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阅读及答案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阅读及答案

2022-05-28 14:08: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hi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阅读及答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阅读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阅读及答案

篇1:“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刘廷式为婚。后契阔①数年,廷式读书登科。归乡闾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②,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③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廷式坚不可,曰:“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闺门④极雍睦,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凡生数子。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⑤。其后廷式管干汇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苏子瞻爱其义,为文以美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契阔:离别、分离。②瞽:盲,眼睛瞎了。③仍:更,并且;④闺门:古代指女子卧室,此文中指夫妻关系。⑤阔略:宽恕。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嘉其有美行

A.嘉其有美/行 B. 嘉其/有美行 C.嘉其有/美行 D.嘉/其有美行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卒: 美:

11.结合上下文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廷式坚不可,曰:“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

12.用自己的话说,刘廷式有哪些博得苏轼称赞的“义”的行为?(2分)

13.本文在刻画人物方面运用了哪些方法?你从中又能得到哪些启示?

(2分)

参考答案:

9.D

10.最终、终于;赞美、称赞

11、廷式坚决不同意,说:“我和你父亲有约在先,怎么可以因为你父亲的死和你的疾病而违背前约呢?”

12.与之相约的老翁因病去世,他的`女儿因病失明,成为官员后的廷式还是不顾女方的反对,坚持履行婚约;婚后与盲妻相处和睦,妻子去世时哭得极其哀伤。

13.一方面从正面刻画廷式的语言和行动,直接突出其有情有义;另一方面从女方的反对、监察官的态度变化和苏轼的写文章赞美等角度,侧面衬托其美德。

启示:示例 要坚守信用,做人要有良心,好人终会有好报。

篇2: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阅读答案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刘廷式为婚。后契阔①数年,廷式读书登科。归乡闾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②,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廷式坚不可,曰: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闺门③极雍睦,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凡生数子。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④。其后廷式管干汇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苏子瞻爱其义,为文以美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契阔:离别、分离。②瞽:盲,眼睛瞎了。③闺门:古代指女子卧室,此文中指夫妻关系。④阔略:宽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廷式尝坐小谴         坐:

(2)廷式使人申前好       申:

(3)为文以美之           美:

2. 结合上下文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廷式坚不可,曰: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

3. 用自己的.话说,刘廷式有哪些博得苏轼称赞的义的行为?(3分)

4. 本文在刻画人物方面运用了哪些方法?(2分)

参考答案:

1.(1)因为 (2)申述,说明 (3)赞美,称赞

2.廷式坚决不同意,说:我和你父亲有约在先,怎么可以因为你父亲的死和你的疾病而违背前约呢?

3.与之相约的老翁因病去世,他的女儿因病失明,成为官员后的廷式还是不顾女方的反对,坚持履行婚约;婚后与盲妻相处和睦,妻子去世时哭得极其哀伤。

4.一方面从正面刻画廷式的语言和行动,直接突出其有情有义;另一方面从女方的反对、监察官的态度变化和苏轼的写文章赞美等角度,侧面衬托其美德。

篇3:《刘行本传》阅读附答案

《刘行本传》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行本起家梁武陵王国常侍。遇萧脩以梁州北附,遂与叔藩归周,寓居新丰。每以讽读为事,精力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府记室。武帝亲总万机,转御正中士,兼领起居注。累迁掌朝下大夫。周代故事,天子临轩,掌朝典笔砚,持至御坐,则承御大夫取以进之。及行本为掌朝,将进笔于帝,承御复欲取之。行本抗声曰:“笔不可得。”帝惊视问之,行本曰:“臣闻设官分职,各有司存。臣既不得佩承御刀,承御亦焉得取臣笔。”帝曰:“然。”因令二司各行所职。及宣帝嗣位,多失德,行本切谏忤旨,出为河内太守。隋文帝践阼,拜谏议大夫、检校中书侍郎。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上不顾。行本正当上前日:“陛下不以臣不肖,令臣在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安得轻臣而不顾?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二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并发明诏。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8章,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礼。”上嘉之,赐绢百匹。拜太子左庶子,领书侍御史如故。皇太子虚襟敬惮。时唐令则为左庶子,大子昵狎之,每令以弦歌教内人。行本责之曰:“庶子当匡太子以正道.何嬖昵房帷之间哉!”令则甚惭而不能改。时刘臻、明克让、陆爽等并以文学为太子所亲。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卿等正解读书耳。”复以本官领大兴令,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吏民怀之。 (《隋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衣食乏绝,晏如也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B.周代故事,天子临轩 故事:旧日的行事制度

C.遂原所笞者 原:追究

D.请加徒一年 徒:徒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遇萧脩以梁州北附 ②以万人若一郡降者

B.①承御亦焉得取臣笔 ②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C.①今肇乃敢重其教命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①令则甚惭而不能改 ②若无罪而就死地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说明刘行本端方正直的一组是( )

①每以讽读为事,精力忘疲 ②臣闻设官分职,各有司存 ③因置笏于地而退 ④受人馈钱二百文,依律合杖一百 ⑤由是请托路绝,吏民怀之

A.①⑤ D.②③⑤ C.②④ D.①③④

小题4: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刘行本曾刻苦读书,北周武帝时做掌朝下大夫,正直敢言,北周宣帝时因恳切进谏违背皇帝心意,调出朝廷做河内太守。

B.隋文帝曾发怒用竹板打一郎官,刘行本先是进言不该如此惩罚此人,隋文帝不听,刘行本则直言谏争,终使皇帝知错而改。

C.雍州别驾元肇向皇帝请求加重处罚违背他的约令的一犯罪州吏,刘行本反驳元肇不按律令执法而树立个人威权的做法。

D.刘行本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之官,他直言谴责不用正道教导太子的左庶子唐令则,而对擅长文学的受太子亲近的刘臻等人加以慰勉。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安得轻臣而不顾?巨所言非私!

译文:

(2)庶子当匡太子以正道,何嬖昵房帷之间哉!

译文:

(3)由是请托路绝,吏民怀之。

译文:

答案

小题:C

小题:B

小题:B

小题:D

小题:

(1)我说的如果不对,您应在道理上表明我不对,怎么能轻视 我而不理会呢?我说的话不是出于私心!

(2)庶子应当用正道匡正太子,怎么能够在帷幔之间这样娇宠太子呢!

(3)因此私下嘱托办事的路子断绝了,官吏们和百姓都很感念他。

篇4:《刘行本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刘行本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刘行本传

刘行本起家梁武陵王国常侍。遇萧脩以梁州北附,遂与叔父璠归周,寓居新丰。每以疯读为事,精力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

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府记室。武帝亲总万机,转御正中士,兼领起居注。累迁掌朝下大夫。周代故事天子临轩掌朝典笔砚持至御坐则承御大夫取进之。及行本为掌朝,将进笔于帝,承御复欲取之。行本抗声曰:“笔不可得。”帝惊视问之,行本曰:“臣闻设官分职,各有司存。臣既不得佩承御刀,承御亦焉得取臣笔。”帝曰:“然。”因令二司各行所职。

及宣宗嗣位,多失德,行本切谏忤旨,出为河内太守。隋文帝践祚,拜谏议大夫、检校中书侍郎。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上不顾。行本正当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令臣在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安得轻臣而不顾?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二百文,律令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盖发明诏。今肇乃敢重其教令,轻忽法律,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礼。”上嘉之,赐绢百匹。

拜太子左庶子,领书侍御史如故。皇太子虚襟敬惮。时唐令则为左庶子,太子昵狎之,每令以弦歌教内人。行本责之曰:“庶子当匡太子以正道,何嬖昵房帷之间哉!”令则甚惭而不能改。时刘臻、明克让、陆爽等并以文学为太子所亲。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卿等但解读书耳。”复以本官领大兴令,权贵惮其方正,无敢至其门者。由是请托路绝,吏人怀之。

(节选自《隋书?刘行本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故事/天子临轩/掌朝典笔砚/持至御/坐则承御大夫取进之/

B.周代故事/天子临轩/掌朝典笔砚/持至御坐/则承御大夫取进之/

C.周代故事/天子临轩掌朝/典笔砚/持至御/坐则承御大夫取进之/

D.周代故事/天子临轩掌朝/典笔砚/持至御坐/则承御大夫取进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机,指当政者处理的重要事务,也可指大臣处理的重要事务。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笞,指中国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拷打犯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

D.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

必先呼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了与帝王面对面的敬称。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行本曾把刻苦读书作为分内的事,全身心投入忘记疲劳,虽然缺衣少食,也安然乐观。

B.刘行本阐述设立官员要分清责任各司其职,皇帝听从他的建议,命令两位主管官员各行使自己的职责。

C.雍州别驾元肇向皇帝请求加重处罚违背他政令的一州吏,刘行本反对元肇不按律令执法而滥施刑罚。

D.刘行本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他直言谴责不用正道教导太子的左庶子唐令则,而对擅长文学的.受太子亲近的刘臻等人加以劝勉。

7.把文言文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安得轻臣而不顾?(5分)

(2)今肇乃敢重其教令,轻忽法律,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礼。(5分)

参考答案

4.B

5.A(不能指大臣处理的重要事务)

6.D(“对擅长文学的受太子亲近的刘臻等人加以慰勉”这一说法不合文意,是指责他们)

7.(1)我说的如果不对,您应在道理上说明/解释(我的)观点,怎么能轻视我而不理会呢?(5分)

(2)现在元肇却敢重视他的政令,轻视法律条文,损害法律获得个人威权,(这)不是人臣的礼节。(5分)

参考译文

刘行本开始作官是梁武陵王的封国常侍。遇到萧脩把梁州归附了北朝,于是就与叔父璠归附了北周,寄居在新丰。他常常把诵读作为该做的事,投入精力忘记疲劳,虽然衣服食物缺少甚至没有,也很安然。

他性情刚烈,有不可改变的志向。北周的大冢宰宇文护引荐他做中外府记室。北周武帝亲自总管各种事务,刘行本调任御正中士,兼任起居注(史官)。累功升官为掌朝下大夫。北周朝的先例,皇帝到殿前,掌朝大夫主管笔砚,把笔砚拿到皇帝座位前,接着承御大夫拿过来递给皇帝。等到刘行本做掌朝大夫,将要把笔递给皇帝,承御大夫又想要来拿过去。刘行本高声说:“笔不能拿!”皇帝吃惊地看着,问他,刘行本说:“我听说要来拿过去。”刘行本高声说:“笔不能拿”皇帝吃惊地看着,问他,刘行本说:“我听说设立官位分清职责,各自有主管的事情。我既不能佩带承御大夫的刀,承御大夫又怎么能拿我的笔呢。”皇帝说:“有道理。”于是命令二位主管官员各自行使自己的职责。

等到北周宣帝继位,多有过失恶行,刘行本恳切地进谏违背皇帝心意,被调出朝廷做河内太守。隋文帝登基为帝,任命刘行本做谏议大夫、检校中书侍郎。皇帝曾对一个郎官发怒,在殿前用竹板子打他。刘行本进言道:“这个人一向清白,他的过失又很小。”皇帝也不理会。刘行本直对着皇帝走上前说:“陛下不认为我没才能,让我在身边。我说的如果是对的,陛下怎么能不听呢?我说的如果不对,您应在道理上表明我不对,怎么能轻视我而不理会呢?我说的话不是出于私心!”于是(他)把笏板放在地上后退出,皇帝脸色郑重严肃地向他道歉(谢罪),最终(皇帝)赦免(宽恕、饶恕)了用竹板子打的那个人。雍州别驾元肇对皇帝说:“有一个州府官吏,接受了别人赠送的二百文钱,按律令应杖打一百板。然而我到任之初,与他们订立约定。这个官吏故意违反约定,我请求(给他)增加服劳役一年的处罚。”刘行本反驳他说:“律令施行,发布明确的诏令。现元肇竟然敢重视他的政令,轻视法律条文,损害法律树立个人威权,(这)不是人臣的礼节。”帝称赞也,赐给(他)百匹绸绢。

后任命刘行本为太子左庶子,像先前一样兼任书侍御史。皇太子谦恭地敬畏他。当时唐令则做左庶子,太子跟他很亲近而不庄重,常常让他用乐歌教宫内的人。刘行本责备他说:“庶子官应当用正道匡正太子,怎么能够在房屋帷幔之间受宠爱亲近呢!”唐令则很羞惭而不能改。当时刘臻、明克让、陆爽等一起凭文学才能受到太子亲近。刘行本对他们不能调教爱护太子很生气,常常对三人说:“你们只懂得读书而已。”后刘行本又凭原来官职兼任大兴宫长官,权贵们对他的端方正直很敬畏,没有人敢到他的门前。因此私下嘱托办事的路子断绝了,官吏们都很感念他。

篇5:《隋书刘行本传》阅读答案

刘行本起家梁武陵王国常侍。遇萧脩以梁州北附,遂与叔父璠归周,寓居新丰。每以疯读为事,精力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

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府记室。武帝亲总万机,转御正中士,兼领起居注。累迁掌朝下大夫。周代故事天子临轩掌朝典笔砚持至御坐则承御大夫取进之。及行本为掌朝,将进笔于帝,承御复欲取之。行本抗声曰:“笔不可得。”帝惊视问之,行本曰:“臣闻设官分职,各有司存。臣既不得佩承御刀,承御亦焉得取臣笔。”帝曰:“然。”因令二司各行所职。

及宣宗嗣位,多失德,行本切谏忤旨,出为河内太守。隋文帝践祚,拜谏议大夫、检校中书侍郎。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上不顾。行本正当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令臣在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安得轻臣而不顾?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二百文,律令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盖发明诏。今肇乃敢重其教令,轻忽宪地章,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礼。”上嘉之,赐绢百匹。

拜太子左庶子,领书侍御史如故。皇太子虚襟敬惮。时唐令则为左庶子,太子昵狎之,每令以弦歌教内人。行本责之曰:“庶子当匡太子以正道,何嬖昵房帷之间哉!”令则甚惭而不能改。时刘臻、明克让、陆爽等并以文学为太子所亲。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卿等但解读书耳。”复以本官领大兴令,权贵惮其方正,无敢至其门者。由是请托路绝,吏人怀之。

篇6:《隋书刘行本传》阅读答案

4.下列对文中画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代故事/天子临轩/掌朝典笔砚/持至御/坐则承御大夫取进之/

B.周代故事/天子临轩/掌朝典笔砚/持至御坐/则承御大夫取进之/

C.周代故事/天子临轩掌朝/典笔砚/持至御/坐则承御大夫取进之/

D.周代故事/天子临轩掌朝/典笔砚/持至御坐/则承御大夫取进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机,指当政者处理的重要事务,也可指大臣处理的重要事务。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笞,指中国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拷打犯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

D.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先呼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了与帝王面对面的敬称。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行本曾把刻苦读书作为分内的事,全身心投入忘记疲劳,虽然缺衣少食,也安然乐观。

B.刘行本阐述设立官员要分清责任各司其职,皇帝听从他的建议,命令两位主管官员各行使自己的职责。

C.雍州别驾元肇向皇帝请求加重处罚违背他政令的一州吏,刘行本反对元肇不按律令执法而滥施刑罚。

D.刘行本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他直言谴责不用正道教导太子的左庶子唐令则,而对擅长文学的受太子亲近的刘臻等人加以劝勉。

7.把文言文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安得轻臣而不顾?(5分)

(2)今肇乃敢重其教令,轻忽宪地章,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礼。(5分)

参考答案

4.B

5.A(不能指大臣处理的.重要事务)

6.D(“对擅长文学的受太子亲近的刘臻等人加以慰勉”这一说法不合文意,是指责他们)

7.(1)我说的如果不对,您应在道理上说明/解释(我的)观点,怎么能轻视我而不理会呢?(5分)

(2)现在元肇却敢重视他的政令,轻视法律条文,损害法律获得个人威权,(这)不是人臣的礼节。(5分)

参考译文

刘行本开始作官是梁武陵王的封国常侍。遇到萧脩把梁州归附了北朝,于是就与叔父璠归附了北周,寄居在新丰。他常常把诵读作为该做的事,投入精力忘记疲劳,虽然衣服食物缺少甚至没有,也很安然。

他性情刚烈,有不可改变的志向。北周的大冢宰宇文护引荐他做中外府记室。北周武帝亲自总管各种事务,刘行本调任御正中士,兼任起居注(史官)。累功升官为掌朝下大夫。北周朝的先例,皇帝到殿前,掌朝大夫主管笔砚,把笔砚拿到皇帝座位前,接着承御大夫拿过来递给皇帝。等到刘行本做掌朝大夫,将要把笔递给皇帝,承御大夫又想要来拿过去。刘行本高声说:“笔不能拿!”皇帝吃惊地看着,问他,刘行本说:“我听说要来拿过去。”刘行本高声说:“笔不能拿”皇帝吃惊地看着,问他,刘行本说:“我听说设立官位分清职责,各自有主管的事情。我既不能佩带承御大夫的刀,承御大夫又怎么能拿我的笔呢。”皇帝说:“有道理。”于是命令二位主管官员各自行使自己的职责。

等到北周宣帝继位,多有过失恶行,刘行本恳切地进谏违背皇帝心意,被调出朝廷做河内太守。隋文帝登基为帝,任命刘行本做谏议大夫、检校中书侍郎。皇帝曾对一个郎官发怒,在殿前用竹板子打他。刘行本进言道:“这个人一向清白,他的过失又很小。”皇帝也不理会。刘行本直对着皇帝走上前说:“陛下不认为我没才能,让我在身边。我说的如果是对的,陛下怎么能不听呢?我说的如果不对,您应在道理上表明我不对,怎么能轻视我而不理会呢?我说的话不是出于私心!”于是(他)把笏板放在地上后退出,皇帝脸色郑重严肃地向他道歉(谢罪),最终(皇帝)赦免(宽恕、饶恕)了用竹板子打的那个人。雍州别驾元肇对皇帝说:“有一个州府官吏,接受了别人赠送的二百文钱,按律令应杖打一百板。然而我到任之初,与他们订立约定。这个官吏故意违反约定,我请求(给他)增加服劳役一年的处罚。”刘行本反驳他说:“律令施行,发布明确的诏令。现元肇竟然敢重视他的政令,轻视法律条文,损害法律树立个人威权,(这)不是人臣的礼节。”帝称赞也,赐给(他)百匹绸绢。

后任命刘行本为太子左庶子,像先前一样兼任书侍御史。皇太子谦恭地敬畏他。当时唐令则做左庶子,太子跟他很亲近而不庄重,常常让他用乐歌教宫内的人。刘行本责备他说:“庶子官应当用正道匡正太子,怎么能够在房屋帷幔之间受宠爱亲近呢!”唐令则很羞惭而不能改。当时刘臻、明克让、陆爽等一起凭文学才能受到太子亲近。刘行本对他们不能调教爱护太子很生气,常常对三人说:“你们只懂得读书而已。”后刘行本又凭原来官职兼任大兴宫长官,权贵们对他的端方正直很敬畏,没有人敢到他的门前。因此私下嘱托办事的路子断绝了,官吏们都很感念他。

篇7:《刘行本进谏》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刘行本进谏》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刘行本进谏

隋主尝怒①一郎②,于廷前笞之。谏议大夫刘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③宽之。”帝不顾。行本于是正当帝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若非,当致之于理。岂得轻臣而不顾也?”因置笏④于地而退。帝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怒:责备。 ②郎:官职。一郎:一位官员。③少:稍微。④笏:笏板,古代官员上朝时捧在面前,用于记录向皇帝上奏的有关内容。

【文言常识】

1.说“谢” 本文中“帝敛容谢之”句中的“谢”,在现代文中解释为“感谢”,但在文言文中一般作“道歉”解。“帝敛容谢之”当翻译为“皇帝收敛了怒容向他道歉”。又如“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2.话说“陛下” “陛下”指皇帝,这是多数人了解的。那么为什么“陛下”可指代皇帝呢?“陛”是宫殿中的台阶,“陛下”本指宫殿中台阶下的侍从。在古代,臣下要进见皇帝,先得通过“陛下”的侍从通报,久而久之,人们不敢直呼皇帝,而把“陛下”作为皇帝的代称。

【译文】

隋朝皇帝曾经责备一个官员,在大殿之上鞭打他。谏议大夫刘行本上奏说:“这个人一向清廉,这次他的过错又很小,希望您能稍微宽恕他。”皇帝不理睬他。刘行本在这个时候站在皇帝面前说:“陛下您不因为我没有才能,而把我放在在您的.身边,我说得如果对,陛下你怎么能不听呢?我说得如果错,应该把我送到大理寺处置我。怎么能轻视我而不理睬我呢?”于是把笏板扔在地上然后退下。皇帝收敛了容颜向他道歉,于是原谅了那个被鞭打的官员。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笞 ②少 ③置 ④安得

2.翻译:

①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宽之。

②若非,当致之于理。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3.“此人素清”中的“素”与下列句中( )句的“素”相同

A.素蟫灰丝 B.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可以调素琴 D.素不相识

【参考答案】

1.(1)鞭打 (2)稍微 (3)放 (4)怎么可能

3.D

篇8:“刘式字叔度。少有志操”阅读附答案

“刘式字叔度。少有志操”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1-15题。

刘式字叔度。少有志操,好学问,不事生产①。年十八九,辞家居庐山,假书以读,治左氏、公羊、谷梁《春秋》②,旁出入他经,积五六年不归,其业益精淳化中③,高丽绝契丹自归④,天子方事取幽州,嘉其识去就⑤,厚答其使。因欲结其心,使叔度往谕指⑥,王以下郊迎。叔度秀美明辨,进退有规矩,望见皆心服。先是,高丽大旱,及使者授馆⑦,时雨尺馀,国中大喜,事汉使愈谨。自陈国小齿下⑧,愿执子弟礼⑨,叔度不许。然所赂遗⑩甚厚,叔度亦为之纳,还朝封上11,天子善之。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先祖磨勘府君家传》)

【注释】①生产:谋生之业。②左氏:《左传》。公羊:《公羊传》。谷梁:谷梁传。③淳化:宋太宗年号。④高丽:古国名,在朝鲜半岛上。⑤去就:进退。⑥指:通旨,旨意。⑦授馆:为宾客安排行馆。⑧齿下:年纪小。⑨执子弟礼:指(对待刘式)执守子弟的礼制。⑩赂遗:以财物送人。11封上:指将高丽送的财物上缴朝廷。

1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高 丽 绝 契 丹 自 归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3分)

假: 答: 雨:

13.说说使叔度往谕旨,王以下郊迎的.意思。(2分)

14.高丽国内对刘式愿执子弟礼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15.结合选文,请你对刘式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2分)

参考答案:

11.(1分)高丽/绝契丹自归

12.(3分,每个1分)借 答谢 下雨

13.(2分)派刘式前往高丽国宣扬宋朝皇帝的意旨,高丽国国王以下的官员到城外迎接(刘式)。

14.(2分)秀美明辨,进退有规矩;高丽大旱,及使者授馆,时雨尺馀。

15.(2分)治学严谨(1分)、精明强干,为官清廉(答对其一得1分)。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欧阳修《田家》阅读答案

2.《萧颖士傲物自侮》阅读练习及答案

3.观田家韦应物古诗阅读答案

4.快手刘阅读答案

5.《刘处士墓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6.《刘几传》阅读习题及答案

7.《高俭字士廉》阅读答案及翻译

8.《刘伶病酒》阅读题及答案

9.文言文《明史·杨廷和传》阅读答案

10.《天才》刘万里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阅读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