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听课报告>小学教师听课笔记

小学教师听课笔记

2023-06-07 08:42: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林綠”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小学教师听课笔记,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小学教师听课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教师听课笔记

篇1:小学教师听课笔记

小学教师听课笔记

老师讲故事: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提问:皇帝为什么连声叫好?

板书: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导入新课)

2. 观看录像《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3. 自选方式朗读课文 “个别,小组”

4. 启发式提问(弄清事情起因和结果,激起学生好奇心)

5. 学生提问题,自然过渡到“过程”

6. 重点分析三位徒弟画骆驼的过程

板书:画多许多小骆驼

许多骆驼头

两只山谷走(以少代多)

7. 用“虽然……但是……”句式评三个徒弟的画

8. 猜猜“大徒弟、二徒弟会对小徒弟说什么话?”(角色扮演)

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加强对人物之间关系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梁老师抓住这一点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很好!

9. 让两位学生站起来读ppt上的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妙在何处?

10. 老师读故事:“深山藏古寺”,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中情景

提问:皇帝会喜欢哪一幅画?

给四幅画分别起名

评析:

杨老师具有独特人格魅力,是因为她脸上和善的笑容给人带来的无尽亲和力。她是个善于调控课堂的老师。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教师用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导出新课。该故事与课文中画骆驼的故事类比,立意都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很自然地导出课文题目。

该课最大的亮点是多媒体的使用。教师课前收集了很多材料,做了精心的准备。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观看课文录像,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观认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限制了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否在学生阅读课文后观看效果会更好呢?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有良好的教师语言艺术。“我觉得你说得特别好,只是声音再大一点。”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整堂课的总体设计是故事连故事,进行师生互动,积极,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但我认为连续四个相似的故事,没有必要,反而缩短了课文的学习时间,显得喧宾夺主。

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 五年级下册 第11课《金色的脚印》

1、老师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呢?”

学生回答:“我喜欢……是因为……”

再问: 你喜欢狐狸吗?(导出新课)

板书:11 金色的脚印

2、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有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小组讨论)

启发式提问,老师板书:

小狐狸

喂奶 放生

咬木桩

喂食

老狐狸 正太郎

拯救

评: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板书很好!

3、快速默读,找出文中让你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

老师总结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解释“脚印为什么是金色的?”

评:情感升华部分,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评析:

夏老师和杨老师风格不同,他很儒雅,沉稳内敛。

《金色的脚印》作为一篇

自读课文,夏老师的教学设计步骤很简单,构思非常清晰有条理,目的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但整堂课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气氛略嫌沉闷。

作为一篇阅读篇目,注重的是学生自我情感体验。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教师有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遗憾的是,也许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很少。假如狐狸的品质,如: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等,是由学生自己讲出来,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话,这堂课会更加精彩。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音。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了“狐狸对人类很善良”。“善良”一词误用,应改为“友善”,教师没有注意这一点。

整节课时间分配不合理,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导致拖堂和草草收场。

白云区集贤小学 二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三》

课前热身: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放松,舒缓情绪

正式上课:总线:“导游小姐”带领大家游览风光秀丽的祖国。

第一环节:学习古诗《敕勒歌》

1、教师用PPT展示一些祖国风光图片。大草原图片导出古诗《敕勒歌》

2、教师范读,学生谈感受:“读出了大草原的美”,小组朗读

评: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认字

具体操作:1、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汉字。

2、组长展示生字卡,组员开火车说出汉字的读音、结构、部首和组词。

3、教师抽查。

评:小组合作认字是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根据抽查反馈回来的信息,学生掌握得很好,完全达到了教学目的。

第三环节:“我会填”

1、教师展示PPT,学生用一句话形容看到的景象。

评:这一环节中,教师先说出前面的形容词,学生说后面的名词。这样对学生干涉太多,限制了学生思维。

2、小组合作填空

评析:

这是一节综合性学习的示范课。

综合性学习最困难的是选题。梁老师根据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选择了“风光秀丽的祖国”这个题目,选题与课文内容相联系,这点很好。

梁老师匠心独运,用“导游小姐”带领学生游览这个构思将各个教学环节串连,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课堂多次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师根据互

补原则分组,以“好学生”带“坏学生”,形成一个团队。教师制定相应的奖励规则,如升级等。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小组间进行比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综合性学习课堂很活跃、很开放,学生在玩中学。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让每个学生投入活动,是个难题。梁老师巧妙地利用音乐解决了这个难题。通过固定的.约定俗成的音乐声给学生暗示,让学生立刻安静下来坐端正。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某些教学活动不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如:给“善”、“贵”等汉字找朋友,学生一开始摸不着边,搞了半天才知道找反义词。但“善”与“恶”如何做朋友??

二、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如“川流不息的瀑布”、“贱贵”等。

三、对于大多数学生都弄错的问题,教师没有解释清楚。如:“贱”的反义词为什么是“贵”,而不是“富”。

四、机会均衡问题。表现好的组和成绩好的学生表现的机会明显多于其他组。有些学生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顺德容桂泰安小学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大自然的语言》课前师生交流:打招呼,问好

正式上课:

1、一边看课文动画,一边听录音

2、自由朗读,自学生字词

3、找出课文中讲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出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蚂蚁、蝌蚪……”

4、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大自然语言美美地读一遍,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三叶虫化石”

在PPT上展示三叶虫化石图片,介绍三叶虫的相关知识

指导学生朗读“三叶虫化石”段

启发学生思考“生活在海洋中的三叶虫为什么会出现在喜马拉雅山脉?”

5、白云、雨天都和天气有关,自然导出“蚂蚁”段

男女生朗读比赛

6、对“蝌蚪”感兴趣的学生一起站起来朗读该段

7、季节交替导出“大雁”感兴趣的同学一起站起来朗读该段

8、男女生比赛朗读“大树”段

板书:

白云 蚂蚁 天气

蝌蚪 大雁 季节

大树 大鱼 年龄

“三叶虫”化石 地理

9、课外拓展“你在生活中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教师展示课件:其他大自然的语言

10、仿照课文讲话

评析:

这是一个很优秀的课例。

首先,教师素质很好。俞老师业务水平很高:普通话标准,朗读能力很强,能够带动学生的情绪,有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验大自然语言的美。而且讲究语言艺术,她对学生以正面评价和鼓励为主,言语优美,具有感染力。

其次,课堂调控好。全班六十五个学生,班额比较大,这么大的班额场面往往难以控制,容易发生混乱。俞老师课堂调控能力很强,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再次,教学设计好。教师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当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的意蕴。

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穿插科普知识的传授,如:对三叶虫的介绍。

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注重课外知识拓展,超越教材。俞老师利用网络收集资料,课件很好,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感观认知,而且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量很大,很吸引学生。

顺德泰安小学 五年级下册 《丰碑》

1、直接入题――丰碑

找出课文中点题的一句话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学生朗读“冻僵”段,谈感受

“舍己为人,做好牺牲前的准备……”

教师提问“镇定”、“安详”的意思

评:训练学生随课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猜猜“军需处长牺牲前想到了什么?”

评:这里学生回答很虚假造作,缺乏真情实感。

4、指导学生带着对老战士的崇敬之情配乐朗读“冻僵”段,谈感受

“沉重,悲伤难过,伤心,尊敬……”

评:朗读指导效果不明显。

5、找出将军情感变化的句子,谈感受

“爱战士,对君处不满,爱兵如子……”

6、教师范读“将军愣住了……”段

板书:

22 丰碑

舍己为人

[img,51,86]file:///C:/DOCUME~1/lib/LOCALS~1/Temp/msoclip1/03/clip_image004.gif[/img] 7、带着必胜的信心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评析: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精益求精的老师来说,一堂课结束后,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堂课的教案设计很好,看得出教师很用心。但具体操作起来,还是留下一些遗憾。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这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课文,重要的是以情打动人。但革命战争年代离学生很远,学生很难投入。把学生带入情境,是本节课的重点。这很需要教师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培养一种感情基调。唐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她直接进入主题,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导致下面的教学没有打动大部分的学生心灵。

让学生谈感受,这点子很好。但前面感情铺垫不够,学生的回答大多空泛虚假,口号式的,遗憾。

对于学生错误,如:用“恼怒成羞”形容将军。首先,应是“恼羞成怒”,再次,这个词用在这里不适合。

整堂课节奏拖沓,时间把握不好。如:“贴”字纠缠了很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才答到点子上。由于前面花费了很多时间,导致“将军”这条明线没有深入分析。

优点:一、教师注重指导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自读自悟,体现读书的重要性。

二、板书很新颖。“舍己为人”的底座竖起“永垂不朽”,形象直观,耐人寻味。

顺德容桂中学 七年级下册 《音乐巨人贝多芬》1、听交响乐录音《命运》,导出新课

2、模拟情景,学生表演

情景一:各大报社相聚一堂,讨论贝多芬及其音乐

黑色地带组:分析贝多芬音乐《致爱丽丝》

评:专业术语太多,不知其他同学是否听懂。

清风组:介绍贝多芬生平,着重介绍贝多芬的童年

银河组:欣赏贝多芬音乐《欢乐颂》

千里马组: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谈感受

评:没有深入交流,流于形式。

四人帮组:朗读一段话抒发对贝多芬的感受

百分百组:用PPT展示有关贝多芬的图片,介绍贝多芬创作的主要作品,重点介绍《第九交响曲》

情景二:各大报社记者到贝多芬家中拜访贝多芬(小品表演)

评:小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贝多芬的生活状态,而且走进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演员很好!

情景三:各大报社争相报道贝多芬

鹤立鸡群报:《我看贝多芬》

n 不愿意跟别人接触

n 不爱干净

n 不耐烦

清风日报:《多愁善感的贝多芬》

黑色地带报:《自强不息的贝多芬》

百分百报社:《把健康的耳朵还给贝多芬吧》

终点在望报社总编:《意志与理想》

梦想蓝天报:《对贝多芬的感想》

n 执著

n 热爱音乐

n 伟大、坚强

n 奉献

头号种子报社:《敞开心扉,融入世界》

千里马报社:《过于沉迷音乐的贝多芬》

3、小组讨论:通过这次活动收获到什么?

4、师生交流:这种综合性活动对学生是否有好处?

评析:

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综合性学习示范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采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学生分成若干组,组员之间合作收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制成课件,在班上展示,组与组之间交流学习成果。这堂课就是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

整个课堂设计很巧妙。模拟各大报社采访贝多芬的情景,以话剧表演的形式陆续展开各小组的汇报,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表演欲很强,和积极参与课堂。

从情景一讨论贝多芬到情景二走进贝多芬的世界,再到情景三扣问贝多芬的心灵,三个情景逐步推进,层层深入,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贝多芬的心灵世界。

顺德容桂中学八年级下册《织女星和牵牛星》1、教师导入新课

2、学生作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星空博览:展示有关天文学的图片

二、作者介绍:叶至善的生平

三、说明文简介:介绍说明文的有关知识点: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

介绍织女星、牵牛星、光年、银河

四、课程小练:学生自行出题,抢答题目,自行考核,主要考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五、星座美图:星群图展示

六、互动游戏:介绍白羊座的神话传说

七、认识文体:科学小品文介绍

八、

; 课程小结

3、教师讲评

4、交流感想

5、课外知识拓展:“神五”、“神六”,美国探测火星……

评析:

这节课老师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代替老师来讲课。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织女星和牵牛星》是一篇说明文,注重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还要会从课文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即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两点学生基本把握住了,在报告中也着重介绍和考查了这部分相关的内容。

教师点评比较中肯和及时,针对学生报告的不足之处补充讲授,保证学生报告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也对学生的努力表示肯定,给学生鼓励。

学生在这这节课中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学到许多天文知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但情感教育不明显,语文的人文性体现不够,特别是“征服自然,做地球的主人。做宇宙的主人”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教师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是朋友关系,不是主人与奴隶的关系。这节课没有做到这一点。

四个学生一组,准备如此庞大复杂的课件,是否占去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呢?

只有两个同学在讲,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其他同学好像兴趣不大,没有完全投入课堂中去,至于本节课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如何,还需商榷。

越秀区朝天小学 古诗《赠汪伦》

板书: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一名学生介绍李白,并组织全班同学吟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评:小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复习以前学过的古诗,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2、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交代作诗的背景

评:增加古诗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了解《赠汪伦》的知识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评:教师提醒同学们注意那些读音,纠正个别同学读错的音。

4、学生配乐朗诵(优美古筝)

5、教师范读

评:考查教师的基本功。

6、小组乐学

n 读诗句,接诗意

n 感情吟诵

7、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8、两大挑战:

n 根据古诗讲故事

n 有感情朗诵

9、课后拓展:有关送别的诗

评析: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古诗教学也一样,注重让学生去反复吟诵,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去领会诗歌的韵味。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诵读,这个过程是个个性化的过程。要给足时间,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去读,而不是课堂上那种整齐划一的齐读。这样才不致于混灭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使学生在熟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古诗句的语感,把古诗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语言中来。

整堂课基本是学生自学古诗,教师起着指导作用。教师让学生尝试朗读,尝试讲诗意,尝试自己解答疑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从课堂反馈上看,学生年龄虽小,已具备自学能力。每个组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基本理解字词的意思和诗歌的含义,甚至能够讲出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这说明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并非“白纸一张”,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

文德路小学 三年级下册 第14课《邮票齿孔的故事》1、知识视窗:世界第一枚邮票

中国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

(导入新课)

2、看动画,听课文录音。

评:利用媒体资源,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感观认识。

3、提问学生:“看完动画后最想说的一句话”

“很会解决问题,很讲礼貌,很会动脑筋,聪明……”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盖章)

6、认字:教师抽查生字

课件展示词语,学生自读(每个读三遍)

开火车读词语

评:新课标要求会认的字,不要求学生会写,只要求学生认得,在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这一环节,教师目的在于创造机会让学生跟生字多见面,帮助学生认字。

7、挑选自己喜欢的文段朗读

8、我会写

n 课件上展示学生要会写的生字,电脑模拟笔顺,学生在田字格上写字

n 展示学生写的字,学生互评

评析:

对于识字写字部分,新课标强调多认少写,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学习目标。多认字,有利于儿童及早进入汉字的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少写是从儿童身心特点和教材编写出发,避免认字和写字相互挚肘,避免既认不快,又写不好。

“认识”的字,要求见其形读其音,不仅在课文中认识,在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写不默。

“学会”的字,要求会读,会写,懂得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学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会运用。

在《邮票齿孔的故事》中,“齿、枚、刀、裁……”13个汉字是要求认识的字,教师只是认学生去认字,创造条件让学生多与汉字见面,使其在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

“仍、使……”12个汉字是要求学会的字,因此教师分析汉字的结构和部首,用电脑模拟笔顺,让学生在田字本上写字,目的是让学生会写这些汉字。

多媒体的普及,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教学资源。但教师往往进入另一个误区:为用课件而用课件。这节课中,教师板书,亲手写字的话效果会比电脑模拟笔画来得真实。

教师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积极性很高,读音很准,自学生字的能力很强,并且很有自信,愿意展示自己的作业。

但时间把握不好,导致写字部分早早收场。

篇2:听课笔记摘录

听课笔记摘录

上午听了一节王老师的数学课,颇不理想。尽管数学课知识方面我不够专业,无法评判,但是从课堂总的安排来看,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是备课不深入,没有结合课标和学生学习目标来备课,教师没有挖掘出教材深层次反映出来的数学规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很肤浅,一知半解,尽管学习了,但仍然是懵懂的。

其次,教师没有关注学生课堂表现,本节课,学生集中精神听课不超过25分钟,个别学生甚至不到15分钟,而教师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学生的课堂表现,从而加以要求。所以在评课时我给这位老师讲,要时刻关注学生课堂表现,不断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这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如果这一点做不到,那么自己的`教学效率就上不去。第三,没有实现当堂完成作业。近三年时间,我们结合学校实际,一直在践行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尤其是在理科教学上,最为关注的一点就是看这个教师能不能当堂完成作业,并以此来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效率。遗憾的是,尽管这节课内容很简单,只有两个知识点:图形的展开和正方体的对应面和相邻面,讲完之后还有15分钟时间,而这15分钟时间,学生却无所事事,干等着下课。

其实有这十五分钟学生完全可以当堂完成作业,根本没有必要再去布置课下作业。自然而然课堂效率就低下了。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这一点作为课堂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强调这一点与全体教师共勉!

篇3: 听课笔记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画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教师用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角,导入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生尝试给角分类

(2)认识锐角、钝角、平角、周角

学生自学课本;并交流自学收获。

教师边用活动角演示边讲解周角的好处。

(3)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锐角、钝角、平角、周角?

(4)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5)体验

A.提问:三角尺上各有什么角?用一副三角尺能拼出什么角?

B.折角

C.自由活动:谁能用身体动作表示锐角、直角、钝角或平角?

(6)认识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略)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角分为哪几类?怎样的角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1、复习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教学上利用尝试教学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用心主动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新知识。

3、练习的设计有梯度,能够考查出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状况。

篇4: 听课笔记

一、创设运动会情境,谈话导入。

二、用正方形创造测角工具,初步把握量角要点。

1、寻找工具测量直角。

(1)出示棍与地面成直角图片

(2)指名指一指图中角的顶点在哪?边在哪?

(3)指名度量,并说一说过程?

三、优化量角工具,认识量角器,初步感受量角方法。

1、细分量角工具。

2、认识1度角。

指导写法,说一说小圆圈写在哪了?(预设:右上方)

(课件演示:180个1度角)

3、认识几度角,理解量角的含义。

(找到90度角的位置,说一说从哪到哪是90度。

4、认识内外刻度线。

给量角工具标上刻度,产生简化标数的需要。

(3)美化量角工具,课件演示长方形量角工具转成半圆量角工具的过程。

(4)量两个开口方向不同的角,使学生产生再标一圈刻度的需求。

(5)完整介绍量角器

四、练习量角,进一步明确量角的方法要点。

1、量两个角的度数,教师巡视。

2、展示错例,明确方法。

3、总结量角方法。

五、全课总结。

1、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

2、有效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

3、透过观察量角器及课件的演示,更好地帮忙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新知识。

4、课件的使用还不熟,现代教育技术还有待提高

篇5: 听课笔记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儿童歌曲《一分钱》,让学生说说歌曲的资料。

师:明白什么是人民币吗?你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

引入新课,板书: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认识人民币:出示例1主题图片

⑴看一看,说一说,你都认识那些币值的人民币?

⑵认一认,辨一辨,说一说这些人民币的特征:出示真币

⑶师小结;全面认识人民币。

⑴认一认,辨一辨模拟人民。

⑵指名汇报:介绍所认识的人民币

(三)兑换游戏:

师出示物品及标价:

橡皮:一角尺子:一元

问:买这两样文具能够怎样付钱呢?

2.同桌讨论、交流

3.汇报:

4.师小结,板书:1角=10分

1元=10角

(四)实践活动

(五)巩固拓展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1、从歌曲《一分钱》导入,缩短了学生与学习资料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透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学生用心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表达潜力、注意力和观察力。

3、透过模拟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学会使用人民币。

4、教学有特色。

篇6: 听课笔记

一、导入新课

运用听唱法,学唱和掌握重、难点乐句,导入新课。

⌒⌒

6536O5-O523O1-‖

飞上蓝天亲亲您。

二、新课教学

1、谈话引题

2、播放《国旗国旗真秀丽》的范唱,第

一遍听赏歌曲。

3、听赏完后讨论老师听赏前提出的问题:

4、随歌曲做律动。

5、“看国旗”,猜歌名,出示课题。

6、了解国旗相关知识。

7、识字拼句,学习歌词,第三遍听赏歌曲。

8、分小组完成四个乐句的学唱、歌表演及歌曲情感的处理。

9、对歌,检查学生歌曲掌握状况。(第二遍学唱歌曲。)

10、接龙游戏,检查学生歌曲掌握状况。

三、深入拓展

拓展(一):音像结合,在听赏中进一步感受歌曲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从内心产生对国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思想得到升华。

拓展(二):“画国旗”,播放《国旗国旗真秀丽》的伴唱音乐。

四、小结

1、小鸟和小红旗都是小朋友熟悉和喜欢的。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吸引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2、从模仿入手,让学生能轻轻地唱出“亲亲您”,尝试着模仿老师有感情地表现歌曲。

3、教学中能很好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篇7: 听课笔记

一、单位“1”的好处

板书数字1。

让学生拿出学具袋,倒出其中的学具,分一分、说一说,哪些能用单位“1”表示?

师:以前我们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研究“分数的好处”。

二、研究分数单位

师:你们想研究别的分数吗?

教师出示1/

师让学生拿出12根火柴棒,分一分、说一说,有多少种不同方法来表示1/。

学生操作,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2→6根、1/3→4根、1/4→3根、1/6→2根、1/12→1根。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三、深入研究分数的好处

教师出示(/(

师:猜猜看,老师想让你干什么?

教师出示要求:

学生动手操作、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看书、圈划、摘读,组内交流。

四、分数的写法

五、全课总结

师:关于分数的知识你掌握的状况如何,你能用这天学习的分数的知识说一说吗?

1、能让学生透过学具的分一分,说一说,充分理解了单位“1”。

2、教学重、难点突出。能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教师听课笔记】相关文章:

1.听课笔记

2.小学听课笔记

3.老师的听课笔记

4.英语听课笔记范文

5.初中物理听课笔记

6.小学教师听课记录范文

7.小学教师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8.小学教师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9.语文优质课竞赛活动听课笔记

10.《中级财务会计》听课笔记10

下载word文档
《小学教师听课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