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黑天鹅 影评

黑天鹅 影评

2022-07-18 08:10:2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iweixio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黑天鹅 影评,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黑天鹅 影评,欢迎阅读与收藏。

黑天鹅 影评

篇1:《黑天鹅》经典语录

《黑天鹅》经典语录

《黑天鹅》讲述了一个有关芭蕾舞的超自然惊悚故事。女主角是一个资深芭蕾舞演员(娜塔丽波特曼饰),她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与另一个舞者的.竞争状态中。随着一场重大演出的日渐临近,许多的麻烦也随之加剧。并且她不确定竞争对手是一个超自然的幻象,抑或只是她自己出现了错觉。

1.Every great career has to come an end.

每个伟大的事业都有结束的一天。

2.I felt perfect. I was perfect.

我感觉到完美。我就是完美。

3.Well Fonteyn danced into her fifties.

玛格.芳延一直跳到了50岁。

4.Im the Swan Queen, Youre the one who never left the corps.

我是天鹅女王。你只能一辈子跑龙套。

5.The only person standing in your way is you. Its time to let it go. Lose yourself.

你的本性在阻碍你。赶走她,释放你自己。

6.Perfection is not just about control. Its also about letting go.

完美不是控制出来的,是爆发出来的。

7.One worships what he owns.

一个人拥有什么,他就会崇拜什么。

8.Surprise yourself so you can surprise the audience.

超越自己,征服自己,征服观众。

篇2:《黑天鹅》读书笔记

《黑天鹅》的作者是美国风险管理理论学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曾在纽约和伦敦交易多种衍生性金融商品,还在芝加哥担任过营业厅的独立交易员。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前大量买入行权价格很低,看似毫无价值的认沽权证,由此获利丰厚一举成名。20××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他又先知先觉重仓做空,从中获利几百万美元。

全球化让世界越来越方便,但也越来越复杂。一般人都只注意到了便利性的一面,而轻易忽略世界的复杂性实际增加了世界的脆弱性。一般人都认为世界是逐步平均变化的,而突变在世界变化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灾变事件在地貌塑造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山脉和峡谷是靠一次次地震或者陨石撞击才形成主轮廓,玄武岩和花岗岩是在火山爆中形成的,冲积平原形成于一次次洪水的冲刷;温和潺潺的流水对只能对地貌起到微雕作用。

同样人类进化过程不可忽视黑天鹅事件的作用。金融危机总是来得如山崩地裂,之前毫无预兆。全球化更让遥远地方发生的事情会突然影响你的日常生活。中国的非洲猪瘟疫情加重了全球性经济危机。

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来,防患于未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相当重要。要放大时间尺度来看问题,对于极端社会事件看远远不够,必须要以1为单位来看;对于极端自然事件100年尺度都不够,必须以1000年甚至万年为单位来看。要有忧患意识,为意外留足保险。不要贪婪,总是想利益最大化。不要主要靠复杂的投资模式为生,要尽可能简单化。要用娱乐心态去投资,不要指望投资去赚生活费,生活费必须有最保险的方式。

不要把健康总寄希望于医生与医院。病人经过一次重大疾病,在医院经过痛苦的治疗,注重保健和锻炼因而长寿,能说成是医院治疗的功劳吗?

对黑天鹅最好的心态就是:接受不可避免的,预防可以避免的。佛教中说的无常,也包含了黑天鹅的意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生不带来,死不不带去。得之淡然,失之坦然。徐州是从陶谦手里接来的,刘备觉得自己接徐州不义,才有陶公祖三让徐州的故事,后来刘备接曹操假天子诏书攻打寿春袁术,留张飞守徐州,不料却被吕布和曹豹里应外合攻占徐州。才有刘备说的这句话:得之何喜,失之何忧!

篇3:《黑天鹅》读书笔记

读这本书最初给我整体的感觉,呈现出来的都是很零碎的片段,像是散文一般,读了半天,还是抓不到主线索;接着读下去的时候,会被作者强大的知识结构体系所震撼,认识的人真多啊,知道的内容真多啊,满篇的大名词,消化不了啊……这种感觉很不好,感觉像是看一本辞海,啥也看不懂,也很难梳理架构,像是硬邦邦的海绵,没法吸收书中的水分一样。黑天鹅是一种未知的未知,我们的认知是有限的,黑天鹅事件不可能被预测,可以预测出来的,就不是黑天鹅事件。

这本书读起来倍感吃力的原因:

1、这是本“颠覆”的书,与平均斯坦生活的我们的认知是极大的冲击,不易接受与理解。

2、另外一点看不懂的因素,这里有很多的“大名词”,都是生僻没有接触过的。

3、作者知识量、架构的体系的丰富,也反映了我自己的架构的薄弱。要慢慢的丰富起来,吸盘原理,一点点的丰富它。

这次阅读为了加快速度,我才用了“掐表计时”的方法,试图让自己更加精神集中阅读。下面的部分是在体会新的阅读方法时,我捡到的“金豆子”。

P15:“于是我完全放弃了阅读报纸和看电视,这为我省出了大量的时间(比如每天一个小时或更多,这样每年积累的时间足够用来读一百多本书了,一二十年后,作用就会开始显现了)。”

这部分内容我为了进行了一下计算,粗算以后大约阅读每本书的时间3—4小时,这和老师说的成功的人士每年可以看一两百本书的数字是一样的。那这里一定存在某一种我尚未具备的方法,就是这种方法让我们在岁月的时间里差距越来越大。

P27:“它把那些不必多劳动就能十倍、百倍增加收入的职业,与那些需要增加劳动和时间(两者都是有限的)的职业(也就是局限性职业)区分开来。”

出卖个体劳动时间很难致富的,有时候甚至连通货膨胀都赶不上,只有占据资本、利用资本的投资者,才能摆脱劳动和时间的束缚。和普通大众最贴边、最可行的投资便是房产投资了。

P55:“瞧,我昨天预测太阳今天会升起,而它真的升起了!”

这是第一次感觉到这位作家真的是好偏激啊,也对,常规的人也写不出黑天鹅。

篇4:《黑天鹅》读书笔记

《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对目前学术界使用的“统计方法”和经济学家们玩的那些模型非常愤慨,认为这些东西只有学术上的意义,而完全不能指导实际生活。现在的主流经济学,基本上等同于古典热力学统计物理,只适合研究平衡态。关于这个,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现代经济学,金融学,和运筹学一半的研究内容可就没了,呵呵。

一、黑天鹅是什么

所谓黑天鹅,是指具备了以下三个特征的事件:

不可预测,人们事前往往低估其发生的可能性。

造成极大影响。

事后回头再看,又觉得此事发生的有理。

有黑天鹅的本质原因是人们经常无法分清“无证据表明是这样”和“证据表明不是这样”是不一样的。

具体说,黑天鹅又分两种,一种是叙述中的黑天鹅现象,即那些人们谈到,你也能在电视中看到的黑天鹅现象(可以认为是灰天鹅)。第二种是无人谈及的黑天鹅现象。第一种往往被高估,第二种被严重低估。金融风暴这种”小概率事件“其实出现得比专家们预见的要频繁得多。原因是这个世界要比百年来一直在用的统计学模型要复杂得多。而且正态分布最容易发生错误理解的地方,在于它在尾部事件估计上的脆弱和不足。4sigma的概率是4.15sigma的两倍。20sigma的概率是21sigma的1万亿倍!也就是说,sigma值的一个微小差错将导致对概率的极大低估。对于某些事件,我们的错误可以达到上万亿倍。

为什么这样了?

一是自大,我们在自以为拥有的知识方面非常自大,我们有一种内在的倾向,以为我们比实际上知道得多一些,这一点常常招致严重的麻烦。认知自大有双重影响:我们高估我们的知识,低估不确定性。

二是我们喜欢故事,喜欢总结,喜欢简化,也就是减少事情的影响因素。故事严重扭曲了我们对世界的思维反应,在稀有事件上尤其严重。

二、幂律和正态分布

传统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喜欢用高斯正态分布来描写随机事件,然而我们的生活中大量事件却不是正态分布的。比如畅销书的销量,富人的财富,其极端例子都比正态分布预测的多得多。正态分布,描写的是一个大致均匀的世界。然而不平等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本质属性。这个分布所预言的极端情形的概率,比正态分布要高的多。这就是为什么一般人往往会低估黑天鹅出现的概率。所谓的“80-20法则”,其实就是这个不均匀分布的特点。 幂律分布与分形数学紧密结合。实际上如果你考察畅销书作家的成绩,或者富人财富的分布,你会发现其结构是分形的:每4个身价超过1亿美元的富人中,会有一个身价超过10亿的,而每4个身价超过10亿的人中,又会有一个超过100亿的。100亿级别富人看10亿级别富人,就好想10亿级别富人看1亿级别富人一样。也就是说分形结构带来了幂律。

同样,因为这种突破性会导致历史和社会不会爬行,只会跳跃。它们从一个断层跃上另一个断层,中间只有很少的摇摆。而我们(以及历史学家)喜欢相信我们能够预测的小的逐步演变。

三、那些行业有突破性

幂律分布的随机变量有两个重要特点:

1、可扩展。打工仔的工资其实不是可扩展的,因为你的财富取决于你工作时间的长短,而你的工作时间是绝对有限的。反过来说如果你写书,那么你就是可扩展的,你写一本书,这本书可以的销量可以无穷大。黑天鹅变量因为可以很极端,所以一定是可扩展的。

2、具有自我加强的特征。也就是说越富有的人,越容易赚到更多的钱;越出名的作家,书越容易卖,然后正反馈,作家就更出名。财富的增加几率随着财富本身的增大而增大。正是这个性质决定了幂律的分布,正所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智力,科学和艺术行为属于有突破性的行业,在这里成功是高度集中的,少量赢者得到蛋糕的大部分。可突破性基本上适用于所有“有意思”的职业,但从事他们并不是好主意,因为在这些行业赢家太少,挨饿的演员比挨饿的会计师要多。

基于是否有突破性,可以那段那些行业的专家是真的专家:牲畜检验员、宇航员、飞机试驾员、土壤检验员、国际象棋大师、物理学家、数学家、会计师、谷物检验员、图像分析员、保险分析师。

哪些行业的专家不是专家:证券经纪商、临床心理医生、精神病医生、大学招生官员、法官、顾问、人事官员、情报分析师,经济学家、金融预测者、金融学教授、政治科学家、“风险专家”、国际清算银行员工、国际金融工程师协会的傲慢成员以及个人金融咨询师。

很简单,因变化而需要知识的事物,通常是没有专家的,而不变的事物似乎会有专家。但是,如果想伪装成专家,还要有下面几点本事:

1、自信,人们会相信你说的话,只要你不表现出一丝动摇。你得尽量用自然的方式使用这种技俩。在你表现得极为礼貌和友好的时候,传递出自信要容易得多。你可以在人们毫不察觉的.时候控制他们。关键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你怎么说。为了自信,你必须在别人面前保持低调和超然的冷静。而且,人类天性不愿理解抽象事物,我们需要具体背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抽象事物。

2、只讲简单的故事。我们十分渴求规律和模式,因为我们需要把事物简化,好让它们进入我们的大脑。找到了模式,找到一系列事物的逻辑,你再不需要记住所有事情,你只需要保持这一模式。此外,美化的东西和柏拉图式的简化东西天生容易被看见,我们喜欢已知的模式和有条理的知识,达到了对现实视而不见的地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归纳问题上犯错。我们试图强制性的理解事物的习惯,实际是谋求降低复杂性。所以,要迎合人们的这些错误习惯。

篇5:《黑天鹅》读书笔记

自人类从自然界脱颖而出,似乎一直相信,人是世间万物的主宰。人类这种信心、欲望在逐步膨胀。面对自然界,人类提出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豪言壮语。“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体现出人类对自我意志的过度膜拜。面对人类自身创造的社会,人们也相信:可以创造历史,驾驭社会规律。果真如此,人类将全知全能,未卜先知,从容驾驭一切。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与征服,现在已遭到大自然的反制与惩罚。人类自认为可以认识与驾驭社会发展规律,已让我们时常迷失于社会发展的迷阵之中。

人类的理性精神果真能破解一切未知,进而主宰社会发展的进程?人类所推崇的知识、科学果真无所不能,不存在认知的盲区?社会历史的经验果真可以导航,使人类在未来世界中精准前行?读读《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以下简称《黑天鹅》)一书吧,它或许可以破解人类的神话,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

《黑天鹅》出版于,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现任美国纽约大学理工学院金融工程系教授。塔勒布是一位风险管理专家,曾在纽约和伦敦交易多种衍生性金融商品,担任过芝加哥营业厅的独立交易员。在投资交易中,他几乎“逢灾必赚”。在“9·11”事件发生前他做空美国股市,几乎一夜暴富;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他又重仓做空,大赚了一笔。在金融市场,塔勒布对重大极端事件的准确把握与判断,让人惊叹。当然,塔勒布的神奇不完全在于他金融投资方面的成功,更在于他深刻的观点、深邃的思想。《黑天鹅》不是一部谈论金融投资的书,它更像是一部思想随笔,引领我们去深入认知我们自己,我们人类社会。

《黑天鹅》提醒人们,不应该忽视罕见而无法预测的极端事件的可能性和重要性。欧洲人一直相信天鹅只是白色的',直到在澳大利亚,亲眼看到了黑天鹅,才修正自己的认识。所谓黑天鹅事件,是指极其罕见而又不可预测,但一旦发生就会产生极端影响的重大事件。例如,1987年美国股市大,20“9·11”恐怖袭击事件,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黑天鹅》提出,少数的黑天鹅事物几乎能解释这个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我们的世界是由这些极端的、未知的和非常不可能发生的黑天鹅事件所主导的。然而,在受到黑天鹅事件影响的环境中,我们没有预测黑天鹅事件的能力。许多黑天鹅事件正是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发生和加剧的。黑天鹅事件虽然无法预测,但我们不能无视它们的存在,或者试图天真地去预测它们。人类所应做的,就是适应黑天鹅事件的存在,通过最大限度地置身于正面的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下,来享受黑天鹅现象的好处。

篇6:《黑天鹅》读书笔记

人们总是不自觉的由惯性思维主导对未知的认知,或者自觉的基于现有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框架来认知变化中的世界,这种“自以为是”正是黑天鹅的藏身之处。

我们的世界,其突变是由极端、未知和非常不可能发生的(以我们现有的知识非常不可能发生的)事物所主导的,而我们却一直把时间花在讨论琐碎的事情上,只关注已知和重复的事物;即使我们取得了知识上的进步和成长,未来仍会越来越不可预测,而人性和社会“科学”合谋起来向我们隐藏了这一点。

错误地把对过去的一次天真的观察当成某种确定的东西或者代表未来的东西,是我们无法把握黑天鹅现象的原因。

我们的头脑是一台非常了不起的解释机器,能够从几乎所有事物中分析出道理,能够对各种各样的现象罗列出各种解释。我们只是一台巨大的回头看的机器,并且“合乎情理”的不断的“自欺欺人”。这种“自欺欺人”导致的一次又一次的面对意外的猝不及防(负面黑天鹅)以及颠覆认知的重大发现(正面黑天鹅)都发生在人类自以为是的认知海洋的边界之外。

我们面对黑天鹅的无知,根源在于:人们学习已知的太多,思考未知的太少。

我们只有专注于我们不知道的,才有可能从容应对未知。我们必须把极端事件当作我们认知的起点,而不是把它当作意外事件置之不理。

我们不是始终生活在按已知规律可以预知未来的风平浪静的平均斯坦中,现代世界是极端斯坦,被不经常发生及很少发生的事件左右。黑天鹅现象要求我们换一种思考方式。我们不能把问题藏起来,就只有更深入地挖掘。

我们可以通过负面例子而不是正面证据,才能接近真相;因为依靠正面证据存在过早下结论或可能误导对未知进行判断的风险,可能出现证实谬误。有时候大量信息变得毫无意义,而少量信息却具有非凡的意义,正如:1000天并不能证明你是正确的,但一天就能证明你是错误的。

所以,从认知世界的方式来看,我们更多的需要冷眼看世界而不需要找理由满足自我膨胀的认知感,让我们把重点转向缺陷和未知吧。

传统认知方面,我们无法在不编造理由或者强加一种逻辑关系的情况下观察一系列事实。对事实的解释与事实混在一起,使事实变得更容易被记住,更符合道理。这种倾向的坏处在于它使我们以为对事物有了更好的理解。这就是传统认知导致的叙述谬误,这种叙述行为来自一种根深蒂固的简化事物复杂性的生物需要。对于发生过的事件,我们会不断根据事件发生之后我们觉得有道理的逻辑持续叙述过去的事件。这也使得历史事后看上去比实际上更可解释--当下也是如此。

我们是寻找原因的动物,习惯于认为一切事情都有确定的原因,并且把最明显的那一个当做最终解释。但实际上可能并没有可见的原因,相反,很多情况下什么也没有,甚至没有任何可供选择的原因。沉默的让人无法得知的隐藏中的证据掩盖了这一事实,让人们可以“合乎情理”地串联起让人信服的理由,这是因为我们潜意识的推理机制忽视沉默的证据,即使我们知道需要考虑它。不进入视线则不进入大脑:我们对抽象的东西怀有天性上的甚至行动上的蔑视。

其实,在现实的世界里,重要的东西往往乏味而无情,因为我们内在的情感功能是为线性因果关系设计的,而我们的世界比我们想象中更加非线性,也比科学家们的意愿更加非线性,更加的不合乎固有的因果关系。实际情况往往是:令人不安的事例在确定真相方面有力得多,但我们通常并不知道这一点或者习惯性的排斥这些“意外”。

篇7:《黑天鹅》读书笔记

本书作者为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他一生专注于研究运气、不确定性、概率和知识。在看了那么多本书后,虽然这本书并没有充满趣味性,文字也并不浅显易懂。但是,这本书在我的感觉中是最有深度的。作者的思想以及书中的文字,都说明了这一点。

关于黑天鹅,有这样一个事件:在澳大利亚黑天鹅被发现之前,生活在十七世纪欧洲的人们都相信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因为当时所能见到的天鹅的确都是白色的,所以根据经验主义,对于天鹅都是白色这一点的简直就是一个真理。直到16,探险家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人们才知道以前的结论是片面的,原来并非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所以,黑天鹅事件其实是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就是不确定性和无法预知。这本书就是一本关于不确定性的书籍。作者和其他人不同,他对正常现象是不太关注的。就像观察一个人的品行,显然在正常的现象中并看不出来什么,要在特殊情况下的表现通常才能看出问题所在。

在这本书中显然不仅是在谈论发现了黑天鹅本身这件事,而是这种现象所呈现出来的特点。黑天鹅现象有哪些特点呢?

一,具有意外性。它通常发生在预期之外。

二,它会产生极端影响。

三,虽然它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们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织理由,并且或多或少认为它是可解释和可预测的。概括起来就是:稀有性、冲击性和事后可预测性。

在本书中,有两个术语是很重要的。平均斯坦与极端斯坦。在平均斯坦,我们受到集体、常规事件、已知事件、和已预测到的事件的统治;在极端斯坦,我们受到单个事件、意外事件、未知事件和已知事件的统治。黑天鹅事件就经常发生在极端斯坦,但也并不全是黑天鹅现象。有些事件很少发生,而且很有影响力,但是是可以预测的,尤其对那些又准备有办法理解他们的人来说。这被称为“灰天鹅”现象。在平均斯坦里也会发生黑天鹅,只是少见而已。在作者的观点中,我们的世界是由极端、未知、和非常不可能发生的,以我们现有的知识而言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主导的,也就是通常是由极端斯塔所主导的。但是我们却一直把时间花在讨论琐碎的事情上,只关注已知和重复的事物。我觉得这句话确实十分精辟,仔细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出现什么新奇到足以颠覆我们世界观的事物之后必然引起轰动。

在本书中,作者还用了大量的篇幅来阐释事后描述。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书中是这样写道的:“我们只是一台巨大的回头看的机器,而且人类极为善于自我欺骗”。每件事情发生之后,我们总能够找到各种事件发生的理由,而且我们也习惯从这些事件中汲取经验,虽然很多都是无法预测的事情,但是我们表现出来的就好像所有事情我们都能够预测的样子。其实,事情发生之后把整件事情梳理清楚是非常容易的,因为已经发生了,但是在事件发生之前,事情显然复杂很多倍,而且很多事情我们都是预测不到的。

这在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中最能情绪说明这一点。这里作者提到“三重迷雾”,这是对待历史问题,人类思维会犯的三个毛病。

一,假想的理解。也就是人们都以为自己知道一个超出他们认知的更为复杂或更具随机性的世界中正在发生什么。

二,反省的偏差。也就是我们只能在事后评价事物,其实历史在历史书中比在现实中更加清晰有条理。

三,高估事实性信息的价值。由于事前和事后差异是很大的,所以事后描述其实对于事前的预测并非常常是可靠的。但是人们不以为然。

看完这本书,我想用这段话来总结再合适不过:黑天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的自以为是,我们忽略黑天鹅的存在,自以为掌握了白天鹅的规律就掌握了世界,结果当黑天鹅飞来时,措手不及,导致过往的努力化作泡影。

篇8:黑天鹅观后感

从来没看过真的芭蕾,也不理解芭蕾有什么好看的。

《黑天鹅》让我对于芭蕾艺术有种豁然开朗的认识。

但导演选择《天鹅湖》作为线索显然意图非常明确,它借用了黑白两只天鹅的形象,来推动对于人性中两种本质的探究。

故事是这样的:剧团要重排《天鹅湖》,因前领舞Beth离去,总监Thomas决定海选新领舞,且要求领舞分饰黑天鹅与白天鹅。

Nina自幼练习芭蕾舞,在母亲的细心关照下,技艺出众。

然而,在竞争中,她发现心机颇重的Lily是自己的强劲对手。

在选拔中,她的白天鹅表演的无可挑剔,但是黑天鹅不及Lily。

她一个人找到总监,希望争取一下。

总监趁机亲吻她,却被她强硬拒绝。

结果,总监居然选了她。

队友怀疑她靠色相上位。

在酒会上,前领舞Beth甚至当众发泄。

这种压力外加伤病,一直影响着她的发挥。

总监启发她要释放激情,表现出黑天鹅的诱惑。

在强大的心理暗示中,她似乎也滑向了黑天鹅的角色……(为了偷懒,以上摘自豆瓣,略有删减)

一、“乖”的本质是压抑

电影里Nina得到了母亲最大的呵护和栽培,她美丽、纯洁,拥有最好的芭蕾技术,但却不能入选白天鹅。

导演说了,如果只有白天鹅,Nina是不二人选,但是《天鹅湖》的特别之处在于,演白天鹅的人,必须同时演黑天鹅,因为两个天鹅是双胞胎,Nina必须有能力呈现黑与白的一体两面。

Nina行吗?导演也许是眼毒,也许是更懂人性,她知道在Nina“圣洁无瑕”的躯壳里,一定也有未被唤醒的“黑”,而他要做的,就是去唤醒它。

特别是他强吻Nina被咬,更让他确定了她身上“黑”的潜质,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导演的一种很特别的考核,无疑,Nina通过了考核。

之于Nina,她圣洁的形象,是她母亲多年来倾心打造的结果,然而,艺术上的需求,让她第一次开始面对自己——自己的灵魂、自己的肉身——欲望、嫉妒、暴力、叛逆……一直生活在童话王国里的Nina,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惶惑与痛,她既要面对真实的自己,却也难以承受真实的自己带来的强大不安,更何况她的妈妈一直在努力把她往回拉,而Nina则坚决地挣脱。

所以说,“乖”的本质是压抑,“恶”的本质是释放。

Nina以往的乖,实际上是在母亲的“教育”“爱”“诱导”之下,压抑了人性的本真,她的圣洁,只是一种假相,是母亲的自我欺骗。

然而,这“乖”所压抑的本性一旦释放,将会有巨大的能量。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乖”往往是危险的,它有一种核聚变前夕的稳定,但也意味着一旦爆发将会带来巨大的毁灭。

喜欢观察社会的人往往能够发现,小痞子不惹大祸,而最暴力罪案的实施者,往往就是平时的乖宝宝。

很多人都对这种现象表示诧异费解,洞察了“乖”所具有的“压抑”的本质,也就对不难理解了。

本片有一场永载电影史的镜头,就是,Nina为了保住自己出演黑天鹅的机会,在化妆间里杀掉了Lily(实际上是幻觉,杀掉的是自己)之后,她登台表演黑天鹅,一口气做了25个挥鞭转,这既是舞剧《天鹅湖》的高潮,也是电影的高潮。

这个镜头里,Nina本性完全得以彻底释放,她“圣洁无瑕”的自己死了,“灰色*惑”的自己却得以出生,黑色的羽毛长出了身体,羽翼渐丰、翅膀渐硬,她完成了“黑天鹅”的角色,也终于完成了自己。

无论是Nina的表演、化妆、音乐、特效的设计和使用、所表达的深意,都近乎完美。

在这一镜头里,Nina尽管“变黑”了,但却给我们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舒展,那一刻,似乎我们的压抑也得到了释放。

二、黑与白的辩证

善与恶,是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简单化、粗鄙化的认知方式,相比起来,“白与黑”的意象则合理的多,因为世界不可能只有善没有恶,也不会只有恶没有善,客观存在的东西,实在是无可褒贬。

我们的身体里也一样,不会只有高尚没有卑微、只有良知没有邪恶。

这种纠结,是人最鲜明的特点,所谓“神性”与“s性”齐飞、“天使”共“魔鬼”一色。

我们是白与黑的混合体,我们从来就是个“灰”,因为成长的经历不同,我们会呈现相异的灰度;而且,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我们的灰度也会不同……

因此,如果我们被强令定义成“白”,黑色素积聚在内心,这种不平衡的状态,必是脆弱的、危险的。

Nina套上了Lily送的黑色内衣,正是自我平衡的一种暗示。

她数次抓伤自己的后背,也无疑暗示了灵魂里“黑”的涌动。

Nina终究要演回白天鹅,她最终发现了,自己能够演黑天鹅,恰恰是因为自己化妆间里“自己杀掉了自己”,一旦发现了这个秘密,她“白”的一面立即唤醒,然而,流血的`伤口也即刻显现。

她带着流血的剧痛完成了整个表演,完成了黑白两只天鹅,但也承受了最大的自戕和伤痛。

这是一种决绝,不过,这也是自我平衡的起点,电影并没有给出Nina的后续,不过我们也有理由相信,Nina终于借着天鹅的躯壳,找到自己。

三、生孩子容易,教育孩子却难上加难

Nina产生幻觉,将她母亲推出门外时,门板狠狠地夹住了母亲的手。

这个段落让我落泪——这种释放太痛了,痛的不是母亲的手,而是Nina的心。

她的潜意识里,一定对这只“塑造”她的手,无比的厌恶乃至痛恨,她做自己的渴望从来没有那么强烈过,但是正是这只手,又来把她往回拉,让她继续活在那个粉红色的假象里。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他们的本质是自私的,孩子小的时候是他们的玩具,长大了又成为他们完成自己的工具,而综观人生,孩子还是他们“我执”于世界的替代品——所谓生命的延续。

他们往往执着于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以爱的名义占有、以爱的名义压制,但却很少想过,孩子属于他们自己,拥有自我完成的权利。

生孩子容易,教育孩子却难上加难。

十月怀胎,也不过就是十个月的生理困境,但其后的若干年,面对一个逐渐完善的灵魂,如何让其具有健康的人格、身体和未来,或许是更大的难题。

更为主要的是,教育孩子,其实质是父母的自我教育,让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看透人的秘密,自己的灵魂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然而,绝大多数的父母并不懂这个道理,他们只是放纵自己的“我执”。

父母的成长过程中自然有他的感悟和经验,然而这感悟和经验却并不一定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但由于人的狭隘与卑微,人们很难对此有自知。

他们爱孩子的形态,就会经常表现为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强加给孩子们,而这种强加,却让孩子无法从自我经历中成长,让他们无法建立专属于自己的世界观。

这是很要命的,因为时代、环境、阅历、甚至混杂了父母双方的基因……都决定了,孩子与父母是迥异的,他没有可能沿着父母的或者父母想要的路走下去。

正如豆瓣网友所说的:“你们给我设计的路,却总是让我迷路”这条所谓设计的路,不专指学业、事业、情感……而是更要指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建立。

这种强迫式的灌输,往往是披着“爱”的外衣的“迫害”。

即使是真的爱,一旦强势了,那也是害。

你没有权利逼迫别人接受自己的“为你好”,自己的孩子也不行。

父母承载着对子女的基本教育,要父母完全不对孩子施加影响,既没现实的可能性、也没有必要。

但父母并不是人人都是教育家,真懂得如何塑造健康人格的,是少之又少、微乎其微,更何况中国自古即有“刀砍不到自己的把儿”这种谚语。

这就形成了一个无解的困局……一方面,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呵护、教育,另一方面,孩子却不能困于父母强加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又要管,又不能太管,哎呀,做父母实在是难。

大多数人生孩子的时候,可不会想这些。

而对于孩子来说,遇到真正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哪怕是一个少一点戾气的,都是烧了高香、中了彩票一般,做孩子也难。

父母也是人,也有他的局限和卑微,面对疼惜的孩子,他们不可能真的理性,那些经受过苦难、挫折的父母在“压制”孩子的时候更是变本加厉,他们不愿意让孩子重复自己的错误和苦难,不愿意让孩子经历成长的阵痛,于是要么过于严苛制造白色恐怖、要么营造一个无菌的童话王国,说到底,这两种方式的本质是一回事。

【黑天鹅 影评】相关文章:

1.黑天鹅美文

2.观察黑天鹅作文

3.黑天鹅的观后感

4.黑天鹅的咏叹调的作文

5.《黑天鹅紫水晶》读书心得300字

6.小江南之脚黑天鹅小学生作文

7.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

8.南京南京影评

9.金刚 影评

10.英语影评

下载word文档
《黑天鹅 影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