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熊召政名言

熊召政名言

2025-01-25 09:15:4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乱世猛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熊召政名言,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熊召政名言,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熊召政名言

篇1:熊召政名言

熊召政名言集合

1. 年轻人读书:首先阅读量要大,每天最少两个小时,即便是消遣,也要读,到一定的时候就有用了。其次,喜欢的书不要粗读。第二遍要研究道道。

2. 江南山色有无中,木叶经秋意转浓。三五行人青岭上,芦花白对夕阳红。

3. 我的再细腻的诗句,也粗糙得,如同我家后山上风雨剥蚀的岩石。但我能因此,把这几页铺了多时的稿子,弃于岁月的劳尘吗?在通向母亲心灵的路上,诗句,在拥挤。

4. 我本江城士大夫, 天台又到总踟蹰。昔年秋暮看红叶,此日春深听鹧鸪。

5. 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所有国民一般都有历史情结。

6. 我是一个始终关注现实的作家,我认为作家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历史题材作品创作中,我永远愿意选取历史中的积极的一面作素材,以此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一个好作家,对文学要有敬畏感,对民族要有忧患意识,要关注时代。

7. 余秋雨感情充沛、才华横溢,我则更为理智,关于社会的思考更多,也更为孤独。

8. 沧海桑田见得多了,胜残去杀见得多了,一个人便会生出定力。有了定力,便有了洞察力;有了洞察力,便有了平常心;有了平常心,便懂得感恩,懂得宽容。

9. 人生于世,常有许多烦恼,无论是乐极生悲,还是喜从天降,往往不能自持,颓颓然者有之,飘飘然者有之。但泰然者,骤临巨变而安之若素者,却是少之又少。究其因,就是定力不足。而定力来自于知识、修养与心智。读史者,正可补此三种。

10. 读史书的益处在于,让人拓宽视野,扩大心胸。

11. 现代旅游已成为一项获利颇丰的经济产业,所有的名山大川,莫不人满为患,置身其中,很难获得古人对山临水所产生的那份闲情雅趣。因此在物质文明甚为发达的当今之世,要想获得纯粹的自然,恐怕只能走那些野山野水了。

12. 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立法是第一位的`要素,第二是普法,第三是执法,第四是所有公民的守法,四个方面一起努力,法治社会才有可能建立。不管我写了多么经典的小说,经商多么成功,其实都不如做好一个丈夫和父亲令我有终生的成就感。

13. 豪饮三碗,我的肠子醉成,一条冬眠的蛇,我的头颅却没有醉,用酒瓶敲敲,仍作铜响。

14. 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危险的,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是伟大的。

15.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我愿意选取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并引领中国前进的那些人物或者事件,作为我创作的对象,过去是这样,将来还会是这样。

16. 中国知识分子总是把道德观放在第一,我也算是读书人,也曾经承袭了这样一种道德优越感,但后来我慢慢反思,一个人做人很好,和他能否担当责任,是两回事。

17. 人往往阅历越浅,越坚持自己的看法。那时,就是以自己为中心画了一个圆圈,觉得这个世界都应该按照这个圆圈去运转才行。

18. 打老虎的过程自然惊心动魄,实际上,老虎们是如何被豢养大的,才是更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9. 摇钱树,从来不可能长在疾风冒雨的环境中。也不可能长在贫瘠的土地上。

20. 我们不能选定时代来创造我们的事业,但是我们可以给这个时代注入新的定义和新的演义。

21. 天才是不可复制的,人才是可以培养的。

22. 我的家庭生活像土豆一样平凡,不好看,有营养。生活只有平凡、平淡才是真实,幸福的!

23. 靠一支笔养活自己,养活家人是很快乐的事情!

24. 文学之于我,始终是神圣的。是文学让我在商海没有迷航。

25. 无论知识分子还是其他什么人,任何人都是时代的一部分,不参与社会生活是不可能的。面对社会,读书人更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一个人格健康的人,才会对事情产生积极的感觉。

26. 每一种文化的兴起和陨落,都有自己的轨迹。我个人偏好是挖掘中国文化中积极的、向上的、奋发的、引人自豪的这部分。

27. 我可以借古鉴今,但绝不能借古讽今。借古人衣钵浇今天块垒,那是对历史的虚无主义的态度。我愿意让小说启迪读者对今天的思考,但不会让古人穿着龙袍说今天的话。

28. 面对人生就六个字:不怕难,不懈怠。

29. 一个人要会坐冷板凳,也要有一副热心肠。冷板凳是修身,热心肠是社会责任。

30. 一个人要有菩提境界,真正做到慈悲,俗世中再苦难的折磨都不再是折磨,再渴望的渴望都不是渴望。

31. 不愿意做的事情,不勉强,愿意做的事一定要做好。作为社会公民,要有担当,有责任,有热心肠。但作为一个劳动者,做什么事情都要耐得住寂寞,学会坐冷板凳,孤独中才会有灿烂。

32. 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学历,不是大学的学历,是读了多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就是这个道理,行万里路是阅历。

33. 攘攘人世间,飘然我独行。东林烟雨梦,西楚霸王心。半僧还半俗,弹富亦弹贫。好诗如有待,且在困时吟。

34. 只有玫瑰才能理解另一朵玫瑰,只有漫天风雪才能理解冬天。

35. 穷要嚷,富要藏,这是做人处世的根本,攥着金元宝哭穷,那才是上上功夫。

36.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当政不知行事难。

37. 常言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古人还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都是选材之道。

38. 腐儒不可与论道,贪官不可与论德。

39. 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大书,不管是厚还是薄,都不可能每一页都是传递崇高与健康的正能量,历史中有能臣廉吏,也有贪官庸士;有堕落奢靡,也有光明正大。

40. 在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壤里,一个人学会恨,可能只需要一天的时间,但若要学会爱,恐怕要付出毕生的努力。

篇2:熊召政的经典名言语录

1.只有玫瑰才能理解另一朵玫瑰,只有漫天风雪才能理解冬天。

2.穷要嚷,富要藏,这是做人处世的根本,攥着金元宝哭穷,那才是上上功夫

3.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当政不知行事难。

4.常言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古人还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都是选材之道。

5.腐儒不可与论道,贪官不可与论德。

6.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大书,不管是厚还是薄,都不可能每一页都是传递崇高与健康的正能量,历史中有能臣廉吏,也有贪官庸士;有堕落奢靡,也有光明正大。

7.沧海桑田见得多了,胜残去杀见得多了,一个人便会生出定力。有了定力,便有了洞察力;有了洞察力,便有了平常心;有了平常心,便懂得感恩,懂得宽容。

8.人生于世,常有许多烦恼,无论是乐极生悲,还是喜从天降,往往不能自持,颓颓然者有之,飘飘然者有之。但泰然者,骤临巨变而安之若素者,却是少之又少。究其因,就是定力不足。而定力来自于知识、修养与心智。读史者,正可补此三种。

9.现代旅游已成为一项获利颇丰的经济产业,所有的名山大川,莫不人满为患,置身其中,很难获得古人对山临水所产生的那份闲情雅趣。因此在物质文明甚为发达的当今之世,要想获得纯粹的自然,恐怕只能走那些野山野水了。

10.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立法是第一位的要素,第二是普法,第三是执法,第四是所有公民的守法,四个方面一起努力,法治社会才有可能建立。

11.余秋雨感情充沛、才华横溢,我则更为理智,关于社会的思考更多,也更为孤独。

12.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所有国民一般都有历史情结。

13.我本江城士大夫, 天台又到总踟蹰。昔年秋暮看红叶,此日春深听鹧鸪

14.读史书的益处在于,让人拓宽视野,扩大心胸。

15.攘攘人世间,飘然我独行。东林烟雨梦,西楚霸王心。半僧还半俗,弹富亦弹贫。好诗如有待,且在困时吟。

16.不管我写了多么经典的小说,经商多么成功,其实都不如做好一个丈夫和父亲令我有终生的成就感。

17.豪饮三碗,我的肠子醉成,一条冬眠的蛇,我的头颅却没有醉,用酒瓶敲敲,仍作铜响。

18.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危险的,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是伟大的。

19.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我愿意选取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并引领中国前进的那些人物或者事件,作为我创作的对象,过去是这样,将来还会是这样。

20.中国知识分子总是把道德观放在第一,我也算是读书人,也曾经承袭了这样一种道德优越感,但后来我慢慢反思,一个人做人很好,和他能否担当责任,是两回事。

21.人往往阅历越浅,越坚持自己的看法。那时,就是以自己为中心画了一个圆圈,觉得这个世界都应该按照这个圆圈去运转才行。

22.打老虎的过程自然惊心动魄,实际上,老虎们是如何被豢养大的,才是更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3.摇钱树,从来不可能长在疾风冒雨的环境中。也不可能长在贫瘠的土地上。

24.我们不能选定时代来创造我们的事业,但是我们可以给这个时代注入新的定义和新的演义。

25.天才是不可复制的,人才是可以培养的。

26.靠一支笔养活自己,养活家人是很快乐的事情!

27.文学之于我,始终是神圣的。是文学让我在商海没有迷航。

28.每一种文化的兴起和陨落,都有自己的轨迹。我个人偏好是挖掘中国文化中积极的、向上的、奋发的、引人自豪的这部分。

29.面对人生就六个字:不怕难,不懈怠。

30.一个人要会坐冷板凳,也要有一副热心肠。冷板凳是修身,热心肠是社会责任。

篇3:熊召政的经典名言语录

1、有些人很安静不说话也会被注意,有些人即使大吵大闹也没人理会。

2、你的话,我总会对号入座,然后自己在那里乱想一通。

3、我不喜欢那些离离别别的场合。要么不别离要么就别开始。

4、此生若相依,来世定不离。

5、我失眠想你,却不知道忘了你,其实可以睡很好。

6、我做着坏事,却又想当个好人。

7、开开心上学,高高兴兴挂科。欢欢喜喜复习,平平安安留级。

8、不信坚持,何来奇迹。

9、人嘛,就是这样,不停地找人当代替品,不停地当人的代替品。

10、爱得再轰动,也只不过是走错了剧组。

11、我是人,不是神。这里是学校,不是邪教。

12、我的心里有你陪,哪里会寂寞。

13、你没说不爱我,我也没说要你留下。

14、在镜子前练习我的微笑,希望她看不出我悲伤。

15、我不写心灵鸡汤,我只写心灵鸡屎汤。

16、看到你,我什么都忘了,就记得我爱你。

17、如果你把一个人当成生命,那么,你的生命就注定漂浮不定。

18、有些人单身,不是因为没人爱,而是因为选择太多。

19、若我的文字能打动你的心,是因为身同感受,还是曾经经历…

20、别对别人太好,你若太过她,她就不爱你了。

篇4:熊召政简介

熊召政:古道热肠写春秋

梁必文

评奖历时近二年的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终于在无数期待的目光中尘埃落定。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以其丰赡的文史修养、飞扬的文采、恢宏的艺术构架”(评论家雷达语)而终于赢得所有评委的青睐一举夺冠,荣登榜首。可以说《张居正》的问世与获奖,是我国当代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继《李自成》之后的又一重大收获。而作家熊召政在沉寂多年之后,又一次被烛照在文学殿堂的光环之中。

1.两次轰动之间

1979年,改革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冰封的土地开始复苏。中国文坛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佳作迭出、群星璀璨。熊召政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他的政治抒情诗《请举起森林般的手,制止》一经发表,便在全国引起轰动,从北京到各地几乎所有的报刊都纷纷。218行诗,评论文章就有30多万字。理所当然,那首诗为他赢得了荣誉——获首届全国新诗奖,奠定了他在中国诗界的地位,同时,也使他从一个普通的县文化馆创作辅导干部,一跃而成为湖北省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专业作家,那年他28岁。如果说,那次成功是时势与才气成全了他,可以理解。但谁会想到,时隔23年之后,他又以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四卷)洋洋150万字,一举夺得多少作家梦寐以求的茅盾文学奖。

“听到获奖的消息,我略略有些惊奇,但并不感到意外。我非常感谢茅盾奖的所有评委,正是他们不辞辛苦,对我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进行认真地解读、剖析并最终喜欢它,才使我获得这项殊荣。”这是作家熊召政得知自己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获奖后的一段感言。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他,表现的是历经沧桑后的冷静、虚怀与感恩,以及对人生和文学的把握与自信。

2.师出有门

熊召政自幼好学,天资聪颖,记忆力特别好。在他外公的辅导下5岁开始背诵唐诗。他常说现在好多古诗还能脱口而出,都得益于当时的“童子功”。他经历丰富,入伍当过兵,下放农村当过知青,在县文化馆当过创作辅导干部,尔后,当专业作家、长江文艺副主编、省作协副主席、大学深造、下海经商。17岁开始便在全国许多报刊发表诗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他不仅擅长新诗创作,旧体诗词和散文写作也是他的强项。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书法和他的文章一样出色,刚柔相济、巧倔并存,有文坛书家北贾(平凹)南熊(召政)之美誉。

1981年,诗人熊召政还沉浸在刚刚获奖的喜悦之中,徐迟便把他叫了去,他以为徐迟这次会表扬他,去之前还有些得意。不料一见面,徐老非但没有表扬,且带着批评的口吻对他说:“我历来反对把诗当做匕首和投枪,诗应该是艺术创作。我要把你的创作方向扭一扭。”之后徐迟让他看《荷马史诗》,让他读屈原《离骚》,并引导他深入其中领略艺术的魅力。果然不久,熊召政的诗风有了明显转变。质朴、隽永,既乡情浓郁又蕴含哲思,可谓将古典诗词的意境与现代生活的情韵完美结合,他的《在深山》和《瘠地上的樱桃》两部诗集,可以堪称中国当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构,至今读来如饮甘露,若品佳酿。

从以诗出名,到成为知名作家,熊召政至今不忘老作家姚雪垠给他泼的那一盆冷水。那是他刚到省作协当专业作家不久。那时的他可谓少年得志、才气横溢,也难免有些凌人盛气。难怪乎,有的人奋斗了一辈子,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得不了奖,更当不了专业作家,而他不仅两样东西都有了,还是长江文艺副主编,省作协副主席,投过来的尽是欣羡与赞誉,只有姚雪垠不。他在一次开会之余有意找到熊召政对他说:“文学是跑马拉松,你死了以后,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还在赛跑呢。一首诗定不了乾坤,死后你有没有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垫后脑勺?”姚老的这一问,无疑像一盆冰凉的冷水当头泼过。当时,深有感触的熊召政表示,自己日后一定要写出一部垫后脑勺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姚老听后哈哈一笑乐了:“好啊,有想法就好。”没有想到23年之后,熊召政果然实践了他自己的诺言。不知姚雪垠在九泉之下是否也为之感到欣慰。

3.江汉酒徒

熊召政成功的背后,不仅仅只是鲜花与掌声,还有许多看不见的忧伤与泪水。为了生计,当时的他不得不退出文坛,沉入商海。常言道“文人经商十有九输”,更何况他“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熊召政经商没有失败,但与生俱来的对文学的热爱,就像一位痴情女子面对负心汉,内心的痛苦又有谁能知晓?为了排解胸中的郁闷,他常常独自饮酒,将自己喝得半醉。

“豪饮三碗

我的肠子醉成

一条冬眠的蛇

我的头颅却没有醉

用酒瓶敲敲

仍作铜响”

——《江汉酒徒》

有时候,他独自一人旅游,为的是忘却烦恼,躲开尘世的喧嚣,有意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中,甚至皈依佛教,潜心研读佛经,成为一名不出家的修行弟子。醉翁之意不在酒,经商修行亦无奈。诗人的情怀何以排解,唯一可以实现宏愿的仍是那可让他灵魂栖居的文学故乡。请读他《四十岁抒怀》:

“攘攘人世间,飘然我独行。

东林烟雨梦,西楚霸王心。

半僧还半俗,弹富亦弹贫。

好诗如有待,且在困时吟。”

生活的挫折并没有消解诗人胸中的激情和对理想的追求,而“回家”的心愿是与日俱增。记得那是一个冬日的夜晚,武汉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望漫天皆白一片冰清,诗人独自徘徊在东湖边,他坐在一块礁石上,捧起那把跟随了他多年的萨克斯,情不自禁地吹奏了一曲——《回家》。一曲终了,不知为什么,一股热泪悄然涌出,滑溜在脸上,久久不肯滴落。呵,《回家》,多么动人而忧伤的旋律。那旋律,至今仍常在诗人的灵魂深处——那个风雪迷茫的夜晚回旋。

4.只有玫瑰理解另一朵玫瑰

1992年,正是熊召政生活境遇最落泊的时候。他一面寻找商机,一面潜心研究明史。正如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通过五年的明史研究,他发现,张居正这个“万历新政”的设计师和推动者,在当时的确给已走向衰败的朱明王朝带来了难得的中兴之象。因此,“万历新政”历来为不少的历史学家所津津乐道,梁启超更称张居正为中国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可正是这样一个封建时代的改革家和政治家,死后却被抄家,凄凉不堪。更可悲的是,他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公正的评价。历代权贵不喜欢他,清流也不喜欢他。这似乎注定了他要永远地委屈下去,寂寞下去。他生前推行的改革,始终把人民的福祉放在第一位,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坚持让弱势群体在改革中得到实惠。但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人民是没有话语权的。煌煌史著,也很难记载人民的声音。为了表达对400多年前的这位改革家的崇敬与缅怀,清明,也就是作家在动笔创作《张居正》前夕,他独自驱车从武汉到荆州,为的是祭扫张居正墓。张居正墓就在荆州城内,可问及当地人却一问三不知,几经周折后才找到,且墓地周围一片泥泞,被一片菜地和臭气熏天的垃圾包围。面对荒草离离的坟墓,站在断裂的墓碑前,作家的心境比墓地更凄凉,他深为张居正鸣不平。从张居正墓地归来,熊召政便一头扑在四卷本《张居正》的创作上。为此,他谢绝朋友的挽留,毅然辞掉了年薪40万的优厚待遇,告别商海,回到省作协拿每月800元的工资,亦无怨悔。他暗自决心,一定要继朱东润先生之后,再次用他这一个书生的笔,重新描绘出张居正领导的那场波澜壮阔的“万历新政”。

“熊召政原本就是诗人,擅长写政治抒情诗,曾因发表‘干预生活’的诗歌而引起争论。后来,转写报告文学,仍以痛击时政弊端、关切民瘼民生见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因故从商,在商海闯荡数年,周旋于官场与商场之间,对官商两界的内幕多所了解,深有会心。一旦重新操笔写小说,自然会推己及人,写出揭露中国集权政治的黑幕的《张居正》。”这是武汉大学教授、评论家昌切先生读《张居正》的感受,可谓一语中的。《张居正》书一经出版,便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不仅海内外30多位评论家、作家纷纷著文评述,还得到仕、商各界的普遍好评。

记得熊召政曾有句名言,他说“在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壤里,一个人学会恨,可能只需要一天的时间,但若要学会爱,恐怕要付出毕生的努力。”这是只有经历了风浪洗礼和长夜跋涉的人才可能有的彻悟与哲思。当爱像喜马拉雅山的空气日渐稀薄,这何尝又不是最真诚的呼唤。《张居正》的成功首先应该是爱的结晶:因为作家始终热爱生活,才有对现实理想的执著追求,才有可能在逆境中不甘沉沦、振翮奋起;因为作家热爱张居正这个历史人物,在创作过程中,几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精神融入其中,同生死、共忧患,才有可能塑造出张居正这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正如作家自己在一首诗中写道:“只有玫瑰才能理解另一朵玫瑰,只有漫天风雪才能理解冬天。”

篇5:熊召政小说《张居正》经典语录

1、他对我表面承应如初,暗中却在摩拳擦掌,与我较劲。最显着的表现,就是国家凡有用人之机,他就尽量推荐自己的同乡、同年和门生,这一点,从他入阁之初就开始做了,只不过不像近两年如此明显。举荐殷正茂,正是出自他培植朋党的私心。 --熊召政《张居正》

2、只这一个动作,在场的所有官员都明白,高拱顷刻之间已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巅峰上遽然跌落,而张居正则取而代之,这一变化来得太突然,以至所有官员都惊慌失措不知所从,完成差事的王蓁已飘然回宫,可是皇极门内外,仍是一片死一般的寂静。 --熊召政《张居正》

3、此时他的心里非常清楚,他只要一点这个头,他就立刻'千年道行一朝丢',从改革的总设计师、新政的头号功臣,摇身一变成为对抗纲常道义、镇压新科学子的万劫不复的独裁者。但他更清楚,只有他现在手中还有绝对的权力,只有他才能下这个决心。他别无选择。 --熊召政《张居正》

4、为朝廷、为天下苍生计,我张居正早就做好了毁家殉国的准备,虽陷阱满路,众箭攒体,又有何惧?唯其如此,方能办得成一两件事体!--熊召政《张居正》

5、邵大侠音韵铿锵的一番表白,逗得高拱一乐,也就打趣问道:“你这不是故意和人闹别扭吗?” 邵大侠瞅着高拱悠然一笑,饶有深意地说道:“太师,恕后生狂言,人生的学问,都从这闹别扭处得来。 --熊召政《张居正》

6、柱乾兄,你今晚所言,好像都不是阳明先生的心学。” “这叫帝王学。”何心隐越发兴致勃勃,不无卖弄地说,"阳明先生是我学问的祖师爷,他创立的心学是知的范畴,而帝王学则立足于用。 --熊召政《张居正》

7、当了六年京官,虽然乏善可陈,没有一件政绩搛得上筷子,但宫内外的权势要人,却没有一个人说他坏话。 --熊召政《张居正》

8、史书昭昭,记载甚详,历代衍成社稷祸变者,莫不都是巨室所为。所以,像唐太宗这样一代明主,登基之初,便把江右巨室统统贬为庶民。本朝开国皇帝朱洪武,唯恐死后巨室生乱,也千方百计剪除干净。 --熊召政《张居正》

9、纲纪朽坏的最大表现就是有禁不止。 ——熊召政《张居正》

10、王公贵胄的骄奢淫欲,苍生庶民的苦累饥寒,这就是一个明帝的盛世浮华。谁苦命了谁?位及人臣,修福万民,经纶济世,你的苦心孤诣使这个王朝燃起了颠沛的繁华,循吏在清浊之流中婉约风雨。又奈何,人走茶凉!君民本休憩与共,却又水火势同。 --熊召政《张居正》

11、张居正认为:海瑞是一个很好的人,做人没说的,道德、自律都很好,但好人不一定是好官。好官的标准是,上让朝廷放心,下让苍生有福。海瑞做官有原则,但没气量;有操守,但缺乏灵活,因此有政德而无政绩。 --熊召政《张居正》

12、呜呼!今日里拳头上跑马抖威风,到明日败走麦城,只落得形影相吊英雄泪滂沱。只可叹,荣辱兴衰转瞬间。天涯孤旅,古道悲风,都在唱那一个字:错!错!!错!!! --熊召政《张居正》

内容简介

《张居正(共4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内容简介:张居正,是明万历年间曾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一位传奇人物。他荣登首辅之位后,理政十年:整饬吏治,刷新颓风;整肃教育,延揽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拯朱明王朝将倾之厦,使万历时期成为明王朝最为富庶的时代。其主事时声势显赫,炙手可热,圣眷优渥,无与伦比,但隆葬归天之际,即遭人非议之时,结果家产尽抄,爵封皆夺,祸连八旬老母,罪及子孙。他生前身后毁誉之悬殊,足见政治险恶、世态炎凉,今后人扼腕叹息。作家早年素有诗名,近年倘佯于朱明王朝之间,对这位毁誉参半的乡党悉心研究,将诸多感悟凝诸笔端,力图全方位塑造出这位政治家的血肉之躯,展示万历前后社会生活的全景画图。小说围绕着张居正与首辅高拱这两位权臣之间的政治斗争,展示了它庭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写出了斗争的复杂与残酷,塑造出了张居正、高拱、冯保、李贵妃等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同时,通过对典型环境的生动再现,历史氛围的精心营造,小说既弥漫着一种典雅古朴的气韵,又给人晓畅通达,引人入胜的阅读愉悦。

作者简介

熊召政,中国当代着名作家,诗人。1953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英山县温泉镇。参过军,下过乡。22岁起担任英山县文化馆创作辅导干部。1981年调入湖北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至今。其间于1984—1986年任《长江文艺》副主编,1985—1989年担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篇6:熊召政《饮一口汨罗江》阅读答案

16.结合文意,概括“汨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每种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①

答案:1、忧国忧民者的精神寄托;2、忧国忧民者苦难的象征;3、屈原殉国之处。

17.从文中看;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6分)

答:

答案:愤世嫉俗(愤怒)、惆怅、索然(失望)

解析:此题难度不大,这些表情感的词均能在文中找到。

18.“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5分)

答:

答案:寓意①指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 ②指明哲保身的遁世者。

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已经流了两千多年,浑黄而不清澈,因此,它的味道是苦涩的。

B.在作者朋友眼中,诗人的追求是崇高的,但行为是怪异的,所以他们是“圣徒”与“疯子”的矛盾集合体。

C.文中“禅家公案”一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拓展了文章的表现空间。

D.“嵇康的汨罗江”一段,作者巧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语势增强。

E.作者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但虑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而决定躲进书斋,做一个明哲保身的人。

答案:A、E

解析:A、汨罗江水的味道是苦涩的并不仅是因为江水“浑黄而不清澈”,更是因为它包含了屈原“愤世嫉俗的味道”。E、“因而决定”错了。作者结尾说“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只是牢骚话。注意文中的“说不定”。

篇7:熊召政《饮一口汨罗江》阅读答案

熊召政

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

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

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

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

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

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我报以苦笑。

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

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椎俨看到一个和尚,问:“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从湖南来。”药山又问:“湖水是不是在泛滥?”答:“湖水还没有泛滥。”药山接着说:“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和尚对此没有满意的回答。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是在泛滥。”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何劫中不曾泛滥!”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质。何水不脏?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

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然而由禅家推及诗家,我想得更多了。

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可是,干旱季节的湖水泛滥,又有几个人能感觉到呢?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汨罗不只是湘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成,知道这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

何劫中不曾泛滥!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罗江?

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月;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骆;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到这里,我禁不住问自己:

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

据考证,屈原本姓熊,是我的.同宗。从知道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我写诗做人的坐标。每当灾难来临,我就想到那形形色色的汨罗江。好多次,当我的愤怒无法宣泄,我就想跑到这里来,跳进去,让汨罗再汨罗一回。今天,我真的站到了这汨罗江的岸边,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

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然,从我眼前飘过。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

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的好逍遥啊!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

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

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

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又及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

既如此,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

(选自《问花笑谁:熊召政美文精选》,有删改)

篇8:熊召政:张居正【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张居正》是熊召政创作的长篇小说,共有四卷,结集出版发行。

《张居正》第一卷《木兰歌》是变法的前奏,主要叙述在隆庆皇帝病重去世和皇权变更的特定情况下,高拱、张居正、冯保之间的争斗和权力三角的逐步成型。第二卷《水龙吟》明写京城里“胡椒苏木折棒事件”所引起的一系列纷争,暗写张居正借“京察”整饬史治的机会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治权力。这一阶段中,李太后、张居正和冯保三人的权力关系中逐渐趋向稳定。第三卷《金镂曲》是在权力三角关系稳定后,叙述了张居正变法最艰难的攻坚阶段。第四卷《火凤凰》描写的就是随着小皇帝长大而逐步收回皇权,权力“铁三角”随之瓦解进而导致变法迅速失败,保守势力全面复辟。

《张居正》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之上,作者又以飘逸的笔致,随处布置点染一些浪漫主义的情节与人物,并用“木兰辞”、“水龙吟”、“金缕曲”、“火凤凰”等词曲,总摄各卷的情调与韵味,使全书平添了一种苍凉悲壮的诗意,这也是《张居正》一书的显著特色。

,《张居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篇9:著名作家熊召政经典语录:养活家人是很快乐的事情

熊召政,著名作家,诗人,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参过军,下过乡,22岁起担任英山县文化馆创作辅导干部,1973年,发表第一首长诗《献给祖国的歌》并和他的政治抒情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一起获得全国首届新诗奖。1999年开始相继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四卷本,2005年更是凭借《张居正》全票获得茅盾文学奖第一名。2012年9月25日在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湖北省文联主席,现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

摇钱树,从来不可能长在疾风冒雨的环境中。也不可能长在贫瘠的土地上。

我们不能选定时代来创造我们的事业,但是我们可以给这个时代注入新的定义和新的演义。

天才是不可复制的,人才是可以培养的。

我的家庭生活像土豆一样平凡,不好看,有营养。生活只有平凡、平淡才是真实,幸福的!

靠一支笔养活自己,养活家人是很快乐的事情!

文学之于我,始终是神圣的。是文学让我在商海没有迷航。

无论知识分子还是其他什么人,任何人都是时代的一部分,不参与社会生活是不可能的。面对社会,读书人更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一个人格健康的人,才会对事情产生积极的感觉。

每一种文化的兴起和陨落,都有自己的轨迹。我个人偏好是挖掘中国文化中积极的、向上的、奋发的、引人自豪的这部分。

我可以借古鉴今,但绝不能借古讽今。借古人衣钵浇今天块垒,那是对历史的虚无主义的态度。我愿意让小说启迪读者对今天的思考,但不会让古人穿着龙袍说今天的话。

面对人生就六个字:不怕难,不懈怠。

一个人要会坐冷板凳,也要有一副热心肠。冷板凳是修身,热心肠是社会责任。

一个人要有菩提境界,真正做到慈悲,俗世中再苦难的折磨都不再是折磨,再渴望的渴望都不是渴望。

不愿意做的事情,不勉强,愿意做的事一定要做好。作为社会公民,要有担当,有责任,有热心肠。但作为一个劳动者,做什么事情都要耐得住寂寞,学会坐冷板凳,孤独中才会有灿烂。

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学历,不是大学的学历,是读了多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就是这个道理,行万里路是阅历。

年轻人读书:1,首先阅读量要大,每天最少两个小时,即便是消遣,也要读,到一定的时候就有用了。2,喜欢的书不要粗读。第二遍要研究道道。

江南山色有无中,木叶经秋意转浓。三五行人青岭上,芦花白对夕阳红。

我的再细腻的诗句,也粗糙得,如同我家后山上风雨剥蚀的岩石。但我能因此,把这几页铺了多时的稿子,弃于岁月的劳尘吗?在通向母亲心灵的路上,诗句,在拥挤。

我本江城士大夫, 天台又到总踟蹰。昔年秋暮看红叶,此日春深听鹧鸪。

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所有国民一般都有历史情结。

我是一个始终关注现实的作家,我认为作家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历史题材作品创作中,我永远愿意选取历史中的积极的一面作素材,以此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一个好作家,对文学要有敬畏感,对民族要有忧患意识,要关注时代。

余秋雨感情充沛、才华横溢,我则更为理智,关于社会的思考更多,也更为孤独。

酸,是我们的一大敌人;酸,是把自己看作世界的中心,以我在画圆圈。历史一定要有它的客观的东西,不能偏激,尽管我就是说了,古人也不能从棺材里面站起来反驳,但是心里一定要觉得无愧于古人。

【熊召政名言】相关文章:

1.诗经召南名句

2.范文政

3.张召谦简历(张召谦个人信息资料)

4.熊顿经典台词

5.大班教案《熊》

6.熊娃娃作文

7.《熊王》读后感

8.《蝶恋花上巳召亲族》原文赏析

9.诗经《国风·召南·采蘋》鉴赏

10.政历证明

下载word文档
《熊召政名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