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资源>英语阅读教学中语境的重要性

英语阅读教学中语境的重要性

2024-08-26 07:34:0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cjhcjh1680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英语阅读教学中语境的重要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语境的重要性,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英语阅读教学中语境的重要性

篇1:英语阅读教学中语境的重要性

培养语言能力是英语课堂的核心任务。《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版)》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其中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教育部,),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然而,当下英语阅读教学中,脱离语篇、忽视语境孤立地教授语言,不重视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热衷讲解语法、机械记忆词汇,以“教语言点”替代“教语言”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通过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难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语境变量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语言结构与语境的粘合对于学用语言格外重要,语言是思想内容的附属物,词语背后有各类语境知识的支撑,语言不能脱离内容学会”(王初明,)。

本文以浙江省20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四个课例实录为例,探讨阅读教学中如何基于语境设计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语境的三个层次

语境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变量,“主要涉及交际的时间、地点、情境等环境因素,也涉及参与人的交际目的、交际身份、处境及心情等个体因素”(教育部,2018)。Ellis (1994) 把语境分成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即“话语生成的情景”)和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即“语言环境——周围的语言”)两类,并指出,“语境类型影响着语言形式的选择,因而也影响输出”。Ellis所称的语言语境主要由上下文(如语篇标记、衔接与连贯手段等)、文体、修辞等“语言手段”建构,而情景语境则由文本语言所生成的意义建构,不仅仅涉及文本局部情景的意义,也与整个文本的目的、话题、主旨等有关,甚至与读者、阅读时机有关,因为这些均与意义建构直接关联。这足以说明语境由语言和情景共生,并由读者建构成不同的语境类型,进而影响学习者的感知、内化与表达。Halliday & Hasan (1995)也强调外语教学过程中语篇的情景语境,并指出必须在情景语境中考虑文化背景的作用。他们把语篇与语境之间的关系因素归纳为五个类别:语篇、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互文语境、文内语境。这五个要素构成了“语篇和语境的循环圈”。而从英语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王蔷认为英语阅读教学中应推进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互动实践,学生应在文本语境以及创设的语境中学习阅读文本中的学科知识,从而发展核心素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语境的本质是帮助理解意义的。王峰()将文本阐释的意义划分为“文本自身的意义”“对文本进行阐释形成的意义”“在阐释的反思中形成的意义”“个性化体验中敞开的生活世界意义”。可见,一个文本所阐释的意义是有层次的,即从表层意义、深层(隐含)意义到超文本意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语言所建构的语境本质上是有层级的。

综上所述,语境可以理解为:英语阅读教学文本所承载的情景、上下文构成的意义、读者阅读过程中对意义的理解和师生在意义协商过程中形成的认知共同作用、制约着阅读课堂教学的重要变量。本研究按语境意义的复杂程度把阅读教学文本所建构的语境分成字面语境(literal context)、隐含语境(intended context)和拓展语境(extended context),探讨英语阅读教学中语境的层次性与语言能力培养策略。

1.字面语境

字面语境是文本中的文字、图表等所建构的语言环境,是指向表层信息加工的语境。利用字面语境的学习,通常以获取信息、理解文本浅层内容为主,是语言输入的起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字面语境旨在让学生梳理文本信息,理解课文内容,感知目标语言。依托字面语境,教师往往设计指向“文本信息转换过程”的展示型问题,以“凸现文本脉络,活化文本信息”(梁美珍等,),创造语言输入的机会。学生从字面语境中提取信息,进行相对简单的加工,在梳理文本信息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同时强化语言输入。

2.隐含语境

隐含语境是超越文本表层信息,通过文本的情景、交际目的等诸多因素传递文本文字、图表中蕴含的深层信息、言外之意的语言环境,指向对文本内容的深层加工。利用隐含语境的学习,通常以深度加工信息、理解文本深层含义为主,是语言内化的契机。结合英语阅读教学,隐含语境旨在让学生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评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语言功能,最终形成个性化理解。依托隐含语境,教师往往设计指向“达成对文本内涵的理解,熟悉文本特征”的参阅型问题,以“拓展文本内涵,彰显文本特征”(梁美珍等,2013),创造内化语言的机会。学生结合文本但又高于文本进行信息的整合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其分析、推理等高层次思维得到培养,同时语言内化过程得到强化。

3.拓展语境

拓展语境是教师基于所使用的阅读文本为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或在特定情境中使用语言表达意义而创设的语言环境,是指向语言输出的语境。利用拓展语境的学习,通常关注文本内容与读者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即“文本外的意义”,更关注意义的表达方式,即语言,如用词、修辞等。基于拓展语境,学生模仿目标语言进行相关话题的表达,或者基于语言的结构范式进行相关语言的输出;教师往往设计指向“内化思想内容,发展心智思维”的评估型问题,以便“基于话题、内容、语言或思维等方面”“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观照自身,把自己放在作者或文本主人公的特殊位置上进行反思和评价”(梁美珍等,2013),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使用所学语言在超文本的语境中表达思想,是语言迁移、输出的契机,更是迁移思维方式、拓展思维能力的契机。

4.语境的层次性

对学生的教学阅读有“三重境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何以知其所以然”,即所谓内容、思维和语言,其中自然也蕴含了策略(葛炳芳,),而这“三重境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基于阅读文本的情境创设,其本质是对文本内容加工的不同程度与特定视角的整合。意义的复杂程度制约着学生用目标语言进行理解与表达的水平。在高度综合的阅读活动和阅读教学过程中,从语言学习的维度看,字面语境、隐含语境和拓展语境分属What—Why—How,即“文本内容、思维和语言”三个层次,其本质体现在对文本内容的加工深度与广度:What主要指文本相对浅层信息的加工,属于字面语境的层次;Why指向作者为什么要说这些内容、有没有或者有怎样的言外之意,是更深层次的内容加工,更多地涉及思维训练,是隐含语境层次;而How则更倾向于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表层信息与深层含义的,能否在其他类似的情景中试着去表达,主要关乎表达方式即语言,需要拓展语境的支撑去组织教学。结合这三个层次进行阅读教学,能帮助学生在阅读文本和加工文本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感知、内化和运用语言,既让语言的学习基于语境,同时又循序渐进、由浅及深地解读文本,学习语言,表达思想。

二、基于语境层次性的语言能力培养策略

本研究所涉及课例的文本改编自瑞士作家Rolf Dobelli所著的The Art of Thinking Clearly的Chapter 21,原文标题为Why Less Is More: The Paradox of Choice。课例The Paradox of Choice(《选择的悖论》)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全文围绕选择这个话题展开,通过举例论述太多的选择往往给人更多的烦恼,并在文章最后提出了破解选择的悖论的建议。

1.基于字面语境梳理文本内容,感知语言

基于字面语境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梳理文本信息,在处理文本信息时感知语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在基于字面语境处理文本内容时,可以通过展示型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对文本有初步的理解。基于字面语境的学习活动如下: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本大概内容;依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或表达看法;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以回应这些问题;依据文本框架或标题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和表达主要依托文本表层信息展开。以下两例分别是根据文本框架和行文脉络的字面语境所设计的教学活动:

(1)理解行文脉络,感知话题语言和功能语言

“以话题为中心组织语言具有特定的语境要素,能满足特定的交际需要……因而便于学生做到‘整进整出',留下深刻印象”,而语言的 “不同功能的发挥都要求相应的语言形式与之配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感知(语篇)相应的、特有的语言形式,并加以整理”(赖朝晖等,2013)。

[课例片段1]

T: In the first part, the writer introduces his opinion with two paragraphs. In the first paragraph, there was an example. And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he introduces his opinion. What's that?

S: Option floods can destroy your quality of life.

T: Good. Here, we can see that he illustrates his opinion, right? Let's look at this opinion. “It's true that selection measures progress, but there is a limit: Option floods can destroy our quality of life. Why is this paradox of choice?” So what will be mentioned in the next part?

S: Reasons.

T: So the writer will tell us three reasons, right? So this is the transitional sentence, and we can predict the content of the following paragraphs according to the transitional sentence.

(注:课堂话语实录未作改动。下同。)

在文本的第一段中作者用自身经历引入话题,第二段是全文的主题段落。在第二段结束时,作者用了全文的主题句“Why is this paradox of choice?”作为过渡句。

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文本首段的具体内容“When I was a kid, we had three television channels, two churches, two kinds of cheese (mild or strong) and one telephone. The black box served no other purpose than making calls, and that did us just fine.”创设字面语境,这个字面语境由三个话步建构:① 数字表示“有限数量”;② 具体用“电话机”举例,并用the black box指代上文的one telephone,传递了幽默的语气;③ 给人的感觉(and that did us just fine)。教师用example这个上位词概括这些具体词汇,引导学生感知这三个话步推进所创设的语境,理解表层信息,学习no other purpose than、did us just fine等探讨选择的话题词汇。

处理第二段时,教师强化了opinion,也就是要求学生关注如何基于fact衍生opinion。在处理观点的表层信息时,学生依据字面语境,理解陈述选择的悖论的话题语言和功能语言。具体地说,此处的字面语境也由三个话步创设:① 选择多了意味着进步;② 但并不一定是好事;③ 过渡句——为什么会有这种选择的悖论?本环节中,教师设计区别fact和opinion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关注文本表层信息,在简单加工中感知话题语言(selection/option/choice、option floods、destroy our quality of life、paradox等)和功能语言(It is true that ..., but ...、can、why等),进而感知行文方式。教师再用“So what will be mentioned in the next part?” 这一问题,让学生基于字面语境进行预测。

(2)检索关键词句,感知基于“意义链”的“语言链”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信息、定位关键词句,设计一些展示型问题,以创设字面语境,使学生有机会感知基于“意义链”的“语言链”。

课例片段2所涉及文段的字面语境由以下三个要点组成:① 我们需要怎么做呢?② 三条具体建议(仔细思考、坚守标准、学会热爱一项“好”选择);③ 总体建议(概括)——在具有无限选择可能的今天,“够好”就是最好的选择。它建立在全文主题句(第二段末句)和三个原因分析(第3~5段)的基础之上,因而这三条具体建议与三个原因一一对应,而总的建议结合了策略和心态,是对全文的回应。在这样的意义协商(Pica, 1994)中建立“意义链”,进而发现并学习表达这个“意义链”的“语言链”。

[课例片段2]

S1: I think Paragraph Six is a conclusion.

T: Which sentence tells you that this paragraph is a conclusion?

S1: Good enough is the new best choice.

T: OK, sit down please. So you think it's the last sentence. Any different ideas? What about you?

S2: The same as her.

T: So do all of you agree? Let's see this sentence: So, what can you do? “What can you do” is usually about ... Yes, it tells us how to do it, right? You, please.

S3: Suggestions.

T: Suggestions. That's right. So, next time, when you divide the passag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se key words and phrases. So, this is how the author organizes the passage.

本课例片段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意义协商,查找统领本段的中心句“So, what can you do? ”。这个中心句有So作标记(marker),学生学习后容易记住。这是全文探讨“对策”的段落,是很有用的功能语言。教师通过让学生关注关键句“So, what can you do?”帮助学生理解最后一段的作用。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立足字面语境,通过展示型问题“Which sentence tells you that this paragraph is a conclusion?”和“‘What can you do' is usually about ...”,从语言层面着手,让学生理解意义。在后续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联系前两个部分的内容,建立意义链,并感知议论文中提建议的方法:使用祈使句提建议,从offer — criteria — decision三个层级关注话题语言,为内化和运用打好基础。

2.依托隐含语境深化理解,内化语言

基于隐含语境,学生可利用参阅型问题深化理解,在深度加工文本信息的过程中内化所学语言,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设计的活动包括赏析重点语言、推断写作意图,分析作者情感、凝练文章主题等。

(1)推断隐含意义,赏析重点语言

教师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内涵,推断隐含意义,如写作意图,同时赏析重点语言。教师设计参阅型问题,以创设隐含语境,使学生在深化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内化语言。

课例片段3所涉及的文段是文本的最后一段,从字面语境看即给出建议并总结全文。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思考learn to love a “good” choice中good的意思,而要理解good的含义则需要学生基于隐含语境理解本段的写作意图。这个句子的隐含语境是在提出具体的建议“适合你的选择就是好的选择”之后,作者又补充good enough就是最好的选择,这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做出一个恰到好处的选择就不会再遭遇这种“选择的悖论”。这个活动的设计看似要求学生理解good的含义(proper、suitable等),实质上是要让学生在推断和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的过程中赏析good这一措词,并观照下文的good enough,而在这一问答过程中,许多表达方式都可得到更深的理解和内化。

[课例片段3]

T: OK, learn to love a “good” choice. So why did the author put a quotation mark? How do you understand “good” here?

S1: It means the choice you want to make.

S2: Good enough is a new best choice.

T: OK, good enough is a new best choice. And why is it a new best choice?

S2: It best suits you.

T: How do you feel?

S2: I will feel satisfied.

T: Good. Because of unlimited variety or option floods,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best choice”. So the new best choice is a good choice. And a good choice, just like that girl said, can make us feel satisfied.

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赏析重点语言good,询问学生为什么good要加引号,如何理解此处的good。教师立足隐含语境,通过设置参阅型问题“How do you understand ‘good' here?”和“Why is it a new best choice?”,让学生明白最后一段的隐含语境是探讨对策,进而逐渐理解good的含义。这一应对策略是针对选择综合征的第三条原因(Finally, large selection leads to dissatisfaction.)而提出的。在这个片段中,教师从语言(用词)着手,挖掘隐含语境,让学生在赏析重点语言的过程中明确写作意图。在师生问答的过程中,to make a choice、a new best choice、best suits you、feel satisfied、unlimited variety、option floods等话题语言以及instead (of) 等功能语言都得到了循环与提升,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

(2)分析作者情感,凝练文章主题

在处理文章的深层信息时,教师可从体现作者情感的语言入手,通过设置问题链帮助学生把握comparison and contrast这一重要的写作手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同时依托隐含语境进行分析和推理,最后引出paradox of choice,以强化文章主题。课例片段4主要基于第一、二自然段展开。作者描述了自己所经历的选择方面的变化,in contrast是一个明显的功能词,强调了前后的对比。通过分析第一、二两段的字面语境,不难发现像run the risk of being completely defeated、there has never been more choice、but there is a limit、option floods、destroy our quality of life这些表达都表明作者对于“选择变多反而带来困扰”感到担忧的情感态度。如果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挖掘文本的隐含语境,就会发现这些表示作者情感态度的语言都集中体现了文本主题。

[课例片段4]

文本先陈述了作者小时候的选择有限,如电话机只能用来打电话、电视机只有三个频道等,但感觉“也不错”(... and that did us just fine.),而今天的情况却不一样了。

T: Good, just fine, right? And what about today's feeling?

S1: He feels confused.

T: Confused, or completely defeated, right? So it is true that selection measures progress, but there is a limit. What is the limit?

S2: The writer's options.

T: Option floods can destroy our quality of life. Yet the writer made a contrast between when he was young and today. Okay, through comparison, what does the writer find?

S3: We witnessed the progress, but meanwhile, we also found the problem.

T: That's right. That is, option floods can destroy our quality of life. That is the paradox of choice. Now we have “paradox”.

这个环节是依托隐含语境对文本内容的深层加工,以赏析语言为入口最终得出选择的悖论,强化主题。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对比手法分析作者情感,建立对比与全文论点之间的联系,由此创设隐含语境,并基于隐含语境凝练文章主题。本教学片段的隐含语境是作者因为选择增多而深感困惑,试图运用对比的手法表明对于选择增多的消极态度,也从侧面反映出文章的主题。教师提出问题“What about today's feeling?”,让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得出confused、completely defeated等消极的情感。接着,教师从表达情感的语言completely defeated入手,让学生在体味语言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本。“What is the limit? What does the writer find?”这两个问题意在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隐含语境,从而明白为什么选择太多反而让人产生消极的情感。

在几个回合的问答和学生的思考中,除了completely defeated这个表达外,学生还有机会内化表达“对比”的功能语言,如:We witnessed the progress, but meanwhile, we also found the problem. 在探讨limit时,学生将limit与option、option floods、destroy、paradox of choice等汇集在一个网状系统中,并在隐含语境中内化这些语言表达。

3.创设拓展语境表达思想,运用语言

英语阅读课伴随着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在阅读课中,基于拓展语境的语言输出,是语言的生成和运用。拓展语境是指话题或者功能与文本相似的语境,它支撑“相似主题的语言运用”,“需要学生展开联想,设想合理的语境,将其恰如其分地置入语境”(徐雁光,2018)。在拓展语境中,学生从文本内走向文本外,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达。拓展语境的设计必须紧扣文本主题。教师可设计的活动有:评析文本内容、联系个人经历、设计拓展性作业、预测事件走向、赏析特色语言等。

本课例所用文本是一则议论文,教师可基于对文本主题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和归纳与主题相关的表达,以复现和循环新学的语言。在本环节中,学生依据拓展语境所蕴含的主题和主旨,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思想,并加以表达。本环节的活动设计通过语言意义和语言形式的融合,将产出信息与拓展性理解、评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相结合。

(1)评析文本内容,巩固运用语言

对文本加工的深度不同,学生的思维层次也不同。同样,思维层次的深入探索体现在对文本内容的深入加工。理解作者意图,并由此发表个人的观点,就是要求学生由文本内走向文本外,把文本的事实和观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常识判断和价值观关联起来。这样的拓展语境是学生运用目标语言的好载体。

课例片段5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中一个支持性内容的深入探讨:由于网络中可选的约会对象基数庞大,选择综合征又有其特殊表现。

[课例片段5]

T: So guys, can you consider the reasons? Why do young men reduce the criteria into one single criterion? Now you can talk with your partner.

S1: People reduce the decision to one single criterion because of stress.

T: Yes, very good. It's because of stress. Yes, where does the stress come from?

S2: The stress is from an extremely complicated variety.

T: Yes, a variety of decisions or choices. Very good! So is it the only reason for this? Any other reasons? Maybe about themselves. Any idea?

S3: Facing too many choices, he maybe chooses the most important choice.

T: The most important choice. He thinks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choice. OK, thank you. Maybe he lost his criteria.

本课例片段中,教师首先提出展示型问题:Why do young men reduce the criteria into one single criterion?让学生提取表达前后择偶标准变化的话题语言,如intelligence、good manners、warmth、the ability to listen、a sense of humor、physical attractiveness、reduced into one criterion等,从而更好地理解poorer decision。接着,教师提出评估型问题:So is it the only reason for this? Any other reasons? 基于前期语言的铺垫,学生结合逻辑和情感分析变化背后的原因,由此创设拓展语境,并基于拓展语境运用语言凝练文章主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链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基于拓展语境巩固语言,而学生的语言输出,如stress、extremely complicated variety等表示选择过多带来负面影响的语言,是对目标语言内化后的产出。这个环节所创设的语境以基于文本的内容评析为入口,运用话题语言强化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基于语言支架,述说个人经历

教师在完成基于文本框架、利用隐含语境引导学生理解深层含意后引入一项讨论活动,具体要求是: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the paradox of choice? Do you agree with the author? Please base your opinion on solid grounds, using contrast or comparison, examples or a rhetorical question. 同时,教师在课件上列举了表示话题内容和议论功能的语言表达。这一任务较好地创设了适合提升所学语言、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拓展语境。以下是两位学生汇报时的片段实录:

[课例片段6]

S1: Every day at lunchtime, we'll get food. We don't know what to eat, and we can't decide it. For example, I can't decide which vegetable to eat. It's very confusing. So most of the time, I will ask myself what I really want. Then I just choose it and ignore other things.

S2: Every time I go shopping, I just want to buy a T-shirt. But I always look at all kinds of clothes, and I can't make a choice. I was completely defeated by that. The solution is that, first I should consider what clothes I really want and obey the criteria.

此处,教师创设了“就选择的悖论而言,是否同意作者观点”的拓展语境,并提示学生使用文中陈述的三大手法:对比、列举和反问。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对文章的理解来运用所学语言,并基于自己的经历展开探讨。上述画线的句子分别是文本中重要的话题语言和功能语言。学生这样的语言产出正是主动生成语言并运用语言表达新思想的证据。

在此过程中,学生还依据教师的要求,自主把拓展语境具体化——食堂买饭和购买衣服,在具体语境中拓宽思路,表达观点。学生自己述说经历,针对选择食物和衣服的情境,表达自己的困惑,提出选择的方法。这个环节通过创设拓展语境巩固文本内容,以运用语言为切口最终得出做选择的策略,强化了主题。

(3)重视作业设计,平衡模仿创写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充分利用课中基于字面语境和隐含语境的已有探讨,在课后作业中创设拓展语境,如本课例的作业:

作业1:Put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riter's points of view into a paragraph. Then write a passage titled “Good Enough Is the New Best Choice” with your own experience.

作业2: Have you come across the paradox of choice in your daily life? If you do, please write a short passage entitled “Paradox of Choice”.

作业3: Write a short passage on “Options”. You are supposed to describe a topic or make a statement and then support it with examples.

作业4: Write a letter in about 80 words to give some advice to Tom. Try to use the writing tips and words as well as sentence patterns from the passage, such as “confuse”, “criteria”, “option floods”, “fall apart”, “in contrast”, “It is true that ... but ...”

这些作业充分反映了教师对从读向写的延伸和拓展的重视。拓展的语境,有依托生活相似情境对文本关键词句的阐释(如作业1和2),有对同伴提出建议的(如作业4),也有更加开放情境的(如作业3)。无论哪个练习,学生都有机会在拓展的语境中练习仿写、创写。

三、结语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一线教师首先要在文本解读上下足力气,因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高度综合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逻辑起点,是教师对教学文本的多元解读”(葛炳芳,2013)。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水平决定了对主题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内容、思维和语言的体验过程和学习效果。其次,字面语境、隐含语境和拓展语境的层次性,其实质有赖于对文本内容加工的深度与广度,还要考虑以主题为引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乐学、善思,敢言、能言。

本文虽然研究基于语境层次性的语言能力培养,但是文本内容加工、思维训练和策略运用与语言学习是同一过程的不同侧重。语言作为基础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必须通过感知、模仿、运用逐步掌握,其中语境的层次性是强化语言感知、模仿、运用的重要因素。理解并利用语境的层次性,依据文本内容创设字面语境、隐含语境和拓展语境,必将对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学习产生良好的作用。

总之,基于字面语境感知语言,依托隐含语境内化语言和围绕拓展语境运用语言,是英语阅读教学中基于语境层次性的认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三大策略。

篇2:论认知语境的建构及推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论认知语境的建构及推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是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从关联理论看,阅读理解也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是作者与读者通过语篇进行交际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建构学生的认知语境,及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何运用认知语境进行推理,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作 者:张娟 ZHANG Juan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刊 名: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CHE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H319 关键词:认知语境   阅读教学   建构   推理  

篇3:功能语境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功能语境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以功能语境理论为指导,以具体的语篇为分析语料,从文化语境(语类)和情景语境(语域)的角度对语料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功能语境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经研究发现,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是从语篇(语义理解)到语境再到语篇(评价)过程,同时该模式具有双向性特征.

作 者:吴安萍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宁波,315800 刊 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8 “”(1)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   文化语境   情景语境   语篇分析  

篇4:论语境对英语翻译的重要性

论语境对英语翻译的重要性

英语的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以及语体形式均离不开语境,因而正确翻译的`基础应在于准确地把握语境.从这一观点出发,得出语域理论是有关语境的理论中最具效力的.在翻译中,要注意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所具有的不同意义,翻译表达应再现原文情景,要注重不同的语篇具有不同的功能.

作 者:马冰 MA Bing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刊 名:辽宁高职学报 英文刊名:LIAONING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JOURNAL 年,卷(期): 9(9)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语境   语域   翻译  

篇5:浅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猜词法

浅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猜词法

本文论述了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三种猜词技巧:一是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猜词,二是根据构词法和词语间的逻辑关系猜词,三是根据外部相关因素猜词.

作 者:王雪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刊 名: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UDANJIANG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阅读   猜词法   猜词技巧  

篇6:浅析语境在学习英语中的作用

浅析语境在学习英语中的作用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词出现于句,句出现于语篇,而语篇出现于特定的交际场合.语境制约着英语语言单位的选择、意义的表达与理解,有助于对英语多义词的判断和学习,有利于理解英语篇章的模糊或歧义现象和话语的.暗含或反语,有助于修辞的把握、理解与文化背景有关的词语和口语能力的提高.

作 者:高登亮 陈丽英 GAO Deng-liang CHEN Li-ying  作者单位:龙岩学院,福建 龙岩,364000 刊 名: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8 30(2) 分类号:H313 关键词:语境   交际能力   英语篇章   表达与理解  

篇7:试论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施途径

人们应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但是更应该总结成功的经验,正所谓成功导致成功。

这段经历是:老师总是让我们回家多读课文。我很听话,回家很努力地读课文了。虽然我很努力地读了,觉得自己已经读得很好了,可是在老师检查完我的读课文以后总是不满意,也不指出怎么个读得不好,反正是摇头,不合格。于是我就回家更努力地读,读到非常流畅,像要背下来了一样,这样也是偶尔才能获得老师的肯定,大多时候老师还是摇头。就这样更努力地读了一个学期,老师已经是满意的时候更多了。再后来有一次,我没来得及自己读课文时被老师检查读课文了,虽然没读过,老师也肯定了我读得不错--我竟然能骗过老师了。

就是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使我的语文成绩变好的。那么努力地读课文以后我知道哪个词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它所在的句子是什么,靠猜测就能猜得词义八九分,理解课文以及其它都不在话下。有一段时间,我能过目成诵,读过一遍就能原原本本地复述出来。

所以我认为,只要能读得好,语文学习成功了九十。

如果细读《语文课程标准》,你会发现,《课标》是讲语文学习要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语文水平以及如何达到这种水平的,也可以理解为《课标》是告诉你怎么处理教材,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水平的。比如在《课标》中关于阅读的学段目标中,首要的一个目标便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到第四学段时去掉“课文”,成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不就是把“课文”这个语言材料读着读着,形成了能力,读什么语言材料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了吗!

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不重视阅读教学的老师大有人在,有的模块化地解读教材,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把好好的一篇文章勾勾画画、大卸八块,然后练啊、背啊,苦了学生,玷辱了语文教学的神圣。有的年轻教师迷茫于怎么处理教材,迷茫于怎么让学生使用教材,在语文教学这么丰富的内涵面前,苦苦地觉得没事可干,而学生连课文都没读好。表现在学生层面上就是学生没读过几本课外书,历史、地理成为很难学会的学科。数学课上老师给读题就会做,自己读题就不会做。没有文化,没有情感,还四肢不健全。此文的目标就是希望能给这样的老师以有益的启示,能在教学中多做正确的事情,达到更好教学效果。

书呆子,为什么是贬义词?明明是能读书,能学习的一群吗!根本原因原来是:人们能从实践中学习七成,在书本中只能学习二成半!你纯粹在书中学到毕竟是极少的。所以,人们应该更多地从实践当中学习。我已经实施语文教学,我从实践当中学到了很多语文学习的好方法,下面做一个归纳和总结,称之为正确地实施阅读教学的途径。口气有点大,其实只是从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

一、每篇课文在检查读。无论多长的课文,学生练习阅读,大概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必有一项让学生站起来轮流读课文的过程。对学生来讲这是检查他们的阅读情况。有没有认真读课文,字都会读了没有,熟练度如何,有没有读出感情,有没正确地理解课文,学生一站起来自己读就都能看出来。那么课堂上老师给的阅读时间他就会好好利用。争取用好时间,争取老师查读时表现好一点。(即使如此,也有一两个男生不好好利用时间,不出声读,默读一遍后就失去阅读兴趣,坐那里发呆或写课后题,站起来读以后就会很卡很慢还有读错的字。应该有什么措施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对老师来讲,检查读才能整体性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对学生的难点和重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老师们只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总能找到。总的来说,每学一课,必须检查读。有余力时背诵也可行。这应该成为语文老师的行为规范。

二、课上、早读中、家里,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里让学生多读。

学习是自然而然的事。早读上在读书,课上有一半的时间在读课文,每篇课文在检查读,课堂上在读课外书,课外延伸着在读课外书,就这样读着读着成绩上来了,素质形成了,什么也不怕了。就算没讲阅读的好处不读的坏处,没有动机没有利害得失,没有抬头看天,只是低头走路,走着走着,目的地就到了。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读,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作为老师就尽力思考践行的事情。

三、要指导学生的阅读。想提高某个读的能力差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多关注他,课上一有时间就听他读课文,指导他读课文,要求他读课文,慢慢他就会有所提高。所有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除了天生的弱智之外,主要的原因是懒加上不会学习没有好好利用课堂时间。课堂上的关注加督促加帮助,可以起到作用。

四、读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我们有很多老师不把课标要求当回事,考什么教什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课标的制定是有严格的理论根据的,课外阅读既是要达到的目的,也是形成语文素养的方法。不读上那么些字的书,语文能力是不可能形成的,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所以首先认识上要到位。其次,有一个笨方法,挤教材教学的时间,挤出那么每周一节课,专门做为课外阅读课。挤时间开设课外阅读课的企图很明显,让学生进入书的世界,被书吸引,然后把书带到家里继续读,然后形成习惯,形成良性循环。

关于成功地实施阅读教学,方法一定非常多,也一定有很多的老师有这方面的认识和经验,但我自认为:我是从我二十年的教学中实践中总结的,也是从二十年的成功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所以,我有发言权。

[试论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施途径]

篇8:谈阅读教学中读的重要性(人教版教学论文)

“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怎样上好阅读课,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三少一多”,即课堂上学生读的时间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读书更少;课堂上思考问题少,教师讲得多,满堂灌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教师将本属于学生的时间过多的用于讲解分析课文,而忽视了应让学生充分阅读。由于学生读不到位,对课文的感知肤浅,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难以受到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熏陶,在语言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训练。要解决这一问题,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阅读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读”字上面。教师应树立这样的思想--课文要靠学生自己去读懂,阅读课中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让学生在读中求知、读中求智、读中悟道。那么,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把握《新课标》及教材要求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我们要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正确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把课堂教学变成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摇篮,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新课标》及教材是我们施教的根据和主要材料,老师应充分把握基本要求,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精心设计,激发兴趣:第一,设计好导语,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大瀑布的葬礼》一课的导语,可以让学生谈谈对“葬礼”的理解,教师借机引出为大瀑布举行“葬礼”,从而激起学生想急于知道其中原因的想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通过范读课文对全体学生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唤起学生美的感受,激发他们朗读的欲望。第三、 提出恰当的阅读目标要求。如“课文讲了什么事?”“文中最精彩、最感人的是那部分?”等。使学生读有目的,能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2、多鼓励,少批评。“读”后不能忽视读后评议,认真评议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小学生喜欢表扬,对读得好的同学及时表扬,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兴趣,对听的同学来讲,也会努力争取读好书,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在老师的鼓励中,学生会产生更强的成就心里,更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主动阅读。

3、“读”有多种形式。从学习过程来讲,读可分为:初读、熟读、精读三个阶段;从形式来讲,有朗读、轮读、范读、领读、分角色读等,可谓形式多样。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年龄和教材特点,采用朗读竞赛、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的掌握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

1、阅读要做到“五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眼到”就是看课文,做到不增字、减字,不错字漏字;“口到”就是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耳到”就是要会听别人读,会听自己读,要有语感;“手到”就是要在读的过程中要有勾勾画画;“心到”就是要边读边思考,不要有口无心,读了什么都不知道。

2、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目标指导朗读训练。第一、读正确,把握实质性整体。读正确是流利读、有感情地读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利用汉语拼音正音,并要做到不加不漏,不跳不倒。第二、流利地读。流利地读,指读的时候句子清晰,停顿适当,语言流利顺畅,在教学中应注意“上声、轻声、儿化音”等变音现象的指导,注意指导学生克服朗读时形成的习惯性腔调,如“唱读、念读”等。第三、有感情地读。主要指读出抑扬顿挫,语调神情显出文章的风格神采。在指导中,应把理解语言与训练朗读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在读中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闻其声,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提高朗读效果,最终实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

四、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

“书读百遍”“读书破万卷”没有充足的时间怎能做到?朗读也是一项技能,只看、只听、只分析,不反复实践是难以形成技能的。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朱作仁教授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一堂课40分钟是一个常数,好比一块蛋糕,你把不必要的讲解、提问切多了,留给学生的实践的蛋糕就少了。”因此  课堂上应精讲多练,以讲促读,让学生有一定时间来朗读,真正让学生做到“读”中理解课文、“读”中体会思想感情。

五、课后练读

通过课堂上的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但课后还应巩固训练。即由课内向课外发展。课后练读重在把课堂上的朗读方法放在课后再做练习。通过课后练读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应把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作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做到有感情的读,就能凭借语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做到入境动情,进而达到明理。有些讲不清的词句、说不明的感情,用有感情地读的方法可以表现得准确无误,淋漓尽致。

[谈阅读教学中读的重要性(人教版教学论文)]

篇9:浅谈中专英语阅读教学

浅谈中专英语阅读教学

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专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教学的重点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字、词、句和语法知识的认知积累,而是将语言技能的学习列在了首位.语言技能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项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而提高阅读能力则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

作 者:管言  作者单位:本溪市工业学校,辽宁,本溪,117019 刊 名: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 25(2) 分类号:H3 关键词: 

篇10:英语学习中练习的重要性

想学会生活用语,却猛背字典和语法书;想提高英语水平,却发现所学的词句平时极少用得到……这样的学习方式是背离了学习的本意的,虽然说多学无害,但是用不到的东西也是最容易被遗忘的,做无用功的结果就是浪费了时间,还不如把时间都来学对自己帮助更大的东西。

在学英语前,我们都希望让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但事实证明这只是“希望”而已,极少有人能保证自己的听说读写水平同时提升。说到这,就不得不拿我自己举例了,可以说我是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英语学习者之一,我在大学猛学英语的时候,根本没有英语环境,跟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就更是别想了。只有一堆堆英语教材和读物,一盘盘英文磁带(那时候电脑还没有普及),还有空旷的图书馆陪我度过英语学习的漫漫长路。

虽然我的听读写能力提升的速度很快,但是因为条件限制,说的能力很难提升。当初我的目标就是要毕业后进一家知名外企工作,所以口语能力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给自己定了学习计划,细化到了每天该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等。学习的枯燥很快会让人产生懈怠感,但是每到我想偷懒的时候,我就用自己的目标鞭策自己,于是最终我获得了口语方面的飞跃。即便到了现在,英语的语言魅力也一直没有在我身上消散,因为从那以后我一直在坚持,我知道学习这件事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

明确自己学英语的目的何在是很重要的,而且对英语学习好坏的标准也是随着每个人不同的理解和需要而定的,不管学习什么,目标明确总是比漫无目的效率要高得多。学了能用得到是非常关键的,越用越熟能生巧,同时也有了不停改进和进步的机会。

人们常常出于礼貌问候健康。这是开始交谈时常说的话题。

1.A: Hows your father been?

B: Hes been out of work for a couple of days.

A: Whats wrong with him?

B: He has a bad cold.

A: Well, tell him to take it easy and that I hope he feels better.

B: Thanks. Ill tell him.

2.A: Wheres Tony this evening?

B: Hes a little under the weather.

A: Really! Whats the matter with him?

B: He has the flu.

A: Tell him I was asking about him.

B: I will.

3.A: Hows your brother doing?

B: As a matter of fact, he hasnt been feeling too well.

A: Im sorry to hear that. Whats the matter?

B: He has a slight fever.

A: Tell him I hope hes better soon.

B: Ill tell him. Thanks for asking about him.

4.A: I havent seen Bob lately. How is he?

B: Hes still pretty sick.

A: Thats too bad. What does he have?

B: We dont know, but hes going to the doctor tomorrow.

A: Let me know if theres anything I can do.

B: Thanks a lot. Ill tell him.

[英语学习中练习的重要性]

篇11:英语在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性

英语在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性

【摘要】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贸易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国际商务谈判者来说,能在谈判中灵活使用英语及相关谈判技巧尤其重要。

【关键词】英语 条件句 商务谈判

一、前言

国际商务谈判其意义就是国际商务活动中,各方为了达成一笔交易,就交易内容进行协商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商务谈判者都会提出一些利于己方利益的条件,同时争取获得最大的利益,所以要如何提出己方的要求并且在尽量减少己方利益损失的条件下接受彼此的条件则是每个商务活动者必需掌握的一门基本技术,也是其生存之道。

二、为什么英语在商务谈判中那么重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来临,英语是全球通用的语言,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必须掌握,这样我们才能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畅游,在国际性的商务谈判中,英语是我们沟通的桥梁,是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谈判过程中,多听少说是每个谈判者必须做到的一点,这对谈判者的听力有着极高的要求,经验不足的谈判者,在谈判过程中是不能有足够的耐心听对方的阐述,如果这时你的'听力水平不达标,那你一定会错过不少必要的信息,这时英语听力的弱点便会成为致命硬伤。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谈判者那就行必须掌握“会听”。谈判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对方多说,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向对方提出问题并请对方回答,由此就可以尽量多的去了解对方。多听少说不代表不说,通过听,我们可以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谈判过程中,准确的传到信息也是至关重要的,从双方见面开始,我们介绍自己并说出己方要求,例如此句:We prepared a variety of training projects and we plan complete it in 100 days. The cost of this project will depend on the types of training, the manage training will cost 600 ponds per day and the sale training will cost 500 pond per day. If you don’t have any questions, we would like start this agreement at any time you like.这是一个简单介绍自己项目的句子,清晰的表达了己方在项目的时间和金钱方面的计划,最后以一个虚拟条件句结束,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这时对方给予了这样的回答:we truly consider your company will do a good work and have no question on the training project, but I am a little worried about the prices you are asking.开始先给予了对方肯定,相信对方公司的能力,之后委婉了述说了己方在价格方面的不满,然后顺利的进行下一步谈判。

谈判过程中,技巧很是重要,首先是要端正自己的态度,然后充分了解谈判对手,要准备多套谈判方案,争取建立融洽的谈判氛围,设定好谈判禁区,谈判中语言尽量精准简练。英语中有一类特殊的句型,叫条件句,中学时期我们就学过什么是条件句,由if就可以引出各种条件句,以下列出几个特色不同的条件句:

I will be in NewYork for two weeks and I should be grateful if you could let me know that what time would suit you best,and then I can go ahead and fit in my scheduling.

这个句子委婉的要求让对方订见面时间,并且是在满足自己要求时间范围内,且也让对方可以根据自己的行程来安排。

Your suggestion seems to be good.Let’s assume that we agree with it,only if we find any dissent,okay?

这个句子认同了对方的建议,并答应按其执行,但也给自己和对方留有了余地。

What if we agree to a 14-year contract?

这个句子简单明了的提出了己方的疑问。

由上面几个句子可以看出来,条件句在谈判中的作用也非同小可,那下面我们就细细谈一下关于条件句的类型及使用。

三、条件句在谈判中的作用性

条件句分为以下四类:虚拟条件句、真实条件句、含蓄条件句及条件问句不同条件句作用自然也有所不同。

(1)虚拟条件句,在我们想表示询问、请求、否认或赞许时的一种委婉的语气,征询别人的意见及建议。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这种句子容易获得他人好感,有助于在谈判中获得他人赞赏,由此帮助谈判获得成功。

(2)真实条件句,是用来表达准确信息的句子,商务谈判涉及双方利益,通过谈判争取达到双方共赢,在谈判途中,双方皆有不可触碰的底线,坚决守护自己的基本利益。有时在僵局中,真实条件句还可以起着绝处逢生的作用。

(3)含蓄条件句,这种句型常用于英语信函及正式文件中,有一定的规范和格式,且语言商务英语所用语言正式、精炼,用词严谨、规范。

(4)条件问句,人之间的交流总是少不了问句,只有通过提问,你才能获得你想要的信息,商务谈判中也一样,可别想对方主动告诉你,提问也是一种技巧,提出问题是交流得开始,所以可见条件问句在谈判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总结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英语则是国际商务谈判中双方沟通的桥梁,只有掌握好英语,并且拥有足够的谈判技巧,才能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获得足够优势,最后取得谈判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薛荣久.对外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赵凤玉:商务英语函电[J].商场现代化,.

[3]程同春.新编国际商务英语函电[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篇12: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探讨

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探讨

英语报刊阅读对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和相关语言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人本主义教学理念为指导,根据英语新闻报刊的文体体征,结合作者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英语报刊阅读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相关探讨.

作 者:龙春秀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武汉,430223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7) 分类号:G623.3 关键词:英语报刊   自主学习 

篇13: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形成初步的英语认识,为学好语音、语调打好基础,使学生具备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而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对学生应试和未来的生存发展,阅读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方式现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阅读教学仍处在试验阶段,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所有英语教师共同去探讨、去发现但我很肯定的一点是: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是必要的通过阅读教材,学生既学习了语言知识,又在阅读能力上有所提高(深度、广度),还能学习西方文化、开阔眼界、产生兴趣以下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体会。

一、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导入新课

一节课,教师不能只为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而忽略学生的感受,我在课堂上采用创设模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及求知欲望,使其乐于学习,爱上学习。

例如,三年级上册Unit 5 lets eat本课第一部分内容要学6个食物名称cake,bread,hotdog我首先设置情境,今天是Chengjie的生日,她准备了一个生日party,在她的晚会上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东西,当然她也邀请了我们班很多同学去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用不同的方式呈现食物图片,学习食物单词。

经过这个情境的导入,学生学起来特别轻松,加上lets do的动作巩固、身临其境的情景,将抽象枯燥的语言文字变得形象生动了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对语言的感知理解也更为深刻。

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如何对待优中差生我设计阅读教学时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中,让大家都参与我根据学生个人素质、性格特点等,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促学生不断上进,在激发他们的发现阅读的趣味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无形中调动学生的言语资料库,实践中他们学会自我评价,由此产生的成就感又转化为无穷尽的学习后继力。

三、注重英语阅读策略的渗透

小学阶段,缺乏英语阅读知识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文化背景知识丰富,阅读就越容易我在自己所教的学生中开展了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我在教学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探讨,深刻体会到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渐进过程阅读课教学也应遵循这种规律。

有效的英语阅读策略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的英语阅读策略尚处于形成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如速记、略读和跳记等等课前预习是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学生可能会认为,语文才听说过预习,小学生拼读能力差,词汇量少,不是每个学生家长都能辅导自己的孩子,那么怎么能谈得上预习呢?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及时给学生提供有关课文背景知识,指导学生预习课堂导读是提供阅读实践活动的保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文章的结构、主题思想、文章背景文化等多方面地理解课文阅读大体可分四个步骤:

1.引入新课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把课文的主题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做出预测做好充分的预测是英语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依据文章的题目或插图去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及可能用到的词汇,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关键词汇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词句。

3.设计任务英语阅读教学中也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计任务增强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的机会。

4.反馈训练教师要通过反馈练习来拓展学生阅读能力上完阅读课后,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练习、巩固在课上新学到的.语言知识,还要发展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后练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要针对不同的阅读课而设计练习形式有表演课文、缩写、改写课文、复述故事等。

四、积极创设情景,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环境是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阅读的场所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已经成为共识,而且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自然的语境的创设,更利于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五、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挖掘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

新课标下的教师的地位,彻底地改变了教师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师是学生知识海洋中的舵手,一言一行都应该激励着学生勇敢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教师的地位也改变了,三尺讲台,已不再是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而是为学生发展提供帮助的服务台,是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后的领奖台,是学生遇到困难时的勉励台,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指挥台。

查字典范文网【fanwen.unjs.com】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我们不断去实践、去研究在阅读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学会整合教材(即补充必要的、剔除冗杂的)一篇故事学习完后,要求学生达到:1.理解故事;2.能听懂磁带或者其他人的讲述;3.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或者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正确、科学的阅读方循序渐进,并与听、说有机结合,才会极演法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是指导关键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日常阅读教学中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和激励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学习,并一步一步向成功的英语阅读教学迈进。

【英语阅读教学中语境的重要性】相关文章:

1.英语阅读教学

2.英语阅读教学随笔

3.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4.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5.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随笔

6.全球化语境中的文艺创新

7.后现代语境中唯物史观的自觉

8.英语重要性英文范文

9.强调重要性英语范文

10.阅读教学

下载word文档
《英语阅读教学中语境的重要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