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2024-09-28 07:46: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bomei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篇1: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往常我只听说过里面的经典故事,这几天,我把《水浒传》缩写本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这本书讲的是北宋时期发生的事,当时的北宋王朝十分腐败,到处是奸臣污吏,老百姓生活十分艰难。当时很多人无法生活下去,被迫聚众起义,于是出现了梁山泊上揭竿而起的一百零八将。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他们除暴安良,替天行道。那里面我最喜欢李逵,他武艺高超,手拿两把大斧头,虽然性格十分粗暴、莽撞,但他十分孝顺母亲。

第一章主要讲了九纹龙史进和王进教头发生的事。王教头因为当时管他的人和他有仇,所以被逼离开了京都,逃到了陕西史太公那里。史太公治好了王母的病,王进为了报答他,就把他的儿子史进收为徒弟。之后,史进因为烧了庄园,只好逃到了师父王进那里……

篇2: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水浒传》的这一回主要讲了洪信请张天师驱除瘟疫,然后一意孤行放走妖魔的故事。

读了这一回,我不禁想,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怎么会和妖魔有关呢?这未免太牵吧。难道是作者施耐庵也具有迷信思想吗?或者这只是引用了一个民间传说吗?反正,我觉得这一回合让人有点不解,让人觉得似乎水浒的故事只是瞎编的而已,使可信度大打折扣。

在这个故事中,主要介绍的人物是洪太尉。在作者的眼中,洪太尉是一个固执的人,他不听别人劝告,非得揭去符咒,结果放出了妖魔。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张太尉这个人是有偏见的。正是因为张太尉不信迷信才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同时我们也能看出施耐庵思想中的一些迷信色彩。

虽然是偏见,但是张太尉的固执和自负是要不得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克服这种心理,要谦虚谨慎,不管什么事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以免犯下大错。

篇3: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得民反”。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书巨大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中具体表现出来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在《水浒传》中,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水浒传》之所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作品,不仅在于它思想内容的丰富,而且也由于它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继承并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而且把二者结合起来。

篇4: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读后感:

1.晁盖等人逃的时候半路上看到了来接应的阮氏兄弟,感觉好有安全感啊,大家互相信任的感觉。好兄弟。

2.看他们面对众多官兵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而且之后确实也做到了,真的是佩服。

3.他们过来抓晁盖他们的时候因为周边都是水,所以便抢来百姓的船来坐,而且最后还被他们都糟践坏了。就这点上来看,他们和强盗并没什么区别。

4.智斗官兵这一节真是精彩,如此紧张的气氛下偏偏有人乘船踏歌而来,颇显得怪异,来了以后是阮小五,和对面官兵互骂,等到他们要出手的时候却是一下子扎进水里不见了,来得诡异去得离奇。正在众人惊讶之时,阮小五踏歌从背后而来,待众人追时却又一眨眼的.功夫不见了。上来岸边着了计,又被打翻。而且看那阮小七说的话是真豪横,“老爷弟兄三个,从来爱杀人放火……”,真是ma起人来毫不避讳。

5.前面的官兵有去无回,后面的却都在那里船上歇凉,可真是悠闲,毫无戒心,难怪又被公孙胜等人打翻。

6.众人去找朱贵打算投靠梁山,朱贵是很高兴的,热情款待他们,而且还迫不及待把这个好消息传递回梁山。可惜到了王伦那里就变了。

7.看众人到王伦帐下的时候说的话“甘心于头领帐下做一小卒”,初时王伦真只当众人是小卒,所以并不觉得怎么样,可是当听说众人的英勇事迹以后嫉妒之心再次起,变成假意热情,已经在盘算怎样打发走这些人了。

8.林冲早就看不惯王伦,看到这一次他的做法,不由怒从心起,决意做好了火并王伦的准备,并去安慰晁盖等人。

9.同样精彩的还在第二天的席上,生变在王伦打算用当时遣返林冲的方式同样对待这几位好汉,接着林冲就登场了,把个王伦骂了个一文不值,想是把最近的窝囊火都发出了,不过也想暗暗称赞一句“骂得好”。

10.众人火速夺下梁山时,晁盖等人推林冲为首领,林冲推辞并不是有心要谋此位,而是实在看不惯王伦的德行,至于之后的位次要怎么排,就得看下回分解了。

篇5: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只见参政文彦博说道:“此刻瘟疫盛行,伤损了很多军民,期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祷求消天灾”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便去龙虎山请来了张真人。然后命洪信为天使,张真人亲自将丹昭付与洪太尉,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找张天师。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带了数十人,上了驿站。

走啊,走啊,他们走到了清宫前,里面居住着住持真人。洪太尉问住持:“天师住在何处”

住持说他住在龙虎山顶,这位祖师虽在山顶,但道行十分能腾云驾雾,踪迹不定,十分难见。太尉听了便问:“那怎样样才能见到天师”“要斋戒沐浴,更换衣布,休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诚,白走一趟”

太尉都已准备好,上山去了,路上大虫、大蛇都没将他吓退,天师见他有诚意,便没等他爬上山顶,就已去了东京,祈禳瘟疫。

过了几天,洪太尉明白天师已把瘟疫消除了,兴奋不已,便和住持真人等众多人士去游山。

走了许多地方,最终到了“伏魔之殿”,上头有许多大锁、封皮。洪太尉不听真人劝告,将锁砸开,封条撕下,放走了魔君,洪太尉叫苦不迭。

我感觉洪太尉身上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评的地方。值得表扬的是他有一颗真诚的心,做事有毅力。需要批评的地方是他不听别人劝告,酿成大错。我们要学习他的优点,而避免他的缺点。

篇6: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第一回讲的是:当时,瘟疫流行,皇上派洪太尉去祈福。他拜见真人后,就跑上山找天师了。在上山的路上,先后碰见了大蛇和老虎,但都不去吃他。又爬了一段路,看见一个牧童骑着黄牛。太尉一看,有一个小孩,便向他问路。牧童却说,这山上有很多的野兽!劝他别去了。太尉一想也是,便下山了。之后也吃素五天。快走时,发现了一个房间,贴满了封条。太尉要开,真人劝他别开,太尉不听,强行要开。里面黑黑的,用火把发现有四个字“遇洪而开”,便要挖开。真人又进行劝住,太尉不听。挖开了一个大洞,突然发出了一声巨响!一团黑气化作金光四散开来,大家纷纷逃走。

从这个故事看出,当时的太尉胆小怕死,不听劝。由此可见,当时的宋朝是多么昏暗,竟用这样的人当太尉!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只见参政文彦博说道:“此刻瘟疫盛行,伤损了很多军民,期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祷求消天灾”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便去龙虎山请来了张真人。然后命洪信为天使,张真人亲自将丹昭付与洪太尉,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找张天师。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带了数十人,上了驿站。走啊,走啊,他们走到了清宫前,里面居住着住持真人。洪太尉问住持:“天师住在何处”住持说他住在龙虎山顶,这位祖师虽在山顶,但道行十分能腾云驾雾,踪迹不定,十分难见。太尉听了便问:“那怎样样才能见到天师”“要斋戒沐浴,更换衣布,休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诚,白走一趟”太尉都已准备好,上山去了,路上大虫、大蛇都没将他吓退,天师见他有诚意,便没等他爬上山顶,就已去了东京,祈禳瘟疫。过了几天,洪太尉明白天师已把瘟疫消除了,兴奋不已,便和住持真人等众多人士去游山。走了许多地方,最终到了“伏魔之殿”,上头有许多大锁、封皮。洪太尉不

听真人劝告,将锁砸开,封条撕下,放走了魔君,洪太尉叫苦不迭。我感觉洪太尉身上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评的地方。值得表扬的是他有一颗真诚的心,做事有毅力。需要批评的地方是他不听别人劝告,酿成大错。我们要学习他的优点,而避免他的缺点。

篇7: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水浒传第1回讲的是当时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当官的没有为老百姓着想,瘟疫盛行,伤损军民甚多,老百姓望仁宗天子救济万民,可是仁宗天子才刚刚得知今年瘟疫转盛。有一个大臣启奏,仅有嗣汉天师能够保民间瘟疫,让洪太尉前去请。洪太尉不到一日就来到江西信州,大小官来接,洪太尉问天师在何处,真人也不知。便第二天一早继续寻找,走了二三里路,突然跳出一只大虫,和洪太尉打了一会儿,洪太尉倒地,大虫也被拖往后山坡,一会洪太尉又收拾了一下,走了一二里路,来了一条大蛇,那蛇张口喷出毒液,喷在洪太尉脸上,太尉三魂荡荡七魄悠悠,大蛇走了。一会儿又来了个道童骑黄牛,太尉问了许多问题,道童也不回答,只大笑几声就走了,太尉也回去了。太尉给祖师说了一遍,祖师说:“那就是天师”。

看完第一回,我认为堂堂太尉让这样一个胆小怕事,昏庸无能的人来当,甚为可惜!可见大宋当时昏官当道,民不聊生。

篇8: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水浒传主要描述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人在山东梁山聚义的故事。

第一回主了是水浒传的开遍部分,首写了高俅的发迹,接首写由于高俅的发迹并欲公报私仇,八十万军教头王进被逼出走。王进在出走路上投诉史家村出另外三条好汉,朱武,陈达和杨春。正是史进和三人的结交使其惹上官司被迫离家去寻王进。而史进在寻找王进的路上碰上经略府的提辖官鲁达以及自我以往师傅李忠。而后寻小说的情节就围绕着鲁达展开,首先是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故事,这也是本章节中最桧炙人口的片段,展现出鲁达仗义、嫉恶如仇、粗狂而又是细腻的性格特点。

我们不能干什么事情太着急,俗活说“冲动是魔鬼”所以我们做什么事情之前要冷静地想一想,不要像鲁达一样。

篇9: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

这一回主要讲了洪信请张天师驱除瘟疫,然后一意孤行放走妖魔的故事。

读了这一回,我不禁想,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怎样会和妖魔有关呢这未免太牵吧。难道是作者施耐庵也具有迷信思想吗或者这只是引用了一个民间传说吗反正,我觉得这一回合让人有点不解,让人觉得似乎水浒的故事只是瞎编的而已,使可信度大打折扣。

在这个故事中,主要介绍的人物是洪太尉。在作者的眼中,洪太尉是一个固执的人,他不听别人劝告,非得揭去符咒,结果放出了妖魔。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能够看出作者对张太尉这个人是有偏见的。正是因为张太尉不信迷信才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同时我们也能看出施耐庵思想中的一些迷信色彩。

虽然是偏见,可是张太尉的固执和自负是要不得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克服这种心理,要谦虚谨慎,不管什么事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和提议,以免犯下大错。

篇10: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300字

《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往常我只听说过里面的经典故事,这几天,我把《水浒传》缩写本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这本书讲的是北宋时期发生的事,当时的北宋王朝十分腐败,到处是贪官污吏,老百姓生活十分艰难。官逼民反,很多人无法生活下去,被迫聚众起义,于是出现了梁山泊上揭竿而起的一百零八将。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他们除暴安良,替天行道。那里面我最喜欢李逵,他武艺高超,手拿两把大斧头,虽然性格十分粗暴、莽撞,但他十分孝顺母亲。

第一章主要讲了九纹龙史进和王进教头发生的事。王教头因为当时管他的人和他有仇,所以被逼离开了京都,逃到了陕西史太公那里。史太公治好了王母的病,王进为了报答他,就把他的儿子史进收为徒弟。之后,史进因为烧了庄园,只好逃到了师父王进那里……

篇11: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300字

《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述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水浒传》的社会好处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此刻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书巨大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透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中具体表现出来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在《水浒传》中,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水浒传》之所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作品,不仅仅在于它思想资料的丰富,而且也由于它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继承并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而且把二者结合起来。

篇12: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600字

宋仁宗在位期间,奸臣高俅等人当道,用花言巧语欺骗皇上,逼得林冲宋江等人不得不上梁山,虽然落草,但他们仍然替天行道,劫富济贫……

这是《水浒传》中起义的基础,起义后林冲李逵等猛将一路打下了许多城池,一些心怀善念的将军也来投奔梁山泊,渐渐地聚集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零八位虎将,正应天宿,从此势如破竹,一发不可收拾,直打到东京附近,不曾折一将,后收招安助朝廷攻打辽国,凯旋而归,接着又去打江南,当初一百零八位将领浩浩荡荡地出发,归来时竟仅剩三十左右,乃是十去八也,他们受赏后也不得安宁,自杀的自杀,毒死的毒死,还有的不愿领赏,逃过了一劫。

最感人的是当宋江服下慢性毒药后,为了不愧对“忠义”二字,便连夜使人唤取李逵星夜到楚州。李逵知道了便道:哥哥找我必有话说,便来到楚州,径入州治拜见。宋江道:“朝廷使人来将毒酒赐予我吃,一个月内必死,如何是好?”李逵大叫一声:“反了吧!”宋江道:“到时再议吧,先吃酒。”不想那接风酒里已下了慢药。当夜,李逵饮酒了。第二天送行之际,宋江猛地抱住李逵:“大哥对不起你啊!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宁朝廷负我,我不负朝廷,所以防你起义我已在酒菜中下了毒,回至润州必死,此处楚州南门外,有个蓼儿洼,风景与梁山泊无异,我死之后,必葬于那里你死后,也可来那里,好与我阴魂相聚。”说完,坠泪如雨。李逵痴痴地望着宋公明:“罢!罢!罢!生前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辞别之后,觉得身体有些沉重,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他临死之时,吩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送到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同埋葬。”说完,便死了。宋江李逵死后,托梦给吴用花荣叫他们来蓼儿洼看他们,吴用花荣赶来,见二人坟墓,大哭一场:“哥哥走了,俗话说‘蛇无头而不行’,如今空留吾等有何用处?不如随仁兄共赴黄泉,也留个清名于世!”说完双双吊在树上,自缢而死。

读到这,我忽然觉得眼前一片模糊,豆大的水珠滴到书上,泛开了淡淡的黄,我抹了抹眼角,那不是水,是泪。我抬起头,试着把眼泪憋回去,却感觉眼前浮现出那排山倒海似的军队,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梁山泊好汉。此刻,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全都化作泪水奔流而去。一个个好汉的身姿历历在目,我不禁感慨万千:

想当年鲁智深倒拔杨柳树之时,谁人能想到他会“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想当年宋公明率军踏平辽国之时,谁人能想到他会“当风雁影翻,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

篇13:水浒传第一回至一百二十回读后感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果然名不虚传。

《水浒》有许多版本,京剧、评书以及电视剧,样样都有它的内容。然而读一读施老先生的原著,才是真正的原汁原味,痛快淋漓呢!人物对朝廷的不满,一百零八好汉的侠肝义胆和英勇气魄,以及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气正气,真真令人佩服至极。

读完《水浒》,令我念念不忘的,便是好汉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魄力。在现代社会,也有不少的”不平“吧?然而人们的态度呢?路上遇到了麻烦,只会远远地避开。尤记得小悦悦,那个可怜的女孩。她在马路被一辆辆汽车碾过,十几位路人却视而不见。唯有那位收垃圾的老婆婆,好心地将她送往医院,最终却也没逃过那悲剧命运。那十几位视而不见的路人,却比不上那位盲老人。若是人及时伸出援手,那么小悦悦应该还在父母前玩耍吧”这个时代,人们的心仍比不上那几百年前般的善良纯净了么?所谓“拔刀相助”,只怕已成了“拔脚就跑”了吧!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所有水浒好汉的侠义了吧。在现在,这侠义,只怕也已有了变化了吧?人们都记得,一位老人被车撞伤,凶手逃逸,老人被救却诬陷救自己的恩人的事情。因为凶手跑了,所以老人宁可冤枉救自己的人,也要取得赔偿。这也就是“报恩”了吧?即便寻到了凶手,老人却拒死不认。这就是人心了吧?于是,即使“路见不平”,她难怪没有人敢去“拔刀相助”了么?

或许,这便是虚构与现象的区别了吧。但是,有人想把虚幻的美好变成现实么?一定有不少人看过《水浒》,并为此激动奋发敬佩过。但为什么,不用实际行动来诠释这《水浒》精神呢?在《水浒》书中,那些背景要比现在差多了,处处战乱,人民起义。至于现在,人们生活在太平盛世里,生活安逸富足。在这些热闹繁华的城市里,若人的心可以更暖一些,岂不更好?

我敬佩《水浒》英雄,也向往一个人人善良温暖的社会。我会开始,学习那“水浒精神”!

篇14:水浒传第一回至一百二十回读后感

四方英雄,忠义堂相会,五方豪杰,都来投奔,从“及时雨”宋江到“金毛犬”段景住,可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百单八将替天行道吗,立起杏黄大旗。梁上好汉杀富济贫,好一段辉煌的历史!

宋江提出招安时,有些英雄同意招安,有些豪杰反对招安,只恨宋江想为兄弟们找个出路,却把宗豪杰“亲手杀死”。想那林冲一身好武艺,战场上从无败绩。张清人呼“没羽箭”,只用石子便打伤十五员大将。杜迁、宋万虽然武艺不是很强,但也是人中豪杰,却死在宋江招安之手。要说可怜,还得说柴进大官人,他原为大周皇帝柴世祖的后代,家赐丹书铁劵,富贵荣华,但被奸臣所害,打入牢中,投奔梁山。哪个不是英雄,可是都被宋江的“招安”活活害死。

黄信人呼“镇三山”,韩滔人呼“百胜将”,个个武艺非凡,但还不是让招安一事害了自家性命。

梁山还有三位女将:一位是“一丈青”扈三娘,一位是“母大虫”顾大嫂,一位是“母夜叉”孙二娘,个个有一身好武艺,可惜却惨死于招安之后,怎能让人哀叹?

宋江是个好人,但是好心做了坏事,再说他文不能安邦,只好把招安挂在嘴边,害了多少个好汉的性命。

回想以前攻大祝家庄是小事,在破金征辽时,是一将未伤,林冲、秦明、呼延灼、花荣、武松、鲁智深等是大显神通。可是在征讨方腊中十损七八,英雄死伤大半。林冲还不是被宋江活活气死。

英雄都死于非命,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那这些英雄哪会如此?众人都算是死宋江的手中,可惜一百单八将全军覆没,一代雄杰无法瞑目于地下。但那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那一汩汩沸腾的热血,永远在我心中,让我感叹英雄,伤感满怀。于是我不由地轻轻哼起《好汉歌》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

篇15:水浒传第一回至一百二十回读后感

这段时间,老师让我们读了一本名著——《水浒传》。这本书非常好,内容很精彩。

《水浒传》是一部产生于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生动地描写和反映了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为领袖,有众多英雄豪杰参加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有被招安前的“两赢童贯”、“三败高三尉”等及被招安后的破大辽、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造反的事。因为当时的朝廷、官员非常腐败,所以他们造反了。书中通过人物的性格来反映事件,特别的有趣。

书中的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宋江,虽然宋江不会武功,但是宋江这个人比较谦虚,得人心,所以能让众多好汉臣服于他。他一个人造反并不一定成功,但是几万人、几十万人呢?最后虽然他们没有成功,但是却使一些得到他们帮助的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在生活中,有许多像宋江这样的人。这种人特别好,自己虽然能力有限,但他们遇到有人需要他的帮助时,他们是能帮的就帮,能干的就干。做什么事总是和别人商量,虚心听取别人的劝告。即使是做错了,也能知错就改。这样的人一般都有优良的品质,修养非常的高,为人处事也处理的较为得当。

但生活中也有一些小人,口蜜腹剑,不想靠自己的劳动去争取机会,而是想一些歪门邪道去投机取巧。这种人呢,品质都不好,都没有很大的成就,日久见人心,每当和这种人相处久了,人们就会发现这种人的真实面目,从而失去别人的信任而时时处处提防。

我们要学习一下宋江身上的优良品质,做一个好人,而不要学习一些小人的所作所为。如果学习小人的做法,自己也就成了一个小人,那就麻烦了,别人也会时时处处地提防你,最终你会失去所有人的信任,变成一个可怜虫。

《水浒传》不愧是名著,虽然已经读完,但我还是回味无穷。我还会读第二遍、三遍……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相关文章:

1.水浒传第一回好词好句

2.水浒传第一回阅读笔记

3.西游记第一回读后感

4.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

5.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800字

6.水浒传 读后感

7.水浒传林冲读后感

8.水浒传第八回读后感

9.水浒传读后感字

10.水浒传读后感1000

下载word文档
《水浒传第一回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