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铭怎么写30字左右
“草根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座右铭怎么写30字左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座右铭怎么写30字左右,欢迎参阅。
篇1:30 诗词
30 诗词五首
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五首诗词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采取读读、议议、背背的方法教学。阅读强调整体感知,字面上的意思给予答题解惑,不必逐字逐句讲解;学生看不出的精妙之处要给予点拨,点到为止,不必深挖。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作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个故事进行口述。还要注意各首诗词的写法。
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化和文字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有思想、有意境、有韵律,尤其是本课所选的五首诗词更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同学们应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词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龟虽寿
曹 操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全诗,教师订正或强调“骥””枥”的读法。
2.指名解释下列词语。
竟时 烈士 暮年 不已 盈缩之期 养怡之福
二、简介背景。
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时间比《观沧海》稍晚,写在他平定乌桓叛 乱、消灭袁绍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曹操以统―天下为己任。他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尝过失败的痛苦。但他从不消极,总是主动进取,虽屈暮年,还是老当益壮,不失雄心壮志。这是他写这首诗的思想基础。
三、品味、理解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写法。
1.齐读课文。
2.讨论以下问题。
①全诗的核心句是哪几句?表现厂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明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诗人为统一中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
教师补充:诗人写这诗时53岁。故以“老骥”自称,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全国符合历史的需要,所以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②学生自读、背诵这四句诗,本诗主要写自己’的雄心壮志,为什么要写到“神龟”“腾蛇”?
明确:作者先以神龟、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诗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③既然宇宙万物都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那么人的寿命长短是不是全由天来决定呢?请从诗中找答案,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不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人的寿命长短也不是全由天决定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养怡身心,延年益寿,与天争时,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诗人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十分可爱的。他的千里之志,就是建筑在这一人生态度的基础之上的。
④这首咏志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明确:先运用比喻后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3.自由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石壕吏
杜 甫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一何 前致词 新战死 长已矣 无完裙 逾墙走 语声绝 泣幽咽 登前途
―、检查预习情况。
二、简介背景:指导学生看注释⑦。
三、指名朗读课文,教师订正生字读音,注意“逾”、“戍”、“妪”、“咽”等字读音。
四、口述故事:将这首叙事诗扩展成一个故事。
五、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这首叙事诗按故事情节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开头四句为第―部分,写故事发生。第二部分从老妇致词起到叙家事结束,写故事展开。最后四句写故事结局,是全诗第三部分。
2. 为什么要特地点明差役捉人是在夜里?第一部分中哪一句对下文叙事最有预示作用?
明确: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
第二课时
相见欢
李 煜
一、解题:引导学生读注释①。
二、教师指导朗诵后范读课文。学生再自读。
三、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理解词的意境和词人的情感。
1.“无言”和“独上”描写了词中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明确:“无言”,“独上”,让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由此可以想见其人处境的孤寂,心境的萧索。
2.二、三句是摹画词中人所见楼外之景,按什么顺序写景,景中渗透了一种什么心情?
明确:从仰望之景、天空之景写到俯视之景、地面之景。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这些词中人眼中之景。无不笼上冷落凄清的浓郁的色彩.虽没写一个“愁”字,但寂寞哀愁之情自见。
3. 第三句中哪个词是传神之笔?请说说它的妙处。
明确:“寂莫”者,非梧桐深院。乃人也:被“锁”。 非“深秋”。 亦入也。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一个“锁”字,是传神之笔。是词中小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所产生的主观印象。被锁于深院主之人悲愁无尽。只有“清秋”相对,怎能不深感寂寞。
以上三句是词的上阕。指导学生自读,背诵上阕,体会景中愁情。
4.下阕与上阕相比。在抒情方式上有没有不同?
明确:上阕寓情于景,下阕借助比喻直抒离愁。
5.“离愁”是抽象,难以言状的.为何词人能将它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明确:以“剪不断。理还乱”为喻,是形象地描绘离愁的绝妙之笔。因“丝”与”思”谐音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四、小结:这是广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前2句写景,后2句议论。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景。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景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多方面的人生启迪。
五、朗读、背涌全诗.体会诗作的寓之哲理。
清平乐
辛弃疾
一、题解。
“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二、范读课文。
三、指名口述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评议。
四、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构思、写法,讨论下列问题。
1.开头两句写景,描会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茅舍、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小景,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画面。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富于田园特色,
2.后六句写人,写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动?为什么这样构思?
明确:通过翁媪打趣闲淡,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的简单情节,安排,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于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小结: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写人物的活动富于变化,写白发翁媪,先闻其声:写大、中、小儿.后见其人。寥寥几笔,如实描摹,写出―家两老三少的活动,全词只摄取了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画面,如同一幅素描,却写得生趣盎然。
五、学生朗读、背诵。
六、布置作业。
1.默写《相见欢》《观书有感》《清平乐》。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清平乐》扩写成300字的短文。
30 诗词五首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2:梦江南.30
完蛋了!我鄙视皇兄已经不止一次了,皇兄数十年骋驰沙场,血溅盔甲,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可是竹妃略施小计,皇兄就中圈套了,这一招暗度陈仓真高明啊,皇兄的魂都没了,看我怎么把皇兄的魂收回来!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为皇兄量身打造的收魂师,做好事不留名,皇兄,不用感激我~竹妃对着镜子眉来眼去,练习着微笑,拿衣服比来比去,最后才决定穿一条湖蓝翡翠绉丝裙,丫头们这个擦洗古董,这个准备《诗经》,恨不得为造一个风花雪月的环境把月亮都摘下来做道具。皇兄晚间时分准时到达,正好蹭上一顿晚饭,竹妃才想起小厨房还有一碗汤没端来,人手又不够,叫我去催一催。我来到飘香四溢的小厨房,啊,连荒火宫都是拿御膳房的标准食材开始为我烹饪,这潇竹馆居然有自己的小厨房,真是羡煞人啊。一个机灵的小丫头看见了我,笑着迎过来道:“您是新来潇竹馆的苒苒姑姑吧,这是竹妃娘娘吩咐的饭后甜汤,奴婢额月,以后还请姑姑多多关照。”我接过甜汤,回应道:“应该的,那么,走了。”“恭送姑姑。”我心满意足地走了,当然,乖乖离开不是我的风格,我偷偷捎走了一小瓶辣椒粉,我先尝了一口汤,好甜啊,像蜜一样。潇竹馆的厨子手艺可比荒火宫的专用厨子手艺高多了,我怀着怒气和怒气还有怒气,把辣椒粉全部倒进了甜汤里,然后蹦蹦跳跳地往潇竹馆走去。
五年级:vivian
篇3:30《诗经》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一1.最早305 风 雅 颂
2.四 赋 比 兴3.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不日不月,何其
有话 鸡栖于埘(桀)日之夕(西)矣,羊牛下来(括)苟无饥渴
二1./ 2.X 3./ 4./
<-- #EndEditable -->
30《诗经》三首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4:30、打赌
30、打赌
30、打赌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下决心,说话算数,就一定能改掉坏习惯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不足,有时身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坏习惯和坏毛病。当然包括我们大人在内。要想改掉这些缺点,可采取的方法很多,其中与别人打赌,互相约束来改掉毛病也是个好办法。我们来学习30课《打赌》,看看文中的父子是如何改掉坏习惯的。
二、学习新课。
1、齐读课题。
2、学生读阅读提示。
3、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4、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小组读课文,讨论)
为了改掉坏习惯,爸爸和“我”打赌,结果怎样?
这次打赌值在哪?
真正的男子汉是什么意思?
5、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6、全班讨论各抒己见。
7、教师总结:对,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必须有决心,有毅力,才能有效果。
三、结合课文,开展延伸活动。
提问:
1、学习了课文,想想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结果怎样?
2、有不成功的例子吗?找找原因。
小组讨论,找同学在课上说说。
四、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懂得了不良习惯会害人,下决心改掉靠恒心,说话算数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说话算数、承诺兑现。
板书设计:
30、打赌
说话算数、承诺兑现
篇5:30《诗经》
30《诗经》三首
30.《诗经》三首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3.体会古诗的意境。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背诵 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2.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的读音。
雄鸠(ju1 jiu1)窈窕(yao3 tiao2)好逑(hao4 qiu2)
荇(xing4)寤寐(wu4 mei4))d(mao4)
蒹葭(jian1 jia1)溯洄(su4 hui2)(xi1) 湄(mei2)
跌叩)抵(Chi)滨(St)址(ZhT)
埘(shi2)澹huo2)桀(jie2)
2.查字典,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这三首诗。
二、导入
1.《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儒家奉
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
歌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小部分是
贵族作品;“雅”,大都是贵族作品,只有小部分是民间歌谣;“颂”,都是
贵族作品。《诗经》的精华是民歌部分,它鲜明地表现人民的爱憎及他
们的反抗斗争,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的面貌,为我国古典诗歌奠定了现实
主义基础。
2.关于三篇作品解题
《关雎》描写男恋女之情。大意是: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
个男子的思慕。那“左右采之”的窈窕形象使他寤寐不忘,而“琴瑟友
之”“钟鼓乐之”便成为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蒹葭〉也是一首情诗。诗中所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早晨,芦苇上露
水还不曾于,诗人来寻所谓“伊人”。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好像
藏身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即。
(君子于役)写丈夫久役,妻在家怀念之情。每当家禽和牛羊归来
的黄昏时候便是她想念最切的时候。
三、正课
1.朗读〈关雎〉注意正音。
2.赏析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
纯洁美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左手右手顺手采。
纯洁美丽好姑娘,醒着相思梦里爱。
追求姑娘难实现,醒来梦里意常牵。
一片深情悠悠长,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荇菜鲜,左手采来右手拣。
纯洁美丽好姑娘,弹琴奏瑟表爱怜。
长长短短鲜荇菜,左手右手拣拣开。
纯洁美丽好姑娘,敲钟打鼓娶过来。
这是〈诗经〉的第一篇,居“三百篇”之首,因此向来倍受重视。这是
一首贵族青年的恋歌。所谓“君子”是对当时贵族男子的称呼。这位君
子爱上了一位采荇菜的女子,却又“求之不得”,只能将恋爱与结婚的愿
望寄托在想象中。(诗经)最重要的艺术手法是赋/、兴。所谓“赋”,
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
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它是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发端。如本诗“关
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
可以喻男女求偶,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但兴
有时与下文意义上无关,有时有情调上的联系,有时只是从韵脚上引出
下文。本文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
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朗读〈蒹葭〉注意正音。
4.赏析
河边芦荻青苍苍,秋深白露凝成霜。
意中人几何处寻,就在河水那一旁。
迎着流水去找她,道路坎坷险又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央。
河边芦荻湿漫漫,白露滴滴叶未干。
意中人儿何处寻,就在河岸那一端。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滩。
河边芦获密稠稠,清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人儿何处寻,就在河岸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弯弯险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人水中洲。
这是一首抒写思慕、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一个深秋的早晨,河
边芦苇上的露水还没有干。诗人在这时候、这地方寻找那心中难向人
说的“伊人”。伊水仿佛在流水环绕的洲岛上,他上下左右求索,终于是
可望而不可得。细玩诗味,好像是情诗,而意境飘逸,神韵悠长。全诗
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
得的惆怅。
5.朗读(君子于役*注意正音。
6.赏析
夫君服役去远方,没年没月。C忧伤。
不知何时回家乡?鸡儿纷纷奔回窝,
西天暮霭遮夕阳,牛羊下坡进栏忙。
夫君服役去远方,叫我怎能不苦想。
夫君服役去远方,没日没月别离长。
何日团圆聚一堂?鸡儿纷纷上木桩。
西天暮霭遮夕阳,牛羊下坡聚拢忙。
夫君服役去远方,也许不至饿肚肠。
这是一位妇女思念她久役于外的丈夫的诗。落日衔山,暮色苍茫,
鸡栖敛翼,牛羊归舍。面对此时此景,久别夫君的闺中少妇,心头涌起
一阵阵难以抑制的。调怅。她想念丈夫,该不会受饥挨饿吧?暮色越来
越浓,思绪越来越长。每天这一段黄昏时光,她感到实在太难挨了。清
人评论这首诗说:“写乡村晚景,睹物怀人如画。”睹物是写景,怀人是写
情,此时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凄凉境界,能使人感到“如画”。
四J结
(诗经)从各个方面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周人的建国经过,周
初的经济制度和生产情况,某些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都有直接或间接
的反映,对于人民所遭受的痛苦、西周后期以迄春秋的政治混乱局面。
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行为,尤有深刻的揭露。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
不同内容的需要,分别采用赋广、兴的艺术手法。语言朴素优美,句式
回环往复,韵律和谐。写景抒情都富于艺术感染力,对后代文学有很深
远的影响。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一、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古代一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__
篇,包括__、__、_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一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分别
采用、、的艺术手法。
3.(君子于役)中对繁重劳役表示怨恨的句子是__
__;触发思夫之情的景象是__;对丈夫祝愿
的话语是__。
二、断句。
1.&l
篇6:30诗词
30诗词五首
30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朗读《龟虽寿》和《石壕吏》这两首诗。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难点 :
目标2
教学时间:二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老骥(ji) 伏枥(1i)逾墙走(yu)邺城戍(shu)
老妪(yu)幽咽(ye)翁媪(ao)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课外阅读读后感)3'
二、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请一学生背诵上一单元学的一首古诗,以次导入 新课。
三、正课
(-)龟虽寿
1、听录音朗读这首诗。(目标1)
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
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国游县(今安徽省亳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步出夏门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龟虽寿》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教师评点:(完成目标2)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意思是神灵的龟虽然是长寿的动物,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能兴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尘。这两句借神龟腾蛇起兴,说明作者明知人的寿命终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难免要死,但他丝毫不因此而颓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思是千里马老了,伏在马槽里,但它仍旧有驰聘千里的雄心。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更应该“老当益壮”,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治之福,可得永年。
意思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保持长寿。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这首诗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所以人们应当不断地发扬积极进取的朝气建立功业。在结语中,作者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改变。这种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4、学生齐读。
(二)石壕吏
1.听录音,学生自由朗读。(目标1)
2.作家作品简介
《石壕吏》选自《杜工部集》。758年,为平息安(禄山)史(思明)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粥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现河南省安阳县)。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后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后军全线崩渍。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河南省孟县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渲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史三别》,《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这首诗,叙述差变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官致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在文学史上,他把现实主义传统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有《杜工部集》。
3、教师评点(目标2)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开头四句是全篇的第一部分,写故事发生。四句各写一人,各自身份、举动和彼此关系,交代分明。“有吏夜捉人”,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交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写故事的展开。在差役怒呼、老妇苦蹄声中,一个饱受战祸的家庭的种种不幸,一步步展示出来。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第一层:从老妇自叙家事可知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兵役之苛酷;三男已死二男,可见战争之惨烈。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地去了。可见战争使百姓民不聊生。老妇希望以自家处境来搏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完裙。
差史并不领会老妇人的哭诉,仍然通老妇家出差役。老妇人只得回答,家里没有男人了(隐去老翁),只有吃奶的孙子和喂奶的母亲,寡媳衣不蔽体,贫困可知,也见得战争破坏之严重。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差吏仍是追问不放。老妇自请赴役,仍从掩护老翁出发。力虽衰而请赴役,并请即刻动身,故作恳切,凄苦之情溢于言表。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骚乱终于停息,在死寂一般的深夜,仍听到抽泣之声,也许是寡媳.在哭泣,也许是更多的人在哭泣。诗人第二天天明上路时,只跟老翁告别。一夜之间,经此巨变,凄苦、悲愤,尽在不言中。
石壕村这一户人家,三男被征,两男战死,衰年老妇又被抓走服役,留下老翁、寡娘、幼孙三人,在兵荒马乱中将何以度日?等待老妪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呢?诗人的心,是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的。诗人抨击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四、学生齐读,若有不明白自由提问。
五、小结
这两首诗,《龟虽寿》为乐府诗,《石壕吏》为歌行体古诗。《龟虽寿》抒发了作者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豪情。《石壕吏》抨击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六、布置作业 。 1`
A、 背诵古诗。
B、 完成课后练习一、三。
C、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则故事。
七、说课精要:古诗较难理解,因此以教师讲解为主。
八、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预习
背诵前两首诗,朗读后三首诗。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课外阅读读后感)3'
二、抽查背诵。
三、正课
(三)相见欢
1.听录音后,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
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
《相见欢》选自《南唐二主词》,作者李煜 (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975亡国降宋,后被毒死。
相见欢,词牌名,又作“乌夜啼”。这首词是李煌降宋以后写的,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3.教师点评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
【座右铭怎么写30字左右】相关文章:
1.读后感30
2.30个字作文
3.加油稿30
9.写日记的范文30
10.30字左右自我介绍小学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