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里约残奥会冠军林萍夺冠之后的故事

里约残奥会冠军林萍夺冠之后的故事

2022-06-03 11:20:0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和平精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里约残奥会冠军林萍夺冠之后的故事,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里约残奥会冠军林萍夺冠之后的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里约残奥会冠军林萍夺冠之后的故事

篇1:里约残奥会冠军林萍夺冠之后的故事

残奥会夺金佛山第一人

昨日凌晨,里约残奥会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SM 9级决赛在里约奥林匹克水上中心举行。来自南海九江的林萍成功闯入决赛,代表中国队出战,最终以2分35秒64的成绩,夺得金牌。

“谢谢我的教练,感谢所有人”,在颁奖仪式结束后,林萍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并配上9张图片,包括她站在领奖台上高举金牌的、金牌和吉祥物的特写,以及她和教练在国旗下的合照。

今年22岁的林萍已经是第二次出征残奥会,在上届伦敦残奥会上,她夺得了50米自由泳的金牌,同时打破了两项亚洲纪录,这也是佛山历史上首面残奥会金牌。

在本届里约残奥会上,林萍共参加4个项目,除了200米个人混合泳外,她还将参加女子100米自由泳、女子50米自由泳、女子100米蝶泳三项比赛。

妈妈凌晨五点收到报喜微信

“刚比完赛,她就发微信回来了,一直说很开心,激动了一阵才跟我们详细讲比赛的情况”,林萍的妈妈傅女士昨日凌晨5点多就接到了女儿报喜的微信,“知道她有比赛,但电视没有直播,我们也睡不安稳,就早早起来等消息”。傅女士表示,林萍在去年10月就开始回到国家队参加集训,备战忙碌,一直没有回家,但几乎每天都会通过微信和视频与家人联系。

在妈妈眼中,林萍在国家队的训练很刻苦,但林萍从来没有在他们面前诉苦。“那么多人一起参加比赛,金牌只有一面,她拿到了真的很棒,我们也真的很高兴”,她说,夺冠是对林萍努力的证明。

“她说了,很累需要好好休息,备战接下来的比赛,我们作为家人会在心里默默为她祝福”,林萍的大哥林家杰说。

现场:一波三折 逆转摘金

由于女儿林萍即将参加里约残奥会200米个人混合泳SM9级决赛,傅伙群激动得一晚上都没怎么睡着。“我从凌晨二时左右就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了,到了5时左右干脆坐在沙发上等女儿的消息。”傅伙群笑着告诉记者,由于无法通过电视观看到女儿的比赛直播,她只能干坐着紧张地等待电话的响起,并不断“脑补”着女儿比赛的镜头。

“妈,我拿到冠军啦!”5时40分左右,傅伙群一接通电话,就听到女儿从里约赛场传来的喜讯。傅伙群非常开心,尽管女儿十年来参加大小赛事无数,但是每逢重大的赛事,赛场外的傅妈妈还是紧张不已。

夺冠过程并不容易,进入决赛后,傅伙群给紧张备战的女儿发了一条“你是最棒的”鼓励短信。从傅伙群向记者展示林萍从里约传回的高清比赛视频可以看到:比赛刚开始时,位于第5道的林萍就落后不少;第一个50米之后,进入前三的是另外一名中国运动员;在100米时,林萍虽然艰难跻身第三,但是和第一名差了两三个身位; 关键的最后50米,林萍的洪荒之力爆发了,越游越快,尤其是最后20米左右,林萍以完美的冲刺,逆转所有对手,收获一枚宝贵的金牌!比赛后,林萍也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感受:“谢谢我的教练,感谢所有人!”

故事:鱼塘里游出的水乡“飞鱼”

傅伙群说,林萍夺冠与从小生长在水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林萍妈妈说:“她从小就喜欢在鱼塘里游泳,晒成了‘黑炭头’。”如果没有4岁的一场意外,林萍的人生或许如水一样平静。“4岁那年一时贪玩,她的`右手被卷入水泥搅拌机,导致右手手腕以下截肢。”傅伙群说,即便如此,林萍对玩水的热情并没减少,右手不方便她就抓着船帮下塘游泳。

林萍与运动结缘,还源于母亲的鼓励。“她还在学校读书时,陈文海老师选拔田径运动员,来到我家后,我极力推荐这孩子,说她一定行的,于是老师就把她带回去进行田径训练。”傅伙群说。12岁那年,林萍参加南海区运动会田径比赛,她的潜能被当时佛山市残联专门选拔运动员的周亚明发掘,并建议她练习游泳。林萍的右手是手腕以下截肢,属于S9级。

此后,在残疾人游泳队的夫妻教练李克华和刘志斌的辅导下,生于水乡、具有极好的水感的林萍走上了专业化训练的道路。

深情:妈妈留着月饼等你回来

林萍的两个抽屉柜,都被奖牌和证书塞得满满。傅伙群说,在众多金牌中分量最重的要数伦敦残奥会上的一枚。在20伦敦残奥会上,初次登上奥运会舞台的林萍在女子50米自由泳S9级决赛中,一举打破残奥会纪录,也收获了个人残奥会首枚金牌。

“林萍不常回家,有时候一年一次,每次回家都会带一大堆的奖牌回来,都是各类运动会的。” 傅伙群说,“有时候我们还要下楼去帮着搬。这也是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了。”

在未来的几天内,林萍还有三场赛事要参加,其中最后一场女子100米蝶泳S9决赛正是在中秋当晚上演。傅秋群说,尽管已经很多个中秋不能和女儿一起度过了,在电视里看着女儿再次夺冠,这也算是一家人庆祝中秋的最好方法了。“我现在只能留个月饼给她,等她回来一起吃啦!”

揭秘:少女心爆棚的孝顺女仔

在母亲傅伙群眼里,林萍是个乐观、孝顺的女儿。林萍有时出国比赛回来,总会给妈妈带上一些唇膏、香水、包包等礼物。朴实的傅伙群说,香水一瓶上千元,给她用感觉有些浪费了。不过,记者到访时,她还是开心地拿出女儿送的DIOR香水,轻轻一喷,弄得满室沁香。

傅伙群说,女儿和普通人一样,也喜欢拍艺术照,把自己拍得美美的,同时她的最爱是各类可爱的毛公仔。记者见到,客厅电视柜内,有林萍带回的韩国公仔、俄罗斯套偶。在林萍房间内,窗台、床头、梳妆台上,都布满了兔子、长颈鹿、毛毛虫、福娃各种公仔,看后不禁让人少女心爆棚。

篇2:里约残奥会冠军刘磊的故事

在比赛场上,刘磊是当仁不让的举坛猛将;而在亲人们的眼里,自小残疾的刘磊从不用人操心,是一个懂事、要强、阳光的大男孩。

奶奶朱秀芝:有梯子能爬到房顶

刘磊因为小儿麻痹后遗症,两条腿没发育好,从小就习惯用双手拽着腿走路,无形中锻炼了他双臂肌肉的力量。奶奶朱秀芝说,残疾没能影响他活泼好动的`个性,“有梯子他就能爬到房子顶。”

“孙子懂事,不管上哪去,出国比赛也好,都先跟我通个电话,报平安。”刘磊参加国内外大赛的奖牌都保存在朱秀芝家中。“8块金牌、4块银牌、两块铜牌!”老人清楚地记得刘磊获得的成绩。

启蒙教练孙善喜:“木杠铃”训练从不喊苦

刘磊今年20岁,他的启蒙教练是枣庄市峄城体校举重项目教练孙善喜,正是孙教练最早发现了刘磊强劲的臂部力量。

跟刘磊家沾点亲戚关系的孙善喜记得,刘磊从小就臂力惊人,“在学校里,他喜欢和同学掰手腕,比他大几岁的男生都掰不过他。”

到了十二三岁,刘磊让爸爸用一根木棍两头拴上石头,当作简易“杠铃”,来锻炼手臂的力量,被来家作客的孙善喜发现。从此孙善喜就经常到他家给他一些指导。

第二任教练孙涛:举重让他开朗自信

“一般举重运动员,三十岁左右是正当年,没想到刘磊20岁成绩就这么突出了!”从开始训练刘磊、并带他参加过多次大赛的枣庄市体校教练孙涛说。孙涛记得,刚开始接触刘磊时,他话不多,跟年龄相比显得老成些。但通过练举重,刘磊的性格越来越开朗、自信。“现在的他,非常阳光!”孙涛回忆,刘磊参加全国比赛的时候,比赛间隙,他喜欢给同伴们表演倒立,有时甚至朝教练扮鬼脸,“他真正从举重中得到了乐趣。”

篇3:里约残奥会冠军柳萌意志坚强的故事

继刘文君里约残奥会上勇夺女子100米T54级轮椅竞速金牌后,武汉另一选手、19岁的柳萌在乒乓球女子单打9级决赛中夺金。由此,武汉市两位里约残奥会参赛选手均获金牌。柳萌7岁因失去左小腿而装上假肢,伦敦残奥会上她名列第五,当时她便给自己定下目标:里约拿冠军。恭喜圆梦!

身为体育委员,她站了起来

8年前,柳萌是武昌区南湖学校四(1)班学生,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使她失去了左小腿。听到医生的诊断后,柳萌哭了,虽然她并不知道将来还有什么困难在等待着她,但她害怕从此不能再担任体育委员。为了尽快回到学校,柳萌选择了装假肢,假肢和皮肉的磨合是痛苦的,但小柳萌硬是咬着牙挺了过来。回到班上,她向老师要求继续做体育委员,师生们被她感动了。

从小爱蹦爱跳的柳萌,装上假肢后不甘在教室坐着,她一有时间就去找同学打乒乓球。去年10月,省残联选中小柳萌到武汉市体校集训,从那时起,柳萌才正式接受乒乓球的专业训练。凭着良好的悟性和不向命运低头的韧性,柳萌的进步很快。

每天的早训是围着训练场跑10圈,还要练习蛙跳和滑步,然后是成千上万次地挥拍。尽管集训的日子在旁人看来苦不堪言,但柳萌的言语中却透着一股兴奋,她说乒乓球让她找到了生命的追求,乒乓球也让她变得坚强。“小丫头不简单,很能吃苦,将来要成大器。”教练万由群一脸疼爱地看着柳萌说。

7岁装上假肢,做班上体委带同学做早操

柳萌在4年前的伦敦残奥会乒乓球女子单打9级中获得单打第五名,此次勇夺冠军,与其坚强意志分不开。

柳萌年仅7岁就因失去左小腿而装上假肢。课后她仍爱和同学一起来到操场上打乒乓球。她还因此被老师选为班上的体育委员,带同学做早操,组织课外活动。

,省残联选中小柳萌到武汉市体校集训,从那时起,柳萌才正式接受专业乒乓球的.训练。“你家的小姑娘真不简单!”教练常常对柳妈妈竖起拇指称赞。“我的梦想是拿世界冠军。”柳萌小小年纪就给自己立下了目标,希望有一天能代表祖国参加世界比赛,拿一枚金灿灿的金牌。

柳萌还很喜欢读书,她觉得读书是一种乐趣

柳萌从来没有因残疾而放松学习,“我能在读书中找到乐趣。”在柳萌的书房里,挂着这样一幅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柳萌说,在集训队的课堂上,她的成绩不错,这令她感到自豪。

靠一分分追回来拿得冠军

伦敦残奥会上,柳萌名列第五,亲朋好友都为她高兴,觉得实属不易。但是性格坚强的她暗暗给自己定了目标,里约拿冠军。

伦敦残奥会后,省、市残联非常支持柳萌圆梦,与省体育部门联系,安排柳萌进入省乒乓球队与一线队员同训练。市残联工作人员孙晓彤负责长期跟踪服务,他感慨,一个残疾人,与正常人一样进行高强度的力量、技战术训练,付出的汗水可想而知,可是柳萌从来不喊苦喊累,坚定地朝自己残奥会冠军发起冲击。

“柳萌这次夺冠,不但技术层面进步快,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提高很快。”孙晓彤说,柳萌年纪小,以前心理不稳定,不会打逆风球,一旦落后比较大,就容易放弃。这4年,她有意识提高自己心理素质,参加各类比赛,有赢有输,输了从不气馁,而是专心分析原因、改进技术。

这种对比赛的专注,让她在里约残奥会上不再浮躁,越是关键时候越能扛住压力发挥水平。孙晓彤说,此次残奥会,她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都是3:2险胜,其中半决赛还是在最后一局5:9落后的情况下,不急不躁,一分分追回来,最后获胜,实属不易。

昨日获得残奥会冠军后,柳萌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向省、市残联报告了好消息。市残联介绍,至此,武汉派出的两名运动员均获冠军。柳萌也继承了武汉市残疾人乒乓球领域的传统优势——继1988年汉城残奥会程喻获得乒乓球女子双打T9级冠军,北京残奥会陈刚获TT8级男子单打、团体冠军,武汉涌现第三位乒乓球残奥会冠军。

篇4:里约残奥会冠军邹莉娟的故事

女子F34级标枪比赛于里约时间9月9日下午5点33分开始,邹莉娟是第六个出场。邹莉娟第一枪就投出21米,破了世界纪录,第三枪投出21.86米,打破了她在第一枪刚刚创下的世界纪录。

邹莉娟老家江苏徐州,作为我市引进的运动员,目前落户扬中。赛前,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邹莉娟,当时她谦虚地表示:“不敢说有十足的把握,但一定会拼尽全力。”此次里约残奥会,她坐着轮椅代表国家参加F34级别的铅球和标枪项目的比赛。昨天下午,记者再次通过微信联系上了邹莉娟。夺得冠军又打破世界纪录的她,感觉非常激动,超级开心,她认为自己是超水平发挥。“平时训练的成绩一般都在19米至20米之间,可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赛,特别兴奋吧,再加上身边很多人在为我加油,我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奇妙缘分

小邹对扬中很亲近

20的一次省级比赛中,我市残联工作人员偶然认识了邹莉娟和她的教练徐崇尧,彼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时在国家队集训的邹莉娟还未注册,是自由身。20,市残联尝试邀请邹莉娟代表扬中参加比赛,没想到她欣然答应。,她在第四届镇江残疾人运动会上为扬中拿下冠军,并打破全国纪录。

在市残联王朝辉科长眼中,邹莉娟是个非常谦逊有礼、很能吃苦的女孩。“她在训练中从不叫苦,见到我们都亲热地打招呼,毫无冠军的架子。对我们提出的`想法和要求,她也从不说不。”

随着时机成熟,邹莉娟和徐崇尧作为特殊人才,正式办理引进手续。手续还没办理好,省残联却派人前来做工作。原来自仁川亚残会一战成名后,邹莉娟成了香饽饽。为了抢夺邹莉娟,苏州和无锡方面不仅开出丰厚的条件,甚至想通过省残联的压力令扬中放人。

真情动人

无根浮萍安家扬中

虽然很不舍得,但王朝辉仍旧将这一切向徐崇尧和邹莉娟坦诚相告,“你们可以自由选择。人家给的待遇确实比我们好。”岂料徐崇尧动情地说道:“我在国家队训练二十几年,小邹在国家队训练七年,这么多年来我们像浮萍一样到处比赛,在扬中的二十几天却让我们有了家的感觉。”

直到这时,王朝辉才明白他们一直以来对扬中的亲近不仅仅是缘分。几年来,在相处过程中,从吃穿用度到伤痛护理,市残联一直对他们的生活起居细致照顾。而对于比赛,市残联对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在运动中得到快乐。

正是这种关怀备至的温情和不求成绩、只求快乐的理念,让徐崇尧和邹莉娟始终紧绷的神经和疲倦不安的内心得到了安慰和依靠。“出了成绩谁都要我们,但我们看重的是没出成绩的时候谁对我们好,那才是真的好。”徐崇尧说,“我会在扬中干到退休!”

人才引进

也因无苗可栽遇困境

据王朝辉介绍,在四届镇江市残运会上,扬中共取得了三次总分第一,一次总分第二的辉煌战绩,这在整个镇江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扬中残疾人竞赛型体育的发展可谓名噪一时,如今却面临着无苗可栽,后继无人的困境。

随着全市医疗水平的提升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残疾儿童发生率逐年降低,已远低于世界残联组织公布的千分之四。而扬中现有的残疾儿童,大多为智力障碍,不能进行体育训练。“这几年来我们只发现了八桥的一个因车祸致残的小孩,这个孩子甚至连省残联都注意到了,提醒我们进行培养。”王朝辉说,为了争取到这个苗子,市残联多次找家长沟通,提出由市残联承担抚养小孩的费用,并每年补贴家庭数万元,“但是孩子家长说什么也不同意。”说到这里,王朝辉表示理解的同时,无奈地笑了。

但他又立刻话锋一转,“残疾儿童越来越少,这当然也是一件好事。残疾人竞赛型体育遇到困难,我们还可以发展健身型体育嘛。”

篇5:里约残奥会冠军姚娟的小故事

赛中三次破了世界纪录,还不是她最好的成绩

对于很多无法看到残奥会全程转播的无锡市民来说,姚娟在这次残奥会上的比赛状况让人觉得很好奇。姚娟透露,推铅球共有6次机会,她在现场3次破了世界纪录!13.05米是她现场的最高纪录,不过与平时训练相比,这还不是最高的。在比赛中,她也时刻关注着对手的成绩,好在对方的成绩只有12米多。对于之前说她体重暴增50斤的说法,姚娟连说“绝对有的,一点都没夸张”,主要是教练对她有增加体重的要求。每次比赛完了,她就忙减肥,这是她这次比赛后的第一个目标。她在减肥后体重仅为114斤,这次要从170多斤减下来,难度相当高。

在新华社的比赛现场照片中,姚娟的右手手腕处贴着白色的“伤膏药”,别人都以为那是比赛时的保护措施。姚娟表示,其实是腕关节、包括肌肉、肌腱全都受了伤。“扎了两个月针,到赛前都没好”,姚娟是忍着伤痛参加完比赛的,这些伤都要在赛后慢慢地养呢。比赛前的那个晚上,姚娟说自己睡得很好,按照她的习惯,每次重大比赛前,都会保持心情平静,不和任何人联系,自然也没给家人打电话。“和同室的室友互相鼓励”,由于比赛是在中午,晚上才领奖,姚娟比完赛,还在一旁看队友比赛,为他们加油。

说到将来的运动生涯,姚娟俏皮地说“还不知道”。下一届残奥会,她的立项到底是铅球,还是标枪,或者两者都没有,都是国际田联说了算。从她内心说,如果还有机会为国争光,她一定会试试。她还向坐式排球队主动请缨,说自己上肢力量不错,身高也还可以,将来要改行打坐排。

是女生们的知心姐姐

昨天,得知姚娟夺冠后,整个班级都沸腾了。“姚娟夺冠后跪地不起,那是她太激动了。比赛前她打电话告诉我状态不错,有希望进前三,能再次夺金她也觉得有些意外。这个冠军拿得太不容易了。”辅导员老师说。8年前,16岁的姚娟曾在悉尼奥运会上一鸣惊人,夺得金牌。班里来了位奥运冠军,南师大级体育教育班的'同学们既兴奋又担心。平时忙于训练的姚娟,经常外出集训,每次回校的时候都要给同学们带好吃的。“我们班就她一个人领工资了,每次回来都‘自觉地’给大家派发零食。这招一下笼络了女生的心。女生们有点小秘密都愿意和她分享。”大家知道姚娟下肢有残疾,走路有些费劲,和她在一起,同学们总故意走慢一点。课间,总有同学“不经意”地走过来,帮她倒水。当然这些小心思还没被姚娟发现过。

奥运冠军多门功课是优

南师大分管学生工作的老师告诉记者,在姚娟的成绩单上,所有功课的成绩在良好以上,有多门课还是优。尽管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姚娟以勤补拙,学习非常刻苦。姚娟训练地点在省体育局仙林训练中心,学校给她专门安排一名老师,每天给她“送课”。让老师惊讶的是,处于封闭训练的姚娟总能挤出时间消化功课。

悄悄帮助贫困同学

在南师大求学的三年多时间里,姚娟呆在学校的时间比普通学生少,但对贫困同学的关爱却是沉甸甸的。分管学生工作的老师告诉记者一个“小秘密”。三年里,姚娟一直在默默资助两名贫困学生。这两人都是农村的孩子,生活比较艰苦。姚娟看在眼里,偷偷行动起来。从那以后,两名学生的床上经常出现小零食,新衣服,还有鼓励加油的小纸条。姚娟还省下训练补助,请老师交给需要帮助的贫困同学,但不要告知姓名。

篇6:里约残奥会冠军柳萌意志坚强名人故事

里约残奥会冠军柳萌意志坚强名人故事

继刘文君里约残奥会上勇夺女子100米T54级轮椅竞速金牌后,武汉另一选手、19岁的柳萌在乒乓球女子单打9级决赛中夺金。由此,武汉市两位里约残奥会参赛选手均获金牌。柳萌7岁因失去左小腿而装上假肢,伦敦残奥会上她名列第五,当时她便给自己定下目标:2016里约拿冠军。恭喜圆梦!

身为体育委员,她站了起来

8年前,柳萌是武昌区南湖学校四(1)班学生,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使她失去了左小腿。听到医生的诊断后,柳萌哭了,虽然她并不知道将来还有什么困难在等待着她,但她害怕从此不能再担任体育委员。为了尽快回到学校,柳萌选择了装假肢,假肢和皮肉的磨合是痛苦的,但小柳萌硬是咬着牙挺了过来。回到班上,她向老师要求继续做体育委员,师生们被她感动了。

从小爱蹦爱跳的柳萌,装上假肢后不甘在教室坐着,她一有时间就去找同学打乒乓球。去年10月,省残联选中小柳萌到武汉市体校集训,从那时起,柳萌才正式接受乒乓球的专业训练。凭着良好的悟性和不向命运低头的'韧性,柳萌的进步很快。

每天的早训是围着训练场跑10圈,还要练习蛙跳和滑步,然后是成千上万次地挥拍。尽管集训的日子在旁人看来苦不堪言,但柳萌的言语中却透着一股兴奋,她说乒乓球让她找到了生命的追求,乒乓球也让她变得坚强。“小丫头不简单,很能吃苦,将来要成大器。”教练万由群一脸疼爱地看着柳萌说。

7岁装上假肢,做班上体委带同学做早操

柳萌在4年前的伦敦残奥会乒乓球女子单打9级中获得单打第五名,此次勇夺冠军,与其坚强意志分不开。

柳萌年仅7岁就因失去左小腿而装上假肢。课后她仍爱和同学一起来到操场上打乒乓球。她还因此被老师选为班上的体育委员,带同学做早操,组织课外活动。

2004年,省残联选中小柳萌到武汉市体校集训,从那时起,柳萌才正式接受专业乒乓球的训练。“你家的小姑娘真不简单!”教练常常对柳妈妈竖起拇指称赞。“我的梦想是拿世界冠军。”柳萌小小年纪就给自己立下了目标,希望有一天能代表祖国参加世界比赛,拿一枚金灿灿的金牌。

柳萌还很喜欢读书,她觉得读书是一种乐趣

柳萌从来没有因残疾而放松学习,“我能在读书中找到乐趣。”在柳萌的书房里,挂着这样一幅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柳萌说,在集训队的课堂上,她的成绩不错,这令她感到自豪。

靠一分分追回来拿得冠军

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柳萌名列第五,亲朋好友都为她高兴,觉得实属不易。但是性格坚强的她暗暗给自己定了目标,2016年里约拿冠军。

伦敦残奥会后,省、市残联非常支持柳萌圆梦,与省体育部门联系,安排柳萌进入省乒乓球队与一线队员同训练。市残联工作人员孙晓彤负责长期跟踪服务,他感慨,一个残疾人,与正常人一样进行高强度的力量、技战术训练,付出的汗水可想而知,可是柳萌从来不喊苦喊累,坚定地朝自己残奥会冠军发起冲击。

“柳萌这次夺冠,不但技术层面进步快,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提高很快。”孙晓彤说,柳萌年纪小,以前心理不稳定,不会打逆风球,一旦落后比较大,就容易放弃。这4年,她有意识提高自己心理素质,参加各类比赛,有赢有输,输了从不气馁,而是专心分析原因、改进技术。

这种对比赛的专注,让她在里约残奥会上不再浮躁,越是关键时候越能扛住压力发挥水平。孙晓彤说,此次残奥会,她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都是3:2险胜,其中半决赛还是在最后一局5:9落后的情况下,不急不躁,一分分追回来,最后获胜,实属不易。

昨日获得残奥会冠军后,柳萌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向省、市残联报告了好消息。市残联介绍,至此,武汉派出的两名运动员均获冠军。柳萌也继承了武汉市残疾人乒乓球领域的传统优势——继1988年汉城残奥会程喻获得乒乓球女子双打T9级冠军,2008年北京残奥会陈刚获TT8级男子单打、团体冠军,武汉涌现第三位乒乓球残奥会冠军。

【里约残奥会冠军林萍夺冠之后的故事】相关文章:

1.里约奥运双冠军陈艾森夺冠的故事

2.里约残奥会的作文500字

3.里约残奥会开幕式有感作文

4.巴西里约残奥会作文600字

5.残奥会冠军田荣游泳改变人生的故事

6.看里约残奥会开幕式有感作文1000字

7.名人故事:参加里约残奥会的14岁小将徐佳玲

8.里约奥运会孙杨200米夺冠的作文

9.奥运花剑冠军雷声童年的故事

10.世界围棋冠军柯洁背后的故事

下载word文档
《里约残奥会冠军林萍夺冠之后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里约残奥会冠军林萍夺冠之后的故事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