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汇报报告>产业经济本科开题报告

产业经济本科开题报告

2022-06-06 08:26:2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enemy1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产业经济本科开题报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产业经济本科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产业经济本科开题报告

篇1:产业经济本科开题报告

产业经济本科开题报告

一、本题的根据:

(一)研究意义

今天的世界经济地图越来越受到产业集群的支配,国外许多产业集群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之中,集群所依托的产业已融入全球产业网络之中,。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也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特色产业集群,许多地方产业集群也已经开始嵌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近年来一直是集群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

虽然对产业集群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是一些中外著名产业集群走向衰落却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开始出现集群负效应超过正效应的现象。尤其是中国,为什么地方产业集群依然处于全球分工体系低端锁定状态呢?为什么会陷入产业升级困境?其网络升级的动力又是什么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如何融人全球价值链中,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集群如何保持其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亟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产业集群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封闭的系统和单纯的企业地理上的聚集。那些衰退的产业集群的通病就是没有及时地调整,适应市场的需求,没有适时地实现产业升级,导致传统的集群模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求。研究如何沿着全球价值链增值路径提升地方产业集群的价值获取能力和企业的竞争实力,实现地方产业发展的`模式创新,对于推进全省创业创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以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玉环汽摩配产业集群进行实地的案例调查与实证分析。运用价值链治理、产业集群升级等经济学理论具体分析此产业集群的产业特征、动力模式、治理模式,并通过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探寻其转型升级的具体政策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参考文献

[1] 崔焕金,曾蓓.地方集群竞争优势的持续嵌入全球价值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7).

[2] 陈树文,聂鸣等.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集群能力升级的阶段性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1).

[3] 贾干荣.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制造业升级模式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2006(2).

[4] 贾生华,吴晓冰.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浙江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J].技术经济,2006(4).

[5] 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9)

[6] 毛加强.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方式与升级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10).

[7] 梅丽霞,蔡铂,聂鸣.全球价值链与地产产业集群的升级[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4).

[8] 余玉龙,王晓萍.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一个应用模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4).

[9] 王风荣,王慧.价值链理论视角的我国企业集群隐性升级.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

[10] 王珍.全球价值链中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国际经济合作,2006(4).

[11] 张杰,刘东.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基于组织分工架构的一个初步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5).

[12] 薛舒评,我国汽车零部件中小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问题与对策,经济研究导刊,第8期;

[13] 吴晓冰,创新驱动 蛙跳升级——台州汽摩配件产业的“蛙跳”式升级模式,浙江经济,第6期

二、本题的研究内容及初步方案

(一)研究内容

(二)工作方案

论文题目:地方××××××业为例

论文语种: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经济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否

您的国家:中国

您的学校背景:

要求字数:17000字以上

论文用途:其它 Others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否

补充要求和说明:

1、开题报告 3000字以上

2、用途在职研究生用

3、正文(其中文献综述内容3000字左右

4、已有论文的提纲 有一些基础资料

篇2:资源产业经济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 论文题目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经济评价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项目经济评价研究现状

2.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经济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3.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性研究现状

三、 研究现状评述

国内外学者的这些研究工作,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地热开发的重要性、关键问题,为地热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分析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性寸,主要依据技术经济学原理,侧重于从项目或企业角度考虑经济效益,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是财务评价方法或者技术经济性分析,仍属于财务评价的范畴。对地热资源经济评价研究还需要从一个系统的高度,全面考虑应该包含什么样的要素,并对具体指标内容、评价参数等进行系统的研究。我国对于地热开发利用的经济评价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目前,这些研究主要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尚未有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经济评价的系统研究多数关于地热资源经济评价以单个地热幵发项目为对象,大都研究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方案等,对不同开发利用方式地热项目的宏观分析还比较缺乏;经济评价中多以财务、环境、社会等单方面因子进行评价,虽然考虑项目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但是缺少一个系统的、以资源1济一环境为系统的经济评价综合模型;多以投入-产出的财务计算为主要研究方法,缺乏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投入-产出的绩效研究。随着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步伐的加快,这些方面的研究也会成为今后地热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2)研究的方法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国内外对能源经济评价方面进行的研究并不少,既有针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也有针对新能源的,但是总的来说对传统化石能源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针对新能源的经济评价研究侧重于针对某个具体的项目作出运算和评价或者对不同方案的运算结果进行比较,总的来说,阐述比较笼统,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还需完善,亟需形成一套系统的、针对性较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体系。

(3)研究的对象应该细化目前的能源项目经济评价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不同能源或不同用能方式之间经济性的比较分析,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选出最优方案,但优势或劣势的.关键影1?因素还缺乏深刻剖析,比较过程中所釆用的经济评价方法针对性不强。

四、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的思路研究思路大体按照以下线路:文献査阅(理论基础)一文献述评(找出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构建模型(提出方法)一验证模型(实证研究)一运用模型(政策建议),从五个层面,逐层递进展开研究。

2、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研究数据的获取主要通过图书情报资料屮心和政府相关部门网站査询,部分重点、典型研究项目和区域的数据和资料通过实地调研获得。

(2).实证研究。将评价理论和方法直接用于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评价上,具有真实性。

(3).比较研究。以不同利用方式的地热开发项目为对象,对其开发利用的经济和效率进行了评价、比较。

(4).模型分析。利用3E-超DEA模型,对案例进行分析,一方面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为地热开发利用经济评价提供方法指导。

(5).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针对不同地热开发项目进行了横向定量的效率测算、排序,同时结合地热产业的特点,提出定性的优化对策。

五、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研究内容

2、技术路线

3、创新点

六、论文提纲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第二章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2.1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理论

2.2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经济评价的作用与原则

2.3 影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经济评价的因素

2.4 地热开发成本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地热资源不同开发利用方式经济评价综合分析

3.1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2 深层地热水供暖项目经济评价

3.3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经济评价

3.4 地热温泉开发利用相关评价

3.5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经济评价存在的问题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3E-超效率DEA的地热资源幵发利用经济评价模型的构建

4.1 基于3E模型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

4.2 DEA基本思想与模型

4.3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研究

5.1 基于3E-超效率DEA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经济评价

5.2 基于3E-超效率DEA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效率评价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推进我国地热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6.1 地热开发示范城市的经验借鉴

6.2 我国地热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技术路线

6.3 我国地热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保障机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篇3:资源产业经济专业的开题报告

关于资源产业经济专业的开题报告

一、 论文题目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经济评价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项目经济评价研究现状

2.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经济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3.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性研究现状

三、 研究现状评述

国内外学者的这些研究工作,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地热开发的重要性、关键问题,为地热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分析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性寸,主要依据技术经济学原理,侧重于从项目或企业角度考虑经济效益,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是财务评价方法或者技术经济性分析,仍属于财务评价的范畴。对地热资源经济评价研究还需要从一个系统的高度,全面考虑应该包含什么样的要素,并对具体指标内容、评价参数等进行系统的研究。我国对于地热开发利用的经济评价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目前,这些研究主要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尚未有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经济评价的系统研究多数关于地热资源经济评价以单个地热幵发项目为对象,大都研究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方案等,对不同开发利用方式地热项目的宏观分析还比较缺乏;经济评价中多以财务、环境、社会等单方面因子进行评价,虽然考虑项目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但是缺少一个系统的、以资源1济一环境为系统的经济评价综合模型;多以投入-产出的财务计算为主要研究方法,缺乏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投入-产出的绩效研究。随着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步伐的加快,这些方面的研究也会成为今后地热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2)研究的方法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国内外对能源经济评价方面进行的研究并不少,既有针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也有针对新能源的,但是总的来说对传统化石能源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针对新能源的经济评价研究侧重于针对某个具体的项目作出运算和评价或者对不同方案的运算结果进行比较,总的来说,阐述比较笼统,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还需完善,亟需形成一套系统的.、针对性较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体系。

(3)研究的对象应该细化目前的能源项目经济评价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不同能源或不同用能方式之间经济性的比较分析,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选出最优方案,但优势或劣势的关键影1?因素还缺乏深刻剖析,比较过程中所釆用的经济评价方法针对性不强。

四、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的思路研究思路大体按照以下线路:文献査阅(理论基础)一文献述评(找出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构建模型(提出方法)一验证模型(实证研究)一运用模型(政策建议),从五个层面,逐层递进展开研究。

2、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研究数据的获取主要通过图书情报资料屮心和政府相关部门网站査询,部分重点、典型研究项目和区域的数据和资料通过实地调研获得。

(2).实证研究。将评价理论和方法直接用于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评价上,具有真实性。

(3).比较研究。以不同利用方式的地热开发项目为对象,对其开发利用的经济和效率进行了评价、比较。

(4).模型分析。利用3E-超DEA模型,对案例进行分析,一方面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为地热开发利用经济评价提供方法指导。

(5).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针对不同地热开发项目进行了横向定量的效率测算、排序,同时结合地热产业的特点,提出定性的优化对策。

五、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研究内容

2、技术路线

3、创新点

六、论文提纲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篇4:本科开题报告

第五周------第六周 论文初稿完成

第七周------第八周 第一次修改

第九周------第十周 第二次修改

第十一周 第三次修改定稿

第十二周 一般毕业论文答辩

第十三周 优秀毕业论文答辩、二次答辩

第十四周 成绩评定、总结

第十五周DD第十六周 装订成册、归档

篇5:本科开题报告

题目:论本科毕业设计中的模式创新

关键词:毕业设计 工作模式 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是高校本科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在本科阶段所学知识、理论及技能的一次综合训练和检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重要阶段。同时,毕业设计质量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评价内容。但是近年来,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教学对像与教学理念的改变,就业形势的严峻,加之一些其它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毕业设计质量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改革传统的毕业设计工作模式,深入研究探讨在毕业设计选题、毕业教学指导、设计过程管理及成果评价等方面的创新模式,并进行改革实践,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1、当前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时间投入不足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成了高校各级部门的首要工作目标,为了提高就业率,而放松对毕业设计质量的监管,降低了对毕业设计的要求,造成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认为毕业设计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态度不认真,工作积极性不高。在毕业设计与就业、考研相冲突时,学生自然会将很多的精力放在寻找就业机会、集中复习考研,导致对毕业设计的投入不足,准备不充分,显然其设计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1.2 毕业设计题目设置不合理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部份题目过于单一,范围很窄,工作量明显不足;也有一些题目非常大,难度太高,学生不可能完成;也有些题目空乏,脱离实际,没有实质性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些题目多年不变,没有新意,使毕业设计出现低水平的重复。毕业设计选题的不合理造成毕业设计质量的明显下滑。

1.3 教师指导不到位,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由于教学规模的扩大,出现了指导教师不够、教师指导学生人数太多的现象,加之,教师还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究任务,这些因素造成部分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指导时间大打折扣。另外,有些教师长期从事课堂理论教学,缺少工程项目的研究机会,工程实践能力不强,随着对毕业设计选题的科研性和应用性的提高,暴露出部分指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及一些教学型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不足的问题。

1.4 设计过程监管不到位,考核把关不严

尽管学校各级部门制订了详细、完整的毕业设计管理规范和要求,但在实际实施中,具体落实不够,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日常指导、检查,教学管理部门的中期检查及毕业设计的评审,只是走走形式,而没有起到真正的督促作用。对考核把关不严,导致一些毕业设计中学习态度不佳、设计工作不认真的学生,最后也能顺利通过论文答辩。这种无原则的做法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工作的严肃性,让低年级学生产生了毕业设计不重要、容易过关的思想,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毕业设计质量一届不如一届。

1.5 成绩评价体系不科学

目前,对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没有统一的打分标准,模糊性大,主观因素、人为因素较多,影响了成绩的可信度。另外,这样评定的成绩也不能反映出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的工作态度、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内容,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公正性,难以调动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毕业设计中的模式创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2.1 积极动员,统一认识

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不够重视,当然有一些客观的原因,但其根源主要还是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毕业设计的目的和作用。因此,在毕业设计一开始,由院系组织教师和学生召开毕业设计动员大会,认真做好毕业设计的教育、动员和宣传工作,使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作用,做到认真组织,周密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2 扩大选题范围,精心做好选题工作

2.2.1 丰富选题来源,加强校企联合

以教师科研项目、企业委托项目中的部分内容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与企业联合,把企业生产实际中还未解决的技术问题转化为毕业设计课题;毕业实习单位或就业实习单位等正在研发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这种从多途径、多渠道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大大减少选题的重复率,提高了实用性和创新性。

2.2.2 专家审查,去伪存真

由院系组织本专业的专家对这些题目进行审查,去伪存真,精心筛选,保留符合专业发展趋势、专业培养方向、应用性强、有理论深度及难度适中的题目,从源头上保证选题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

2.2.3 双向选择,做自己喜欢的课程

毕业设计题目审核后,由相关的教师召开见面会,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毕业设计课题的研究内容、应用背景,减少学生在选题过程中的盲目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专业特长及就业方向等来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做自己满意的课题,同时,教师也可对学生进行了解,选择合适的学生来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2.3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管理,提高指导教师素质

指导教师是毕业设计的具体组织管理者及专业技术指导者,指导教师的水平和责任心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是毕业设计能否成功完成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对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2.3.1 严把指导教师的资格关

选择有责任心、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或首次参与指导的教师采用“双导师”制,并进行定期培训。对指导教师不够的情况,可聘请企业、公司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担任。

2.3.2 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

明确要求每位指导教师必须建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档案,详细记录毕业设计指导计划、进度及内容,记录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态度、任务完成情况和出勤情况,以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第一手资料。

2.4 强化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管

学生是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主体,是具体的实施者,其投入时间、精力的多少以及所表现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强弱,对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4.1 院系检查

在院系层面组织对三个阶段进行检查,在开题检查阶段主要检查学生的文献阅读情况、开题报告等,在中期检查阶段主要检查指导教师指导情况、学生的工作态度、任务完成情况等,在期末检查阶段主要检查毕业设计成果等。

2.4.2 指导教师的全程监管

指导教师每周检查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记录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进度、出勤情况,严格请假、消假制度,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对设计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要及时进行指导,对设计中已有的经验要及时进行总结,对不认真按要求设计的现象要及时制止。

2.5 完善毕业设计成绩评价指标体系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是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全面考核,必须坚持客观、公正、严格、统一的原则,所评定的成绩不仅要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体现出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出勤情况、团队精神、科学作风等。因此,我们采用以下的评价体系:

(1)答辩专家评定。学院组织专家答辩小组,小组中必须至少聘请一名校外专家,重点考查: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所反映出来的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的水平,设计的创新性和应用性等。

(2)同行教师评定。学院组织同行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阅,考查内容包括:论文的结构、逻辑是否合理;论据是否充分,实验数据是否正确;文字叙述是否通顺,表达是否清晰等。(3)指导教师评定。指导教师主要对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评定,主要评定内容包括:在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出勤情况;计划执行能力;任务完成质量;团队协作精神;思维活跃程度等。

由以上三个评定成绩按一定的比例相加,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最后评定成绩。

3、结束语

在当前高等教育的形势下,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几年来的毕业设计改革实践,并进行了大量的跟踪统计,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缓解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篇6:本科开题报告格式

本科开题报告格式

一:开题报告格式基本要求

(1)纸型:A4纸,单双面打印均可;

(2)页边距:上3、5cm,下2、5cm,左3cm、右2、5cm;

(3)页眉:2、5cm,页脚:2cm,左侧装订;

(4)字体:开题报告正文全部宋体、小四;

(5)行距: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

(6)字数:不少于5000字。

页眉页脚的编排

页眉,宋体,五号,居中。填写内容是“开题报告题目”。

页脚,宋体,五号,居中,正文起始页码为1、

目录的编排

标题“目录”:黑体,居中,字号:小三;

目录内容:宋体,小四号;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新域自动生成目录。

章节标题格式

(1)每章的章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小三,每章另起一页。章序号为阿拉伯数字。在输入章标题之后,按回车键,即可直接输入每章正文。

(2)每节的节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2”,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四号。

(3)节中的一级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3”,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小四。

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规范

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应包括下列页面:

(一)中文封面

(二)英文封面

(三)报告主体

(四)封底

分述如下:

(一)中文页面

中文页面由上到下包括十二项内容,分别为:

1、编号(即作者的学号)

2、仿毛体校名

3、校徽图样

4、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字样

5、作者届别

6、论文题目

7、作者所在学院

8、作者所学专业

9、作者所在班级

10、作者姓名

11、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

12、报告完成日期

除2、3、4、5四项之外,其余八项内容均应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完整。特别是第6项论文题目,应力求简短、明确、有概括性,直接反映毕业论文(设计)预解决的问题和学科特点。题目长度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如确有必要,可用副标题的方式予以补充。

(二)英文页面

英文页面由上到下包括七项内容,分别为:

1、ResearchProposal

2、Theauthor’sname

3、Theclassandgradetheauthorbelongsto

4、Theauthor’sschoolingnumber

5、Thesupervisor’snameandprofessionaltitle

6、Completiondate

7、Theschoolanduniversity

除第1和7项外,其余各项均要求论文作者根据实际情况用英文进行补充或填写,

论文题目不超过15个单词,如有必要,可用副标题的方式予以补充。论文题目的其它要求参见(一)中文页面中对中文题目的相关说明。

(三)报告主体

1、题头部分(HeadingofProposal)

这部分包括ResearchProposal,作者姓名、所在学院三项,均用英文书写。学院名称录完后空一行(小四号字体),再录入主体部分的其它内容。

2、主体部分(Body)

主体部分包括题目(Title)、研究的目的和意义(Purposeandsignificanceofstudy)、国内外研究现状(Situationofstudy)、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和难点(Researchquestionsanddifficultyofstudy);研究方法及步骤(Methodandprocedureofconduction);研究工作进展安排(Scheduleofstudy);论文提纲(Outlineofthesis);参考文献(References)八个部分构成。总词数在2,500左右。各部分要求如下:

1)题目(Title)

即作者选定的论文题目。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Purposeandsignificanceofstudy)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指的是为何要选这个题目进行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样的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然后再写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主要内容包括:根据什么或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通过对现实社会或本领域实际情况的分析,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另外,理论和现实意义(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可以先概括,再说明。

3)国内外研究现状(Situationofstudy)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等,评述这些文献所提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的不足,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为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在文献综述中评述。撰写研究现状不宜一味罗列,要有作者本人的分析和归纳,并适当举出观点或理论的实例。

4)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和难点(Researchquestionsanddifficultyofstudy)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5)研究方法及步骤(Methodandprocedureofconduction)

选择这个题目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有了问题后,以什么样的方式寻求答案。撰写研究方法可简述自己的答题思路,同时重点阐述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

总结法、个案法、问卷法、比较研究法、文献阐述法、访谈法等。

确定研究方法是还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撰写学术论文时,常常需要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该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空对一些基本概念的了解草率行事。比如用调查法,就要讲清楚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最好能把调查方案附上。

6)研究工作进展安排(Scheduleofstudy)

从选题开始到答辩结束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要有较为明确的时间安排,同时安排要与学校特别是外国语学院的安排吻合。

7)论文提纲(Outlineofthesis)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但列出二级目录是起码的要求。

8)参考文献(References)

根据外国语学院对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规定罗列出主要的参考文献。

篇7:本科开题报告模版

本科开题报告模版

开题报告范文--儒家孝道与现代家庭养老【1】

课题名称: 儒家孝道与现代家庭养老

学生姓名:

系 别: 政治与法律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研究动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各国学者开始对这个古老的研究领域给予新的重视,寻求各种解决方法,以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有二个方向,一是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多数学者选择的希望通过发展社会养老即建立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来解决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一是希望健全现有的家庭养老体系,辅助以社会养老体系。

中国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这,主要希望发扬中国传统的尊老、敬老的思想来促进家庭养老的健康、和谐发展,这方面较为突出的论文有有萧振禹主编的《养老,你指望谁——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困惑》等,张怀承主编的《中国的家庭与伦理》等。

他们提倡目前中国应继续以家庭养老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儒家传统的孝道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来达到家庭养老的健康发展。

WwW.11665.COM

选题的依据

孝道思想是儒家及儒家思想核心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这种孝道思想的影响,中华民族才形成了尊老爱幼,孝敬老人,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

据有关资料统计,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已达1.3亿,占总人口的11%,根据科学预测,到2025年底老年人口将达2.8亿,约占总人口的20%。

显然,我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老龄化社会。

而且,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与发达国家不同,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进入的,时间短,速度快,指望在短期内用社会保障和敬老院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

老有所终不太现实。

家庭养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我国养老的主要途径。

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儒家的孝道思想尤其是其中的敬老原则与现代家庭养老的关系,对于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解决老龄化社会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选题的意义

a 从理论上看,丰富和深化了儒家“孝道”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康的养老体系

b 从实践上看,对于加强家庭道德建设,推进家庭文明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儒家“孝道”思想与现代家庭养老

1儒家“孝道”的基本内容

2儒家“孝道”原则的糟粕和精华

3现代中国的家庭养老

4儒家孝道的现代转承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重点: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儒家“孝道”的转承

2、难点: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儒家“孝道”的'糟粕和精华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收集资料

2、归纳整理资料

3、编写写作提纲

4、写作论文

5、修改文章

6、完善定稿

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历史分析法;

3、演绎归纳法;

4、分析综合法。

措施:

1、充分收集资料

2、对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和综合

3、制定写作计划表

4、主动多与指导老师交流

进度安排:

1、12月20日前确定选题

2、1月16日前提交开题报告

3、204月10日前提交论文初稿交指导老师审阅后进行修改。

4、年5月20日前交定稿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 刘泽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3] 刘翔:《中国传统价值观诠释学》,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版

[4] 刘再复、林岗:《传统与中国人》,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版

[5] 辜鸿铭著,黄兴涛、宋小庆译:《中国人的精神》,海口,海南出版社,19

[6] 杜汉生:《中国精神》,长江文艺出版社,版

[7] 萧振禹主编:《养老,你指望谁——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困惑》,改革出版社19版

[8] 武寅、石竣主编:《家庭伦理与人格教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版

[9] 吕平主编:《孝经》,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年版

[10]《中国人口报》,192月5日1版

[11] 张怀承主编:《中国的家庭与伦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12] 高成鸢主编:《中国的尊老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3]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4] 杂志:《中国哲学史》、《哲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等有关中国哲学、儒学网站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开题报告范文--浅论音乐表演中的情感体验【2】

课题名称: 浅论音乐表演中的情感体验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音乐表演是音乐存在的活化机制,无论在任何音乐行为方式中,音乐表演都使整个音乐活动处于激活状态。

表演可使作品得到介绍、传播、完善、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音乐表演的目的不是引起有声调声觉的声波运动,而是通过内在的情感动态形式的注入,引起深层心理体验,赋予无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活力,给人以人性的体验。

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就是通过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投入感情,再次赋予音响的动态结构以生命的形式,即充满着丰富情态意味的音乐运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内容: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

而音乐表演艺术则不同,他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WWW.11665.COm而音乐表演中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使表演者的对于投入的情感能做到呼之即出,挥之即去,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真正成为音乐表演所需要的情感。

他有表演的真实情感作为种子,同时它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

应该说,只有这种艺术化了的情感,才是音乐表演所需要的。

主要问题:

1、什么是音乐表演艺术及意义。

2、音乐的表现与精神性内涵。

3、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本质——情感体验。

4、音乐表演的情感体验——投情。

5、音乐表演—赋予情感以生命。

6、音乐表演中审美情感的体验。

7、对于音乐表演者的技巧与表现统一的要求。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大量阅读古筝方面的文献和著作;

2﹑找出有价值的课题;

3﹑依据论题精确寻找相关资料;

4﹑论文撰写;

5﹑在老师的知道下进行修改;

6﹑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措施:

1﹑在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2﹑真理原有资料;

3﹑请教知道老师,与同学交流探讨本论题。

进度安排:

1﹑月-12月初:查阅相关的资料;

2﹑年12月中旬:确定选题;

3﹑2005年12月底: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答辩;

4﹑2006年1月-3月:开始正文协作,完成初稿;

5﹑2006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2006年5月: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次沼著:《音乐美学通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 修海平罗小平著:《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3] 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出版社

音乐开题报告--舞蹈艺术欣赏【3】

课题名称:

舞蹈艺术欣赏

—— 一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课程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了诸多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新技术革命、全球经济的市场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人类生存方式、文化价值观念 、文学活动以及艺术文化等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

我之所以会选择《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我关注的问题,是因为我觉得,在这个变化多彩的社会中,我们这些正处于毕业阶段的高师音乐系学生应多学习专业以外的多面知识,以不变应这万变的复杂社会。

虽然《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并不成为我们系的一门必修课程,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专业课程。

WwW.11665.Com“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是如此的紧密,对舞蹈中各种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对音乐系不同专业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从我自身的体会来说,舞蹈艺术欣赏对学习舞蹈专业很有帮助,对舞蹈艺术作品的反复领悟、探究、剖析形式美以及构成美的技法,不仅直接培养了舞蹈艺术欣赏能力,为自己的表演和创作寻找到坐标,而且对舞蹈专业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是开阔眼界,学习并借鉴他人舞蹈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变化万千的舞蹈世界中不仅要通过自身的实践,还要多看、多听、多鉴赏,因此,《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必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更要成为我们音乐系的一门核心课程。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一、开头

⒈由学习者在《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中的课堂表现引发我对学习者的调查;

⒉学习者的态度是由于《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本身的几大特殊性所导致,分别是:

① 学习者——本系各个专业学生;

② 课程时间的安排——大四的第一个学期;

③ 课程的性质——非必修(选修)的专业课程;

二、⒈ 舞蹈艺术欣赏的概念;

⒉ 分析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⒊ 特别提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对舞蹈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⒋ 从感知方面来谈欣赏舞蹈的三个层面 :

篇8:本科开题报告格式

题目: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制度的体系化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不断深入,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毕业设计(论文)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具有综合性的一个环节,是学生经过几年的系统理论学习和实验实习实训后,对自己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总结。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学生几年学习的成效,更直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是衡量本科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但近年来,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毕业设计(论文)投入不足,风气不正,出现雷同论文比例上升、论文质量整体下降等现象,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甚至难以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直接影响了本科生的培养质量。由于综合训练环节的缺失,其后果往往在本科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要求、缺乏足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所反映。由于毕业设计(论文)抄袭现象严重,目前在学界存在着取消与保留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取消的观点认为与其滥竽充数、东拼西凑,不如干脆取消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保留的观点认为毕业设计(论文)既是对学生大学阶段素质、知识、能力的全面考核,也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科学研究精神的基本训练,不仅不应取消还应该进行强化。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的代表性观点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降的错误不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本身,而在于管理的过程。本文尝试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模式方面进行努力探索与实践,形成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一、当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

根据笔者自己指导毕业论文的经验和实际调查,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方面

1.学生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到完成的时间有限。以我校为例,一般是在大四第一个学期末启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系统,由指导教师提交选题,学生选择。而此时正是考研的攻坚阶段,一些招聘会也集中在这一阶段。许多学生无暇好好研究选题,往往仓促的选择一个选题。而大四第二个学期又是学校安排的集中毕业实习时期。这个阶段指导老师一般多是安排学生研究选题、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提纲等。但由于学生都在校外实习,从学校、院系到指导老师在对学生设计(论文)写作过程的管理上缺乏有效措施。毕业实习结束后,往往距离定稿答辩仅一个多月的时间,许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就是在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开始着手到完成的。质量可想而知。

2.学生主观上缺乏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许多学生把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在校的最后一个环节,认为毕业设计(论文)是走形式,无论如何学校也不会卡自己,对学校布置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进度不以为然。而且由于就业的压力,没有心思全身心投入进去。往往临时抱佛脚,东拼西凑出一篇设计(论文)交差。

(二)学校及指导教师方面

1.学校、院系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不到位。目前一般高校虽然都有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条例,但在选题审核、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制度和成绩评定方法等方面管理制度相对比较薄弱。院系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上没有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缺乏对学生和指导教师从管理到落实的全面跟踪,形同虚设,只侧重最终提交的设计或论文,轻视过程管理。这种状况直接导致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流于形式,难以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形成有效的调控,

2.指导教师的原因。由于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多,现阶段一名指导教师带七八个毕业生甚至更多,再加上教师自身有教学和科研任务。有时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实践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指导教师对设计(论文)指导工作不够重视,责任心不强,往往学生想找老师指导却见不到老师,甚至有的指导教师在整个设计(论文)指导期间和和学生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

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化的几点建议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学生还是指导教师方面,归根到底是缺乏一套有效的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跟踪监控的管理制度。从学校、院系、指导教师和学生,在管理上实现无缝隙覆盖的核心理念。

1.分别针对教师和学生制定两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图。流程图应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设计严密的工作安排,以时间为基本线索,以各个阶段的任务为关键点,在设计(论文)准备、初期、中期、后期、答辩五个阶段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各项工作,并树立起紧迫感和压力感。教师的流程图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职责范围,学生的流程图则侧重于强化学生的阶段目标,从而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能够按部就班的进行。

2.建立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制度。在学生大四学期一开始甚至是大三下半年,就应以定期报告会的形式为学生宏观讲解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知识、规律和要求,使学生形成较为清晰的专业研究观念,对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有所掌握,从而不至于在选题时盲目仓促。

3.建立实习期间毕业设计(论文)监控管理制度。首先学校、院系应尽量安排学生在本市实习,这样才能为指导教师和学生提供便利条件。其次建立指导教师与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定期例会制度,以便使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毕业论文准备的情况,学生有问题可以直接请教老师。每次例会实行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考勤制度,学生出勤情况由教师签字,教师出勤情况由学生签字,对教师和学生都进行约束,从而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这个制度应一直延续到学生论文定稿。

4.建立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准备制度。主要是要求学生完成设计(论文)日志、实验(调研)报告、读书笔记等资料。这些主要记载学生设计(论文)写作的过程以及教师指导的过程,从而杜绝拼凑现象。

5.建立设计方案和论文手写稿制度。一方面通过必要的书写、手工制图等工作,强化专业基础、提高专业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为指导教师和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设计方案和论文提供了便利,避免出现由于直接用电子稿使得指导教师难以全面认识学生的论文,在指导中有可能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此外,通过必要的书写,能够有效避免网络抄袭、完善设计过程。

6.实行学生论文互相校对制度。同组学生互相校阅对方的设计方案、图纸和论文,规范格式、纠正错误,提高设计(论文)的文稿质量。

篇9:本科开题报告

本科开题报告范本1

_______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

专业

指导教师

职称

论文题目

一、英文题目: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and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二、国内外关于本选题的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词汇习得能力是外语学者最重要的语言能力之一。语言研究者提出多种词汇习得理论。从传统的翻译语法教学法到结构主义指导下的词汇习得方法,比如根据构词法学习词汇、组块法学习短语与习语,再到语境理论指导下的词汇习得方法。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国内大多数英语教师只注重词的音、形、义的介绍和分析,却忽视对词语认知理据的考察与讲解,从而导致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词汇,事倍功半。因此只有少数学习者能够恰当的运用所学单词,用地道的英文表达思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大部分词汇都是通过隐喻方式获得学习者的单词量有了很大提高。

关于隐喻的研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隐喻这一概念。传统的隐喻理论普遍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主要用在文学作品中。浪漫主义诗人认为隐喻是诗歌的灵魂。长期以来人们主要研究隐喻的诗学功能与修辞功能。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发表的隐喻学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了隐喻研究的认知论。Lakoff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无处不在,语言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是隐喻的”。Lakoff运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解释隐喻现象。束定芳和汤本庆指出:“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可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中各种不同形式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系”。蔡龙权认为:“隐喻过程中的语义转移为语词的意义扩展提供了平台。隐喻、认知和语言的这一密切关系为词汇学习等外语学习找到了依据,这为我们研究词汇习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包括隐喻的实际应用研究以及隐喻与语言教学之间关系的研究。隐喻理论研究将继续进行理论探讨,随着隐喻研究与运用的不断深入,人类对隐喻的认识不断加深;结合人类学、神经理论等学科进行隐喻研究。隐喻研究历史的研究;传统文化的隐喻学研究;隐喻的跨文化对比研究;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

三、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词汇习得理论及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及前景的分析,发现以往的词汇习得理论有其不足之处。而概念隐喻理论为我们研究词汇习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鉴于此论文将研究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应用,以期对英语词汇习得与教学有所启示,提高学习效率。

四、研究的理论和依据

本论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根据,以词汇习得理论的历史研究及其不足之处为依据来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应用。

五、选题的特色及创新点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本论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运用作进一步的研究。本论文不仅研究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词、习语习得等中的应用,而且还深入研究了词的理据与概念隐喻的关系。

六、拟解决的问题

对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及词的理据作了更深层次的分析以及通过这些分析来表现二者之间的一致关系。深入分析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词、习语习得等中的应用,以期对词汇习得与教学有所启示。

七.提纲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and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1.1 Research of Conceptual Metaphor Abroad

1.2 Research of Conceptual Metaphor at Home

1.3Conceptual Metaphor Research in Vocabulary Acquisitionboth Abroad and at Home

1.4 Tradational Studies o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1.5 Problems i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Chapter Two Conceptual Metaphor

2.1 Definition

2.2 Categories

2.2.1 Ontological Metaphor

2.2.2 Structural Metaphor

2.2.3 Orientational Metaphor

Chapter Three Word Senses and Conceptual Metaphor

3.1 WordSensesand Conception

3.2 Word Motivation and Conceptual Metaphor

3.2.1 Semantic Motivation and Conceptual Metaphor

3.2.2 Cultural Motivation and Conceptual Metaphor

Chapter Four Applications of Conceptual Metaphor i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4.1 Application In Polysemy

4.2 Application in Idioms

4.3 Application in Affix

Chapter Fiv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5.1 Use Conceptual Metaphor to Cul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5.2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5.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八、参考文献

[1] Aristotle.Rhetoric and Poetics. New York: The Modem Library, 1954.

[2]Lakoff, George & Johnson, Mark.Metaphor We Live By.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Ortony, Andrew.Metaphor and Thought.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4]陈倩.“认知语言学背景下的英语词汇教学.”池州学院学报,8 :135.

[5]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6]林传铭.“认知隐喻思维与英语词汇教学.”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2008):69-70.

[7]刘斌,朱宁.“一次多义与英语词汇教学.”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8 (2006):252-254.

[8]吕政.“英语词汇习得方法研究.”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 ():64-65.

[9]张霖欣.英语专业毕业(学术)论文写作教程第(第二版).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5.

[10]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1]姚赞.“以隐喻为中心的'辐射式词汇教学.”边疆经济与文化, 5 (xxx):149.

[12]朱淑媛.“概念隐喻理论及其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硕士].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写作进度及具体时间安排

起止日期

主要研究内容

xxx.11—xxxx.1

搜集文献,做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

xxx.2—xxx.4

撰写初稿,修改初稿,二稿,三稿等

xxx.5

最后修改并定稿,参加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的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篇10:游戏产业开题报告

游戏产业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课题目的:

近年来网络游戏产业发展迅猛,游戏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各个环节逐步完善,产业链初步成形。网络游戏产生的机理是源于对高级化交互式数字娱乐的社会需求。需求拉动供给,并且为供给链各环节提供价值分享。网络游戏产业链各环节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关系,上、下游之间存在扩张和整合的可能性。网络游戏产业模式的核心是运营模式,以及由此衍生发展收入模式、产品模式、技术进步模式、利益分配模式等。随着网络游戏的发展,一种新的信息业趋势也随之未来。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游戏业的产业模式, 然后论述其代表的信息业网络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 ICP) 的紧密合作的新趋势, 最后对如何实现更好的合作提出建议。

课题意义:

游戏产业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领域。当前,网络游戏产业已经成为备受各方关注的新兴行业。据英国市调公司Juniper Research的最新一份调查报告指出,预计全球游戏市场的整体产值会到达350亿美金,而游戏产业也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娱乐产业,重要性远远超过电影、音乐等产业。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xx民的快速增长,网络游戏在我国已经逐步兴起,并成为一个高利润、快速发展的产业领域。网络游戏这个新兴的游戏产业,作为网络历史上最成功的盈利模式之一,网络游戏已带动信息业的新趋势的形成,日益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分析xx络游戏产业的现状,以及相关信息业的新趋势,对于促进xx络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回顾和总结近五年来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研究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课题的主要任务;研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主要任务:

1. 收集有关网络游戏的相关资料

2. 了解网络游戏产业,以及游戏产业带来的问题

3. 分析我国成功的游戏产业的成功因素有哪些

4. 依据这些因素,提出如何迈向信息业的新趋势

5. 新趋势发展对策的思考

面临问题:

1. 对论文的题目内涵了解不够深刻,很难找到论文的核心所在

2. 收集资料的范围太窄,不能全面的对校园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

3. 思路进入了误区,不能很好的打开思路

4. 对论文的结构框架不能很好的驾驭

5. 知识面不够广泛,使信息来源很有限

解决方法:

1. 找相关的书籍对题目的意义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和研究找到论文的核心所在

2. 利用空闲的时间在图书馆多看看相关方面的书籍和学术论文,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

3. 拜访在这些方面经验的人进行了解,使自己的思路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4. 联系老师,听取老师的建议使自己对论文的结构和框架能够很好的把握

5. 利用现在的网络进行资料的收集,来获取信息资源

三、论文大纲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游戏这个概念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网络游戏产业已经与影视、音乐并肩,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文化娱乐产业之一。网络游戏的是是非非曾经引起广泛争议,但是它却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网络游戏产品和网络游戏产业的生命力越来越迅猛,网络游戏崛起的效应不仅仅是给游戏商带来了可观利润, 更重要的是带动了众多相关行业的发展。当前xx络游戏产业发展状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带来了信息业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从我国某些游戏公司入手,进一步分析网络游戏对于信息业的影响及意义。;而后从中分析网络运营商与因特网内容提供商( ICP Internet Conternt Provider )产业间密切合作的新趋势。

关键字:网络游戏,信息业,产业模式

正文大纲:

1 绪论

1.1 网络游戏的定义

1.2 网络游戏产业产生机理

1.3 网络游戏产业链分析

1.4 网络游戏产业模式分析

1.4.1 自有产权企业的组织模式

1.4.2 代理运营模式

1.4.3 综合门户模式

1.4.4 电信运营模式

2 网络游戏业

1.1 成功的产业模式

2.2 联众网易模式

2.3 对于天府热线模式

3 国内网络游戏业现状及问题

3.1 网络游戏的内容问题

3.2 网络游戏版权问题

3.3 经营场所问题

3.4 网络游戏运营

3.5 网络游戏与国人文化价值观的冲突

4 信息业的新趋势

4.1 网络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紧密合作

4.2 信息产业的技术革命也带来新的经济模式

4.3 产品、技术和渠道上的互补

4.4 实现两者的合作是双方合理的选择

4.5 共赢是能够长期稳定合作的保证

5 对进一步完善合作的建议

5.1 建立彼此认可而又切实可行的分利机制

5.2 不断提升与网络运营商合作的内容和层次

5.3 不能忽视与硬件设备商的合作

6 结 论

致 谢

四、前期的文献资料收集、调研、实习及设计条件准备情况

参考文献:

[1] 互联网实验室。xx络游戏产业研究报告,

[2] 黄锫坚,张云鹏。网络游戏产业全景纵横。经济观察报,

[3] 吴斌,xx络游戏产业现状.

[4] 鲍文斌, 魏诚。中国互联网年鉴 2002.网络游戏[ EB OL]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

[5]Shapiro Varian.信息规则[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4] 奥兹谢伊。网络产业经济学[M] .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5] xx络游戏研究报告[EB OL] .中国互联网实验室, 2002- 04.

[6] xx络游戏产业报告[EB OL] .国际数据公司 IDC 2002- 12.

[7] Economides Nicho las. The economics of netw orks. International Jour nal of Industr ial Org anization 16( 4) : 673- 699

五、毕业设计进度安排:

根据学校的规定,合理的安排时间,做到每周都能够完成预定的工作:

第一周:收集整理材料

第二周:开题答辩,吸收老师意见

第三~六周:完成论文初稿

第七周:中期答辩,对论文进行进一步修改

第八~十周:完善论文,修改格式,论文成稿

第十一周:熟悉答辩流程,进行论文答辩准备

第十二周:毕业答辩

1.网络游戏产业的论文开题报告

2.课题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的写法

3.有关开题报告课题来源的开题报告文章

4.解读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5.开题报告的格式与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全文

6.广告专业开题报告

7.开题报告书

8.教育语文开题报告

9.医学开题报告

10.论文开题报告2016

篇11:经济类专业开题报告

经济类专业开题报告

1:目的:提高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民经济收入,安定团结,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引导人们能正确认识休闲体育活动意识,利用湘西得天独厚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民族体育,地理环境结合现当前体育产业化的兴起,来带动湘西经济的发展,提高人均收入。

2:意义:各种休闲文化的传入,给湘西地区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为提高湘西地区的人口综合素质为前提,倡导各种文化的积极发展,给社会治安,加强人民团结,促进休闲文化的.健康发展,提高全民健身,为湘西地区的发展,从精神上提供依据,从而来提高湘西地区的综合素质。

3:国际动态:就国际形式来看,全球一体化,体育参谒立体化,现在大多数都对健康的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觉悟,就世界卫生组织,旅游事业,节假日的活动方式来看,世界各国都是为提高全民综合素质进行引导,都对休闲体育这一块有了较高的认识。

4:国内动态:国内形式来看,wto和兴办奥运,休闲健身运动产业,当前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全国每年就用于休闲的费用也相对增多,用于休闲娱乐的时间也大幅度增多;旅游产业话的蓬勃发展,产业化开始起步。人口健康意识的转变。

关键技术和预期水平效益

1:关键技术: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进行并调查,取证,探研湘西地区休闲体育的发展,开展情况程度,把农村和城镇之间的休闲体育的发展状况,休闲的方式,对休闲文化的传播从积极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运用现当前的经济状况,运用对比对经济条件的发展和现在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休闲运动,课题主要运用调查法,查找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和分析法等进行研究,能从中得出适应湘西地区积极方向发展的休闲体育运动对策。

2:预期水平:预期水平能达向个湘西地区的休闲文化起到带动作用,向健康方向发展;达到的预期效益在调动积极文化方向的同时,能积极调动全地区的人口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湘西人人都能进一步认识休闲活动在生活中带来更多乐趣,能从身心上得到健康的发展,促进休闲文化的积极发展,打造安稳的社会经济环境,达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全地区全民健身活动能有一个活跃的氛围,引导休闲活动向健康的发展方向,人口综合素质等得到提高提供依据。

研究基础及主要措施

(一):我是体育系大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认真,成绩优秀,做事踏实,有较强的体育理论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运动知识的积累,生活中就对休闲体育进行过多次的调查和访谈,给自己打下了坚强且牢固的理论性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文献资料基础:

[1] 廖文科.贯沏“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做好学生卫生工作[j].中国学校体育学,(3):卷首

[2] 孙葆丽.我过群众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j].体育科学,2000.20(1):13—16.

[3] 胡小明.新世纪体育的走向—娱乐于健康[j].体育与科学,2001.(4).

篇12: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最新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

专业

指导教师

职称

论文题目

一、英文题目: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and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二、国内外关于本选题的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词汇习得能力是外语学者最重要的语言能力之一。语言研究者提出多种词汇习得理论。从传统的翻译语法教学法到结构主义指导下的词汇习得方法,比如根据构词法学习词汇、组块法学习短语与习语,再到语境理论指导下的词汇习得方法。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国内大多数英语教师只注重词的音、形、义的介绍和分析,却忽视对词语认知理据的考察与讲解,从而导致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词汇,事倍功半。因此只有少数学习者能够恰当的运用所学单词,用地道的英文表达思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大部分词汇都是通过隐喻方式获得学习者的单词量有了很大提高。

关于隐喻的研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隐喻这一概念。传统的隐喻理论普遍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主要用在文学作品中。浪漫主义诗人认为隐喻是诗歌的灵魂。长期以来人们主要研究隐喻的诗学功能与修辞功能。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发表的隐喻学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了隐喻研究的认知论。Lakoff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无处不在,语言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是隐喻的”。Lakoff运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解释隐喻现象。束定芳和汤本庆指出:“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可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中各种不同形式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系”。蔡龙权认为:“隐喻过程中的语义转移为语词的意义扩展提供了平台。隐喻、认知和语言的这一密切关系为词汇学习等外语学习找到了依据,这为我们研究词汇习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包括隐喻的实际应用研究以及隐喻与语言教学之间关系的研究。隐喻理论研究将继续进行理论探讨,随着隐喻研究与运用的不断深入,人类对隐喻的认识不断加深;结合人类学、神经理论等学科进行隐喻研究。隐喻研究历史的研究;传统文化的隐喻学研究;隐喻的跨文化对比研究;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

三、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词汇习得理论及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及前景的分析,发现以往的词汇习得理论有其不足之处。而概念隐喻理论为我们研究词汇习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鉴于此论文将研究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应用,以期对英语词汇习得与教学有所启示,提高学习效率。

四、研究的理论和依据

本论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根据,以词汇习得理论的历史研究及其不足之处为依据来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应用。

五、选题的特色及创新点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本论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运用作进一步的研究。本论文不仅研究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词、习语习得等中的应用,而且还深入研究了词的理据与概念隐喻的关系。

六、拟解决的问题

对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及词的理据作了更深层次的分析以及通过这些分析来表现二者之间的一致关系。深入分析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词、习语习得等中的应用,以期对词汇习得与教学有所启示。

篇13: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16年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教研室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6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xx年4月26日”或“20xx-04-26”。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在人们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网站建设在internet应用上的地位显而易见,它已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倍受人们的重视。

这次我们所设计的课题正是互联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的体现,现今的社会,人们已经离不开了网络,网络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形式,他能够把事情的复杂化转为简单化。老干部局网网站的建设不仅能够使该事业单位的工作方式有所改变,也大大地提高了该单位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也增加了该单位的知明度,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局的老干部们提供了一个网络生活空间,促进了他们对网络知识的进一步地了解。

通过该网站展示了机构设置、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电子刊物、新闻、学习园地、问题集锦、养生保健、生活小常识、旅游简介等系列内容的介绍。同时您也可以利用电子信箱经济而又快捷地与外界进行各种信息沟通。

asp简介

1、什么是aspmicrosoftactiveserverpages(asp)实际上是将标准的html文件拓展了一些附加特征,asp像标准的html文件一样包含html语句并且在一个浏览器上解释并显示。但它为html编写人员提供了在服务器端运行脚本的环境,使html编写人员可以利用vbscript和jscript或其他

第三方脚本语言来创建asp,实现过去需要编写复杂的cgi程序才能实现的有动态内容的网页,如计数器等。一个asp文件的后缀为.asp,其中包含实现动态功能的vbscript或jscript语句,如果去掉那些vbscript或jscript语句,它和标准的html文件没有任何区别。asp提供了一些内建对象(参见后面关于内建对象的章节)。利用这些内建对象,你可以使你的脚本更加强大;这些

对象会允许您从浏览器中接收和发送信息。例如,利用request对象,你可以接收用户的html表单中的信息并加以处理。asp包含标准的activex组件(参见后面关于组件的章节),这些组件可以实现一些复杂的功能,如使用数据库等。不过,你并不会被此局限,你可以轻松创建属于你自己的附加activex组件。这意味着你可以不加限制地拓展你的'activex组件(参见后面关于自制组件的章节)。asp可以和诸如sqlserver这样的数据库行挂接,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地学习这方面的内容。重要的是,这是asp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所在,在线商务以及在线论坛等各种非常高级的、动态更新的站点都需要数据库的支持,而且需要随数据库内容的更新而自动更新,这样,你就可以利用asp自己建立很多类似的高级站点。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asp就是由服务器端脚本、对象以及组件拓展过的标准网页并为其提供了运行的环境。而它的网页并不是在建立初期存在的,而是当某个浏览器向它提出请求时,它才根据需要产生所需要的标准网页,这克服了过去html编写的网页的静态缺点,从而使网页上可以有许多动态的信息存在。如:当前的计算机时间、计数器的计数值等。

2、asp的功能

asp是一套服务器端的脚本运行环境,当用户从浏览器向web服务器请求.asp文件时,asp脚本开始运行,然后web服务器调用asp,asp全面读取请求的文件,执行所有的脚本命令,并将标准的web页传送给浏览器,而并不包含你所写的脚本命令。

3、使用asp与sqlserver网站架设

而asp的每一个命令都首先被用来生成html文件,因此asp允许生成动态内容。

下载对于web服务器来说,asp与html有着本质的区别,html不经任何处理送回给浏览器另一方面,对于浏览器来说,asp和html几乎是没有区别的,仅仅是后缀为.asp和.htm的区别,当我们在客户端提出对asp的申请后,我们的浏览器接受的是html格式的文件。因此它根据以上特性,我们用asp可以方便地实现诸如表格信息收集、计数器、留言簿、公告板、asp还可以轻松地实现对页面内容的动态控制,为不同的浏览者定制不同的页面内容,实现适用于任何浏览器。

聊天室甚至电子商务等过去必须由cgi才能实现的功能。

个性化的网站。

4、使用范围

用asp实现各功能时几乎没有什么限制,只要网站存在并正常运行,以下是的应用示例列表:

.在你的网站主页顶部添加一个滚动显示的广告栏。

.从html的表单中接受信息并且存到数据库中。

.根据不同访问者显示不同内容,创建个性化主页。

.在你的主页中添加点击计数器。

.根据用户浏览器的版本、类型和能力显示不同档次的内容。

.连接多个主页使之容易网际导航。

.跟踪用户网站上的活动信息并且存入日志文件。

.使用基于windowsnt的intranet建立你的mis应用。

用asp编写出的系统,完全可以达到原来使用client/server的网络数据库系统的水平。使用asp最大的好处是,在你对程序进行升级时,你只需要修改服务器上的asp文件,而不需要修改客户端程序。

【产业经济本科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本科数学论文开题报告

3.本科开题报告评语

4.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5.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6.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7.数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8.英语本科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9.本科论文开题报告研究方法

10.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研究方法

下载word文档
《产业经济本科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