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党员全面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

党员全面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

2024-07-18 07:47:5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歌锌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党员全面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党员全面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党员全面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

篇1:党员全面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决胜脱贫攻坚战就如同射箭,唯有盯紧目标、全力以赴、持之以恒,方能让“箭”正中靶心。

思想上绷紧弦。截至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深度贫困地区的群众仍没有脱贫,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扶贫干部们,切不可在这临门一脚的紧要关头,产生“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唯有以必胜的信心、一鼓作气的决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方能将“硬骨头”啃下,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对于已经脱贫“摘帽”的地区,党员干部也不能掉以轻心,“躺在功劳簿上睡觉”,需进一步调查了解以脱贫群众的生活现状,进一步采取措施巩固脱贫成效。

目标上瞄准靶。“箭”最终能否正中靶心,关键在于“精准”二字。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精准扶贫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当前,没有脱贫的大都是条件比较差、基础比较不好、贫困程度比较深的地区和群众,要根据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做好做实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子上,拔掉穷根子。同时要注重扶贫扶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他们改变落后面貌的决心和干劲,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努力改变落后命运。

行动上拉满弓。“箭”要射得远、射得中,必须拉满弓。如何来拉满弓呢?要肯花大力气、下苦功夫,要像80后“白头干部”李忠凯等扶贫干部般脚上沾满泥土,做到讲农民话、吃农家饭、做农家事,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为贫困群众找到切合自身实际的致富路子。要用真心、动真情,学习“扶贫之花”黄文秀,设身处地为贫困户着想,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为群众解决实际的困难,让贫困群众获得真正的实惠、感受到真实的变化,从而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党员全面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最新大全5篇

篇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精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共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中强调了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我国经济实力大幅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得到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同时文章中指出了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在工作中,我们要把握好以下三对关系并找准工作方向,一是要把握好整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关系,二是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三是把握好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的关系。在找准补短板的方向后,我们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从“人群”这一方面来看,要聚焦于老弱病残贫困人口,着重解决看病难、看不上病、孩子辍学、危房改造、饮书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区域”方面来看,要紧盯深度贫困地区,根据不同地区的致贫原因精准施策。从“领域”方面来看,补短板要着重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

文章中指出,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四项要求,一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二是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三是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四是健全社保兜底机制。

补短板是硬任务,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要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认真履行职责、咬定目标、不断奋斗,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实施精准攻坚,同全国人民一起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篇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精选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

一是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从目前来看,脱贫攻坚总体成效是明显的,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全力冲刺阶段,全体党员干部都要作风过硬,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特别是要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始终,锚定既定目标,坚持“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狠下绣花功夫,拿出过硬本领,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二是要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我国环境保护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环境污染重、生态受损大、环境风险高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生态环境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短板。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增长点。

三是要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所谓民生,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基本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状况等,主要包括了由低到高的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侧重于民众的基本生存问题;第二个层面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发展能力以及基础性的基本权利;第三个层面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在当代社会中,民生状况以及其基本结构和指标的改善与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地反映着人民的基本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状况,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着一个国家其社会结构、社会秩序和社会利益关系调整与建设的合理化与优化程度,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强烈关涉着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基石问题。

四是要健全社保兜底机制。社保是民生之基,关系着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福祉。社会保障是群众生活的“安全网”,它能够确保人民群众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收入和基本医疗不受影响。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民生之依、民生之福。我们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切实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篇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精选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攻坚,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二是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三是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

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从综合发展指标、人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多角度充分论证,作出的重要判断,是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的重要成果。

然而,“船到中流浪更急”,发展取得的成绩虽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优等生“。但是,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需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答好“优等生”到“尖子生”的“加试题”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愿景。

答好脱筼攻坚“加试题“。要确保今年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将551万贫困人、0.6%的盆困发生率双双降为0的任务还“道阻且艰”。一方面,坚持产业扶贫“旗帜“不动摇,持续推动“输血式”扶赏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把基础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靓、惠民产业做细,因地制宜、因产施策,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招”,避免“大水漫灌“式、“干篇一律”式发展产业,形成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做好脱筼“后半篇文章”,通过“五个一批“扶贫政策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还要防止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学返贫等可能导致脱贫攻坚功亏一篑。因此,要建立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教育、医疗扶贫机制,强化社会保障覆盖率,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病掉队。

答好生态环境“加试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人民福祉、关系着民族未来,历史的发展警示着我们以牺牲环境谋取一时发展是不可取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从“美丽中国“的提出到“生态文明”建设,从“两山理论”走进联合国到全面小康离不开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昭示着解决环境污染冋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急迫性。因此,既要驰而不息推进大气污染治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散乱污”企业治理等系列环境突出问题。又要加加快转型升级,利用科技的力量将“秸秆”“垃圾”等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价值转化,做到一举多得,奋力答好生态环境这道“加试题”,让环境保护“红利”造福于子孙后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好民生福祉“加试题”。“人民”二字是今年“两会的高频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实现全面小康离不开答好民生福祉这道“加试题”。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群众的难事当家事、群众的来信当家书,着力解决好群众最急、最盼、最想的事情,提升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另一方面,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解决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育幼养老等民生领域问题,现固好民生福祉““最难一公里”“最后一公里",让全面小康之路不落下一户人、不落下一个人。

篇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精选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就当前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同时文章也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强弱项、补短板,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

一是当好“排雷员”精准排查问题。落实好“四逐四准”机制,开展问题大普查,逐人逐户进行排查问题问题,确保问题全面排查精准,不漏一户一人问题,全面精准查问题。只有精准排查问题,全面发现问题,当好问题“排雷员”,真正停下步子,俯下身子,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需求,敢于发现问题,才能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二是当好“情报员”精准报告问题。精准研判问题,敢于上报问题,敢于自揭弱项、短板和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不隐藏、不瞒报,当好问题“情报员”、精准上报情况,当好领导的千里眼、顺风耳,为领导知民情、解民意,了解情况,制定措施提供搭好桥梁,真正当好群众“贴心人”。

三是当好“销号员”精准解决问题。一切计划不落实都是空的,一切理想不落实处都是空想,针对查出的问题、短板,精准制定措施,有的放矢解决问题、补齐短板,解决好群众心急心忧之事,补齐短板弱项,打好问题歼灭战。以产业稳群众增收,以就业保群众稳定。确保群众一达标四保障无问题,衣食无忧,心有所向,真正为民所想,为民谋利,为民所忧!

四是当好“战斗员”精准攻坚问题。只要肯琢磨,办法总比问题多。作为基层干部,是最直接和我们广大群众接触,最直接反映群众心声,是群众意愿的“晴雨表”,在脱贫攻坚道路上,问题不少,困难不小,时间紧迫,但我们要相信,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迈不过的坎,没有打败不了的困难,只要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结力量和资源,攻克难关是势在必行,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大势所趋。

作为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要聚焦短板问题,实施精准攻坚问题,打好问题歼灭战,完成好“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满分答好脱贫攻坚试卷,同步完善答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试卷!

篇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精选

206月1日《求是》杂志上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我国的生产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但并不影响总体上向好发展的趋势。而结合巴马县的发展来看,巴马在这次疫情期间,在县委领导下,采取早防控、严要求,有效的防范了疫情,目前是0感染。全县旅游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其它产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巴马县是贫困县,发展较落后,目前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自治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占66%,巴马县要尽快到达全区的平均水平,必须要更加高质量的发展,抓住深巴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旅游产业等,同时要保护好生态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巴马县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本钱之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在科学评估进展状况的基础上,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从人群看,主要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从区域看,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从领域看,主要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明显。巴马县于脱贫,目前主要还存在老弱病残等贫困人口,进行低保兜底补助,同时号召社会爱心人士进行爱心支援,保障这部分人群的生活水平。同时加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乡村居民的医疗、教育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各地发展水平有差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的工作也应各有侧重。虽然巴马县已经脱贫,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在县委的领导下,清楚的认识了当前的短板和不足,形成了良好预期,坚定发展信心。巴马县如今明确了当前发展的重要任务,奋斗已成为巴马发展的主旋律,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未来的几年里,巴马的短板将会得到进一步补齐,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

篇7:党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800字

水泥路向家延伸,新居拔地而起,产业开花结果,这是麻阳苗族自治县脱贫攻坚的喜人场景,也是20个贫困县(市)的“摘帽进行时”。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湖南将以“全面小康决胜年”为抓手,努力实现“一脱贫三促进六覆盖”,这背后是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也是精准发力的绣花功夫——决胜全面小康不是美丽的抒情诗,而是艰苦的攻坚战。

篇8:党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800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为重要的是“全面”。如果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没有解决,就不能算是真正实现了目标、达成了愿景。如果老百姓在“七个有所”方面还有很多痛点难点,这样的小康成色就不是很足。

“一脱贫三促进六覆盖”,是一个系统化的精准脱贫和全面小康行动计划。“一脱贫”,即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三促进”,也就是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充分就业、促进安全稳定;“六覆盖”,包括推动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农村安全饮水、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通组道路全覆盖。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导向的要求,也是针对我省存在的问题短板精准发力的迫切需要。各地各部门要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系统梳理薄弱环节,紧盯突出问题,聚焦基础设施、县域经济发展、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短板,实施精准攻坚,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歼灭战。

在整个行动计划中,“一脱贫”是最为重要的,也是刚性目标和底线要求。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都必须打赢。“三促进”是经济民生社会方面的基本目标。“六覆盖”都是民生实事,且多是“最后一公里”“人人都受益”的普惠性、可及性民生工程,体现了“为民服务解难题”的鲜明导向。

当前,我省农村与农村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还存在不平衡现象,新的民生难题、民生诉求也不断出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不断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等方面还大有可为。通过种.种“加强版”“创新版”的政策措施,采取针对性方案解决“老大难”“新烦恼”问题,我们就能不断提高全面小康的普及程度和质量水平。

全面小康,不能搞“一刀切”,用平均数掩盖大多数,更不能让贫困人口通过统计数字“被小康”。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各地要根据自身实际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决防止在数字上层层算账、层层报账,更不能弄虚作假,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积土为山,汇川成海。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近在眼前,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检验,是对我们驾驭风险、跨越关口的能力检验,是对我们担当尽责、攻坚克难的作风检验。拿出非常之举,凝成非常之力,湖南定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篇9:党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800字

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而小康社会,则是中国共产党苦苦奋斗、孜孜追求、一心想为老百姓创造的一种幸福社会。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__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为此,党中央在十六大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基本任务和总体要求,为我们描画了今后二十年的幸福生活,这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农村党员责任更是重大,因为农村党员是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领头羊,只有农民实现了全面小康,全国人民才能算得上实现了全面小康。

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指的是财产丰富、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尽管这种社会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但在中国老百姓中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

实际上,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在旧社会,人们对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理解就是吃饱穿暖住好房子,根本不敢奢望上学读书干大事业。新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小康标准越来越高,万元户甚至十几万元户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更加注重文化和精神上的享受。而且由于经济发展在地域上的不平衡,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评判标准。

因此党中央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让人们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还要享受丰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不仅仅让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实现宽裕的小康目标,还要让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也实现宽裕的小康目标;不仅让城市居民过上小康生活,更要让广大农村群众也过上小康生活。这就是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世纪末,我们已经实现的小康社会有一个基本特征,这就是低水平的小康社会。因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在世界上还处于中下收入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00多美元为低收入国家,__美元为中等收入国家,6000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我们实现的小康离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远的多。邓小平所提出小康社会目标,重点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初步提高。这是符合中国当时经济社会现实的,也是符合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__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又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总体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旨是要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对此,十六大不仅规定了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也规定了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因此,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要在“全面”二字上下功夫,始终要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只注重发展经济而忽视制度建设,也不能片面追求平均水平,而忽视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制度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城、乡和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如果不抓住重点,不解决难点,我们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就不可能真正体现“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原则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从而也不可能建成真正高标准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

篇10:党员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行百里者半九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问题必须正确认识,若干领域还需要啃一些“硬骨头”,一些地方还有“最后一公里”亟待打通。

一是剩余贫困人口攻坚任务艰巨。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尚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看不上病看不起病、贫困家庭孩子失学辍学、部分贫困人口仍住危房等问题突出。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客观存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均位于中西部,贫困人口较为集中,是“短板中的短板”。末,按现行农村贫困标准测算,超过90%的农村贫困人口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仍落后于东部地区。20,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相当于东部地区的66.0%、60.8%、69.4%。

三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犹存。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艰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少数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土壤污染防治压力大。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期待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每千人口医生数仅为2人,低于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贫困地区水电路讯等状况较差。

四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还面临一些难题。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64,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低收入群体人数仍然较多。一些领域风险隐患有待进一步防控和化解。市场经济秩序仍需规范,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五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问题新考验。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也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工作带来新挑战。受疫情影响,一季度经济增速大幅下降,就业压力明显上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减少,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加大。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应当看到,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总体可控,有基础也有条件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弱项。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力稳就业保民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篇11:党员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省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的召开,全面回顾了今年以来的省委常委会工作,客观分析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形势任务和短板弱项,科学部署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和方法,在全市上下引起热烈反响。全市各地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连日来,我市各县(市、区)干部群众高度关注省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以阅读报纸、浏览网站和微信、开展专题讨论等形式,认真领会会议精神,表示要强化担当实干,坚持担责负责,提升素质本领,持续改进作风,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安福县瓜畲乡党委书记黄海生表示,将以此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强化担当实干,把抗疫抗洪精神转化为强大动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写好“生态+产业+旅游”融合文章,持续深入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尤其是农村污水处理工作,提质扩面推开“飞地抱团”西瓜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奋力发挥产业和区位优势,巩固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持续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遂川县扶贫办主任古小亮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作为扶贫干部,在今后工作中要以此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精心谋划、精准扶持、精细工作,坚持做好“一个衔接”,健全“两项机制”,抓好“三个提升”。一手抓好脱贫推进、一手抓好巩固提升,以高质量脱贫成效助推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坚决啃下剩余的“硬骨头”,坚决防止因疫因灾返贫致贫。脱贫攻坚争分夺秒之时,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时间更紧、压力更大。峡江县巴邱镇党委委员、组织员曾双全说:“作为一名基层党委组织员,要进一步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一线飘扬,让党徽在一线闪耀,带着群众干,把精准脱贫的要求落实落细,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

永新县烟阁乡党委委员唐勇力说:“作为扶贫干部,我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围绕攻坚克难、查缺补漏、巩固提升,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他还表示,在今后工作中要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扎实抓好产业扶贫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倾斜支持,强化措施落实,助力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篇12:党员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25日上午,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和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研究我区贯彻落实意见。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要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防控,坚持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乌鲁木齐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加大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医疗救治力度,织密织牢社区防控网,科学调配医疗力量和重要物资,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其他地州市要协调联动,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要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化挂牌督战,狠抓问题整改,加强返贫监测,落实动态帮扶,突出抓好发展产业带动就业,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夯实基础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各类惠民工程落地见效,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进各族群众福祉。要警钟长鸣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聚焦总目标、打好组合拳,毫不放松抓好维护稳定各项工作;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持之以恒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组织建党和思想建党有机结合,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不懈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创业环境。

会议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保护好市场主体,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好企业自主性和创造力,推动全区各类企业实现更大发展。要落实纾困惠企政策,积极帮助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解决难题,继续减税降费、减租降息,强化要素保障、金融支持,确保各项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认真实施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涉企服务质量和效率。要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加快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贺信精神,强调要切实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团结、教育、引领广大少先队员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时刻准备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奋勇前进。

篇13:党员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近年來,株洲市交通運輸局堅持把建設“四好農村路”作為拉動地方經濟增長、服務“三農”的重要民生工程來抓,開創了農村公路建管養運的新局面,實現了農村交通運輸面貌大變樣。

如今,進得來、出得去、行得通、走得暢的農村公路,已成為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金鑰匙”,成為小康路、致富路、幸福路,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當好了先行,為黨和政府在基層凝聚了民心。

嚴格把關,全面建好農村公路

按照“高標准、嚴要求、全覆蓋”的總體思路,在建設過程中堅持推行“五抓’,即抓設計、抓招標、抓開工、抓驗收、抓監管,嚴格程序規范,嚴守質量紅線,以新建通村通組公路、自然村通水泥(瀝青)路為重點,配套實施農村公路窄路加寬、生命防護、危橋改造、客運招呼站建設等工程,全市農村公路總裡程達到3190公裡,其中自然村通水泥(瀝青)路1830公裡,形成以縣道為骨架、鄉道為支線、村道為脈絡的農村公路網體系,實現與高速公路、國省干線以及城市道路的全面有效銜接,縣道全部達到二級公路標准,鄉道全部提升至三級以上,村道路面寬度不低於5米,每年農村道路暢通工程項目交(竣)工驗收合格率100%,在各縣市區打造了4條超過10公裡、6條超過5公裡的農村公路樣板示范路。

全市農村公路建設規模、實施標准、投資力度均在全省處於領先位置,實現通村通組公路、25戶及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瀝青)路、建制村通客班車三個全覆蓋,惠及218個行政村、1600個自然村,惠及350萬人口。

完善體制,全面管好農村公路

積極構建符合農村公路特點的管理體制與機制,著力完善縣級農村公路管理段、鄉鎮(場)農村公路管理站和行政村村道管理所的機構設置,建立縣有路政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路產路權保護隊伍。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的意見》,積極制定全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細則,銜接市財政落實成品油稅費改革資金、完善轉移支付政策、合理確定轉移支付規模,在縣、鄉、村公路全面推行“路長制”改革,在貧困村設立“公路管養專員”公益性崗位。

面對日益復雜的農村交通運輸安全形勢,積極探索農村公路交通運輸管理新模式,堅持“人力+科技”“傳統+現代”,加快實現運政、路政等交通行政執法力量整合、執法重心下移,先后開展了安全生產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運輸市場集中整治、超限超載專項治理等行動,有效解决農村交通運輸管理難題,切實提升農村交通安全生產水平。

政群結合,全面養好農村公路

大力推廣兩類養護模式:一是政府主導、分級養護模式。建立分級管理、分片督導、分離管養機制,將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納入財政年度預算,將養護工作納入政府目標管理考核﹔二是群眾養護模式。聘請鄉鎮村管理員, 對區域內農村公路進行統一管理養護,實行人工清掃、垃圾定時定點定線收集、綠化帶精細化養護一體化保潔。

在經費保障上,建立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資金保障機制,實行 “縣為主體、國省補助”的資金投入機制,每年足額安排日常養護經費並逐年提高,從2018年起,將縣道日常養護資金由每年每公裡5000元提高至8000元,鄉村道路由3000元提高至5000元,今年還將進一步提高標准。

在養護人員上,優先吸納具備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各鄉鎮村招募的農村公路管養專員中,貧困人員也不低於30%,每戶每年增收8000多元。2019年,株洲市交通運輸局在全省率先開展“提路況、清水溝”百日攻堅行動,疏通水溝3916公裡、路面修補37411平方米,公路等級率、鋪裝率、常養率、綠化率等指標大幅提升,分別為89.89%、93.36%、100%、84.19%。

便利出行,全面運營好農村公路

注重把農村公路建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統籌謀劃,服務城鄉空間布局、產業扶貧發展和生態環境要求,著力打造品質農村路,旅游路、資源路、產業路的裡程佔農村公路總裡程的38.5%。

加快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形成以主城區為中心的區域輻射狀短途公交線路網、以客運班線為補充的中長途客運班線網,已開通城鄉公交7條、農村客運班線221條,覆蓋所有建制村,日均客流量達到20萬人次,后續還將加快推進集班車、旅游、物流、公交等服務功能於一體的農村運輸服務站建設。

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服務網絡體系建設,推進交通運輸+特色產業、互聯網+物流等模式發展,已建成鄉鎮中轉倉儲配送中心14個、村級攬收代投服務站10個,郵政便民服務點3091個,打通了農村物流“最先一公裡”和“最后一公裡”。

依托一條條農村公路,實現人才、資金、技術和服務引進來,炎陵黃桃、茶陵大蒜、攸縣香干等地標特色農產品走出去,為城鄉經濟協調發展、農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必要條件。

【党员全面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党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2.全面小康社会思想汇报

3.党员干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4.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个人心得

5.有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员心得感想

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学习心得1000字

7.决胜全面小康党员心得体会

8.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600字

9.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学习心得

10.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文

下载word文档
《党员全面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