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参观中山陵学习心得

参观中山陵学习心得

2023-11-18 07:45:0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果子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参观中山陵学习心得,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参观中山陵学习心得,欢迎阅读与借鉴!

参观中山陵学习心得

篇1:参观中山陵学习心得

中山陵游后感 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逸仙,化名中山。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_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有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19_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中山陵始建于一九二三年,坐落于紫金山脚下。当我们沿着一条古树参天的林荫大道来到广场时,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三门石牌坊,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两字,这两个字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前广场上孙中山先生的立像英姿勃勃,摆动的手势好像正在发表关系国家命运的演说。从这儿到陵门,我们攀爬了三百多余级台阶,感到很累。然而攀登石阶的过程确实有些耗能,但这不是更能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吗?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祭堂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分别刻着“民族”、“民权”、“民生”的横批,往里走便看到大祭堂的两壁刻有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简介,黑壁金字,十分醒目。

站在陵前高台上,就能看出整座中山陵在青山绿树的环抱之中。居高临下,把整个南京城尽收眼底,有这么开阔的视野,让人的心胸也宽阔了许多。我想,孙中山先生生前所创下的功绩是无与伦比的,所以后人才会建造规模如此宏大的陵墓来纪念他。心中回想着中国近代史上那段风云变换的岁月,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每到一个平台,我都会想起孙中山先生的那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同时也让我深深领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目标的实现是充满艰难和挫折的,只有当我们按着坚定的步伐坚持不懈走下去的时候,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最后我们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墓室,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大理石墓,墓正中是一具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平躺像,他的遗体就安放在这墓里,并用钢筋水泥密封。整个陵就像一口警钟,提醒后人不要忘记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要把革命先辈们那种忧国忧民、为国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是英雄把自己变成了英雄,是懦夫把自己变成了懦夫。”中山陵之行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孙中山先生是伟人,更是一名救中华民族命运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民族英雄,他的心路历程给了我深深的启示:只有把个人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通过努力学习、创造和奉献,我们的青春才会绚丽多彩。

篇2:参观中山陵学习心得

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同时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六朝古都,这里有许多著名的宫殿建筑,比起中国其他的宫殿,中山陵显得别具一格,青瓦白墙显露了它的庄严与肃静。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的中山路上,顾名思义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

今天,经过了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中山陵,来瞻仰孙先生的陵寝。中山陵始坐落于钟山脚下,苍松翠柏环抱的中山陵坐北朝南,视野宽阔,气势磅礴。

我们穿过绿荫大道,就来到了中山陵的入口处。走进中山陵,首先看见的是一个大牌坊,在阳光的照耀下,青瓦闪闪发光,我被牌坊正中眏写的“博爱”两字,给吸引了,这正好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怀。四根柱子之间有三个门洞,一大两小,柱子是象牙白,瓦片则是蓝色。柱子顶端还雕刻着图案,好似九天之上的云烟,看起来颇具古典风格,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

沿路往上走,道路两旁载满了苍松,高耸的苍松,一直向前延伸,将整个陵园都包了起来。一棵棵苍松高大挺拔,每模大约两人合抱粗,象征着四季常青,永垂不朽,孙先生的精神就是如此。

穿过林荫大道,就到了中山陵的正门了。大门上有四个大字:“天下为公”。走进这里算是真正进入中山陵了。从大门进去,会路过一个碑亭,里面有一个巨大的墓碑,上面刚劲有力地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让我顿时感悟到孙先生的无私奉献精神。

绕过碑亭 继续走在摩肩接踵的人海里,经过三百多余级台阶,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山陵的最高处。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楣上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祭堂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分别刻着“民族”、“民权”、“民生”的题字,体现出孙先生的“三民主义”的伟大思想。

走完最后一级台阶,我们走进了祭堂内,正中间有一尊孙先生的雕像。雕像如真的一般,把孙先生的五官、动作刻画的栩栩如生,好像他就在我们面前。他凝视着远方,手里捧着一卷书,浓密的眉毛,炯炯有神的双眸,神态自若的样子,若有所思,像是天下大事他都了如指掌,同时也让人心生敬畏。因为孙先生的墓室,当天没有开放,所以无法进入瞻仰,也为此次中山陵之行增添了几分神秘。

通过这次瞻仰,我更加感受到了孙先生的伟大与崇高。回首望去巍峨的中山陵显得格外宁静与神圣!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安息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遗产,最后我们结束了这次开心之旅。

再见了,南京;再见了,中山陵。

篇3:参观中山陵学习心得

上个星期六,我们一家来到中山陵游玩。中山陵位于南京城的东边,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一进入中山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鼎,鼎的后面有一个牌坊,上面刻着“博爱”。这两个字的意义是是:希望天下所有的人要有一颗热忱的心和博大的胸襟。再向里走就来到了陵门。陵门上有四个大字“天下为公”这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意义是说天下是属于人民的,不是君王的,孙中山就怀着这个目标而领导辛亥革命。哇噻!好多台阶啊!我沿着台阶一个一个往上爬。爬到一半时我爬不动了。这时爸爸说:“这些台阶就象征着孙中山先生革命的道路,它是多么艰难,它是多么曲折蜿蜒,你爬这么一点远就觉得累,跟起孙先生简直无法比。”我想了想:是啊,我这点算得了什么呀!我鼓起精神,要细心品味走完余下台阶的劳累。进入祭堂,看到了孙中山的坐像,他是多么的慈祥,多么的可亲。面对这位伟人我满怀敬仰之情离开了墓室。

在回去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实行三大政策。正因为有这样的人,我们国家才变得强大,不受欺侮。现在我们生活如此强大的国家里,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我更应该发愤图强,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国家尽一份力!

篇4:参观中山陵学习心得

中山陵原名总理陵园,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_年6月1日奉安于此。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 ,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孙中山,名载之,号逸仙,中山。中国近主主义革命的者,中华民国文,字化名代民先行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_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有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19_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今天我来到了中山陵,参观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在参观过程中我感触颇深。

当我们沿着一条古树参天的林荫大道来到广场时,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三门石牌坊,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两字,这两个字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前广场上孙中山先生的立像英姿勃勃,摆动的手势好像正在发表关系国家命运的演说。

从这儿到陵门,我们攀爬了三百

多余级台阶,感到很累。然而攀

登石阶的过程确实有些耗能,但

这不是更能体现中国革命道路

的艰难曲折吗?陵门以青色的

琉璃瓦为顶,往里走便看到大祭

堂的两壁刻有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简介,黑壁金字,十分醒目。

每到一个平台,我都会想起孙中山先生的那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同时也让我深深领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目标的实现是充满艰难和挫折的,只有当我们按着坚定的步伐坚持不懈走下去的时候,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中山陵自19_年春动工,至19_年夏建成。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

篇5:参观中山陵学习心得优秀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邻灵古寺,傍山而筑,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从市区到中山陵,必须经过一条林阴大道,路两旁是高大的法国梧桐,枝叶十分繁茂,郁郁葱葱,把天空遮盖得严严实实,就象一个绿色的帐篷。据说,这些树是当年宋庆龄女士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特意从法租界买的树苗栽种下来的。民国时期的小树,如今长得如此粗壮而又枝繁叶茂。其实,它有着自己深刻的寓意:一方面古树的健在见证着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深沉持久的爱情故事;另一方面也告诫我们年青一代不要忘掉历史,不要忘掉曾为中华民国之崛起而呕心沥血的革命先辈们。

沿着陵园路往前走,就到中山陵了。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组成。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

走进中山陵园,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三门石牌坊,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镏金大字,这两个字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牌坊风格别致,融汇了中外建筑特色,是一中西合璧的杰作。

再往前行经过三百多余级台阶,就到了中山陵的最高处。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下面是白色的,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里用青白两色,有其一定的含意,当时国民党的国旗正是青天白日,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祭堂有三个拱门,分别书写“民族”、“民权”、“民生”门额。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奋斗的理想。祭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在这里,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不朽勋业和艰苦斗争的历程,而且也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我中华独立、富强、大展宏图的建国思想。

篇6:参观中山陵学习心得优秀

游南京中山陵有感我们组织了一次去中山陵,在去之前我事先了解了一下中山陵。中山陵位 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紫金山东峰茅山的南麓。钟山古 称金陵山,汉代开始称钟山,东晋时开始称紫金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 并列的山峰。主峰为北高峰,其余分别为西为天堡山和东为茅山,中山陵 便坐落于此。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 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为我国首批 5A 级景区。中山陵自 1926 年 1 月动工,至 1929 年主体建成。1929 年 5 月 28 日,孙中山灵柩由北京 运抵南京。三天公祭结束后,6 月 1 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1931 年全 陵工程次第落成。中山陵面积共 8 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环绕中山陵的主体建筑,还有一系列纪念性 建筑,如为便于孙中山先生家属守灵而在陵墓后上方建造的永慕庐、存储 奉安大典纪念物品的奉安纪念馆以及宝鼎、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光 华亭、行健亭、藏经楼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 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 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这组建 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 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那景点很多。中山陵的主要景点有:孙中山纪念馆, 革命历史图书馆,林荫大道,光华亭,祭堂 ,陵门 ,流徽榭 ,美龄宫 , 行健亭 ,仰止亭 ,议政亭 ,音乐台 ,永丰社 ,永慕庐。其中中山陵有 一个紧密的故事: 4 月 24 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 战军渡过长江进入南京,当时,南京的国民党军队都已撤退,解放军先头 部队入城后,向前追击,他们发现陵园内还有一支国民党部队,但这支部 队不是国民党的正规部队,而是守卫孙中山陵陵寝的卫队。解放军上级领 导得知这一情况后,认为对这支守卫中山陵的拱卫部队,应该区别于参加 内战的国民党军队。随即,第二野战军第 105 师派某团政委刘志诚率领一 批战士进入陵园,到达陵园之后,他们与范良等拱卫处负责人谈判,双方 一致决定:人民解放军分别进驻中山陵和明孝陵、灵谷寺、紫金山天文台。 拱卫大队接受解放军的改编,继续担任中山陵的守卫工作。从此,中山陵 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其中有一景点印象极深。从牌坊到祭堂,共

有石阶 392 级,8 个平台, 落差 73 米。392 级石阶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 3 亿 9 千 200 万 。陵墓入口 处有高大的花岗石三门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石 坊后是长达 375 米、宽 40 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 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碑亭,一块高约 6 米的碑 石上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於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的 鎏金大字。中山陵一共有三百九十二级台阶。在台阶上置放有各种铜鼎, 其中几个被当年侵略南京的日本军队的炮弹打中,留下很深的凹洞。 处在 山顶最高峰的祭堂,有三个拱门,上书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所创导的三民 主义分书“民族”、“民权”、“民生”。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一 座,高 4.6 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殿堂四 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 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堂后有墓门二 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 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 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 18 米,高 11 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 生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 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 墓穴直径 4 米深 5 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在通往中山陵园附近的路途中,公路两旁矗立着整整齐齐的参天古树,名曰 “法国梧桐”。凉风徐徐吹来,哗哗作响的梧桐树叶似乎在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着 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这时王导给我们解说到,这些树是当年宋庆龄女士为 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 特意从法租界买的树苗栽种下来的。 民国时期的小树, 如今长得如此粗壮而又枝繁叶茂,给人一种“大树脚下好乘凉”的感觉。其实它有 着自己深刻的寓意: 一方面古树的健在见证着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深沉持久 的爱情故事,启示后代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珍惜爱情;另一方面也告 诫我们年青一代不要忘掉历史, 不要忘掉曾为中华民国之崛起而呕心沥血的革命 先辈们。 揭开了法国梧桐的神秘面纱,带着更多的思考和敬仰之情,我们走进了中山 陵园。一座被严密茂盛的树丛层层覆盖的山城呈现在我的眼前,没有喧闹,没有 繁华,一切树木与建筑都是那么的静谧与和谐。园内游客众多,老老少少,白皮 肤黑皮肤的,三人一群,两人一伙的也有。然而,我却

没有看到在陵园中嬉笑打 闹的面孔,可见世人对孙中山先生的尊重和爱戴之情是多么地深切。 陵园的主路是一直向上延伸的,途中我们经过“博爱”坊,“天下为公”雕像大 厅,每到一处,导游详细周到的解说更是增强了我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孙 中山先生生平的事迹一点点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一代伟人的不凡与崇高是如何做 到的?联想到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身处一个和平安祥的年代,在追求和实现 理想的过程中, 激情和斗志被现实生活日益消磨殆尽, 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当我们走到离墓室长达 840 多米的阶梯墓道之下时,从下向上放眼望去,一 步一步地台阶笔直般通往中山陵墓,又直又高,听说是由 392 个石阶和 10 个平台构建而成。我准备利用体内蓄积的所有能量,一鼓作气攀登到墓室,然而每当 我攀完几十个台阶,就得在一个平台上缓口气。最后当我们终于到达海拔高度为 185 米的中山陵墓时, 回头望去, 居然看不到一个墓道石阶, 只剩下一块块平台, 设计者的聪明智慧真是难以言表啊!攀登石阶的过程确实有些耗能,但这不是更 能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吗?每到一个平台, 我都会想起孙中山先生的那 句名言: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同时也让我深深领悟出这样一个道理: 人生目标的实现是充满艰难和挫折的, 只有当我们按着坚定的步伐坚持不懈走下 去的时候,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最后我们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墓室,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大理石圹,墓圹正中 是一具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平躺像,他的遗体就安放在这圆石圹里,并用 钢筋水泥密封。整个陵像就像一口警钟,提醒后人不要忘记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 量,要把革命先辈们那种忧国忧民、为国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 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是英雄把自己变成了英雄,是懦夫把自己变成了懦 夫。”中山陵之行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孙中山先生是伟人,更是 一名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民族英雄,他的心路历程给了我深深的启示:只有把个 人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通过努力学习、创造和奉献,我们才能创造出 绚丽的青春。

篇7:参观中山陵学习心得优秀

10月下旬,我们天中组织了秋游。怀着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有幸参观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对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和了解。

孙中山是我最尊敬并崇拜的革命家。就是这位革命的先行者让我还梳着满族人辫子的祖先,结束了做满族人亡国奴的历史。

中山陵坐落在钟山脚下,位于南京城东。钟山古称金陵山,汉代开始称钟山,自古被称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因山脊有紫色页岩,每当旭日东升,或当残阳斜照,便见紫气腾升,变幻莫测,故又称紫金山,先生就长眠于此。

我们沿着一条古树参天的林荫大道来到广场时,映入眼帘的是四柱三间的牌坊,洁净的花岗岩,明亮的琉璃瓦,给人简洁明快的感觉。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两个金色大字。这两个字道出了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 再往前走,碑亭之后,从下向上放眼望去,一步一步的台阶通往先生陵墓,又直又高,和我同行的小伙伴们充满着对先生的缅怀之情,信心十足,认真数了数石阶,数得392级,听说这石阶象征了三亿九千两百万国民对先生的深深哀思。

我站在陵前高台上,看出整座陵墓在青山绿树的环抱之中,树木婆娑,艳阳高照,宁静而肃穆,凉风习习。居高临下,整个南京城尽收眼底,有这么开阔的视野,让人心胸也豁达了许多。我想,孙中山先生生前创下的破除帝制,建立共和,乃千古不灭之功,与天地共存,日月同光,后人建造如此规模宏大的陵墓纪念他,不为过份。正如陵门处看到的无字碑,那是先生不想把自己伟绩刻在石碑上。让后人评说,这更加深了我对先生的敬仰。

今日秋游,令我受益匪浅。如果孙中山先生在天之灵能看到未来的花朵,正身处和平安详幸福的时代,先生能不含笑九泉?

篇8:参观中山陵学习心得优秀

我们在这次研学中,去了许多的地方,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中山陵。

美丽的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导师孙中山先生的陵寝。钟山风景区內,中山陵面积可达8万余平方米。他是在1926年春动工的,一直到1929年夏建设完成,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为首批年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它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主要建筑有:博爱访,墓道,陵门,石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看中山陵像一个“自由钟”。主要景点有:音乐台,光华高,永丰社,永慕店,中山书院等建筑,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第一陵”。

我们到了中山陵的大门口以为他不大,可是我们到了里面之后我发现这里好大。我刚走到一个往中山陵的墓道旁天空中就下起了小雨,好像老天和我们一起悼念孙中山先生一样,让我们心中充满了庄重与肃穆,墓道两旁栽满了松柏,这些松柏在这冬季的雨中越发显得郁郁葱葱,它们不正像孙中山先生不屈的斗争精神吗?我看到每一棵松柏都有3~4层楼那么高,它们枝丫向四周张开着,这也像孙中山先生的高风亮节正在我们华夏民族发扬光大。之后老师让我们注意数台阶,我觉得台阶没什么好数的。但我看到了一幕令人吃惊的画面,就是中山陵从低处看不见平台都是台阶,从最高的地方往下看不见台阶都是平台,听导游老师说这是设计者的高明之处,设计者想告诉“我们中国的革命之路是坎坷不平的,所以从下向上都是台阶,而作为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的眼界是开阔的,同时他也坚信中国的未来是阳光大道,所以从上看是平台”。我们爬了很久才爬上孙中山的谒陵,我数了一下有390多个的台阶,我们登上顶瞻仰了孙中山的雕像,然后拍了几张照片才下山。

我觉得中山陵的设计真是匠心独运!

篇9:参观中山陵学习心得优秀

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去南京旅游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登中山陵了。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爸爸告诉我孙中山先生是国父,是很伟大的人,大家都非常尊重他。

进入中山陵景区没多久,我就看到了四个字,我很奇怪地念着:公,不认识,下天。我完全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我就问妈妈,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妈妈说,这四个字是“天下为公”,这个“为”是繁体字。然后我又问,明明我们平时都是从左往后读,这四个字为什么要从右往左了呢?妈妈告诉,这是因为以前的人写字是写在竹简上的,平时是卷起来的,打开的时候,右手写字,左手一点一点拉开竹简,所以就养成了从右往左读的习惯了。原来如此啊!

我们开始爬台阶了,这些台阶真是太神奇了,从下往上看,居然只能看到台阶,而看不到平台。但是到了山顶,从上往下看,又只能看到平台,反而看不到台阶了。我心里想着,这应该是有什么意义吧。听了身边导游的介绍,虽然我还不是很能理解,但是有些明白了。从下往上看,只能看到台阶就是说这个过程非常地艰难,要经过好多好多台阶才能登顶。从上往下看,只能看到平台就是说,或许意思就是很多年以后我们往回看,原来一切也并不是很难啊,多大的困难我们也不都过去了吗?

【参观中山陵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1.党员参观学习心得

2.参观钢厂学习心得

3.煤矿参观学习心得

4.《巍巍中山陵》 3

5.爬中山陵作文

6.南京中山陵作文

7.游中山陵作文450字

8.游览《南京中山陵》观后感

9.中山陵春游作文100字

10.描写中山陵的作文

下载word文档
《参观中山陵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