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铜水平下接种AM真菌对海州香薷根际pH的影响
“元气少女猪刚鬣”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不同施铜水平下接种AM真菌对海州香薷根际pH的影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不同施铜水平下接种AM真菌对海州香薷根际pH的影响,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不同施铜水平下接种AM真菌对海州香薷根际pH的影响
不同施铜水平下接种AM真菌对海州香薷根际pH的影响
研究表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对宿主植物生长和吸收、转运重金属的作用受土壤pH的影响[1 - 3].植物可以通过分泌质子或有机酸等改变根际土壤的'pH,接种AM真菌可以改变宿主植物的根系分泌物[4 - 6],从而影响土壤pH.Li等[7]研究发现,接种AM真菌的白三叶在根 - 土界面、菌丝室及菌丝 - 土壤界面的pH均降低.
作 者:王发园 林先贵 尹睿 WANG Fa-yuan LIN Xian-gui YIN Rui 作者单位:王发园,WANG Fa-yuan(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洛阳,471003;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生物与生化研究室,江苏南京,210008)林先贵,尹睿,LIN Xian-gui,YIN Rui(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生物与生化研究室,江苏南京,210008)
刊 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 年,卷(期): 12(6) 分类号:S143.7+2 S154.3 关键词:篇2:不同农作物对根际土壤环境及铜的形态转化的影响
不同农作物对根际土壤环境及铜的形态转化的影响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种植几种常见农作物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Cu的形态转化及植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作物引起根际土壤有机质、CEC的增高和pH值的下降,同时也导致了不同作物根际Cu含量的增高及其形态转化的差异.相对于非根际土壤,8种农作物根际土壤中Cu含量都相应地增加了4.8%~14.3%,可交换态Cu的`增量十分明显,增量最高的作物--水稻达到900%以上,大部分作物氧化物态Cu也增加了20%左右,而其他各态,不同作物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对Cu的形态与农作物Cu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碳酸盐态Cu的植物有效性较大.研究表明,种植作物并没有改变根际土壤Cu的基本赋存状态.作 者:王洪 孙丽娜 李玉双 WANG Hong SUN Li-na LI Yu-shuang 作者单位:沈阳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沈阳大学,辽宁,沈阳,110044 期 刊:河南农业科学 ISTICPKU Journal: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6, (10) 分类号:X131 关键词:根际土壤 Cu 形态转化 植物有效性篇3:根际pH与镉共同胁迫下对超高产杂交稻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根际pH与镉共同胁迫下对超高产杂交稻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通过测定Cd2+与根际pH双重胁迫下对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幼苗叶片的有关光合参数,探讨了Cd2+与根际pH值对植物毒害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升高,叶片中Cd2+和叶绿素的含量、类囊体膜的室温吸收和发射光谱的峰值均下降,而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类囊体膜的光合电子传递活性为先升后降,以pH6.0时最高.类囊体膜的多肽组分分析表明,各pH梯度的类囊体膜蛋白多肽组分降解程度较为一致.Cd2+和pH的双重胁迫并没改变单一pH作用下的变化趋势.因此,在胁迫早期(10 d),pH值对杂交稻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作 者:陈利 陈国祥 周泉澄 刘传平吕川根 马晶晶 作者单位:陈利,陈国祥,周泉澄,马晶晶(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刘传平(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
吕川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刊 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年,卷(期): 24(1) 分类号:X503.231 关键词:镉胁迫 根际pH值 水稻 光合特性篇4:不同供磷水平对云南松幼苗形态建成及根际有机酸分的影响
不同供磷水平对云南松幼苗形态建成及根际有机酸分的影响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元素.通过在不同梯度的磷营养液中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苗217 d的培养发现,云南松根系生物量、侧根数、根部全磷含量、茎叶全磷含量随磷浓度变化而呈二次函数曲线变化.在较低磷浓度下云南松对供磷变化反映明显,但随磷浓度的增加,这种变化呈减弱趋势.在缺磷处理还导致云南松茎叶生物量减少,主根长度增加.在云南松根系分泌物中未发现有机酸的大量分泌,说明缺磷可以导致云南松体内酸环境的.变化,但不是植物根际酸化的主要原因.
作 者:邓云 官会林 戴开结 周文君 沈有信 DENG Yun GUAN Hui-lin DAI Kai-jie ZHOU Wen-jun SHEN You-xin 作者单位:邓云,DENG Yun(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昆明,650223;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1)官会林,GUAN Hui-lin(云南师范大学,能源和环境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戴开结,DAI Kai-jie(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昆明,650223;中南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周文君,沈有信,ZHOU Wen-jun,SHEN You-xin(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昆明,650223)
刊 名: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6 28(4) 分类号:Q948.113 关键词:云南松 磷梯度 幼苗形态 生物量 有机酸【不同施铜水平下接种AM真菌对海州香薷根际pH的影响】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