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九一八练习题
“那我也没办法”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难忘九一八练习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难忘九一八练习题,欢迎大家分享。
篇1:难忘九一八练习题
难忘九一八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梁……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中“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九一八事变爆发于( )
A、1929年 B、1930年 C、1931年 D、1932年
3、日本发动“九61一八”事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柳条沟事件的发生 B、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C、中国军队技术装备落后 D、蒋介石正在忙于内战
4、“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这是指哪个事件( )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5、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对于日本侵略者采取的政策是( )
A、坚决抵抗 B、谈判求和 C、不抵抗 D、投降
6、西安事变斗争的对象是( )
A、日本侵略者 B、美国 C、蒋介石 D、共产党
7、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事件是( )
A、西安事变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日本反动的“一61二八事变” D、七七卢沟桥事变
8、下面关于西安事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张学良和蒋介石争夺领导权
B、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
C、通过武力方始解决地盘划分问题
D、导致国共两党长期对峙
9、“每念家仇国难,丛集一身,早想拼此一腔热血,洒向疆场”这是1936年如右图所示的爱国者致电蒋介石请缨抗日电文。同年他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这一事变的和平解决,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初步形成。你知道这位爱国志士是谁吗?( )
A.张学良 B.
C.蒋介石 D.周恩来
10、西安事变后,中共派谁做代表赴西安参加谈判( )
A、周恩来 B、叶挺 C、张闻天 D、陈毅
11、、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这里的“时局”主要是指( )
A、扩大侵华B、美日争夺激烈 C、抗日高潮出现 D、国共分裂对峙
12、周恩来后来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抓住了中国共产党的老对手蒋介石
B.邀请中国共产党参加谈判
C.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和内战的基本结束
D.避免了新的内战
二、填空题:
13、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有预谋的制造_____________事件,第二天占领______________四个月时间,陆续侵占整个__________________。
14、面对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未撤退的东北军组织起_____________,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_和赵一曼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中国人民的__________开始了。
三、材料分析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给张学良密电
请回答:
(1)、上述密电是何人给张学良的?
(2)、当时日本军队在东北进行什么行动?
(3)、当时张学良是否服从了上述密电?其后果是什么?
(4)、日本于1932年在东北建立了什么政权?其目的是什么?
16、材料一:张学良自与接近以来,对于日本在满洲权益的压迫愈益激烈,招致严重紧张状态。9月18日事件,在极紧迫气氛下产生,日本军队的行动并未超越自卫权,就公平判断,倘置其它国家于日本同一境地,则亦将出诸同一行动。
——引自日本政府关于九一八事变发表的意见书
材料二:我国人民此刻民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引自蒋介石在南京市党员大会上的演讲
请回答:(1)材料一中,日本对发动九一八事变作了怎样的解释?目的是什么?你认为真实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结果如何?蒋介石采取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7、材料一:“对于五十岁以上的中国人来说,张学良就象一个活的影子,没有人不知道穿孔 。在近代史中,如果要弄一个十大风云人物排行榜,张学良必可名列前茅。人民之所以深切怀念张学良,是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儿子,是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真挚朋友……” ——《世纪老人张学良》
材料二:10月14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先生在美国夏威夷因病逝世,享年101岁。同志于月15日发给张学良家属的唁电,称张学良为“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1)张学良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高度评价,是同1936年他与杨虎城将军共同发动的什么事变有关?
(2)概述这一事变的简单经过。
(3)用这一事变解决的历史意义说明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四、改错题:
18、找出文中的史实错误并改正:
1930年9月18日,日军借口柳条湖事件攻占沈阳。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东北三省沦陷。此后,日军的侵略魔爪又伸向华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参考答案:
一、ACBBCCBBAADC
二、13、柳条湖 沈阳城 东北三省 14、抗日义勇军 杨靖宇 局部抗战
三、15、①蒋介石;②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造成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③是,结果是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落到日本的铁蹄之下。④伪满州国政权;掩饰其侵略行径。
16、(1)诬蔑九一八事变是张学良对“日本在满洲的权益”压迫所致,日军出于自卫。目的:掩盖其侵略罪责。真实原因: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实现征服中国的野心,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2)政策:不抵抗政策。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根本原因: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认为共产党是对其统治的最大威胁,先要集中兵力进攻红军。
17、(1)西安事变(2)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这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了中共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经过中共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3)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而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为了挫败亲日派企图扩大内战,以利日寇的阴谋,争取蒋介石共同抗日,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预示了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四、18、把“1930年9月18日”改为“1931年9月18日”;“全面侵华战争”改为“侵略东北的战争”;“伸向华南地区”改为“伸向华北地区”。
篇2:难忘九一八课件
关于难忘九一八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了解和掌握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时间、经过和结果。
通过对西安事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简要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在师生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引用的史料《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分析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师生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东北三省沦亡形势图》来了解日军侵略东北的经过,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通过讨论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目的,培养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历史的方法。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对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的学习,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能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培养学生热爱、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描述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向大家介绍一首歌曲《九一八小调》。这首歌曾流行一时,它真实的唱出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东北人民的心声。请听(播放歌曲)。歌声带我们走进历史,歌声带我们开始思考。(请同学读:本课问题)
讲授新课:
一、九一八事变
教师:讲到九一八事变我们不能不提到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田中奏折会议)同学们看,这个田中奏折早在1927年就为日本侵略中国指明了方向:先占东北再占中国全国。这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中国的东北军呢?
学生: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教师:蒋介石的“不抵抗”是为什么呢?(动脑筋)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几种原因)。
教师:在这种“不抵抗方针”的情况下,会导致怎样的严重后果呢?
学生: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教师:(展示录像〈东北沦陷〉《东北三省沦亡形势图》)在清废帝浦仪作傀儡的伪满洲国里,有一座界碑:(界碑)那里真的是王道乐土吗?(播放《松花江上》)(马占山)这就是打响嫩江桥战役的马占山将军,他书写还我河山的豪情比之宋代的岳飞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战斗。(播放录象)(展示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两位抗日英雄吗?
篇3:《难忘九一八》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
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
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
真正代表。
(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了解一组新闻:(大屏幕显示)
1. (记者王军 于新超 郑东鸿)新华网沈阳9月16日电: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71周年,沈阳市将相继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张一波教授认为,这一天是国耻日,全体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惨痛的历史教训。“在这样的日子里,再搞嫁娶和开业之类的庆典活动,实在不应该”。
2.去年,原定于9月18日开业的沈阳一酒店为了纪念这一国耻日,特意推迟了开业日期。一些原打算这一天喜结良缘的年轻人也改变了结婚日期。
3.今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张一波等人说:“国家应通过立法等形式形成一种制度,最少也应号召人民不要忘记国耻,牢记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
4.近年来,每当9月18日事变爆发之时,沈阳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教师承上启下,设问过渡:“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个国耻纪念日?相信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布置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在学生阅读时,低分贝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录音,烘托本课历史氛围。)
(一)九一八事变
1.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多媒体显示)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后回答)
教师明确:直接目的是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请学生简单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2.找学生阅读72页“文献资料”后思考:蒋介石对日寇的进攻实行什么政策?这种
政策造成什么后果?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教师明确:不抵抗政策;只有四个多月时间,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山河沦陷。
(播放日军占领东北后所犯罪行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
3.东北沦陷后,中国人民怎样展开局部抗战?(多媒体显示)
学生回答: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成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等建立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教师小结、过渡: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抗敌,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激发了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的抗日决心。
三、精读课文、小组合作:
(二)西安事变
问题设计:
1.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后回答: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为什么会“以下犯上”,发动
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大屏幕显示,启发学生从课文中归纳。学生活动:认真思考问题,四人小组交流探讨后回答)
教师总结:
A.根本原因:日军进一步侵犯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中日民族矛盾激化。这就使得具有爱国传统的炎黄子孙同仇敌忾,站到一起。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对于爱国的张学良和杨虎城起到了感召的作用。
B.直接原因:蒋介石顽固“剿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学生和官兵的强烈不满。
教师介绍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A.日本:暗中支持国民党中的亲日派向西安发动进攻,以便它扩大侵略中国。
B.英美: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英美在华势力,希望和平解决,保住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C.国民党内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准备乘乱夺权。
D.国民党内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宋子文、宋美龄等人亲自到西安与张、杨谈判。
四、集体展示、各抒己见:
江泽民总书记称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为什么会给予这么高的评价?你怎样评价西安事变?(学生活动:认真思考问题,四人小组交流探讨后作答)
教师明确: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机关头,张学良接受了中共的主张,共同抗日。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生死时局的转折点;这场“兵谏”目的在于逼蒋联共抗日,属于爱国和正义的事件。
五、能力拓展、自我提高:
(大屏幕显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以及和平解决所起的历史作用?(四人小组讨论,畅所欲言。)
(学生讨论回答后)
教师讲解: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
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答应停止内战,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课后小结
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使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扭转时局的转折。那么两党能否真正实现再次合作?
抗战的决心又有多大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战的局势又会如何发展呢?请同学们预习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对本课内容简单总结;同时设问,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学习埋下伏笔。)
课后习题
1.“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
A、1930年 B、1931年 C、1932年 D、1933年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宣言》发表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瓦窑堡会议召开
3.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党内部出现分化 B、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相对弱小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D、全国人民要求和平解决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无论日本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1)以上密电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的?
(2)从电文看,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持什么态度?
(3)张学良采取了什么行动?导致了什么后果?
5.思考题:如果西安事变不和平解决,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结果;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本在东北三省犯下的战争罪行;
2、知道西安事变的时间、地点、目的和意义。
3、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政策的第一步,通过介绍日本的侵略罪行、东北人民的英勇抗战,培养学生民族责任感。
4、通过介绍西安事变,感受到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爱国责任感,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概况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难忘九一八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提问该歌曲主要传唱于哪一地区,表达了当地人民怎样的感情,创作背景是什么?
【讲授】难忘九一八
一、兄弟阋墙
合作探究九一八事变爆发原因(师生互动、点拨释疑)
材料一:“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材料二:1929年,日本卷入经济危机之中。出口总额下降了76.5%,进口总额下降了71.7%。大批企业破产,银行纷纷倒闭,工业生产大幅下降……整个日本经济一片混乱。经济危机带来了政治危机,日本政局动荡不安,法西斯乘机崛起,推动着当局实施战争政策,走上侵华道路,以摆脱经济危机。
材料三:目前(1931年)中国内部“纷争不已”,国共两党军事斗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对满洲问题恐难作出强力反应”。
提问:阅读以上三段材料,思考九一八事变是不是偶然发生的,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二)教师展示九一八事变形势示意图,学生阅读教材第70页小字部分,进行角色扮演:一生扮演河本末守中尉,四个学生扮演日军,一生扮演通报日军偷袭的东北军,一生扮演张学良,五个学生扮演东北军。
教师提问: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十几万东北大军为何按兵不动,日本轻而易举占据东北大好河山?
(三)教师提供史料,学生总结不抵抗政策实施缘由及其影响。
材料一:“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蒋介石
材料二: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四)运用图片史料,学生讲述九一八事变结果及日军暴行。
(五)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九一八国难民意测验表,学生理解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抗日诉求,引出东北军民及中共抗日活动,揭示九一八事变意义。
二、峰回路转
(一)引导学生分析华北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概括中共、蒋介石、张学良和杨虎城不同立场及其原因。
(二)播放视频《西安事变》,合作探究如何处置蒋介石。
三、吴越同舟
(一)教师提供史料,学生归纳、总结释蒋原因。
材料一:张学良此次之叛变,假抗日之美名,召亡国之实祸,破坏统一罪恶昭著,凡国人应共弃之。
——《国立清华大学教授会宣言》
材料二:我们这次行动,并不夹杂任何个人的仇恨。我们只想要进行抗日战争,并结束内战。
——杨虎城
材料三:本人之意,惟望国内和平统一方能救中国。
——张学良
(二)引用三八协议,归纳西安事变影响。
材料一:国民政府分批释放监禁中的中共党员,国民党停止对红军西路军的进攻。
材料二:中共服从国民党的领导地位。红军执行国民政府统一法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课堂小结〗
〖情感升华〗学生探究中国如何纪念九一八事变,思考日本如何对待侵华史实。
【活动】活动与探究
播放视频《西安事变》,学生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部不同派系态度,探究在当时情况下中共应不应该杀蒋介石。
课后习题
1.“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与该歌谣创作背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百团大战 C.卢沟桥事变 D.台儿庄战役
2.“九一八”事变后,民主人士何香凝赋诗一首赠与蒋介石“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A.华东地区 B.华北地区 C.平津地区 D.东北地区
3.“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这句话表明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A.夺取国民党的领导权 B.继续并扩大国共内战
C.逼迫蒋介石抗日,挽救民族危亡 D.投靠日本,致蒋介石于死地
4.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 不能冲动,感情必须让位于理智!南京政府‘绝对不抵抗主义’的电告不能不听!”张学良咬紧牙关,声音颤抖地向东北军发布命令:“不能打……我方当忍辱负重,勿使事态扩大,静候中央的外交干涉。”
【难忘九一八练习题】相关文章:
1.九一八观后感
2.纪念九一八演讲稿
3.勿忘九一八观后感
10.九一八征文勿忘国耻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