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

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

2022-05-29 05:59:0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fd12345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

篇1: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

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

采薇

作者: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玁(xiǎn)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盬(gǔ)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①蔽:一种野菜。

②亦:语气助词,没有实义。作:初生。止:语 气助词,没有实义。

③莫:同“暮’,晚。④ 玁狁(xian yun):北方少数民族戎狄。

⑤遑:空闲。启:坐下。居:住下。

(6)柔:软嫩。这里指初生的菠菜。

(7)聘:问候。

(8)刚:坚硬。这里指菠菜已长大。

(9)阳:指农历十月。

(10)盬(gu):止息。

(11)疚:病。

(12)尔:花 开茂盛的样子。

(13)路:辂,大车。

(14)业业:强壮的样子。

(15)捷: 交战,作战。

(16)騤騤(ku);马强壮的样子。

(17)腓(fei):隐蔽,掩 护.

(18)翼翼:排列整齐的样子。

(19)弭(mi):弓两头的弯曲处。鱼服: 鱼皮制的箭袋。

(20)棘:危急。

(21)依依:茂盛的样子。

(22)霏霏:纷纷下落的样子。

译文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刚才长出来。

说回家啊说回家,

一年又快过去了。

没有妻室没有家,

都就是因为玁狁故。

没有空闲安定下,

都就是因为 玁狁故。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初生正柔嫩。

说回家啊说回家,

心里忧愁又烦闷。

心中忧愁像火烧,

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的驻防无定处,

没法托人捎家书。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已经长老了。

说回家啊说回家,

十月已就是小阳春。

战事频仍没止息,

没有空闲歇下来。

心中忧愁积成病,

回家只怕难上难。

光彩艳丽什么花?

棠棣开花真烂漫。

又高又大什么车?

将帅乘坐的战车。

兵车早已驾好了,

四匹雄马真强壮。

哪敢安然定居下,

一月之内仗不停。

驾驭拉车四雄马,

四匹雄马高又大。

乘坐这车就是将帅,

兵士用它作屏障。

四匹雄马排整齐,

鱼皮箭袋象牙弭。

怎不天天严防范,

玁狁犹猖狂情势急。

当初离家出征时,

杨柳低垂枝依依。

如今战罢回家来,

雨雪纷纷漫天下。

行路艰难走得慢,

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的心中多伤悲,

没人知道我悲哀。

赏析

战争的策划和发动就是“肉食者”们的勾当,被迫卷入其中的个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犹如随风飘动的落叶,随波逐流的小、舢任命运之手随意摆弄,疲惫忧伤痛苦疾病衰老死亡全都身不由乙只有暗自嗟叹、仰天长啸的份儿。恐怕这就是普通士兵们剩下的唯一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财产”。

凭了这点权利唱一曲忧伤的歌,总不至于得罪了大人君子们吧!无家无室的忧虑,居无定所的烦闷,频繁作战的辛劳和疲惫,思念故乡的痛苦,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对入侵之敌的仇恨,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触景生情的感伤,命运无常的恐惧,遥遥无期的等待,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冲击着敏感多思忧患焦虑的心灵。把它们吟唱出来,就是一种自我遣怀,自我抚慰,犹如受伤的小动物,只有自己舔吮伤口,自己忍受痛苦,自己体验悲伤。

倘若受伤后连哀叫的欲望和本能都丧失了,此时那便彻底麻木了,物质化了。此时对于受惯了命运摆弄、痛苦煎熬、忧伤折磨的心灵来说,艰难坎坷辛劳疲惫枪林刀箭都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形如搞札,心如死灰,完全丧失了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个体的灵性和生气。

对忧伤和痛苦的敏感,不仅表明个体对自己生存处境的真切关注,也表明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意志。对忧伤和痛苦的表也不仅仅就是一种无助的感叹和哀伤,此时而且也就是表达不甘于忍受比伤和痛苦、不甘于向命运屈服的一种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诉我们的无我忧伤,我痛苦,我无助,但我不愿,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篇2:六年级诗经采薇节选

诗经采薇,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研读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2、 培养学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能自行翻译,了解作品主旨,熟读成诵。

2、 从诗歌的时代背景,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3、 适当延伸拓展,启发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戍边战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学会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文本,由了解戍边战士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并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品主旨,理解士卒为国赴难中的家园之思。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经》,引入课题。

1、(课件展示《诗经》,)大声呼唤它!

2、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从汉朝起儒家就将其奉为经典。书中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课件演示)

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品味《采薇》中一个经典名句,请同学们打开书……(课件出示教材)

二、读准诗歌,把握基调。

1、同学们自由诵读。

2、个别读,注意“薇、雨、霏”的读音。(你也读读!你学学他读读)

3、同学们再结合注解读读?指名个别读!(问听众,你听出了什么?——说一说诗表面意思。)

4、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话,相信你读了会更有收获。引入课外学习资料。(课件演示)[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远征战士离开边关,孤独地行走在回乡途中。道路崎岖,又饥又渴。此刻,他遥望家乡,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5、指名个别再读。

(鼓励读的动情者,借势导:这段话中哪个词让你想到要这样读?)

6、同学们,读了这许多遍,你有没有发现诗中这两句有什么特点呀?(师板书三组反义词)

7、检测问:“昔”指何时?“往”去何方?“我”指谁?“今”又指何时?“来”去何方?

8、哪一句是这位远征战士的'回忆?(课件出示)

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诵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依依”是什么意思呀?

师:(配乐《自然之声》)同学们闭上眼睛,除了杨柳你还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2、真美!此时你最想做什么?

3、出示《清平乐·村居》

4、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溪头卧剥莲蓬。而这位士兵呢?——征战沙场!他愿意吗?(课件:往否?)

5、为什么?

故园情难了!

沙场血腥、残酷!

6、大丈夫仗剑远行志在四方,他真的不去征战沙场吗?出示课件。(周宣王执政的前夕,玁狁(xiǎnyǔn)曾乘周王朝政治**和遭遇大旱灾,侵扰我国北方边境。)

师:什么叫“侵扰”?

师:此时,往否——?为什么?

7、在“不得不去”面前,这样一位深明大义的士兵出征前最割舍不下的是什么?(父母、兄弟、子女、妻子、亲朋好友、门前的那棵柳树……)

8、我想,此时此刻也就只有一词可以形容的心情了——“依依不舍”。

9、(课件出示诗句)指导读出味!

10、其实,自古就有“折柳相送”的说法,哪位同学能借用诗句来印证一下?

(课件出示)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四、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就这样,这个士兵带着对家园的思念,带着对亲人的眷恋,踏上了漫漫征程。或许是一年,或许是三五年,亦或许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征夫回来了!(课件出示后句诗,齐读)

2、“雨雪霏霏”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同学们随便说一说。

师:要是我吃饱喝足了,穿着暖和的皮大衣,这就是一幅美丽的雪景图!

3、课件播放“雨雪菲菲”声效图,同学们感受。

师:听着这风声,雪声,你心里怎样?(打冷颤——好冷!)

面对大雪纷纷满天飞,面对眼前的一草一木,“我”在想些什么?

师:引导学生读。

师:(调侃)你现在饿吗?渴吗?

师:你知道吗?这位归来的征夫却——(课件出示: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生齐读: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4、你体会到了什么?(征夫冷,饿……)这分明就是雪上加霜!

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凄惨、悲凉……)

5、不应该呀!一位凯旋的战士回归故里怎能如此凄惨?如此悲凉?这样一位战士回乡,照理说应该有些什么?

6、可是掌声、鲜花、亲人的迎接……有吗?却只有——雨雪霏霏。(接读)(课件出示:昔日_________没了,只有——雨雪霏霏!)

师:昔日幸福的家园没了,只有——(生接读:雨雪霏霏)

昔日恩爱的亲人没了,只有——(生接读:雨雪霏霏)

昔日袅袅的饮烟没了,只有——(生接读:雨雪霏霏)

昔日依依的杨柳没了,只有——(生接读:雨雪霏霏)

(可以让一组同学连成一个排比句,读出伤悲)

7、师:凯旋而归的这位征夫呀,没有了丝毫的喜悦;侥幸活下来的征夫呀,没有了半点庆幸!为什么?为什么?征夫怎么也想不明白!他抚今追昔,仰天长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为何雨雪菲菲?

8、可是仰天长叹,谁又能听得见呢?还不是只有那——雨雪霏霏!他彻底绝望了,他的心犹如飞舞着的雪花一样冰冷!犹如低沉着的山风一样哀吟。

生接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

9、哀兮!悲兮!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雨雪霏霏”不正是这位回乡征人内心凄苦的真实写照吗?

10、就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一样有谁知道他的哀愁呢?我想或许也只有这“雨雪霏霏”知道了!(课件出示:雨雪知我心,霏霏诉我哀!)

五、作业

1、收集至少四句借景抒情的诗句。

2、背诵《十五从军征》。

3、读读《采薇》整首诗。

板书设计:

篇3:六年级诗经采薇

六年级诗经采薇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赏析

这首诗歌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此诗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不能不“忧心烈烈”.后四句为什么戍役难归的问题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第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毛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这与诗意不符.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入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不能不令“我心伤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现代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口头禅.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情诗》),颜延之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秋胡诗》之五),等等.

注释:

(1)薇:的一种,学名救荒,现在叫,种子、茎、叶均可食用.

(2)作:指冒出地面.

(3)止:句末.

(4)曰:句首、句中,无实意.

(5)莫:通“暮”,也读作“暮”.本文指年末.

(6)靡(mǐ)室靡家: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

(7)不遑(huáng):不暇.遑,闲暇.

(8)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启,跪、跪坐.居,安坐、安居.古人,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

(9)玁(xiǎn)狁(yǔn):中国古代名.

(10)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指刚长出来的柔嫩的样子.

(11)烈烈:炽烈,形容.

(12)载(zài)饥载渴:则饥则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

(13)戍(shù):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

(14)聘(pìn):问,谓问候.

(15)刚:坚硬.

(16)阳:农历十月,季节.今犹言“十月”.

(17)靡:无.

(18)盬(gǔ):止息,了结.

(19)启处:休整,休息.

(20)孔:甚,很.

(21)疚:病,苦痛.

(22)我行不来:意思是:我不能回家.来,回家.

(23)常:既芣苡,植物名.

(24)路:高大的战车.斯何,犹言维何.斯,,无实义.

(25)君子:指将帅.

(26)小人:指士兵.

(27)戎(róng):车,兵车.

(28)牡(mǔ):雄马.

(29)业业:高大的样子.

(30)定居:犹言安居.

(31)捷:胜利.谓接战、交战.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此句意谓,一月多次行军.

(32)骙(kuí):雄强,威武.这里的骙骙是指壮的意思.

(33)腓(féi):庇护,掩护.

(34):整齐的样子.谓马训练有素.

(35)弭(mǐ):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象弭,以装饰弓端的弭.鱼服,制的箭袋.

(36)日戒:日日警惕戒备.

(37)棘(jí):急.孔棘,很紧急.

(38)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

(39)依依:形容柳丝轻柔、的样子.

(40)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雨:音同玉,为 “下” 的意思.

(41)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42)迟迟:迟缓的样子.

(43)往:当初从军.

篇4:诗经·采薇全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1、薇:豆科植物,野生,可食。又名大巢菜,冬发芽,春长大。一说叫“野豌豆”。

2、作:生出。止:语尾助词。

3、莫:通“暮”,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

4、靡:无。靡室靡家:言终年在外,和妻子远离,有家等于无家。

5、玁狁(险允xiǎn yǔn):一作“猃狁”,种族名。到春秋时代称为狄,战国、秦、汉称匈奴。玁狁居住的地方在周之北方。以上两句是说远离家室是为了和玁狁打仗。

6、遑:遐。启居:启是小跪;居是安坐。古人坐和跪都是两膝著席。坐时臀部和脚跟接触,跪时将腰伸直。这句是说奔走不停,没有闲暇坐下来休息。

7、柔:是说未老而肥嫩。

8、烈烈:本是火势猛盛的样子,用来形容忧心,等于说忧心如焚。

9、戍:驻守。这句是说驻防未有定处。

10、聘:问讯。这句是说没有归聘的使者代我问室家安否。

11、刚:是说将老而粗硬。

12、阳:十月为“阳”,现代对农历十月还称为“小阳春”。

13、启处:犹“启居”。

14、疚:古读如记,病痛。孔疚:等于说很痛苦。

15、来:古读如厘,慰勉。不来:是说无人慰问。

16、尔:《说文》引作“薾”,音同,花繁盛貌。

17、常:常棣的简称。以上两句是以开得很繁盛的常棣起兴,引到壮盛军容的描写。

18、路:就是“辂”,音同。车的高大为辂。斯:语助词,犹“维”。这句和“彼尔维何”句法相同。

19、戎车:兵车。

20、牡:指驾车的雄马。业业:高大貌。

21、捷:抄行小路为“捷”。三捷:言多次行军,就是不敢定居的意思。

22、骙骙(葵kuí):强壮貌。

23、君子所依:君子指将帅,“依”犹“乘”。

24、小人所腓(肥féi):小人指兵士。腓:隐蔽。步卒借戎车遮蔽矢石。

25、翼翼:闲习貌。

26、弭(米mǐ):弓两端受弦的地方叫做“弭”。象弭:就是用象牙制成的弭。服:是“菔”的假借字。菔是盛箭的器具。鱼菔,就是用沙鱼皮制成的“菔”。

27、戒:古读如“亟”。日戒:每日警备。

28、棘:急。

29、依依:杨柳柔弱随风不定之貌。

30、霏霏:雪飞貌。以上四句言春去冬还。

【题解】

这是戍边兵士的诗。第一、二、三三章是说远别家室,历久不归,饥渴劳苦。第四、五章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不敢定居之劳。末章写归途雨雪饥渴的苦楚和痛定思痛的心情。

【译文】

大巢菜采了又采,大巢菜冒出芽尖。说回家哪时回家,转眼间就到残年。谁害我有家难奔,还不是为了玁狁;谁害我腚不着凳,还不是为了玁狁。

大巢菜采了又采,大巢菜多么鲜嫩。说回家哪时回家,心里头多么忧闷。心忧闷好像火焚,饥难忍渴也难忍。驻防地没有一定,哪有人捎个家信。

大巢菜采了又采,大巢菜又粗又老。说回家哪时回家,小阳春十月又到。当王差无穷无尽,哪能有片刻安身。我的心多么痛苦,到如今谁来慰问?

篇5:诗经 采薇

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xiǎnyǔn)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kuí)。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意解释

诗经·采薇(节选)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已经发了芽。

说归家啊道归家,一年又快过完啦。

没有妻子没成家,只因和玁狁把仗打。

没有空闲难休息,要和玁狁(xian yun)去厮杀。

采薇菜啊采薇菜,采那薇菜柔嫩芽。

说归家啊道归家,愁思不已乱如麻。

忧心忡忡如火烧,又饥又渴日难熬。

驻地不停长调动,让谁来把书信捎。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枝芽已变老。

说归家啊道归家,转眼又过半年了。

公家差事没个完,想要休息难上难。

心情痛苦似油煎,不知能否把家还?

那盛开的是何花?是美丽的棠棣(di)花。

那辆战车是谁的?将军作战坐着它。

战车驾起要出发,四匹壮马把车拉。

出征岂敢图安定?一月多胜把敌杀。

驾车四匹大公马,马儿强壮又高大。

将军指挥立车上,士兵隐蔽也靠它。

四匹壮马向前行,士兵持箭拿雕弓。

无时无刻不戒备,军情紧急抗玁狁。

昔日从军上战场,杨柳依依好春光。

今日归来路途上,大雪纷纷漫天扬。

道路泥泞走得慢,又饥又渴苦难当。

我心伤感悲满腔,谁人知我痛断肠!

小学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

篇6:诗经采薇全文节选

先秦:佚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注释

①思:语气助词。

②矣:语气助词。

③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④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⑤昔:从前。

赏析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分六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马能不日日加强戒备?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而周家军队盛大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艰辛而紧张的,这些都是作者用写实的笔法来写的。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

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戊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因此《采薇》(节选)一篇确是《诗经》中最好的篇章之一。

篇7:诗经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薇:野豌豆苗,可食。

作:生,指初生。止,语末助词。

曰:言、说。一说为语首助词,无实意。

莫:即今“暮”字。

靡室靡家:无有家室生活。意指男旷女怨。

猃(xian,上声)狁(yun,上声):即北狄,匈奴。

不遑:不暇。启:跪、危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故有危坐、安坐的分别。无论危坐和安坐都是两膝着席,危坐(跪)时腰部伸直,臀部同足离开;安坐时则将臀部贴在足跟上。

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烈烈:犹炽烈。

载饥载渴:则饥则渴;即又饥又渴。

戍:防守。定,止。

聘:问,谓问候。

刚:坚硬。

阳:十月为阳。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靡(gu,上声),王引之释为无止息。

启处:犹言启居。

孔:甚,很。疚,病,苦痛。

常:常棣,既扶移,植物名。

路:假作“辂”,大车。斯何,犹言维何。

君子:指将帅。

戎车:兵车。

牡:雄马。业业,壮大貌。

定居:犹言安居。

捷:接。谓接战、交战。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此句意谓,一月多次行军。

騤(kui,阳平):雄强,威武。

腓(fei,阳平):庇,掩护。

翼翼:安闲貌。谓马训练有素。

弭(mi,上声):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鱼服,鱼皮制的箭袋。

日戒:日日警惕戒备。

棘:急。孔棘,很紧急。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

迟迟:迟缓。

【译文】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刚才长出来。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又快过去了。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因为玁狁故。没有空闲安定下,都是因为 玁狁故。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初生正柔嫩。说回家啊说回家,心里忧愁又烦闷。

心中忧愁像火烧,饥渴交加真难熬。我的驻防无定处,没法托人捎家书。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已经长老了。说回家啊说回家,十月已是小阳春。

战事频仍没止息,没有空闲歇下来。心中忧愁积成病,回家只怕难上难。

光彩艳丽什么花?棠棣开花真烂漫。又高又大什么车?将帅乘坐的战车。

兵车早已驾好了,四匹雄马真强壮。哪敢安然定居下,一月之内仗不停。

驾驭拉车四雄马,四匹雄马高又大。乘坐这车是将帅,兵士用它作屏障。

四匹雄马排整齐,鱼皮箭袋象牙弭。怎不天天严防范,玁狁犹猖狂情势急。

当初离家出征时,杨柳低垂枝依依。如今战罢回家来,雨雪纷纷漫天下。

行路艰难走得慢,饥渴交加真难熬。我的心中多伤悲,没人知道我悲哀。

【赏析】

《采薇》描述久戍在外的士卒在回家的'途中的情景。诗人一开始就交待了回家的时节,正是岁暮,而从与玁狁作战的战场上归来,又是何等的有幸。自然会在战后的归途中回忆当时戍边作战的艰苦,忍饥挨饿,不遑启处,战事频繁,形势危急。抚今追昔,诗人借景写情,感时伤事,表现深沉的行役之思,而诗人善于以物写时令,以柳代春,以雪代冬,而且以薇菜的“作”、“柔”、“刚”交待时节的变化,叙述战时的生活,又隐寓戍边之久远。尤其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更增强了哀乐的情感表达,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末尾与首间照应,使通篇结构完整,严谨统一,又见出诗人构思的精巧。

【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相关文章:

1.诗经采薇

2.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的意思

3.六年级诗经采薇的翻译

4.诗经采薇朗诵

5.诗经采薇教案

6.诗经采薇翻译

7.诗经采薇教学

8.改写《诗经采薇》

9.诗经小雅采薇原文

10.诗经采薇相关介绍

下载word文档
《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