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乌镇写景的作文

乌镇写景的作文

2023-04-15 08:04:5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不吃牛肉面小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乌镇写景的作文,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乌镇写景的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乌镇写景的作文

篇1:乌镇写景美文

乌镇写景美文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的江南水乡古镇乌镇在浙北桐乡市,以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成为江南古镇中的佼佼者。春节里,一家人去乌镇游玩了一趟。

婆婆隔夜兴致勃勃地准备了一大袋子的零食,砂糖桔、甘蔗、瓜子、饼干什么的,还拎了个大水壶,说两个孩子到时候要口渴喝水的。。。。。。

第二天公公一大早就打来电话,有没有起来啦,快点!我们三人匆匆忙忙的洗漱完毕,儿子说,快点,说好8点半走的。一到婆婆家的三楼,赶紧吃早饭。。。。。。谁知等我们搞定准备走了,大哥他们还没弄好,又等了一会,来了,直到9点,把要带的东西搬运上车,一大家子拖拖拉拉总算全部准备完毕。我们二口子加上公公三个人一辆车,大哥他们三口子加上我儿子和我婆婆五个人一辆越野车,全家浩浩荡荡出发!

到了乌镇已是中午了,我们找了个乌镇上的饭店先吃饭。家常菜味道不错,特别是榨菜炒肉丝和辣子鱼,吃得两个孩子连说再来一盆。

吃完饭开始进入景区。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人称东南西北四栅。我们游玩了西栅,门票120元/人。呵呵,8张门票全部是大哥出的钱,还花200元请了个导游先生。

进入西栅得乘渡船去。西栅由12座小岛组成,共有70多座小桥。据说,通济桥和仁济桥两桥成直角相邻,不管站在哪一座桥边,都可以看到一个桥洞里的另一座桥,这种“桥里桥”是乌镇最美的古桥风景,堪称桥景一绝。我们排队上了船,坐在船窗下看着窗外,清清的河水、依依前行的乌篷船、斑驳陈旧的石岸、古老的民居、重脊高檐上垂下的串串红灯笼,真的'让人感觉到了那种梦里水乡的韵味。

上了岸,踏上了古老的青古板路,走上乌镇窄一窄的老街。这里真的是以水为街,以岸为市,老街两边店铺林立,名胜古迹、手工作坊、经典展馆让人留连忘返,江南水乡迷人的风情尽入眼帘。水中,乌篷船依呀往返,岸边,人流来往络绎不绝。最让人赞叹的就是这“小桥流水人家”的优雅宁静,“人家尽枕河”,从河两岸那些古老的重重雕花木门镂空木窗里,飘逸出了浓郁的历史气息和文化氛围。

我们来到蓝印花布染坊,只见长长的染好的花布挂在高高的木架子上晾晒,有花卉草木图案的蓝白花布,还有单匹颜色的各色花布,流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自然、清新、朴实、雅致。旁边的小屋里陈列着手工艺染坊制作的工具和场地,令人感到一种反璞归真的心灵震撼。

走过挂满咸鱼咸肉的店铺,来到一个手工制酱作坊叫公生糟坊,据说这里制作的酱油味道非常鲜美。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手工铸造生铁锅作坊,院子中间一口大铁锅大得令人感叹。

手工锻造菜刀的作坊中,一把大菜刀陈列在院子中间,下刻大字“游刃有余”。

沿着街道走到了茅盾故居。文学巨匠茅盾(原名沈雁冰)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文化部长,其小说《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是 “五四”以来优秀文学的典范。我们用挂在墙上的耳机听到茅盾先生的原声话音,并且参观了茅盾先生的书房,这里显示出了沈家世代书香人家特有静雅高洁之气, 参观后好象让人也浸一润了一点高雅的文化气息。

修真观古戏台飞檐翘角,庄重中透着秀逸。梁柱均为精致的木雕,上刷金粉,戏台两边各写着“锣鼓一场,唤醒人间春一梦;宫商两音,传来天上神仙。”正悬一横匾“以古为鉴”透露出古镇特有的历史风情。

一路走来,古色古香、古朴雅致的乌镇留在了心间,特别是那种优雅幽静的情致和氛围,让人真的感叹“偷得浮生半日闲”。和家人慢悠悠地渡步在这历史文化原生态风貌的古镇古街上,欣赏着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幸福的感觉由心底慢慢溢出……

要回去了,再见了---潺一潺的流水,静静的枕河人家,青青的石板路,木雕镂刻的门窗,素雅的蓝印花布……

乌镇,真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处处都有着幽远宁静的意境和美感啊!

篇2:乌镇初二写景作文

乌镇初二写景作文

我坐在渡船上,看艄公的船橹撑入平静的河面,划过一道波澜。

风不大,轻轻撩过我耳边的垂发。船泛在河面上,很静,没有想象中很大的水声。景色向后,船人向前,垂柳的长枝很静的垂在河面,投下她绿色的影子,窈窕身姿。几条渡船停泊在码头边,乌色的顶与乌色的瓦对映。渡船不像乌蓬船那样,行驶起来左右晃荡,很稳,让我的心渐渐静下来。

我喜欢在船中看那些傍水而建的老屋。在河面上看江南的`细腻多姿,像是个女子,灵动秀气,乌镇真正的美,是那种经年而累的韵味。粉墙上爬满葱翠的藤蔓,又突然从中拓开一扇木窗。粉墙斑驳,哪位伊人在屋内享这黄昏美景呢?

走在青石路上,看长廊蜿蜒。长廊是自然的作品,那紫藤萝缠绕在上,成了一个天然的绿色“屋檐”。远望过去,余晖洒在叶上,折射出点点光晕,不经意晃了我的眸。我看不到尽头,又恍惚看到就在那绿色与光辉的交接处。那个交接处仍隐隐散着光圈,像是一片雾霭。最后才发现,其实不过区区几十步,但那种如仙境般的幻觉又挥之不去。

登上石桥,看湖面波光粼粼。累了,依靠在石桥上,看渡船在石桥下穿过,看华灯初上,暮色四合。也没发现什么时候天竟全暗,只觉那天边的一朵红云褪去了,褪去了。夜晚的乌镇是个妩媚多情的女郎,她身着华丽长裙,笑容多情。灯光映在水中,被船橹轻轻一拨,便晃荡起来。金辉,灯火,在水中交织。现实与虚幻让我有些分不清,乌镇的窈窕身姿在幻境间缓缓呈现。灯火依旧看不见尽头,我想这便是辛弃疾的《青玉案》中的“灯火阑珊”罢。

狭长的小巷,空气有些湿润,糕点的淡淡清香飘散开去。不多会儿,我隐约听到了唱戏声。急着走去,踏上木桥,终于瞧见河岸旁的一家客栈,在水面上腾出一块戏台,对面正是看戏的好地方。可惜的是,我只能看到一侧,那唱戏的身穿一身绿色戏服,尖细的嗓音唱出江南的灵动,水中几条红锦鱼欢脱地食着鱼食。这种江南风光,我已是许久不见了。

离开木桥,买了些糕点,突然我发觉手背上一凉,只听耳边有人惊呼:“下雨了!”才撑起自备的伞往回走去。雨夜中,乌镇换了原先的妩媚,变的哀愁,伤感。微凉的雨打在河面上,溅起圈圈涟漪。水,是乌镇美得源泉,是乌镇古老的神话。我看到的雨打江南欲发美得如仙境般朦胧,捉摸不透。这种感觉,就像在夜晚雨中去看一个江南美女,她打着油纸伞,在青石路上行走。她回头,对你浅浅一笑,你还未看清她的真容,她边离开了。我呆滞地站在桥上,久久没回过神来。

我感谢乌镇,让我看到了她的多情多姿,她的细腻柔美,怕是今后再也见不到与这相似的美景了。

评语:移步换景,衔接自然,时间空间,双管齐下。用淡然的平静貌似不经意却又生动灵趣地勾勒出江南水乡独有的气质。但就景写景有矫情之嫌。

篇3:游乌镇写景作文

游乌镇写景作文

天上骄阳似火,我也热情万丈,因为今天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去乌镇玩。

坐了4个小时的车,我们来到了目的地,我迫不及待地跑了下去,结果导游阿姨说是先吃饭,好扫兴。

终于吃完了饭,来到了有名的乌镇景区西栅。哇,好多的人啊,简直是人山人海!在一片人的海洋中我们进了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艘艘的游船,还有许多的游人,妈妈告诉我到乌镇就是来体验一下什么是真正的水乡古镇的。果然,越往前走越发觉乌镇的房子跟我们的不一样,他们的房子都是灰墙土瓦的',很古老,就像生活在古代,而且他们的房子都是建在一条河边,我们也是沿着这条河在七弯八拐地游览。其实乌镇最美的还数夜景,一到晚上,这里灯火辉煌,五光十色的灯光倒映水中,就像船在画中游,实在太美了……

尽管天气很热,但我依然玩得挺开心,因为我见到了许多新鲜的东西。

篇4:初中写景作文:江南水乡乌镇

江南水乡乌镇

今天,我跟妈妈一起来到了乌镇。来游玩的人真多啊!人来人往,密密麻麻。我们来到售票处,便去买票。不一会就买到了票,跟着人群向检票处走去。一出检票口,便直往里面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水,和一只只小船。我们踏上摇橹船,船边动了起来,只见撑船的船家撑起长长的竹竿往水里一插,船便动了起来。

乌镇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乌镇的水真干净啊,干净的可以直接喝了;乌镇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人看不出它是动的。我们乘坐的小船,荡漾在水上,迎面吹来了凉风使人神清气爽。大约行了三分钟的水路,我们的船就靠岸了。

我们下了船,我发现水边长着许多棵充满着生机的柳树。柳树有的是弯曲的,好像一位老人在喝水;有的拔地而起,守护着这片水面;还有的是刚长起来小树苗,虽然小,但都挺着腰,显得非常有生机。

逛完了岸边的柳树,我们往前走。忽然,发现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油菜开得真多,多到数不清;油菜花开得真黄啊,黄的像天上闪烁的星星。油菜花真香,香得引来了蜜蜂和蝴蝶来采蜜。引得我也翩翩起舞。

油菜地旁边是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水既不脏也不深。池塘里有许多小小的、长长的、黑不溜秋的鱼。小鱼有的躲在水草里跟同伴玩捉迷藏的游戏;有的在吃游客扔下来的面包;还有的则聚拢在一起,好像在商讨什么事情似的。

这只是乌镇西栅的几处景点,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等着你去欣赏呢!希望大家有空都来体验一下乌镇的美丽风光!

篇5:写景的优秀作文:乌镇

写景的优秀作文:乌镇

乌镇,乌黑的瓦片,雪白的墙,窄窄的河道上灰色黄色的大石砖搭砌成古桥,远远的乌篷船静静地划来。不久,刚学了“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来自江南代表-—杭州,却不曾见过这里的恬静平和,小巧精致。

乌镇是个水镇,街道和民居都沿溪、河而建。小桥是水镇的经,小巷是乌镇的纬。水里有打的木桩和石柱,上面架上横梁,整齐地搁上木板,屋子就出水面搭建起来了。或高或低,密密地挤挨在一块。或开茶楼,或是饭馆,或做布艺小店,木雕,石刻,画坊,应有尽有,家家别致精美。最好的是旅馆,让我真正做了“枕水”人家!

乌镇的人们都很勤劳,“丝作坊”,“草本染色作坊”,“叙昌酱园”,“灯笼坊”,“油伞铺”…….小小古镇,种种生活味道,寻着古人的脚步,慢慢体味。最是那蜡染工艺,给我很多美的经历。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上涂蜡、绘图、染色、脱蜡、漂洗,一道道工艺后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那就是“冰纹”,点染得精巧细致,形形色色,各不相同。做成头巾、衣服、裙子、枕巾,手帕、书包、还有可爱的小动物们。

这就是我走入的乌镇,没有城市的喧嚣繁华,一片温柔淡雅。一幅可听可看,会动会发声的水墨丹青。将误撞入的我们一同带进那一份安逸祥和。

篇6:江南水乡之乌镇写景作文

江南水乡之乌镇写景作文

乌镇是江南有名的水乡之一,我对它也早有耳闻,都听别人说那儿的风景如画,尤其是那儿的夜景特别漂亮!

今天我也亲自来到了乌镇这个我期待已久的地方。乌镇分为西栅和东栅两个景区,其中要数西栅的夜景最美了,也是最具江南特色的。

终于乌镇夜幕降临了,我迫不及待来到了西栅景区登上了这儿的景区摆渡,一路水程,我看到许多水上人家 ,两岸都是古香古色的楼台,还有一些倒垂在河边的柳树和一些植物,到了岸边,我就不禁眼花缭绕。因为在岸边有许多卖东西的小摊,有的卖布鞋,有的卖香包,有的卖一些装饰品,更有趣的'是有的老头子还在拍着一块木板在卖冰棍 ,妈妈告诉我:"在我们小时候都是这样都是这样卖冰棍的,拍木板是因为招引顾客来购买棒冰,在那个时候又没有扩声器 。”我问:"那冰棍放在箱子里难道不会融化吗?妈妈说那里面包着许多棉布和棉衣服,冰棍是不会化的。说着还不如吃着,我上前去买了一根冰棍吃,果然味道不赖,原汁原味。走着走着,我发现在前面的不远处有一家卖宫廷灯笼的店,我走进去一看,里面都是些古香古色的灯笼,就像古装片里宫廷里的宫女们提的一样,我也买了一个,这个灯笼很精致,在夜晚亮起来五颜六色,漂亮极了!在这里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呢!有面食,小吃,米类等,一应俱全。我们也想找一个地方享受一下这儿的美食,可是这儿的每家小吃店几乎都满客了,可想而知,这儿的小吃很受欢迎,最后就还有一家卖粥的店,那儿刚好有客人走了,我们赶紧去抢位子,我点了一碗皮蛋粥一张鸡蛋饼和一碗 冰镇绿豆汤,味道十分鲜美,就这样我解决了这一顿美味的晚餐。

补充完能量后,我就继续观赏,我发现乌镇的路和石拱桥都是由石板铺成的,岸上灯光流彩,与河水相交辉映,真让人留连往返啊,这里还是拍电影的好地方,所以也吸引了好多艺人来这拍古装戏的。

乌镇真不愧是江南水乡,让我流连忘返!

篇7:乌镇的写景作文400字

乌镇的写景作文400字

昨天,经过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了美丽的桐乡乌镇,那儿山清水秀,夜景也是灯火通明。

走进西栅景区,蓝蓝的天,绿绿的水,许许多多的船只在河水上来来往往。一幅如水墨丹青般古朴美丽的景象展现在我的面前。乌镇的巷子又窄又长,房屋大多是江南典型的白墙黑瓦,河流的两边都是雕梁画栋的旧时房屋,古色古香的倒影在水中。

一路上,我看到有很多人提着一个个不同花色形状的小灯笼,我也很想要一个,我便叫妈妈去帮我找一下是在哪儿买的,找到以后,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是粉红色,镂空花纹的,可爱极了!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似水年华的红酒坊外,那儿有一个大水车,吱吱呀呀地转动着,有一种老旧时光的味道!

乌镇的.桥梁是由一块块长长的宽石板组成的,一般都是拱形的,桥上雕刻着花纹。乌镇有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桥,最有名的还要数逢源双桥,传说踏走双桥有男女左右的习俗,走一遍桥,须分走左右两半,因此又演绎出走此桥便可左右逢源之说。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感叹时间不等人,已是晚上十点,我们该回家了,返回的路上,看到水里倒影的彩灯真是五光十色,变幻莫千,美丽的乌镇实在让我流连往返。我已经深深的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篇8:描写乌镇的写景作文

关于描写乌镇的写景作文

乌镇,一个古朴、宁静的江南小镇。因为互联网的到来,让她拥有了另一种美。

我的外婆家就在乌镇,每个周末,我和爸爸妈妈都要去外婆家。每次去外婆家,都要经过一条被称为“浙江最美的路”——互联网之路。妈妈说,这是一条“颜值”极高又富有“内涵”的道路。

从桐乡城区出来,往北驶向乌镇的方向,满目生机盎然。宽阔平坦的道路两旁,是五彩缤纷的绿化带。绿化带里栽种了各种植物,让四季呈现出不同的景色。春天,花团锦簇,嫩绿的小草探出脑袋,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绣花的绿色蚕丝被,让人好想躺在上面舒服地睡一觉。阳光下,迎春花、油菜花、桃花、海棠、樱花等竞相开放,色彩斑斓的花儿们绽放着笑脸,朝着人们点头微笑,惹得游人驻足留影。夏天,树木郁郁葱葱,特别是那一棵棵大香樟,一动不动地站立在路两旁,活像一个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你也会听到知了在树上唱着歌谣。此时,绿化带里不再是花团锦簇的模样,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大片紫色的薰衣草,真是美不胜收。秋天,丹桂飘香,红枫醉人,路边古色古香的路灯上的花环又换上了清新脱俗的秋菊装。冬天,路边的翠竹倚靠着乌瓦白墙,依然为道路守住几丛绿色,偶尔有白雪光临,绿白相映,特别纯净、漂亮,让人看了心旷神怡。再看,在这条景观大道两旁,悠然地站立着水乡古镇特色的农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木栅栏围成的小院,桃红柳绿,一派田园风光。妈妈说,这些村庄的农舍以前是风格各异的,建了这条互联网之路后进行了改建,现在变成了风格统一、乌瓦白墙的农家小院。不远处,还有草莓、葡萄等生态观光农业园。高架桥旁,一座挺拔的“国际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纪念碑矗立着,紧接着进入眼帘的便是那句意味深长的广告语“乌镇,来过便未曾离开”。

沿着一路美景,我们进入乌镇镇区。沿街的店铺全都是风格古朴的木制门面,精致的门窗、栏杆,每家窗台上都摆放着鲜花,古朴中透着生命力。一座高大的木制牌坊上刻着茅盾先生题词的“乌镇”二字。街边连廊、石桥、弄堂、雕塑等一一映入眼帘,每一个角落都诉说着“乌镇味道”。柏油马路也随之变成了蜿蜒舒展的青石板路,许多市民和游客在悠闲地散步和骑行。路旁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智慧信息亭、智能公共自行车等现代科技元素的成果,让人不得不赞叹互联网带给这个古朴小镇的变化。

这条“互联网”之路,最后通向西栅景区。一入景区,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一条青石铺就的小巷里,当你把脚步轻轻落在百年不老去的石板上时,会听到每一块砖瓦都在诉说着古老。一条穿过小镇,穿越历史的小河,不知从何时起,静静地流淌在每户人家窗前门边,人们临河打水洗衣。几个孩子在巷口玩着捉迷藏,笑声在巷子里荡漾。静静的水面上,几只乌篷船轻晃着,橹声划过了宁静的河面……而河对岸,是以网络科技元素为造型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会场和“互联”、“互通”两座桥,游览其中,似乎能听到从远古走向未来的脚步声。

一个小镇,一条大道,承载起岁月变迁的许多故事。“互联网之路”让我的家乡乌镇在古朴、宁静中拥抱世界、拥抱未来,我衷心祝福她的明天更美好!

篇9: 神奇的乌镇写景作文

神奇的乌镇写景作文

你们见过在水上建的房子吗?你们亲眼目睹过纺织的全过程吗?如果没有,那就跟我去古老的乌镇逛一逛,你就知道了。

走进乌镇,你仿佛走进了人间仙境,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乌镇最具特色的就属房子了。有的居民把木桩或石柱打入河床中,架上横梁,搭上木板,建起“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上游”的水阁。水面上倒映着“水阁”那美丽的倒影,就像水中的'一幅美丽的画卷。

当你漫步在岸边的石子路上的时候,你会亲眼目睹到织布的全过程。一位阿姨或一位老婆婆坐在纺织机前,手中拿着一根梭子,把梭子在织布机上穿过来,穿过去;把一个像架子的东西一上一下地来回地拉,然后再把它推回原来的位置。不一会儿,一块布就织成了。她们把织好的布拿到染坊里面,把这块没有颜色的布给染上花色,变得丰富多彩,再搭到室外的架子上晾干,一块完整的花布就顺利完工了。

乌镇真是一座奇特的小镇,它不仅记载着古老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还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呢!我越来越喜欢乌镇了,不知道你们是否心动了呢?

篇10:乌镇晨雨-写景散文

乌镇晨雨-写景散文1200字

清晨,绵绵雨丝便已在乌镇的天空中飘荡,我们来到乌镇,在楼阁桥巷里体会这悠悠晨雨的秀美。见雨感风盈,聆雨思云逸。――题记

走在乌镇之中,撑伞一把,聆雨声,赏雨景,思雨情。

自一踏进这里,触目可及的尽是层层叠叠的楼阁。古朴的木质建筑,在浩浩荡荡的肃重间皆是岁月抹不掉的淡雅。雨丝,绵绵密密,丝丝缕缕,无声无息间悄悄渗透进木材之中,又聚集起来,一群一群地在清一色的石板上嬉戏。藏青色的石板已有些斑驳,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却仍保留着当初的青色。石阶之上,我们走过这里,脚下漾起水花,一波波扩散,又消弭于无形间。

走到廊桥上,倚栏外望,清澈的湖水在雨滴的冲击下荡起一圈圈涟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似江南钟灵毓秀的女子,一袭白衣于身,更衬得风姿卓约,可称一句清煦温雅,款款温柔。水乡的水,雨露霜雾,溪涧河湖,都是那么温柔,似是面颊上永远都带着那一抹温暖的微笑。我伸出手,雨丝在掌上荡漾,渐渐多了,便从指间溜走了。湿润的气息在空中飘荡,淡淡的麦芽糖的甜味从里弄里传出来,甜丝丝的,直引得人去尝。金黄的,半透明,似是金色的雨滴一般,缠绕在一根细细的竹竿上。

手中已有了一小个,便探舌去尝。依然不变的甜,却似乎更浓郁了些,更纯粹了些。用牙咬一小块,糖丝粘连不断,金灿灿的,那伞外的雨丝也像连成了线,银闪闪的',分外俏丽。用舌尖一点点小心舔食甜入心底的麦芽糖,忽然注意到卖糖的恩爱小夫妻。丈夫还在旁边用大锅做着麦芽糖,妻子正在为来客卷上一根香甜醇厚的麦芽糖,把卷好的麦芽糖递过去后又笑了笑。

她的笑容,映衬着连绵不绝的雨丝,幸福的甜蜜,像麦芽糖一样。她的身上,虽无绫罗绸缎,又无金银首饰,有得只是那朴素的衣衫和甜到心底的笑。在她的背后,水乡的色彩在这里晕染融合,从淡淡的冷冷的水墨,变幻成了色彩斑斓温暖柔和的丹青。雨幕在漫无边际的天空中肆意地飞荡,雨丝依旧如冰,在滴在伞上时,飞来之时,便悄悄地改变了,成为里弄里的背景,染上一丝烟火气,有了人间的温度。一滴又一滴,丝丝入心,缕缕惜心,悄然无声间,融进古镇人们的血脉和心中,让这里,多了人世的温暖,不少天边的淡然。

这里的水,奔腾如滔滔江水,静下来流淌进千家万户,便也是泠泠叮当的小桥下的流水,又汇聚成河,猛浪若奔,或成湖泊,有鱼虾之美,成稻米之乡。无论何形何状,终是那雨水,一丝一丝,一滴一滴,一捧一捧,一次一次,渐渐汇集,成就了这里的人,这里的景,这里的一切。这里的人,言语间绵柔轻缓,吴侬软语淡淡暖意;行走时从容不迫,雨巷里手持丁香一束缓缓前行;诗词里万紫千红,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少年仍在,至今思不肯过江东的项羽的侠女不离,叹息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臣子静立。人,是水滋养的。水,也似人一般,不仅是端庄典雅的淑女,而且是笑靥如花的潇洒少年。晨间雨丝满面,掩书卷,行于古镇中,见微笑人,见潇洒雨,慨叹自然衍生出人,似人,却又无常。雨仍不住,思之,曰:“人何与雨相比?”雨如无根之水,幻化千般风采,在这里与原本古朴的乌镇融合在一起,便是返璞归真的秀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晨雨濯乌镇,温雅延古韵。

篇11:写乌镇的高中写景作文

徜徉在古镇,市河的风光让人留连,地处中市应家桥南堍的访卢阁便是游人观赏市河风光的必到之处。访卢阁是一家二层水阁式的茶馆,背倚车溪市河,面临中市大街,东市河又在门前的应家桥下逶迤东去,复修后的乌镇东景区便在不远的视线中:临河的小街蜿蜒细长,一块挨着一块铺砌的石板路似乎没有尽头,小街两侧栉比鳞次的几乎是清一色的乌檐青瓦,小楼屋檐比翼,上透一线蓝天,下照人影憧憧,自是一番含蓄深邃的意境。碧波涟漪的市河上,小船来往,橹声咿呀,时不时晃荡着倒映在水中的水阁和岸边的林木,优哉游哉,穿过一个接一个的桥洞。

在水乡,桥是极寻常的景观,从应家桥到财神湾,不足700米的河面上就横卧着八座古石桥,四座横跨秀丽的东市河,四座座落在东市河南、北的街道上,递接着石板路通向远方。也许是建造年代的不同,这些古桥样式纷繁多姿,风格迥然有异。宛如一个古桥博物馆:那似垂虹卧波是单孔的园形石拱桥,当地人称之为环洞桥,半园形的桥孔挺起了脊梁,二边桥坡上的石级便显得有点陡峭,耸在半空的桥面虽然只有两张八仙桌的大小,二旁的桥栏仍然为行人留下了歇脚的地方,坐在象靠背椅那样的桥栏上享受着清新和凉爽,便有一种乌镇人所说的惬意。

园拱桥的造型曲线优美,桥下的水面上倒映着盈盈的园月,每当云淡风轻,皓月当空,那天上的月亮便会在水中的满月中晃动荡漾,二三渔火,宁静中又平添了几分幽雅。那线条简洁明快的是明清时期的梁式桥,中间的桥面犹似房屋的大梁搁架在河心的桥柱上,虽经百年的沧桑,却依然保持着一贯的恬淡和朴实。而平桥,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不但桥的坡度平,它的风格也显得平平常常,朴实无华。如果不是二边低矮的桥栏,脚下的细波微澜,决不会想到那也是桥。财神湾那里还有一座风雨桥,从坡度看,属于平桥的一种,但却是最豪华的一种。

篇12:写乌镇的高中写景作文

乌镇给我的印象是幽静淡雅,古风悠然。

这个经典的江南水乡古镇位于浙江桐乡市,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天意注定了她与生具来的淳朴秀丽,古镇从未经受过战火的蹂躏。任风云变幻,时光荏苒,至今依然展示着小桥流水,茶香琴韵,竹露蕉雨,美仑美奂的绝代风华。粉墙黛瓦的民居极具特色,或深宅大院,或简易木屋,高低错落,参差不齐,看似随心所欲的布局却极具精巧而和谐的美感,似一位胸有成竹的水墨画家将线条的粗细刚柔,墨色的浓淡干湿,点.线.面的结合信手泼洒,把中国画中的远.中.近景表现的恰到好处。斑驳的墙皮和稍显破旧的屋檐诉说着岁月的风雨,狭窄的石板路被多少来去匆匆的红尘客踏得光滑而低凹,唐朝的银杏古树和百年的南天竹记载着年代的遥远。

在曲折蜿蜒的小巷中行走,会发现这是一个文化积淀特别厚重的地方:修真观.立志书院,百床馆.钱币馆及多处大官大商大家的故居,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展示着曾经的辉煌。

偶进一处宅邸,气派的门楼和上面的砖雕匾额及花饰,纹理依然清晰秀美,院内的结构精巧别致,仍能显示出主人当年的显赫和儒雅。不必说正堂的大气和雕梁画栋,单就一处连接后院的过道,也处理的非常讲究,自成一景:白色的墙上前后两个月亮门,过道从门中穿过,门的两侧用青砖砌成扇形的小窗,透过小窗,前后院的风景尽收眼底,青砖铺就的地面平整而洁净,角落里一棵棕色的树,树干弧线一样划向天空,抬头望去,硕大而茂密的树冠像一把巨型绿伞遮住了宅院多半的风雨。

乌镇养育的名人众多,导游指着一处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介绍说,文学巨匠茅盾当年就出生在楼上的第四间房里。我想:在这样一个物华天宝的“灵地”,走出来茅盾这样的“人杰”也不足为怪了。

在曲径通幽的小巷里偶能遇到几家制作蜡染.木雕.“姑嫂饼”的作坊。古老的蜡染工艺被一代代传承下来,蓝色和白色巧妙组合的图案,显示出民间手工艺特有的魅力,尤其是那种渲染的效果,朦胧虚幻中像幽蓝的湖面上漂浮的缕缕晨雾。

据说镇上的年轻人都去镇外新的地方居住了,不知是有意的安排还是故土难离,古镇上多半是老人在悠闲的重复着轮回的日子,固守着祖辈留下来的老屋,坐拥这道浑然天成的风景。苍苍的白发和佝偻的身影,伴着古色古香的小镇,犹如一首典雅的`谣琴,弹奏着和谐的韵律。

最能体现水乡风情的要数穿过乌镇的那条小河。

这个风姿绰约的地方,是古镇的点睛之笔。水与镇相融,桥与街相通。这是一条不宽的河,清澈的河水不知从哪里来流向哪里去,河面上弥漫着淡淡的水雾,乌蓬船在河面上漂泊,头戴毡帽的船工轻松的摇着浆,乌蓬下的船舱里偶而飘出乡间女子别具韵味的江南小调,船头几只懒散的水鸭在惬意的迷着眼睛,在做别人猜不懂的梦。半圆的石拱桥架在小河上,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轮波动的圆月,乌蓬船在圆月中划过,船上的人不知道自己成了画中的风景。

在这里,以河成街,两岸星罗棋布的商铺当铺,酒肆茶楼仍能显示出当年的繁华与歌舞升平。房屋沿河势而建,有几处房屋从岸边建到了河面上,伸手便可汲到清澈河水,青石板砌成的台阶一步步伸向水中。随着这条水街的弯曲,房屋也若隐若现,在圆圆的石桥下向远处蜿蜒的延伸,想不出幽静的古镇深处还有多少水上人家--。几株生长在岸边的垂柳也不甘寂寞,从房屋的间隙中弯下腰来,伸出长长的柳丝垂饮河畔的清露,远远望去,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添加了几抹翠绿。

细心的导游告诉我们:乌镇的街巷仿佛像扑朔迷离的棋盘,陌生人容易走失,但只有找到这条风情万种的小河,搭上乌蓬船,便可穿过石桥顺流而下来到进镇的地方--转船湾。

想远古雅士:邀风流骚客,聚临河水阁,凭栏对酌,诗酒风月。低吟浅唱,共鸣琴瑟。远观落日,畅舒豪情。近望炊烟,笑谈古今--。

乌镇是一部书,一部文化厚重内涵丰富而文笔细腻的史书。

乌镇是一首诗,一首灵感涌动柔情似水而清新隽永的情诗。

乌镇是一只歌,一只历经沧桑唱响千年而久经不衰的老歌。

乌镇是一幅画,一幅浓淡相宜雅俗共赏而意境深远的水墨风景画。

走进乌镇,剥掉虚伪抛弃世俗,坦荡展露着人性的真诚和残缺的心灵。走出乌镇,宠辱皆忘雄英姿发,恣意澎湃着精神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乌镇,我魂牵梦绕的一方圣地。

篇13:写乌镇的高中写景作文

我到过温州的芙蓉古镇,领略过安徽歙县棠樾古建筑群,欣赏过江苏的周庄风情在阅读过谢冰莹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后,我就一直向往着能到这样的水乡去走一走。今年国庆,在爸妈的安排下,我终于有机会走进江南水乡――乌镇。

坐车颠簸了近八小时,终于到乌镇了!爸爸买好票,我们随着人流进入景区。还没走多远,小河上那有惊无险的高竿表演立刻吸引了游客的眼球。在那一艘很大的浮船上架着一根高高的竹竿,一位四十开外的表演者爬上竹竿,在顶端玩起了空中倒立,一会儿又像练功一样坐着,竹竿被压得弯弯的真是灵如猴猫,围观的游客赞不绝口,我还真怕他一不小心会掉入河里。

再往里走,便可见到一座石桥,叫“逢源双桥”。桥身不小,是用石块砌筑的,结实又美观,算得上是大石头桥。穿过一个个小石头巷子,走过一户户人家,便可见到小一些的石桥,大都是江南古镇所特有的石拱桥,是石匠们精心雕琢过的,清晰立体的花纹使人心怡。站在石拱桥上,望着远处船夫摇桨徜徉于碧水中,那么惬意,那么安逸,好一幅悠然自得的水乡风景画!

我们走累了,就随便走进一户人家。我们见一位老奶奶正不紧不慢地把一只只又湿又软的蚕茧在手心里翻,还从里面掏出花生米大小的蚕蛹,然后将蚕茧和蚕蛹分别放在两只水盆中。经过询问,我得知那是煮过的蚕茧,显得软。分出来的蚕茧被装进一只只大网兜里,摊在石桌上晾干。晾干了的蚕茧已经完全没有了原先的样子,更像蚕丝被芯的一部分。妈妈说,用蚕丝做成的被子冬暖夏凉,除了可以做蚕丝被,经过织、染等工序,还可以做成真丝面料,用来做衣服、包等。一直以来,水乡人一直保持着这特有的乡俗。

不知不觉,我们漫步在长长的古道上,已近黄昏。我们一路游览,一路总有小河静静地陪伴着,一座座可爱、细雕的单孔石头小桥也默默地迎接着一批批游客。那一排排黑瓦白墙木构的建筑,那精美绝伦的镂空技术,使我更加佩服古人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古街很长,也很热闹,我们吃过小镇的麦芽糖,也曾坐下来闲品那里的特色小吃――白水鱼,沿途还欣赏了各式的蓝印花布

就这样,我们一路游览,一路赞美,一路品味。

篇14:写乌镇的高中写景作文

这一趟乌镇之旅,是我期待已久的,也是无意邂逅的。

月圆之夜,我来了乌镇西栅,与曾经无数次想像过的古镇来了个亲密接触。

踏着薄暮,渡过元宝湖,穿过安坊渡,便是一条长长的石板路,这就是西栅大街。路的两旁,是错落有致的复古式建筑物。人字型的屋顶,高高耸立的骑马墙,灰青的瓦片上长了绿绿的草,被桐油漆过的木门和木窗,散着曾经熟悉现已久违的清香暮色中的西栅,是那样地传统,也是那样地亲切。

西栅大街顺着河道的自然弯曲绵延向前延伸,放眼望去,显得幽长无比。静下心来,边走边细数街边的景致:那昭明学院,曾是六朝太子萧统的就学之地;那中西合璧的乌镇邮局,几经历史风雨,至今仍对外开放;那传承着乌镇药业悠久历史的恒益堂药房,散发着古老的气息当然,这里更多的是“新”。那一家连一家民宿、食坊、酒吧,整修一新,散发着迷人的时代风采。鲜明的对比,巧妙的融合,并没有丝毫的突兀之感,着实难能可贵。 天黑了,西栅的傍晚就如出嫁的女子,那是一生最美的时刻镇上的灯逐渐亮起,不是很亮,但能恰倒好处地把整个古镇都显露出来。那些灯光莹莹地呈现在你的眼前,那或红或绿或黄或白的各色灯光,多一盏嫌满,少一盏则缺,游人那此起彼伏的闪光灯更像是为她撒上了金银粉。

西栅大街民宿门前记录着号牌的灯也亮起来了,就这样,一盏接着一盏,在道的两旁排成两排,成夹道欢迎之势。给昏暗的街道带来光明,也照亮了游客前行的道路。一家挨着一家的民宿,大门有的敞开,有的虚掩,主人静静地等待,等待着游累了、看累了的人们;等待着游不够、看不够的人们。

夜深了,该回了,去坐船吧。

坐在乌蓬船上,船夫摇着橹,船晃晃悠悠的破水向前行去,水边涟漪不断此时,小河两岸的民居在灯光下显得有点妖魅,这些民居面街枕水,推窗可揽枕河秀色。我想,晚上枕着河水、听着摇撸船慢慢入睡,那样的感觉是何等的安谥,又是何等的惬意。真羡煞人也! 一如所有的古镇,西栅亦有长廊。长廊的竹丝灯笼透出柔和的丝丝光晕,巧妙地迎合着长廊的氛围,迎合着游客的心境。靠流水边的小桌子,更有三两游人在小酌,先叫上一瓶三白酒,然后点上一道豆腐白水鱼和酱鸭,当然还有当地人最爱的炒螺丝和土鸡汤这样的一切,都成了风景,西栅的过客也成了西栅的流动风景。

西栅的桥多得不敢想象,垂直相连的桥里桥、诗意盎然的雨读桥、横跨西市河的通安桥一桥又一桥,带着一些陈旧的味道。是桥,把隔岸的人家紧紧相连;是桥,把两岸的风光连为一体。自然,这桥也成了西栅的风景。

乘船看桥是一种别样的享受,坐在船上仰头张望是一种隋致。越桥而过,从河的这一边到那一边,穿过狭长古远的老街,光线幽幽暗暗,越走越静,感觉一下子就走到岁月深处去了。出其不意的一个拐角处,豁然开朗,又是一座纤丽精致的古桥守候着,流畅舒展的台阶一步步引领着行人走向另一番天地。

夜更深了,小船迎着幽暗的灯光静静前行,没有鸟语,只有虫鸣和草香,还有那游船的摇撸声。白天的喧嚣吵闹,内心的浮躁焦虑,此刻都已沉淀在心底,满心有的是一种超脱的释然。灵魂在这里经受了涤荡和洗礼。

天上圆月,水中月圆。小船经过,撞碎了水中的那个月,波光粼粼,弥散开去,恍惚间,不知身在何处,人开始迷失了。

一座城因为一个人物而有名,一个人物因为一座城而成长。一道风光之所以隽永,不是因其材质,而是谁在其中。凤凰是因为沈从文,而乌镇是因为茅盾。茅盾纪念馆,静静伫立于街角。十三岁前的茅盾住在乌镇,乌镇的风土人情融入了他的生命里,融进他的作品里《蚀》是茅盾的处女作,里面的女主人公叫静。她从小在恬静的家庭中长大,把革命看

作是一件诗情画意的事。在参加所谓革命之初,出于女性的同情心和好奇心,静献身给了抱素,结果却发现抱素原本是一个情场老手。羞愤的静远走武汉,参加北伐,满心向往着那里的热烈、光明、驿动的新生活,但是却发现那帮同事都是新式的、新新式的色中恶鬼,借革命工作大玩爱情游戏,这使她感到苦闷彷徨。失望中的静遇到了一个英俊刚强的年轻连长强猛,并不由自主地坠入情网,忘记了烦恼。这时的静仿佛找到了精神归宿,但是却好景不长,强猛不久应召归队,静又重新陷入了空虚之中。

茅盾的这部小说,其实是很可以读出情色的。两场性爱之后,是两场幻灭。现实中的茅盾,从了母命娶了孔德浊。这位小姐尽管是名门之后,但入门时才识得一个孔字,还有一到十的数字。想来那时的茅盾内心应该是十分矛盾的,但他还是坚持着过了三年。后来,茅盾流亡日本,结识了秦德君,从她那里得到了曾经一时的真正恋爱和同居。不过,因情而爱,最终也情生恨,茅盾与秦德君还是分了手。茅盾回到了孔德身边,一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稍早几年,在并不十分远的绍兴,鲁迅却是三晚也忍受不住,抛弃新婚妻子,东渡扶桑去了。同是文学巨匠,同是多情之种,他们两个却有着如此反差。今天看来,抛弃革命的因素,对于女,陛,茅盾似乎更加自然,更加人性。这个中原因又何在呢?

或许,乌镇比绍兴更静谧,乌镇的静,孕育了茅盾的静,让他更能体味到人性。 在水上集市旁,有一个戏台。戏台正演绎着当地的小戏,一个半老的徐娘,手执一方帕子,嘴一张一合地缓缓唱着。我不懂戏,也因为隔得远,无法听清她在唱什么然而她好像一丝也不在意戏台外的人和事,她就那么自顾自地唱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或许,在许多年前,曾经有个叫沈雁冰的年轻人,曾经也这样驻足聆听过――我是这样想的。

【乌镇写景的作文】相关文章:

1.学生写景优秀作文:神游江南,梦回乌镇

2.乌镇的作文

3.走进乌镇作文

4.乌镇_初一作文

5.乌镇说明文

6.乌镇导游词

7.乌镇美景话题作文

8.游乌镇作文750字

9.乌镇游记作文1000字

10.乌镇的美景作文

下载word文档
《乌镇写景的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