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咄咄怪事是什么意思

咄咄怪事是什么意思

2022-08-05 08:20:1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eptembe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咄咄怪事是什么意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咄咄怪事是什么意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咄咄怪事是什么意思

篇1:咄咄怪事是什么意思

咄咄怪事是什么意思

【拼音】:duō duō guài shì

【解释】:咄咄:叹词,表示惊诧。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示例】:清·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噫!一小说之微,而竟有如斯之法律,以圭臬于著述界之前途,亦~,~。”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与“岂非”、“真是”等连用

【褒贬】:贬义词

【英语】:monstrous absurdity;astounding happenings;thrilling wonder stories of sb.'s adventure ;

咄咄怪事的近义词

骇人听闻 莫名其妙 不可思议 玄而又玄 难以想象 不堪设想 不可捉摸

咄咄怪事的反义词

司空见惯 不足为奇 见怪不怪 合情合理 天经地义 顺理成章 一目了然

咄咄怪事造句

我的笔记本好好的竟然会凭空消失,真是咄咄怪事。

好消息频传,但股市却一跌再跌,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7个月的婴孩就会说话!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泛泛而谈是什么意思

【拼音】:fàn fàn ér tán

【解释】:泛泛:平常,肤浅,不深入。指一般化地浮泛地谈谈。

【出自】: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也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读一遍然后执笔,故而只能泛泛而谈,不能引证原文作具体的分析。”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一般化的谈话

【褒贬】:贬义词

【英语】:speak generally;talk in generalities ;

泛泛而谈的近义词

泛泛其词 浮光掠影

泛泛而谈的反义词

入木三分 切中要害

泛泛而谈造句

对于这件事,他只是泛泛而谈, 没有细说。

我们历史老师上课总是泛泛而谈。

由于不了解详情,我对此事只能泛泛而谈。

他的讲话全是泛泛而谈,回避了所有实质性的问题。

篇2:咄咄怪事造句

关于咄咄怪事造句

1、在一个国家必须勒紧腰带的时候,这种提案的出现真是咄咄怪事。

2、但是,遥想到当年他和手下圈子里的那些咄咄怪事,此刻的我们仍不免愕然。

3、拿动物去殉葬,在这个现代文明社会里,岂非咄咄怪事。一个文明的国家竟敢乱杀无辜。

4、接下来在她身上发生了咄咄怪事。

5、“哦,其实是纽兰的事,”母亲面带笑容地说,接着又复述了一遍洛弗尔·明戈特太太蒙受公开侮辱的咄咄怪事。

6、老虎竟然会吃萝卜,真是咄咄怪事!

7、随著技术的发展,生活的'品质下降了,这岂不是咄咄怪事?哦,洗盘子更容易了。

8、亚特兰大一家加油站,发生了咄咄怪事。

9、称他这样一个人叫英雄,真是咄咄怪事。

10、一个十七岁的大姑娘,第一次出远门归来,做父母的居然一次也没有想到她的心,真是咄咄怪事!

11、在这么一个富饶的国度中竟有这么多穷人真是咄咄怪事。

篇3:咄咄怪事成语故事

【读音】:duō duō guài shì

【释义】:咄咄: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示例】:清·程元升《幼学故事琼林·地舆》:“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

【反义词】合情合理 顺理成章 理所当然 天经地义

【近义词】莫名其妙 不可思议

篇4:咄咄怪事成语故事

晋朝的时候,有个人名叫殷浩,他从小就用心苦读,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因而学识十分渊博,善于表达,再加上又喜爱武艺,经常钻研兵法,所以还精通各种战争谋略。

由于他才能出众,就被当时的'皇帝任命为建武大将军,统率着扬州、豫州、徐州、兖(yǎn)州和青州五个州的军队。他担任大将军期间,率领部队打了很多胜仗,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在一次战斗中,殷浩的军队打了败仗,他便被免去官职流放到信安这个偏远的地方。

殷浩到了信安之后,虽然表面上没有任何反抗的言行,但内心里却是十分不满,而且充满了怨气。人们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到他,他总是要么在静坐发呆,要么就在漫无目的地乱走,还用手在半空中比画着写字。大家暗中细细观察后,才发现他原来一直在比画着咄咄怪事这四个字。原来殷浩被罢官,事出突然,其中的原因连他自己也弄不明白。所以,他只是对空书写咄咄怪事四字,来表现内心的迷惑和愤懑(mèn)。

篇5:咄咄怪事造句

咄咄怪事造句范例

咄咄怪事造句

1、这个兴盛一时的古文明区域居然消失无踪,真是咄咄怪事。

2、这间公司财务危机十分严重,不倒闭才是咄咄怪事。

3、这真是闻所未闻的咄咄怪事。

4、真正的咄咄怪事,不是为什么领导和员工有时会走上歧途,而是为什么多数职员多数时候都走在正道上。

5、如果是位国文老师,却常常让学生纠正错别字,岂非咄咄怪事!

6、社会风气越来越开放,从前男女拥吻被视为咄咄怪事,现在则已经见怪不怪。

7、一个号称自由民主的政府,居然不允许人民发表自己的意见,岂非咄咄怪事?

8、他的平均打击率高达四成五,今天却连连被三振,真是咄咄怪事。

9、从某些方面来说,这真是咄咄怪事。

10、听起来可能有些奇怪,但我会利用每一个机会告诫人们:出台并实施这条法规并不是什么咄咄怪事。

11、事实摆在眼前,他居然还能睁眼说瞎话,真是咄咄怪事!

12、一个在国内安全措施、审查和互联网管制方面花的'钱比军费还多的国家,居然没有能力打掉区区一些贩卖盗版音像产品的网站,真是咄咄怪事。

13、在一个宣称人民至上的国度里,竟然会发生这等迫害人权的咄咄怪事。

14、在任何时候这都不是一个好主意;在一个国家必须勒紧腰带的时候,这种提案的出现真是咄咄怪事。

篇6:成语寓言故事《咄咄怪事》

【拼音】: duō duō guài shì

【解释】: 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举例造句】: 噫!一小说之微,而竟有如斯之法律,以圭臬于著述界之前途,亦咄咄怪事,~。 ——清·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

【成语故事】:

东晋时,有个人出身豪门贵族,名叫殷浩。他爱好玄学,擅长论谈,年轻时就很出名,但就是不肯出来当官。后来,他被推荐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他再三推辞,朝廷不同意,只好赴任就职。 殷浩与当时的大将桓温闹矛盾,大臣王羲之劝他说,大敌当前, 应以国事为重,主动与桓温讲和,但他不听。后来殷浩被任命为中军将军,统率五州军事,并领兵北代。他屡战屡败,桓温乘机上书朝廷对他进行攻击。结果,他被废为平民,流放到信安去。

殷浩当平民百姓,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整天无忧无虑地读书、吟诗,似乎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但他有个很怪的习惯,整天用手指在空中作写字的模佯。穷人暗中观察,他写的.老是“咄咄怪事”四个字,它的意思是令人惊讶的怪事情。旁人这才知道,他是借这个办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篇7:咄咄怪事的典故

【出处】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

【释义】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用法】作宾语;与“岂非”、“真是”等连用

【近义词】莫名其妙、不可思议

【相反词】合情合理、顺理成章、天经地义

篇8:咄咄怪事的典故

1. 咄咄怪事!南平有人卖三生丸,这北府军居然修炼我柳源家的秘法!我沉睡的这三年之中,柳源家到底发生了什么?

2. 可是,今天上午她却一直没有来,而我刚才给她的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她的母亲却说她早晨天刚亮就出发了,真是咄咄怪事……

3. 柳源家号称巴蜀第一大门阀,居然连祖坟荒成这样都没人管,真是咄咄怪事。

4. 林轩的思想也被这些咄咄怪事困住,举起右手,轻轻地在后脑勺上敲了一下,自言自语:“不可能啊,按照我们的下坠时间算,至少落下了数千米。

5. 这就是为什么明末会出现王化贞兵败如山倒,熊廷弼却被问罪下狱并传首九边这样的咄咄怪事。

6. 根本没有修练过,却成了成就非同一般的修炼者,不糊涂才是咄咄怪事。

7. 那还真巧了啊!你们的家长都用繁体字签名啊,连字迹的颜色都是一样的,我从事教育事业这么多年还真没见过如此咄咄怪事!

8. 非咄咄怪事?但钟景良和郝舒韵因受其株连,却仍陷其不幸命运。

9. 甚至修为还有所突破,还真是咄咄怪事。

10. 来来回回在石屋里徘徊着,并没有见到一条蛇,蛇虫谷中,见不到蛇,真是咄咄怪事!正思虑间,姜志雄招呼道:“楚江童,这里有个石龛,过来看看!”。

11. 咄咄怪事,专职信访干部竟内搞“地震”。

12. 想不清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此等咄咄怪事,只怕他们连吃饭睡觉的心情都不会有了。

13. 这是什么茅草屋竟然历经百万年而不倒,实在是咄咄怪事!

14. 这女子到了这个年纪,居然还有少女般的身形与体肤,当真是咄咄怪事。

15. 一些咄咄怪事,触目惊心,使我悚然惊悟。

16. 这样的咄咄怪事,怎会让人不奇怪,不生气。

17. 半晌,逍遥丧气的起身,放弃了将葫芦召唤过来的荒诞想法,毕竟那是另一个世界物什,能召唤过来才是咄咄怪事。

18. 只是,实力如此强悍的高手竟然成了陈府的管家,以及沅沅大小姐的随身跟班,放眼天下,也是一桩咄咄怪事。

19. 殷浩的“咄咄怪事”写了没几年就死了,不过却为后世留下了“咄咄书空”这个典故。

20. 这几天刘驼子家遇到咄咄怪事了。

21. 这不是阴神!还没有修真,却达到了元婴期的修为……真是咄咄怪事。

22. 就连李信都大为差异,今日这场戏居然越来越有意思了,丈夫没有证据的指认,奸夫竟然就当场认下了,真是咄咄怪事。

23. 可公众不仅未见到此等行动,时隔不久,竟然又出现了今日央视一套新闻三十分所报道的咄咄怪事。

24. 这可是咄咄怪事,于是回头问韩张。

25. 没想到此次冲击灵丹境,竟然歪打正着,被你小子一阵瞎折腾,反而得以大功告成,真是咄咄怪事。

26. 她只是个小姑娘,爱听人称赞可以理解,爱听人教训就是咄咄怪事了。

27. 关宝玲具有感应作画的能力,将经历的咄咄怪事全都用图画表现出来。

篇9:咄咄怪事的成语故事

[释义] 咄咄:表示惊讶的声音。使人惊讶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

[语出] 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正音] 咄;不能读作“chū”。

[辨形] 咄;不能写作“多”。

[近义] 莫名其妙 不可思议

[反义] 合情合理 顺理成章 理所当然 天经地义

[用法] 多用在“岂非”、“真是”等词语后;表示感慨和不满。一般作宾语。

篇10:咄咄怪事的成语故事

晋朝的时候,有个人名叫殷浩,他从小就用心苦读,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因而学识十分渊博,善于表达,再加上又喜爱武艺,经常钻研兵法,所以还精通各种战争谋略。

由于他才能出众,就被当时的皇帝任命为建武大将军,统率着扬州、豫州、徐州、兖(yǎn)州和青州五个州的军队。他担任大将军期间,率领部队打了很多胜仗,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在一次战斗中,殷浩的军队打了败仗,他便被免去官职流放到信安这个偏远的地方。

殷浩到了信安之后,虽然表面上没有任何反抗的言行,但内心里却是十分不满,而且充满了怨气。人们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到他,他总是要么在静坐发呆,要么就在漫无目的'地乱走,还用手在半空中比画着写字。大家暗中细细观察后,才发现他原来一直在比画着“咄咄怪事”这四个字。原来殷浩被罢官,事出突然,其中的原因连他自己也弄不明白。所以,他只是对空书写“咄咄怪事”四字,来表现内心的迷惑和愤懑(mèn)。

后来,人们引用“咄咄怪事”来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或者是令人惊讶的怪事情。咄咄,表示惊诧的声音。

[造句]:

1, 他当教师,还常常让学生给纠正错别字,岂非咄咄怪事。

2, 据报载国外一个妇女一胎生了七个小孩,真是咄咄怪事!

3, 这种自私的话,他居然能说出口,真是咄咄怪事。

4, 他的平均打击率高达四成五,今天却连连被三振,真是咄咄怪事。

5, 这真是闻所未闻的咄咄怪事。

6, 如果是位国文老师,却常常让学生纠正错别字,岂非咄咄怪事!

7,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真是咄咄怪事。

8, 社会风气越来越开放,从前男女拥吻被视为咄咄怪事,现在则已经见怪不怪。

9, 真正的咄咄怪事,不是为什么领导和员工有时会走上歧途,而是为什么多数职员多数时候都走在正道上。

10, 这间公司财务危机十分严重,不倒闭才是咄咄怪事。

11, 这个兴盛一时的古文明区域居然消失无踪,真是咄咄怪事。

12, 事实摆在眼前,他居然还能睁眼说瞎话,真是咄咄怪事!

【咄咄怪事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1.成语咄咄怪事的故事

2.成功人士意思

3.into是什么意思

4.同气连枝意思

5.委屈求全意思

6.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7.爱礼存羊的意思

8.唇红齿白是什么意思

9.按部就班的意思

10.麾下的意思

下载word文档
《咄咄怪事是什么意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