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泥工《梨》优秀教案

泥工《梨》优秀教案

2024-07-07 07:56:5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马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泥工《梨》优秀教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泥工《梨》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泥工《梨》优秀教案

篇1:泥工《梨》优秀教案

设计背景

我一直都在小学教,没有从事过实际的幼儿教育。这个教学设计可能有点小学化。这一课时我在女儿书上看到,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的。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孔融怎样分梨。

2、懂得尊重大人,爱护弟、妹。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学习,感悟生活。

重点难点

为什么要“让”。

活动准备

大小不一的梨模型,教学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主题

你们认识这个小男孩吗?他的名字叫孔融。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

二、倾听故事

老师给小朋友讲故事……

1、孔融家都有谁?孔融最大吗?

2、孔融为什么要一个最小的梨?

3、孔融怎么对爸爸说?

4、你们喜欢孔融吗?

我们要像孔融一样关心大人,爱护弟妹。

三、经验联想

你们关心过别人吗?

四、做游戏

小朋友扮演《孔融让梨》里的角色。

教学反思

故事《孔融让梨》让幼儿通过简单的故事理解,深刻地体验到谦让这种美德,在讨论中幼儿很清楚地明白了什么叫谦让,什么时候该谦让。

篇2:泥工《梨》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和品质。

2、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3、通过学习,养成做人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

4、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重难点:

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读通——初获感受

1、语言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对同学们做个调查。在你们的心中有没有特别敬佩的人?为什么敬佩他呢?今天,老师介绍一个人,他叫许衡,你们想了解他吗?他身上有没有让人敬佩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则关于他的小故事。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个故事主要写了许衡的一件什么事?

3、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4、理解“无主梨”的意思。

二、读懂——内化初悟

1、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许衡不吃无主梨的这件事做得对不对?

2、生生讨论、汇报。

3、由学生的汇报引出第13自然段。指名读,理解许衡说的这句话。

4、指导朗读13自然段,体会许衡的想法,进而理解他的做法。

三、读透——情思结合

1、创设情境,境中探究。

(出示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故事中的情境,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能不能做到不吃无主梨。

①读出许衡与朋友外出途中汗流浃背、干渴难耐的感受和心情。

②读出发现梨树后许衡朋友的兴奋状态,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理解发现梨树后的兴奋心情。

③学生说出此时自己的真实想法。再对比许衡的做法,体会他的品质。

2、角色朗读,语境体验。

分角色朗读许衡与朋友的对话,更深刻地理解许衡的性格和品质。

3、表演展示,提升情感。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内分角色排演这个故事。然后班级汇报。

四、拓展——呈现个性

1、学生谈对许衡敬佩的理由。

2、学生谈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自己的做法。

1、教师。人人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

2、

第二课时

教学生字处理习题

篇3:泥工《梨》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孔融让梨》一文通过叙述家里吃梨,小孔融不挑好的,不拣大的,拿了个最小的梨,以及爸爸和孔融的对话来完成,教育学生学习孔融对人谦让的美德。全文一共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配有一幅图,便于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图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哥、挑、答、应、事”,会认会读会写会组词,学习部首“广、竹”。

2、理解课文,学习孔融对人谦让的美德。

3、积累词语:回答看见孔融哥哥应该懂事孩子

4、A层次学生能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1、建立篇的概念,逐步学会数句子和自然段。

2、逐步学会从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理解识记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写生字。2、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1、复述课文。

教学方法:讲读法、启发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出示一盘梨)问1:这是什么?梨。

问2:你想吃哪个?大的还是小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人,名字叫孔融。看看他是怎样选的。

孔融让梨(齐读,个别读)

二、听故事,回答问题。

播放孔融让梨视频,回答问题

1、孔融选了大的梨还是小的梨?

2、他把大梨让给谁吃了?

三、学习词语:回答看见孔融哥哥应该懂事孩子

四、学习生字:

哥字音:gē独体字组词:哥(哥哥)笔画:10

挑字音:tiāo部首:扌组词:挑(挑选)(挑水)笔画:9结构:左右结构

答字音:dá部首:竹组词:答(回答)(答应)笔画:12结构:上中下结构

应字音:yìng部首:广组词:应(答应)(应该)笔画:7结构:半包围结构

广:座、庆、床、康、店。

事字音:shì独体字组词:事(事情)(懂事)笔画:8

五、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练习对话和复述)

一、总览全文,有几个自然段?四个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跟读第一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

3、问:孔融有几个哥哥?几个弟弟?有一天,家里在干什么?谁最先拿梨?为什么哥哥们不先拿?

师:哥哥们懂得谦让,让弟弟先拿梨。

4、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图中的人物穿着古代的衣服。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图:孔融拿了个什么样的梨?最小的梨。

2、跟读课文:孔融为什么拿一个最小的梨?

“我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让给哥哥吃。”

3、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

4、孔融和哥哥一块吃梨时,他是怎样做的,课文哪一句告诉我们?(齐读第2自然段第1句)

5、看图,问:“拿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做“拿”的动作。孔融拿小梨是别人要他这样做的吗?(不是,是他自愿拿的)。

6、这时谁看见了?他的神态怎样?(感到奇怪)。

孔融在家里是最小的,他先拿梨,可又不拿大的,却拿小的,这时候,爸爸看见了,感到很奇怪,他说了些什么?(指名读第2句)

7、指导朗读爸爸说的话(幻灯显示)(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8、老师提示:“问”:有不懂的地方向对方提出来。所以句子要用“?”(问号)。

9、你从图中哪里看出爸爸是在问孔融?(因为爸爸对着孔融)。

10、假如你是孔融,你会怎样回答?(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想法)。

11、孔融怎样回答的?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12、孔融和哥哥一块儿吃梨,他为什么吃小梨?从他的说话中,可以看出孔融是个怎样的孩子?

13、你们现在知道课题中的“让”字是什么意思了吗?(让学生说说)。

老师归纳:“让”的意思是把好处给别人。课文是指孔融把大梨留给其他人,自己吃小的。这是一种对人谦让的美德。

14、把第二自然段的三句话连起来读读。

四、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跟读课文。

2、爸爸又觉得奇怪了,孔融不是还有个弟弟吗?最小的吃小梨,那也应该是弟弟吃最小的梨啊,于是爸爸又问了孔融。

“你还有个弟弟,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指导学生读出疑惑难解的语气)

3、孔融是怎样回答的?

“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让给弟弟吃。”

4、爸爸听孔融回答后,心情如何?你是怎样知道的?

爸爸听孔融回答后,很高兴,图中他抱着孔融,笑得很开心,哈哈大笑。

5、爸爸是怎样说的?

“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学生读出爸爸高兴,心情愉悦的语气)

6、问:你们学习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懂得了什么道理?今后应怎样做?

对人谦让。

7、一家人吃水果时,你会怎样做?

五、复述课文。

1、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一个念旁白,一个当爸爸,一个演孔融)

2、复述课文。

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要讲得生动、完整,重点要抓住孔融和哥哥吃梨时,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第三课时(课后练习)

1、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并组词。

( ) ( ) ( )

宀 扌 广

( ) ( ) ( )

2、造句。

看见——

3、组词。

哥挑()答()

应()事()

4、写部首。

哥()挑()答()

应()事()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孔融有五个()(),一个小弟弟。

(2)爸爸()()了,问:“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让给哥哥吃。”

(3)爸爸又问:“你还有个弟弟,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把大的让给弟弟吃。”

(4)爸爸听了,哈哈大笑:“好()(),好孩子,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篇4:小班泥工优秀教案

小班泥工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学习用橡皮泥制作不同形状的棒棒糖。

2.学习按照棒棒糖的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圆形和扁的棒棒糖实物,红、绿两种颜色的橡皮泥,糖纸,小棒;幼儿已有团圆橡皮泥的基础。

超市货架的摆放:

货架上有表示棒棒糖形状和颜色的图形标志,并配以文字说明

红色圆形棒棒糖

红色扁的棒棒糖

绿色圆形棒棒糖

绿色扁的棒棒糖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请来小二班的朱老师,朱老师对幼儿说:听说小一班有个小超市,我想买一些棒棒糖给小二班的小朋友,行吗?

师:你想买什么样的棒棒糖?

朱老师:你看,我带来了两种。我就要这样的。

师:真不好意思,我们班没有这样的棒棒糖,不过我们可以照这个样子给你们做一些。请你们等一会来拿好吗?

2.尝试操作

师:我答应给小二班的小朋友做棒棒糖了,现在我们就开始做好吗?

(1)请幼儿观察两种棒棒糖,说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圆的和扁的)

(2)想想圆的棒棒糖是怎么做的?扁的呢?(让幼儿自己说说用什么办法制作)

(3)为什么棒棒糖的`外面有一层糖纸?有什么好处?

(4)请幼儿开始制作。

提醒幼儿不要把小棒对着自己的面部和别人,并学着给棒棒糖包上糖纸。

(5)教师巡回指导。

3.给棒棒糖分类

(1)师:你们做了这么多漂亮的棒棒糖,现在我们把棒棒糖放到我们的小超市,等一会朱老师会来拿,我们不能乱放,要根据棒棒糖的颜色和形状放好。请小朋友看清楚货架上的标志,根据标志放好。

(2)请幼儿根据棒棒糖的形状和颜色对应货架上的标志分类放好。

活动结束,教师评价。

篇5:幼儿园优秀教案大班美术《看书做泥工》

【幼儿园优秀教案】大班美术《看书做泥工》

活动目标:

1、学会运用泥工的多种技能,按书中的故事内容进行恐龙形象、动作的简单塑造。

2、学会正确使用工具,发展观察力、创造力。

3、会分工合作,共同体验成功的愉悦。

活动准备:

1、为每组选一本塑造有关恐龙故事的参考书,事先让各组幼儿都看过,引导幼儿对恐龙有初步认识。

2、恐龙玩具模型、各种恐龙图片,如霸王龙、翼龙、剑龙。

3、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泥工板,牙签、背景音乐。

活动重点:

抓住恐龙的外形特征,用泥塑的形式独立完成捏制完成恐龙造型。

活动难点:

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部分的比例。

活动过程:

一、出示恐龙玩具模型,引起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1、教师:“这些故事书中的角色——恐龙是我们大家最喜欢的了,今天老师正好也邀请到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看看它是谁吧?

2、出示恐龙模型,了解恐龙不同的外形特征。

提问:这是什么恐龙?它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你知道它的本领吗?

小结:恐龙一般身体大,尾巴粗而长,后腿粗壮,从头至尾线条像山坡一样,它们都有锋利的牙齿,有甲、剑等生长物。

二、讨论、明确泥塑的制作方法。

提问:看一看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恐龙?它们长得是什么样的?在做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捏恐龙的头、身体和尾巴?

三、播放背景音乐,请幼儿分工制作,教师观察、指导。

1、鼓励幼儿既要相互合作,又要尽量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

2、也可选用其他材料,如用树枝做树等。

3、做完的先分组进行讲述练习。

四、讲述表演,共同欣赏评价。

提问:谁来讲一讲你做的是什么恐龙?他在干什么?他们之间都发生的什么事情?

活动延伸:

1、在美工角展览幼儿的泥塑作品供大家观赏、交流。

2、鼓励幼儿阅读其他方面的图书,进行有关人物、动物等形象的塑造。

篇6:幼儿园大班美术优秀教案《泥工DD恐龙化石》

幼儿园大班美术优秀教案《泥工DD恐龙化石》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泥板法和短泥条粘贴的方法制作一件恐龙化石作品

2、能大胆地进行陶艺创作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恐龙化石》PPT一份,动感影集一份。

2、陶泥人手一份,工具、辅助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幼儿已制作恐龙作品,导入活动。

孩子们,你们喜欢恐龙吗?

瞧!这些都是你们做的恐龙,谁先来猜猜,这是什么恐龙?它长得怎样?这又是什么恐龙?它有哪些特征呢?

教师小结:你们真棒!认识这么多的恐龙。怎么现在我们生活中没有恐龙了呢?

二、出示恐龙化石照片:

问:这是什么

问:你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发言讨论)教师总结:化石形成视频(看回答问题情况)

讨论恐龙化石的组成部分:ppt帮助想象(头颈,胸骨,脊椎骨,尾巴,四肢)

三、教师示范

1、小组讨论:怎么做呢?

2、教师简单演示,加强印象:1;制泥板2;画形状3;捏制龙骨4;粘贴

四、幼儿操作

要求:两人合作,运用短泥条粘贴的方法,完成一件恐龙化石作品

教师重点指导:如何分工

五、作品展示,评价总结。

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呢?哪组是最快完成的,请你们说说是怎么合作的?

活动反思:

1、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我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抓住幼儿喜爱恐龙爱玩儿、爱发现、爱创作的特点,引导幼儿塑造不同的恐龙形象,在绘画、讲述的过程中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在这个活动开始的部分,先引出恐龙玩具来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让幼儿大胆的联想,能够根据自己了解恐龙的知识,接着采用视频的形式,让孩子观察恐龙的不同特征及不同动态,即帮助幼儿发现恐龙的品种多,进一步的帮助幼儿建构了的知识经验,为幼儿绘画活动做准备。整节课来说,气氛都很高涨,课堂秩序也很好。

2、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坚持以幼儿主体,教师只是参与者与指导者。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发挥想象,鼓励幼儿的大胆创作。

3、在创作过程中,已经掌握了绘画技巧的幼儿,纷纷迫不及待的拿起笔来,独立创作出许多造型夸张、想象奇特的形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得幼儿明白如何化繁为简,灵活运用图形的组合变化出各种动物的形象,更加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增强了幼儿绘画的信心。

不足之处:

1、在范画展示时,一定程度上局限了部分幼儿的创作;

2、由于个体差异性,导致部分幼儿不能很好地观察并把握恐龙的`特征画出来;

3、幼儿对美术表现能力的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较好地运用色彩夸张地表现。比如:线条不够连贯、流畅,色彩较单一、配色不够鲜明等。但在绘画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这是本活动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以后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多进行个别引导,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为此,我通过鼓励幼儿采取合作的形式,进行经验的提升和分享,多加引导,对于能力比较弱的幼儿,应采用与幼儿共同合作,鼓励这些孩子,并带动所有幼儿愉快创作,争取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完成得更好!

【泥工《梨》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1.小班泥工优秀教案

2.建筑泥工合同

3.小班泥工活动:苹果

4.小班泥工活动《向日葵》

5.工程泥工分包合同

6.二年级作文梨

7.梨作文150字

8.梨花香作文

9.泥工师傅获奖感言参考

10.泥工课苹果教学反思

下载word文档
《泥工《梨》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