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习报告>秭归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秭归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2023-12-12 08:09:0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赤道”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秭归水文地质实习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秭归水文地质实习报告,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秭归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篇1: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

1、前言

实习的目的、意义

培养野外地质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深化对自然地理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专业思维能力,培养报告的撰写能力,为今后阅读相关文献奠定基础 培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实习概况

实习区位置、交通、经济概况

位置:秘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宜昌市管辖,距湖北省会武汉市1000 余公里,县城位于长江南岸的茅坪镇,著名三峡水库坝址所在区。

秘归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诞生于此。

全县境域面积2400 余平方公里,县辖7 镇5 乡, 202 个行政村,总人口39.5万人(20xx 年〉。

交通:水、陆交通比较发达,长江自古以来是黄金交通水路要道,自三峡水库建成后,水路交通更加便捷,容量大幅提升;陆路有江宜高速公路、汉宜铁路、沿江公路干线及通往各乡镇及邻县的公路。

经济状况:全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

1)煤z 分布于下二叠统的栖霞马鞍山、上二叠统吴家坪、上三叠统沙镇溪和下保罗统香溪组4 个层位。

2) 金与金银矿z 县内产地有4 处,均为合金石英脉型产,富集于断层破碎带,具一定规模,品位较高。

3) 铁矿z 主要贮存于上泥盆统写经寺组地层中,属于低磁高磷赤铁矿,有矿床点10 处,品位稳定。

1 -4个矿层有一定规模,有开采利用价值。

4)地热z 县内有温泉点1 处,位于平睦河东,唐家堡对岸,处庙娅温泉(又名五龙温泉),出露于奥陶系灰岩中,泉出露标高46Om,无色无昧无嗅,水温29.5“C 0 水的总硬度为15.14 德国度。

总碱度为5.05 , pH 值为7工属弱碱性硫酸重碳酸续水,涌水量129.6 吨/日。

此外还有锺矿、铜矿、铅钵矿、石膏、磷矿、石灰石等矿产。

5)水力资源

境内水系发育,除长江外,发育多条:可溪,其中8 条水系水能蕴藏量17.20万千瓦,可开发量6.06 万千瓦,己部分开发,仍有巨大开发潜力。

现已建成水电站多座,己纳入全国农村小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县,火电装机容量3 万千瓦,年发电量1.8 亿度。

在两河口、杨村桥、磨坪等碳酸岩地区,有较多的岩溶泉,流量0.lm3f秒以上的有37 处。

其中黄龙洞,天生桥等己用于水力发电。

其余用于农业灌溉或生活用水。

全县耕地面积2.39 万公顷,多以荒坡谷地为主。

农业以多种经营、农林、果、蔬并举。

农特资源丰富各样,盛产柑桔、橙、茶叶、烤烟、板栗等,其中脐橙、锦橙、桃叶橙和夏橙号称”峡江四秀气尤以脐橙盛名,有“中国脐橙之乡”的美誉。

耕归以良好的形象对外开放,吸引大量产业和旅游者前往,大大促进了县城经济。

正在努力实现“特色农业大县,精品工业强县,三峡旅游名县,库区经济富县”的宏伟目标。

实习区工程概况

Fds水利水电工程

秭归水力资源十分丰富,除长江外,县境内有10 条河流,水能蕴藏量17.77 万千瓦,全县电站装机容量已达到8 .4万千瓦,是全国农村水电中级电气化建 设试点县。

三峡工程

稀归县境内的主要水利工程为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工程。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 关键性骨干工程。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 公里处。

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

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8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 公里处的跨江大桥一一西陵长江大桥。

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

坝区己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坝址区河谷开阔,两岸岸坡较平缓,江中有一小岛(中堡岛) ,具备良好的分期施工导流条件。

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 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太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

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 米,总库容393 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 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

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

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兰大部分组成。

实习时间及路线安排

2、地理背景条件

气象水文 气候、降水量、蒸发量、水文特征

地形地貌 秭归县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阶段,境内山脉为大巴山、巫山余脉 …

构造地质背景 褶皱构造(黄陵背斜、秭归向斜、仙女山向斜)、区域性大断裂(仙女山断裂、九畹溪断裂、新华断裂、太阳坪断裂、水田坝断裂)

新构造运动及区域稳定性 地壳隆升运动、断裂活动性、地震活动性

3、地层岩性

岩层分布情况

岩性特征:类型,成分,结构,构造

接触关系:侵入接触?沉积接触?整合接触?断层接触?假整合接触?

产状特征 岩层的厚度 风化情况

4、地质构造

褶皱构造:倒转向斜、平卧褶皱、褶皱要素、形成机理

断裂构造 各岩性层中的节理发育特征:发育有几组?产状?形成机理? 断层:断层性质?特征?形成机制?产状?

5、河流地貌

地貌描述:泗溪、牛肝马肺峡、五叠水

要素:河床、河漫滩、阶地、(物质组成、特征、分选性、磨圆度、物质来源、水动

力条件、照片)、瀑布 瀑布

瀑布是从河床纵断面陡坡或悬崖处倾泻下来的水流。

组成

造瀑层,河床中的陡坡地段 瀑下深潭 潭前峡谷

6、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特征

岩溶发育条件与发育特征 含水层、隔水层

岩溶发育格局:补给、径流、排泄 7、水文地质分析

泉的分布 泉的形成条件 泉的含义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为泉。

泉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下水有关。

泉水按承压和无压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两类。

泉水从泉口垂直往上冒的`

叫上升泉,从泉口往下淌的叫下降泉。

泉的形成应具备三个条件:

7、地层条件。

地层包括成层的岩石、土层以及土层中夹有的砂砾石层。

有裂隙的岩层

和有孔隙的砂砾石层,其裂隙和孔隙中充水的称“含水层”。

裂而无隙的岩层和孔隙度极差的粘土层,几乎不含流动的地下水,称“隔水层”。

“含水层”的存在是泉水形成的首要条件。

地质构造条件。

如地震或岩浆活动引起地壳变动(造山运动),使沉积岩层断裂错位,或产生褶曲。

含水层与隔水层在纵向剖面上相抵触,或含水层与不透水的岩浆岩体相抵触,阻断了地下水的去路,地下水被迫溢出地表。

地形条件。

泉或泉群的上游应有足够的补给面积,各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的充分补给。

8、地质灾害分析

以沿途看见的地质灾害现象为研究对象 地貌特征、岩性特征、构造特征

危岩体形成的边界条件(临空面、切割面、底滑面)、破坏模式、监测、加

固措施

滑坡分布特征及形成的条件

9、结语

收获 感言 建议

篇2:秭归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章 绪论

走进秭归,走进基地

一,实习基地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秭归实习基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西部边缘,北瞰三峡库区库首部分。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东临宜昌市,距离湖北省省会武汉市约400公里,武汉至秭归交通十分便利,每天有数班客车直达武汉,到宜昌的班车每15分钟一班。

实习区处于我国三个梯度带的第二个梯度带的大巴山山系的东端。

属长江上游下段的三峡河谷地带的鄂西南山区。

山脉走向为北东—南西或北西—南东向。

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8℃。

水力资源丰富,长江横贯县境,8大溪河水系水电开发潜力巨大,水能理论蕴藏量17.2万千瓦,中小型水电站星罗棋布,秭归已成为全国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县,是全国农村水电中级电气化建设试点县。

新中国建立后至1975年,先后有数十个单位或部门进入测区,进行比较深入的地质调查矿产普查或勘探工作,分别对黄陵背斜岩浆岩、变质岩均做过较详细的研究;对鄂西的铁、煤、汞、金、铬铁矿、黄铁矿等做了不同程度的普查勘探工作,积累了丰富资料;对峡东震旦纪至二叠纪地层做了详细的研究,其研究程度较高。

近年来,特别是三峡工程开工建设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省煤炭局、江汉石油管理局均在区内进行许多专题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更是加深了区内的地质研究工作。

上述研究工作为教学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为实习基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二,秭归县概况

1,行政区划与经济

秭归全县辖7镇5乡,全县总人口约39.5万人,面积2427平方公里(图1-1)。

全县耕地面积2.39万公顷,多以荒山林地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尤以脐橙盛名,有 “中国脐橙之乡”的美誉。

秭归县是我国柑桔生产的最重要产地,本县的脐橙尤其是“长红”目前在我国已享有盛名,此外,本县生产的香菇、木耳、核桃、茶叶、中药等,也在省内占有一定市场。

近年来,伴随大坝水库蓄水的递增,网箱养鱼业已悄然兴起,从发展的角度看,其前景将十分看好。

此外,本县尚甚产各种天然奇石。

秭归县成矿条件差,矿产资源较少,具有工业价值、并有一定规模的矿产资源主要为煤矿与金矿,此外为灰岩及建材。

因此区内矿产开发业不发达而且难以发展。

但是,其余有关经济发展项目却存在较好前景。

2,交通条件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东临宜昌市,距离湖北省省会武汉市约400公里,武汉至秭归交通十分便利,每天有数班客车直达武汉,到宜昌的班车每15分钟一班。

3,自然地理

a 地貌

实习区处于我国三个阶梯的第二阶梯大巴山山系的东端,属长江上游下段的三峡河谷地带的鄂西南山区。

山脉走向为北东—南西或北西—南东向。

b 气候

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实习区由于高山夹峙,下有水垫,因此600米以下形成逆温层,即在冬天形成沿江两岸的冬暖带,年均气温18℃,极端最低温只有-3℃ ,有利于柑桔特别是脐橙的生长 三,地质实习概况

1, 目的与任务

本次实习的任务是为了巩固与加强我们所学的《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基本知识,加深学生们对地质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通过实习使我们具备以下几项能力:

a) 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要求步骤;

b)掌握三大岩类的野外观察方法与

描述内容以及地层系统的建立原则;

b)掌握三大岩类的野外观察方法与描述内容以及地层系统的建立原则;

c)掌握野外褶皱、断层等构造现象的识别、观察与描述;

d)掌握野外相关地质图件的绘制与要求;

e)具备一定的资料综合分析和整理能力,独立完成实习报告的编写,为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地质学基础。

2,实习时间及组队情况

本次实习自20xx年8月22日至20xx年8月30 日。

第二章 实习

路线一

时间:20xx年8月23日

地点:一、兰陵溪木材检查站

天气:多云

任务:观察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接触处

岩浆岩:以花岗岩为主

变质岩:以片岩、片麻岩为主

1、观察花岗岩

从外形来看这里的花岗岩是一种灰白色、中立、黑云母角闪斜长花岗岩,它的主要成分有石英、黑云母、斜长石、角闪石。

其中斜长石和石英都是有浅色光泽的物质,黑云母和角闪石都是暗色物质。

它们的区别是黑云母有油质光泽而长石是肉色,没有油质光泽;黑云母

是片状金属光泽,角闪石是柱状无金属光泽。

2、观察灰色片麻岩

灰色片麻岩是在30亿年前形成的,有“大陆岩石之母”之称。

它的主要成分是长石和云母属于混合变质岩。

呈片状构造。

3、观察它们的侵入关系

片麻岩形成之后,由于岩浆的喷发,侵入岩石形成黄陵岩。

地点:二、杉木溪大桥东700米

任务:

1、观察、辨认变质岩(3~5种)

岩浆岩 -----变质岩 (正变质)

沉积岩 -----变质岩 (负变质) 2、辨别几种变质岩

1绿泥石的片岩:呈淡绿或暗绿色,呈块状或鳞片状,片理明显,常具有

小褶皱,片理面触之有滑腻感,绿泥石一般很细肉眼不易辨识,其质地很软,用指甲便可刮伤之,有时可看到斑状变晶的石榴子石与磁铁矿。

2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鳞片或叶片、粒状变晶结构。

原岩主要是含长石砂岩

和安山质火山岩。

3二云母片岩:灰色。

鳞片变晶结构。

片状构造。

4黑云母斜长角闪岩

5条带状混合岩

6黑云母斜长岩

片麻岩结构和片岩结构的区别在于前者有颗粒状、不连续

地点:三、九曲脑中桥东、西各100米

任务:观察断裂构造、震旦系莲沱组和座椅褶皱

西100米:这里主要是观察断裂构造,包括裂隙构造和断层构造。

其中裂隙构造是山体无移动,断层有山体的错位。

在这个观察点有明显的断层和裂隙构造。

在山体上出现了巨大的裂隙,左边的山体发生了移动。

东100米:这里观察的是座椅褶皱,这个褶皱分为多个层次,位于山腰上。

由于地势险要,我们只是对部分主要层次进行了了解。

第一层:薄层装的白云质灰岩和泥灰岩。

第二层:钙质页岩

第三层:泥灰岩加页岩

第四层:薄层泥质岩

第五层: 条带状灰质泥岩

第六层:含碳质页岩

路线二

时间:20xx年8月24日

天气:小雨

地点:九曲脑中桥后700米

震旦系莲沱组:变质岩、沉积岩交汇处,分别有南沱组、莲沱组、陡山沱组、灯影组、闫家和组、水井沱组、石牌组、天河板组、石龙洞组、覃家庙组。

莲陀组:区内莲沱组在横向上岩性、厚度变化较大,主要可分为上、下两段,部分区域可分为三段。

上段:主要为砖红色中厚层状长石石英中细砂岩与紫红色粉砂质页岩、泥质粉砂岩互层,砂岩中水平层理发育,偶见波状层理或交错层理,紫红色粉砂质页岩中常夹浅灰色、灰黄色粉砂质泥岩条带,水平纹层发育。

下段:底部为灰绿色、褐黄色厚层状砾岩、含砾粗砂岩,具有多个韵律,常见交错层理发育。

中部砖红色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偶含细砾。

上部砖红色中厚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紫红色薄层状粉砂质页岩。

上段:下部为灰绿色厚、巨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细砾砂岩。

上部为紫红色粉沙质泥、页岩与灰绿色薄层状长石石英砂岩互层。

中段:砖红色中、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色粉砂质页岩、泥质粉砂岩互层,砂岩中交错层理发育,砂质页岩、泥质粉砂岩中水平层理发育。

下段:灰绿色、褐黄色厚层状砾岩、含砾粗砂岩,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岩、脉石英、闪长岩和片麻岩等

南陀组:区内南沱组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为灰绿色含砾泥岩,砾石一般为2—3cm。

分选较差,圆至次圆状,无定向,成分主要为石英岩、岩浆岩、

与变质岩等。

上段:为灰绿色含砾泥岩,砾石一般为2—3cm。

分选较差,圆至次圆状,无定向,成分主要为石英岩、岩浆岩、与变质岩等。

下段:为灰绿色含砾砂岩与砾岩,砂岩成分复杂,为岩屑砂岩,分选较差,磨圆多为次圆与次棱角状。

陡山陀组:区内陡山沱组可分为上下两段。

两白加两黑、两厚夹两薄

上段:底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夹薄层状灰质白云岩,中上部为深灰色、灰黑色薄、中层状泥质灰岩与炭质页岩、泥灰质页岩互层,顶部为深灰色含泥硅质岩。

下段:底部厚层状灰色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中上部深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含豆状硅质结核与炭质页岩互层。

本组具有明显的两个韵律,每一段下部君为色浅的灰色灰质白云岩构成,上部为色深富含炭质的页岩构成,本组厚度39—174米。

即:

一段:为灰白色厚层盖帽白云岩

二段:深灰色-黑色薄层泥质灰岩、白云岩夹薄层、炭质泥岩

三段:灰白色厚层夹中厚层状白云岩

四段:炭质泥岩夹硅质灰岩透镜体

灯影组:两白夹一黑、两厚夹一薄

一段:灰白色厚层白云岩

二段:灰黑色薄层泥质灰岩、竹叶状灰岩(纹层状)、内含黄铁矿

三段: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岩

顶部为灰白色厚层、巨厚层状微晶白云岩,中部为灰黑色薄层条带状含粘土质细晶灰岩,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层、厚层状灰质白云岩与白云质灰岩,底部夹燧石条带,厚度61—254米。

天河板组:出露在334省道88公里界碑西行50米处,灰色中薄层泥质系带灰岩,有介形石、风暴石、和形状灰岩、泥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其中风暴石可能是海底动荡环境形成的。

闫家河组:在横蹲岩处出露,为灰黑色中薄层含炭质泥灰岩、含炭质页岩。

在岩家和和水井沱组的分界处,有堑构造发育。

厚约50米,上部为黑色的含碳质的灰岩夹杂页岩,下部为薄层白云岩。

跨越震旦纪和寒武纪。

水井沱组:在横蹲岩隧道口西处前行约200米处出露,为黑色含炭质泥页岩夹黑色灰岩透镜体、。

黑色薄层含炭质细晶灰岩与薄层炭质页岩互层底部黑色炭质泥灰岩,在底部炭质泥灰岩中见大小不一的硅、磷质结核,结核多为扁圆形,大者直径可达1米,通常直径为50cm左右。

本组厚度88—114米。

石牌组:

出露在334省道85公里界碑西行500米公路旁废弃采石场处,是灰绿色中薄层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岩互层。

石牌组:出露在334省道85公里界碑西行500米公路旁废弃采石场处,是灰绿色中薄层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岩互层。

石龙洞组:在棕岩头隧道东出口处出露,在石龙洞组有溶洞。

下部为灰色中厚层微晶白云岩夹粘土质微晶白云岩,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白云岩夹风景角砾岩,厚度60—106米。

覃家庙组:在棕岩头隧道东出口处出露,灰白色中厚层白云岩夹泥质粉砂岩。

灰色中厚层砾屑白云岩夹徽晶白云岩,含燧石条带,局部夹灰黄色薄层次泥岩及角砾状白云岩,顶部叠层石白云岩,厚度132—211米。

路线三

时间:20xx年8月25日

天气:大雨

地点:泗溪公园外

任务:

1、观察沉积岩(莲沱组另一侧)

2、观察岩浆岩不整合接触(共10层),呈一定测仰角(两要素:倾角和倾向)

3、观察震旦系空陵岩陀组和河谷地貌

莲沱组一段(8层):1紫红色石英砂岩

2中厚层含砾石英砂岩

3紫红色厚层长石石英砂岩

4紫红色石英砂岩与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互岩

5紫红色中层细砂岩

6紫红色粉砂岩与绿色泥岩互层

7紫红色细砂岩和紫红色泥页岩

8紫红色长石石英细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互层

莲沱组二段(两层):9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

10紫红色细砂岩和紫红色粉砂质泥岩

河流地貌的定义: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逐渐形成的地面形态。

河谷地貌:河谷形态及河谷内各种地貌类型的总称。

河谷:是河水所流经的线状延伸的凹地,由河水侵蚀冲刷而成。

形态组成:河谷主要包括谷坡和谷底两部分。

谷坡是河谷两侧的斜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

谷底比较平坦,由河床和河漫滩组成。

谷坡与谷底的`交界处称为坡麓,谷坡上缘与高地面交界处称为谷肩或谷缘。

形成和发展:河谷是河流作用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有 3个途径。

①下蚀作用加深河谷。

河谷形成的最初阶段,水流侵蚀相对高起的地方,侵蚀下来的物质堆积在低洼地区,这两种作用不断地进行,使谷底愈来愈低平。

②旁蚀作用促进谷坡剥蚀后退,使河谷拓宽。

谷坡苞蚀后退的过程包括坡面上的片蚀作用、沟壑侵蚀作用、块体崩落运动以及支流的旁蚀作用等。

③溯源侵蚀使河谷向上延伸,加长河谷;陆地抬升或海面下降使河流下蚀作用加强,延长河谷终端,加长河谷。

形成和发展:河谷是河流作用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有 3个途径。

①下蚀作用加深河谷。

河谷形成的最初阶段,水流侵蚀相对高起的地方,侵蚀下来的物质堆积在低洼地区,这两种作用不断地进行,使谷底愈来愈低平。

②旁蚀作用促进谷坡剥蚀后退,使河谷拓宽。

谷坡苞蚀后退的过程包括坡面上的片蚀作用、沟壑侵蚀作用、块体崩落运动以及支流的旁蚀作用等。

③溯源侵蚀使河谷向上延伸,加长河谷;陆地抬升或海面下降使河流下蚀作用加强,延长河谷终端,加长河谷。

河谷分为v型谷和u型谷,是由于河流的下切作用形成的,在河谷地貌中中上游为v型谷下游为u型谷。

路线四

时间:20xx年8月26日

天气:晴

地点:湖景天成旁的采石场和银杏陀滚装码头对面的采石场 任务:

1岩浆岩的形成,SiO2和酸性岩含量(65%),中性岩(52~65%),基性岩(45~52%),超基性岩(<45%)

2“英云闪长岩”矿物成分和识别:含有石英、云母、角长石、长石,属于中

性岩

3岩脉的形成:烘烤边和冷凝边

4岩浆岩的结构:“十”型节理、“析离体”、“俘虏体”、“球型分化”

路线五

时间:20xx年8月27日

天气:晴

地点:三峡大坝

任务:参观三峡大坝以及三峡的水

路线六

时间:20xx年8月28日

天气:晴

地点:链子崖

任务:观察新滩滑坡、链子崖危岩体和化石

链子崖

链子崖距长江三峡电站大坝26.5km,与新滩滑坡隔岸对峙。

危岩区河谷深切,岸坡陡峭,山顶高程1000m至1300m,岸坡30°至40°。

危岩体自动向西依次出露志留系(S)、泥盆系(D)和二叠系(P)地层,斜坡上为第四纪(Q)堆积物。

志留系为薄层至中层砂页岩,泥盆系为厚层砂岩泥岩,地貌上形成陡崖,二叠系以厚层灰岩为主,夹薄层岩质页岩,构成危岩体,其底部为马鞍组煤系组成危岩体的软基和大面积采空区。

危岩体东、北两面临空,西、南两面与山体相连但大部分被裂隙切割。

危岩体南高北低,长约700m,南窄北宽,宽度30m至180m不等,被30多条裂缝切割,大的裂缝又13条,分别为0至12号,总体积约300万m3。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有:8至12号缝段,5万m3破碎危岩体变形明显,失稳可能性最大,切可能引起整体性破坏;0至6号缝段危岩体可能发生崩塌,应防止其入江;7号缝危岩体体积2万m3,表现为座崩破坏形式,危害性较小。

针对

以上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加固整治:煤层采空区进行回填,设置城中阻滑工程,面积达3000m2;5万m3危岩体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并在此基础上对崖壁表层裂隙密集部位作喷网锚加固;对雷劈石滑坡则主要采取地表排水工程进行整治;另为防止西侧6、7号缝段危岩体崩塌石块入江,在斜坡上修筑了防冲拦石坎。

整个加固整治工程工期三年,目前危岩体已经稳定。

针对以上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加固整治:煤层采空区进行回填,设置城中阻滑工程,面积达3000m2;5万m3危岩体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并在此基础上对崖壁表层裂隙密集部位作喷网锚加固;对雷劈石滑坡则主要采取地表排水工程进行整治;另为防止西侧6、7号缝段危岩体崩塌石块入江,在斜坡上修筑了防冲拦石坎。

整个加固整治工程工期三年,目前危岩体已经稳定。

新滩滑坡

随后,在危岩体上,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对岸的新滩滑坡。

新滩滑坡与1985年6月12日发生滑动,滑坡体总体积约3000万m3,滑动面积1.1km2,正对岸涌浪爬坡高达48m。

由于进行了预报,居住在滑坡体上的新滩故镇上的1371名居民得以及时撤离,幸免于难。

但在湘西河口处,4艘渔船被打翻,8人死亡。

也正是因为这次滑坡,在之后的滑坡预报中扩大了警戒范围,并逐步开始惊醒涌浪计算。

篇3:峨眉山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任务、要求

峨眉山野外土木工程地质实习即是一次认识性的实习,又带有生产实习的特点,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1、实习目的:

运用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土木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提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土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实习任务:

对实习区内比较直观、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初步分析,对土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方法和技能进行初步训练。

3、实习要求: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绘制黄湾——龙门洞一线的工程地质平面图及详细工程地质纵坡面图,编写工程地质总说明书和各类建筑物工程地质说明书。

二、实习内容:

1、地貌部分

峨眉山地貌可分为以下几种成因类型:

1、堆积地貌

峨眉平原在构造上是一断裂下陷带,由于峨眉断块山上升,侵蚀作用强烈,为峨眉平原的块积提供了物质来源。据地质考察证明,在沉积基底上堆积了第三纪以来各时代的河湖相地层达300余米。峨眉平原面积约200KM,海拔400~490米。大致以峨嵋河为界,北面主要由峨嵋河及其支流双福河、粗石河冲积而成近代冲积平原。以南则为不同时代的洪—冲积扇堆积,以及冰水堆积而成。洪—冲积扇分布在峨眉山、二峨山山前地带,它们的大小和形成时期各不相同。其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是由张沟、柳溪河等冲积而成的高桥洪—冲积扇。扇顶位于高桥,相对高度30米,以3%~3.5%的坡度向东北方向倾斜,至鞠槽、青龙场一线相对高度为17米,坡度减为0.5~1%高桥洪—冲积扇,除西北侧被临江河左河床(王曹)切割外,其余扇面保存较完好,多以垦为农田。高桥洪—冲积扇从张沟出口自高桥附近,为黄色粘土及砾石层组成,厚度约20米,砾石大小混杂,分选性差,大者可达2~3米,以花岗石、玄武岩居多,有人疑为冰川堆积,扇面上还点缀着侏罗系砂叶岩构成的残丘,相对高度10~15米。

在山丘地带,如报国寺、师范校等处,还分布有范围不大,坡度大,物质来源近、堆积厚度不大的洪积扇(冲出锥)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常以不对称垒迭式洪积扇出现。新扇位于老扇北侧,以涧曹沟洪积扇最为典型。

2、侵蚀—堆积地貌

河漫滩:分布在近代河流两岸,由砂、砾石组成,一般高出枯水位2米;

工级阶地:分布在峨嵋河、临江等现代河流两岸,平原区以上迭阶地为主,山地则为基座阶地,相对高度2~10米;于线路100到400米处有大面积的一级和二级河流阶地。

Ⅱ级阶地:见于峨嵋河张坝、王田坝等地。为基座阶地,因受现代流水切割,多呈垄岗状分布;

3、侵蚀—构造地貌

丘陵:主要分布在峨眉山东麓地带,由白垩系粘土组成,其形态受岩性影响多呈浑圆状。丘坡平缓丘间沟谷发育。海拔高度500~600米,相对高度50~100米;

低山:分布在二峨山前缘及峨眉山北段,海拔500~1000米,相对高度100~300米,二峨山前缘低山由三叠系须家河组砂质岩构成。山岭呈串珠状;而峨眉北部低山,由白垩系夹关组砂岩构成,多为单斜山岭。

4、侵蚀—溶蚀地貌

其实—溶蚀中山分布在二峨山断层以南,为二峨山主体,海拔800~1200米,主峰2037米,山脊圆滑,呈峰丛状,基岩裸露,水土流失严重。

溶洞:区内溶洞发育良好,计有八仙洞、鱼子洞、老虎洞、紫蓝洞等十余个,其中八仙洞在柳溪河右岸,海拔570米,相对高度30米,人可通行,洞内石钟乳发育。

2、岩层:

峨眉山地区的地层除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完全缺失外,从震旦系顶部到第四系均有出露。

第四系(Q):最常见的第四系沉积层包括冲积层、洪积层、残积层、坡积层;

侏罗系(J):上部砖红、紫色泥岩为主,夹杂少量砂岩及粉砂岩,中部和底部为紫灰、灰绿、灰黄、紫红等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回旋层组成;

三叠系上统(T3):上中部为灰、深灰色砂岩、粉砂岩、泥岩、炭质页岩及煤层或煤线的旋回层,底部为深灰、灰黑色灰岩、泥灰岩、泥岩或页岩的韵律层;

三叠系中统(T2):上部为白云岩、含膏白云岩、夹膏溶角砾岩,中部以灰岩为主,底部为云泥岩及中层状白云岩;

三叠系下统(T1):上部以白云岩为主、最顶部为水云母粘土岩、中部为灰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旋回层,底部为紫红色砂岩、粉砂岩、及泥岩旋回层;

二叠系上统(P2):上部为紫红、灰绿、黄绿等色的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回旋层,下部为微晶、隐晶、斑状及杏仁状玄武岩组成;

二叠系下统(P1):上中部为灰、深灰色中—巨厚层状的石灰岩,夹少量薄层泥岩,底部为灰、灰黑色页岩、泥沙岩夹少量砂岩及粉砂岩。

前震旦系(Y2):灰白、肉红色花岗沉积岩构造:

泥岩:在铁路沿线100至200米处的河流两岸存在大量的泥岩,属侏罗系泥岩,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颜色为褐色,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遇水软化,不利于桥墩的修建。后田坝的泥岩内部带有石膏状纤维,因此富含SO42-,容易对桥墩造成腐蚀,因此工程性质差。石膏具有遇水易膨胀,侏罗系泥岩失水易干缩的性质,因此也不利于桥墩的修建。

页岩: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具有薄页状层理构造的粘土岩,属于三叠系上统。页岩致密,硬度低,表面光泽暗淡。含有机质的呈灰黑、黑色。页岩抗风化力弱,易出现葱花状风化构造,在地形上常形成低山低谷。页岩不透水,往往成为不透水层或隔水层。

层积岩:

沉积岩的形成:水底淤泥等沉积物由于水的退却二出露地表,形成未固结的土,一段时间后,经物理化学作用,土里的水逐渐蒸发,土质逐渐固结,形成固结土,最终形成沉积岩。铁路沿线1800米左右处可以明显的看到层积岩层面构造。层积岩的层面构造:层面构造是指层积岩层面上保留有层积时水流、风、雨、生物活动等作用留下的痕迹,如波浪拍打过的痕迹、虫迹、泥裂、雨痕等在线路沿线1800米处有大面积的层积岩出露。岩层产状:走向N165°倾向252°倾角83°层积岩的层面构造白云岩:

主要矿物为白云石,含少量方解石和其他矿物,主要成分为碳酸镁钙,颜色多为灰白色,遇稀盐酸不易起泡,滴镁试剂由紫变蓝,岩石露头表面常具刀砍状溶蚀沟纹。属于三叠系中统。在铁路沿线550米处有大量白云岩存在。

篇4: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目的与要求: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地质实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基础知识:包括三大岩石类及其主要矿物的肉眼鉴定,学会分析野外常见的各种地质现象及岩石的鉴别,结合水利工程,分析和评价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各阶段基本内容)

1.石佛寺水库。具体内容:初步了解水库在解决洪水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2.沈阳市森林公园。具体内容: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实习区域内的岩石及矿物的肉眼鉴定及标本的采集;了解各种层面构造(波痕,雨痕,泥裂等);观察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岩石的风化及岩石不同风化程度的风化带的观察;认识丘陵地带地貌。

3.棋盘山水库。具体内容:水库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1.明确水库的构成,了解水库的整体情况;2.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3.库区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

4.土坝的防渗措施5.了解护岸的类型等。

实习内 容

(包括日期和每天的具体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和收获等)

XX年6月25日 星期六 石佛寺水库今天是进入实习的第一天,天气十分的晴朗。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早上七点半准时出发,于大约九点达到石佛寺水库库区。

当汽车行驶在一条通往水库控制中心的长约7公里沿河大坝上的时候,远远地就能看见一条白色的护坡。

怀着对水库的大坝的强烈的好奇心,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那个横跨于辽河之上的拦河大坝上的基础设施,观看泄洪闸门,以及泄洪道的构造。

接下来便是石佛寺水库的高局长给我们讲解了有关水库的一些相关知识,使我们对石佛寺水库有了而更进一步的认识。

石佛寺水库工程是辽河干流上唯一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国内流域干流上大型的平原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 164786平方公里,工程坝型为均质土坝,枢纽为二等工程,永久性建筑物为二级。其主要功能是担负辽河干流中下游的防洪任务。工程的建设使辽河中下游地区防洪标准由 30年一遇提高到1XX年一遇,远期满足“北水南调”工程反调节水库的要求。主要建筑物由42.7km长的主副坝和泄洪闸16孔总宽248.5米、净宽 200m的泄洪闸组成,水库最大库容1.85亿m3,跨越沈阳和铁岭。

石佛寺水库的设计目标就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也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它的出现,不仅能提供向沈阳市日供水20万吨的能力,同时也在解决辽河的洪水灾害、改善辽河的生态环境和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将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听完高局长的介绍后,我们在他的带领下,也很荣幸的参观了水库的调度控制中心。

在控制中心,高局长告诉我们,石佛寺水库的调水控制中心控制着整个水库的调水情况,泄洪闸的闸门起落控制系统有两套控制系统。它可以由位于闸门上方的手动控制器控制,也可以由控制中心发出信号进行控制,这两套系统都能精确地控制闸门被拉起的高度,从而控制水流向下游的流量。而闸门采用的是双层闸门,只有当下层的闸门被提起到一定的高度后才能同时提起上面的闸门,这样的设计不仅降低了拦河大坝的整体高度,节约了建设成本,而且也使得坝基更加的牢固,大大的提高了最大蓄水位。通过安装在不同地方的摄像机传回的图像可以完整的反映水库的水位情况以及是否外渗的情况,确保整个水库的正常运行。同时我也知道了水库之所以选择在是佛是这样的平原地区,主要考虑因素有地形地貌、以及对经济产生影响等因素考虑,最终选址在石佛寺,并以地名命名此水库。

大概在上午十一点的时候结束了我们愉快而又充实的实习日程。

XX年6月26日 星期日 沈阳森林公园经过昨天对石佛寺水库的初步实习,我们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激情在八点准时出发前往位于沈阳市东北郊新城子区马刚乡境内,南距沈阳市中心40公里的沈阳森林公园。经过一个半小时到达目的地。小憩一会后,便开始了我们此行的实习之旅,尽管天着小雨,可丝毫没有影响我们这次实习的积极的热情。

我们的实习是从登上开始的,老师沿途给我们讲解途中遇到的各种岩石的性质以及它的形成条件。老师给我们首先介绍的就是沉积岩,沉积岩是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而今天我们看到的主要是页岩。其次我们还看到了一些层理构造,例如沉积岩上面的波痕、泥恨、雨痕等。形成的这样的岩石,一般都比较坚硬,适合做水坝的坝基,是大坝坝址的较好选择,但是在这样的岩石上建坝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裂缝出现对水库的影响,从而需要考虑水库的渗漏问题。

【秭归水文地质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1.秭归地质实习报告

2.大同市南郊区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3.实习报告~

4.实习实习报告

5.法务实习报告

6.节目主持实习报告

7.制药实习报告

8.行政助理实习报告

9.实习报告总结报告

10.大学生实习报告

下载word文档
《秭归水文地质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