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试题>幼儿园数学测试题

幼儿园数学测试题

2023-03-24 08:35: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Gordo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幼儿园数学测试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幼儿园数学测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数学测试题

篇1:幼儿园数学测试题

幼儿园数学测试题

1、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不少,都有什么呀?各有几只?请你在右侧用圆点表示动物的数量。

2、请你用笔圈出从左边数的'第五只小动物。

3、一根绳子对折一次,用剪刀从中间剪开,能分成几段?

4、请你用笔圈出从右边数第六个苹果。

5、比一比。

6、动手写一写、画一画。

7、拼图游戏。小朋友,左边哪个图形和右边的哪个图形可以拼成上面的个方格?

8、附加题。

火柴游戏去掉两根会变成几呢?请你画下来。

篇2:数学测试题参考

数学测试题参考

一. 选择题(105=50)

1.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已知某组的频率为0. 25,则该组的频数为 ( )

A.2 B.5 C .15 D.80

高一数学下册期中试题2.当a= 3时,右面的程序段输出的结果是( )

A.9 B.3 C.10 D.6

3. 下列各点中,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是( )

A. (-2,3 ),(-7,5),(3,-5) B.(3,0),(6,-4),(-1,-3)

C.( 1,0),(0,- ),(7,2) D.(-2,-5),(7,6),(-5,3)

4. .一条直线经过点A(-2,2),并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则此直线的方程为 ( )

A. B.

C. 或 D.以上都不对

5.若圆柱、圆锥的底面 直径和 高都等于球的直径,则圆柱、圆锥、球的体积的比为( )

A.1:2:3 B.2:3:4 C.3:2:4 D.3:1:2

6.棱长为 的正方体中,连接相邻面的中点,以这些线段为棱的八面体的体积为( )

A. B. C. D.

7.已知两个平面垂直,下列命题:①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任意 一条直线;②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任意一条直线;③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④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平面。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3 B.2 C.1 D.0

8.两平行线 之间的距离为 ,则 ( )

A.1 B.-1 C.1 D.2

9如右图给出的是计算 的值的一个算法 流程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

A. B. C. D .

10.点P(5a+1,12a)在圆 的内部,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 B. |a | C.|a| D.|a|

二. 填空题(55=25)

11.已知圆 C: ,则通过原 点且与圆C相切的直线方程为

12.设P为x轴上的一点,已知A(-3,8),B(2,14),若PA的`斜率是PB的2倍,则点P的坐标为 。

13.圆 关于直线 对称的圆的方程是 。

14.口袋里装有2个白球和两个红球,这四个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4个人按顺序依次从中摸出一球。则第二个人摸到白球的概率是。

15.直线 的方程为 ,若直线 不过第二象限,则 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

16.(12分)已知△ABC是以A(5,5),B(1,4), C(4,1)为顶点的三角形,试判定△ABC的形状,并给以证明。

17.(12分)已知圆C: ,求与圆C相切,且在 轴 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 方程。

18.(12分)小霞、小燕和小明是同班同学,假设他们三人早上到校先后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1)事件小燕比小明先到校的概率是多少?

(2)事件小燕比小明先到校,小明又比小霞先到校的概率是多少?

19(14分)(文)如右图所示,三棱锥的顶点为P, PA、PB、PC、为三条侧棱,且PA、PB、PC两两垂直,又PA=3,PB=5,PC=4,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2,P是DD1上的一点,DP= ,求二面角PACD的大小

20.(13分)已知圆过点P(3,8),且过直线 与圆 的交点,求该圆的方程。

21.(12分)已知直线 与圆 相交于A,B两点 ,求|AB|的长。

篇3:数学测试题参考

数学测试题大全参考

《1.2 函数及其表示(2)》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设函数,则( ).

A. B.3 C. D.

考查目的:主要考查分段函数函数值求法.

答案:D.

解析:∵,∴,∴,故答案选D.

2.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B.,

C., D.,

考查目的:主要考查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两个函数相同,则这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均要相同.

答案:C

解析:A、B选项错,是因为两个函数的定义域不相同;D选项错,是因为两个函数的对应关系不相同.

3.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对于下列关于函数说法:

①函数的定义域是;

②函数的值域是;

③对于某一函数值,可能有两个自变量的值与之对应.

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区间符号的认识.

答案:C

解析:从图可知,函数的定义域是[,所以①不正确,②、③说法正确,故选C.

二、填空题

4.如图,函数的图像是曲线OAB,其中点O、A、B的坐标分别为(O,O),(1,2),(3,1),则的值等于 .

考查目的:主要考查用图象表示函数关系以及求函数值.

答案:2

解析:由图可知,,,∴.

5.已知函数,,则实数的值等于 .

考查目的:主要考查分段函数的函数值的求法.

答案:.

解析:∵,∴,∴,∴,∴只能有,.

  高中地理;

6.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和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的图象是由两条线段组成的折线(如图),则函数的表达式为 .

考查目的:主要考查函数的表示法:解析法与图像法,分段函数的表示.

答案:.

解析:点关于直线对称的点为(),∴的图象上的三点(-2,0),(0,1),(1,3)关于直线对称的点分别为(0,-2),(1,0),(3,1),∴函数.

三、解答题

7.已知的定义域是,求的表达式.

考查目的:主要考查函数的解析式的求法.一定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

答案:.

解析:,令,则,且,∴,

即,则.

8.某省两相近重要城市之间人员交流频繁,为了缓解交通压力,特修一条专用铁路,用一列火车作为交通车,已知该车每次拖4节车厢,一日能来回16次, 如果每次拖7节车厢,则每日能来回10次.

⑴若每日来回的次数是车头每次拖挂车厢节数的一次函数,求此一次函数解析式;

⑵在⑴的条件下,每节车厢能载乘客110人,问这列火车每天来回多少次才能使运营人数最多?并求出每天最多运营人数.

考查目的:主要考查实际问题中求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求最值.

解析:⑴设每日来回次,每次挂节车厢,,由题意知,当时,当时,∴,解得,∴;

⑵设每日来回次,每次挂节车厢,由题意知,每日挂车厢最多时,营运人数最多,设每日营运节车厢,则,∴当时,,此时,则每日最多运营人数为110×72=7920(人),即这列火车每天来回12次,才能使运营人数最多,每天最多运营人数为7920.

高考数学复习:名师指点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方法

高考又该怎么复习,怎么规划呢?很多成功考生的经验告诉我们,“信心和毅力比什么都重要”。那些肯于用自己的脑袋学习,既有刻苦精神,又讲求科学方法的同学,在学习的道路上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第一轮复习,即基础复习阶段,这个阶段的复习是整个高考复习中最关键的环节,一般从8月份到第二年的三月份,历时8个月,这一阶段的复习效果直接影响整个高考的成败,因此同学们应该高度重视,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复习大纲》的要求,把《大纲》中所有的考点逐个进行突破,全面落实,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考生要对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方法重点掌握,在复习中应淡化特殊技巧的训练,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作用。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1)函数思想方法:根据问题的特点构建函数将所要研究的问题,转化为对构建函数的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值、对称性、范围和图像的交点个数等的研究;(2)方程思想方法:通过列方程(组)建立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的关系,通过解方程(组)实现化未知为已知,从而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3)数形结合的思想: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相对应,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4)分类讨论的思想:此思想方法在解答题中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地位,在解题中应明确分类原则:标准要统一,不重不漏。

同时考生在此阶段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材的作用,我们有很大一部分考生不重视课本,甚至在高考这一年中从来没翻过课本,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高考试题有一部分都是从书上的例题和练习里引申变形而来的,对于我们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来讲,就更应该仔细阅读教材,认真琢磨书上的例题,体会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这对于我们提高数学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对于课外参考书的选择我认为选择一到两本适合自己的参考书,把里面的精髓学懂学会就足够了,不必弄的太多,弄的太多,反而对自己是一个很大的包袱。

高三数学概率训练题

章末综合测(10)概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从装有5只红球,5只白球的袋中任意取出3只球,有事件:

①“取出2只红球和1只白球”与“取出1只红球和2只白球”;

②“取出2只红球和1只白球”与“取出3只红球”;

③“取出3只红球”与“取出3只球中至少有1只白球”;

④“取出3只红球”与“取出3只白球”.

其中是对立事件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③

D解析:从袋中任取3只球,可能取到的情况有:“3只红球”,“2只红球1只白球”,“1只红球,2只白球”,“3只白球”,由此可知①、②、④中的两个事件都不是对立事件.对于③,“取出3只球中至少有一只白球”包含“2只红球1只白球”,“1只红球2只白球”,“3只白球”三种情况,与“取出3只红球”是对立事件.

2.取一根长度为4 m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的两段都不少于1 m的概率是( )

A.14 B.13

C.12 D.23

C解析:把绳子4等分,当剪断点位于中间两部分时,两段绳子都不少于1 m,故所求概率为P=24=12.

3.甲、乙两人下棋,甲获胜的概率为30%,甲不输的概率为80%,则甲 、乙两人下一盘棋,你认为最为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甲获胜 B.乙获胜

C.甲、乙下成和棋 D.无法得出

C解析:两人下成和棋的概率为50%,乙胜的概率为20%,故甲、乙两人下一盘棋,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下成和棋.

4.如图所示,墙上挂有边长为a的正方形木板,它的四个角的空白部分都是以正方形的顶点为圆心,半径为a2的扇形,某人向此板投镖,假设每次都能击中木板,且击中木板上每个点的可能性都一样,则它击中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

A.1-π4 B.π4

C.1-π8 D.与a的取值有关

A 解析:几何概型,P=a2-πa22a2=1-π4,故选A.

5.从1,2,3,4这四个数中,不重复地任意取两个种,两个数一奇一偶的概率是( )

A.16 B.25

C.13 D.23

D 解析:基本事件总数为6,两个数一奇一偶的情况有4种,故所求概率P=46=23.

6.从含有4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中任取一个,所取的子集是含有2个元素的集合的概率是( )

A.310 B.112

C.4564 D.38

D解析:4个元素的集合共16个子集,其中含有两个元素的子集有6个,故所求概

率为P=616=38.

7 .某班准备到郊外野营,为此向商店定了帐篷,如果下雨与不下雨是等可能的,能否准时收到帐篷也是等可能的,只要帐篷如期运到,他们就不会淋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不会淋雨 B.淋雨的可能性为34

C.淋雨的可能性为12 D.淋雨的可能性为14

D解析:基本事件有“下雨帐篷到”、“不下雨帐篷到”、“下雨帐篷未到”、“不下

雨帐篷未到”4种情况,而只有“下雨帐篷未到”时会淋雨,故淋雨的可能性为14.

8.将一颗骰子连续抛掷三次,它落地时向上的点数依次成等差数列的概率为( )

A.19 B.112

C.115 D.118

D解析:基本事件总数为216,点数构成等差数列包含的基本事件有(1,2,3),(1,3,5),(2,3,4),(2,4,6),(3,2,1),(3,4,5),(4,3,2),(4,5,6),(5,4,3),(5,3,1),(6,5,4),(6,4,2)共12个,故求概率为P=12216=118.

9.设集合A={1,2},B={1,2,3},分别从集合A和集合B中随机取一个数a和b,确定平面上的一个点P(a,b),记“点P(a,b)落在直线x+y=n上”为事件Cn(2≤n≤5,n∈N),若事件Cn的概率最大,则N的所有可能值为( )

A.3 B.4

C.2和5 D.3和4

D解析:点P(a,b)的个数共有2×3=6个,落在直线x+y=2上的概率P(C2)=16;落在直线x+y=3上的概率P(C3)=26;落在直线x+y=4上的概率P(C4)=26;落在直线x+y=5上的概率P(C5)=16,故选D.

10.连掷两次骰子得到的点数分别为m,n,记向量a=(m,n)与向量b=(1,-1)的夹角为θ,则θ∈0,π2的概率是( )

A.512 B.12

C.712 D.56

C 解析:基本事件总数为36,由cosθ=abab≥0得ab≥0,即m-n≥0,包含的基本事件有(1,1),(2,1),(2,2),(3,1),(3,2),(3,3),(4,1),(4,2),(4,3),(4,4),(5,1),(5,2),(5,3),(5,4),(5,5),(6,1),(6,2),(6,3),(6,4) 高二,(6,5),(6,6)共21个,故所求概率为P=2136=712.

11.在一张打方格的纸上投一枚直径为1的硬币,方格的边长(方格边长设为a)要多少才能使得硬币与方格线不相交的概率小于1% ( )

A.a>910 B.a>109

C.1<a<109 D.0<a<910

C解析:硬币与方格线不相交,则a>1时,才可能发生,在每一个方格内,当硬币的圆心落在边长为a-1,中心与方格的中心重合的小正方形内时,硬币与方格线不相交,故硬币与方格线不相交的概率P=(a-1)2a2.,由(a-1)2a2<1%,得1<a<109.

12.集合A={(x,y)x-y-1≤0,x+y-1≥0,x∈N},集合B={(x,y)y≤-x+5,x∈N},先后掷两颗骰子,设掷第一颗骰子得点数记作a,掷第二颗骰子得数记作b,则(a,b)∈A∩B的概率等于 ( )

A.14 B.29

C.736 D.536

B解析:根据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可知A∩B对应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的区域中的整数点.其中整数点有(0,1),(0,2),(0,3),(0,4),(0,5),(1,0),(1,1),(1,2),(1,3),(1,4),(2,1),(2,2),(2,3),(3,2)共14个.现先后抛掷2颗骰子,所得点数分别有6种,共会出现36种结果,其中落入阴影区域内的有8种,即(1,1),(1,2),(1,3),(1,4),(2,1),(2,2),(2,3),(3,2).所以满足(a,b)∈A∩B的概率为836=29,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若实数x,y满足x≤2,y≤1,则任取其中x,y,使x2+y2≤1的概率为__________.

解析:点(x,y)在由直线x=±2和y=±1围成的矩形上或其内部,使x2+y2≤1的点(x,

y)在以原点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上或其内部,故所求概率为P=π4×2=π8.

答案:π8

14.从所有三位二进制数中随机抽取一个数,则这个数化为十进制数后比5大的概率是

________.

解析:三位二进制数共有4个,分别111(2), 110(2),101(2),100(2),其中111(2)与110(2)化为十

进制数后比5大,故所求概率为P=24=12.

答案:12

15.把一颗骰子投掷两次,第一次出现的点数记为m,第二次出现的点数记为n,方程

组mx+ny=3,2x+3y=2,只有一组解的概率是__________.

1718 解析:由题意,当m2≠n3,即3m≠2n时,方程组只有一解.基本事件总数为36,

满足3m=2n的基本事件有(2,3),(4,6)共两个,故满足3m≠2n的基本事件数为34个,

故所求概率为P=3436=1718.

16.在圆(x-2)2+(y-2)2=8内有一平面区域E:x-4≤0,y≥0,mx-y≤0(m≥0),点P是圆内的

任意一点,而且出现任何一个点是等可能的.若使点P落在平面区域E内的概率最

大,则m=__________.

0 解析:如图所示,当m=0时,平面区域E的面积最大,

则点P落在平面区域E内的概率最大.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17.(10分)某公司在过去几年内使用某种型号的灯管1 000支,该公司对这些灯管的使用寿 命(单位:小时)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分组 [500,900) [900,1 100) [1 1001 300) [1 300,1 500) [1 500,1 700) [1 700,1 900) [1 900,+∞)

频数 48 121 208 223 193 165 42

频率[]

(1)将各组的频率填入表中;

(2)根据上述统计结果,计算灯管使用寿命不足1 500小时的频率;

(3)该公司某办公室新安装了这种型号的灯管15支,若将上述频率作为概率,估计经过1 500小时约需换几支灯管.

解析:

分组 [500,900) [900,1 100) [1 1001 300) [1 300,1 500) [1 500,1 700) [1 700,1 900) [1 900,+∞)

频数 48 121 208 223 193 165 42

频率 0.048 0.121 0.208 0.223 0.193 0.165 0.042

(2)由(1)可得0.048+0.121+0.208+0.223=0.6,

所以,灯管使用寿命不足1 500小时的频率是0.6.

(3)由(2)只,灯管使用寿命不足1 500小时的概率为0.6.

15×0.6=9,故经过1 500小时约需换9支灯管.

18.(12分)袋中有大小、形状相同的红、黑球各一个,现有放回地随机摸取3次,每次摸 取一个球.

(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请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2)若摸到红球时得2分,摸到黑球时得1分,求3次摸球所得总分为5的概率.

解析:(1)一共有8种不同的结果,列举如下:

(红,红,红)、(红,红,黑)、(红,黑,红)、(红,黑,黑)、

(黑、红,红)、(黑,红,黑)、(黑,黑,红)、(黑、黑、黑).

(2)记“3次摸球所得总分为5”为事件A,

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为:

(红,红,黑)、(红,黑,红)、(黑,红,红).

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为3.

由(1)可知,基本事件总数为8,

所以事件A的概率为P(A)=38.

19.(12分)将一颗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六个面的点数分别为1,2,3,4,5,6)先后抛掷两次,记第一次出现的点数为a,第二次出现的点数为b.设复数z=a+bi.

(1)求事件“z-3i为实数”的概率;

(2)求事件“复数z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a,b)满足(a-2)2+b2≤9”的概率.

解析:(1)z-3i为实数,

即a+bi-3i=a+(b-3)i为实数,∴b=3.

又b可取1,2,3,4,5,6,故出现b=3的概率为16.

即事件“z-3i为实数”的概率为16.

(2)由已知,b的值只能取1,2,3.

当b=1时,(a-2)2≤8,即a可取1,2,3,4;

当b=2时,(a-2)2≤5,即a可取1,2,3,4;

当b=3时,(a-2)2≤0,即a可取2.

综上可知,共有9种情况可使事件成立.

又a,b的取值情况共有36种,

所以事件“点(a,b)满足(a-2 )2+b2≤9”的概率为14.

20.(12分)汶川地震发生后,某市根据上级要求,要从本市人民医院报名参加救援的护理专家、外科专家、治疗专家8名志愿者中,各抽调1名专家组成一个医疗小组与省专家组一起赴汶川进行医疗求助,其中A1,A2,A3是护理专家,B1,B2,B3是外科专家,C1,C2是治疗专家.

(1)求A1恰被选中的概率;

(2)求B1和C1不全被选中的概率.

解析:(1)从8名志愿者中选出护理专家、外科专家、心理治疗专家各1名,其一切可能的结果为:

(A1,B1,C1),(A1,B1,C2),(A1,B2,C1),(A1,B2,C2),(A1,B3,C1),(A1,B3,C2),(A2,B1,C1),(A2,B1,C2),(A2,B2,C1),(A2,B2,C2),(A2,B3,C1),(A2,B3,C1),(A2,B3,C2),(A3,B1,C1),(A3,B1,C2),(A3,B2,C1),(A3,B2,C2),(A3,B3,C1),(A3,B3,C2).共有18个基本事件.

用M表示“A1恰被选中 ”这一事件,则

M包括(A1,B1,C1),(A1,B1,C2),(A1,B2,C1),(A1,B2,C2),(A1,B3,C1),(A1,B3,C2).共有6个基本事件.

所以P(M)=618=13.

(2)用N表示“B1和C1不全被选中”这一事件,则 其对立事件N表示“B1和C1全被选中”这一事件,

由N包括(A1,B1,C1),(A2,B1,C1),(A3,B1,C1),共有3个基本事件,

所以P(N)=318=16,

由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得P(N)=1-P(N)=1-16=56.

21.(12分)设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x+b2=0.

(1)若a是从-4,-3,-2,-1四个数中任取的一个数,b是从1,2,3三个数中任取的一个数,求上述方程有实根的概率;

(2)若a是从区间[-4,-1]任取的一个数,b是从区间[1,3]任取的一个数,求上述方程有实根的概率.

解析:设事件A为“方程x2+2ax+b2=0有实根”.

当a<0,b>0时,方程x2+2ax+b2=0有实根的充要条件为a+b≤0.

(1)基本事件共12个:(-4,1),(-4,2),(-4,3),

(-3,1),(-3,2),(-3,3),(-2,1),(-2,2),(-2,3),(-1,1),(-1,2),(-1,3).

其中第一个数表示a的取值,第二个数表示b的取值.事件A中包含9个基本事件,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P(A)=912=34.

(2)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为

{(a,b)-4≤a≤-1,1≤b≤3},构成事件A的区域为{(a,b)-4≤a≤-1,1≤b≤3,a+b≤0},

所求概率为这两区域面积的比.

所以所求的概率P=3×2-12×223×2=23.

22.(12分)某单位要在甲、乙、丙、丁4人中安排2人分别担任周六、周日的值班任务(每人被安排是等可能的,每天只安排一人) .

(1)共有多少种安排?

(2)其中甲、乙两人都被安排的概率是多少?

(3)甲、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被安排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1)安排情况如下:

甲乙,甲丙,甲丁,乙甲,乙丙,乙丁,丙甲,丙乙,丙丁,丁甲,丁乙,丁丙.故共有12种安排方法.

(2)甲、乙两人都被安排的情况包括:“甲乙”,“乙甲”两种,故甲、乙两人都被安排(记为事件A)的概率为

P(A)=212=16.

(3)方法一:“甲、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被安排”与“甲、乙两人都不被安排”这两个事件是对立事件,∵甲、乙两人都不被安排的情交包括:“丙丁”,“丁丙”两种,则“甲、乙两人都不被安排的概率为212=16”.

∴甲、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被安排(记为事件B)的概率P(B)=1-16=56.

方法二:甲、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被安排的情况包括:“甲乙,甲丙,甲丁,乙甲,乙丙,乙丁,丙甲,丙乙,丁甲,丁乙”共10种,∴甲、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被安排(记为事件B)的概率P(B)=1012=56.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排列

一. 教学内容: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排列

二. 教学重、难点:

1. 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

2.

【典型例题

[例1] 有三个袋子,其中一个袋子装有红色小球20个,每个球上标有1至20中的一个号码,一个袋子装有白色小球15个,每个球上标有1至15中的一个号码,第三个袋子装有黄色小球8个,每个球上标有1至8中的一个号码。

(1)从袋子里任取一个小球,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从袋子里任取红、白、黄色球各一个,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解:

(1)任取一个小球的可分三类,一类取红球,有20种取法;一类取白球,有15种取法;一类取黄球,有8种取法。由分类计数原理共有20 15 8=43种不同取法。

(2)取三色小球各一个,可分三步完成 高中历史,先取红球。有20种取法;再取白球,有15种取法;最后取黄球,有8种取法。由分步计数原理,共有 种不同的取法。

[例2] 在所有的两位数中,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的两位数有多少个?

解:分析个位数字,可分以下几类:

个位是9,则十位可以是1,2,3,……,8中的一个,故有8个;

个位是8,则十位可以是1,2,3,……,7中的一个,故有7个;

与上同样。

个位是7的有6个;

个位是6的有5个;

……

个位是2的只有1个。

由分类计数原理知,满足条件的两位数有 (个)

[例3] 如图,小圆圈表示网络的结点,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有网线相联,连线标注的数字,表示该网线单位时间内可以通过的最大信息量,现从结点A向结点B传递信息,信息可以分开沿不同的路线同时传递,则单位时间内传递的最大信息量为多少?

解:沿12?D5?D3路线传递的信息最大量为3(单位时间内),沿12?D6?D4路线传递信息的最大量为4……由于以上每个线路均能独立完成这件事(传递信息),故单位时间内传递的最大信息量为3 4 6 6=19。

[例4] 用6种不同的颜色对下图中5个区域涂色,每个区域涂一种颜色,相邻的区域不能同色,那么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法?

解:分五步进行,第一步给5号域涂色有6种方法

第二步给4号涂有5种方法

第三步给1号涂有5种方法

第四步给2号涂有4种方法

第五步给3号涂有4种方法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共有 值

(1) ;(3) 。

解:(1)由排列数公式,

整理得 或 (舍去) ∴

解得

(3)由排列数公式,得 ∴ ;

(2)

(3)∵

[例7] 由0,1,2,3,4,5共六个数字可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且能被5整除的六位数?

解:组成的六位数与顺序有关,但首位不能排0,个位必须排0或5,因此分两类:第一类:个位必须排0,此时前五位数由1,2,3,4,5共五个数字组成,这五个数字的每一个排列对应一个六位数,故此时有 个六位数。第二类:个位数排5,此时为完成这件事(构造出六位数)还应分两步,第一步排首位,有4种排法,第二步排中间四位,有 个。

[例8] 用0,1,2,3,4五个数字组成的无重复数字的五位数中,其依次从小到大的排列。

(1)第49个数是多少?(2)23140是第几个数?

解:(1)1、2是首数时各组成 个;2在万位,0、1在千位的共有 个,还有23104比23140小,故23140是第 种方法,然后让剩下的5个人(其中包括甲)站在中间的5个位置,有 种站法。

方法二:因为甲不在两端,分两步排队,首先排甲,有 种方法,第二步让其他6人站在其他6个位置上,有 种方法,第二步让甲插入这6个人之间的空当中,有 种,故共有 种站法。

方法四:在排队时,对7个人,不考虑甲的站法要求任意排列,有 种方法,因此共有 种排法,再考虑其余5个元素的排法有 种。

方法二:甲、乙两人不能站在两端,应包括同时不在两端,某一人在两端,故用排异法,应减去两种情况,同时在两端,有 种不同站法。

(3)分三步:第一步,从甲、乙以外的5个人中任选2人排在甲、乙之间的两个位置上,有 种方法,第三步,对甲、乙进行全排列,故共有 种不同站法。

(4)方法一:男生站在前4个位置上有 种站法,男女生站成一排是分两步完成的,因此这种站法共有 种站法,这两种站法都符合要求,所以四名男生站在一起,三名女生也站在一起的站法共有 种排法,然后排四名男生,有 种排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将四名男生站在一起,三名女生站在一起的站法有 种排法,在四名男生间的三个间隔共有三个位置安排三名女生,有 种排法符合要求,故四名男生三名女生相间排列的排法共有 种。

(6)在7个位置上任意排列7名,有排法 中每一种情况均以 种。

[例10] 某班开设的课程有、、、、、、、体育共8门。若星期一上午排4节不同的课,并且规定体育课不能排在第一节及第四节,那么星期一上午该班的课程表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解:若不排体育课,则有 ,且A中至少有一个奇数,则这样的集合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 书架上、下两层分别放有5本不同的数学书和4本不同的语文书,从中选两本数学书和一本语文书,则不同的选法有 种( )

A. 9 B. 13 C. 24 D. 40

3. 不等式 B. 或 或

4. 已知 的值为( )

A. 7 B. 2 C. 6 D. 8

5. 2个男生和4个女生排成一排,其中男生既不相邻也不排两端的不同排法有( )

A. 种

C. 种

6. 27位女同学排队照相,第一排8人,第二排9人,第三排10人,则所有不同的排法种数为( )

A.

C.

二. 解答题

1. (1)某教学楼有三个不同的楼梯,4名学生要下楼,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下楼方法?(2)有4名同学要争夺3个比赛项目的冠军,冠军获得者共有多少种可能?

2. 现有年级四个班学生34人,其中一、二、三、四班分别有7人、8人、9人、10人,他们自愿组成数学课外小组。

(1)选其中一人为负责人,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每班选一名组长,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3)推选两人作中心发言,这两人需来自不同的班级,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3. 解下列各式中的 值。

(1) (2)

【答案】

一. 选择题

1. D 2. D 3. C 4. A 5. A 6. C

二. 解答题

1. 解:

(1)4名学生分别下楼,即问题分4步完成。每名学生都有3种不同的下楼方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不同的下楼方法共有 种。

(2)确定3项冠军人选可逐项完成,即分3步,第1项冠军人选有4种可能,第2项与第3项也均有4种可能,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冠军获得者共有 (种)

(2)分四步,易知不同的选法总数

(种)

(3)分六类,每类又分两步,从一、二班学生中各选1人,有 种不同的选法;从一、三班学生中各选1人,有 种不同选法;从一、四班学生中各选1人,有 种不同的选法;从二、三班学生中各选1人,有 种不同的选法,所以共有不同的选法数

∴ (舍)

(2)

∴ (舍)

4. 解:

(1)先排乙有2种方法,再排其余5位同学有 种排法。

(4) 种排法。

(5) 种排法。

(6)7个学生的所有排列中,3名女生交换顺序得到的排列只对应一个符合题意的排队方式,故共有 种排法。

逻辑学悖论--徽章和涂写

M:颁发一枚勋章,勋章上写着:

禁止授勋!

M:或者涂写一个告示:

不准涂写!

学生们知道为什么这些叙述是矛盾的吗?它们均违背了它们自己所提出的要求。学生们一定愿意编出其他的例子,比如在缓冲器的连结杆上写“除去缓冲器连结杆”,一个招牌上写:“不许读这个招牌”,等等。—个单身汉宣称,只有漂亮得不愿嫁给他的姑娘,他才想要。一个人拒绝加入一切愿吸收他为成员的俱乐部。—个小女孩说,她很高兴她讨厌吃菜花,因为要是她喜欢的话,就会吃得太多,结果她就不能老吃到菜花了。更为接近说谎者悖论的是下面这种自相矛盾的话 “一切规则都有例外”和“所有知识都值得怀疑。”

高考数学复习:从90分提高到135分的方法

数学成绩90分,只相当于百分制的及格,从历年高考看,无论文科还是理科这个成绩都很困难。但是,把数学成绩从90分提高到135分并不是很难,那为什么很多考生直到高考结束还不能有所突破,究其原因可归纳为:内在自信缺乏,外来方法欠佳。

“自信”和“方法”相辅相成。没有“自信”,好方法将打折扣;没有“方法”,很难建立自信。实际教学中方法更重要,方法是得高分的保障。好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一种适用范围广、见效明显的方法,正是这种方法使多个学生成绩从90分以下提升到135分以上,希望能使更多的考生明显提高数学成绩。

第一部分:学习的方法

一·预习是聪明的选择

最好老师指定预习内容,每天不超过十分钟,预习的目的就是强制记忆基本概念。

二·基本概念是根本

基本概念要一个字一个字理解并记忆,要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只有思维钻进去才能了解内涵,思维要发散才能了解外延。只有概念过关,作题才能又快又准。

三·作业可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一定要认真做,不要为节约时间省步骤,作业不要自检,全面暴露存在的问题是好事。

四·难题要独立完成

想得高分一定要过难题关,难题的关键是学会三种语言的熟练转换。(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

第二部分:复习的方法

五·加倍递减训练法

通过训练,从心理上、精力上、准确度上逐渐调整到考试的最佳状态,该训练一定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否则达不到效果。

六·考前不要做新题

考前找到你近期做过的试卷,把错的题重做一遍,这才是有的放矢的复习方法。

第三部分:考试的方法

七·良好心态

考生要自信,要有客观的考试目标。追求正常发挥,而不要期望自己超长表现,这样心态会放的很平和。沉着冷静的同时也要适度紧张,要使大脑处于最佳活跃状态

八·考试从审题开始

审题要避免“猜”、“漏”两种不良习惯,为此审题要从字到词再到句。

九·学会使用演算纸

要把演算纸看成是试卷的一部分,要工整有序,为了方便检查要写上题号。

十·正确对待难题

难题是用来拉开分数的,不管你水平高低,都应该学会绕开难题最后做,不要被难题搞乱思绪,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无论什么考试,你都能排前几名。

函数的概念达标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为( )

A.y=f(x)与y=f(t)表示同一个函数

B.y=f(x)与y=f(x+1)不可能是同一函数

C.f(x)=1与f(x)=x0表示同一函数

D.定义域和值域都相同的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

解析:选A.两个函数是否是同一个函数与所取的字母无关,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主要看这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否相同.

2.下列函数完全相同的是( )

A.f(x)=x,g(x)=(x)2

B.f(x)=x,g(x)=x2

C.f(x)=x,g(x)=x2x

D.f(x)=x2-9x-3,g(x)=x+3

解析:选B.A、C、D的定义域均不同.

3.函数y=1-x+x的定义域是( )

A.{xx≤1}    B.{xx≥0}

C.{xx≥1或x≤0} D.{x0≤x≤1}

解析:选D.由1-x≥0x≥0,得0≤x≤1.

4.图中(1)(2)(3)(4)四个图象各表示两个变量x,y的对应关系,其中表示y是x的函数关系的有________.

解析:由函数定义可知,任意作一条直线x=a,则与函数的图象至多有一个交点,对于本题而言,当-1≤a≤1时,直线x=a与函数的图象仅有一个交点,当a>1或a<-1时,直线x=a与函数的图象没有交点.从而表示y是x的函数关系的有(2)(3).

答案:(2)(3)

1.函数y=1x的定义域是( )

A.R B.{0}

C.{xx∈R,且x≠0} D.{xx≠1}

解析:选C.要使1x有意义,必有x≠0,即y=1x的定义域为{xx∈R,且x≠0}.

2.下列式子中不能表示函数y=f(x)的是( )

A.x=y2+1 B.y=2x2+1

C.x-2y=6 D.x=y

解析:选A.一个x对应的y值不唯一.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函数值域中每一个数在定义域中一定只有一个数与之对应

B.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可以是空集

C.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定是数集

D.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确定后,函数的对应关系也就确定了

解析:选C.根据从集合A到集合B函数的定义可知,强调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对应元素的唯一性,所以A中的多个元素可以对应B中的同一个元素,从而选项A错误;同样由函数定义可知,A、B集合都是非空数集,故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对于选项D,可以举例说明,如定义域、值域均为A={0,1}的函数,对应关系可以是x→x,x∈A,可以是x→x,x∈A,还可以是x→x2,x∈A.

4.下列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f是函数的是( )

A.A={-1 高中历史,0,1},B={0,1},f:A中的数平方

B.A={0,1},B={-1,0,1},f:A中的数开方

C.A=Z,B=Q,f:A中的数取倒数

D.A=R,B={正实数},f:A中的数取绝对值

解析:选A.按照函数定义,选项B中集合A中的元素1对应集合B中的元素±1,不符合函数定义中一个自变量的值对应唯一的函数值的条件;选项C中的元素0取倒数没有意义,也不符合函数定义中集合A中任意元素都对应唯一函数值的要求;选项D中,集合A中的元素0在集合B中没有元素与其对应,也不符合函数定义,只有选项A符合函数定义.

5.下列各组函数表示相等函数的是( )

A.y=x2-3x-3与y=x+3(x≠3)

B.y=x2-1与y=x-1

C.y=x0(x≠0)与y=1(x≠0)

D.y=2x+1,x∈Z与y=2x-1,x∈Z

解析:选C.A、B与D对应法则都不同.

6.设f:x→x2是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如果B={1,2},则A∩B一定是( )

A. B.或{1}

C.{1} D.或{2}

解析:选B.由f:x→x2是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如果B={1,2},则A={-1,1,-2,2}或A={-1,1,-2}或A={-1,1,2}或A={-1,2,-2}或A={1,-2,2}或A={-1,-2}或A={-1,2}或A={1,2}或A={1,-2}.所以A∩B=或{1}.

7.若[a,3a-1]为一确定区间,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由题意3a-1>a,则a>12.

答案:(12,+∞)

8.函数y=x+103-2x的定义域是________.

解析:要使函数有意义,

需满足x+1≠03-2x>0,即x<32且x≠-1.

答案:(-∞,-1)∪(-1,32)

9.函数y=x2-2的定义域是{-1,0,1,2},则其值域是________.

解析:当x取-1,0,1,2时,

y=-1,-2,-1,2,

故函数值域为{-1,-2,2}.

答案:{-1,-2,2}

10.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x2x2-3x-2;(2)y=34x+83x-2.

解:(1)要使y=-x2x2-3x-2有意义,则必须

-x≥0,2x2-3x-2≠0,解得x≤0且x≠-12,

故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xx≤0,且x≠-12}.

(2)要使y=34x+83x-2有意义,则必须3x-2>0,即x>23, 故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xx>23}.

11.已知f(x)=11+x(x∈R且x≠-1),g(x)=x2+2(x∈R).

(1)求f(2),g(2)的值;

(2)求f(g(2))的值.

解:(1)∵f(x)=11+x,

∴f(2)=11+2=13,

又∵g(x)=x2+2,

∴g(2)=22+2=6.

(2)由(1)知g(2)=6,

∴f(g(2))=f(6)=11+6=17.

12.已知函数y=ax+1(a<0且a为常数)在区间(-∞,1]上有意义,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函数y=ax+1(a<0且a为常数).

∵ax+1≥0,a<0,∴x≤-1a,

即函数的定义域为(-∞,-1a].

∵函数在区间(-∞,1]上有意义,

∴(-∞,1](-∞,-1a],

∴-1a≥1,而a<0,∴-1≤a<0.

即a的取值范围是[-1,0).

篇4:数学测试题

数学测试题

一、填一填,画一画

一、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

⑴2个点可以画( )条线段。

⑵3个点可以画( )条线段。

二、做一做。

1、小明身高120( )。 黑板长4( )。

操场跑道400( )。 手指宽1( )。

2、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3、画一条比8厘米少5厘米的线段。

三、细心算一算。

7厘米+8厘米=( )厘米

30米+6米=( )米

21米 -4米=( )米

90厘米+10厘米=( )厘米 =( )米

四、你认为下面的'说法对不对?

1、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

2、5厘米比2米长。( )

3、一根电线杆高8厘米。( )

4、一本书厚3米。( )

5、比38厘米短8米是30厘米。( )

6、教室宽6米。( )

篇5:春幼儿园中班数学测试题

姓名    分数

一、    从1写到10。

二、计算。

3+4=   2+5=   8+1=    6+3=      3+7=

6+4=   7-3=    9-2=   8-4=    3-2=

三、看数涂色。

△△△△ □□□□       ⊙⊙⊙⊙⊙⊙

23      4

◇◇◇◇◇◇◇       ☆☆☆☆☆☆☆☆☆☆

5              8

四、填数。

5   3 9   6        10

□  4    1     2  5 6

2       5 3 4 1 3 7   3

五、数一数,填一填。

(   )         (   )     (   )       (   )

六、照下面例题做题。

例:○○+○○○=5         △△△△-△△=2

○○+○○= △△△△△-△△△=

○○○+○=   △△△△△△-△△=

○○+○○○○=     △△△△-△△△=

七、连一连。

八、在里○填上“>”、“<”或“=”。

3+2    5                  6-1     3

2     10                  9 7

篇6:数学约分测试题

数学约分测试题汇编

一、填空。(18分)

1、16=( )× ( )=( )× ( )=( )× ( )

20=( )× ( )=( )× ( )=( )× ( )

16的因数有: 。

20的因数有: 。

16和20的最大公因数是: 。

2、8的因数有: 。

12的因数有: 。

8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 。

二、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和5( ) 7和11( ) 13和15( ) 8和16( )

14和7( ) 6和8( ) 12和18( ) 20和30( )

4和6( ) 6和9( ) 5和15( ) 1和8( )

三、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6分)

( ) ( ) ( ) ( ) ( ) ( )

四、连一连。(10分)

最简分数 不是最简分数

五、把下列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36分)

六、在Ο里填上“>”、“<”、或“=”。(10分)

Ο Ο Ο Ο Ο

七、填一填。(20分)

1、笑笑的头长18cm,身高120cm,笑笑的头长是身高的( )(填最简分数)

2、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的`分数单位是( ),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1。

4、的分母乘5,要使分数的大少不变,它的分子应该( )。

5、的分母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少不变,它的分子应加上( )。

7、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最简分数。

90分=( )时 500千克=( )吨 60厘米=( )米

50秒=( )分 80分米2=( )米2 2角=( )元

篇7:一年级数学测试题参考

一年级数学测试题参考

编辑寄语:本测试题是针对相关内容做的',通过测验和学习能够提升学生们的能力。

一、口算.

37+2=59-5=13+5=34-6=

89-7=68-8=78-20=18+6=

28-6=63+4=80+19=37-9=

46+3=49+30=77-6=56+20-4=

86+4=47-7= 21-5=63-40-8=

二、填空.

1.一个加数是62,另一个加数是3,和是.

2.被减数是83,减数是6,差是().

3.在○里填上或=.

54+4○5078+4○80

82-30○6033-3○30

31○28+2075○80-6

4.(1)12只小鸡比8只小鸭多()只.

(2)9支铅笔比13支铅笔少()支.

(3)28朵黄花和20朵红花一共是()朵花.

三、用竖式计算.

63-2718+4666+24

80-4327+4855-46

四、列式计算.

1.48比20多多少?2.6比36少多少?

五、应用题.

1.先补充缺少的条件或问题,再算出来.

(1)学校举行优秀作业展览,一年级送出20本,__________________,二年级比一年级多送出多少本?

(2)粮店运来56袋大米,40袋面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书箱里有80本书,借给同学们一些后,还剩15本.借给同学们多少本?

3.一(1)班有女生26人,男生和女生同样多,一(1)班有学生多少人?

4.有红气球24个,黄气球比红气球多6个,黄气球有多少个?

5.办公室有语文书和数学书共45本,其中语文书22本,数学书有多少本?

参考答案

一、略

二、1.65 2.773.、、=、

4.(1)4只 (2)4支(3)48朵

三、36,64,90,37,75,9

四、1.282.30

五、1.略 2.65本 3.52人 4.30个 5.23本

篇8:幼儿数学测试题

幼儿数学测试题精选

一. 口算题(28分 )

3+2= 4 + 5= 10-5= 7-7=

9-5= 1 + 9= 3 + 7= 17-5=

10-7= 7 + 3= 9-8= 12+3=

8-6= 5 + 2= 6 + 4= 2+4=

5+0= 3+5= 3+3= 10-9=

1+2+5= 7+0+2= 5+4+1= 8+0+2=

10-8+2= 3+4-1= 5+0+3= 2+7-1=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0分)

10=□+6 □—5=4 10+□=10 8=8+□ 5—□=2

□+8=10 4+□ =8 □+ □=7 □+□=9 □+ 1=9

三、在○里填上>、<或=。(20分)

10-6○9 12○4 7-7○3 4○10+5 8○4+5

8-7○2 10○14 0○10 9-9○1 10-6○ 6

四、数图形(17分)

(1)各有几个(9分)

(2)我会画。(4分)

1、画□比○多3个。

○ ○ ○ ○

2、画△比☆少3个。

☆ ☆ ☆ ☆ ☆ ☆ ☆

五、看图列算式。(13分)

(1)填完整。(5分)

(2)看图填算式(8分)

六、解决问题(16分)

1、盒子里的小皮球取出9个, 还有1个, 原来一共有几个小皮球?

2、小雨画了7朵花,小兰画了9朵,小兰比小雨多画几朵?

3、妈妈买了10个蛋糕,我吃了5个,还剩多少个?

4、小红写了10个字,我写了7个字,我比小红少写多少个字?

篇9:数学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数学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一、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根据18×64=1152,可知1.8×0.64=( ),11.52÷6.4=( )。

2、686.8÷0.68的商的最高位在( )位上,结果是( )。

3、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保留整数取得近似值是3,这个数最小可能是( ),最大可能是( )。

4、34.864864 …用简便方法表示是( ),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

5、不计算,在○里填“>”“<”或“=”。

0.5÷0.9 ○0.5 0.55×0.9 ○0.55

36÷0.01○3.6×100 7.3÷0.3○73÷3

6、小明今年a岁,爸爸的年龄比他的3倍大b岁,爸爸今年( )岁。

7、一本字典25.5元,孙老师拿150元钱,最多能买( )本。

8、0.62公顷=( )平方米 2时45分=( )时

2.03公顷=( )公顷( )平方米 0.6分=( )秒

9、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对的边长是10厘米,其余两边分别是8厘米和6厘米,直角所对边上的高是( )厘米。

10、一个盒子里有2个白球、3个红球和5个蓝球,从盒中摸一个球,可能有( )种结果,摸出( )球的可能性最大,可能性是( )。

11、某学校为每个学生编排借书号数,如果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974011表示入学、四班的1号同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入学一班的29号女同学的借书号数是( )

(本题设计在重视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二、判断题(8分)

1、a2和2a表示的意义相同。 ( )

2、3.675675675是循环小数。 ( )

3、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都相同。 ( )

4、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5、0.05乘一个小数,所得的积一定比0.05小。 ( )

6、小数除法的商都小于被除数。 ( )

7、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 )

8、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的2倍。 ( )

(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发现其中蕴涵的数学规律,既运用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每个空瓶可以装2.5千克的色拉油,王老师要把25.5千克的色拉油装在这样的瓶子里,至少需要 )个这样的瓶子。

A、10 B、11 C、12

2、下面两个式子相等的是( )

A. a+a和2a B. a×2和a2 C. a+a和a2

3、下列算式中与99÷0.03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

A、9.9÷0.003 B、990÷0.003 C、9900÷30

4、一个积木块组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 从侧面看是 ,这个积木块有( )个。

A、4 B、6 C、不一定

5、右图中,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中,画了甲、乙两个三角形(用阴影表示), 它们的面积相比 )

A、甲的面积大 B、乙的面积大 C、相等

6、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边边长不变),它的面积( )。

A、比原来大 B、比原来小 C、与原来一样大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0.5分,共5分)

3.5×0.2= 10÷0.5= 6×0.25= 0.63÷0.9= 1.8×0.4=

0.99÷0.01= 1.2×4= 3.9×0.01= 2.33×1.2= 1.25×0.8=

2、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带△的`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2分)

3.06×4.5= * 40.8÷0.34

0.38×3.2 △16.65÷3.3

3、解方程。(9分)

X-1.5=12.9 9x+5x=8.4 6.8+3.2X=14.8

4、列式计算。(共6分,每小题3分)

(1)3.6减去0.8的差乘1.8与2.05的和,积是多少?

(2)一个数的7倍减去这个数自己,差是42.6,求这个数。

>(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五、解决问题(30分)

1.农具厂计划生产1378件小农具,已经生产了10天,每天生产91件,剩下的要4天完成,平均每天应做多少件?

2、一种圆珠笔原价每支4.8元,降价后每支便宜0.3元,原来买150支笔的钱,现在可以买多少支?

3、果园里有桃树和杏树一共有1700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4倍。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用方程解。)

4、靠墙边围成一个花坛,围花坛的篱笆长46米,求这个花坛的面积。

6米

5、有一块梯形的菜地,上底是32米,下底是48米,高是60米。如果每平方米收25千克白菜,这块地一共收白菜多少千克?

6、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两地相距285千米,5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已有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1.152 1.8

2、千 1010

3、2.50 3.49

4、34. 8(.)64(.) 34.865

5、>< = >

6、3a+b

7、5

8、6200 2.75 2 300 36

9、4.8

10、3 蓝球 十分之五

11、991292

二、判断。

1、×2、×3、×4、×5、×6、×7、√8、√

三、选择。

1、B 2、A 3、A 4、C 5、C 6、A

四、计算。

1、7 20 1.5 0.7 0.72

99 4.8 390 2.796 1

2、13.77 120 1.216 5.05

3、14.4 0.6 2.5

4、(1)(3.6-0.8)*(1.8+2.05)=10.78

(2)42.6÷(7-1)=7.1

五、解决问题。

1、(1378-91*10)÷4=117(件)

2、4.8*150÷(4.8-0.3)=160(支)

3、1700÷(4+1)=13.6(棵)

13.6*4=54.4(棵)

4、(46-6)*6÷2=120(平方米)

5、(32+48)*60÷2*25=60000(千克)

6、(285÷5)-30=27(千米)

篇10:二年级数学测试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测试题

一、填空。(39分)

1、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6,十位上是5,其余数位上的数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

2、在计算除法时,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 )。

3、10个百是( ),6800里面有( )个百。6个千、4个百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4、376=( ),被除数是,除数是( ),商是(),余数是( )。

5、□里最小可以填几?

3□683568 □4232635 135913□9

6.○6=8☆,☆最大是( ),这时○是( )。

照这样排下去,第23个图形是( ),第32个图形是( )。

8、在○里填或=。

688○689 1000○999 4900克○5千克 4000克○4克

9、把6千克、60克、5000克、5200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0、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强的体重是35( ) 两袋加碘盐重1000( )

一袋方便面129( ) 一车煤重4000( )

11、把9999、9899、8999、9001这几个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一台电脑的'价格是6997元,大约是( )元;一辆电动车的价格是元,比一台电脑大约便宜( )元。

13、2108=( )+( )+( )

二、判断下面各题,对的画 ,错的画 。 ( 5分 )

(1)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最高位读起和写起。 ( )

(2)把14个梨分成2份,每份一定有7个。 ( )

(3)426=7,这个算式表示把42分成7份,每份是6。 ( )

(4)1千克棉花和1000克铁比较,铁比较重。 ( )

(5)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要比除数小。 ( )

三、请你选一选。(把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6分)

1. 下面四个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

A、6020 B、C、4800 D、3600

2. 在计数器上,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0,百位上是6,千位上是5这个数是( )。

A、2065 B、5206 C、5602 D、5062

3. 下列运动是平移的是( )

4. 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

A、99 B、1 C、1000 D、100

5.数学课本的重是145( )

A、克 B、千克 C、斤 D、两

6、盘子里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小华说:每人只吃一种水果,我不吃橘子。小明说: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橘子。大伟吃什么水果?

A、苹果 B、橘子 C、香蕉 D、不能确定

四、计算。

1、口算。(5分)

48+25= 306= 500+4000= 3000+7000= 370-200=

465= 4200+800= 6300-600= 5400-800= 609=

2、竖式计算。(8分)

455= 548= 247= 809=

3、脱式计算。(12分)

7296 95-28+32

9(3529)

篇11:数学测试题试卷

数学测试题试卷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7分)

1、56、( )58、( )、( )61。

2、75由( )个10和( )个1组成。

3、8个10和8个1组成的'数是( ).

4、45的十位是( ),表示( )个十,个位是( ),表示( )个1。

5、(1)3元=( )角 (2)70角=( )元

(3)4角=( )分 (4)60分=( )角

(5)5角8分=( )分 (6)19分=( )角( )分

6. (1)3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数是( ). (2)10个十组成的数是( ).

7、56的十位上的数字是( ),表示( )个( );个位上的数字是

( ),表示( )个( ).

8、. 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把下面各数排列起来.

45 54 40 50 34 4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用30、8、38三个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在()内填上 、、=

13-4( )8 78( )81 3元( )30角

17-9( )9 60( )57 91角( )9元

30+8( )38 56-6( )51 100( )99

6、一张 可以换( )张 。

7、7元4角和5角合起来是()元()角。

8、把9角、50元、9元、1元、30角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是:

( )( )( )( )( )

三、口算题(每道小题 12分 共 24分 )

1. 12-5= 18-9= 6+8= 11-9=

6+9= 7+4= 14-5= 12-4=

16-7= 13-6= 8+5= 15-8=

2. 36-(9-7)= 15-(12-7)= 76-70+8=

4+(15-8)= 8+(11+30)= 50+10-30=

29-(13-5)= 60-20+5= 40+(16-9)=

【幼儿园数学测试题】相关文章:

1.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测试题

2.数学智力测试题

3.六年级数学空间图形测试题

4.小学六年级数学测试题

5.小升初数学毕业考测试题

6.六年级数学暑假测试题

7.初三数学综合测试题

8.五年级数学过关测试题

9.八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

10.小学数学测试题参考

下载word文档
《幼儿园数学测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