缺点,因为他的小缺点而丢掉他的大优点,这就是国君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啊。况且人本来就很难十全十美,我们姑且用他的长处。于是提拔重用宁戚,授给官职,让他担任卿大夫。在这件事上,齐桓公做得对,这是他称霸的原因啊。

【点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求全责备,宁戚肯定不是所谓贤德之人,正如《文子上义》中所说: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人。齐桓公便是不责备于人的君子,他不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待人以宽,得宁戚如此,得管仲也是如此。管仲曾经辅佐和齐桓公争位的公子纠,而且曾经射杀桓公,几乎使之丧命,但当鲍叔牙尽数管仲优长,桓公便宽容管仲对他的伤害,拜管仲为相。正因为桓公待人以宽,才能够尽得天下之士,成就称霸六国的伟业。

篇4: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注释】①骜:同“傲”。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一日三至弗得见( ) (2)亦可以止矣 ( )

2.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B.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 我又怎敢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C.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么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D.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我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3.齐桓公之所以赢得了许多国君相率而朝,是因为他能够“ ”(2分)

4.故事写齐桓公“一日三至弗得见”“五往而后得见”,并不是要突出他的坚毅性格,而是要强调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3分)

参考答案

1.(4分)(1)能够(2)停止

2.(3分)D

3.(2分)下布衣之士

4.(3分)只有真诚才能打动别人(为人要心胸宽广)

参考译文:

齐桓公拜访一个叫稷的人,一天去了三次都没见到他。齐桓公的随从人员说:“作为一个大国的国君,拜访一个平访百姓,一天三次都没能见到,这也就可以停止了。”齐桓公说:“话不能这样说,一个看轻功名利禄的人,当然看不起他的.国君;如果他的国君轻视霸主之业,自然也看不起有才华的士人。纵使稷先生轻视官职俸禄,我怎么敢轻视霸主之业呢?”于是齐桓公见到了稷,(天下有才华的人听说这件事,感动于齐桓公的贤明)纷纷投奔他。

【《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齐桓公好服紫》阅读答案

2.莫怀戚散步阅读答案

3.宁戚饭牛的成语故事

4.《求和得和》阅读答案

5.元稹《得乐天书》阅读答案

6.失亲得学阅读答案

7.《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

8.曾巩《戚元鲁墓志铭》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9.坐得住才立得起现代文阅读答案

10.阅读理解及答案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下载word文档
《《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