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紫色眼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重点字词
1.生字
藤 野(téng) 发 髻(jì) 芦 荟(huì) 畸 形(jī) 杳无消息(yǎo)
不 逊(xùn) 诘 责(jié) 烂 熳(màn) 匿 名(nì) 深恶痛疾(wù)
瞥 见(piē) 解 剖(pōu) 绯 红(fēi) 油光可鉴(jiàn)
2.词语解释
抑yì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绯红:鲜红。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宛如:好象。
畸形:不正常的形状。 不逊: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匿名: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杳:远得不见踪影;无影无声。
瞥见:很快地看一下。 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喝采:大声叫好。 决意:拿定主意,。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遗民:①留下的在国外的人; ②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
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重点句子
1.从文中找出一个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的句子:
(1)实在标致极了。(“标致”本义是指相貌、姿态美丽,而且是多用于形容女人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便是一种讽刺,表现他们外表华美,精神空虚的特点。)
(2)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这是讽刺的说法,这些人“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3)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朝”读zhāo,早晨的意思。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文章的体裁是散文。《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回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对于自己的老师,作者只写过三个分别是寿镜吾、章太炎和藤野先生。 (点拨:寿镜吾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的;章太炎是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写的。) 本文以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变化为暗线,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①添改讲义;②纠正解剖图;③关心解剖实习;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国家)的着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着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国)的雕塑家、画家。
3.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俄国着名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白夜》、《罪与罚》、《无聊》、《卡拉玛佐夫兄弟》等。
4、“(他们)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公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与一身。”这句话中的“美髯公”一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经常出现,《三国演义》中的“美髯公”是指 关羽 ,而《水浒传》中的“美髯公”则是指 朱仝 。
篇2: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1.4分。①贻②逸③弦④饶
2.4分。盼—叛 笼—茏 篷—蓬 棵—颗
3.略
4.删除3、4、5(2分,写出两个给1分,写出三个给2分);不得体需改动的:“勒令”改为“限”(1分)。
5.4分。
①不要用大车,而是把生辰纲装作十余条担子,只做客人和打扮行货,安排十个健壮的厢禁军装作脚夫挑着。自己打扮成客人的样子,悄悄运送到东京。
②通行的谢总管和两个虞候,都要听自己提调。(每点2分)
6.(1)代词,指抄录这件事;(2)内心(3)稍微(4)戴着帽子(1个1分)
7.2分。从选文可以看出,作者能“卒获有所闻”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刻苦勤奋,天大寒,仍坚持抄书,不敢懈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虚心好学,不仅从百里外前来求学,对先达更是谦恭。(每点1分,基本意思对即可)
8.2分。详写同舍生的衣着精美,与“我”的衣食粗劣,生活艰苦形成鲜明的对比。以自己条件艰苦始终有所获的事实,激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励。(每点1分)
9.2分。①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每句1分)
2分。②开始我犹豫不决的原因,正是为了这一点。(每句1分)
篇3: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10“无留意”是说塞外的大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1分),写出了塞外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1分),从侧面表现将士边地生活的艰辛(1分)
11.“一杯浊酒”与“万里之家”形成对比,家在万里之外,归去艰难,只能借酒消愁(1分);而由于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更是无期(1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既希望建功业同时又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1分)
12.2分。“一步一踱”写出了范进在集市上慢慢行走,希望有人买了他的鸡,能回家救急的心理;(1分)“三两步走进屋里来”写出范进奔走进屋的样子,表现出他想知道“中举”的消息是否属实的急切和激动的心理。(1分)
13.“好了”是指中举以后,无需再为生活四处奔波了。文中直接体现的细节是:中举以后,乡邻们表示要拿来“鸡蛋酒米”招待报子上的老爹们。(1分)以乡人在范进中举后的热情来反衬中举前的冷漠,以此表现世态炎凉。(1分)
14.好梦不必成真(或“好梦不一定成真,好梦何必成真”,2分)
15.为了论证第一种梦(物质的梦)的价值取决于能否变成现实,否则就成为不切实际的梦想,甚至遭人哄笑。(若答“为了论证好梦成真也有不切实际的,”也给2分)
16.(黄金喻指富裕的物质生活,天堂喻指丰富的精神生活)人类若是只追求物质的享受,放弃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内心世界将变得荒芜贫乏,荣华富贵将成为心灵的囚笼。(2分意对即可)
17.有无穷的欲望,难以抵挡飞黄腾达的诱惑(1分)。作用:反衬淡竹品行高洁、淡泊名利的品质(或“与淡竹形成对比,为下文写淡竹作铺垫,”2分)。
18.外形清瘦且憔悴,与众不同;身为济世良材,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坚守自我,爱憎分明(或“有节而至,不愿费心机”);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兼济天下(可以很入世,又可以很出世);表面虚空,实则盈利(或“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快乐)(一点1分,2点3分,3点4分)
19.“一节节的空”是指淡竹笑忘功名利禄(1分),“永远的盈满”是指淡竹满怀坚持、智慧、爱、感恩和友情(2分)
20.答案示例: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百草园里的其它植物面对诱惑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稻子准备生长结实,走向辉煌的丰收(共3分,意识对即可,只答出例句不得分)
21.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2分),抒发了作者对物质上清贫而心灵富足的一类人的赞美(2分)。
篇4: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第二部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8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弗之怠 ( )
(2)以中有足乐者 ( )
(3)宾客意少舒(《口技》) ( )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 )
7.选文中说“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你认为“余”“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结合选文内容作具体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段文字主要是写“余之勤且艰若此”,为什么还要详写同舍生的衣着打扮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9题(4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幸尚宽,何为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渔家傲》,完成10-11题。(6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古人认为上阕“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无留意”别有妙处,请说说“无留意”一词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范进中举》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2—13题。(4分)
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邻居道:“范相公,快些回去!你恭喜中了举人,报喜人挤了一屋里。”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邻居见他不理,走上来,就要夺他手里的鸡。范进道:“你夺我的鸡怎的?你又不买。”邻居道:“你中了举了,叫你家去打发报子哩。”范进道:“高邻,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要卖这鸡去救命,为甚么拿这话来混我?我又不同你顽,你自回去罢,莫误了我卖鸡。”邻居见他不信,劈手把鸡夺了,掼在地下,一把拉了回来。报录人见了道:“好了,新贵人回来了。”正要拥着他说话,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2.第一段中,“一步一踱”和“三两步走进屋里来”两处动作描写,揭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作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范进中举后,反复地说:“噫!好了!我中了!”选文中,这个“好了”最直接的体现是哪个细节?这个细节有怎样的表达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
请以“滋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和所在学校。
篇5: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第一部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yí____误 ②飘yì____ ③扣人心xián____ ④ráo____有兴味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成长,让我从离经盼道一步步走向成熟;成长,让我在满面皱纹时依然有葱笼的内心生机;成长,让我永葆篷勃向上的激情;成长,让我由衷地热爱头顶的每一棵星星;成长,让我认真地耕种着脚下每一分土地。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或篇名。(10分)
①________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②诗家新景在新春,________。 (杨巨源《________》)
③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________ 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⑤淮南秋雨夜.________。 (韦应物《闻雁》)
⑥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________,________。
(____《有的人》)
⑦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 (赵翼《论诗》)
⑧________,食之不能尽其才。 (韩愈《马说》)
4.阅读下面一则通告,完成相关问题。(3分)
①我处②决定对长江江口街道办事处陈庄村至梅龙镇小李庄村段进行整治③工作,发现此段内有私自搭建的房屋④建筑,根据《安徽省河道管理条例》中关于“清除河堤内非法建筑物”的规定,⑤因此,⑥勒令房主于9月30日前一律将房屋⑦拆除,⑧逾期不拆除的将按有关法律进行处罚。
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处
206月15日
(1)从简明的角度看,应删除的三处是:________。
(2)从得体的角度看,应改的一处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5.名著阅读。(4分)
《水浒传》中,为确保押运生辰纲任务的顺利完成,杨志向梁中书提出了哪两个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提防__________ ②濒临__________ ③悭吝_________ ④朝觐__________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用横线画出并改正在右面的方格内。(2分)
叹为观至 差强人意 惩前毖后 娇健多姿
乐此不疲 不厌其繁 受益非浅 别具匠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1)如果没有________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么能真正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
(2)__________诗歌,可以让我们唤起丰富的想象,体味自然的诗意和人生的情趣。
(3)结构与章法的_________,一个外行的人如果不非常细心体会是很不容易发现的。
A.体味 观赏 秘密 B.体味 欣赏 奥秘
C.经验 观赏 秘密 D.经验 欣赏 奥秘
4.修改下面两个病句。(4分)
(1)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B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型H1N1流感致死的患者年龄绝大多数在20岁或45岁之间,属于青壮年。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右图为第十届全国中运会会徽“长沙之星”,请仔细观察后,结合下列内容,体会标志的设计意图。(3分)
本报北京3月26日讯 在今天举行的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分负责人说,第十届中运会将于8月16日至21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阳光运动·和谐发展”为本届中运会的主题。
发布会上,第十届中运会会徽“长沙之星”首次亮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填空。(10分)
(1)春色三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是芙蕖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者也。(李渔《芙蕖》)
(3)众鸟高飞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4)____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篇7: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9题。(8分)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______________ (2)负势竞上 ______________
8.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样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3分)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3题。(9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必以信 公问其故
A. B.
忌不自信 非故效颦于茂叔
战于长勺 必以分人
C. D.
生于淮北则为枳 徒以有先生也
11.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在哪里?请简要地说说你的感悟。(2分)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8: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4分)
北极昆虫的绝技
①在北极地区,由于环境严酷,气候恶劣,昆虫的种类总共不过几千种,主要有苍蝇、蚊子、螨、蠓、蜘蛛和蜈蚣等。其中,苍蝇和蚊子数量最多,约占昆虫总数的60~70%。而在温带地区,这两种东西的数量,却只占昆虫总量的10~20%。奇怪的是,在北极可以看到广泛分布于热带的蝴蝶和蛾子,但有一些在温带繁衍得很广的昆虫世家,如蜻蜒、蚂蚱、蟋蟀等,在北极却无影无踪。还有,在世界其他地区,蚂蚁几乎是无处不在,但在北极却很少看到它们的踪迹。也许因为蚂蚁是一种辛勤劳作而不肯休息的生灵,过不惯在北极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只能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地打发清闲的日子。
②大的动物和鸟类,可以靠身上的长绒和羽毛抵御严寒,但昆虫却永远只能赤身裸体。那么,它们怎样才能度过北极严酷的冬季呢?实际上,绝大多数昆虫,在一年当中大约有九个月的时间身体都处在冷冻状态,它们存在于土壤、泥巴或沼泽里,和周围的物质冻在一起。但是,冰是一种晶体,如果昆虫的身体结晶的话,就有可能扭断脉管从而破坏其机体。为了防止这一点,北极的昆虫们演化出了一种绝技,就是它们能够自动地将其细胞中的水分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避免结晶。如果人类能学会这一招该多好啊,随时可以冰冻起来,想睡多久都可以,什么时候想活过来,解一下冻就行了。
③虽然寒冷的气候对这些小小的昆虫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但它们也从中得到了不小的益处。在这漫长的冬季当中,它们既不用担心天敌的侵扰,也不必自己去找东西吃,只管放心大胆地睡大觉,其他地方的昆虫是享受不到的。
④生活在北极的昆虫,还面临着另外一种特殊的困难,就是这里地广人稀,连动物也很稀少,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进攻的对象呢?据生物学家研究表明,蚊子身上有一种非常先进的红外线探测器,能在相当远的距离,准确无误地遥感到人或动物身上发射出来的红外线,从而顺藤摸瓜,群起而攻之。
⑤通常,人们总是不把昆虫放在眼里,认为它们无足轻重,甚至有害无益,这真是大错而特错了。实际上,在生物链中,昆虫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拿北极来说吧,如果没有这些昆虫,许多鸟类就会断绝了口粮,整个生态系统就难以维系下去。
13.北极昆虫的绝技主要有两种,请各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出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①段画线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从A、B两题中任选一题,品味加点词语在句中产生的表达效果。(3分)
A 第②段:在一年当中大约有九个月的时间身体都处在冷冻状态。
B 第④段:准确无误地遥感到人或动物身上发射出来的红外线,从而顺藤摸瓜,群起而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写出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产生的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冬 天
①如果说春可爱、夏可亲、秋可歌,那么,冬是可敬的。
②冬是蕴蓄生命的季节。没有冬藏,何来的春生、夏长、秋收?鲜花何以越开越灿烂?世界何以越来越精彩?
③冬是思考生命的季节。在经历了春的狂想、夏的浮躁、秋的失落后,我们的灵魂进入冬的安宁寓所。在冬的冷静中对生命的历程进行整理,而后重新站起,焕发新的生机,走向生命的新春。
④冬是最真实的季节。冬天,一切的繁华退去,大地呈现出少有的静谧与空旷,袒露出原始的肌肤……冬天给人以谢幕般的那种感受比寒冷本身更残酷。
⑤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此言极是。然而,此一春绝非彼一春。在我的心境里,四季不是简单地反复,而是螺旋地递进。我们告别一个春天,在我们的生命里就减少了一个春天,然而,后来的春却一个比一个充实成熟起来。也就是说冬天进入到我们生命中来,预示着连着一个春天的四个季节到此结束,生命的这一轮该谢幕了,下一轮的演出也即将开始,而且是更精彩的开始……
⑥不是么?当万物经过春的生长、夏的纷争、秋的得失,是冬天收束了一切的喜怒哀乐,抚揽了所有的兴衰荣枯,这需要怎样的胸襟!那谢幕不是冷漠的消退而是冬的豁达,冬天收藏了秋天,并没有把它埋葬,而是在艰辛中孕育着一个新的来年——撬开坚冰,你会看到安闲的鱼儿,如果不是冬的佑护,怎会有鱼儿在春波涨绿时的嬉戏;掘开冻土,你会发现稚嫩的根芽,如果不是冬的养育,怎会有百花在杨柳春风时的竞放。冬,藏秋实而育春华;冬,万物之终归,生命之肇始。
⑦是的,冬天可以冻住土地,却冻不住生命。冬天的严峻冷酷,只是对向那些怯懦的灵魂和猥琐的生命,而对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却给予无私的砺炼。
⑧在最冷最冷的天气,我曾用最冷最冷的水洗脸洗头,那种在冷酷中得到的快感只能体验,无法言喻。我还曾独自在雪野里行走。四周没有一个人影,没有一点声音,只有我的脚下,雪被踩时发出微弱的声音。我毫无目的,在雪的茫茫的原野,就这么一直地走着,我不知道我会走到哪里,我想我会走到岁月中去。
17.从文中摘抄三个表达对冬天情感的词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为表现“冬的可敬”,本文开头三段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上下文,你理解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句的特殊含义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品读第⑦段中的语句,完成问题。(4分)
冬天的严峻冷酷,只是对向那些怯懦的灵魂和猥琐的生命,而对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却给予无私的砺炼。
(1)请写出句中画线处词语的指代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将它写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全文和你自己的生活体验,用简洁的语言给“冬”一个忠实的评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作文。
生活是一本五彩的书,记载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有你与父母促膝谈心的镜头,有你与老师彼此沟通的情景,还有你与同学一起学习的画面……这些故事,有的让你兴奋得彻夜难眠,有的让你感动得泪水涟涟。
请以“我与______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
篇9:初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B 2.C 3.D 4.C 5.B
二、简答题(16分)
6.默写
(1)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2)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3)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4)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7.综合性学习
(1)低碳生活是通过科学优化实现低能耗的社会目标。
(2)举手之劳
(3)答案示例:随手关灯。(多坐公交,少开车。少用一次性水杯等。)
篇10:初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8.(1)格外 (2)大约 (3)凄清
9.(1)好像都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0.从水中游鱼的角度写小石潭;写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环境的清幽。
四、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课内阅读(12分)
11.文章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和北方的雪景,在对比中表达了自己更加欣赏北方雪的壮美。
12.在一片洁白的背景下,点缀着宝珠山茶的血红,单瓣梅花的浅青,腊梅花的深黄色和杂草的冷绿,呈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生机勃勃的世界。
13.答案示例:我见过飘舞的雪花,在空中慢慢的飞舞,像柳絮,轻轻的、悄悄的……当雪花飘落在地上,立即就被干渴的土地稀释了,一朵又一朵。不一会儿,土地潮湿了,松软了。往远看,大地渐渐白起来了,雪越下越大。由此我联想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融入到集体当中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课外阅读(12分)
14.早春的一个中午,在公园里,一群孩子请我为他们录像。我发现他们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了使一个腿有残疾的女孩能和其他孩子一样。
15.答案要点:①晴空万里,微风送暖。②迎春花开得正好。
16.作者把孩子们比作春天的太阳,认为孩子们就是春天的心,具有明亮,温暖,照亮别人的好品质。
17.意义不同。上文中“春天的心”是孩子们的具体所指,歌颂了孩子们明亮,温暖,照亮别人的好品质。而歌词中“春天的心情”,指的是愉悦、欢快、甜蜜,充满希望的心情。
篇11: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韵、躁、蕴、淌
评分标准:4分,每字1分。
2.C
评分标准:2分。
3.①采菊东篱下 ②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④自缘身在最高层
⑤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 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评分标准:共8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漏字、添字等,均不得分。
4.第①句,把“开始”改为“举行”或“开幕”。第③句,在“经济”后面加上“的发展”。
评分标准:4分,每题2分。直接写出修改后的正确语句也可。
5.①米开朗琪罗 ②贝多芬 ③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
评分标准:3分。每空1分。
6.(1)高兴显(未沸腾的)热水
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第2个空答“开水、沸水”等均不给分。
(2)打水望影:比喻没有希望。
等火落羹:指迫在眉睫。
死挣活赖:做了错事,极力狡辩,不肯承认。
糖霜嘴砒霜心:说话好听,却心怀阴谋。指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评分标准:2分。意对即可。
(3)麦子收获后邀请大家共享劳动成果的快乐、淳朴的生活情景。
评分标准:2分。其中“磨麦子做美食”1分,“请客”或“共享美食”1分。
篇12: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15分)
7.①处处都有 ②美丽素洁(洁白素雅) ③井然有序 ④各具情致 ⑤香气扑鼻。
评分标准:2分,答对2点或3点给1分,答对4点给2分,仅答1点不给分。
8.体现了槐花饼制作过程的精细,表现了母亲的能干(心灵手巧),流露出作者对故乡槐花饼和母亲的难忘之情。
评分标准:3分。一点1分,意对即可。
9.句子:“我绕在母亲身边打下手,槐花饼的香味已经在心里忍不住升起来”或“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下来;我直盯着那槐花饼,只盼着热气快快散去,好尽情享用”。眼前浮现出一个粘着母亲、急切想吃槐花饼的少年形象。
评分标准:3分。写出句子得1分,少年形象2分,意对即可。
10.从“香甜莫过槐花饼”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槐花饼的怀念,进而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评分标准:3分。回答“对故乡槐花饼的怀念”1分,“对母亲的思念”1分,“对故乡的思念”1分。
11.腊梅、康乃馨等。句子略。
评分标准:4分。需写出两句以上且符合句式和语境要求的句子。仅写出一个符合句式和语境要求的句子得2分。
(二)(11分)
12.水资源短缺,人类滥用水资源,污染水资源。
评分标准:3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
13.难以。“难以”强调了找到未受污染的纯净的河流和湖泊的难度之大,但根据上下文语境,还是有找到的可能性,而“无法”表明不能找到,与事实不符。
评分标准:3分。选“难以”1分,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
14.具体而形象地说明我国水荒的主要原因是污染(2分),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1分)。
评分标准:3分。言之成理即可。
15.①利用处理过的工业或生活等废水浇灌。
②收集雨水,最大限度地应用天然降水。
③通过水循环处理,利用游泳场馆用水浇灌。
④引用泰晤士河河水浇灌等。
评分标准:2分。一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