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林清玄《纯善的心》原文欣赏

林清玄《纯善的心》原文欣赏

2022-06-08 08:19: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Gavaga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林清玄《纯善的心》原文欣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林清玄《纯善的心》原文欣赏,欢迎阅读借鉴。

林清玄《纯善的心》原文欣赏

篇1:林清玄《纯善的心》原文欣赏

我每一次去买花,并不会先看花,而是先看卖花的人,因为我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把自己打扮得与花相衬,是不应该来卖花的。

惟有像花的人,才有资格卖花。

像花的人指的不是美丽的少女,而是有活力,有风采的人。

所以,每次我看到俗人卖花,一脸的庸俗或势利,就会感到同情,想到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福报,就是卖花、卖伞和卖香。那是因为这三种行业是纯善的行业,对众生只有利益,没有伤害,可以一直和人结善缘。

可叹的是,有的人是以痛苦埋怨的心在经营这纯善的行业。

我经常去买花的花店,卖花的是一位中年妇人,永远笑着,很有活力;永远穿着干净而朴素,却很有风采。

当我对她说起民间的说法,赞美她说:“老板娘一定是前世修来的福报,才能经营这纯善的'行业呀!”

她笑得很灿烂,就像一朵花,不疾不徐地说:“其实,只要有纯善的心,和人结善缘,所有的行业都是前世修来的。”

【林清玄简介】

林清玄,1953年出生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篇2:林清玄《下下签》原文欣赏

林清玄《下下签》原文欣赏

有一年我到屏东乡下旅行,路过一座神庙,就进去烧香。抽签。

那是十年前的事了,当时我把抽签当成有趣的事,一点也不稀奇;但那一次在屏东庙里的抽签却是稀奇的,因为抽中的是一张“下下签”。在我的经验里,抽的签至少都是中上的,很少抽到坏签,那是我抽中的惟一一张下下签;尤其是那时我的生活、工作、情感都很平顺,因此抽中“下下签”那一刻,我惊讶得呆住了。

我根本懒得看签文写些什么,走出庙门,随手把签揉成一团丢到香炉里,看它化成一道轻烟,袅袅而去。

但走出庙门时,我感到心情十分沉重,不自觉放慢脚步,走在遍植马路两岸的芒果行道树下,思考着那张“下下签”的意义,我不知道它预示了什么,但我知道,应该使自己有更广大的心与宽远的见识,来包容人生偶尔会抽中的下下签。

一张下下签的内容是什么并无关紧要,不过,在真实的人生里,它有如健康的人喝到一碗苦药,颇有醒醐灌顶的效果,反而能给我一些反省、一些激励。这样看,一个人一生抽到几张下下签不是什么坏事。反过来说,我们偶尔会抽中“上上签”,如果没有带给我们光明的力量,只令我们欢喜一场,也就没有什么好处了。

我想起从前在日本旅行,看到日本寺庙前面的树上结满白色的签纸,随风飘扬的景象。原因是抽签的人对签不满意,把它结在树上还给神明,然后重抽,一直抽到满意为止。

其实一张签是好是坏都没有关系,它最大的意义是在让我们转个弯,做一次新的思考,因而在顺境时抽到下下签、在逆境时抽到上上签,格外有意义。前者是“居安思危”,后者是“反败为胜”。从更大的角度看,人生的际遇不也是这样吗?

在欧美和日本的中国餐馆,常设有幸运签,有的藏在筷子里,有的包在馒头内,有的放在玻璃瓶中,这些签纸通常写着最好最美的语言,让人看了心情欢愉。我常常突发奇想,要是庙的签都是这样的好句该有多么好,一定可以帮助许多有情人成眷属,带给沮丧的人生存的希望,使挫败者有勇气走向黎明的'天光。

人生在某种层次上,真像一张签纸。

学佛以后我就不再抽签了,我喜欢佛寺中不设签箱,对一个坦荡无碍的生命,到处都是纯净的白纸,写什么文字有什么要紧,生命的遭遇犹如水中的浮草、木叶、花瓣,终究会在时间的河流中流到远方。能这样看,我们就可以在抽签时带着游戏的心情,把一切缺憾还诸天地,让我们用真实的自我面对这万般波折的人间!

生命不免会遇到有如下下签那么糟的景况,让我们也能有一种宽容的心来承担,把它挂在树上随风飘动,或落入河中,随流水流向大海吧!

篇3:林清玄《素质》原文欣赏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花是非常奇怪的,因为在家院的庭前种了桂花、玉兰和夜来香,到了晚上,香气随风四散,流动在家屋四周,可是这些香花都是白色的。反而那些极美丽的花卉,像兰花、玫瑰之属,就没有什么香味了。

长大以后,才更发现这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凡香气极盛的花,桂花、玉兰花、夜来香、含笑花、水姜花、月桃花、百合花、栀子花、七里香,都是白色,即使有颜色也是非常素淡,而且它们开放的时候常是成群结队的,热闹纷繁。那些颜色艳丽的花,则都是孤芳自赏,每一枝只开出一朵,也吝惜着香气一般,很少有香味的。

“香花无色,色花不香”,这真是一个惊人的发现;“素朴的花喜欢成群结队,美艳的花喜爱幽然独处”也是惊人的发现。依照植物学家的说法,白花为了吸引蜂蝶传播花粉,因此放散浓厚的芳香;美丽的花则不必如此,只要以它的颜色就能招蜂引蝶了。

我们不管植物学家的说法,单以“香花无色,色花不香”就可以给我们许多联想,并带来人生的启示。

在人生里,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非凡的素质,有的香盛,有的色浓,很少很少能兼具美丽和芳香的,因此我们不必欣羡别人某些天生的素质,而要发现自我独特的风格。当然,我们的人生多少都有缺憾,这缺憾的哲学其实简单:连最名贵的兰花,恐怕都为自己不能芳香而落泪哩!这是对待自己的方法,也是面对自己缺憾还能自在的方法。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很少能欣赏素朴的事物,却喜欢耀目的风华;但到了中年则愈来愈喜欢那些真实平凡的素质。例如选用一张桌子,青年多会注意到它的'颜色与造型之美,中年人就比较注意它是紫檀木或乌心石的材质,至于外形与色彩就在其次了。

我时常有一种新的感怀,就是和一个人面对面说了许多话,仿佛一句话也没说;可是和另一个人面对面坐着,什么话也没说,就仿佛说了很多。人到了某一个年纪、某一个阶段,就能穿破语言、表情、动作,直接以心来相印了,也就是用素朴面对着素朴。

古印度人说,人应该把中年以后的岁月全部用来自觉和思索,以便找寻自我最深处的芳香。我们可能做不到那样,不过,假如一个人到了中年,还不能从心灵自然地散出芬芳,那就像白色的玉兰或含笑,竟然没有任何香气一样的可悲了。

【林清玄散文创作】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坛的七八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2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岸》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苦和最多产量的第3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林清玄也是大陆读者广为熟知和爱戴的畅销书作家。应广大读者要求,又以真诚之心,感性之笔,将多年来感悟的智慧精华,结晶于《玄想》、《清欢》、《林泉》三册书中。首次公开这些年来的写作心得,使人格外珍惜和感动。

篇4:林清玄《时间之旅》原文欣赏

林清玄《时间之旅》原文欣赏

在李维的大学毕业典礼上,一名神秘的老妇人送给李维一只金表,并对他说:“我在等着你。”便自人群中消失,经过多方查访,李维找到该老妇的住处,老妇却已在他毕业典礼当晚逝世。

八年后(一九七九年),李维成为剧作家,有一天他前往一座老式的旅馆度假,在大厅里,他看到一张摄于一九一二年的女明星肖像。李维查询之下,才知道这位六十年前如花似玉的美女,竟然是八年前送他金表的神秘老妇人。

为了实践八年前“我在等着你”的誓约,李维用自我的意志催眠,终于回到一九一二年与年轻时代的珍西摩儿发生一段缠绵徘恻的爱情,超越了六十年的时空,爱情随着时空的转换散发出震慑人的光芒。

结局是,李维无意间从衣袋中掏出一枚一九七九年的银币,时光即刻向前飞驰六十年,风流云散,一场以真爱来超越时空的悲剧终于落幕。

这一段故事是电影《似曾相识》(SomewhereinTime)的本事,情节单纯动人,但是其中却有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就是“爱情”与“时间”的问题,故事一开始几乎是肯定“真爱”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让观众产生了期待;结局却是,真爱终于敌不过时间的流逝,留下了一个动人心魄的悲剧。

“爱情是可以突破时间而不朽的吗?”这是千古以来哲学家和文学家的大疑问,可是在历史中却没有留下确切的解答。我们每个人顺手拈来,几乎都可以找到超越时空之流的爱情故事,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与林黛玉,小仲马笔下的亚芒与玛格丽特,沈三白笔下的芸娘,歌德笔下的夏绿蒂,甚至民间传说里的白娘娘和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说是熙熙攘攘,俯拾即是。

问题是,这些从古破空而来的不朽情爱,几乎展现了两种面目,一种是悲剧的面目,是迷人的,也是悲凄的;一种是想像的面目,是空幻的,也是绝俗的。人世间的爱情是不是这样?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我们假设人间有“美满”与“破碎”两种情爱,显然,美满的爱情往往在时空的洗涤下消失无形,而能一代一代留传下来动人热泪的情爱则常常是悲剧收场。这真应了中国一句古老的名言“恩爱夫妻不久长”。

留传后世的爱情故事都是瞬间闪现,瞬间又熄灭了,惟其如此,他们才能“化百年悲笑于一瞬”,让我们觉得那一瞬是珍贵的,是永恒的。事实上“一瞬”是否真等于“永恒”呢?千古以来多少缠谴的爱侣,而今安在哉?那些永世不移的情爱,是不是文学家和艺术家用来说骗向往爱情的世人呢?

夏夜里风檐展书读,读到清朝诗人贺双卿的《凤凰台上忆吹萧》,对于情爱有如此的注脚:

紫陌春情,漫额裹春纱,

自饷春耕,小梅春瘦,细草春明。

春日步步春生。

记那年春好,向春莺说破春情。

到于今,想春笺春泪,都化春冰。

怜春痛春春几?

被一片春烟,锁住春莺。

赠与春依,递将春你,是依是你春灵。

算春头春尾,也难算春梦春醒。

甚春魔,做一场春梦,春误双卿!

这一阂充满了春天的词,读起来竟是娥眉婉转,千肠百结。贺双卿用春天做了两个层次的象征,第一个层次是用春天来象征爱情的瑰丽与爱情的不可把捉。第二个层次是象征爱情的`时序,纵使记得那年春好,一转眼便已化成春冰,消失无踪。

每个人在情爱初起时都像孟郊的诗一样,希望“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到终结之际则是“还卿一钵无情泪”,“他年重检石榴裙”(苏曼殊)。种种空间的变迁和时间的考验都使我深自惕记,如果说情爱是一朵花,世问哪里有永不凋谢的花朵?如果情爱是绚丽的彩虹,人世哪有永不褪色的虹彩?如果情爱是一首歌,世界上哪有永远唱着的一首歌?

在渺远的时间过往里,“情爱”竟仿佛一条河,从我们自己的身上流过,从我们的周遭流过,有时候我们觉得已经双手将它握实,稍一疏忽,它已纵身入海,无迹可循。

这是每一个人都有过的凄怆经验,即使我们能旋乾转坤,让时光倒流,重返到河流的起点,它还是要向前奔泻,不可始终。

对于人世的情爱我几乎是悲观的,这种悲观乃是和“时间”永久流变的素质抗衡而得来。由于时时存着悲观的底子,使我在冲击里能保持平静的心灵——既然“情爱”和“时间”不能并存,我们有两个方法可以对付:一是乐天安命,不以爱喜,不为情悲。二是就在当时当刻努力把握,不计未来。“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①只要保有当处的会心,保有在山的心情,回到

六十年前,或者只是在时序推演中往前行去,又有什么区别呢?“时间之旅”只是人类痴心的一个幻梦吧!

①弘一法师赠会泉法师联语,刻在厦门会泉墓地

篇5:林清玄《情重》原文欣赏

林清玄《情重》原文欣赏

醉后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你梦里有我,我醉了也忘不了你。我如何知道这是白天?你在我生命里;我如何知道这是夜晚?你在我心上。

所有的人都喜欢丈量爱情,而且量的单位用厚、薄、深、浅,常常用深厚来与浅薄相对照,每个人都不迷地执著自己爱情的深厚。我独独喜爱以“重”为单位来丈量,因为只有重,才会稳然地立着;也只有重,才能全然表现出情爱除了享乐还有负荷的责任。爱情只有在重量里,才可以象征精神的和物质的质量。

深,常常令人陷溺,令人不克自拔;厚,常常蒙蔽人的眼睛,阻隔人的耳朵。而只有意志力薄弱的人才会走进深潭似的爱情里,也唯有愚蠢的人用厚墙来建筑自己的情爱。我们都不愿陷溺和蒙蔽,于是以深厚为单位丈量的爱情不是我们需要的。

可爱情事实上是不是可以丈量?我们既无法触及不朽的蓝天,也走不到散发光芒的太阳,爱情却既可以是蓝天也可以是太阳,我们要如何去量呢?一旦走到蓝天之上还有一层蓝天呀!

中国读书人几千百年来就怕提到“爱情”,好似一提到情字就变得低下,因此,中国从前是没有真正的恋爱,纵是有也流于不自然的'幽会式,不是桑间濮上就是邂逅东门或甚至于待夜西厢下,终于走到“男女相悦,总不免于私通”的恋爱死巷,在这种超出常范尴尬的情爱下,纵是犯了中国书生最常犯的相思病,也终究免不了沦于浅薄,与情重毫不相干。还有许多读书人就怕情,一提到情便想到与下流无异,因此古来的情都成了私通的代言人,像沈三白和芸娘,何异于是长在中国历史上一株情感的奇花异草?

其实,理智只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感情才是人的全部,要提到真实的人生,情爱绝对是免不了的,它活在人中,人活在情爱里。由于我们中国的传统是太尊敬爱情,它便很难成为享受生活的一部分了,于是梁山伯、祝英台殉情不知何以而殉,张生、崔莺莺相思不知如何相思,我们所要秉承的是什么呢?我们应知道如何去爱。如何从重重的帘幕,从寄望于来世的宿愿里走出来,走出把情看得怪异的世界。

粗率的恋爱容易结出不幸的果子,如果我们一直把情爱看成极易的下流和极难的形上,必然会走回扭扭捏捏的故态中去。爱情不是远天的星子,是天天照耀我们的路灯;不是杳无人迹的高原细径,是每日必要来回的街路;更不是寂静苍茫的雾夜,是终安必看得见的白天。

那种感觉像是弄堂的尽头有一扇门,快走慢走都一样,每人都应该去开启,探看是无限的永恒或是短暂的春天?至少可以相信,每一扇门后,一定流着动人的音乐,摆着喜悦的地毡,透明若水晶的墙壁上凝固着两个缤纷的影子,请就仔细地欣赏吧!也许门的那一端会悄悄躲几个痛苦的影子,请不必理会,因为那样春天的小屋里,拥有过一世界的星辰。

家的附近有一位老太婆,她的发已似将纷纷飘落的雪,常躺靠在廊前的摇椅摇来摇去,以一种极为悠然坦荡的神态,她的手中恒常握一根黑得发亮的烟斗,也不抽,只是爱抚着,我急于要探问那一根烟斗的过程,才知道她既聋又哑。

后来爸爸与我说了烟斗的故事,是十年前她当医生的丈夫健在时抽的,十年之后还恒常地握在她缩皱的手中。当时我获取了极深的感慨,往后的日子就喜爱在旁静静看她捏弄那根烟斗,一次又一次的。

恐怕这样的睹物怀人才是真正的生死不渝,才是真正万劫不磨的情重!

【林清玄《纯善的心》原文欣赏】相关文章:

1.林清玄的《心无挂碍》原文

2.林清玄《活珍珠》原文品读

3.林清玄《有情生》原文品读

4.善心日记范文

5.林清玄《破裤子》原文赏读

6.老舍《恋》原文欣赏

7.《雷电颂》原文欣赏

8.圆圆曲原文欣赏

9.琵琶行-原文与欣赏

10.林清玄 黄玫瑰的心原文及读后感

下载word文档
《林清玄《纯善的心》原文欣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