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长篇哲理寓言

长篇哲理寓言

2022-07-18 08:20:5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半夜不许唱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长篇哲理寓言,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长篇哲理寓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篇哲理寓言

篇1:长篇哲理寓言

印地安酋长说:上帝给了每个人一杯水,你从里面饮入生活。

生活确实就是一杯白开水,杯子的华丽与否显示了一个人的贫与富,但杯子里的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对任何人都一样。你可以加入糖,也可以加入盐,甚至可以加一点点毒药,只要你能承受。

加糖、加盐、加别的什么,这就是你生活的权利。

纯净的水,缓缓地从生命的陶罐里注入杯子,这是你生活的开始。

往杯子里加水,适可而止,因为杯子的容量有限。

啜饮的时候,你要慢慢体味,水喝光了,杯子就空了。

篇2:长篇哲理寓言

甲和乙都是搞科研的,业余时间,甲喜欢抽烟,乙喜欢读文学书。甲是一个很随和的人,乙循规蹈矩而骄傲。乙看不起甲。

乙劝甲读书,甲笑笑,继续抽他的烟。乙劝过甲很多次。

最后,甲说话了:假如我劝你抽烟,你怎么样?

乙:抽烟有损健康,我不抽。

甲:看书也有损健康、视力和神经。你为什么还要读?

乙:读书我快乐。

甲:抽烟我也快乐。

乙:精神上的快乐高尚于物质上的快乐。

甲叹息一声:这么多年的书你白读了。

乙转身就去,如避瘟疫。

篇3:经典哲理寓言

精选经典哲理寓言

鲨鱼与鱼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可是过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它怕痛。

靠自己

小蜗牛问: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神迹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试想:学习为所的,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情况不同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他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要有的心!

钓竿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

篇4:短篇哲理寓言

早晨,我走在石头铺成的路上,大叫着:“来雇我吧。”

国王坐着华丽的车来到我身边。他手握宝剑,抓住我的手说:“我用我的权力雇你。”

但是,权力对我来说毫无意义。他坐着马车走了。

正午时分,烈日炎炎,房屋都紧闭着。我徘徊在弯弯曲曲的窄巷中。

—个老人提着金袋走出来。

他沉思片刻,然后说:“我用我的金钱雇你。”

他一枚枚掂量着他的金币,我摇摇头走开了。

晚间,花园的围篱边芳香四溢。

美丽的姑娘走过来说:“我用我的微笑雇你。”

她的微笑很快变得苍白,融化成泪水,她只有独自回到黑暗中。

太阳照着海滩,海浪拍打着海岸。一个儿童坐在沙滩上玩着贝壳。

他抬起头来,好像认识我:“我雇用你,但是,没有任何报酬。”

从此,与顽童的交易使我成了一个自由的人。

篇5:短篇哲理寓言

黄楚九是上世纪初上海的商界奇人。

他开了一家中法大药房,经营各种药品,生意相当好。这一天,他推出一种“安神健脑滋补剂”。为了扩大影响,他利用上海人比较信赖洋货的心理特点,有意取了一个洋名字,叫“艾罗补脑汁”,还特意在药瓶上画了一个洋人头像,用英文标明,这是美国医学博士艾罗。

上海人果然被蒙蔽,纷纷前来购买,在药店前排起长队。他赚进大把的钞票,十分高兴。

不料,一个洋人走进药店,声称自己是艾罗博士的儿子,指责他滥用艾罗博士的名字,必须给予赔偿。

艾罗博士是黄楚九虚构的,世上并无此人,哪会冒出一个艾罗博士的儿子?

面对这个骗子,黄楚九知道,不能拆穿这个骗子,否则,“艾罗补脑汁”将自毁声誉,后果十分严重。

他想,为什么不把骗子利用一番呢?

于是,黄楚九大摆宴席,请来商界同仁作陪,热情款待这个假冒的小艾罗。酒足饭饱后,他送给小艾罗1000块大洋,并请小艾罗写下一张合约,把“艾罗补脑汁”的专利转让出来,由黄楚九独家经营。

合约到手,黄楚九大张旗鼓地宣传了一番,把“艾罗补脑汁”吹得神乎其神,更把一贯崇洋的上海人,哄得晕头转向,人们纷纷前来抢购。

篇6:短篇哲理寓言

由于天生双目失明,我看不到自己的样子,只能通过别人的眼睛来塑造自己的形象。遗憾的是,在别人眼里,我的形象似乎更残缺。

有些人认为既然我看不见,当然也就听不见。于是经常有人扯着嗓门儿和我讲话,把每个字都咬得十分清楚;还有人当着我的面儿窃窃私语,认为我听不到。例如每当我去机场,请机票代理帮我登机时,他(她)总会拿起电话叫服务员,并低声说:“喂,这儿有位老人需要帮助。”他们不使用“盲人”这个词,似乎是不想让我知道这个我以前也许没有意识到的可怕事实。

还有的人认为,盲人当然能听到别人讲话,只不过自己不会说话。例如当我和妻子出去吃饭时,侍者经常会问她:“他想来一杯吗?”这时我就会抢着回答:“他确实想来一杯。”

但最夸张的例子还要属我在英国的一次经历,当时我正在牛津大学进修法律。一天我生了病,被送到医院里。我坐在轮椅上,被护理员推向X光室。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我是凭声音判断的———问护理员:“他叫什么名字?”

“你叫什么?”护理员问我简短哲理寓言小故事3则简短哲理寓言小故事3则。

“哈罗德·克伦茨。”我回答。

“哈罗德·克伦茨。”他重复道。 “他何时出生?”“1944年11月5日。”我答。

“1944年11月5日。”护理员重复道。

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5分钟,直到我那圣人般的耐心终于用尽了。“嘿,”我脱口说道,“这简直太荒唐了。的确,我看不见东西,但你们没发现我根本用不着一位翻译吗?”

“他说他不需要一位翻译。”护理员向那位女士报告说。

但最令我痛苦的偏见莫过于由于我失明,人们认为我“无法胜任”工作。先后有40多家律师事务所拒绝了我的求职申请,尽管我的履历中包括一份哈佛大学的优等成绩通知单。不停地有人告诉我盲人不能当律师。根本不考虑我的能力,仅仅因为我失明就把我拒之门外,是我遇到的最残酷的现实。

幸运的是,1976年4月16日美国劳工部颁布法令,规定残疾人享有与健康人同等的就业权利,残疾人的就业前景才变得乐观起来。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雇主们会用当年一个小男孩那样的眼光来看待身有残疾的雇员。当时我们一家住在斯卡斯戴尔,我和父亲经常在后院打篮球。由于我看不到篮板,我俩就制定了游戏规则:父亲站在篮筐下面,他一喊我就向那个方向投篮。

有一天,隔壁一个5岁的男孩带着他的伙伴来到我家后院。“他是个盲人。”男孩轻声对朋友说,但我和父亲都听到了。这时父亲投篮不中,我也没有投中。父亲再投,他投了个“三不沾”———篮球哪儿也没碰到。我再投,球碰到了篮圈。“哪一个是盲人?”男孩的朋友问男孩。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当一位工厂经理巡视生产线、领班向他介绍工人中有位残疾人时,经理在观察一会后能够发问:“哪一位是残疾人?”

篇7:哲理寓言

古时候有个叫作乐羊子的人,他娶了一位知书达理、勤劳贤惠的好妻子,她总是帮助和辅佐丈夫力求上进,做个有抱负的人。

妻子常常跟乐羊子说:“你是一个七尺男子汉,要多学些有用的知识,将来好做大事,天天呆在家里或者只在乡里四邻转悠一下,开阔不了眼界,长不了见识,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不如带些盘缠,到远方去找名师学习本领来充实自己,也不在活一世啊!”

日子一长,乐羊子被说动了,就按照妻子的话收拾好行李出远门去了。自从那天和乐羊子依依惜别后,妻子一天比一天思念自己的丈夫,记挂他在异乡求学的情况,但她把这份惦念埋在心底,只是每天不停地织布干活来排遣这份心情,好让乐羊子安心学习,不牵挂自己和家里。

一天,妻子正织着布,忽然听见有人敲门。她过去开了门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面前的竟然是自己日夜想念的丈夫。她高兴极了,忙将丈夫迎进屋坐下。可是惊喜了没多久,妻子似乎想起了什么,疑惑地问:“才刚刚过了一年,你怎么就回来了,是出了什么事吗?”乐羊子望着妻子笑答:“没什么事,只是离别的日子太久了,我对你朝思暮想,实在忍受不了,就回来了。”

妻子听了这话,半晌无语,表情很是难过。她抓起剪刀,快步走到织布机前“咔嚓咔嚓”地把织了一大半的布都剪断了。乐羊子吃了一惊,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妻子回答说:“这匹布是我日日夜夜不停地织呀织呀,它才一丝一缕地积累起来,一分一毫地变长起来,终于织成了一整匹布。现在我把它剪断了,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光阴,它也永远不能恢复为整匹布了。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要一点点地积累知识才能成功。你现在半途而废,不愿坚持到底,不是和我剪断布一样可惜吗?”

乐羊子听了这话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错了,不由得羞愧不已。他再次离开家去求学,整整过了7年才终于学成而返。

乐羊子妻以她的远见和勇气帮助丈夫坚定了求学的意志,而乐羊子也终于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困难,坚持学习。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应该磨练自己的意志,不懈地努力。

篇8:长篇哲理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这个不是文艺腔,是绝对100%真实的偏僻小村,偏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说简直是世外桃源。我们村靠北,是浩瀚的腾格里大沙漠,靠东和南,是祁连山山尾,向西,则有点断断续续的沙丘,那是我们可以唯一出去的方向。我们正好是被夹在中间的一块小小空地。我们村总共有十来户人家,不到70口人。在我们附近,还有四个类似的自然村,组成了一个大队。从这块地方,向西,走大约100多公里,可以到达其它有人烟的地方。我打小,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长大的。

我们学校,一年级到四年级,总共四个班,加起来,从没超出过30个人。四年级之后,就得出去,到很远的地方去读了。大部分的小孩,读完小学四年级,父母就不让读了。我父母虽然都没有念过书,但却非常渴望儿子能成材。于是在我读完四年级后,送我到百公里之外的小镇寄读。所以,从10岁起,我就开始独立生活了。

虽然缺乏大人的管教,但我的成绩还不错。从小学到初一,我都是班里的前几名,在初一的时候,我还代表学校参加县城的数学竞赛呢。但初一第二学期,有次上数学课,老师批评我,我顶嘴。于是,他就拿教鞭打我的手背,因为用力太狠,将我手背上的一小块皮打掉了,至今,那个疤痕还在。我很愤怒,在众目睽睽之下,还了数学老师一脚,踢翻了课桌和椅子。

从此,我开始逃课。先是数学课,之后,是英语课,政治课,语文课。最后,我干脆不去上课了。我的成绩自然是一落千丈,很快,从班里的尖子生,变成了倒数第一。

从此,我变成了学校里出了名的烂人。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知道,初一二班有个整天不上课的小孩。但因为我家离学校实在是太远了,叫不来家长,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我呢,逃课后,其实也没地方去,整天在学校后面的麦地里晃荡。累了,就躺在田埂上,看天空,看白云,拔人家地里麦苗编帽子。有次,实在无聊,便跑到我一个远房舅舅家去玩。那时,这位舅舅工作已经调到县城,家里没人。于是,我就从门上面的窗户口翻了进去。

他是学中文的,家里除了满屋子的书,没啥好玩的。我无聊,只好翻书。不料,这一翻,竟然看进去了。刚开始是看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慢慢看各种小说,比如《巴黎圣母院》、《简爱》、《红与黑》、《静静地顿河》之类的,我甚至连那个枯燥的《追忆似水年华》,都读了个七七八八。我就这样,没日没夜,看累了睡,睡醒了看,整整看了两个半学期的书,直到初二第二学期过了差不多一半的时候,舅舅将家全部搬走,没书可看,才罢手。

没书看就很无聊了。我又不愿回到课堂去读书。因为读了点书,也不愿意跟街上的混混来往。实在无聊之下,我自己决定,退学。于是,在离那个学期结束前一个多月,直接扛着铺盖卷,回家了。父母愕然。至今,我还记得父亲看我时,那近乎绝望的眼神。但木已成舟,无法补救,只好认了。于是,我每天跟着父亲,开始学干农活。

那时候,父母、亲戚、邻居,包括我自己,觉得我的人生也就这样了,进入了农村人的固定模式。接下去,自然是赚钱、盖房子、娶妻、生子。所谓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也。不会再有意外,也不可能再有奇迹发生了。

但意外和奇迹,竟然还真发生了。

7月初的一天,天空晴朗,烈日当空。我跟父亲一起,赤膊在做土块,准备盖房子用。正在我们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外公来了。他带来了一个牛皮纸的信封。打开一看,是我获得中华青少年文学基金会举办的全国中学生文学夏令营“蓓蕾杯”文学奖的获奖通知书。我获得的奖项,是最高奖“蓓蕾奖”,通知中要我7月中旬赴北戴河参加夏令营,所有费用由基金会承担。

我才恍然想起,初二刚开学时,有天回学校玩,在同学正在看的一本中学生刊物上瞅见了一个征文启事。那天大概是一时心血来潮,便坐在教室后面,花一个小时,写了一篇短短的文字。在回舅舅家看书的路上,顺手寄了。我其实是没有报什么希望的,所以,寄过也就忘了。没想到,竟然就获奖了。

而且,按照常理,这封信是寄不到我手上的。因为我已离开学校,挂号信无人收,理应退回原址。但那天恰是那个我恨的数学老师当值,他对我印象深刻,好奇,就收了信,拆了。拆了,才发现是获奖通知书。

一瞬间,这个消息就在老师中间传开了。校长知道了,觉得兹事甚大,应重视:这是学校的荣耀啊。一问,才知,获奖的孩子已经主动退学了。他们不知道我家的具体住址,于是,几许辗转,竟然找到了几十公里之外的我的外公,请我外公当信差,往我们家送信。

这次获奖和北戴河之行,不仅让我第一次坐了火车、轮船,第一次看到了海,第一次吃了冰激凌,第一次可以肆无忌惮地洗澡,第一次见到了好几个著名的作家和诗人,第一次看到了那么多有才华的文学青少年,更重要的是,还改变了我的观念和理想。

在返程的火车上,我心潮滚滚,除了回味夏令营那些美好的时光,还暗自下定决心,我一定要走出小村,走出小镇,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我的视野,已经越过了祁连山和腾格里沙漠,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那有大海的地方。

紧接着,改变我人生轨迹的那扇窗,打开了。虽然因为影响恶劣,原来的学校不肯再收我了。但原来学校的校长爱才,将我推荐给了县五中的校长。因此,在短暂的失学之后,我被五中特招,得以重返校园,接着读初三。

我的学生生涯,又开始了。

篇9:长篇哲理故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如今又出了一个新行当,他能取得成功吗?

郑同是个宾馆服务生。这天,他负责的楼层来了个女客人。此人长发披肩,身材苗条,提着个旅行箱,是个漂亮姑娘。

郑同帮姑娘开了房门,刚要转身离开,姑娘却叫住了他:“你先别走,等我看看房间。”

开了门,姑娘就脱掉高跟鞋,赤脚走了进去。她伸手摸了摸茶几,拉开窗帘望了望,又在床上坐了坐,还到卫生间门口闻了闻。

郑同正纳闷呢,姑娘对他说:“这房间我不太满意,能不能换一间?”郑同点点头,又给她开了隔壁一间客房。不料,姑娘察看了一番,还是不满意。郑同只好又给她开了一间。就这样,一连看了三间,姑娘都不满意,她要求再看看对面那间。

郑同有些为难地说:“对面那间不是我负责的。不过你要看的话,我可以给你开门。”于是,他下楼拿来钥匙,给姑娘开了门。姑娘依旧赤脚走了进去,但只走了几步就退了出来。她看着脚底的灰尘皱起了眉头。

郑同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可能是打扫房间的时候不够仔细。”姑娘看着他笑了:“不是你负责的房间你也道歉?算了,看了这几间,我还是觉得第一间最好,我还是要那间吧。”

得,闹了半天又回到了起点。不过,郑同的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没有半点的不耐烦。姑娘对他的服务好像挺满意,关门前还伸出手来和他握手:“谢谢你了,我叫汤莹。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郑同也介绍了一下自己,就走了。

郑同来到电梯口,碰到了客房部经理汪宇民,汪宇民问他:“听说来了个很挑剔的客人?”郑同回答说:“也没什么。只是多看了几间房间,现在已经住下了。”汪宇民哼了一声说:“如果是故意找茬,也不能由着她。”

正说着呢,汤莹也来到了电梯口。郑同告诉汪宇民:“就是这位客人。”可汪宇民却两眼发直,似乎没听到他说的话。这个汪宇民人长得帅,会交际,常自吹没有他追不到的女孩子,这下看来又动了心。果然,汪宇民立刻和汤莹搭起讪来。郑同找个理由先走了。

不一会儿,汪宇民就找到郑同,让他送些一次性用品到汤莹的`房间去。郑同有些疑惑:“这些东西,咱们宾馆现在不是不提供了吗?”汪宇民有些不耐烦:“让你送你就送吧,问那么多干什么?如果她问起,你就说是客房部特别提供的。”

郑同把东西送到了汤莹的房间。汤莹只说了声“谢谢”,并没有多问。

第二天,汪宇民原本轮到休息,但他却精心打扮地来了,手中还捧着一大束鲜花。郑同远远看见汪宇民去敲汤莹的房门,他不禁摇摇头,走开了。

到了下午,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汤莹从外面回来,淋得跟落汤鸡似的。郑同忙上前问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汤莹摇摇头,说:“不用了。我明天就要走了,所以想去附近转转,没想到突然下大雨了。”听说汤莹明天就走,郑同心里竟有些怅然若失。

可到了第二天中午,汤莹没有退房,甚至连门都没有出。郑同不由得担心起来,他借客房服务的机会敲了敲汤莹的门。汤莹披着外套来开门,脸色很憔悴,显然是昨天淋雨着了凉。郑同赶忙跑回自己的储物间,拿出感冒药给汤莹送了过去。

第二天上午,汤莹找到郑同说:“谢谢你的药,我的感冒好多了。你今天有空吗?我想请你陪我出去走走。”郑同正好下午休息,就高兴地答应了。不料,恰好被一旁的汪宇民听到了,他气得鼻子都歪了:“我约她出去她不答应,她却主动约你出去?是不是你给她吃错药了?”郑同心里高兴,也不和他计较。

下午,郑同和汤莹一起出了宾馆。汤莹这才说道:“其实,我来这里是为了工作,本来昨天我就该走了,因为生病才留下的。所以今天索性给自己放一天假,好好放松一下。”

郑同诧异地问:“你不是来度假的吗?怎么变成了工作?”

汤莹抿嘴笑了:“我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告诉你也无妨。其实,我是个酒店试睡员,负责体验酒店的各项服务,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写成报告,发布在网上。那天我故意找借口换房间,就是想看看你们的卫生状况。你打理的房间我很满意,但别人打理的,我的评价就不高了。”

汤莹看了看郑同吃惊的表情,接着说:“其实我这工作并不轻松,我要马不停蹄地跑很多酒店,经常觉得很累,所以想找个朋友轻松地玩一下。我觉得你人不错,所以才约你出来,咱们好好玩半天吧。”郑同听完,高兴地点点头。

那天下午,两人去了很多地方,玩得非常开心。不料,两人刚回到酒店,就有人通知郑同,说是总经理找他。郑同急急忙忙赶去了。

就在总经理办公室门外,郑同碰到了汪宇民。汪宇民满脸的不高兴,连招呼也不打就走了。郑同心情忐忑地进了办公室,总经理笑着问他:“小郑,你下午是不是和一个叫汤莹的客人出去了?”郑同心里咯噔了一下,点了点头。

“我给你看样东西。”说着,总经理把桌上的电脑屏幕转过来给他看。郑同一看,页面上正是汤莹发布在旅游网站上评价本酒店的文章,但评价内容大多比较负面,比如酒店房间的卫生不尽如人意、向客人提供一次性用品不够环保等等。

总经理又说:“这个汤莹是个酒店试睡员,对我们的酒店做出了很多负面评价,影响很不好。从文章上看,汤莹对你的评价还不错,我想请你和她联系,让她修改这些负面评价。”

见郑同有些犹豫,总经理接着说:“这件事成功与否,关系到酒店的荣誉。我可以告诉你,汪宇民肯定不能再做客房部经理了,如果你能让汤莹修改评价,他的位置就是你的。如果不行,你也不用在这里干了。”

走出办公室,郑同心情特别沉重。在大堂里,他正好碰上已经退房的汤莹。两人一起走出宾馆,汤莹见他闷闷不乐的样子,就问:“怎么啦,是不是被领导批评了?”

郑同吃了一惊:“你怎么知道?”

汤莹说:“汪宇民刚才对我说,你捅了篓子,要倒霉了。他的话我当然不相信,不过我还是有些担心,正想找你呢。”

郑同很感动,就告诉了她总经理交代给自己的任务。

汤莹停住了脚步,愧疚地说:“那篇文章我不能修改,那个网站的设置就是这样,除非直接删除。但我想我的评价是客观的,你们酒店的确存在这些问题,所以我不会删除,这关系到我的职业道德。对不起,我可能要害你丢饭碗了。”

郑同却笑了:“我不是来请求你修改评价的。换了我,我也不会做违背自己原则的事。其实,我出来打工,不是为了挣那点工资。你有没有听说过银顶山?”

汤莹点点头:“知道,那是一个正在开发的旅游区。”

郑同神秘地笑了笑,说:“其实我家就在那里经营酒店。我出来工作,是为了锻炼自己。现在是时候辞职回去,大干一场了。到时,我想请你也去我的酒店看看,给我们一个评价。不知你有没有兴趣?”

汤莹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开发新酒店也是我们试睡员的职责之一。我当然有兴趣。不过……”汤莹顿了顿又说,“我们有一个原则,不能私下接受酒店的邀请,以免影响评价的公正性。但是,我想以朋友的身份去你那里小住一段,你欢迎吗?”

“太好了,当然欢迎!”郑同高兴得一把握住了汤莹的手。

【长篇哲理寓言】相关文章:

1.哲理寓言

2.长篇哲理故事

3.韩非子寓言哲理

4.外国寓言哲理故事

5.寓言的哲理故事

6.寓言类的哲理故事

7.讲故事伊索寓言有哲理

8.必读哲理寓言小故事

9.原谅的哲理寓言小故事

10.童话故事长篇

下载word文档
《长篇哲理寓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