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2024-10-26 07:52:0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守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认读会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葫芦图)它是--(生答)葫芦。

2、谁愿意和它打个招呼,亲切地叫它一声。葫芦的芦单个读第二声,放在词语中读轻声。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课件出示课题)- 14 我要的是葫芦。

4、齐声读课题,自由读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课本去读一读课文吧,出示温馨提示: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

3、生字宝宝也来了,我们一起学一学吧,指名读生字、词语,齐读生字词语。

4|、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三、看图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四、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五、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六、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5、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2:我要的是葫芦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并会写8个字;

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

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葫芦图片,大家见过这种植物么?它叫什么呢?

2、谁知道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呢?(师用自制小卡片展示葫芦生长过程: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在演示的同时,教师口述葫芦生长过程。

3、有一个人,他和我们一样很喜欢葫芦,可他种的小葫芦还没有长大,就全部掉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4、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14课(师板书:14 我要的是葫芦)生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

1、真不错,老师还没有教呢,大家就都认得“葫芦”了,看样子,大家一定预习得很好了,老师相信其他的生字,大家也一定会认会读了。

2、出示生字卡片“葫”“芦”“藤”“哇”“盯”“邻”生试读。

3、师教读生字,并标注拼音,生跟读。

4、生再读生字(齐读)。

5、师擦去生字拼音,学生再试读。

6、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三、朗读感悟

1、在学习生字的基础上,生齐声朗读课文。

2、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这个人在干什么呢?他所做的事有成果么?

(这个人在在种葫芦,他的葫芦全部都掉了)

3、是啊,这个种葫芦的人种葫芦全部都掉了,可刚开始,小葫芦长出来了么?

(长出来了)

4、你是从哪里知道葫芦长出来了的呢?长出来的葫芦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在课文中找出你的答案)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5、生朗读这几句话,师指导朗读。

(要读出小葫芦长出来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6、从刚才我们所读的这几句话中,你能找出来小葫芦生长的过程么?

(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

7、经过了“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这样的生长过程,小葫芦应该越长越好,变成大葫芦啊,是不是这个种葫芦的人丰收了,收获了很多的葫芦呢?

(没有。)

8、为什么呢?课文里告诉我们了么?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9、指导朗读。

(要读出小葫芦掉落了,人们的伤心、失望和可惜。)

10、开始小葫芦不是长的得很好么?可现在......全落了。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几个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11、指导朗读,并体会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的区别。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带有“?”和“!”的句子更能突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满不在乎的态度。)

12、分角色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13、真可惜,小葫芦都落了!这是不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所导致的呢?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这个故事,看完以后,请大家告诉老师,这个种葫芦的人错了么?错在哪里呢?

(种葫芦的人错了,他错在: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14、叶子都落了,小葫芦也没了,种葫芦的人看见这个景象,会想什么呢?

(生可自由发言。)

五、小结

种葫芦的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可惜小葫芦这时小葫芦已经没有了。他的错误是: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同学们,你们想做这样的人么?(不想。)那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六、作业布置

连线: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带疑问的语气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十分肯定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平静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教学,学生学会写8个字,并且正确掌握这8个字的读音、用这8个字组词。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生齐读课文,并回忆上节课所学习到的道理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二、学写生字

1、生读生字,正确掌握8个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言”,你能用加一加、去一去、换一换的方法对这个生字进行加工吗?

(可用加一加,言字加上单人旁组成信。)

3、师在田字格里范写“言”。

4、生开火车组词。

(例:写信、送信、相信。)

5、出示“治”,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治”字换成提手旁组成“抬”,组词:抬水、抬头。)

(换一换:“治”字换成女子旁组成“始”,组词:开始、始终。)

(去一去,“治”字去掉三点水就是“台”,组词:台湾、台灯。)

6、出示“挂”,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挂”字换成三点水是“洼”,山洼。)

(“挂”字换成单人旁是“佳”,佳品。)

7、出示“每”,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每”字加上三点水组成“海”,大海。)

(加一加:“每”字加上竖心旁组成“悔”,后悔。)

(去一去:“每”字去掉卧人旁,就是母亲的“母”。

8、出示“棵”,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棵”字换成言字旁,组成“课”,上课。)

(换一换,“棵”字换成页字旁,组成“颗”,一颗星。)

9、出示“哇”,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10、出示“怪”,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去一去,“怪”字去掉竖心旁,就是“圣”,神圣。)

11、出示“慢”,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慢”字换成三点水,就是“漫”,漫游。)

(换一换,“慢”字换成草子头,就是“蔓”,藤蔓。)

三、学生随堂练习书写生字。

四、师巡视学生书写生字,并加以个别指导。

三、作业布置

组词:

慢( ) 怪( ) 哇( )洼( )娃( )

漫( ) 圣( ) 挂( )佳( )蛙( )

板书设计:

长出葫芦藤

长出绿叶

开出小花 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

我要的是葫芦 ↓ 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

结小葫芦 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叶子生蚜虫

葫芦全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3:我选我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习“委、补、室、宁”弄生字。

2.会写“员、青、等字。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前几天,我们班进行了竟选。请同学们谈一谈竟选的体会。今天,王宁所地的班级地要进行班委的评选,让我们大家一块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

2.谁愿意和其它同学合作把课文读好。

3.他们谁读得好,哪好?谁好我们就应该应该向谁学习。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来吧,大家向这位同学一样,一齐来试试齐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第①句话,问:“大家在想什么?带着你的想法读一读”

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

出示第②句话,想一想王宁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吗?

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3.王宁要选自己做什么?他为什么要自己选自己呢?我们来学习第3自然段。

四.学习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第3自然段。

2、指名谁来读一读

3、分别指导三句话读法

4、三人一组分角色读

5、上台表演读

6、小结:大家表演得很好,读得很棒,那么现在你们知道了吗王宁为什么自己选自己呢?

7、对于王宁自己选自己王宁班同学怎么看?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句话

师小结:看了王宁班竞选真是与我们班不同,我想同学们的感触一定很深,下面,我们听听音乐,仔细体味一下吧!(配乐朗读)

下面我们有一个议题:咱们就王宁自己选自己当劳动委员一事,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好不好。

小结:“我选我”这是多么简单的三个字啊,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对于孩子们来讲,“我选我”的意义远远超出选劳动委员这件事本身。

六、指导写字

青“下边‘月’第一笔为‘’,“室”写紧凑点防止拉长。

七、分角色读课文。

[我选我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4: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本课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学生通过朗读很容易理解故事情节。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密切联系。

难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的图片,这是什么?(葫芦)对,是葫芦。翻图片看“葫芦”两字。看,都是草字头,草字头和什么有关?(植物)葫芦是一种植物,它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也可以用来作为工艺品用。比如:用来做葫芦丝,舀水的瓢等。它的用处可真大啊,你喜欢葫芦吗?

葫芦用处这么大,你想要吗?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这里面的“我”当然不是你们,是谁呢?他得到了葫芦吗?我们还是去看看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老师把这个故事读给你们听听,请你们把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圈起本课的生字,看老师是怎么读这些字的。

1、老师范读,生圈字。

2、读生字:同学们都把字圈好了吗?请在小组里把这些生字读一读――老师贴生字卡片――请你们一起来给生字注上拼音,师写生读――说说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是相同的偏旁呀DD“哇,盯,邻”分别和谁长得很像,编绕口令:哇哇哇,换个虫字旁就是蛙……

3、生字快点生快读――做一做,连线。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看图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字都会读了,老师请你们看几幅图画。

看到第一幅图,请问:你看到了什么?(一个人,葫芦,葫芦叶子)

那么你知道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就是这幅图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这葫芦长得怎样呢?请你们画出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相机板书:绿叶――开花――葫芦(可爱)

是啊,多么可爱的`葫芦哇!这个人喜欢葫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盯,每天,都,几次”相机板画。这个人多么喜欢葫芦啊,那他一定会把葫芦照顾得好好的,一定会结出大大的葫芦来的,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

(二)看图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什么发生了变化?(叶子黄了,葫芦落了,人吃惊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看到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多可惜啊,多可惜啊,这可爱的葫芦落了!你能带着惋惜的语气再来读一读吗?板书:落了

看看这个人也很吃惊,这个人不是很喜欢葫芦吗?他怎么让葫芦就这么落了?是什么原因呢?(有虫子)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小组里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自言自语地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人看到了虫子爬在叶子是不在乎的。)相机板书:生虫子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第一个句子好,反问句加重了语气,更加证明了这个人的无知)相机板书:不治

这个人要的只是什么?他认为什么不重要?(他认为叶子不重要)

那叶子真的是不重要的吗?演示植物的叶子跟果子的关系图。

总结:是啊,一株植物要想长大长好,是要经过生根,发芽,开花才能结出好果子的,如果光重视结果,而忽略了中间的过程,是不可能的。我们再来劝劝这位只想要葫芦的人吧。

同学们,刚才你们读完,老师就突然想到了一个故事,跟这个故事很像:有个孩子叫丁丁,他天天嚷着,我要考一百分,我是全班第一,可是,上课的时候他却不认真,要做的作业经常不做完……

你们来猜一猜后来他能考全班第一吗?为什么?总结,要想成功,是少不了每一点一滴的努力的!谢谢今天这篇课文教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让我们再一次去品味这个故事吧!!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四、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1、总结板书: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古时候有个人种了一棵( ),葫芦长叶,开花,结出了( ),后来葫芦的叶子上( ),这个人不去( ),最后葫芦都( )。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人经过了此事之后,他会学聪明吗?如果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又长了虫子,他会怎么做呢?

五、作业

1、读课文,复述这个故事

2、复习生字

板书设计:

篇5: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

1、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2、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6、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二、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三、改编课文

1、把绘画作品分发给小组,请根据图画的内容改编课文的后两段。

2、把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和改编的第三、四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和说一说。

四、寓意感悟

比较课文和改编课文,说说你明白了什么。提示:做事是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五、日积月累

1、新词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出你最喜欢的新词。

(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和它交朋友。

2、生字积累。

(1)读一读,说一说句子。

(2)指导书写。

3、扩展阅读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习。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篇6: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会用“每天、可爱”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

说明的道理。继续培养观察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道理。

教学准备:投影片生字卡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学习生字词“葫芦”。

二、初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1、自学。

2、检查。①.抽读生字卡。②.指读,正音。③.齐读。

三、再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标出课文自然段。

2、分段指读,师生评价。

四、朗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五、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送卡片游戏。

2、齐读词语。

二、阅读理解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

2、出示投影片1。指名说: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什么样?

(具体说说藤、叶、花、果实的样子)

3、指导朗读。

①.你喜欢这棵葫芦吗?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出示投影片: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由读、指读、齐读)

②.用“可爱”造句。

③.引读:种葫芦的人也非常喜欢小葫芦,所以他每天都——————

④.“每天”什么意思?用“每天”造句。

三、阅读理解二——四段。

过渡: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

结果怎样呢?

1、范读课文2——4段。

2、提问: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你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出示投影片4.说说小葫芦什么样子,种葫芦的人什么样子?

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3、自学2、3段课文。

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全都落了?

①、自由朗读2、3段。

思考: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生了蚜虫是怎么想的?

邻居让他治虫,他是怎么说的?

4.检查学习情况。

①.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是怎么想的?

出示投影片2.说说种葫芦的人表情、动作、心理、语言。

(小结种葫芦的人不管叶子上的虫子,一心盼望小葫芦快长大。)

②.指导朗读。(注意“!”)

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③.你看到种葫芦的`人这样做急吗?你会对他说什么?

④.出示投影片3.他的邻居什么样?(表情、动作、语言)

⑤.邻居让他治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

出示句子:

“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⑥.指导朗读.他为什么会这样想?点题,齐读课题.

⑦.分角色读第三段.

5、小结。邻居让他治虫他听了吗?所以叶子上的蚜虫————,

最后小葫芦都——————————。

四、你认为种葫芦的认错在哪儿?

五、学了本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质疑。

七、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词。

()小花慢慢地()黄了

()葫芦藤自言自语地()

()小葫芦一个一个都()

2、课后想一想:

种葫芦的人第二年又种了一棵葫芦,他发现叶子上生了蚜虫会怎么做呢?

第三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说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三、识记本课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

2、出示:

满谢每言治慢变

①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

②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重点指导:满谢每慢

③说说这些字的部首?结构?

3、指导书写。

四、抄写生字词。

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篇7:我是什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教学设计:

一、谜语导入

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

太阳出来他不怕,大风一吹他就走。

真聪明,答案就是云 。               板:(云)

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

落到田里秧苗绿,落到河里看不见。

这也没难道你们。                     板(雨)

说它是花无人栽,六个花瓣空中开,

寒风送他下地来,漫山遍野一片白。

对吧?                               板(雪)

最后一个,听好了:

大小珍珠光又亮,噼里啪啦从天降,

娃娃捡起捧在手,慢慢变成水一汪。

你们真棒!都成了猜谜大王了!          板(冰雹)

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云、雨、雪、雹子”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一种自然现象……都和“水”有关……)

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水有关的课文,请看课题,板题:30、我是什么

谁愿意来读(1、2生)

“什”他怎么读?(1生)

谁在读这个字?(1生--齐读)

声音真洪亮,带着疑问,让我们听听他的自述吧!(课件:视频)

你们知道我是什么吗?(生答:水)

真棒!我就是“水”,今天,我准备带大家走进水的世界,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吗?(愿意)

那就请大家赶快来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熟悉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吧!

二、识字

同学们我想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请看,这是我们本节课所学的生字,快读读,看你认不认识。

课件:生字--去拼音--词

三、入文

1、第一自然段

字词大家都熟悉了,下面就和我一起出发去细细地感受水吧!

谁愿意读第一段给大家听?(1学生)

不错,读得流利,大家听得认真!

课件:水、溪蒸发

同学们快看,我会变,仔细观察,我都变成了什么?(生答:汽、云)

你知道我是怎么变成汽的吗?(太阳一晒)读出相应的句子。

我又是怎样从汽变成云的呢?(生答)

课件:句子“升……浮”

谁来读读这句话?

(1生--师范读--谁还喜欢这朵云?1生答)

课件:云(三图)

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到你们很喜欢我

我带来我的衣服,你们愿意看吗?

这是白衣服……黑衣服……红衣服,你喜欢哪个颜色的衣服?(个别生)

你们知道我什么时候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吗?

你们太了解我了,我想和你们合作读这句话。(师生合作)

4、第二自然段

其实我还会变那,快看看课文的第二段吧!(开始,生自读)

我还会变成什么?(雨、雪、雹子)大家真聪明,那这到题谁会做呢?

课件:填空   (1生)

你们也是这么认为的吗?(是)

如果把他们调换一下位置,你看恰当吗?为什么?

你们的理由可真充分,那能不能用你们出色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让我们感受它们下落时的轻、重、快、慢吗?快自己试试吧!(1、2--齐)

5、第三自然段

课件:音乐+图

雨、雪、雹子落下来又变成了水,水就是这样在自然界中循环变化的。

水说:“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答)

这是一幅幅多么美的图画呀?你们想读吗?(想)

谁来读?(1生--大家评评他读的怎么样?--你们觉得应该怎么读?--生答--自己读--个别读--齐读--男、女、师分角色读)

6、第四自然段

其实在我这样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不仅会变成云、雨、雪、雹子,我的脾气也会变。快读读第4段看看我的脾气是怎样变化的。(生自由读)(生:温和  暴躁)

你们知道我温和的时候会干什么?暴躁的时候又会干什么呢?赶快用笔划出相应的句子吧!

课件:温和  暴躁

汇报:温和--看图--你相对温和的我说些什么?

暴躁--视频--此时你又想对我说些什么?(生自由说)

那你们怎样才能让我温和,不暴躁呢?(生答)

科学家也在想各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比如:退耕还林、种树、拦河大坝……)三峡上正在进行一个大工程呢!(课件:出图)它集防洪、发电、运输三大特点为一身,这么伟大的工程在世界上都居于前列!

7、小结:学生谈收获

四、总结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今天这篇课文<我是什么>,作者采取拟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称“我”,让我们不仅身临其境的了解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也让我们知道了人们正在努力的管住水,造福人类,也让我们更加明确了保护水资源,合理地、节约的用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同学们最后让我们在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课文,能背过的同学一起来背,表达对水的喜爱吧!

课件:配乐--生齐读

我就是水,希望我们永远都是朋友!

[我是什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8: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认读“葫、芦、藤、哇、盯、邻”六个字,正确书写“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感。

2.通过读读、找找、想想、说说、演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不可怕、不用治是葫芦落的原因,从而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知道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不可怕、不用治是葫芦落的原因。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的事物都存在着联系,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三、教学策略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演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讲一个寓言故事。(要求:认真倾听)

(二)导入新课

1.出示葫芦图片,这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葫芦”的故事。

2.板书课题。认识“葫、芦”二字,注意指导“芦”的读音。(轻声)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读、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带到课文里,同学们还会读吗?那就读一读吧!

(三)初读课文

1.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词语,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

2.教师再出示“葫、芦、藤、哇、盯、邻”6个生字、词语,指名读一读。

3.指名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四)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出示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一说)

(2)课文哪一自然段与插图有关?

(3)教师范读。

(4)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那种葫芦的人喜欢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再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5)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它们一定能长得赛过大南瓜,是不是呢?谁来说说结果呀?

2. 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结合图片,教师范读

这一自然段应读出怎么样的感情?

(2)小葫芦为什么慢慢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3.学习第2自然段。

(1)引读:是啊,有一天,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什么?(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

课件出示句子,自己读读这两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你发现什么了?

为什么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看来他心里只想着葫芦,眼里只盯着葫芦。于是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了什么?

生:“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这句话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教师引导、示范)

(3)咱们合作读读第二自然段吧,我来问,你们读。

他看见什么?想了什么?他又说了什么?

(4)正在种葫芦的人满怀希望时,他的邻居看见了,他们之间又说了什么?

4.学习第3自然段。

(1)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什么了?指名读。

(2)引读:可是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生读)

课件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这两句又是意思一样,什么不同?谁能自己读读这两句话?

这两句,哪句更能突出种葫芦的人感到奇怪?谁再读读?

(3)让我们分角色来读读第3自然段。

(五)合作探究,总结全文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四)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每”,讲解笔顺。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了绿叶   一些蚜虫    蚜虫更多了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小葫芦   不治         变黄都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9:二年级上册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学目标:

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3、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

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教学重点:

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

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

通过读读、找找、想想、说说、编编、画画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读生评价、分角色读)再加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道理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看图和朗读得到充分的感悟。

教学流程:游戏导入——学习一、四自然段——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拓展延伸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找不同画面。

2、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找出不同。

3、请学生带着游戏中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为后文找出课文插图的不同做好铺垫。)

二、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

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质疑:从课题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主交流。

4、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自主交流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生更能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图文结合,体会葫芦的可爱。

(1)、出示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评价葫芦。(可爱)的葫芦

(2)、出示:(可爱)的葫芦多么可爱的葫芦哇!

(3)、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比较感叹句的语气。(赞美)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葫芦的可爱。

(5)、指名朗读描写葫芦可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细长的、满、雪白的、可爱”;齐读。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同学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呢?

2、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1)、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引导学生体会“每天、几次”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生从多次的朗读中深深感受到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朗读指导不需多讲术语,只要引导孩子入情入境,身临其境,感情自然会出来。)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小葫芦变黄了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学生读中比较句子意思的.不同。

3、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伤心)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现种葫芦的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4、多媒体出示文中两幅图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①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②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③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过渡:找出了这么多的不同,同学门脑子里有什么疑问吗?指名交流。(“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文中两幅图画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进行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

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一)学习第二段

1、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板书:一些蚜虫变黄了)

多媒体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师:谁知道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芦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呢?(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学习第三段

1、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多媒体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知道这话的意思吗?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3、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指名)

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

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板书:叶和果有联系

4、全班齐读二、三段。

5、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6、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采用课后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得到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教学中设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六、拓展延伸。

1、想一想: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

2、编一编: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些葫芦……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续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这样对他们进行一次人文教育,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画一画:你能画出长大后的葫芦吗?

七、写字指导

1、出示“言、每、棵、怪、慢”6个字

2、指导学生观察发现:

言和每为独体字,后3个字为左右结构的字。

结合“母”字指导“每”字的笔画顺序,师范写

“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

复习“忄”的写法,师范写“慢”

3、生描红书写

4、点评

八、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绿叶小花小葫芦

一些蚜虫变黄了

蚜虫更多了都落了

叶和果有联系

(设计意图:板书是根据学生理解课文时出示的,这样能让学生知道葫芦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学习第一自然段,板书第一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板书第二行。学习第四自然段,板书第三行。总结全文,板书第四行。)

篇10:二年级上册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读课文,评议。

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四、学习课文,知其意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那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

五、合作探究,找原因

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回答:

生:因为当初没有听邻居的话。

生:因为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生:其实很多事物是有联系的,叶子如果没长好,当然就结不了果子。

六、拓展延伸,悟道理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学生的回答:A、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

B、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

C、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2、师: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七、学写生字

1.注意“每”的笔顺。师范写,生竖空

2.“挂”和“哇”的右边是两个土组成

3.仔细观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哇的口字旁写的比较小)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中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教学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教学时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并进行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将教学设计付诸课堂实践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词教学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共6个。教学中,我重点是学习“葫、芦”,读好轻声,并通过读“葫芦叶、葫芦藤、葫芦花、小葫芦”四个词,巩固“葫芦”的读音。但忽略了“盯”这个重要的生字,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思想。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深入学习。

2、学习课文

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对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的思想,还有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体会的余地。我仅抓住人物的语言,没有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应加以品析。所以在这个环节,可以这样调整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教师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盯”的品析;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

篇11:我要的是葫芦(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14、我要的是葫芦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难点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具 1、制作课文插图课件。

2、学生课前查找有关葫芦的资料。

3、生字词课件,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资料交流,激发兴趣

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有关葫芦的资料和图片。可口头介绍,或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2、老师展示葫芦的图片,学生欣赏图片并认识“葫芦”两个生字。

初读课文,绘画接力

1、老师画一位古人,和一颗葫芦种子,边画边说:古时候有一个人,种了一颗葫芦,他这棵葫芦长得怎样呢?请打开书63页,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学得自己能读好了就站起来读。

3、绘画接力赛,看谁先读懂课文。

a、葫芦是怎样生长的?小组派代表接力画图1:藤(细长的)→叶(绿、满)→小花(几朵、雪白)→葫芦(几个、可爱)。认读生字:藤。

b、葫芦后来长得怎样呢?接力画图2:藤→叶(黄)→葫芦(落)

细读课文,感司品味

1、出示课文(两幅课文插图),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认读生字:哇、盯、邻。

2、找出和这两幅图相对应的段落读一读,想想怎样才能读好。

第一自然段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欣喜)

第二自然段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满不在乎)

1、质疑。看了两幅图,读了两段话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小组交流讨论。

3、读下面两组句子,谁能发现句子的异同?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叶子上的虫不用吧。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4、分角色朗读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

5、人物评价。

邻居是怎样一个人?

你喜欢种葫芦的人吗?你想对他说什么?

9、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和要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让学生自由认读。

Wa                 ding      húlu          lín

哇      挂着        盯着 葫芦     邻居    一棵      每天

téng

奇怪    自言自语    治一治   细长的 藤

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熟字,读生字。

4、猜字游戏。

a、老师出字谜:

邻队在前(邻)

有眼不见灯火(盯)

b、学生编字谜或做动作,大家猜字。

拓展活动

1、想一想:如果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劝告,那他种的葫芦会怎样呢?

2、画一画:把长大成熟后的葫芦画一画。

第二课时

图画展示

1、小组交流自己画的成熟后的葫芦,选出优秀作品。

2、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根据自己想像画的图画。

改编课文

1、把绘画作品分发给小组,请根据图画的内容改编课文的后两段。

2、把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和改编的第三、四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或说一说。

寓意感悟

比较课文和改编的文章,说说你明白了什么,提示;做事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日积月累

1、新词积累

a.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出你最喜欢的新词。

b.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和它交朋友。(在说话中理解新词词义)

2、生字积累。

a. 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说说你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是怎样记住它的。

b. 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发现书写规律,如,换偏旁:挂-哇;同偏旁:慢一怪。

c. 指导书写。如,“挂、哇”右边是两上土字,两笔竖不相连。

d. 教师范写,提示要点,学生描红、临写。

e. 学生相互评价书写的字。

3、扩展阅读。

a..葫芦和松树的对话

葫芦对松树一点儿也看不上眼,洋洋得意对他说:“老兄,你也在可怜了,看你浑身坑坑洼洼,一脸的皱纹,是不是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松树回答:“你说错了,我要是没吃饭,就会饿得直不起腰,哪里还有力气让你缠在我身上呢?”

c. 启示

葫芦表面光辉溜溜,挺好看,可是却攀附在松树身上,兴旺发达不领情,还向人家说三道四,真是太无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像他这样夸夸其谈,不能自立的人,到哪儿也不会受欢迎。松树外表朴实无华,却有雄厚的实力。

备 注

作业布置 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板书设计 14  我要的是葫芦

Wa                 ding      húlu     lín

哇      挂着        盯着 葫芦     邻居    一棵      每天

téng

奇怪    自言自语    治一治   细长的 藤

教学后记 抓住文章主要脉络,带着问题理清文意,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我要的是葫芦(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篇12: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读课文,评议。

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四、学习课文,知其意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那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

五、合作探究,找原因

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回答:

生:因为当初没有听邻居的话。

生:因为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生:其实很多事物是有联系的,叶子如果没长好,当然就结不了果子。

六、拓展延伸,悟道理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学生的回答:A、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

B、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

C、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2、师: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七、学写生字

1.注意“每”的笔顺。师范写,生竖空

2.“挂”和“哇”的右边是两个土组成

3.仔细观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哇的口字旁写的比较小)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中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教学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教学时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并进行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将教学设计付诸课堂实践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词教学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共6个。教学中,我重点是学习“葫、芦”,读好轻声,并通过读“葫芦叶、葫芦藤、葫芦花、小葫芦”四个词,巩固“葫芦”的读音。但忽略了“盯”这个重要的生字,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思想。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深入学习。

2、学习课文

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对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的思想,还有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体会的余地。我仅抓住人物的语言,没有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应加以品析。所以在这个环节,可以这样调整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教师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盯”的品析;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

篇13: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本课是结(ji5)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坐井观天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2.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我要的是葫芦(人教版二年级课堂实录)

6.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7.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9.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25课教案

10.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归类复习教案

下载word文档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