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机碳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你能把我咋地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总有机碳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总有机碳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总有机碳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有机碳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摘要:对总有机碳(TOC)的分析方法(主要为高温催化氧化和湿法氧化的非色散红外探测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测定过程中测定方法的局限性及仪器的.新进展进行了探讨和介绍,对目前新颖的氧化技术(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法、臭氧类氧化法)和检测技术方法(紫外光谱检测技术)做了简要评述.作 者:杨丹 潘建明 YANG Dan PAN Jianming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 期 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Journal:JOURNAL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31(4) 分类号:X834 关键词:总有机碳 高温催化氧化 湿法氧化 非色散红外探测法篇2:数控技术发展现状及进展分析论文
数控技术发展现状及进展分析论文
【文章摘要】数控技术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现阶段数控技术的进展及我国数控技术发展现状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优化我国数据技术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数控技术;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有效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数控技术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数控技术质量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控技术作为各行各业的重要组成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其他行业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见,只有清楚的掌握数控技术的进展及我国数控技术发展现状,才能提高整个数控技术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1.数控技术的进展
数控技术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数字测量编程而实现的控制机械以及其他设备的自动化工作的一种新型技术,早期的硬件数控技术经过逐步的发展已经成为硬件数据技术+软件数据技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更新换代加快,这也推动了数控技术的逐步发展和提高[1]。早在1940年,美国的密歇根州飞机制造公司为了设计和加工飞机叶片框架,将数控技术融入了其中,因此产生了早期的数控技术思想。在1952年,麻省理工学院与其他公司合作产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因此它的电子元器件体型庞大,但是其具有划时代的时代意义与历史意义,因此利用先进的综合数控技术,能够综合运用电子计算机以及多方面的技术成果。
2.数控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1955年,在美国Ben公司生产了第一台工业的数控机床。从1952年到现在,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第五代,具体进展如下:第一代,最早出现在1955年,数控技术和电子管一起组成,但其体积庞大,消耗功率大;第二代,1959年,数控技术和晶体管共同组成并且采用了印刷电路板,正式跨入了晶体管的时代;第三代,1965年数控技术使用小型的集成电路板作为硬件,其主要优势就是其体积较小,功耗较低,因此其可靠性逐步提高,形成了以三代数控技术为核心的硬件功能,因此又被称为硬件数控技术;第四代,主要是1970年的数控技术将小型计算机取代称为专门的计算机,而且都是由软件实现的,它的价格较低,可靠性以及功能性都比较强;第五代,1974年使用数控技术将微处理器作为核心,在降低价格的基础上缩小了体积,从而使数控技术一体化成为了可能,因此人们通常情况下将第四代和第五代数控技术统称为软件数控技术。就目前而言我国数控技术主要存在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宣传力度问题、内部人员素质问题以及外部宣传问题等,因此目前在计算机时代下,有很多数控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问题,不仅是网络信息会被盗取、数控技术体系不健全、以及数控服务器不稳定等都会影响整个数控技术的发展。
3.我国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
就目前而言,我国数控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对数控技术的研究投入了更多的资金,从而逐步提高我国数控技术的质量和水平,使我国数控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3.1将数控技术应用于模具加工中将数控技术应用于模具加工中,最典型的体现技术,使用新型CAM软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用新型CAM软件,例如:UNIG和CIMI软件等,都是很好的模具加工数控软件,主要是在模具数控加工编程、车间加工编程、电火花编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IMI软件可以加入螺旋加工工具,减少相邻的刀具之间的方面和速度,从而利用软件的新型系统,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更好的保护软件设备和保护作用。优秀的`软件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新型模具数据加工方法,可以不断提高模具数据加工的质量,因此将数控技术广泛应用于模具加工中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3.2将数控技术应用于不锈钢零件加工中现阶段,不锈钢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建筑行业等,但不锈钢材料本质上属于一种难以加工的材料,其在加工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导热性能差、容易产生积屑瘤、容易加工和硬化、加工的韧性较好等特点,因此加工人员必须充分理解和分析不锈钢零件精密深孔数控车加工的内在机理和方法。将数控技术广泛应用于不锈钢零件精密深孔数控车加工中,不仅使难以加工的不锈钢材料能够得到很好的加工,而且其加工的合格率高达98%以上,这不仅能够提高加工的整体效率,还能保障加工零件的整体质量。这种不锈钢零件精密深孔数控车加工的方法也对其他的难以加工的材料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借鉴和支撑,既节省了加工材料,也提高了加工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4.提高数控技术水平的有效策略
4.1大力宣传数控技术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建立健全数控技术体系,要促进计算机技术能够迅速发展,就要大力推广数控技术,就要引入企业平台,将数控技术与虚拟网络技术二者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逐步推广数控技术,将数控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中。4.2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数控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提高内部水平,同时还应该拥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需要政府发挥经济功能,强化数控技术标准,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数控技术的管理方法。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建立数控技术库,从而进一步呈现出来,这样能够对数控技术的整体情况进行把握,确保数控技术能够公开、透明的呈现效果,实现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利用信息监督机制能够实现整个信息的采集和共享,从而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4.3提高内部工作人员素质数控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政府执行水平,因此对于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发展而言,只有数控技术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使其具备与数控技术相关知识,能够更好的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监督并且引导各行各业又好又快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同时还能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就人类历史进程发展而言,数控技术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起着支撑作用,因此只有通过对数据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大力宣传数控技术、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提高内部工作人员素质,才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总之,要想提高数控技术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充分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历程,需要党和国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曹俊华.基于DYNAFORM软件的冲压数字化修复技术[D].南昌大学,.
[2]杨汉,刘安明,祝云.数字化技术在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13,5(10):48-51.
篇3:GPS辅助定位技术研究现状及分析
GPS辅助定位技术研究现状及分析
主要介绍了GPS辅助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对各种辅助定位技术的.原理进行了分析,重点对GPSOne定位技术的优势和实现策略进行了论述,并提出增强GPSOne技术,同时对位置服务市场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 者:赵娜 胡彩波 潘颖 楚恒林 ZHAO Na HU Cai-bo PAN Ying CHU Heng-lin 作者单位:北京市5136信箱,北京,100094 刊 名:全球定位系统 英文刊名:GNSS WORLD OF CHINA 年,卷(期): 34(2) 分类号:P228 关键词:GPS定位 辅助定位技术 GPSOne技术 增强GPSOne篇4: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进展
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进展
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特性及其危害,分析了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土壤、水体、大气、农产品等介质中的`污染状况,阐述了对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的介质进行生物修复、焚烧、物理和化学处理技术及进展,并对中国在此领域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 者:曹启民 王华 张黎明 桑爱云 漆智平Cao Qimin Wang Hua Zhang Liming Sang Aiyun Qi Zhiping 作者单位:曹启民,张黎明,桑爱云,漆智平,Cao Qimin,Zhang Liming,Sang Aiyun,Qi Zhiping(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王华,Wang Hua(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海南,儋州,571737)
刊 名:中国农学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 22(3) 分类号:X503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污染状况 治理技术篇5:高含盐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现状及进展
高含盐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现状及进展
介绍了盐浓度对微生物的`抑制影响,嗜盐菌的生理特性机理和驯化方法,并介绍了厌氧、好氧、厌氧/好氧工艺处理高含盐有机废水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 者:韩墨菲 杨景亮 HAN Mo-fei YANG Jing-liang 作者单位:韩墨菲,HAN Mo-fei(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8)杨景亮,YANG Jing-liang(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
刊 名:河北化工 英文刊名:HEBEI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INDUSTRY 年,卷(期): 30(11) 分类号:X703 关键词:高含盐有机废水 厌氧工艺 好氧工艺 嗜盐菌篇6:中国部分城市自来水的总有机碳测定
中国部分城市自来水的总有机碳测定
自来水是城镇居民的主要生活用水来源,用总有机碳(TOC)方法可快速监测其有机污染情况,保障人民生活质量.测定了国内13个城市的自来水TOC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国内自来水的有机污染现状.
作 者:谷雪蔷 付守文 李大为 森田洋造 作者单位: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北京,100020 刊 名:中国环境监测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 年,卷(期): 22(6) 分类号:X832 关键词:总有机碳 TOC 无机碳 IC 总碳 TC 不可吹除有机碳 NPOC篇7:浅谈测定饮用水中总有机碳的新方法论文
浅谈测定饮用水中总有机碳的新方法论文
前言
饮用水的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这就使得饮用水中有机物的量不断增多,成分也更为复杂,当前人们常用总有机碳(简称TOC)这一指标来表征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因此总有机碳的测定对于饮用水质量的评价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相对于其他水体来说,饮用水中的总有机碳含量一般较低,因此要想真实地反映出饮用水的总有机碳含量,就要求测定总有机碳的方法必须足够精确,从而为科学管理饮用水源提供理论依据。
1.测定饮用水中总有机碳的常用方法
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测定饮用水中总有机碳的方法可分为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湿法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气相色谱法、电导法等,其中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具有灵敏度较高、易于操作、重现性好等优点,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根据测定总有机碳的原理不同又分为差减法和直接法等,以下逐一介绍其测定原理和优缺点:
1.1 差减法
差减法的就是先对水样中的总碳进行定量测定,然后再测定水样中无机碳含量,两者作差即可得出水中总有机碳的含量。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总碳和总无机碳的测定。首先,将同一水样分为两等份,分别与氧气一同至于高温燃烧管和低温反应器中,在高温燃烧管中的水样经受高温催化氧化后使水样中的有机物与碳酸钙等无机碳源均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在低温反应器中的水样中添加10%的磷酸溶液,经充分反应使无机碳酸盐类全部分解为二氧化碳;其次,将以上两个装置内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别通入到非色散红外检测器内,由于二氧化碳可被一定波长的红外线所吸收,且红外线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强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因此通过红外吸收原理定量测定出总碳和总无机碳的含量,用总碳含量减去无机碳含量即为水样中的总有机碳含量。差减法原理简单,在理论上可得出饮用水中总有机碳确切的数值,然而在实际中由于饮用水中的无机碳含量远远大于有机碳,使得总碳与无机碳的差值很小,因此精确度不高。
1.2 直接法
直接法是相对于差减法而言的,在使用直接法测定水样中总有机碳含量时不需要经过两次实验,而只需一步即可测得总有机碳的数值。具体方法为:首先,将水样在浓度为10%的磷酸中充分酸化曝气,使水样中的无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从而去除之,剩余的碳、理论上来说剩余的碳即为总有机碳,通过燃烧法进行直接测定即可得出具体数值,然而严格来说用直接法测得的碳含量应为不可吹扫有机碳的量,而非总有机碳量,但因为在饮用水中可吹扫的有机碳含量极低,在经过多国顶尖实验室试验验证后,得出结论认为在饮用水中的可吹扫有机碳量在数值上可忽略不计,目前国际上对这一结论已经达成共识,因此认为饮用水中不可吹扫有机碳含量在数值上等于总有机碳含量。直接法测定饮用水中总有机碳具有简便易行、快捷、准确度较高等优点,但前提是酸化曝气时间必须充足,以使水样中的无机碳充分去除,这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达到,在酸化曝气时间不足时水样中就会含有一定的无机碳,从而使得测定的有机碳数值偏高。因此,如何精确控制直接法的酸化曝气时间是实验人员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2.测定饮用水中总有机碳的新方法
鉴于以上两种当前最常用作水中总有机碳含量测定方法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一种结合了以上两种方法技术优势的新方法(可称之为NPOC法)。
2.1 NPOC法的测定原理
NPOC法的方法原理具体如下:由于导致差减法误差大的原因主要是水样中的无机碳含量远高于有机碳含量,而导致在直接法中又很难彻底去除水样中的无机碳,因此可考虑将直接法与差减法相结合,首先将2mol/L的盐酸加入到待测水样中,盐酸加入量以水样pH值为2时为准,然后曝气3分钟左右,通过这个步骤可将水样中大部分的无机碳除去,从而使水样中有机碳量与无机碳量的比例得到改善,然后将酸化处理过的水样分成两等份,按照差减法的实验过程分别测出水样中总碳量和总无机碳量,二者作差即可求出水样中总有机碳的含量。
2.2 NPOC法的优势
NPOC法结合了差减法和直接法的技术优势,一方面通过缩小水样中有机碳和无机碳在量上的差距,使总碳、无机碳和有机碳在数值上尽量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因此使有机碳的计算结果更趋于准确;另一方面对水样的酸化过程不必要求将水样中的无机碳全部除净,而只需要通过控制水样的pH值来保证水样中大多数无机碳均被除去即可,因此在实践中更容易实现,并且减少了曝气时间,因此更加快捷。
2.3 NPOC法的验证实验
2.3.1实验试剂和仪器
试剂:饮用水样;催化剂(CeO2);磷酸、盐酸;邻苯二甲酸氢钾,碳酸氢钠,无水碳酸钠;超纯水。
仪器:德国耶拿multi N/C3100分析仪;APG64自动进样器;检测器:NDIR
2.3.2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准曲线的绘制
有机碳标准溶液:将邻苯二甲酸氢钾在110℃干燥2h并冷却,称取0.8502g,溶于超纯水并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定容、混匀。
无机碳标准溶液:称取1.400g碳酸氢钠和1.7634g无水碳酸钠,溶于超纯水中并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定容、混匀。
由于在饮用水中总无机碳量要大于总有机碳量,因此可配置总碳浓度为(0、3、6、12、24、36)mg/L以及总无机碳浓度为(0、2、4、10、18、22)mg/L的标准溶液,然后用2mol/L盐酸酸化标准溶液至pH值为2为止,测定响应值,绘制出标准曲线。结果表明NPOC法的相关性较好、标准偏差较小,各个浓度的标准溶液得到的标准偏差均较小,且实验重复率较高。
结束语
由于在饮用水中总无机碳的含量远远大于总有机碳含量,因此在其他水体中常用传统的直接法和差减法不易得到精确的测定结果,本文将直接法和差减法相结合,对饮用水总有机碳测定方法进行了优化,使测定结果更准确,而且方法简便易行,经过实验验证本方法对不同总有机碳含量的饮用水均可得到相对准确的测定结果,适合全面推广。
篇8:芜湖市区主要湖泊水体总有机碳的初步研究
芜湖市区主要湖泊水体总有机碳的初步研究
本文利用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了芜湖市区几种典型地面水体总有机碳(TOC)含量.结果表明,市区景观水体镜湖和九连塘湖水中TOC含量分别为16.9±8.2和2 3.2±4.8mg/L;市郊自然河塘水中TOC含量在晴天和降雨后分别为35.9±22.6和24.5±3.2mg/L.两类水体中TOC含量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市政绿化冲洗水及田间沟渠漫溢水的'排入,降雨时河塘水TOC有明显的稀释作用.
作 者:俞佳 戴万宏 鲍家泽 Yu Jia Dai Wanhong Bao Jiaze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 英文刊名: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 15(8) 分类号:X524 关键词:芜湖市湖泊水体 总有机碳 影响因素篇9:印染废水中总有机碳与化学需氧量的相关性
印染废水中总有机碳与化学需氧量的相关性
通过测定水中TOC浓度,可综合性地判断废水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也能全面、合理地了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现采用TOC 4100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测定仪,对几种印染废水进行分析测试,并通过对TOC值与COD值的比较,找出印染废水中TOC与COD的相关性.
作 者:孙力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环境监测站,江苏,张家港,215600 刊 名: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THE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IQU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年,卷(期):2005 17(1) 分类号:X832 关键词:【总有机碳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