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诗人眼中的杨玉环

诗人眼中的杨玉环

2024-04-17 07:32:4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品尝幸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诗人眼中的杨玉环,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眼中的杨玉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诗人眼中的杨玉环

篇1:诗人眼中的杨玉环

诗人眼中的杨玉环

秋雨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把花儿和杨玉环交互在一起,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云想衣裳花想容”成为千古绝句。杨玉环就是一枝带露的仙葩,艳丽凝香,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杨玉环是今天山西省运城市人,16岁的时被纳为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王妃。

公元737年,玄宗宠爱的武惠妃魂归离恨,后宫数千宫娥,无一能使玄宗满意。高力士为了讨玄宗的欢心,向玄宗推荐了寿王妃杨玉环。后来令杨玉环出家,号太真,住于太真宫。并另立左卫中郎将韦昭训的女儿为寿王妃,玄宗册封杨氏为贵妃,父夺子妻,大唐也上演了一场东周卫国的“新台之丑”,成为唐朝宫闱的一大怪闻。

其实,大唐前面也有子占父妻的'事情,李世民的武昭仪不是也随了名分上的儿子李治了吗?民间这算是很大的丑闻,宫闱算不得什么。李渊时代与北方胡人杂居,变染上了胡人的习俗。当时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子承父业,除了生母,父亲的妾是要一起继承的。李唐长期与鲜卑部落杂居,混有胡人的血统,所以对这些事情没有多大禁忌。但按照儒家文化,这可是乱伦。所以,我们看待这一问题时,一定把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不能阉割历史,把过去的事情用现在的标准去评判。

杨玉环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杨玉环靠一身姿色,能诗善舞,她的《赠张云容舞》写道: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枭枭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诗中写女人的舞姿,比之秋烟芙容,若隐若现。又把女人比作岭上风云,飘忽无定,人生无常,后又比作柳丝拂水,婀娜轻柔,衬以罗袖动香,可谓出神入化。杨玉环赢得三千宠爱集于一身,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

天宝中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立过边功,深得玄宗宠信,令杨氏姐妹与禄山结为兄妹,杨玉环则认安禄山为干儿子。安禄山以入宫谒见干娘为名,竟明目张胆地调戏起来杨玉环。

755年11月,安禄山反叛,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自玄宗天宝十四年(755)至代宗宝应元年(762)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玄宗仓皇入川,次年途经今天的陕西省兴平县西马嵬驿,军队哗变,逼玄宗诛杨国忠,赐杨玉环自尽,杨玉环时年38岁。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叙玄宗与贵妃的悲剧故事。渔阳鼓声惊醒一夜春梦,马嵬坡早就为《长恨歌》准备好了素材,一代帝王却护不住自己柔弱的爱妃,一言九鼎却眼睁睁看着“云想衣裳花想容”被一条丝巾结束了生命!把一场战争的罪过,加到妩媚的女人身上,这是男人莫大的悲剧!我似乎也听到了花蕊夫人的悲愤之声: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杜牧《过华清宫》诗句:

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甫写关于杨贵妃的《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榼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杜甫写关于杨贵妃的《哀江头》: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景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篇2:诗人杨玉环简介

杨玉环(公元7-756年),字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她先为寿王李瑁的王妃,后为公爹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 杨玉环她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其中“羞花”,说的就是杨贵妃。

生平事迹

杨玉环,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 杨玉环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和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此时她才22岁,玄宗则56岁,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已的母亲窦德妃荐福,并赐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杨玉环自入宫以来,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她。直至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变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

玄宗亲谱《霓裳羽衣曲》,召见杨贵妃时,令乐工奏此新乐,赐杨氏以金钗钿合,并亲自插在杨氏鬓发上。玄宗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古今宫闱秘记》卷三)复制新曲《得宝子》,足见宠幸之隆。时宫中未立新皇后,宫人皆呼杨氏为“娘子”,实居后位。郑处诲讲了一个故事,说在杨玉环晋为贵妃之后,岭南贡上一只白鹦鹉,能模仿人语,玄宗和杨贵妃十分喜欢,称它为“雪花女”,宫中左右则称它为“雪花娘”。

玄宗令词臣教以诗篇,数遍之后,这只白鹦鹉就能吟颂出来,逗人喜爱。玄宗每与杨贵妃下棋,如果局面对玄宗不利,侍从的宦官怕玄宗输了棋,就叫声“雪花娘”,这只鹦鹉便飞入棋盘,张翼拍翅,“以乱其行列,或啄嫔御及诸王手,使不能争道。”(《明皇杂录》)后来这只可爱的“雪花娘”被老鹰啄死,玄宗与杨贵妃十分伤心,将它葬于御苑中,称为“鹦鹉冢”。元朝诗人杨维桢《无题效商隐体诗》云:“金埒近收青海骏,锦笼初放雪衣娘。”(《铁崖集》)就是咏及玄宗与杨贵妃的宠物白鹦鹉的。玄宗对宠物白鹦鹉尚且如此珍惜,其对杨贵妃的厚宠更不待言了。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

由于杨贵妃得到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

有一次,杨贵妃恃宠骄纵,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谴归娘家。可是,贵妃出宫后,玄宗饮食不进,高力士只得又把她召回来。750年,贵妃偷了二十五郎(分阝)的紫玉笛,独吹自娱。事发,以忤旨又被送出宫外。贵妃出宫后,剪下一绺青丝,托中使张韬光带给玄宗,玄宗大骇,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张祜《分王小管》诗云:“金舆还幸无人见,偷把分王小管吹。”(《中晚唐诗叩弹集》卷五)就是咏此事的。

杨贵妃知道玄宗没有她,便寝食不安,更为骄纵,杨家“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时人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之谣。(《杨太真外传)))李肇说:“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唐国史补》卷上)杜牧《过华清宫》诗云: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中晚唐诗叩弹集》卷六)

就是咏岭南贡荔之事,后世岭南荔枝有“妃子笑”者,据说得名于此。

天宝中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立过边功,深得玄宗宠信,令杨氏姐妹与禄山结为兄妹,杨贵妃则认禄山为干儿子。禄山以入宫谒见干娘为名,竟明目张胆地调戏起杨贵妃来。

杨贵妃在长安庆祝最后一次生日,是755年六月一日于华清宫,玄宗令梨园置乐,于长生殿奏新曲,未有曲名,适广东南海进荔枝到,遂以《荔枝香》为曲名。同年十一月,安禄山反,玄宗仓皇入川,次年途经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军队哗变,逼玄宗诛杨国忠,赐杨贵妃自尽,时年38岁。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叙述玄宗与贵妃的悲剧故事。

杨贵妃能诗,《全唐诗》收有其《赠张云容舞》一首云: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枭枭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这是以女人写女人的舞姿,比之秋烟芙蓉,若隐若现;复比之岭上风云,飘忽无定,更比之柳丝拂水,婀娜轻柔,衬以罗袖动香,可谓出神入化。在诗词中反映杨贵妃的故事是很多的,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云: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中晚唐诗叩弹集》卷六)

就是咏贵妃放事。至于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名句(《李太白全集》卷五)更成为千古绝唱。贵妃死后,玄宗人蜀,“行至扶风道,……又至斜谷口,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声,隔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杨太真外传》)这就是后来宋词《雨霖铃》词牌的由来。杨贵妃十大美图(10张)

在戏剧中演杨贵妃的故事更多,元朝白朴撰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明朝有屠隆隆《彩毫记》传奇、吴世美《惊鸿记》传奇、无名氏《磨尘鉴》传奇,清朝有洪升《长生殿》传奇,京剧有《百花亭》、《贵妃醉酒》、《太真外传》、《马嵬坡》等,其它地方剧种也有许多演杨贵妃的故事,真是不胜枚举。尤以梅兰芳主演的京剧《贵妃醉酒》,以其独创性及卓越演技唱腔,饮誉海内外。小说则有《杨太真外传》、陈鸿《长恨歌传》、《隋唐演义》等。

今陕西兴平县有杨贵妃墓,占地3000平方米,墓侧有李商隐、白居易、林则徐等历代诗碑。临潼骊山北麓有华清池,传为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遗迹,其中尤以“贵妃池”更为著名,传为杨贵妃专用的浴池,故又称“妃子汤”,池侧有“凉发亭”,传为贵妃浴罢凉发梳头之处。这些名胜古迹因为与古代著名美人杨贵妃有密切关系,而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著名的一笑

唐代唐玄宗的宠妃:杨贵妃,她有倾城倾国之美,天生丽质,又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以致唐玄宗对她宠爱有加! 华清池杨贵妃出浴像

那位万人之上的大唐皇帝为了博得“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的欢心,每逢荔枝季节总要委派专人通过每五里、十里的驿站从四川(有的`说从广东、福建)驰运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宫中的享受又是极其奢侈,越是难得的山珍海味、希世奇宝越要进贡,除荔枝外,另有一美酒更是让唐玄宗封为宫廷御酒,其酿酒用的水是高山上的清晨甘露,此酒具得天独厚的四川兴农酿酒之地利优势,酿出来的美酒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浓而不艳!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杨贵妃在华清宫里品尝荔枝时是怎样的一番动人情景,唐玄宗每每以此美酒与其对饮,杨贵妃在唐玄宗的心目中当然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了。从此便有这历史上这著名的一笑。“华清笙歌霓裳醉,贵妃把酒露浓笑”!那作为贡品进入宫廷的美酒,也取名为:露浓笑。

羞花典故

有一种小巧玲珑的花卉,它的复叶酷似芙蓉枝,点点对称,宛如鸟羽。植株上缀以数朵淡红色的小花,状若杨梅。人们用手一指,它那羽状小叶便很快闭合,叶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为纯洁和朴实,才那样忸怩、娇羞,所以人们都叫它“含羞草”。 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玄宗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含羞草“羞”于见人,是由于植物电的缘故。 含羞草的叶栖基部,有一个薄壁细胞组织叫做“叶褥”,平时里面充满了足够的水分。当叶片受到刺激时,薄壁细胞里的水分,在植物电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与两侧流去。由于叶片的重量增加,就产生了叶片闭合,叶柄耷垂的现象。含羞草植株纤细娇弱,为了生存,它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这种适应环境的特殊本领。

篇3:诗人杨玉环简介

杨玉环,字太真。其故里有多种说法。主要有四种:四川说、山西说、河南说、广西容县说。关于杨玉环的故里之争,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其人文地理著作《中国美女地理》中,对杨玉环故里有详细考证。天宝四载,27岁的杨玉环被李隆基册为贵妃,距杨玉环被册为寿王妃整十年。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四日,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38岁的杨贵妃被缢死,香消玉散。杨贵妃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堪称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无出其右者。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篇4:古代大诗人眼中之月

古代大诗人眼中之月

咏月之启蒙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作为启蒙用的诗,浅显简单之极,曾让我很奇怪它为什么能传唱不绝,以至于几乎会说中国话的都会背诵。

梦回故乡,忽然醒转,眼前是一片漆黑,却总是想起这首诗。于是恍然――别人用尽千言万语也没表达清楚的情感,李白用20个字就做到了。

只要还有月亮和中国人,苏轼和李白就不会被遗忘的吧,我想。

咏月之顶级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面的一阕水调歌头,是当之无愧的`咏月第一大诗作,其特点是略哀而不伤。

不论想到月亮还是中秋,最先想起的还是这阕流芳千古的词。

咏月之小资篇

除了李白和苏轼两位大家不计,推选小资派咏月诗人还有很多候选的。比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商隐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等等。

张爱玲也写过月亮,她的月亮斜斜地挂在上海的天空。

篇5:诗人眼中的春作文

诗人眼中的春作文

冬天,已向我们挥手告别,那温暖的春季,已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孕育生命的季节,更是诗人眼中最美的季节。

春天的柳树,是藏在贺知章眼中的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面,杨柳依依,柳树嫩绿的枝条在水面上轻轻荡漾,美人柳叶弯眉一般的新芽是哪位艺术家将它裁剪而成的?原来是二月里心灵手巧的春风,多美的意境啊,不愧是被称为“诗鬼”的大诗人贺知章笔下的春啊。

春天的杏树,是长在叶绍翁眼中的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去拜访好友,扣了很久的.门都没能呼唤出朋友来,一抬头间,从墙角探出的一枝红杏确令叶绍翁转而喜悦,心情的失落一扫而空。从这枝红杏盛开的模样,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园子里红杏热闹地开着的胜景。一枝红杏让诗人满载而归,毫无遗憾,真是“一枝红杏报春来”呀。

春天的孩童,是藏在大诗人高鼎眼中的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二月,蓝湛湛的天,绿油油的草,快乐的莺边飞边叫,杨柳低垂着头,在湖面上轻轻梳理自己的秀发。放学的儿童们让春天更活、更热闹了。还有那越飞越高的风筝,一切是那么生机勃勃,富有生气,使人的心情多么舒畅啊。在这美好的春天里,所有人的心情都是愉悦的。

春天是色彩斑斓的季节,它象征着新一年的开始。春天,就让我们行走诗人春天里,感受诗人笔下的美好美景吧。

篇6:我眼中的诗人-王维作文

我眼中的王维,似一轮明月,照耀松间;又如一股清泉,流过石上。

王维生于公元7,字摩诘,汉族人,又被人称为诗佛,今存诗400余首,他精通佛学,对禅宗影响很大。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他的一生是舒适的,其实并非如此,在当时的唐朝政治动荡不安,王维那是虽在做官,但已经对当时的唐政完全失望,开始过着半隐半居的生活。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正是他当时的内心真实写照。之后他实在受不了,所以才返回了他旧居的山林,也正是这美妙多姿的大自然给了王维写诗的灵感。

没有了大自然的苍茫,哪里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伟壮观?没有了大自然的清幽,哪里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悠然淡雅?没有了大自然的平实,哪里来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生机盎然?

王维不但诗写的好,而且书画写很有名气,多才多艺。

我眼中的王维,不骄不躁,不急不傲。正恰似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永远将万丈光芒挥洒,永远将千滴清凉流淌!

篇7:我眼中的诗人-王维作文

若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王维,我想“闲人”是再恰当不过的。

因为“闲”,才有平适淡雅的心怀,才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因为“闲”,才有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才能看到“木末芙蓉花”的“纷纷开且落”。

因为“闲”,才有一种禅意的生活,才能“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才能在“薄暮空潭曲”中“安禅制毒龙”。

是的,就因为有这份难得的闲心,闲适,王维是当之无愧的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的诗清新淡雅却又蕴意深厚。他笔下的山水都是活的,泉流能“咽”危石,月色能“冷”青松。他的诗正如苏轼所谓:诗中有画。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独立的山水长卷。晚年的王维,陛下流露的,更是集诗意、画意、禅意于一炉的精品!

然而山水田园诗人有时终究过于浪漫了!

农村,在王维诗中是无可避免要出现的,诗人一直企图美化这两个字,在他诗化的语言里,它常常变成“田园”,王维试图把它变成一个和风光相关的地方,而且似乎很成功。但是对于一个农民来说,他必然无可选择的生活在农村,而不是田园。

拿《积雨辋川庄作》来说,毫无疑问,这是一首很优美的 诗,字句珠玑,颇具画面感,更有闲适幽远的意境。看吧:

绵绵的细雨已经下了很久了,空灵的树林中缭绕着一缕一缕的水雾,朦朦胧胧,煞是可爱,却原来是空林深处小院子升起的炊烟,一个农家妇,扎着头巾,急匆匆走在田埂上,手里提着的是给在地里劳作的丈夫的早餐。田野里,水田漠漠,妇人的.脚步惊起几只白鹭,直冲云霄,树林中的黄鹂鸟不知疲倦地奏着“晨曲”

这样的自由自在,这样的祥和安定,你能不向往吗?可是这毕竟真只是闲人的享受,试问那农家妇可曾知晓这份幸福?

众所周知,小农社会里最苦的就是农民,纵然政局稳定,皇恩浩荡,天灾人祸总是不能免的吧,那个时代生产力又极端低下,农民除去侍弄几亩薄地,祈天求福的时间,他们还有多少闲心来欣赏这美妙风光?丈夫是“天尚昏昏”便上地了,妇人打点好家中还得送饭,纵然他们融在这闲适的意境中,可谁知他们心中有多么忧虑呢?

或许,在探们看来,这个优哉游哉的王维,恐怕是一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吧!

所幸的是,王维的闲,闲到一定境界,总算给后人留下美的享受,虽然这享受里含着一些心酸!

篇8:我眼中的诗人白居易作文

唐朝诗歌,或许走过太多太多大名鼎鼎的诗人,就像夜空中明亮的繁星一样数也数不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杜甫,虽穷困潦倒,却一心为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虽被捕入狱,却志气还在。但有一位诗人,他的诗语言生动,他的情酣畅淋漓,他就是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他不是忧国忧民的子美,他不是学富五车的子安,他不是潇洒浪漫的太白,但是他却是唱叹有情的乐天。“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友谊之情;“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恻隐之心;“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的故园之思。

白居易,他之所以能被称为“诗魔”,就是因为他的诗如雷贯耳、响彻云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白居易之所以能被世人仰慕,就是因为他的诗平实易懂、老少皆知。

我敬佩白居易,是因为他的诗歌扣人心弦;我仰慕白居易,是因为他的情感酣畅生动。这就是我心中的人——白居易。

【诗人眼中的杨玉环】相关文章:

1.我眼中的诗人-苏轼作文

2.杨玉环简介

3.李白 杨玉环

4.杨玉环与李白

5.古代杨玉环传奇

6.杨玉环贵妃醉酒的故事

7.杨玉环给李隆基的信

8.杨玉环赵飞燕打一成语

9.刘长卿诗人简介

10.诗人励志句子

下载word文档
《诗人眼中的杨玉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