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一钱斩吏阅读答案

一钱斩吏阅读答案

2022-05-29 05:12:5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好似宇宙失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一钱斩吏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一钱斩吏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钱斩吏阅读答案

篇1:一钱斩吏阅读答案

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傍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判毕,下阶仗剑自斩之。

1.请找出短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并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乖崖“仗剑自斩之”,你认为小吏该不该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答该或不该都可以,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译文】

张乖崖在崇阳当地方官。有一个库工从库房出来,张乖崖看见他的.鬓傍巾下藏有一钱,就责问他,查出钱是库房中拿出来的,张乖崖就命令下属棍棒惩罚。那个库工狡辩,说:“一文钱,小事情,你怎么能棒打我呢?你就算能棒打我,也不能杀我.”张乖崖提笔评判道:“一日偷一钱,千日偷千钱,时间长了,绳子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他就自己走下台阶,用剑就将那个库工斩了。 然后到府中详细说明经过揭发自己的罪行。崇阳人至今还在赞扬这件事。大概从五代以来,这里的士兵侵犯将领主帅,这里的小吏欺压长官,残余的不良风气到现在还没有除尽。张乖崖这个举动,不只是为了一钱,它的意义很深远啊,这件事很伟大啊。

篇2:一钱斩吏文言文翻译

一钱斩吏文言文翻译

原文

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①下有一钱,张诘②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③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据木断,水滴石穿!”自仗④剑下阶斩其首,申⑤台府自劾⑥。崇阳人至今传之。盖自五代以来,军卒凌⑦将帅,胥吏凌长官,余风至此时犹未除尽。乖崖此举,非为一钱而设,其意深矣,其事伟矣。

翻译

张乖崖在崇阳当地方官。有一个库工从库房出来,张乖崖看见他的鬓傍巾下藏有一钱,就责问他,查出钱是库房中拿出来的,张乖崖就命令下属棍棒惩罚。那个库工狡辩,说:“一文钱,小事情,你怎么能棒打我呢?你就算能棒打我,也不能杀我.”张乖崖提笔评判道:“一日偷一钱,千日偷千钱,时间长了,绳子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他就自己走下台阶,用剑就将那个库工斩了。 然后到府中详细说明经过揭发自己的罪行。崇阳人至今还在赞扬这件事。大概从五代以来,这里的士兵侵犯将领主帅,这里的小吏欺压长官,残余的.不良风气到现在还没有除尽。张乖崖这个举动,不只是为了一钱,它的意义很深远啊,这件事很伟大啊。

注释

①巾:头巾。

②诘:质问。

③援:拿着。

④仗:持。

⑤申:详细说明。

⑥劾:揭发罪行。

⑦凌:侵犯、欺压。

一钱斩吏阅读答案

一钱斩吏

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傍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判毕,下阶仗剑自斩之。

1.请找出短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并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乖崖“仗剑自斩之”,你认为小吏该不该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答该或不该都可以,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篇3:《吏道》阅读答案

齐宣王时,有人斗死于道,吏讯之。有兄弟二人,立其傍,吏问之。兄曰:我杀之。弟曰:非兄也,乃我杀之。期年,吏不能决,言之于相。相不能决,言之于王。王曰:今皆舍之,是纵有罪也;皆杀之,是诛无辜也。寡人度其母能知善恶。试问其母,听其所欲杀活。相受命,召其母问曰:母之子杀人,兄弟欲相代死。吏不能决,言之于王。王有仁惠,故问母何所欲杀活。其母泣而对曰:杀其少者。相受其言,因而问之曰:夫少子者,人之所爱,今欲杀之,何也?其母曰:少者,妾之子也;长者,前妻之子也。其父疾且死之时属于妾曰:善养视之。妾曰:诺!今既受人之托,许人以诺,岂可忘人之托而不信其诺耶?且杀兄活弟,是以私爱废公义也。背言忘信,是欺死者也。失言忘约,已诺不信,何以居于世哉?予虽痛子,独谓行何!泣下沾襟。相入,言之于王。王美其义,高其行,皆赦。不杀其子,而尊其母,号曰义母。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期年,吏不能决( ) (2)寡人度其母能知善恶( )

(3)其父疾且死之时属于妾曰( ) (4)予虽痛子,独谓行何( )

18.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有人斗死于道,吏讯之 B.吏不能决,言之于相 C.母之子杀人 D.夫少子者,人之所爱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王有仁惠,故问母何所欲杀活。

(2)失言忘约,已诺不信,何以居于世哉?

20.母亲选择杀其少者,她的理由是:(2分)(用自己的话回答)

21.对于这位母亲的选择,齐宣王美其义。从今天的观点看,你是否赞成她的选择?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7.(1)决:决断(2)度:估计、猜测(3)属:通嘱(4)痛:疼爱(每小题1分) 18.AB(2分)19.(1)宣王很仁义,特意(让我来)问问你想要杀谁,让谁活。(大意连贯1分,故、何所各1分)(2)(如果)失言忘约,不守信用,又凭什么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呢?(大意连贯1分,信、何以句式,各1分)20.大儿子是丈夫的前妻所生,如果杀兄,就会败坏公义道德(1分);况且已对丈夫承诺好好抚养长子,如果违背诺言,就无法立足社会。(2分)21.对于这种选择我们今天是不能赞同的。(1分)因为不问是非选择杀小儿子,这是不符合法律惩恶扬善的`精神的,这是违法(1分),况且仅仅为了信守诺言、成就自己的道德而选择杀小儿子,这是自私。(1分)

【参考译文】:齐宣王的时候,有人打架斗殴,死在路上,官吏前来调查(这件事)。有兄弟二人站在旁边,官吏询问他们。哥哥说:人是我杀死的。弟弟说:不是哥哥,是我杀的。整整一年,官吏不能决断,就把这事告知宰相,宰相也无法决断,就禀报了齐宣王。宣王说:如果放过他们,就是放纵犯罪的人;如果都杀掉,就会妄杀无辜之人。我估计他们的母亲能知道谁好谁坏。问问他们的母亲,听听她对谁死谁活的意见。宰相受命,召见他们的母亲,说:你的儿子杀了人,兄弟两人都想相互代替赴死,官吏不能决断,告知宣王,宣王很仁义,特意让我来问问你想杀谁活谁?母亲哭着说:杀掉年纪小的。宰相听后,反问说:小儿子是父母最疼爱的,而你却想杀掉他,这是为什么呢?母亲回答说:年少的,是我亲生的儿子,年长的是丈夫前妻的儿子,丈夫得病临死之时将他托付给我说:好好地抚养他。我答应说是。既然受人之托,答应了人,又怎能忘人之托而失信于自己的诺言呢?再说杀兄活弟,是以个人私爱败坏公义道德;背言失信,是欺骗死去的丈夫。如果失言忘约,不守信用,又怎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呢?我虽然疼爱自己的儿子,却怎么能不顾道义德行呢?说罢痛哭流涕。宰相入朝后把情形禀报了齐宣王。宣王赞叹这位母亲的德行高义,于是赦免了她的两个儿子。不但不杀她的儿子,还尊崇这位母亲,称这位母亲为义母。

篇4:《吏道》阅读答案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狼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选自《伯牙琴》)

1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 稽:查考

B.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 牧:治理

C.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 不肖:不孝顺

D.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 息:繁殖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B.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为了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过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B.作者言辞激烈地批判“害民者牧民”的官吏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是鱼肉百姓的祸害,比强盗还要厉害。

C.文章认为民众所以作乱,是因为“夺其食”“竭其力”,从民生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D.倘若一时无法重用德才兼备的人,索性让百姓在乱世中实施自治,以求国家安定、太平。

19.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2分)

(2)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2分)

(3)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3分)

参考答案:

16.C 17. C 18.A

19.⑴译文: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来越无法治理了。(2分)

⑵译文:(官吏)强夺百姓的食物,(百姓)不能不愤怒;(官吏)使(百姓的)气力耗尽,(百姓)不能不仇恨(官吏)。(2分)

⑶译文:如今为百姓做事的官吏不能够自食其力,就日夜窃取百姓的财物,搜刮捞取,不也是与盗贼的心思一样吗?(3分)

篇5:《新安吏》阅读答案

1.解释词义:①更: ②次:

答:①岂 ②挨次

2.结合诗中文意思考,如果将“肥男有母送”改为“肥男父母送”行吗?为什么?

答:不行。上边有“县小更无丁”一句说明成年男子已全被征兵,故只有母亲送行。

3.“借问新安吏”这句诗省略了主语,你认为省略的主语应该是

答:客即杜甫

4.“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应征“中男”的无限同情之心。

5.“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和《石壕吏》中哪些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三男邺城戍”

篇6:《新安吏》阅读答案

作者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新安吏在按户籍册点兵。

作者问新安吏:“难道因新安县小,壮丁已抽完,才抓这些不成丁的青年?”

新安吏回答“府帖昨夜才下达,并下令说没有壮丁就依次抽未成年男子。”

作者又问“抽来的'未成年男子实在太小了,如何能守住王城呢?”

健壮的中男还有母亲相送,瘦小的由于父母在战乱中去世,就变得孤苦伶仃了。

河水日夜向东流,青山还留着哭声呢!

“不要让眼泪哭干,收住你们纵横的泪水。

眼泪哭干了会露出头骨,但天地终归是无情的,不能改变这悲痛的安排。

我们官军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复其地。

可是贼心难料,致使官军溃败。

我们就去原先营垒就食,练兵也依凭着洛阳。

挖掘壕沟也不会深得见水,放牧军马的劳役也还算轻。

何况朝廷官军是符合正义的,一切必然顺利,爱护战士一目了然。

送行战士不要哭得那么悲伤,长官会像父兄一样关爱你们。

新安吏字词解释:

①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县。

②更:岂。

③次:依次。

④中男: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成丁。这是唐天宝初年兵役制度规定的。

⑤伶俜(pīng):形容孤独。

⑥不到水:指掘壕很浅。

⑦仆射:指郭子仪。如父兄:指极爱士卒。

⑧相州:即“三男邺城戍”之“邺城”,今河南安阳。

⑨旧京:指东都洛阳。

⑩借问新安吏:作者问新安吏。此处省略主语“作者”

篇7:文言文《一钱丢前程》阅读答案

文言文《一钱丢前程》阅读答案

文言文,完成第ll~15题。(10分)

一钱丢前程

江南某生,见书肆中一少年买《吕氏春秋》,适堕一钱于地。某暗以足践之,俟其去而俯拾焉。旁坐一翁,凝视良久,忽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

后某得江苏常熟县尉。束装赴任,投刺①谒上台②。时潜庵汤公,巡抚江苏,十谒不得一见,巡捕传汤公命,令某不必赴任,名已挂弹章③矣。问所劾④何事?曰:贪。某自念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⑤错。急欲面陈。巡捕入禀,复传命日:汝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做地方官,能不探囊胠箧⑥,为纱帽下之劫贼乎?

始悟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节选自沈起凤《谐铎》)

【注释】①投刺:投递名片。②上台:上司,在此指江苏巡抚潜庵汤公。③挂弹章:写到弹劾书上。④劾:弹劾。⑤舛:错误。⑥探囊胠箧:探囊,掏口袋的意思;胠箧,胠(qū),从旁边撬开箱子的意思。这个短语泛指盗窃。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3分)

(1)适( ) (2)俟( ) (3)谒( )

【小题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见书肆中一少年买《吕氏春秋》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2分)

始悟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小题4】.从写法上分析,旁坐一翁,凝视良久,忽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在文中的作用是埋下伏笔,江苏巡抚潜庵汤公令某不必赴任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

【小题5】.读罢本文,选择任一角度,谈谈你的启发或感悟?(2分)

答案

【小题1】(1)正巧,适逢(2)等待(3)拜见

【小题1】见/ 书肆中一少年买《吕氏春秋》

【小题1】这时书生才明白,以前在书店里询问的老者,就是今天的巡抚大人潜庵汤公,于是满脸惭愧,辞官离开。

【小题1】埋下伏笔;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做地方官,能不探囊胠箧,为纱帽下之劫贼乎?

【小题1】示例:从书生的角度,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高尚的情操,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能贪图小利,否则会自食其果。从汤公的角度,告诉我们为国选才、提拔官员要慎重,要选那些德才兼备的人。

篇8:《吏道》的阅读答案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狼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选自《伯牙琴》)

1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稽:查考

B。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牧:治理

C。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不肖:不孝顺

D。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息:繁殖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B。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为了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过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B。作者言辞激烈地批判“害民者牧民”的官吏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是鱼肉百姓的祸害,比强盗还要厉害。

C。文章认为民众所以作乱,是因为“夺其食”“竭其力”,从民生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D。倘若一时无法重用德才兼备的人,索性让百姓在乱世中实施自治,以求国家安定、太平。

19。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2分)

(2)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2分)

(3)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3分)

篇9:《吏道》的阅读答案

16。C17。C18。A

19。⑴译文: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来越无法治理了。(2分)

⑵译文:(官吏)强夺百姓的食物,(百姓)不能不愤怒;(官吏)使(百姓的)气力耗尽,(百姓)不能不仇恨(官吏)。(2分)

⑶译文:如今为百姓做事的官吏不能够自食其力,就日夜窃取百姓的财物,搜刮捞取,不也是与盗贼的心思一样吗?(3分)

篇10:石壕吏的阅读答案

1、时间地点

2、总领。

3、社会残酷

4、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

5、说明国家急需兵源

6、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1分),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1分)。

篇11:石壕吏的阅读答案

1、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2、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②揭露了官吏的横暴③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凶暴无比。

4、“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百姓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5、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一钱斩吏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文言文《一钱丢前程》阅读答案

2.《曹冲救库吏》阅读答案

3.《温酒斩华雄》读后感

4.新安吏翻译

5.杜甫《潼关吏》

6.刘邦斩白蛇的名人故事

7.《绿》阅读答案

8.海燕阅读答案

9.《想念》阅读答案

10.乡愁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一钱斩吏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