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太空授课有感
“沈大人的高马尾”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观太空授课有感,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观太空授课有感,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 观太空授课有感
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不仅是举国瞩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爱好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学者、朋友的一次盛世。
第一次太空授课是由芭芭拉・摩根美国的一位女教师授课,虽然她只授课了,二十多分钟,可是让世人看到了在外太空的科学实践。这一次,杨亚平女教师首次达到世界第二个也是演示时间最长的一个女教师航天员。她成功的达到了在尽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激发了我们对太空的无限想象与憧憬。
其中王亚平老师在此次讲课中主要演示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主要是让我们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这五个实验不要看起来简单,但其背后蕴藏着外太空的失重力的物理奥秘,让很多物理生大饱眼福。
其中,最奇妙的是陀螺旋转。在外太空无重力的情况下,陀螺既然可以随意的旋转,并且没有停止空转,这是让我很惊讶。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两个陀螺能否一直旋转下去,永不停止呢?
太空真是一个神秘而且令人憧憬的地方啊,如果有机会我真想去太空一饱眼福,我还有很多问题没有答复。我想等到我长大了,一定要去太空一游,去完成自己未接破的问题。
篇2: 观太空授课有感
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间为:6月20日上午10时。届时将进行首次太空授课。按照计划,女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讲,从而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届时,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学将组织收看,天宫一号也将成为中国“最高”讲台。
太空授课观后感资料:太空授课小实验
1、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太空中专用的质量测量仪是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制造的。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在质量测量仪中,设置一个弹簧凸轮机构,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另外再设置一个能够测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测速系统,根据牛二定律,就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了。
2、小球单摆实验:
用一个支架固定,在摆轴前端用一根细线拴住一个小球,然后将小球拉高到一定位置松开手,结果小球悬浮在当前位置静止不动,并没有跟地面上一样做往复摆动。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想想看哦,说出你的答案!
当亚平老师给小球一个推力时,小球竟然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这是因为:只要我们给处于失重状态下的小球一个小小的初速度,小球就会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了。但是在地面上,我们要给小球一个足够大的初速度,才能够实现。不一样的天空,就存在不一样的物理现象。科普无处不在,积极关注,让我们学习更多。
3、陀螺实验:
把静止的陀螺悬浮在空中,给它一个干扰力,这时陀螺开始做翻滚运动,轴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把陀螺先旋转起来,再给它一个干扰力时,陀螺还会跟之前一样运动吗?这时陀螺不做翻滚运动了,而是晃动着向前运动。很有意思吧!陀螺在地面高速旋转时,具有很好的定轴性,这一特性在太空中也是一样适用。所以天宫里的很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也有利用陀螺定向原理制作的仪器,用来测量航天器的姿态和轨道。
4、水膜实验:
使用一个金属圈和一个水袋,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等待奇迹发生的时刻哦!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这时在金属圈上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在失重状态下,普通水也能够形成漂亮的水膜,这在地面上可是很难实现的呢。同学们知道原因吗?留给大家思考!
当亚平老师轻轻地把水注入到水膜上,水膜慢慢的变厚,随着注入的水越来越多,水膜竟然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水膜变成了大水球,太空中奇特的现象!
5、水球实验:
把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红色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后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很漂亮哦!真是奇妙的景象啊!
太空授课观后感资料:太空授课提问环节
提问:“航天员老师你好,刚才您演示了很多关于水的奇妙现象,那么这些水是由地面带上天宫一号的吗?太空中的生活用水可以循环使用吗?”
指令长聂海胜告诉大家:天宫一号使用的生活用水都是从地面带上来的,水在太空中循环利用很重要,但这需要有先进的技术和复杂的设备。在短期飞行中,采用一次性用水,未来我们的空间站将采用先进的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技术。
提问:“航天员老师您好,请问你们在太空中看到的景色和地面上有什么不同吗?能看到UFO吗?星星还会闪烁吗?”
亚平老师回答:”透过悬窗,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地球,可以看到日月星辰,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UFO。由于我们处于大气层之外,没有大气层的阻挡和干扰,所以我们看到的星星是格外的明亮,但是却不会闪烁。同样,因没有大气的阻隔,我们看到的天空不是蓝色的,而是深邃的黑色。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奇妙的现象,每天我们可以看到16次日出。”
提问:“航天员老师,请问您能看到太空垃圾吗?天宫一号有没有针对太空垃圾的防护措施呢?”
亚平老师回答:“在飞行的这几天,我们没有看到太空垃圾。不过事实上,太空垃圾是确实存在的。虽然它与航天器相撞的几率很小,但是数量却不少。一旦相撞,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飞船发射前,我们对太空垃圾进行了预警分析,对我们的天宫一号进行了相应的规避和防护措施,确保航天员的安全!
篇3: 观太空授课有感
20××年6月20日,在宇宙遨游的航天员地面发起互动,王亚平阿姨要给我们在太空上讲一堂课。我一听到“太空授课”四个字,好奇心“嗖”的一下就上来了,太空授课会是什么样子呢?
首先,聂海胜叔叔为我们表演了几个高难度动作,这果然是太空引力在作怪,在太空,我们个个都是“大力士”哦!接下来,王亚平阿姨为我们展现了质量实验,原来在太空中,普通测质量的办法是无法测出谁轻谁重的,而特殊的测试方法也向我们说明了“牛顿第二定律”。后来,王阿姨用弹簧杆做有趣的“小弹球”实验,小球慢慢升到了空中,太空的失重才导致了这一现象生。
最后,王亚平阿姨又做了“陀螺定向原理”、“水膜”、“水球”的实验,更生动的描绘出了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这简短精悍的5个实验看似简单,但它所做到的一切包含的知识都是深奥的、高深的。如果不是这样,那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要开展太空授课这样的活动呢?为的是让我们增长知识、学会本领、懂得实验和科学的重要性,长大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看完“太空授课”,我激动不已,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看到了现代化的先进,我们甚至可以听“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授课,也感谢祖国为我们的付出,为让我们增长知识派航天员上天教学,这激发了我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同时不免也增加了些许对宇宙的好奇,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刻苦读书,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篇4:观《宇航员太空授课》有感
观《宇航员太空授课》有感
我们中国人多么有创造力呀!中国女宇航员王亚平老师在太空用视屏给我们上了一节新颖别致的“太空课”,这节课非常有趣,那些太空奥妙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哇,在太空飞船上,各位宇航员因为远离大气层,所以失重,都成了会“轻功”的“武林高手”。到了一个有趣的环节,王亚平老师神秘地拿出了她的饮水袋告诉我们:“我要做一个水膜,可是只用一滴水!”
这下我可来了精神,一滴水怎么可以做成一个水膜?太不可思议。只见王亚平老师用一个细细的小铁圈,往铁圈里挤了一滴水,天呀!令我惊讶的事情发生了!水滴开始慢慢地扩大,形成了一个水膜,那水膜晶莹剔透的'还闪烁着水光。是什么原因能让无孔不入的水在王亚平老师的手中变得服服帖帖呢?王亚平老师说:“在太空中,因为失重,即使是重量微小的水滴,也可以变成水膜。”哇,太有意思了!
我们中国人成功登上了太空,用高科技来换成了今天的成就,我们要好好学习,让更多人看见太空是多么充满奥妙!
篇5:观神十太空授课有感
观神十太空授课有感
观神十太空授课有感今天上午,通过电视现场直播,观看了神十太空宇航员王亚平,在茫茫太空,现场给全国的学生授课,讲授了有关太空失重现象和实验。观后,我感受颇深,思绪万千。
这是一次生动的太空授课;也是人类第二次,中国第一次,在太空授课;这是一次最令华夏子孙激动人心的'太空授课;更是一次扬我国威、振奋民族精神的太空授课。可以想象,全球华夏子孙,无论身居国内,还是远在天涯海角,他们都会为国家、为民族而骄傲自豪!中国国力终于强大了!中华民族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啦!
忆往昔,曾几何时,我们的国家积贫积弱,任人宰割,被扣上“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强盗横行,山河破碎。偌大一个世界,竟没有泱泱华夏和炎黄子孙立足之地。
看今朝,国富民强,中国已位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终于可以,而且永远可以,把“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扔进太平洋,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啦!
神十,我为你喝彩!中国,我为你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篇6:听太空授课有感作文
听太空授课有感作文
听太空授课有感_100字我在电视上看了太空授课,地点是在太空中的天宫一号。宇航员是:王亚平、聂海胜、张晓光。主讲是王亚平。
开始上课了,她讲的都是什么原理,我根本也听不懂。但是他们在太空上的动作很搞笑,可以翻跟斗什么的。做实验的时候有陀螺,讲的是定轴原理。陀螺在高速运转时,轴心的方向不会发生改变。还有太空上的水,竟然可以做成一个水球。在太空里的东西是多么奇妙啊。
走向太空,走向神秘,也走向了与地面上不同的生活。我想,长大之后也要当宇航员,为祖国贡献力量!
河北秦皇岛青龙县青龙第一实验小学四年级:朱光照
太空_100字俗话说太空是个奇妙的`地方,我也这么认为,虽说太空没有祖先们盼望已久的嫦娥和玉兔,但有五颜六色的地球。虽说没有外星人但也能看到我心中那些平淡的月球
我真羡慕那些可以翱翔在太空的宇航员,在一望无垠的月球留下细小的足迹和自己国家的国旗,那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听说宇航员吃的饭都是特制的,跟地球大不相同,每天放学后我都在凝望着碧蓝的天空思考着一件事,为何太空没有引力?为何太空没有生物?只有充满危险性的太空辐射,当然太空如果被我们利用可想而知我们又会有一个美丽神秘充满秘密的世界。
湖北武汉汉阳区建港小学五年级:何玉凤
篇7:观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
一代航天人,承载一代梦;一代航天梦,铸就中华魂。今天,天宫课堂又开讲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
第二课天宫课堂主要有四个实验,分别是: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和太空抛物实验。这些实验都让我眼前一亮!之后又介绍了空间科学设施。实验中最让我惊喜的一项是“太空”冰雪“实验”,让我知道了结晶核颗粒,打破液体,迅速结晶,那雪晶真漂亮,最神奇的是,那雪晶竟是热的;液桥演示实验王亚平老师竟然用液体搭了一座桥,真奇妙!水油分离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水有分层现象消失。太空抛物实验用“顶流”冰墩墩,演示了太空抛物与地面的不同。这也让我想出了一个问题,冰墩墩是怎么到太空舱里的呢?
面对天宫课堂,一次次一回回的科学展示,会由衷的感叹航天科技的威力与神奇 ,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天宫课堂,不仅给青少年演示了科学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契机。
”我是01我已出仓,感觉良好”“我是02,我一会儿出仓,感觉良好”“我是零三,我下次出仓,感觉良好!” 我看你们出仓感觉自豪!
篇8:观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
看了今天天宫课堂的直播,我了解到了万有引力的'定律,宇航员在太空中失重的原理,其实当你失重时重力并不会消失。直播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宇航员哥哥姐姐带给我们的实验,比如水油分离实验,利用岩心作用就可以使水油分离啦!
小原理也能起到大作用!这些宇航员们都值得我们学习,敬佩。
今天的课程直播我学到了许多航天知识,让我的知识更丰富了,谢谢航天员叔叔阿姨还有直播的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天宫课堂。
篇9:观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
今天,我们二4班开展了一次特别的主题班会,会上不仅有班主任施老师,还加入了其他各科的老师。自然成老师在会前给我们布置了个小任务,我选择了物体抛物实验。我发现物体受到重力的影响,最终都会落到地面上,我很好奇,在太空中他的运动状态会和我想象中的结果一样吗?
接着,我们还和老师们一起在线观看了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次太空授课,在观看的过程中,老师们对实验中的现象给我们进行了指导和讲解,并且和我们开展了讨论。我看到了失重状态下物体运动状态如此神奇,忍不住在屏幕这头拍起手来。我好羡慕宇航员叔叔阿姨可以在太空中开展工作和实验,也为他们的敬业精神点赞。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也可以去太空看一看我们美丽的祖国。
篇10:观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
今天看了“天宫课堂”的第二课,再一次看到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真是让我又激动又兴奋。从小我就是个天文迷,浩瀚的宇宙时常吸引着我。为此我让妈妈买了很多天文方面的书籍,看得不亦乐乎。而上海科技馆和最近网红的天文馆也都留下了我的身影。在“天宫课堂”里,看到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老师在空间站做实验,让我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与奥秘。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水油分离实验,看到那么神奇的实验,我忍不住心里暗暗赞叹,对太空也又更多了一份向往之情。通过这次学习,宇航员们的探索精神深深地鼓舞了我。少年强则国强,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长大之后也能有机会去太空旅行,去探索更多的宇宙奥妙!
篇11:观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
3月23日,区蒙古族小学组织全校师生观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
3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并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天地互动交流,传授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观看过程中,师生们细致专注,主动吸收、消化科学知识;同时,不停地在记录、讨论,想象等等。
观看结束后,师生们纷纷表示,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受到航天员们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兴趣爱好。通过此次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课,教育学生感悟科技与知识的力量,奋发向前,努力学习,将来为国争光!
篇12:观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
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在轨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一系列炫酷又好玩的实验。角弓初级中学全体师生借助云端观看了此次活动。
在约45分钟的授课中,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生动演示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深入浅出讲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同学们被这堂特殊的科学课深深吸引,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航天员老师所带来的太空奇妙课堂,不时传出惊叹声。
“天宫课堂”激发了同学们探索的欲望,对未知的好奇,播撒了探索科学奥秘的种子。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意识到宇宙浩瀚,星空无限,唯有通过现代技术的方式去探索,让浩瀚的宇宙不在遥不可及。作为新时代的他们,今后会更加发奋学习,长大后投身到祖国的航空航天科研中,让我国的航天航空科技走得更远。
【观太空授课有感】相关文章:
1.太空授课观后感
8.观水火无情有感
9.观《大渡河》有感
10.观piper有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