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习题
“仿生乌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习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习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习题
第五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习题
1.马拉车向前的力是900N,车行时受到阻力650N,则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大小是 [ ]
A.900N B.650N C.1550N D.250N
2.有关合力概念错误的是 [ ]
A.合力是从力作用效果上考虑的。
B.合力的大小总比分力大。
C.合力的大小可以小于任何一个分力。
D.考虑合力时就不用再考虑各分力了。
3.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左、右两个力作用,已知F1向右,大小35N,其合力如图1所示,则另一个力F2的`大小、方向是 [ ]
A.15N,向右 B.55N,向右
C.15N,向左 D.55N,向左
4.两人合力竖直向上抬起一个质量为50kg的物体,设每人用力大小相等,则每个人至少要用力的大小是 [ ]
A.50kg B.25kg C.490N D.245N
填空
1.如果两个力产生的效果与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就叫那两个力的______,求这个力的方法叫______。
2.山区铁路往往在爬坡时采用双车头牵引,一个在前拉,另一个在后推。如两个车头工作时分别有8×105N和2×106N作用于火车,则这列车受到车头的合力大小是______。
3.重物G的质量是150kg,两个人竖直向上抬起重物,甲用力900N,乙用力800N,在图1中,画出重物G受到的合力的图示。(g=10N/kg)
篇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习题
1.D 2.B 3.C 4.D
填空
1.合力,力的合成
2.2.8×106
3.略,200N竖直向上
篇3: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2.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并会判断方向.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的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中应观察什么现象,并由此分析出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进而认识到观察物理现象应首先明确观察目的,并根据观察目的明确观察什么,观察的各现象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现象是如何说明所要观察的问题的.
2.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确定合力的方向,能已知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及其中一个力,求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通过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的图示,培养学生欣赏线条美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提水”和“推木箱”两个实例说明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引出求合力的问题.接着研究两个力沿同一直线作用在物体上这种最简单情况下求合力的问题.通过 “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和“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最后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分析两个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建议
教学中要注意从合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来使学生认识合力.然后说明二力的合成就是求两个力的合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合力的概念,还可以再补充其他的事例,例如,两个人拉着一辆车匀速前进.也可以用一个人来代替这两个人拉着这辆车匀速前进,后面一个人对车的拉力就是前面两个人对车的两个拉力的合力.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难点分析
1.合力的概念.
理解合力的概念关键是要让学生认识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和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利用课本中的例子以及补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过实验进行定量的研究,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进而自己分析生活中相关事例,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合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
2.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线上反方向的两个力的合成.
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情况很多,首先应组织、启发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各种形式的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实例,使学生对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问题有感性认识,然后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区分不同类型,进而明确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课本中安排的实验.
对于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与反方向二力的合成问题,在进行实验前可以让学生思考,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会怎样,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
(一)导入 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用力推一个物体或者提起一个物体时如果力气不够,这时再过来一个人帮忙则往往会达到目的,但是如果换一个力气比较大的人,他一个人也可以达到目的.这时我们就说一个人经过努力达到的效果与两个人相同,今天我们就来专门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篇4: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教案
(二)教具
铁架台、两个弹簧秤、大弹簧、刻度尺。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力?
2.力产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见过的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而且很多物体往往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例如,教室里的日光灯受重力和两条绳索的拉力;你们用的课桌受重力、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和书本向下压的力。我们今天学习物体同时受几个力的有关情况。
三、什么是合力
教师:两个小孩同时用力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用一个力就能提起来,大人的一个力所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小孩的两个力同时作用的效果相同。一个同学拉车,另一个同学帮助他推车,此时车受到推力和拉力,但是一个力气大的同学一个人就可以拉着车前进。力气大的同学的一个拉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同学的拉力和推力同时作用的效果相同。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提水桶时,大人的力叫做两个小孩的力的合力。推车时,力较大的同学的拉力叫做那两个同学的推力和拉力的合力。
三、力的合成
教师:物体往往同时受几个力作用。为了分析问题简化起见,用一个合力代替两个力就能使问题大大简化。那么,求两个力的合力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两个小孩提水桶的力分别是F1和F2,F1=50牛、F2=60牛,那么,这两个力的合力应该多大,向什么方向才能产生和F1、F2共同作用的相同效果呢?拉车时,拉力F4和推力F3大小分别是100牛和120牛,那么用一个多大的拉力才能产生和F3、F4共同作用的相同效果呢?
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也就是说,求F1和F2的合力F,求F3和F4的合力F′都叫力的合成。
在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力的合成的最简单的情况,即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四、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习题】相关文章:
5.力的合成教案
6.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10.二力平衡的物理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