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新版
“发财恶犬”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刻舟求剑》新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刻舟求剑》新版,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哲理评析]
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创新例题]
“刻舟求剑”故事中那个把剑掉到河中的楚国人找不到剑,是因为他
①否认物质 ②否认运动 ③否认静中有动 ④否认相对静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篇2: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
教案示例
24、刻舟求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求、剑、宝、催、靠”这5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
4、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3、那个人为什么捞不到宝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板书课题,放课文录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l)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初读课文的效果。
(l)认读生字词卡片,注意正音。
(2)指名回答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听辨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3、再读课文,思考、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l、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从图上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从前”是什么意思?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进江里去了”的情景。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回答:这个人在宝剑掉到江里去了后是怎样的神情?(一点儿也不着急)
(2)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指名读句子)看图理解“船舷”、“刻”的意思。
(3)他“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记住宝剑是从船舷上刻了记号的地方掉下去的。)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这个人为什么一点儿也不着急。
(5)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读第1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点捞吧!”或“赶快捞吧!”)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旁边的人怎样的心情?(替他着急。)
(3)读第2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你觉得哪种说法语气更坚决,心情更急切?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倩。
4、学习第4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不慌不忙”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难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理解到:因为宝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船在不断地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刻记号的地方就再也不是掉剑的地方了。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
出示:刻舟求剑故事的动画。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2)学了这则寓言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四)指导朗读(读全文)
在读中体会那个掉剑人和同船人的神态、表情及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着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的语气。第三、四自然段的对话,可分角色练习朗读,要读出同船的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
(五)启发想象
1、船靠岸以后,那个人是怎样从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剑的?
2、他没捞到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到他没捞到剑可能又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指导讲故事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先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教师接下面的问题引读课文。
(1)有个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
(2)那个人心情怎样?他做了什么?
(3)有人催他做什么?
(4)那个人神态怎样?还说了什么?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试讲故事。
4、布置学生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二)分析识记字形,指导书写练习
1、学生自学生字,分析字形。
2、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1)“宝、剑、靠”三个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或两个熟字组成的,可以利用学过的熟字识记字形。
(2)“求”是“球”的一部分。
(3)重点指导:
催:右下与“难”比较。
靠:上下结构,“告、非”各占一半。
求:共七画,与“水”的写法不同,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提”,不要把这两笔写成一笔。
3、指导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重点笔画的书写运笔方法。
求:共七画,与水的写法不同,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提”,不要把这两笔写成一笔。
催:左窄右宽,左边是单立人,右边的上半部是“山”,下半部是“隹”。
宝:上面是宝盖儿,第三笔是“横钩”,不是“横折”。
剑: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左边是“佥”,第七笔是“提”,不是“横”。
靠:上边“告”要写扁一些,下边“非”要写短一些。
4、学生在田字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扩展综习
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寓言,并练习讲熟练,准备参加班级的讲故事比赛。
随堂练习
1、加偏旁或部件组成新字,再组词。
2、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符号。
(1)刻舟求剑的这个人真_______
(2)________果然_________
3、展开想象,把那个人求刻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篇3:《刻舟求剑》新版
二十九世纪的刻舟求剑:有一人坐船过江。船行到江心,他一不小心将身上的宝剑掉落在江中,他将一个圆圆的东西拿拉出来笑笑拉笑就把上面的按钮给按拉下去。宝剑便自己浮到水面上了。那人笑了笑说:“这是自动寻找器,它能让在太平洋掉的东西在柳州找回来,家家都有一个呢!”
三年级:374459229
篇4:刻舟求剑
一、素质教育目标:
1、背诵、默写《刻舟求剑》
2、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翻译
3、分析课文,提示寓意
4、培养学生联系客观实际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常用的实词、虚词的翻译
难点:对寓意的理解
疑点:通顺流畅地用白话表达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阅读讨论课
三、媒体平台:
1、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2、多媒体课件撷英:
(1)课件资讯
www.zytzx.sdedu.net/ywweb/kejian/chu/k.htm
(2)素材储备
初中语文朗读磁盘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
1、情境导入
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故事,它通过简单的故事寄托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刻舟求剑》这篇寓言故事。
2、课前热身
我国寓言故事有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智子疑邻等)
3、查字典,读准下面字
遽契其舟 坠于水 涉江 六、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1)听朗读磁带读课文,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
(2)运用勾画圈点的读书方法朗读课文。
(3)采用生疑发问的'读书方法,进一步深入课文内容,发现疑问和问题,准备讨论。
2、四边互动
(1)请同学齐声朗读课文。
明确: 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反问语气读出来。
(2)现在请同学看课文,利用书下注释,查工具书,四人一组用白话文说,教师巡回释疑。最后由一名学生翻译,同学教师指正。
(3)请完成下面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遽契其舟 不亦惑乎
2。辨别“其”和“之”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自度其足 至之市
其: 之: 何不度之以足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
4、请思考“探究・练习”
明确渡江的楚人根据在船边的记号下水求剑,除白费力气之外,是不会有其它结果的。如果在静水中不动,他刻的记号还有帮助记忆的作用;但他搭乘的船在江中横渡,船靠岸之后,原来刻的记号早已不是剑坠之处,他仍然从此处下水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很显然,这则寓言讽刺的是那些固守陈规陋习,不懂得根据变化的情况改变看法或办法的蠢人。
5、请背诵《刻舟求剑》
明确两个人一组,一人背,另一人提示或纠正,直到流畅无误,背得烂熟为止。教师抽查学生。
七、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
文章通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2、方法归纳
(1)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2)联系实际,提示寓意。
3、延伸拓展
八、链结生活
链结:你是怎样看待“刻舟求剑”?请联系生活加以讨论。
九、实践探索
1、实践活动:把这个故事讲给小孩、爸、妈、爷爷奶奶听,让他们从中吸取教训。
2、巩固练习:回家搜集寓言故事,并能用白话讲出来,同时能说出它的寓意。
十、板书设计
人物:楚人
事件:求件
结果:没找到
寓意: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观念和方法
篇5: 刻舟求剑读后感
从前,有一个楚国人在乘船的时候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佩带的宝剑掉到了江中急流里。船上的'人都让他下水找宝剑,可楚国人不慌不忙的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让后说:”大家不用慌,我在船上刻了个记号,到了岸边停下来后,我在顺着记号下水找。“船行了好半天,到了以后那个楚国人反复地潜进水江水,可是每一次到两手空空还找来众人的讥笑。
我的感想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篇6: 刻舟求剑读后感
很久以前,有一个楚国人,来坐船办点事情。中途遇到了一阵大风,突然他的宝剑掉入了江中,他不慌不忙的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做了一个记号。等船靠了岸他在做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找,结果什么也没捞到。旁边的人看了看他,说:”你的宝剑在那边掉的,你却在这里捞,就算你做了记号也捞不上来,因为船在动,见没在动,所以你没捞上来。“那个人听了,他后悔极了。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愚蠢而又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通过看这个故事,我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做凹事之前都要认真分析,仔细想一下。不要像故事中的人一样愚蠢。
篇7: 刻舟求剑读后感
昨天,我读了《刻舟求剑》这篇文章。
故事里的楚国人身上的剑调到江里去了,他没有立刻跳下水去找剑,而是急忙掏出一把小刀,在掉剑的那侧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并自言自语的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等到船靠岸后,他马上从刻记号的地方去寻找自己的剑。
楚国人只知道剑是从刻记号的地方掉下去的,却不知道船已经移动了位置,这样找剑,结果可想而知。他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头脑僵化,不懂得根据事情发展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这个故事也启示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看清楚问题的实质,而不应该只看表面现象,更不能自以为是。
篇8:《刻舟求剑》读书笔记
《刻舟求剑》读书笔记
《刻舟求剑》说的是,一个楚国人去郑国渡江,一不小心将自己心爱的宝剑掉到河里,有人建议他马上下去剑捞。但他却不慌不忙地拿出小刀,在船上做个记号,等船靠岸之后,沿着刚才做的记号下去捞宝剑。结果可想而知,捞了半天什么也没捞着。
这个故事讽刺那些愚蠢而又拘泥固执,不知事物发展变化的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有一些类似的`,使人啼笑皆非的事。就拿我来说吧,小时候我是在外婆家长大的。有一个夏天的中午,我和外婆在一棵树下乘凉。我总是跟着太阳照在树上的影子而移动,这样一点都没被太阳照到。到了晚上在树下乘凉时,我还是用老办法应对,随着月亮照在树上的影子而移动,结果却被露水打湿了。后来问了爸爸妈妈,才知道这个办法巧用于昼,而拙用于夕。
同学们,在做任何事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因为客观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我们务必要适应这种变化,不能像《刻舟求剑》中的楚人那样墨守成规,用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
篇9:《刻舟求剑》读书笔记
《刻舟求剑》这则故事讲了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结果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读完这个故事大家都会觉得故事中的这个人十分的愚蠢。那这则故事到底向我们讲述了什么道理呢,不只是讽刺哪些愚蠢而又拘泥的固执,不知变化发展的人。小故事,也是可以悟出人生大道理的。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则故事又有不同的理解。
对于国家栋梁来说,这则故事告诉他们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就相当于死读书,只记固定的问题和答案,却不知变通,不明白其中的含义。这种行为是万万不可取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在做事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仔细分析,想好了再去做。
篇10:刻舟求剑读书笔记
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则故事讲了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结果可想而知。读完在这个故事大家都会觉得故事中的这个人十分的愚钝,那这则故事到底向我们讲述了什么道理呢,不只是讽刺哪些愚蠢而又拘泥的固执,不知变化发展的人。小故事,也是可以悟出人生大道理的。对于不同的来说,这则故事又有不同的理解。对于国家栋梁来说,这则故事告诉他们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就相当于死读书,只记固定的问题和答案,却不知变通,不明白其中的含义。这种行为是万万不可取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在做事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仔细分析,想好了再去做。
【《刻舟求剑》新版】相关文章:
1.刻舟求剑文言文
2.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3.刻舟求剑翻译
4.用刻舟求剑造句
8.刻舟求剑的翻译
9.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10.刻舟求剑的文言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