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电影观后感
“夜凉如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武则天》电影观后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武则天》电影观后感,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武则天》电影观后感
从武则天的奋斗历程中是一种充满曲折、坎坷、艰难、危险的道路,她为了改变父死后被家族欺压的命运,十四岁进宫当了唐太宗的才人,尽管她机智、灵活、大胆泼辣,但在后宫佳丽三千人的人海中,也没有得宠,太宗临死时本是叫好殉葬的,但是因为武则天一番的机智和深情话语,深深打动了太宗这个枭雄,贬她削发为尼,打算让她在清规戒律度过一生。武则天就是武则天,她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在她当才人郁闷不得志的时候,她傍上了李治这个太子,用自已的肉体牢牢控制了这个重量级人物,用糖衣炮弹征服了男人,为自已今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武则天确实是一位政治天才,在李治皇帝身体不好的情况下,为他帘后辅政,日理万机,把大唐帝国的政务、军务处置的井井有条,充分利用手中的权力拉拢了一批高官,为自已在朝野上下赢得了广泛的人缘和为出色的支持率,为自已将来成为最高统治者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作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帝,挑战了在男政专权、男尊女卑的旧的封建体制,取得的成就也是另人刮目相看的,我认为她的丰功伟绩可以有六点值得我们后人借鉴:
一:遇到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
二:未雨绸缪、敢于下注的精神。
三:遇事冷静沉着,大胆果断的精神。
四:注意情报信息收集工作,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精神。
五:不拘一格,敢于用人,用人不疑,充分信任和大胆放权精神。
六:开辟了科考新局面,为贫寒子弟从政创造了条件,打破了贵人永贵贱.人永贱的政治格局,开创了民主时代的先河。
她留下了种种不良的传说,但影响不了她的历史功绩,她的思想将和毛泽东同志一样永放光芒,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耀眼的一颗政治明星。
篇2:《武则天》电影观后感
唐太宗死后,唐高宗迷上武则天,又将武则天接回宫中,后来又将武则天立为皇后。显庆五年,高宗患有头风之疾,武则天便替他管理朝政,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世和笼络人心,以唐高宗的名义下令改编《氏族志》为《姓氏录》,得到庶族地主的支持和欢迎,从而扩大了武则天统治的社会基础。
武则天为了给自己当皇帝扫清道路,以严刑峻法,实行恐怖统治,从而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统治。
武则天做了皇帝以后,励精图治,广泛搜罗人才,不拘资历,不问门第,任何人可以推荐人才,也可毛遂自荐,经过考试,量才录用,这就使科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武则天统治的四五十年间,由于实行政治统治改革,打击士族豪强势力,基本上消灭了关中军事贵族部曲,佃客制,使庶族地主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上升,在封建地主阶级内部争夺财产和权力的斗争中,以武则天为代表的庶族地主取得了胜利。武则天广开才路,重用庶族地主和知识分子,扩大了其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她重视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社会秩序也进一步安定。所有这些,在客观上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造就了社会繁荣的局面。
武则天统治时期,成为唐朝极盛时期之一,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篇3:《武则天》电影观后感
一个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武则天。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当初是山西木材商人,为了理想去从军,结识李渊(唐高祖),武德三年升正三品工部尚书。母亲杨氏,也饱读诗书,所以武则天受父母的影响,很有才气。贞观十一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名“武媚娘”,后,出家感业寺为尼。后复回宫,永徽六年登上皇后的宝座,载初元年登上皇位,史称“武周”,神龙元年退位。这就是武则天的一生。
一口气看完蒙曼的百家讲坛之武则天,已是凌晨两点了。合上书扉,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什么,能够让一介女流之辈能够突破中国古代传统道德观念,在权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登上盛唐皇帝的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是什么,能够让她在充满坎坷变数的政治道路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呼风唤雨,成为母仪天下继而又母权天下的龙上之凤;是什么,能够让一个女人在爱情和亲情面前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不惜牺牲丈夫和儿女的利益,来达到她渴望已久的权利欲望;又是什么,能够让她在耄耋之年突然放弃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大周王朝,重新又让李唐后人来替代武家王朝?纵贯她叱诧风云、波诡云谲的一生,是那么得富有戏剧性,又是那么得惊心动魄,令人回味良久。
历史从来都是一张张的智力拼图,后人只有永无休止地考证、拼凑、续接,才有可能一点点地接近她的真实面目;然而历史又是血肉鲜明的,一切历史的传承,无不在文字的渗透和纪录中容颜妩媚。喜欢蒙曼的讲解,是因为她在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历史脉络中可以轻松自如地为读者和观众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时间坐标,作为一个文化的传播者,她确实可以成功地让历史缩影为一段脍炙人口的佳作。我也曾有幸,在龙门石窟观摩过貌似武则天的卢舍那大佛,有幸在乾陵无字碑前伫立思索;只是我有心无力,我的学识和阅历还无法去打开那扇雄奇与苍凉的历史大门。所幸我们这个时代有人殚精竭虑、化繁为简,让我们在时隔一千多年之后,能够轻松而愉快地了解武则天的平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位教授用这种态度读史研史传史,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快事!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站在历史的高点上,古老而神奇的中华文明会让我们感到惊诧,感到博大,感到自豪。我们会问:在浩瀚如海的历史长河中,武则天又是我们取几瓢之饮呢?所有的历史玄疑只有在时间的面前才会变得清澈,变得透明,而我们永远看不清的,则是时间那最最神秘的面容!
虽然武则天的一生勾心斗角,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世家贵族;第二是稳定了边疆形势;第三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她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原因有三个:一是她改革了开课考试;二她改革后第一次殿试有几万人,增强了人们的积极性;三是她用人不看门第,只要你有政治才能,就能当官。所以当时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史称武则天当政时期为“贞观遗风”。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成功与她的性格必定紧密相连,武则天是最自信的,但又是最不自信的。在一个男权社会里,武则天以一个女人的身份改换天命,当上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没有过人的勇气和超常的自信不可能做到。武则天为了权力,甚至不惜杀死亲生儿女,但是,同样是武则天,对狄仁杰却充满温情。她称狄仁杰为国老,她不让狄仁杰下拜,说那样会让她都觉得自己浑身疼;这样的行为,就算是以爱护大臣着称的唐太宗也望尘莫及。这就是伟大的历史人物----武则天。
篇4:武则天观后感
武则天观后感
最近观看了刘晓庆、陈宝国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武则天》,在称赞刘晓庆、陈宝国演艺精湛的同时,对人生也有很多感慨。
第一是人的胸怀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武则天微服出宫与老百姓促席而谈时,当老百姓骂骂咧咧地指责武则天这不好那不好,并指责武与唐王父子之间的关系时,武只是微微一笑而过之,这就是胸怀。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沉船,那武则天的胸怀就能沉大海。人生在世心胸有多宽广,那么你的舞台就有多大。如何提高自己的胸怀,我觉得提高自己的素质的办法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第二是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去做,从小事做起。做人要有心计,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命运,有时候只要做就可以,不需要刻意的去表现自己,越表现自己越让人讨厌,武则天学习写字,帮助皇帝看奏册就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也为她以后料理国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也一样,默默奉献就好,如果刻意的表现自己,反而让领导觉得你虚伪,让家人觉得你是另有所图。做自己的'事,用心去做,努力去做好,只要是金子放在那里都会发光的。
第三是不能有害人的心,但必须要有防人的心。虽然对皇后表示同情,但是如果皇后不首先加害武则天,武则天也不回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而加害到皇后身上,一些事情都是被逼出来的。做人老老实实的,不能有害人之心,做坏人总会有报应的,不是不报,是时辰未到。做好人好,但做好人也需要有防人之心,总不能别人把自己卖了,自己还高兴的在一旁给人家点钞票吧。就象小品买拐一样,总不能完了说声谢谢吧。
第四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把握机遇,迎难而上。武则天被发配到尼姑庵,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梦想,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巴结、拉拢太监,包括以前养的一匹马她也不放过,积极争取重新回到皇帝身边的机会。只有面对困难才能锻炼自己的意志,才能更好的学习,提高自己,如果永远是风平浪静,那么永远不会有浪花出现。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困难时你所采取的行动。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也是山西文水人。她是山西人的骄傲,是女人的骄傲,也是男人的学习榜样。
篇5:武则天简介
武则天
(624~705) 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名瞾。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父士彟,贩卖木材的大商人,隋末为鹰扬府队正,与李渊有交往,李渊晋阳起兵后,士彟从至长安,贞观(627~649)中,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母杨氏,隋室疏宗。
武则天十四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争宠,互相谗毁。永徽六年(655)高宗欲废王氏改立武氏为皇后,元老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人以武氏非名门令族出身而表示反对。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投高宗所好,表示赞成,李勣则对高宗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高宗乃立武氏为皇后。王皇后被废不久,即与萧淑妃同被则天害死。
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自显庆(656~661)末起,乘高宗体弱多病之机,遂专国柄,威势日重。上元元年(674),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宫中称为“二圣”。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二月,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以武代李的趋势日见明显,于是李勣之孙徐敬业(李绩原姓徐,唐朝赐姓李)代表元老重臣势力,于这年九月以恢复庐陵王的皇位为号召,在扬州(今属江苏)起兵,但三个月即兵败被杀。垂拱四年(688)越王李贞、琅琊王李冲代表宗室势力分别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和豫州(今河南汝南)起兵,均不到一个月就被扑灭。在则天的授意下,沙门法明(或作“法朗”)进《大云经》,借佛告净光天女之语影射则天是弥勒佛降世,当以女身王国土,代唐为阎浮提主(“阎浮提”意为大千世界),大批臣民上疏劝进,则天遂于天授元年(690)称帝,国号周,并自以“瞾”字为名。废睿宗为皇嗣,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武则天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大肆翦除异己,打击政敌,并滥杀一些被她怀疑的大臣。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裴炎及程务挺等人,少数被贬逐,多数遭诛杀;李氏皇室及宗室诸王相继杀戮殆尽;另有“海内名士”三十六家,也以谋反的罪名而被族诛。武则天以女主的身份号令天下,执政前又无自己的心腹,执政后多疑臣民不忠于己,遂任用索元礼、周兴及来俊臣等酷吏广事罗织,严酷逼供,奖励告密,虽然消灭了一些政敌,但也滥杀无辜。到武周政权正式建立以后,斗争趋向缓和,此风才有所收敛。
武则天为抬高武氏一族及宠臣李义府等人的社会地位,抑制旧门阀士族及李唐皇族,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把武家列入第一等,并规定凡五品以上官员皆入于谱。为了培植自己的政治力量,扩大其政权的社会基础,她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员外置官,破格用人。这样做虽然选拔了一批才能之士,如狄仁杰、李昭德、姚崇、宋璟及张柬之等人,但也不免使官员倍增,流于冗滥。高宗在位时,武则天曾上疏建言十二事,其中有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进步的主张,高宗旨略施行之。在武则天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由于隋末农民起义的作用及唐太宗贞观之治奠定的基础,也由于武则天沉重打击了旧士族和大贵族、大官僚集团,执行了一些具有进步性的政策,所以社会经济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人口也由三百八十万户猛增到六百一十五万户。
武则天执政前,唐朝已经俘阿史那贺鲁,平定西突厥,于其地增设濛池、崑陵二都护府,隶于安西都护。武周政权建立后,她感到整个西域过于阔远,不易管辖,遂于长安二年(702)把天山以北地区从安西都护府划出来,另置北庭都护府,治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安西四镇(即碎叶、龟兹、于阗、疏勒)自垂拱二年(686)起为吐蕃所占。武则天不甘心失土,乃于长寿元年(692)遣王孝杰等大破吐蕃,恢复了四镇。
武则天非常重视著述,召学士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政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寮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她另有《垂拱集》、《金轮集》等著述。
但武则天也有不少消极的行为。她信图箓、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打击政敌的过程中也不免滥杀无辜。官吏大增也必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在她统治时期尽管社会经济有所上升,但逃户问题已经日益严重,府兵制开始走向破坏。
武则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攸绪及武攸宁等人,并大封武氏宗人为王。大臣吉顼等人深以嗣君之选为虑,武则天也感到作为女子,死后只能入李家宗庙享子孙祭祀,所以接受臣下建议,于圣历元年(698)迎还庐陵王李显,复立为太子。武氏晚年宠爱男妾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神龙元年(705)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诛杀二张,逼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中宗上尊号为则天大圣帝,后人因称她为“武则天”。同年十一月去世。
篇6:武则天语录
1、高人叶高志,山服往山家。迢迢间风月,去去隔烟霞。
2、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3、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4、碧岫窥玄洞,玉灶炼丹砂。今日星津上,延首望灵槎。
5、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
6、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
7、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8、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9、天下光宅,海内雍熙。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10、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自己累死,而是要让手下做事情累死,这个才叫本事。
11、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於天下乎
12、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13、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
篇7:武则天语录
1、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2、攻守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之不可攻也。
3、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4、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
5、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谋者谋于未兆,慎者慎于未成。
6、知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人。
7、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爰设筐币,式表诚心。筵辉丽璧,乐畅和音。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8、慎而言,将有和之;慎而身,将有随之。
9、上下通诚者,则暗相信而不疑;其诚不通者,则近怀疑而不信。
10、言易泄者,召祸之媒也;事不慎者,取败之道也。
11、忧患生于所忽,祸宫兴于细微。
12、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
13、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谋虑机权不可以不密。
14、将视兵如子,则兵事将如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
15、理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16、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
17、以色事人,不能久已。
18、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19、唯公心可以奉国,唯公心可以理家。
20、赠人以财者,唯申即目之欢;赠人以言者,能致终身之福。
21、事君事父,资敬之途斯一。
22、君臣即忠惠,父子有道即慈孝,士庶有道即相亲。
23、夫礼缘人情而立制,因时事而为范。变古者未必是,循旧者不足多也。
24、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
25、丽容虽丽,犹待镜以端形;明德虽明,终假言而荣行。
26、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
27、忍所私而行大义,可谓公奖。
28、言出于己,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迩,不可止于远。
29、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
30、君有过失而不谏者,忠臣不忍为也。
31、人恃衣食,犹鱼之待水;国之恃人,如人之倚足,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无足则不可以步。
32、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
33、朋友不信,则交易觉。
34、终身为善,一言败之,可不慎乎!
35、臣以君为心,君以臣为体。
36、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37、人之事君也,使无难易,无所惮也;事无劳逸,无所避也。
38、但使卿辈不滥,何恤人言!
39、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
40、天硬,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烛,四时无私为。
41、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
42、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43、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
44、非夫纯孝者,则不能立大忠。
45、人足者,非独人之足,国之足也;人匮者,非独人之匮,国之匮也。
46、人臣之于君也,犹四肢之载元首,耳目之为心使也。
47、我能制之(桀骜不驯的烈马),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48、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篇8:武则天读后感
《干法》读后感 推荐度:《红鞋》读后感 推荐度:教子读后感 推荐度:《背影》读后感 推荐度:《边城》读后感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有关武则天读后感
武则天,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字眼,《武则天》读后感。她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惊天动地的女皇。我钦佩她的才情与果断,同样也憎恨她的冷酷与无情。这位执着于自己的梦想的人,经历过隋王朝的,也经历过大唐王朝的太平盛世,她的千秋功过,任后人评说。我很想了解她,了解她谜一样的传奇人生!初读完这本武则天,不禁感慨万千。武则天,从儿时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到凶狠残暴的皇后,再到独一无二的女皇。整整八十年!武则天深知权利的重要,她凭着自己的才智与心机,抓住自己制造的机会,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女儿,终于登上了皇后之位!她的果断,让我明白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光匆匆,也许你现在不抓紧机会,以后后悔都来不及。
当然,我不会像武则天那样,以血腥来换取自己的利益。相反,我会在个个时间,毛遂自荐,抓紧机会,造就自己的完美人生!武则天终究登上帝王之位,还因为她有一定的政治能力,读后感《武则天》读后感》。自从高宗李治答应了武则天“垂帘听政”的想法后,大唐王朝简直就成了武家的天下。终于,武则天慢慢等待,杀掉了十几位朝廷重臣,成就了她千古第一女皇的霸业。我觉得,只有拥有过人的胆识和惊人的智慧,一颗善良诚挚、坚定果断的心,才能执掌国家,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我能够理解武则天把自己的手逼向亲生女儿咽喉时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但有舍才有得,要取得成就,就必须舍弃自己的一部分,要认真刻苦,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做事。还要学会随机应变,要知道,在时间的钟表上,只有两个字:现在。要做到这些,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努力学习知识,将来好壮大我们的国家,让中华民族的事业欣欣向荣,永远强盛不衰!武则天立下无字碑,任由后人评说。这位心如蛇蝎的母亲,这位开明圣贤的女皇,终于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
读完这本武则天几乎用了整整一个月的业余时间,往往看了几页就有点看不下去的感觉,不是作者写的晦涩难懂而确实是自己的历史知识过于薄弱,但幸好还是坚持着看完了。
萧让通过大量阅读史书,客观研究分析,还原了一个不同于任何戏说版本的武则天给我们。她不同于现在社会上很多所谓的史学家,轻易就会下一个爆炸性的结论以期博取媒体和读者的眼球。在碰到一些历史上有争议的事,她通常会大量罗列史书中所记载的原话和年限(这估计也是我看得比较慢的`原因,古文阅读能力比较差),加上些自己的判断。有时,甚至连自己的判断都不加,让读者自己思考.
一代女皇武则天,她的确是一代而终的。机关算尽的一辈子,政治的斗争的一辈子,背信弃义的一辈子,亲离子散的一辈子,但到最后还是得亲手将从儿子手中夺来的政权又归还给他们。武周一代而终,李唐复辟。从武周初期的酷吏告密政策到她大力推广科举制度,从她对酷吏的放权到对朝中重臣的控制,从她对自己亲生子女的残忍迫害到对情人的包庇宠溺,从初期对佛教的利用到老来的真正归铱。如果单从帝王的角度或是女人的角度来看,确实很难理解她执政五十多年的各种举动,但如果了解了她那样的出生背景,那样的一女侍父子的经历,又偏偏有了那样的心志和毅力,似乎也就合情合理了。
喜欢这样的书,觉得没有被作者很强势的观点所引导,没有被一己之言所蒙敝,整个阅读过程也是不断思考的过程。
篇9:武则天简介
唐与契丹、奚等之战
唐显庆五年(660年)至光启年间(885—887年),唐与契丹、奚、室韦等部族在今河北、辽宁西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进行的多次作战。
契丹、奚、室韦等,均为唐时东北地区的游牧部族。追逐水草而居,以畜牧、射猎为主要生活来源。各有骑兵一部,善骑射。贞观年间(627—649年)内附于唐朝。唐廷于其故地设置府、州,以其部落首领为长官,掌管各本部事宜。显庆五年前,与唐王朝关系尚好,未曾发生战事。
唐太宗李世民和契丹首领李窟哥及奚大酋可度者去世后,契丹与奚于显庆五年初次联兵反唐。高宗李治命将出师,在同年四月将其击败。东北边地暂安。唐皇后武则天自高宗后期擅政以来,至天授元年(690年)改唐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对内悉力剪除异己臣僚与唐宗室诸王,对外频岁出师,企图以单纯武力平定周边少数民族的叛乱与攻扰。致使国家政局动荡,朝内不稳,唐军多面应战,疲于奔命,军费上升,征调日加,百姓虚疲。时与契丹,奚毗邻的唐营州(治今辽宁朝阳市)都督赵文翔,对契丹饥民不予救济,视其首领如奴仆,引起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与其内兄归诚州刺史孙万荣等人的怨恨。于是,他们乘唐廷内忧外患之机,于万岁通天元年(6)五月,举兵反唐,攻陷营州、崇州(治今辽宁朝阳市东北),杀赵文拥,俘龙山军讨击副使许钦寂。尽忠自称无尚可汗,以万荣为前锋,纵兵掠地,旬日间兵至数万。
武后派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等28将,率军进讨,企图一举消灭契丹、奚,以安定东北边疆。八月,双方战于西硖石黄獐谷(今河北迁安东北)。契丹据险要之地,多方诱敌至预设战场,然后伏兵齐发,全歼官军。契丹乘胜攻平州(治今河北卢龙)。
九月,武则天令天下囚犯及士庶家奴骁勇者充军,山东(太行山以东)近边诸州置武骑团兵,又命同州刺史、建安王武攸宜为右武威卫大将军,充清边道行军大总管,以讨契丹。契丹进围檀州(治密云,今属北京),被清边前军副总管张九节部击退。时东突厥默啜可汗为索取前突厥降户,为其女求婚,请为武周帝子,表示愿率军进讨契丹。武则天遂册授默啜为左卫将军、迁善可汗。十月,默啜乘契丹李尽忠卒丧之机,进袭松漠(治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北),掳掠而去。孙万荣收合余众,军势复振。遣将率军南犯,攻陷冀州(治今河北冀县),继攻瀛州(治河间,今属河北),使河北为之震动。
次年三月,清边道总管王孝杰、羽林卫将军苏宏晖等率军17万,再与契丹战于东硖石谷(今河北迁安东北)。契丹佯败引退,诱敌跟进,然后适时反击,大败唐军,王孝杰被逼坠崖而死,苏宏晖逃走。契丹继攻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陷城邑,掠吏民。武攸宜遣兵进击,不克。
随后,武则天命右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为神兵道行军大总管,与右豹韬卫将军何迦密、清边道副大总管娄师德、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等,率兵20万进击契丹。六月,武懿宗军至赵州(治赵县,今属河北),闻契丹数干骑将至冀州,惧退相州(治安阳,今属河南)。契丹遂进屠赵州。正当双方相持之时,默啜率军攻契丹新城(今内蒙古翁牛特旗附近),尽俘其老弱妇幼而归。契丹军得悉后,顿时恐惧不安,奚人也乘机叛离契丹。于是,唐神兵道总管杨玄基率部进击其前,奚兵攻击其后,契丹军大溃。孙万荣率余部东走,又多次遭唐前军总管张九节部截击。孙万荣逃至潞水(今北京通县以下潮白河)东,为其奴所杀。契丹遭此大败后,其余众以及奚、霄族人,皆降附于东突厥。久视元年(7),武则天纳魏州刺史狄仁杰建议,授来降的契丹骁将李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骆务整为右武威卫将军,并令其领兵进击契丹余党,获胜而归。
神龙元年(7)武则天病重,其子李显继位,恢复大唐国号。景云元年(7)李旦继位,是为睿宗。十月,唐睿宗命幽州镇守经略节度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以加强边防。十二月,依附于东突厥的奚族,再度进犯,攻掠渔阳(今天津蓟县)、雍奴(今天津武清西北)而去,薛讷率军追击,不克而还。
先天元年(7),睿宗因镇守幽州20多年的薛讷与燕州刺史李进有隙,遂以左羽林将军孙侩为幽州大都督,徙薛讷为并州长史。六月,孙侩急于收复营州,不顾天时地利,孤军远袭,在冷陉(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坝后)被奚酋李大酺军击败,唐军全军覆没。 十一月,奚、契丹骑兵2万再攻渔阳,幽州都督宋璟闭城不出,奚、契丹军大掠而去。
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内患平息,帝权已固。采取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加强边防等措施,使国家实力进一步增强。面对东北之契丹与奚、北方之东突厥、西方之吐蕃及西突厥等的军事威胁,玄宗权衡周边形势,决定置战略重点于吐蕃这个对唐威胁最大的王朝势力,而对契丹、奚则采取攻战与和亲交互为用之策,以收复营州,安定东北边陲。
开元二年(7)七月,并州长史薛讷等奉命率军进击契丹,在滦水谷(今河北承德附近滦河)被契丹伏兵大败。四年八月,契丹、奚首领因东突厥默啜可汗战败被杀,失去依恃,率所部降唐。玄宗遂对其加封郡王、大将军、都督,并下嫁公主,以求安抚。
五年三月,玄宗制命重建营州都督于柳城(今辽宁朝阳市)兼平卢军使,对其进行统辖。八年,契丹牙官可突于因不满其王李娑固图谋加害于己,举兵击娑固,娑固败奔营州。营州都督许钦澹派安东都护薛泰率领精兵,与奚王李大酺以及娑固所部,进击可突于,结果被击败。许钦澹被迫移军退入渝关(今山海关),营州复失。
玄宗迫于形势变化,又对可突于所立之王进行加封并许嫁公主。十八年,可突于入朝献贡,同平章事李元纮对其无礼,迫使其率领部众,并胁迫奚部,再次降附于东突厥。玄宗先后命幽州长史赵含章,单于大都护、忠王李浚等率军进讨。二十年正月,又命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祎等率军进讨。三月,白山(似白狼山,今内蒙古科尔沁左旗东境)之战,唐军先败后胜,终于大破奚、契丹军,可突于等远逃。二十一年闰三月,可突于引东突厥兵来攻,经都山(今河北青龙县西北)之战,大败幽州道副总管郭英杰所部。
玄宗鉴于可突于屡次犯边,两任节度使均不能御,于是改派河北节度副大使张守圭为幽州节度使,前往镇抚。张守圭到任后屡破契丹,致可度于于困境,并针对其诈降术,将计就计,派管记王悔至其牙帐,利用其内部权力之争,说使牙官李过折乘夜领兵将契丹王屈烈和可突于斩首,尽除其党,率其余众降唐。二十三年正月,玄宗封过折为北平王、检校松漠都督。不久,奚、契丹再次举兵犯边。张守圭令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率军进击,因恃勇轻进,战败而归;张守圭继之出师,方破契丹于捺禄山(今辽宁兴城境)。二十七年六月,平卢军使乌知义因受幽州镇将所逼,率军攻奚,在潢水(今辽河上游)北遭到惨败。张守圭竟隐瞒败状,上奏获捷。事泄后,被贬为括州刺史。
此后,玄宗为政日非,怀有野心的安禄山为以边功取宠于玄宗,屡次出兵攻掠奚、契丹,迫其各杀公主背唐。天宝九载,(?45年),安禄山多次诱骗奚、契丹酋长赴宴,借机将其杀害,并献首于唐廷。十载秋,被玄宗擢为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率兵6万余,远出契丹松漠牙帐,不惜士卒疲惫不堪,不顾天雨而致弓弩失效,强行进击,结果遭到契丹、奚兵合击,惨败而逃。
至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等发动反唐叛乱,唐终不能收复营州。唐平“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幽州、卢龙、河北等地藩将,擅地自保,不轻易在边地闹事。契丹、奚等族亦很少犯边,常有入朝奉献。后依附于北方强盛起来的回鹘,又有进犯。至光启年间,唐廷在农民起义战争冲击下,面临灭亡;而契丹复强,不时攻掠幽、蓟(今北京境)。卢龙镇将刘仁恭父子率部击败契丹,迫其不敢犯边,直至唐朝灭亡。
点评:唐与契丹、奚等游牧族的战争,是唐廷整个安边之战的一部分。在周边作战对象多,战线广,各民族关系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武则天对其专事攻战一举,玄宗则实行有限攻战与和亲安抚相结合之策,虽取得一些 胜利,但终不能达到安边目的。契丹、奚等先后依附于北方的东突厥及回鹘,常能选择有利时机,发挥骑兵快速机动之长,给唐廷造成较大困难。
篇10:武则天名言
一、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二、臣以君为心,君以臣为体。——武则天
三、人之事君也,使无难易,无所惮也;事无劳逸,无所避也。——武则天
四、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武则天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武则天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武则天
五、攻守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之不可攻也。——武则天
六、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武则天
七、将视兵如子,则兵事将如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武则天
八、上下通诚者,则暗相信而不疑;其诚不通者,则近怀疑而不信。——武则天
九、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谋者谋于未兆,慎者慎于未成。——武则天
一十、君子虽殒,美名不灭。——武则天
十一、终身为善,一言败之,可不慎乎!
十二、慎而言,将有和之;慎而身,将有随之。——武则天
十三、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谋虑机权不可以不密。——武则天
十四、天无私硬,地无私载。——武则天日月无私烛,四时无私为。——武则天
十五、人恃衣食,犹鱼之待水;国之恃人,如人之倚足,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无足则不可以步。——武则天
十六、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武则天
十七、夫礼缘人情而立制,因时事而为范。——武则天变古者未必是,循旧者不足多也。——武则天
十八、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武则天
十九、丽容虽丽,犹待镜以端形;明德虽明,终假言而荣行。——武则天
二十、忧患生于所忽,祸宫兴于细微。——武则天
二十一、人臣之于君也,犹四肢之载元首,耳目之为心使也。——武则天
二十二、人足者,非独人之足,国之足也;人匮者,非独人之匮,国之匮也。——武则天
二十三、瞻紫极,望玄穹。——武则天翘至恳,罄深衷。——武则天听虽远,诚必通。——武则天垂厚泽,降云宫。——武则天
二十四、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武则天
二十五、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二十六、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武则天
二十七、理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武则天
二十八、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武则天
二十九、赠人以财者,唯申即目之欢;赠人以言者,能致终身之福。——武则天
三十、但使卿辈不滥,何恤人言!
三十一、朝坛雾卷,曙岭烟沉。——武则天爰设筐币,式表诚心。——武则天筵辉丽璧,乐畅和音。——武则天仰惟灵鉴,俯察翘襟。——武则天
三十二、君有过失而不谏者,忠臣不忍为也。——武则天
三十三、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武则天
三十四、事君事父,资敬之途斯一。——武则天
三十五、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武则天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武则天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武则天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武则天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武则天
三十六、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武则天
三十七、我能制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武则天
三十八、朋友不信,则交易觉。——武则天
三十九、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武则天
四十、建国之本,必在务农。——武则天
四十一、以色事人,不能久已。——武则天
四十二、言出于己,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迩,不可止于远。——武则天
四十三、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武则天
四十四、非夫纯孝者,则不能立大忠。——武则天
四十五、唯公心可以奉国,唯公心可以理家。——武则天
四十六、言易泄者,召祸之媒也;事不慎者,取败之道也。——武则天
四十七、君臣有道即忠惠,父子有道即慈孝,士庶有道即相亲。——武则天
四十八、知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人。——武则天
四十九、忍所私而行大义,可谓公奖。——武则天
篇11:武则天简介
武则天简介
唐与契丹、奚等之战
唐显庆五年(660年)至光启年间(885―887年),唐与契丹、奚、室韦等部族在今河北、辽宁西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进行的多次作战。 契丹、奚、室韦等,均为唐时东北地区的游牧部族。追逐水草而居,以畜牧、射猎为主要生活来源。各有骑兵一部,善骑射。贞观年间(627―649年)内附于唐朝。唐廷于其故地设置府、州,以其部落首领为长官,掌管各本部事宜。显庆五年前,与唐王朝关系尚好,未曾发生战事。 唐太宗李世民和契丹首领李窟哥及奚大酋可度者去世后,契丹与奚于显庆五年初次联兵反唐。高宗李治命将出师,在同年四月将其击败。东北边地暂安。唐皇后武则天自高宗后期擅政以来,至天授元年(690年)改唐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对内悉力剪除异己臣僚与唐宗室诸王,对外频岁出师,企图以单纯武力平定周边少数民族的叛乱与攻扰。致使国家政局动荡,朝内不稳,唐军多面应战,疲于奔命,军费上升,征调日加,百姓虚疲。时与契丹,奚毗邻的唐营州(治今辽宁朝阳市)都督赵文翔,对契丹饥民不予救济,视其首领如奴仆,引起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与其内兄归诚州刺史孙万荣等人的怨恨。于是,他们乘唐廷内忧外患之机,于万岁通天元年(6)五月,举兵反唐,攻陷营州、崇州(治今辽宁朝阳市东北),杀赵文拥,俘龙山军讨击副使许钦寂。尽忠自称无尚可汗,以万荣为前锋,纵兵掠地,旬日间兵至数万。 武后派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等28将,率军进讨,企图一举消灭契丹、奚,以安定东北边疆。八月,双方战于西硖石黄獐谷(今河北迁安东北)。契丹据险要之地,多方诱敌至预设战场,然后伏兵齐发,全歼官军。契丹乘胜攻平州(治今河北卢龙)。 九月,武则天令天下囚犯及士庶家奴骁勇者充军,山东(太行山以东)近边诸州置武骑团兵,又命同州刺史、建安王武攸宜为右武威卫大将军,充清边道行军大总管,以讨契丹。契丹进围檀州(治密云,今属北京),被清边前军副总管张九节部击退。时东突厥默啜可汗为索取前突厥降户,为其女求婚,请为武周帝子,表示愿率军进讨契丹。武则天遂册授默啜为左卫将军、迁善可汗。十月,默啜乘契丹李尽忠卒丧之机,进袭松漠(治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北),掳掠而去。孙万荣收合余众,军势复振。遣将率军南犯,攻陷冀州(治今河北冀县),继攻瀛州(治河间,今属河北),使河北为之震动。 次年三月,清边道总管王孝杰、羽林卫将军苏宏晖等率军17万,再与契丹战于东硖石谷(今河北迁安东北)。契丹佯败引退,诱敌跟进,然后适时反击,大败唐军,王孝杰被逼坠崖而死,苏宏晖逃走。契丹继攻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陷城邑,掠吏民。武攸宜遣兵进击,不克。 随后,武则天命右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为神兵道行军大总管,与右豹韬卫将军何迦密、清边道副大总管娄师德、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等,率兵20万进击契丹。六月,武懿宗军至赵州(治赵县,今属河北),闻契丹数干骑将至冀州,惧退相州(治安阳,今属河南)。契丹遂进屠赵州。正当双方相持之时,默啜率军攻契丹新城(今内蒙古翁牛特旗附近),尽俘其老弱妇幼而归。契丹军得悉后,顿时恐惧不安,奚人也乘机叛离契丹。于是,唐神兵道总管杨玄基率部进击其前,奚兵攻击其后,契丹军大溃。孙万荣率余部东走,又多次遭唐前军总管张九节部截击。孙万荣逃至潞水(今北京通县以下潮白河)东,为其奴所杀。契丹遭此大败后,其余众以及奚、霄族人,皆降附于东突厥。久视元年(7),武则天纳魏州刺史狄仁杰建议,授来降的契丹骁将李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骆务整为右武威卫将军,并令其领兵进击契丹余党,获胜而归。 神龙元年(7)武则天病重,其子李显继位,恢复大唐国号。景云元年(7)李旦继位,是为睿宗。十月,唐睿宗命幽州镇守经略节度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以加强边防。十二月,依附于东突厥的奚族,再度进犯,攻掠渔阳(今天津蓟县)、雍奴(今天津武清西北)而去,薛讷率军追击,不克而还。 先天元年(7),睿宗因镇守幽州20多年的薛讷与燕州刺史李进有隙,遂以左羽林将军孙侩为幽州大都督,徙薛讷为并州长史。六月,孙侩急于收复营州,不顾天时地利,孤军远袭,在冷陉(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坝后)被奚酋李大T军击败,唐军全军覆没。 十一月,奚、契丹骑兵2万再攻渔阳,幽州都督宋Z闭城不出,奚、契丹军大掠而去。 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内患平息,帝权已固。采取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加强边防等措施,使国家实力进一步增强。面对东北之契丹与奚、北方之东突厥、西方之吐蕃及西突厥等的`军事威胁,玄宗权衡周边形势,决定置战略重点于吐蕃这个对唐威胁最大的王朝势力,而对契丹、奚则采取攻战与和亲交互为用之策,以收复营州,安定东北边陲。 开元二年(7)七月,并州长史薛讷等奉命率军进击契丹,在滦水谷(今河北承德附近滦河)被契丹伏兵大败。四年八月,契丹、奚首领因东突厥默啜可汗战败被杀,失去依恃,率所部降唐。玄宗遂对其加封郡王、大将军、都督,并下嫁公主,以求安抚。 五年三月,玄宗制命重建营州都督于柳城(今辽宁朝阳市)兼平卢军使,对其进行统辖。八年,契丹牙官可突于因不满其王李娑固图谋加害于己,举兵击娑固,娑固败奔营州。营州都督许钦澹派安东都护薛泰率领精兵,与奚王李大T以及娑固所部,进击可突于,结果被击败。许钦澹被迫移军退入渝关(今山海关),营州复失。 玄宗迫于形势变化,又对可突于所立之王进行加封并许嫁公主。十八年,可突于入朝献贡,同平章事李元对其无礼,迫使其率领部众,并胁迫奚部,再次降附于东突厥。玄宗先后命幽州长史赵含章,单于大都护、忠王李浚等率军进讨。二十年正月,又命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t等率军进讨。三月,白山(似白狼山,今内蒙古科尔沁左旗东境)之战,唐军先败后胜,终于大破奚、契丹军,可突于等远逃。二十一年闰三月,可突于引东突厥兵来攻,经都山(今河北青龙县西北)之战,大败幽州道副总管郭英杰所部。 玄宗鉴于可突于屡次犯边,两任节度使均不能御,于是改派河北节度副大使张守圭为幽州节度使,前往镇抚。张守圭到任后屡破契丹,致可度于于困境,并针对其诈降术,将计就计,派管记王悔至其牙帐,利用其内部权力之争,说使牙官李过折乘夜领兵将契丹王屈烈和可突于斩首,尽除其党,率其余众降唐。二十三年正月,玄宗封过折为北平王、检校松漠都督。不久,奚、契丹再次举兵犯边。张守圭令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率军进击,因恃勇轻进,战败而归;张守圭继之出师,方破契丹于捺禄山(今辽宁兴城境)。二十七年六月,平卢军使乌知义因受幽州镇将所逼,率军攻奚,在潢水(今辽河上游)北遭到惨败。张守圭竟隐瞒败状,上奏获捷。事泄后,被贬为括州刺史。 此后,玄宗为政日非,怀有野心的安禄山为以边功取宠于玄宗,屡次出兵攻掠奚、契丹,迫其各杀公主背唐。天宝九载,(?45年),安禄山多次诱骗奚、契丹酋长赴宴,借机将其杀害,并献首于唐廷。十载秋,被玄宗擢为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率兵6万余,远出契丹松漠牙帐,不惜士卒疲惫不堪,不顾天雨而致弓弩失效,强行进击,结果遭到契丹、奚兵合击,惨败而逃。 至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等发动反唐叛乱,唐终不能收复营州。唐平“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幽州、卢龙、河北等地藩将,擅地自保,不轻易在边地闹事。契丹、奚等族亦很少犯边,常有入朝奉献。后依附于北方强盛起来的回鹘,又有进犯。至光启年间,唐廷在农民起义战争冲击下,面临灭亡;而契丹复强,不时攻掠幽、蓟(今北京境)。卢龙镇将刘仁恭父子率部击败契丹,迫其不敢犯边,直至唐朝灭亡。 点评:唐与契丹、奚等游牧族的战争,是唐廷整个安边之战的一部分。在周边作战对象多,战线广,各民族关系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武则天对其专事攻战一举,玄宗则实行有限攻战与和亲安抚相结合之策,虽取得一些 胜利,但终不能达到安边目的。契丹、奚等先后依附于北方的东突厥及回鹘,常能选择有利时机,发挥骑兵快速机动之长,给唐廷造成较大困难。篇12:武则天经典语录
武则天经典语录推荐
1、武则天经典语录,欲安其家,先安其国。——武则天
2、做一个女人,最幸福的,不是掌管天下,而是围着丈夫和孩子,一起享天伦之乐。
3、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心急会是自己害自己。——武则天
4、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自己累死,而是要让手下做事情累死,这个才叫本事。——武则天
5、高人叶高志,山服往山家。迢迢间风月,去去隔烟霞。——武则天
6、一件事,一个人,突然就觉得老了,像一条蚕吐完丝后那样,一时间就老了。
7、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武则天
8、我大周有大将,我大周有忠良,我大周有忠诚的千百万士兵啊!
9、要的更多,要的更大!
10、自古能成大事者,必须要沉的住气。
11、武则天经典语录,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武则天
13、穷奢极欲,荒唐颓废。——武则天
12、我们女人不比男人差。
13、君子虽殒,美名不灭。——武则天
14、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武则天
15、一个女人是逃不过命的。我倒要看看一个人的仇恨,到底要有多大的力量。
16、碧岫窥玄洞,玉灶炼丹砂。今日星津上,延首望灵槎。
17、改李尽忠为李进灭。
18、恩怨从来都是纠结的。——武则天
19、始终难以理解,做儿女的竟然要谋父母的反。
20、武则天经典语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彼亦一是非,此亦是非。
21、一个女人经历了生老病痛,磨难,幸福,拥有,失去,蓦然之间才知道,懂得了很多很多。
22、有时候,人的命运就是这样的.神奇。——武则天
23、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
24、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武则天
25、君子虽殒,美名不灭。——武则天
26、就不能痛痛快快醉一回吗?
27、操心得心身都憔悴了。28、谁都没意思,可谁都想活,就这么回事吧!
29、一生的恩恩怨怨都会了结的。
30、你的气魄和魄力,已经震慑了我。
31、包容山河之魄,犹如巍巍昆仑,自显峥嵘。月落日出,赫赫光辉,照天地之氤氲,使万物之化醇。
32、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我大周有大将,我大周有忠良,我大周有忠诚的千百万士兵啊!
33、这个老家伙,他太了解朕了。他这是以退求朕心安那。
34、鸟飞远,云散尽,不提往事。
35、人死不可复生,这都是天命,重要的是,活着的人,要继续做下去。
36、一个女人太强悍,儿女不服,丈夫不满,还落的自己很累。
37、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
38、身为人子,心怀逆谋。不忠不孝,天理难容。——武则天
39、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
40、我真的体会到,一定要刚强起来而一片万不得已的苦心。
41、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42、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於天下乎。——武则天
43、永远的离开,让人明白,其实在这个世上,我最爱的人就是这个男人,和我一生爱恨纠缠几十年的男人。等我终于明白这个道理时,已经是中年的女人了,真的老了。但我知道,从今往后,我已不再是原来的那个我了。我不再需要争宠,不再需要夺爱,我知道有一种使命,在无形中萌动。
44、天下光宅,海内雍熙。上玄降鉴,方建隆基。——武则天
篇13:武则天经典语录
武则天经典语录
1、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2、攻守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之不可攻也。
3、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4、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
5、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谋者谋于未兆,慎者慎于未成。
6、知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人。
7、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爰设筐币,式表诚心。筵辉丽璧,乐畅和音。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8、慎而言,将有和之;慎而身,将有随之。
9、上下通诚者,则暗相信而不疑;其诚不通者,则近怀疑而不信。
10、言易泄者,召祸之媒也;事不慎者,取败之道也。
11、忧患生于所忽,祸宫兴于细微。
12、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
13、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谋虑机权不可以不密。
14、将视兵如子,则兵事将如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
15、理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16、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
17、以色事人,不能久已。
18、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19、唯公心可以奉国,唯公心可以理家。
20、赠人以财者,唯申即目之欢;赠人以言者,能致终身之福。
21、事君事父,资敬之途斯一。
22、君臣有道即忠惠,父子有道即慈孝,士庶有道即相亲。
23、夫礼缘人情而立制,因时事而为范。变古者未必是,循旧者不足多也。
24、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
25、丽容虽丽,犹待镜以端形;明德虽明,终假言而荣行。
26、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
27、忍所私而行大义,可谓公奖。
28、言出于己,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迩,不可止于远。
29、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
30、君有过失而不谏者,忠臣不忍为也。
31、人恃衣食,犹鱼之待水;国之恃人,如人之倚足,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无足则不可以步。
32、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
33、朋友不信,则交易觉。
34、终身为善,一言败之,可不慎乎!
35、臣以君为心,君以臣为体。
36、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37、人之事君也,使无难易,无所惮也;事无劳逸,无所避也。
38、但使卿辈不滥,何恤人言!
39、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
40、天无私硬,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烛,四时无私为。
41、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
42、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43、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
44、非夫纯孝者,则不能立大忠。
45、人足者,非独人之足,国之足也;人匮者,非独人之匮,国之匮也。
46、人臣之于君也,犹四肢之载元首,耳目之为心使也。
47、我能制之(桀骜不驯的烈马),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48、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武则天》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1.《武则天》读后感
2.武则天语录
3.电影观后感
4.武则天秘史语录
5.晚秋电影观后感
6.电影小鞋子观后感
9.雷锋电影观后感
10.电影观后感800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