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名著深度解读的读后感
“热干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对名著深度解读的读后感,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对名著深度解读的读后感,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对名著深度解读的读后感
高中六册语文书,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我所喜爱的为数不多的文言文之一。每读到其中“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就能感觉到这种平凡生活中的情趣真的让人很感动,这种来自内心的宁静是多么难得,作者成年之后恐怕再难寻得这样的心灵的宁静。而读到家事变迁,更加让我感觉人事不可把握的无奈。我非常能够理解“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的作者心中的伤痛。八岁丧母的作者,之所以对祖母和母亲有如此深的怀念,或许正是因为那短暂的爱永远无法再重来。
为什么人总是爱回忆过去,因为过去的事太美好。过去我很幸福,过去我有完整的家庭,有父亲的疼爱,有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过去我有陪伴在身边的老公,有自认为很好的一大群朋友。在时光的流逝中,有很多东西都变味了。家,没有了,亲情变得像可有可无的白开水。一些朋友也没有了,原本的默契消失了,剩下的是彼此的小心翼翼和成长后的隔阂,我想与其这样,不如不再联系,还能保有我心中那一点最美好的回忆。看着一些旧物,我常在想,朋友之间为什么不能像最初那样单纯澄澈,为什么时间长了,我们之间的戒备隔阂也多了呢。所以,永远不再相见。相见不如怀念,也许,在回忆中,所有的才是最美好的。
有时想想,自己真的是像有些人所说,心好硬的。
篇2:对名著深度解读的读后感
初一时,读了一本叫《项脊轩志》的书,初次读时,觉得它平淡无奇,第二次读时,觉得它耐人寻味,第三次读时,激动不已,不禁为它的内容拍案叫绝。
文章的作者先写出项脊轩的破,漏以及修辑的过程,然后以一句“然余居以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点出主旨,承上启下,开始对往事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怀恋之情。其中所记载的无外乎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事,然而却有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孕于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婴儿时的作者在乳母怀中呱呱啼哭时,居于另室的母亲“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逼真,让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位慈母的形象。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细节描写可以产生电影的功效呢?我闭眼沉思后,顿觉有所感悟: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价值并不取决于它的大小,琐事虽琐,小事虽小,但往往蕴含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琐事之称,只不过是与大事相对而言。什么是大?什么是小?并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譬如说,买菜做饭事家庭琐事,然而正是锅盆碗灶组成生活的交响曲。对zf而言,家庭琐事便成了宏大的“菜篮子工程”。这是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又有哪位领导敢因为它是“琐”事而轻视它呢?联合国有位大员来访问,经过一番考察后,不无感慨地说:“了不起,能解决十三亿人的吃饭问题,真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这不正是对琐事价值的肯定吗?可见,小中有大,琐事可以变成大事,琐事的价值不正在此吗?
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件 小事可以体现人的伟大的人格高尚的品质。当我们想起周总理送 工人一件衬衫的故事,当我们回忆起毛主席为和全国人民共度难关,拒绝吃红烧肉的时候,我们又怎能不为之感动呢?这不都是琐事的价值吗?这样的琐事举不胜举。《项脊轩志》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以小见大,在普普通通的家庭琐事中寄予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列如,在文章最后,作者想说明痛悼亡妻的意思,却没有写一个“悲>
”字。只紧扣项脊轩与亡妻有关的琐事稍动笔墨,看似流水记叙,其实字里行间溢散着触物伤情的悲痛。尤其称道的是最后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它意味着隽永,更加表现出那份淡淡的悲伤,引起读者的兴趣。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见,“一屋”乃是“天下”的有机组成部分。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辉煌的人生正是由这些小事琐事所构成的。高楼大厦是由一砖一瓦所建造而成的。雷锋这个不朽的名字之所以在华夏大地广为传颂,正是这些琐事体现了雷锋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不也是琐事的价值所在吗?
“小”可以见大,“琐”正是大的组成部分。这就是《项脊轩志》给我的深刻体会。作者之所以能够写出这传世之作,除了寓请语言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注重了琐事的价值。
现在,我们高考,时间紧迫,但是我们并不能为此忽视琐事的价值,拒绝智育之外的一切“琐”事。让我们为了明天,为了希望,踏踏实实地从身边的琐事做起,走向人生的第一个制高点吧!
篇3:名著读后感详细解读
力量——生命的美丽,人性的尊严
《萤王》是一部富有诗意的作品,如同一首长诗,充满了古典的美感。《萤王》更是一部充满力量与张力的作品,黑夜中的点点萤光闪烁出生命的活力与节奏,坚韧倔强的少年彰显出“高贵之子”的精神与魅力。
作品通过一个浪漫并带有奇幻元素的故事,讲述萤火虫与男孩间不可思议的缘分,教人尊重生命,敬畏自然。作者将写作的格局从江南水乡的拓展到更加广阔意义上的“灵魂与生命”,通过“爱与美”诠释出生命的尊贵与高洁。
信念——生命的希望,人性的救赎
万物皆灵且美。《萤王》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故事,更传递着生命与生命间的对话。通过摹绘生命之美,传递出关于坚持信念与坚守希望的主题,在坚守的漫漫长路上也许充满荆棘,但心怀信念的人永远不会孤单,赤诚的心会融化冷硬的坚冰,充满勇气的人将得到生命的加冕。
承诺——生命的重量,心灵的坚守
《萤王》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男孩儿对萤火虫许下了一生守护的诺言,他便用自己的生命承担起另一份生命的重量。这份关于守护的承诺被男孩儿不断地扩展、延续,他的坚定不断感染着周围的人们,原本微小的承诺被岁月堆积成不可撼动的模样。作品叙事结构独特,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帧帧画面犹如一部电影,将那个曾在芦苇荡中迷路的小男孩充满人性光辉与传奇色彩的一生一一呈现,感人至深。
家园——生命的住所,心灵的归处
《萤王》是一个关于“家园”的故事。萤火虫的家在水边,村民们的家也在水边,但水边的这两户邻居却无法和睦相处。利益的诱惑打破了家园的宁静,贪婪的欲望撕碎了心灵的坚守。黑暗中的一线金光牵动着少年的心,将他从茫茫芦苇迷宫带回家,也用金色的光芒将人们冰冻的心逐渐温暖。
篇4:中央对地方增值税定额返还深度解读
《通知》称,为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落实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国务院决定,从起,调整中央对地方原体制增值税返还办法,由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时确定的增值税返还,改为以为基数实行定额返还,对增值税增长或下降地区不再实行增量返还或扣减。返还基数的具体数额,由财政部核定。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营改增改革推进过程本身应伴随财政体制的变化,但在当前整个政府职能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没有大的调整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带来影响。因为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地方主要财源受挫,因此在中央和地方事权格局没有大变化的当下,实行增值税定额返还,能够暂时减少营改增对地方政府履行事权的影响。
蒋震指出,这是保证地方财力一系列措施的一个方面。增值税的定额返还应该是阶段性过渡性的举措。未来,随着中央和地方事权的.变化,地方财力规模也会随之变化。随着改革不断深入,这种阶段性的措施也会适时而变。
关于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涉及所得税退税的解读
一、《公告》出台背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注销前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第29号,以下简称“29号公告”)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于土地增值税清算造成的亏损,在企业注销税务登记时还没有弥补的,企业可在注销前提出申请,税务机关将多缴的企业所得税予以退税。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产品销售完成后,短期内无法注销,导致多缴的企业所得税无法申请退税。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开发项目的特点,税务总局制定《公告》,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涉及企业所得税退税政策进行了完善。
二、《公告》主要内容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退税时间《公告》将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申请退税的时间规定为所有开发项目清算后,即房地产开发企业按规定对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后,如土地增值税清算当年汇算清缴出现亏损,且没有后续开发项目的,可申请退税。后续开发项目,包括正在开发以及中标的项目。
(二)多缴企业所得税款计算方法《公告》延续了29号公告的做法,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项目缴纳的土地增值税总额,应按照该项目开发各年度实现的项目销售收入占整个项目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在项目开发各年度进行分摊,并计算各年度及累计应退的税款。举例说明如下:某房地产开发企业1月开始开发某房地产项目,月项目全部竣工并销售完毕,12月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整个项目共缴纳土地增值税1100万元,其中20—年预缴土地增值税分别为240万元、300万元、60万元;2016年清算后补缴土地增值税500万元。年—2016年实现的项目销售收入分别为1万元、15000、3000万元,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分别为45万元、310万元、0万元。该企业汇算清缴出现亏损,应纳税所得额为-400万元。 企业没有后续开发项目,拟申请退税,具体计算详见下表:
2014年
20
2016年
预缴土地增值税
240
300
60
补缴土地增值税
-
-
500
分摊土地增值税
440(1100×(12000÷30000))
550(1100×(15000÷30000))
110(1100×(3000÷30000))
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200
(240-440)
-270
(300-550-20)
450
(60+500-110)
调整后应纳税所得额
-
-
50
(-400+450)
应退企业所得税
50(200×25%)
67.5(270×25%)
-
已缴纳企业所得税
45
310
0
实退企业所得税
45
67.5
-
亏损结转(调整后)
-20((45-50)÷25%)
-
-
应补企业所得税
-
-
12.5
(50×25%=12.5)
累计退税额
-
-
100(45+67.5-12.5)
(三)报送资料《公告》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申请退税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书面材料说明应退企业所得税款的计算过程,包括该项目缴纳的土地增值税总额、项目销售收入总额、项目年度销售收入额、各年度应分摊的土地增值税和已经税前扣除的土地增值税、各年度的适用税率,以及是否存在后续开发项目等情况。
(四)以前年度多缴税款处理《公告》发布执行前已经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公告》发布执行后仍存在尚未弥补的因土地增值税清算导致的亏损,按照《公告》第二条规定的方法计算多缴企业所得税税款,并申请退税。《公告》发布执行后,企业应抓紧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退税申请,并按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三、《公告》实施时间《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9号公告同时废止。
篇5:小学教师对《解读语文》的读后感
小学教师对《解读语文》的读后感
听说现在的初中,因为中考,许多老师喜欢以最快的速度上完课本上的内容,花更多的时间在词、课外现代文与文言文的阅读上。从而大大减少了对课本上那些极大的篇目的可讲性,又正因为课本现代文并不在中考范围内,那些篇目处在了尴尬的地位,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于是乎,老师青苗谈些地点到就草草收场。
就拿初三下的重点篇目《孔乙己》来讲,我翻翻女儿的课本,只记了四句笔记。据女儿讲老师匆匆讲了一下就过去了,印象中没有特别的东西,只有这四句还有点价值。从鲁迅短篇小说的角度看,这一篇也算是精华中的精华了,在其文学成就的价值说也是占着不小的分量的。老师居然是这样一个姿态,着实让身为小学教师的我吃那一惊的。
近来,我拜读了著名学者钱理群、孙绍振和另一个老师主写的《解读语文》,大师们对语文教学的研究深度和执着探索精神,感到由衷地敬佩。他们三人对中学语文中的名篇进行了深入而宽广的探究,鲁迅的篇目占据了最大的篇幅:《祝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三海经》、《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等,其他的也多,如朱自清的.《绿》、《背影》,刘亮程的《三个虫子》等;外国的也不少,如《项链》、《加刑架下的报告》……每位老师在文本内容、写作特色、语言优劣、人文价值、课堂设计等的角度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认真尽心地反思,三人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细腻的阐述。与现在就教的老师的蜻蜓点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不能不让人对女儿的语文有了深深的担忧。
小学里,女儿对语文是由衷的欢喜,对作文是神往的。通常写一篇作文,能呆在房间里三四个小时,思考、阅读结合,不厌其烦。好动、坚持力差得她,这时常能让我感到欣慰。你说,不真心喜欢,谁会在房间里呆住呢?初中后,写作文不到半小时搞定,不再像过去那样琢磨用什么题,用什么形式,也不再翻书,每次都草草了事。如果说是因为作业多为推辞,那是勉强的。女儿不喜欢初中的语文,归根到底跟老师的教学、引导有着太大的练习了。尽管在家想尽办法循循诱导,但终究抵不过课堂的枯燥无味、简单空洞。
我也叫女儿看了看这本书,女儿翻了几篇连连惊呼:“《孔乙己》这篇文章,原来这么好,有那么多点可以探索。”其实,女儿心里还是钟情于语文的,只是对当前她的语文课不满而已。我们家长该怎么办?
作为小学教师,我一直认真教着语文。看着此书,心中的这份执着更坚定了。
【对名著深度解读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1.名著 读后感
2.名著阅读读后感
6.中外名著读后感
8.社会学名著读后感
10.名著读后感100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