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安全教案《危险的小物品》
“john98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小班安全教案《危险的小物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小班安全教案《危险的小物品》,欢迎参阅。
篇1:小班安全危险的小圆珠教案
小班安全危险的小圆珠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把珠子、扣子、硬币等小物品,塞到耳朵、鼻子、嘴巴里会有危险。
2、自己或同伴有异物塞进口、鼻等处时,知道及时告诉大人。
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学资源《危险的小圆珠》。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游戏《指五官》。
教师说:鼻子、鼻子、嘴巴。请幼儿依次指:嘴巴、眼睛、耳朵、鼻子。
(2)教师带领幼儿分别闭上眼睛走一走,捂着耳朵听老师唱歌,轻轻捏住鼻孔、闭着嘴巴呼吸,具体感知一下五官的作用。
2、讲述故事《危险的小圆珠》,引导幼儿感知异物入鼻的`危险。
(1)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危险的小圆珠》。提问:明明睡觉的时候在偷偷玩什么?他把小圆珠放到哪里了?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小结:把小圆珠放在鼻子里,会堵住鼻孔不能呼吸。小圆珠如果进入鼻子深处,会很危险。
3、引导幼儿说一说:怎样做才能让五官避免伤害。
(1)哪些东西不能放在耳朵、鼻子或嘴巴里,为什么?
(2)进餐和吃水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入园时不能带什么?午休时不能玩什么?
(4)再次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简单了解有异物进入口、鼻、耳怎么办?
(5)小结:笔帽、扣子、图钉、硬币、粉笔、等一些小的物品不能往耳朵、嘴巴、鼻子里塞,进餐、吃水果时不能大声说笑,不然小饭粒等容易进入气管,早上入园乐意接受晨检,午休时不咬拽衣服扣子、拉链等,有异物进入口、鼻等处时要及时告诉老师。
活动延伸:
1、提醒家长早上送幼儿入园前做好检查,避免幼儿携带小物品入园。
2、午休前教师检查幼儿衣服上是否有别针等,口袋里是否有扣子、图钉等小物品。
篇2:小班安全躲开危险教案
【活动目标】
1、能说出交通标志的外形特征和含义。
2、尝试制作活动室的安全标志。
【活动准备】
交通标志图片、画笔、记录表《要小心的物品》。
【活动过程】
1、我认识的交通标志。
出示交通标志,请幼儿说一说交通标志的外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其含义。
归纳这些交通标志的规律:外形简单,颜色有红、黄、蓝、白四种颜色。
颜色和外形:红色的圆形表示禁止;的三角形表示警告;蓝色的长方形表示指示。
2、观察活动室环境,寻找安全隐患。
想一想:活动室里有哪些东西可能会造成危险?(幼儿边说教师边记录幼儿说出的危险物品)
分组到活动室的各区域、各角落找一找你,看看有哪些东西会造成危险,并记录在《要小心的物品》统计表中。
3、展示幼儿的记录表,并分享应该注意哪些事情才不会造成伤害,如:
正确使用剪刀、订书机。
豆子、卫生纸等不能塞进鼻子和耳朵里,也不能吞到肚子里。
玩具和钱币等不能放进嘴巴里。
不拿剪刀、筷子等尖利和细长的东西奔跑,以免戳到自己和别人。
线和绳子不能缠到脖子上玩。
不能乱丢东西,以免不小心踩到而滑倒。
洗手时要注意尽量不要把水弄到地上,以免滑倒。
小班安全躲开危险教案
篇3:小班安全危险的陌生人教案
小班安全危险的陌生人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大灰狼卡片一张、故事光盘。有关图片4张。
2、请一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表演情境。
3、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看看谁来我们教室做客了啊。”(老师出示大灰狼的图片)“大灰狼”“平时小朋友都是听老师讲大灰狼的故事,今天大灰狼要亲自跟小朋友讲一个他自己的故事,我们鼓掌欢迎吧。”
(二)过程:
1、播放动画片《不懂安全的大灰狼-危险的陌生人》吸引小朋友认真观看后提问:
①、大灰狼打开门遇到了谁?
②、陌生人最后把大灰狼骗到了哪里?
③、大灰狼最后怎么样了?我们能不能像大灰狼一样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呢?跟陌生人走呢?我们要怎样做呢?
2、出示图片图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时,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图二:陌生人给你礼物或好吃的东西时,你不能要。
图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时,你不能带路。
图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时,你要反抗,大声呼救。
活动延伸:
“小朋友真棒,如果遇到下面这样的情况,我们怎么办呢?”(通过情境表演,加深小朋友的认知。)情境一:一个陌生的叔叔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可爱,我请你吃果冻。”接着又拿出玩具给他玩。(集体讨论: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应该怎样对他说?)情境二: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集体讨论:①你认识她吗?②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③那你应该怎么对这位阿姨说?)五、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我们对待陌生人要有礼貌,但不能轻易相信他们的话,不能随便吃他们的食物,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特别是我们到外边玩的时候不要离开爸爸妈妈或家人的身边。
活动小结: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通过观看《不懂安全的大灰狼-危险的陌生人》动画片,引发幼儿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谈谈对”陌生人“的理解,以及遇见陌生人应注意些什么。再通过结合图片直观的学习,帮助所有幼儿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让孩子知道如何应变可能遇到的危险。我认为仅仅告诉幼儿”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况,然后指导孩子如何去做。所以我在活动中设置了一些与幼儿实际生活非常贴近的情境,引起小朋友的兴趣。帮助小朋友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共同分析判断,懂得在生活中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要跟陌生人走。
篇4: 小班安全教案《我找到的危险》
设计意图:
在《我找到的危险》活动中,孩子找到了许多危险,观察到幼儿的兴趣很浓,于是我同孩子一起生成了这样一节教学活动。让孩子通过歌曲创编的形式加深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基本掌握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含义。
2、能在理解歌词后在原歌词上进行创编,并乐意创编歌词。
3、知道身边有哪些危险,并学会保护自己和提醒朋友注意安全。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打火机、插座、暖水瓶、药瓶图片各一。一个幼儿被火烧手指、一个幼儿被电到、一幼儿被烫到、一幼儿倒下的图片。
2、图的注释。如:打火机(图片)X、一幼儿被火烧手指(图片)。
3、三只小猴子的图片,音乐、黑板、纸张和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幼儿练声,复习歌曲《三只小猴》,熟悉歌曲旋律。
1、幼儿跟音乐用唱的方式同老师和小朋友问好!练声!12 34 | 5 ―| 54 32 |1 ―||
教师指导语:“平时我们都在向老师和朋友打招呼,今天我们要换个不同的打招呼的方法,仔细听。”(教师唱,引导幼儿回答。也可以幼儿同幼儿打招呼)
2、教师出示三只猴子,引导幼儿复习歌曲《三只小猴》;
教师指导语:“瞧,今天我们请了三只小猴子来做客,小朋友还记得他们的歌怎么唱的吗?请你们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
(二)、基本部分:幼儿听教师范唱,幼儿根据图饰来学习教师改编的歌词并跟学和创编。
1、教师范唱改编歌词后的歌曲《三只小猴》,引导幼儿仔细倾听;
教师指导语:“老师觉得《三只小猴》的曲子很好听,于是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仔细听听歌曲里都讲了些什么?”
2、出示图饰,教师第二次范唱,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图片并理解歌词含义。
教师指导语:“刚才朋友们都说道歌曲中唱了些什么,那现在看看黑板上老师的图饰,在听老师根据图唱一次,会唱的朋友可以小声的跟唱。”
3、幼儿分组或分男女跟老师边看图饰边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歌词和歌曲旋律。
4、引出歌曲名字《危险的东西不要碰》,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
教师指导语:“这首歌曲的名字可不在叫《三只小猴》了,名字是《危险的东西不要碰》。那朋友们在想想,生活中除了这些危险,还有哪些?如果不小心保护自己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5、幼儿将找到的危险和不小心会发生的事情记录在纸上,教师此时清唱歌曲;
教师指导语:“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张纸和一只笔,请小朋友将你们找到的危险和会发生的事情记录在纸上。”
6、教师小结幼儿的记录,并选择两三个有特色的幼儿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幼儿唱自己的所画内容;
教师指导语:“老师选了三个朋友的画,咱们来听听他们是怎样告诉我们危险的东西不要碰的?”
7、幼儿将自己的记录唱给身旁的朋友听同朋友分享和提醒朋友注意安全;
教师指导语:“朋友们都想做安全小卫士,那现在就把你创编的歌曲唱给身旁的好朋友听吧,用你们的歌声告诉他们这些是危险的东西不要碰。”
(三)、结束部分: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创编歌曲唱给同龄班的幼儿听,教师小结此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创编的歌曲唱给同龄班幼儿听;
教案我找到的危险:教师指导语:“作为安全小卫士的'我们因该有的责任就是要学会保护自己和提醒别人学会自我保护,所以呀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隔壁大班去,希望你们能将自己创编的歌曲唱给他们听,让他们也能知道《危险的东西不要碰》,好吗?”
篇5:小班安全教案《危险地方不能玩》
活动目标:
让幼儿知道,哪些地方是不安全的,易发生危险;教育幼儿远离危险的`地方;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绘画纸和笔;搜集一些安全教育事例。
活动过程:
1、向幼儿介绍一些有关幼儿到不安全的地方游玩,发生伤害的事例,引起幼儿对安全问题的关心。
2、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共同讨论,总结出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危险。
3、教师将结果画出来,贴在本班活动室内,或装订成册,放在图书角供幼儿随时观看。
4、寻找本班或本园存在危险的地方,贴上标签,提醒大家注意。
5、建议:宣传不宜过分,不要使幼儿感到任何地方都是不安全的。
篇6:小班优秀安全教案《危险的陌生人》
小班优秀安全教案《危险的陌生人》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大灰狼卡片一张、故事光盘。有关图片4张。
2、请一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表演情境。
3、玩具、果冻、巧克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看看谁来我们教室做客了啊。“(老师出示大灰狼的图片)”大灰狼“”平时小朋友都是听老师讲大灰狼的故事,今天大灰狼要亲自跟小朋友讲一个他自己的故事,我们鼓掌欢迎吧。“
(二)过程:
1、播放动画片《不懂安全的大灰狼-危险的'陌生人》吸引小朋友认真观看后提问:
①、大灰狼打开门遇到了谁?
②、陌生人最后把大灰狼骗到了哪里?
③、大灰狼最后怎么样了?我们能不能像大灰狼一样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呢?跟陌生人走呢?我们要怎样做呢?
2、出示图片图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时,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图二:陌生人给你礼物或好吃的东西时,你不能要。
图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时,你不能带路。
图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时,你要反抗,大声呼救。
活动小结: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通过观看《不懂安全的大灰狼-危险的陌生人》动画片,引发幼儿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谈谈对”陌生人“的理解,以及遇见陌生人应注意些什么。再通过结合图片直观的学习,帮助所有幼儿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让孩子知道如何应变可能遇到的危险。我认为仅仅告诉幼儿”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况,然后指导孩子如何去做。所以我在活动中设置了一些与幼儿实际生活非常贴近的情境,引起小朋友的兴趣。帮助小朋友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共同分析判断,懂得在生活中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要跟陌生人走。
篇7: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危险的纽扣》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危险的纽扣》
活动目标:
1、知道吞吃小纽扣等异物是十分危险的。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录像:小纽扣旅行记。
2、预先约见“吞吃过异物”的'小朋友。
3、联系医生到园。
活动过程:
1、看录像,思考讨论:
(1)看录像:珊珊有一条新裙子,裙子上的扣子可美了,像甜甜的糖,珊珊总是喜欢低头看,用手摸。可是有一天:镜头一:珊珊发现纽扣掉在地上了。镜头二:珊珊把纽扣放在嘴里了,想尝一尝。镜头三:唉呀,纽扣吞下去了,珊珊难受极了。镜头四:珊珊看医生,医生说要等纽扣随大便拉出来。
提问:珊珊难受吗?为什么?
(2)师生共同小结:纽扣不能吞吃,既不卫生,又会危害身体健康。
2、交谈与访问:纽扣不能吃。
(1)与“吞吃过异物”的幼儿交谈其经历,引起幼儿注意。
(2)提问:“除了纽扣以外,还有什么东西不能吃?”孩子找找周围“小”、“巧”易误会的物品,如小木珠、小棋子等。
3、讨论:纽扣是我的好朋友。
(1)提问:你的纽扣在哪里?有几颗?它们有什么用途?
(2)讨论:纽扣掉了怎么办?(告诉大人,先收起来,及时钉上。)
延伸提示:
1、设立小盒子:发现异物及时收捡。
2、手工角放置针、线,及时为孩子钉补纽扣。
3、建议家长经常检查孩子的服装,特别是纽扣是否松脱。
篇8:小班安全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危险的小圆珠》
小班安全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危险的小圆珠》
活动目标:
1、知道把珠子、扣子、硬币等小物品,赛道耳朵、鼻子、嘴巴里会有危险。
2、自己或者同伴有异物塞进口、鼻子、等处时,知道及时告诉大人。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资源《危险的小圆珠》
2、幼儿用书第40-43页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游戏《指五官》。
教师说:鼻子、鼻子、嘴巴(或眼睛、耳朵、鼻子)。
请幼儿依次指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
(2)教师带领幼儿分别闭上眼睛走一走,捂着耳朵听老师唱歌,轻轻捏住鼻孔、闭着嘴巴呼吸,具体感知一下五官的作用。
二、讲述故事《危险的小圆珠》,引导幼儿感知异物入鼻的危险。
(1)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危险的'小圆珠》。
提问:明明睡觉的时候偷偷地玩什么?他把小圆珠放到哪里了?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 小结:把小圆珠放在鼻子里,会堵住鼻孔不能呼吸。小圆珠如果进入鼻子深处,会很危险。
三、引导幼儿说一说:怎样才能让五官避免伤害。
(1)哪些东西不能放在耳朵、鼻子或嘴巴里,为什么?
(2)进餐和吃水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入园时不能带什么?午休时不能玩什么?
(4)阅读幼儿用书第42-43页:简单了解有异物进入口、鼻、耳怎么办?
(5) 小结:笔帽、扣子、棋子、发卡、图钉、硬币等一些小的物品不能往耳朵、嘴巴、鼻子里塞;进餐吃水果的时候不能大声说笑,不然小饭粒就容易进入气管;早上入园不带小物品;午休时不咬拽衣服扣子、拉链,不玩被角、线头、棉花等,有异物进入口、鼻等处时要及时告诉老师;看到同伴不小心把小物品放入口、鼻等处时,要及时告诉老师。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小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那时,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篇9:幼儿园小班安全《我找到的危险》教案
幼儿园小班安全《我找到的危险》教案
设计意图:
在《我找到的危险》活动中,孩子找到了许多危险,观察到幼儿的兴趣很浓,于是我同孩子一起生成了这样一节教学活动。让孩子通过歌曲创编的形式加深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基本掌握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含义;
2、能在理解歌词后在原歌词上进行创编,并乐意创编歌词;
3、知道身边有哪些危险,并学会保护自己和提醒朋友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1、打火机、插座、暖水瓶、药瓶图片各一。一个幼儿被火烧手指、一个幼儿被电到、一幼儿被烫到、一幼儿倒下的图片。
2、图的注释。如:打火机(图片)X、一幼儿被火烧手指(图片)。
3、三只小猴子的图片,音乐、黑板、纸张和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幼儿练声,复习歌曲《三只小猴》,熟悉歌曲旋律。
1、幼儿跟音乐用唱的方式同老师和小朋友问好!练声!12 34 | 5 —| 54 32 |1 —||
教师指导语:“平时我们都在向老师和朋友打招呼,今天我们要换个不同的打招呼的'方法,仔细听。”(教师唱,引导幼儿回答。也可以幼儿同幼儿打招呼)
2、教师出示三只猴子,引导幼儿复习歌曲《三只小猴》;
教师指导语:“瞧,今天我们请了三只小猴子来做客,小朋友还记得他们的歌怎么唱的吗?请你们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
(二)、基本部分:幼儿听教师范唱,幼儿根据图饰来学习教师改编的歌词并跟学和创编。
1、教师范唱改编歌词后的歌曲《三只小猴》,引导幼儿仔细倾听;
教师指导语:“老师觉得《三只小猴》的曲子很好听,于是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仔细听听歌曲里都讲了些什么?”
2、出示图饰,教师第二次范唱,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图片并理解歌词含义。
教师指导语:“刚才朋友们都说道歌曲中唱了些什么,那现在看看黑板上老师的图饰,在听老师根据图唱一次,会唱的朋友可以小声的跟唱。”
3、幼儿分组或分男女跟老师边看图饰边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歌词和歌曲旋律。
4、引出歌曲名字《危险的东西不要碰》,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
教师指导语:“这首歌曲的名字可不在叫《三只小猴》了,名字是《危险的东西不要碰》。那朋友们在想想,生活中除了这些危险,还有哪些?如果不小心保护自己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5、幼儿将找到的危险和不小心会发生的事情记录在纸上,教师此时清唱歌曲;
篇10: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我找到的危险》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我找到的危险》
设计意图:
在《我找到的危险》活动中,孩子找到了许多危险,观察到幼儿的兴趣很浓,于是我同孩子一起生成了这样一节教学活动。让孩子通过歌曲创编的形式加深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基本掌握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含义;
2、能在理解歌词后在原歌词上进行创编,并乐意创编歌词;
3、知道身边有哪些危险,并学会保护自己和提醒朋友注意安全。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打火机、插座、暖水瓶、药瓶图片各一。一个幼儿被火烧手指、一个幼儿被电到、一幼儿被烫到、一幼儿倒下的图片。
2、图的注释。如:打火机(图片)X、一幼儿被火烧手指(图片)。
3、三只小猴子的图片,音乐、黑板、纸张和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幼儿练声,复习歌曲《三只小猴》,熟悉歌曲旋律。
1、幼儿跟音乐用唱的方式同老师和小朋友问好!练声!12 34 | 5 —| 54 32 |1 —||
教师指导语:“平时我们都在向老师和朋友打招呼,今天我们要换个不同的打招呼的方法,仔细听。”(教师唱,引导幼儿回答。也可以幼儿同幼儿打招呼)
2、教师出示三只猴子,引导幼儿复习歌曲《三只小猴》;
教师指导语:“瞧,今天我们请了三只小猴子来做客,小朋友还记得他们的歌怎么唱的吗?请你们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
(二)、基本部分:幼儿听教师范唱,幼儿根据图饰来学习教师改编的歌词并跟学和创编。
1、教师范唱改编歌词后的歌曲《三只小猴》,引导幼儿仔细倾听;
教师指导语:“老师觉得《三只小猴》的曲子很好听,于是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仔细听听歌曲里都讲了些什么?”
2、出示图饰,教师第二次范唱,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图片并理解歌词含义。
教师指导语:“刚才朋友们都说道歌曲中唱了些什么,那现在看看黑板上老师的图饰,在听老师根据图唱一次,会唱的`朋友可以小声的跟唱。”
3、幼儿分组或分男女跟老师边看图饰边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歌词和歌曲旋律。
4、引出歌曲名字《危险的东西不要碰》,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
教师指导语:“这首歌曲的名字可不在叫《三只小猴》了,名字是《危险的东西不要碰》。那朋友们在想想,生活中除了这些危险,还有哪些?如果不小心保护自己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5、幼儿将找到的危险和不小心会发生的事情记录在纸上,教师此时清唱歌曲;
教师指导语:“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张纸和一只笔,请小朋友将你们找到的危险和会发生的事情记录在纸上。”
6、教师小结幼儿的记录,并选择两三个有特色的幼儿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幼儿唱自己的所画内容;
教师指导语:“老师选了三个朋友的画,咱们来听听他们是怎样告诉我们危险的东西不要碰的?”
7、幼儿将自己的记录唱给身旁的朋友听同朋友分享和提醒朋友注意安全;
教师指导语:“朋友们都想做安全小卫士,那现在就把你创编的歌曲唱给身旁的好朋友听吧,用你们的歌声告诉他们这些是危险的东西不要碰。”
(三)、结束部分: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创编歌曲唱给同龄班的幼儿听,教师小结此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创编的歌曲唱给同龄班幼儿听;
篇11:小班安全《危险的纽扣》教案(附反思)
小班安全《危险的纽扣》教案(附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吞吃小纽扣等异物是十分危险的。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录像:小纽扣旅行记
活动过程:
1.看录像,思考讨论:
(1)看录像:珊珊有一条新裙子,裙子上的`扣子可美了,像甜甜的糖,珊珊总是喜欢低头看,用手摸。可是有一天:镜头一:珊珊发现纽扣掉在地上了。镜头二:珊珊把纽扣放在嘴里了,想尝一尝。
镜头三:唉呀,纽扣吞下去了,珊珊难受极了。镜头四:珊珊看医生,医生说要等纽扣随大便拉出来。
提问:珊珊难受吗?为什么?
(2)师生共同小结:纽扣不能吞吃,既不卫生,又会危害身体健康。
2.交谈与访问:纽扣不能吃。
(1)与”吞吃过异物“的幼儿交谈其经历,引起幼儿注意。
(2)提问:”除了纽扣以外,还有什么东西不能吃?“孩子找找周围”小“、”巧"易误会的物品,如小木珠、小棋子等。
3.讨论:纽扣是我的好朋友。
(1)提问:你的纽扣在哪里?有几颗?它们有什么用途?
(2)讨论:纽扣掉了怎么办?(告诉大人,先收起来,及时钉上。)
延伸活动:
1.设立小盒子:发现异物及时收捡。
2.建议家长经常检查孩子的服装,特别是纽扣是否松脱。
教学反思:
小班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好奇心强烈,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往往忽略危险的存在,很容易发生意外和事故。本节活动课幼儿的活动氛围很好,大部分的幼儿知道不能把纽扣放在嘴里,并能指出班级有哪些小朋友把小东西放在嘴里玩,还能说出行为有哪些危害,相信宝宝们以后更能知道哪些行为、东西是危险的。
篇12:认识危险小班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危险标志。
2、了解这些危险标志所表示的意义,避免危险的发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在街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牌子,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像这样(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
2、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它那样的标志,它们都属于危险标志一类,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二、教授新课
1、禁止标志
这类标志用红色来表示,形状呈圆形,里面有图案或者表示“禁止”“强制”意思的文字。用圆形来表示,是因为圆形给人的感觉比较直接,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1)圆形里面有一根燃着的火柴,再打一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2)圆形里面有一支点燃的烟,再打一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3)圆形里面有一个人,外面画了一个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4)圆形里面有一个手掌,外面画了一个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5)你还看到过类似的标志吗?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认识警告标志
(1)这类标志用黄色三角形来表示,意思是有危险,要注意安全。
(2)出示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交通警告标志:三角形里面有一个感叹号,表示要注意安全。
(3)再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警告标志:当心火灾、当心爆炸、当心有毒、当心触电等。
3、生活中的危险标志
你们见过生活中有哪些危险标志吗?
三、做游戏认标志
选出十人,分为五组,每组两人。第一组的一个同学站在讲台上,手里拿一张画有危险标志的图片,第一组的另一个同学来表演。第一组表演完,第二组表演,比一比哪个组表演的好。
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学生能认识一些交通标志如:直行、向左转弯、向右转弯、人行横道、步行的标志。了解了这些交通标志的作用,并表示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篇13: 小班数学物品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会以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并能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2.养成自己整理玩具的习惯。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小兔头饰一个,奶瓶6个,奶嘴6个,锅子8个,锅盖8个,瓶子6个,瓶盖6个,糖果,礼物盒,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观察物品1.兔姐姐:小朋友们好,我是兔姐姐,我有点不舒服,听说我们小一班的宝宝很能干,想请你们帮我去我家整理一下,好吗?
2.师:小朋友,兔姐姐请我们帮她整理东西,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出发吧。(在教室绕一圈)3.师:哇!兔姐姐家真的很乱呢?这是什么啊?(奶瓶)它的好朋友是谁呢?(奶嘴)我们来找一找。
这又是谁呢?(瓶子)它的好朋友又是谁啊?那他的好朋友在哪呢?哪个才是他的好朋友呢?(试一试)这又是谁啊?(锅盖)它的好朋友是谁呢?(出示瓶子,奶瓶,锅子)小结:原来这些东西要选合适的才能成为好朋友啊。
二、整理物品师:这边整理干净了,可是兔姐姐家后面的桌子上还是很乱呢?请你们去整理一下吧,找到他们的'好朋友,好吗?(幼儿整理)师:你们都整理好了么?你整理的是什么呢?他的好朋友是谁啊?(幼儿说一说)三、谁多谁少1.兔姐姐:你们整理的真干净啊,我给你们准备了糖果,但是要请你们自己包起来了,好吗?
2.展示如何包装礼物3.教师带小朋友包礼物。
师: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包礼物吧,记住哦,一个盒子放一颗糖果,找到合适的盖子盖好。
4.师:你们都拿到礼物了吗?有个小朋友没有礼物呢,你们能想想办法吗?(幼儿说一说)5.师:好了,我们拿着礼物回去吧。(幼儿教育)
活动反思:
能按不同活动区的性质,将玩具分类。
篇14: 小班数学物品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会以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并能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2.养成自己玩具的习惯。
活动准备
小兔头饰一个,奶瓶6个,奶嘴6个,锅子8个,锅盖8个,瓶子6个,瓶盖6个,糖果,礼物盒,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观察物品
1.兔姐姐:小朋友们好,我是兔姐姐,我有点不舒服,听说我们小一班的宝宝很能干,想请你们帮我去我家一下,好吗?
2.师:小朋友,兔姐姐请我们帮她东西,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出发吧。(在教室绕一圈)
3.师:哇!兔姐姐家真的很乱呢?这是什么啊?(奶瓶)它的好朋友是谁呢?(奶嘴)我们来找一找。
这又是谁呢?(瓶子)它的好朋友又是谁啊?那他的好朋友在哪呢?哪个才是他的好朋友呢?(试一试)
这又是谁啊?(锅盖)它的好朋友是谁呢?(出示瓶子,奶瓶,锅子)
:原来这些东西要选合适的才能成为好朋友啊。
二、物品
师:这边干净了,可是兔姐姐家后面的桌子上还是很乱呢?请你们去一下吧,找到他们的好朋友,好吗?(幼儿)
师:你们都好了么?你的是什么呢?他的好朋友是谁啊?(幼儿说一说)
三、谁多谁少
1.兔姐姐:你们的真干净啊,我给你们准备了糖果,但是要请你们自己包起来了,好吗?
2.展示如何包装礼物
3.教师带小朋友包礼物。
师: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包礼物吧,记住哦,一个盒子放一颗糖果,找到合适的盖子盖好。
4.师:你们都拿到礼物了吗?有个小朋友没有礼物呢,你们能想想办法吗?(幼儿说一说)
5.师:好了,我们拿着礼物回去吧。
【小班安全教案《危险的小物品》】相关文章:
3.安全教案小班
4.小班安全教案
5.《物品》教案
7.防火小班安全教案
8.小班安全交通教案
9.小班寒假安全教案
10.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