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反思>绘制数据图表教学反思

绘制数据图表教学反思

2022-07-27 08:18:3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NosocialEmil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绘制数据图表教学反思,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绘制数据图表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参考。

绘制数据图表教学反思

篇1:绘制数据图表教学反思

绘制数据图表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认真落实小组协作和师生互动。完成本次课的教学。

成功之处:

1、前两个任务,学生能够轻松实现,反映出学生掌握的'比较好。

2、对于关键性问题:数据源、图表,教师指导到位,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

3、整节课学生配合默契,活跃,对我的教学组织帮组很大。

不足之处:

1、第一次听我课的老师,会感觉语速快,课堂有点忙。

2、对于第三个问题偏难,应该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也是因为时间问题,没有很好的点拨学生,听听学生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3、对于第三个任务,在教师点拨之外,应该让学生多讨论,多探究。

4、时间关系,学生作品展示少点。

总体来说,本次课我还是比较满意的,达到了我的预期效果。

篇2:Word 数据图表功能详解

我们已经习惯了使用Word来编辑文档,使用Excel来处理数据生成数据图表,虽然在较早版本的Word中同样具有生成数据图表的功能,但是多少显得有些单薄。Word2007在数据图表方面作了很大改进,只要您不是需要复杂的数据分析,Word2007完全可以帮您在数据图表的装饰和美观方面进行专业级的处理。

笔者对Word2007图表处理功能简单试用之后发现其提供的强大的样式库真的可以与想象完美融合,制作出美轮美奂、变化万千的精美图表。下面以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Word2007图表的制作过程,权当是抛砖引玉,希望广大读者举一反三,使用好这个功能。

Word2007图表制作的顺序是:

选择图表类型—整理原始数据—图表设计—图表布局—图表格式。

所有的内容Word均独立完成,不需要另外借助Excel。

1.选择图表类型

首先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图表。点击“插入—图表”,弹出“创建图表”窗口。由于选择的例子是一个压力随温度变化的组数据,为了反映出变化趋势,需要选择数据类型中的XY散点图,由于是等间隔截取的数据,所以我们采用平滑的曲线段来将它们串联。

Word提供了多达10种的图表类型,以下是总结的各种图表类型所适用的数据特点。

2.整理原始数据

确定图表类型后,屏幕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请耐心等待。屏幕右侧会出现根据您选择的图表类型而内置的示例数据。广大用户在以往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生成图表与理想类型不符的问题,原因大多是在数据格式方面有了差错。所以示例数据的目的就是引导您按照格式进行数据录入。

在您改动数据的时候,左侧的图表会实时显示数据信息,这是Word2007的一大特点,很是直观。这时,上方的工具区也转换为图表相关,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使用它们来修饰图表草表和数据。

实例共有两项数据:“温度”和“压力”,

利用工具栏上“编辑数据源”可以调出数据编辑窗口,在这里对图表数据区域、数据切换和添加、删除等细节进行操作。直到左侧图表窗口出现我们期望的图形草图。

3.图表设计

图表设计主要是“快速布局”和“快速样式”,操作方式很简单。保持图表的选中状态,在缩略图显示的功能键上单击即可。

快速样式主要是根据图表类型而进行的美化设计。在折线类型中就提供了多达60种内置样式,一定有一款适合您。经过这两项处理,图表的样子就大体有眉目了,还需要在细节上再下下功夫,下面进入图表布局的设置。

4.图表布局

完成一张正式专业的图表需要涉及的内容很多,有“标题”、“坐标轴”、“图例”、“数据标签”、“网格线”、“趋势线”等等,在“布局”功能区都可以对它们一一设置。可以看到其中有“形状”、“Labels(标签)”、“Axes(轴线)”、“Background(背景)”、“Analysis(数据分析)”几大功能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图表的特点对上述项目进行逐一设置。

每一项设置都有直接的选项,这里我们就不一一演示了,仅仅把所有可选项集中展示一下,以便让对Word2007还不熟悉的朋友们了解一下究竟程序提供了多少功能。

这是标题、坐标轴标题和图利的选项内容。

这是坐标轴、网格线的选项内容。

5.图表格式

经过上述处理,可以说图表基本完工了,“图表格式”功能区主要是针对成型的图表作图片格式处理,具体内容请参看:

最终处理结束的图表如下图所示。

精美的图表需要用心设计,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Word2007提供的图表专业化处理功能实在是太强大了,每一个细节都有可开发加工的余地。希望您能多加练习,制作出更加眩目的图表来。

篇3:作文常用句型:描写图表和数据

1. It has increased by three times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

2. there is an increase of 20% in total this year.

3. It has been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4since 1995.

4. It would be expected to increase 5 times.

5. the table shows a three times increase over that of last year.

6. It was decreased twice than that of the year .

7. the total number was lowered by 10%.

8. It rose from 10-15 percent of the total this year.

9. Compared with , it fell from 15 to 10 percent.

10. the number is 5 times as much as that of 1995.

11. It has decreased almost two and half times, compared with…

篇4:增加和删除Excel图表数据

在我们建立一个图表之后,还可以通过向工作表中加入更多的数据系列或数据点来更新它,用来增加数据的方法取决我们想更新的图表的种类DD内嵌图表或图表。如果要向工作表中的内嵌图表中添加数据,我们可以拖放该工作表中的数据。使用复制和粘贴是向图表中添加数据最简单的方法。

例如,我们为上例中的销售统计图增加一个“内存”栏目。增加图表数据的操作步骤如下:

(1)输入“内存”行的数据。

(2)单击激活图表,可以看到数据出现带颜色的线框,在Excel 中它们被称作选定柄。因此如果在工作表上拖动蓝色选定柄,将新数据和标志包含到矩形选定框中,可以在图表中添加新分类。如果只添加数据系列,在工作表上拖动绿色选定柄,将新数据和标志包含到矩形选定框中。如果要添加新分类和数据点,请在工作表上拖动紫色选定柄,将新数据和标志包含到矩形选定框中。

(3)向下拖动紫色拖动柄将内存数据包含,如图8-16所示。

(4)送开鼠标后就可以看到如图8-17的显示了。

如果要删除图表中的数据系列,可以向上拖动鼠标,将数据区中图表数据区中移走即可。

上面提到的方法对于相邻数据处理最为直接。但是如果数据是不相邻的,就需要从下列方法选择一个。

方法一是,重新选择数据区域。操作步骤是:

(1)先激活图表,然后按下“图表向导”按钮,出现图8-2的对话框,

(2)按下“下一步”按钮,在对话框中重新选择数据区域。

(3)按下“完成”按钮即可。

方法二是,通过复制和粘贴来完成。操作步骤是

(1)选择含有待添加数据的单元格。如果希望新数据的行列标志也显示在图表中,则选定区域还应包括含有标志的单元格。

(2)单击“复制”按钮 。

(3)单击该图表。

(4)如果要让 Microsoft Excel 自动将数据粘贴到图表中,单击“粘贴”按钮;如果要指定数据在图表中的绘制方式,单击“编辑”菜单的“选择性粘贴”命令,然后选择所需的选项。

对于不必要在图表中出现的数据,我们还可以从图表中将其删除。删除图表中数据的操作方法如下:

(1) 激活图表。选择要清除的序列,如图8-18所示。

(2)执行“编辑”菜单中“清除”子菜单中的“系列”命令,就会看到清除图表数据后的图表,如图8-19所示。

应当说明的是:我们清除图表中的数据,并不会影响工作表中单元格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图表已经清除,但工作表中的数据并未被清除掉。

提示:增加或删除数据后,Excel会自动更新已有的图例。

篇5:Illustrator绘制精美三维图表实例

使用Illustrator中的图表工具,结合【凸出和斜角】和【投影】效果,可以制作出非常美观的3D图表,这种3D图表制作完成后,

先来看一下最终效果:

下面介绍具体操作步骤。

1、按Ctrl+N打开【新建文档】对话框,将名称设置为“三维图表”,其他选项自定。设置完毕单击【确定】按钮。

2、选择工具箱中的【饼图工具】,在画布上画出一个区域。此时会弹出数据输入窗口,输入数据,如此处输入8、5、3。如图1所示:

图1

3、输入完成单击 按钮,此时在画布上出现一个饼图,

如图2所示:

图2

4、使用工具箱中的【直接选择工具】选择饼图的每一个数据系列,并更改为不同的颜色。例如此处分别改为黄色、蓝色和红色,如图3所示。

图3

5、使用【直接选择工具】移动每个数据系列的位置,如图4所示。也可以在制作完成三维效果后移动。

图4

篇6:Illustrator绘制精美三维图表实例

使用Illustrator中的图表工具,结合【凸出和斜角】和【投影】效果,可以制作出非常美观的3D图表,

Illustrator绘制精美三维图表实例

这种3D图表制作完成后,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更改数据系列的值,应用于不同的实际场合,所以非常实用。本例通过制作一个3D饼图,介绍3D图表绘制的具体方法与技巧。

先来看一下最终效果。

图:最终效果

下面介绍具体操作步骤。

1.按Ctrl+N打开【新建文档】对话框,将名称设置为“三维图表”,其他选项自定。设置完毕单击【确定】按钮。

2.选择工具箱中的【饼图工具】,在画布上画出一个区域。此时会弹出数据输入窗口,输入数据,如此处输入8、5、 3,如图1所示。

图1 输入数据

3.输入完成单击 按钮,此时在画布上出现一个饼图,如图2所示。

图2 饼图

4.使用工具箱中的【直接选择工具】选择饼图的每一个数据系列,并更改为不同的颜色。例如此处分别改为黄色、蓝色和红色,如图3所示。

图3 将颜色分别改为黄色、蓝色和红色

5.使用【直接选择工具】移动每个数据系列的位置,如图4所示。也可以在制作完成三维效果后移动。

图4 移动每个数据系列的位置

6.选中所有数据系列,在【透明度】面板中将其不透明度改为45%或55%,如图5所示,

图5 将其不透明度改为45%

7.按Ctrl+G将所有数据系列编组,可以看到其不透明度又显示为100%,如图6所示。

图6 按Ctrl+G将所有数据系列编组

8.选择【效果|3D|凸出和斜角】菜单命令,打开【3D凸出和斜角选项】对话框,并按如图7所示设置各选项,在设置的同时可以选中【预览】复选框查看3D效果的变化。注意在设置【表面】下方高光点时,需要单击【新建光源】按钮建立多个光源。

图7 3D凸出和斜角选项

9.设置完毕单击【确定】按钮。此时可以看到3D饼图效果,如图8所示。

图8 3D饼图效果

10.选择【效果|风格化|投影】菜单命令,打开【投影】对话框,并按如图9所示设置投影效果。

图9 设置投影效果

11.设置完毕单击【确定】按钮,可以得到如图10所示的投影效果,比应用投影之前要美观得多了。

图10 投影效果

12.最后可以为3D图表加一个填充渐变色的矩形作为背景,并添加图表的标题、说明、百分比等,一个实用而引人注目的3D图表就制作完成了,如图11所示。

图11 最终效果

篇7: 《数据收集》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把数据分类、收集,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教学中努力用课标中新理念指导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活动――课前参与、课中体会、课后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不足和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

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只可惜本节课各个环节的时间没有把握好,导致对学生的训练还不够,这是本节课很大的不足。

在以后的教学中,希望自己能吸取经验,改善教学,多向其它老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的改进。

篇8: 《数据收集》教学反思

昨天和今天在两个班各复习了一下第十章的内容。自己还处在课改的初级阶段,上课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可能是有老师听课的原因,两个班的表现都要比平常的课堂表现好很多。每个同学基本都参入进来了。 这节课设置了六个任务,一共九道题。题目的难度不是太大也是本章的重难点。昨天在二班上课时可能因为备课的时间比较短,在投放任务时把顺序有点颠倒了。本想在刚开始把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一下的,也忘记了。只能放在了最后。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虽然比以前自信大方了很多,但是还需要锻炼。

在这里面表现比较好的是麻小华同学讲解比较大方,还能根据题目来提问其他同学。今天在一班上的这节课大部分是由五六号的同学讲解的。通过讲解也看出来这部分学生还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在做题的过程中做题还不是太规范,这是要自己在以后教学中重点训练的内容。 通过这两节课也发现也需要改进的问题,每个小组在讲解完后没有及时进行总结。

有时总结时也不是很到位,这还需要加强的。在讲解的时候有时组内成员去展示的太多有点浪费时间。 通过这次自己的讲课发现跟其他老师还存在一定得差距,自己一定会加强学习跟上课改步伐。

篇9: 《数据收集》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切入口,激起学生统计的欲望,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课中我从“我们学校校服的颜色还没有确定,你觉得从红、黄、蓝、白中选择哪种颜色合适?”导入新课,从“怎样才能知道最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来切入主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填一填,那是非常简单的。为进一步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提高搜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并能根据所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于是我布置了一个让学生收集数据与整理数据的.过程的活动。记录一周自己(或爸爸、妈妈)看电视的时间,并介绍给大家,(时间长短、自评、对同学提建议等)。

篇10:《数据收集》教学反思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分类与整理,能够正确进行记数,所以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首先开学初第一课给学生带来一个好消息导入,学校给学生订做校服,这次与以往不同,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颜色,课件显示4种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同时又以游戏的形式选出4个小队长举起自己选的颜色,其他同学喜欢同样的颜色就排在这个小队长的后边。这样的方式,不仅吸引了显示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而且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从而确定制定什么颜色的校服合适,解决问题。但是此环节中,虽然站队前后都有纪律的强调但却忽视了怎样的方向站队,毕竟人数太多,有些同学都喜欢蓝色,站不开,影响了整体。从这里可以的看出细小再细小的环节都要考虑到,这样的课堂会更精彩,更好。

我帮学生把统计的数据记录到黑板上,之后把表格补充完整,小结:像这样分一分,数一数的过程就是数据收集与整理,引出了课题且板书,学生齐读,加深印象,又可以把走神的同学精力带回课堂中。分析统计表:提问生:看着统计表你还知道哪些问题?利用统计表可以求总数;可以知道谁多谁少;还可以提出更多数学问题并解答……我们统计之后发现喜欢蓝色人数较多,接着反问学生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大多数学生说出答案和为什么:不知道3.1喜欢什么颜色,不知道6年级喜欢那个颜色,不能代替别人的思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学生是在思考,在课堂上,积极动脑了。总结要想知道全校的我们需要再去调查每一个班。在这里缺少了很多具体性的评价,对那些回答问题语言很标准的学生,表现很好的学生有时只是一句请坐代替了评价,我想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可能下次他就不再回答问题了。给学生充分的表扬,给他一次表现机会,获取学生的配合,使学生感觉到课堂中自己是很重要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

篇11:《数据收集》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切入口,激起学生统计的欲望,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课中我从“我们学校校服的颜色还没有确定,你觉得从红、黄、蓝、白中选择哪种颜色合适?”导入新课,从“怎样才能知道最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来切入主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填一填,那是非常简单的。为进一步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提高搜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并能根据所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于是我布置了一个让学生收集数据与整理数据的过程的活动。记录一周自己(或爸爸、妈妈)看电视的时间,并介绍给大家。

篇12:数据收集教学反思

本单元课是小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接触有关“数据收集整理”的知识,所以教材先安排学习比较简单的“统计校服颜色”,通过预习和实际操作的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生活中二年级的小学生可能已经有部分有关“调查在收集数据”的`体念,但是可能还不会科学地表述出来。在收集数据方法方面,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要求学生了解测量、调查等的简单方法,不要求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学习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针对性学习。

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入手,体会利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这里重点放在记录数据的方法――画正字。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培养。儿童有儿童的数学,在他的`眼中统计方法可以是举手、画圈……并不全是画“正”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我建构,对于合理的认识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错误的认识也应当通过其自我“反思”达到修正的目的。在精心设计的练习中更体现了统计的必要性和作用:为我们在现实中的决策作参考。预测未来的可能结果。

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适当对学生进行方法的优化,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通过这样的富有现实意义的讨论,学生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的信息和数据分析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篇13:《数据收集》教学反思

《数据收集整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数据的收集整理在生活随处可见,本单元重视记录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允许学生用多种方式记录数据,课后的练习题中出现了非正式条形统计图。

本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切入口,激起学生统计的欲望,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课中我从“我们学校校服的颜色还没有确定,你觉得从红、黄、蓝、白中选择哪种颜色合适?”导入新课,从“怎样才能知道最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来切入主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填一填,那是非常简单的。为进一步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提高搜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并能根据所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于是我布置了一个让学生收集数据与整理数据的'过程的活动。记录一周自己(或爸爸、妈妈)看电视的时间,并介绍给大家,(时间长短、自评、对同学提建议等)。

篇14: 七年级数学《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得信息》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得信息》教学反思

20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得信息教学反思基于对教材的把握及学生学情的分析。在“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理念的指引下,教学中我创设了两个活动:读统计图和读统计表,力求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建构知识。

在设计统计图表时,我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素材,例如:喜欢收看的电视节目、最喜欢的体育活动、学生每天睡觉时数等等,这些有的是学生经历过的、有的是有所了解的、或是很想进一步了解的……通过读由这些素材提供数据形成的统计图表,学生很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发现数学信息,到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提出建议或进行预测,学生的学习逐步深入,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我在课前预测,孩子难以明确到底统计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有什么作用。学生往往只能看到统计表中众多的数据,而没有把最核心的数学问题找出来。通过统计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找出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这个也是最有价值的。而找到其他的相关信息并不是不重要,也是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

教学本部分知识后我发现,正如预测的那样,学生不完全明晰,到底进行统计的目的是什么?

根据自己的教学来分析,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在教学中对为什么进行统计的意识未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而把重点放于了读统计图上;

其二,虽然也进行了一些为什么进行统计的教学,但是没有把这种教学形成统计教学的习惯,即教师缺乏这种统计链的意识。

这样,本节课虽然按目标达成了对统计图的理解,但是学生却因为获得统计方面的知识的不完整性,使得学生缺乏应用于生活中的意识。

这样看来,要想进行统计的教学,不仅要理解课本的设计意图,还要能够跳出课本,把相关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寻找最适合学生的突破口。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篇15:高考图表复习的教学反思

高考图表专题复习的教学反思

近几年的高三教学中,在进行图表题复习时,我细细地观察,逐渐发现学生每一届学生在复习这个专题时,总有一些不同的表现,自己对此专题的复习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一、让学生明确高考题目类型及达到的要求

生物图表题在历年高考题中都占有较大比重,在近几年广东高考生物卷中更占有突出位置。

所以上这个专题前,我就展示考试大纲的要求(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告诉学生要学会概括图表中的.有关内容,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有的放矢,让学生循着目标前行,方向性的明确会提高复习的效率。

明确了这些,我再出示一些高考题,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下出题的形式。

二、学生做题演练在先

一个专题开始,我总是先让学生经过相关题目的练习,对专题考点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的做法使得学生获取一些经验,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我再有针对性的点拨就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学生从中可汲取自己的所需。

在总结规律这一环节时,也要遵循让学生总结在先的规律。这时,我把思考的机会给与学生,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当然展示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利于学生对习题中的知识点进行比较辨析,从而不断地明确自己的认识,在交流碰撞中提升自己辨析问题的能力。

三、随堂练习要及时,矫正要及时

经过了前面的初步练习及知识点的整合复习后,学生接受了一些新的知识信息,对一些问题有了一些理论上的认识,但是否是真正的掌握,还需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印证和巩固。因此,我总会及时让学生跟进练习。

在课堂上,每个模块我都会发放一张学案,试题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在设计这样的练习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难度不要过大。因为这时的练习以巩固知识为主要目的,学生需要在这次练习中找到成功的感觉,体验学有所成的快乐,以保持良好的兴趣继续新的探究。

练习之后的反馈矫正时,让学生交流做题的思路,学生到黑板上展示答题流程是个不错的做法。它可以让板书的这个学生思考问题更为仔细,对问题有更真切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这样板书也会让全班学生更直观地发现答题思路中的得与失,可以更快捷地矫正自己的答案。

篇16:Excel图表数据巧钻取

1. 制作主图表饼图

首先制作主图表——饼图,选择店铺所在列A1:A6,按下Ctrl键再选销售总额所在列H1:H6,点击“插入”选项卡中的“三维饼图”,向外适当拖动饼图的任意一块,将饼图拆开。然后,选择饼图,在“设计”选项卡上点击“添加图表元素”中的“数据标签”,选择“数据标签内”(图2)。

2. 交互效果巧实现

要想在Excel的图表中实现交互效果,需要借助少许VBA代码。点击“开发工具”选项卡中的“Visual Basic”按钮进入VBA编辑器,右击“VBAProject(工作簿1)”,选择“插入→类模块”,这时就会出现一个类模块文件夹;点击“+”将其展开,选择“类1”,选择“视图→属性窗口”,将类的名称改为“EventClassModule”,双击这个类进入编辑窗口,输入如图代码,

接下来,双击“ThisWorkBook”,选编辑窗口左侧Wordbook,右边选Open,并输入图中代码(图3)。

小提示

图中代码的作用解释:打开工作簿时,激活工作簿中的第1个图表;当选择图表中的图形时,将图形所表达的数据所在数据源的行、列位置存放在A10、B10单元格中。

3. 制作折线图

生成折线图,关键是确定数据源。接下来就是利用A10、B10单元格中的数据来生成折线图所需要的数据源。在A8单元格输入“=OFFSET(A2,$B$10-1,0)”并填充到G8单元格(是以A2为参照系,根据$B$10-1的值返回新的引用),确定折线图的数据源。

篇17:巧用Excel图表展现分析数据

很多朋友又开始了紧张的工作总结和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这样的工作是细致而繁琐的,涉及的分类较多,数据量较大,所以在工作时是少不了使用图表来协助的,要用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满眼尽是图和表。

Excel图表的绘制可谓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有两个意思,一是就算是没有太多Excel应用经验的人,依然能通过图表向导很快制作出图表对象;二是只要做出很简单的“柱形图”、“饼图”和“折线图”等基本图表,就能达到分析数据的目的。同样,说它复杂也有两个意思,一是为了得到更好地数据分析和查看效果,所以还要为生成的图表做一系列的格式设置,如:系列格式美化、三维格式美化以及坐标轴和网格线设置等;二是图表可以与函数或宏等功能一起联用,制作出模拟图表或带有交互效果的高级图表。

经验一 设置系列格式选项和三维视图格式

制作任何类型的图表,通常都要对“图表系列”进行调整,包括对系列“颜色”、“形状”、“间距”和“重叠比例”等多方面的设置。在下图(图1)中,可以看到上面的两个小图就是直接生成“柱形图”和“三维折线图”后的默认效果;而下面两个较大的图表则是经过对系列设置后的效果。显然,对系列格式调整后图表,更有利于查看数据和分析数据。图1

对数据系列进行调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图表系列进行鼠标双击,在打开的“数据系列格式”对话框中可对系列进行“颜色”、“形状”、“选项”等多方面的设置。

对于三维图表除了要设置系列的格式外,还应设置好三维的视图格式,这样才能从最好的角度去查看,如上图中的“三维折线图”和下图(图2)中的“三维饼图”图表。“设置三维视图格式”对话框,可以通过鼠标右键的快捷菜单或“图表”菜单调出。

图2

在饼图的“设置三维视图格式”对话框中,可以对饼图的“仰角”、形状的“旋转”以及饼的厚薄进行调整,如图3所示。

图3

经验二 设置坐标轴和网格线

图表的坐标轴和网格线是查询数据时最重要的标准和依据,因此要将它调整和设置成最佳的效果。

图表中的坐标轴通常有两条,分别是x轴(分类轴)和y轴(数值轴),在设置坐标轴时,要充分考虑图表类型、观察的角度以及制作图表的目的等多方面因素。坐标轴属性的调整可以直接用鼠标对坐标轴双击,在打开的“坐标轴格式”对话框中进行设置和调整。

在下图4所示的图表中,要对比和查看企业员工在6道题中选择“答案A”和“答案B”的人数情况,就对图表的数值轴做了一系列的设置,包括:数值轴标签的位置、分类次序反转等。

图4

图表中的网格线可以看成是数据的刻度线或查询的辅助线,因此在查询数据时往往要根据需要将网格线进行设置。在设置网格线时,可以调整网格的疏密、虚实以及有无等多种效果,在上面图4 所示的直方图图表中,就将主要网格线进行了删除。在下图5所示的雷达图图表中,左侧是带有数值轴的“数据点雷达图”,因为有数值轴,所以可以方便地对两种产品的销售额进行查看;右侧是没有数值轴的“面积雷达图”,可以宏观地按照月份比较两种产品的销售额份额情况。

图5

经验三 用函数来模拟图表

在Excel应用中,若只是为了单纯的查看和对比数据大小,可不创建真正的图表,而采用函数和设置单元格格式配合进行模拟图表的制作。如下图6所示的例子,是查看实际销售额与预期销售额之间的差异,在左侧已经计算出了“差异百分比”((实际销售额预期销售额)/ 预期销售额)数据,在数据表的右侧,利用“?”符号来模拟条形图图表。“?”符号个数的多少,表示了数据的大小,“?”实际上就是字母“n”,由于将单元格的“字体”格式设置成了“Wingdings”,所以在单元格中不显示字母“n”,而显示出“?”效果。这种效果适用于所有简单的柱形图和条形图的模拟制作。

图6

计算“n”的个数要根据“差异百分比”单元格的数据进行计算,所以在“低于预算”的一月(F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F(D2<0,rept(“n”,-round(d2*100,0)),“”)”;在“高于预算”的一月(h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f(d2>0,REPT(“n”,ROUND(D2*100,0)),“”)”。这个公式的作用就是判断“差异百分比”中的数据是正是负,然后分别将数据扩大100倍并进行取整,得到的数据就是字母“n”重复的次数。

专家点睛:

本文并没有长篇累牍的介绍图表的创建过程,而是从应用经验角度出发,向大家介绍了如何制作出完美的数据分析图表。其实,无论什么图表,应把握一个原则,就是能起到准确分析数据和查看数据的目的。

微软已经推出了Office最新的版本Office ,在新的版本中已经没有了图表向导,可直接根据自带的图表模板生成出所需类型的图表。Excel 2007 还自带了大量的图表效果,将图表设置分成了“设计”、“布局”和“格式”三大类,通过简单的选择即可将图表设置成所需效果,见图9所示。

图9

无论将图表设置成什么风格和效果,也无论是使用Office 还是Office 2007,把冷冰冰的数据转化成便于分析和查看的图表,这才是关键。

[巧用Excel图表展现分析数据]

篇18:《制作图表呈现数据关系》说课稿

《制作图表呈现数据关系》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制作图表呈现数据关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他人协作交流,主动建构获得的!据此理论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9册,三单元“数据统计与分析”中的第五课《制作图表呈现数据关系》。本课内容是数据录入和数据统计的延伸,也是数据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在数据统计与分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教材中是信息处理必不可少的部分。

2、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图表的作用和种类,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用合适的图表来表示数据,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学会与人协作、交流和分享。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图表的制作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制作好图表才能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所以确定为重点。

难点:

(1)、图表类型的选择。

(2、)数据源的选取。

学生通常不知道用何种图表来表示数据,而且在数据源的选择上会遇到困难,所以确定为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1、学生分析

(1)、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统计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了表格运算、筛选和排序。对一个具体的任务能根据自己的分析或小组协作找到解决的途径。

(2)、学生对网上交流,网上阅读和网上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中一部分学生喜欢参照型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喜欢自主探索学习。

(3)、边疆城市的初中学生有一半是来自农村,比较之下城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电脑和网络,在学习和操作能力上比农村学生要强,而农村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要比城市的学生更认真端正。因此我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匀质化分组教学的方式,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

2、说教学方法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倡导探究性学习,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科特点和学生情况,本节课我以网络教学、任务驱动、分组教学为主,以演示教学和辅导教学为辅。

(1)、网络教学

针对教学内容制作主题站 ,让学生通过主题网站、网络和教材自主学习相关知识。

(2)、任务驱动

利用事先设计好的由易到难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求办法解决问题,以此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先学后教,边学边教

(3)、分组教学

将班级学生分为4-5人一组,分组采用群羊原则,每个小组指定一个能力较强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小组学习!以此避免小组学习中出现短板现象和马太现象。

(4)、演示辅导教学

针对教学中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出现的问题,采用演示教学的方法加以指导和更正,并对个别学生和小组进行辅导教学。

3、说学法

本着“把学习方法选择的自由度交给学生”的教育理念,贯彻在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本节课我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1)、自主学习,探究发现

任务驱动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识和意义的建构必须在学生的.自主参与下,在探索中体验知识的发生、发现、发展的过程,以此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2)、小组协作学习

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既满足个体需要又满足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协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是现代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三、说媒体的运用

教学过程中用到硬件环境有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硬件系统,电子教学白板等,用到的软件资源有,授课课件,自主开发的主题站,教学视频,互联网网站资源等。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对比导入,任务驱动,分组学习,启发实践”的教学模式,以引导和课件演示激发学习兴趣,以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热情,以小组探究学习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以课外延伸挖掘学生的潜力。

1、创设情境,对比引入,激发兴趣(时间3分钟)

(1)播放校运会简短视频,让学生回想起校运会上同学们的运动风采。

(2)教师引导“在校运会上我们初一年级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这就是我们年级的得分情况”,呈现“校运会初一年级团体总分表”,同时老师对各班总分情况做了图形化处理,呈现“班级总分”图表。

先展示“校运会初一年级班级团体总分表”。

然后展示“校运会初一年级班级团体总分表”图表

通过对比,突出图表“简单、直观、明了”的特点,增强了信息的可读性。

教师假设“如果将来你做了老师,你将怎样制作这样的图表呢?”,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制作图表呈现数据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

2、任务驱动、建构知识、培养探究能力

任务一:引导自学、建构知识(用时8分钟)

有同学会问“我要怎样制作图表呢?”,任务出来了,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制作合适的图表呈现数据关系。任务提出后,同学们思考讨论,我提示大家要先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然后根据整理出的数据,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进行制作。

学生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后却疑惑了,“我应该选用什么类型的图表来进行操作呢”,这时我引导学生“Excel提供了14种类型的图表,而我们最常用的是柱形图(数学中的直方图),折线图和饼图,这三种图形各有何用途呢?”,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教材或站进行学习。并用三个选择题目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

(1)、适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多少的图表是

A、柱形图 B、折线图 C、饼图

(2)、适于反映一组数据变化趋势的图表是

A、柱形图 B、折线图 C、饼图

(3)、适于反映相关数据间比例关系的图表是

A、柱形图 B、折线图 C、饼图

任务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用时10分钟)

学生完成任务一后便能进行图表的制作了,我提示大家使用图表制作向导来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看看哪个小组能快速而准确的找到制作图表的方法,这样旨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和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参考教材和站,并将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反馈到网站上。我在整个任务中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纪录学生的探究情况,并给于适当的指点,为下个环节的教学做好准备。

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水平不一,我请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老师,协助我指导其他同学,并鼓励每个小组走上讲台分别为大家演示,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通过评比小组完成的图表实时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操作演示、提升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的能力(用时8分钟)

之后,出示了教学课件,讲授“利用三维簇状柱形图呈现初一年级各班总分”的制作过程。

并针对小组的演示结果,对图表进行个别点评,通过点评让学生参与讨论,指出问题所在,如有些小组所生成的图表与任务对照表差别很大,不能全面显示所需的信息(数据源选择错误);还有些小组的图表是空白的(未选择数据源)。归纳在制作体表过程中选择数据源需要注意的细节。然后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修改图表。

4、巩固升华,提高创造力(用时6分钟)

为了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我设计了用饼图呈现“关心父母的程度”调查表中学生所占比例的练习。

(1)、分析数据我们采用何种图表类型来呈现

小组通过分析,选用饼图呈现百分比

(2)、数据区域如何选择

数据区域选择A2:A5和C2:C5

(3)、运用已有的知识创建图表

(4)、展示演示课件

本环节,一方面使学生巩固了生成图表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选择图表类型上思考,在数据源的选取上探索,在制作图表上继续熟练掌握 ,以此巩固知识提高知识技能运用能力,并在知识学习和运用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5、完成建构,课外延伸(用时5分钟)

学习不能只局限与课堂,课外学习尤其重要。如何引导学生将学会的知识与方法用于实践,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碰到的问题才是学习的关键所在。

本环节使学生不仅能熟练制作图表,还能让学生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对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引导学生从图表中发现其蕴含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科整合的能力。从而使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下载“四个城市的平均气温表”完成任务。

制作合适的图表,结合你的地理知识说说四个城市的气温有哪些特点。

学生已掌握了生成图表的方法,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确定图表类型――制作图表――分析图表――得出结论。

让各小组展示制作的图表,并组织学生讨论,从生成的图表,可以看出四个城市中昆明气温最为温和,而乌鲁木齐气温变化很大。(学生通过分析发现,完成此任务应该用折线图,如下图所示)

结合实际,让学生课后统计过去每次的考试成绩,并制作图表反映数据规律作出预测,明确以后学习需要努力的方向,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为了成功完成本堂课,我运用了视频导入,铺垫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上一节好课的基础;先进的教学理念,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教学即科学又精彩;良好的课堂组织,小组竞赛,作品展示让整堂课有序而不死板学生活泼而不混乱;自主制作的主题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帮助;成果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科整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课外延伸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趋势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也成为可持续教育的条件。

篇19:Word 数据图表功能详解WORD2007

我们已经习惯了使用Word来编辑文档,使用Excel来处理数据生成数据图表,虽然在较早版本的Word中同样具有生成数据图表的功能,但是多少显得有些单薄。Word2007在数据图表方面作了很大改进,只要您不是需要复杂的数据分析,Word2007完全可以帮您在数据图表的装饰和美观方面进行专业级的处理。

笔者对Word2007图表处理功能简单试用之后发现其提供的强大的样式库真的可以与想象完美融合,制作出美轮美奂、变化万千的精美图表。下面以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Word2007图表的制作过程,权当是抛砖引玉,希望广大读者举一反三,使用好这个功能。

Word2007图表制作的顺序是:

选择图表类型—整理原始数据—图表设计—图表布局—图表格式。

所有的内容Word均独立完成,不需要另外借助Excel。

1.选择图表类型

首先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图表。点击“插入—图表”,弹出“创建图表”窗口。由于选择的例子是一个压力随温度变化的组数据,为了反映出变化趋势,需要选择数据类型中的XY散点图,由于是等间隔截取的数据,所以我们采用平滑的曲线段来将它们串联。

Word提供了多达10种的图表类型,以下是总结的各种图表类型所适用的数据特点。

2.整理原始数据

确定图表类型后,屏幕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请耐心等待。屏幕右侧会出现根据您选择的图表类型而内置的示例数据。广大用户在以往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生成图表与理想类型不符的问题,原因大多是在数据格式方面有了差错。所以示例数据的目的就是引导您按照格式进行数据录入。

在您改动数据的时候,左侧的图表会实时显示数据信息,这是Word2007的一大特点,很是直观。这时,上方的工具区也转换为图表相关,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使用它们来修饰图表草表和数据。

实例共有两项数据:“温度”和“压力”。利用工具栏上“编辑数据源”可以调出数据编辑窗口,在这里对图表数据区域、数据切换和添加、删除等细节进行操作。直到左侧图表窗口出现我们期望的图形草图。

3.图表设计

图表设计主要是“快速布局”和“快速样式”,操作方式很简单。保持图表的选中状态,在缩略图显示的功能键上单击即可。

快速样式主要是根据图表类型而进行的美化设计。在折线类型中就提供了多达60种内置样式,一定有一款适合您,

经过这两项处理,图表的样子就大体有眉目了,还需要在细节上再下下功夫,下面进入图表布局的设置。

4.图表布局

完成一张正式专业的图表需要涉及的内容很多,有“标题”、“坐标轴”、“图例”、“数据标签”、“网格线”、“趋势线”等等,在“布局”功能区都可以对它们一一设置。可以看到其中有“形状”、“Labels(标签)”、“Axes(轴线)”、&ldq

关 键 字:WORD2007

【绘制数据图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数据收集整理教学反思

2.《数据的收集和》的教学反思

3.在Visio中应用示例图表和数据

4.图表作文

5.图表 说课稿

6.CorelDRAW绘制流程图

7.初中英语图表作文

8.英语图表作文

9.图表作文模板

10.雅思写作8分图表

下载word文档
《绘制数据图表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