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的优美散文
“西行寺幽幽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青的优美散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青的优美散文,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青的优美散文
青的优美散文
是有些迷糊了,好久没看到过青色,一种本应该属于我们青春的底色。
一些情绪,本该一早就向别人求救,或是向自己坦白的。只是日渐觉得倾诉与倾听都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就连渲染忧和愁的文字也看似奢侈。老师们说我们都很浮躁,可又有谁来贴心我们这浮躁背后的不安。
我们有着并不与我们年龄相符的叹息和忧虑,而这些悲哀似乎与生俱来。那个沉重的书包,陪我走过小学,途经中学,然后再不离不弃至大学,听说还有硕博之名。事情总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天经地义。而这场戏里的主角却感觉自己是被赶上了一座千千万万人走过的独木桥,围城里的人们都叮嘱你回头不得,摇晃不得,然后又总是告诉你:前面就是天堂。可当我们真正到达时,却始终不见他人所说之景。有时候我甚至会怀疑,前面会不会是无尽的挣扎。别说我悲观,这只是一种很单纯的情绪,一种会在沉默中死去的情绪,因为我知道,身上的`担子比任何情绪都重要得多。
只是渴望那难以一见的青色罢了。那一场轰烈的爱情早就在脑海了上演百遍了,然而看到的却是现实赤裸的平淡,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句并没有什么抱怨的嫌疑。花开得不迟不早,却绽放得有点困难。我在一个不知如何形容的季节里遇上了一场不知如何形容的异地恋。旁人说我们幸福我们就跟着说我们幸福,当中许许多多的疼痛不敢向你们透露,怕到脆弱处你们的一句劝说就会让我们彼此都轻言放手。有时候会觉得世人很傻,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很傻,我总是清高般地把自己排除在世人之外。近似微妙的点滴感受你们会懂么?在一起不容易,更何况是以这样的方式在一起。未来有多远,这段路有多难,当中又有多少的哭笑。当你有所动摇的时候,你会想到远方同样有着这么一个人在忍受着寂寞,在坚守着这份脆弱的感情,心里便会很温热。彼此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空间里牵手,我想珍惜这样的幸福,所以那些规劝便不以为然,别说我固执,这是唯一能让我感受到青春的坚持。就算日后你们证明了我是错的,我却可能依然会庆幸自己在该扬洒的地方没有留下空白。
还有一段文字应该是留给友情的。一早就有人说这个地方的他或她都已不纯洁。对于恋人,就像歌词说的,就算你我有前生的约定,今生也要努力去寻找,而于朋友,你我同样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对的人,相知相守谈何容易。我能体贴为何会有面具,我能体贴为何会小心翼翼,我甚至能体贴为何会有隐瞒和背叛,到最后严重得像是爱情一样说分手。我深知亲密无间难求,但会记得和你们一起看过的海,坐过的教室,逛过的长街……我很想数数自毕业至十年以后,大学里的同伴会给我打多少通电话,当你们听到“凤凰花开的路口”时,会不会突然说句:好久不见。和恋人牵手已成自然,但我要如何和你牵手?
许多的悲欢离合我不曾遇到,许多的生离死别我不曾看过。我没有拒绝平凡的能力,也没有奢求戏剧里的曲折离奇,但青春是否本应该多点无所顾忌,我怎么越发地觉得自己患得患失,端端正正地走了一路,欣赏不到自己想要的色彩。若我要毫无负担地轻狂一番……
我渴望尝到青,涩点也愿意。
篇2:青石板路优美散文
青石板路优美散文
我家住在湘、鄂、赣边区的连云山下。出门就是山间小道,先辈们为了把路修得平坦一些,用青石打成石板铺在路上,当地叫青石板路。
青石板路逢山过山,逢水过水,逢过河时又架起青石板桥,与山乡的青山相互辉映浑然一体,俨然是青石的世界。
青石板路经风雨冲刷显得格外青光细腻,像一条青龙沿着山道弯曲伸向远方……
听老人说,大革命时彭老总的队伍就是沿着这条路上井冈山的,当年的队伍过了三天三夜……
孩提时代,青石板路给我的印象极深。每当下雨时,青石板路上显得格外热闹。山乡特制的油鞋,确切地说是用桐油刷在布鞋面上,鞋底是木板做成,在木板上钉上鞋钉,鞋钉碰撞青石板发出咯咯响声,似骡子过街热闹非凡。山乡的独轮车在青石板坚实的背脊上碾过,年复一年青石板路中间碾出一条深深的沟痕,它的背脊印上了历代乡亲们艰辛跋涉的足迹和汗水。
读中学时,我也是从这条青石板路上早出晚归。家距中学有十几里路程,早上五点起床,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因家境不宽裕,一年四季根据季节特性,上学时担一点山乡特产如木耳、香菇、杨梅、竹笋什么的,到学校所在的镇上收购站去卖。放学时又要从镇上担一些山乡合作社需要的货物返回,以赚来不过四、五角的.劳力钱,当时已是心满意足了。
人民公社时,到夏收季节,社员们送公粮,青石板路上热闹非凡,有独轮车叽叽呀呀的叫声,有送粮队伍的说笑声,凑成了山乡最热闹的交响曲。
如今,改革开放给山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山民们思想活跃了,经济大潮强烈冲击着山民们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山民们的视野开阔了,他们把山乡的香菇、木耳、茶叶、野鸡、笋子、杨梅等山珍运往城市,换成大把大把的钞票。
山乡富起来了,青石板路如今已变得很是脆弱,它被山村蓬勃发展的经济大潮冲垮了身躯,青石板路已经不能适应山乡发展的需要了。
“要想富先修路”,已成为山民们的共识。山民们自发集资修起了一条通往镇上的山村公路。通车后山乡从此变得热闹而繁忙,都市商人也幕名而来到小山村收购山珍,运往都市,运往世界……山村的凉席、香菇、玉兰片远销欧美。
山乡富了,过去的毛草房换成漂亮的砖混结构楼房了,沿山边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摩托车在山乡公路上穿梭着,先富起来的人买上了小汽车,小汽车已不是城里人的专利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理想社会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变为现实了。
自从有了公路,青石板路与公路隔一条田垅沿着山脚静静地躺着,无人问津。
青石板路,你记载着山乡的变迁,你也是山乡发展历史的见证人,你今天成为最朴实的文物,反映了山乡的路文化。
三十年后的今天,我探亲回乡,当我踏上这光溜而又痕迹斑斑的青石板路时,像解读反刍着一部年代久远而历历在目的历史,踏着这条现无人问津的青石板路时,循着这弯弯曲曲的路径,我的思绪像那路边的芦花飞得很远,很远,很远。
篇3:优美散文《水墨山青》
优美散文《水墨山青》
远山连绵不间断,一条长龙向天边。群山重叠密起伏,如海奔腾浪排空。日出而作日落息,凿井而饮耕田食。帝力于我回有哉。
——题记
朝云出岫山青苍
早晨8、9点钟,仙女的飘纱乱罩了零散的山村宫殿。山村里升起袅袅炊烟,像是系在山腰的玉带。这些随风飘荡的轻烟互相融合,转眼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露珠自山林中滴下,打湿了黎明,弄醒了山村,山村从云雾中醒来,就着露水洗了洗脸,把尘埃洗尽。晨风吹拂着它,让它生机勃勃,活力四射。
早晨的青山就如文静的女孩儿,美丽又睡眼惺松,如梦似幻,走在山道上,就如同升了仙班,漫步云雾,又似在天庭上。站在山脚向上望,又像一幅水墨丹青画,画上不家一个去外国游历刚回来的满脸通红的太阳。太自然真是一个多才的画家!
雾褪秀山民劳苦
中午了,天气愈发地热了。村里的人们大都去干活了,因为在农村,大家9、10点就把午饭吃了,而在城市,这个时间人们基本在吃早餐。人们靠自己的`双手吃上了自己种的食物。山上田间人们匆匆的身影,仿佛在预示着这个秋季,又是一场大丰收。
山露出了青翠的衣服,那连绵的山顶啊,都是它流苏般的裙摆,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却又像跳跃的音符,谱出华丽的丰收乐章。蜜蜂在花间飞舞,蝴蝶在花间嬉戏,鸟儿在林间歌唱,噢,还有一群调皮的孩子在山中奔跑,根着山的痒痒。
夕阳如火映晚山
转瞬又到了黄昏,太阳逐渐散发了光芒,金灿灿,红彤彤如早晨妈妈煎的荷包蛋,很能勾起人的食欲。它就要去旅游了,似乎很舍不得这些连亘的山,它用尽全部的力气映红了这些山,晚霞如绫罗飘起遮住这些山,奏一回断肠的古曲。画面如此的美丽,忍不住叹婉唏嘘。
人们回到了自己家中,一天的生活结束了,大家可以放松绷紧的神经,早早地洗洗脚睡了,在睡梦中等待新一天的生活……
山是云天上的山,村是云天上的殿,这里景色怡人美丽,这里秀丽惹人恋呀!
——后记
篇4:无名青蔬优美散文
无名青蔬优美散文
那是童年少年时代吃得最多的菜蔬,可惜一直到今天,我却不知它终究是哪个种类哪门科属,只是知道我们家乡管它叫“君子”,就连这个名字,也仅仅是谐音,究竟是哪两个字,我实在不太明白。
这种形状类似芹菜有着长茎的无名青蔬,因为产量大,成了童年少年时家乡各家菜锅里雷打不动的常客。只是因其味道苦涩,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种了,但喜欢活在回忆中的我却总是常常的忆起。
今年“五一”回家,当我获悉邻村一户人家因喂养獭兔而重新种植“君子菜”的时候,我便兴冲冲地带了小侄子向人家讨要。
果然,走到兔场附近,就见大片大片的土地里满是葱郁的绿色,微微的春风里,涤荡着“君子”涩涩的清香。
敲开兔场大门,向主人说明来意,十七八岁的小主人用一种难以置信的惊异表情打量我,大概是在他的心中,“君子”是兔子的饲草,万物灵长又怎么能吃呢?不过,他还是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要求,因为现在的“君子”仅仅是兔子的'饲草,更因没有客套,不苟交谈的农人大都善良而好客。
我们来到菜地,一根一根掰了足足的一大束。然后回家。一路上,闻着“君子”涩涩的清香,想起小时候为争锅底剩余的少许“君子”菜和弟弟打架的情景,觉得“君子”菜真是好吃极了,口中不禁有了口水。
匆匆地回到家中,匆匆地去叶切断,匆匆地用上好的油、醋、酱油等将菜炒好,等在一旁欲一饱口福的侄子夹起一段便塞进嘴里,咀嚼两口后,那张满是希望的脸开始痛苦不堪,“叭”的一口吐到了地上。“谁说好吃呀?”他厉声指责我,“难吃死了!”
我夹了一口放在嘴里,虽然不是小侄子所说的“难吃死了”,但味道的确不如童年的可口。“为什么没有以前的好吃呢?”我的心里开始不断地思索。
是我的手艺不好?可能有这样原因,但上好的醋、酱,大量的好油,应该完全弥补自己手艺的不精吧!至少也应该比妈妈那时“水煮”的好吃吧。
左思右想,最终还是有了一个公允的结论:一是我们的嘴刁了;二是现在的“君子”菜已不是缺吃少穿时代的“君子”菜了。那时的“君子”菜,经过时间的洗砺和记忆的美化,连涩味也变得香甜可口了。
晚上,有儿时的伙伴来访,偶尔思及童年、少年时代的往事,感觉有许许多多如“君子”菜一样的苦涩,只是因为过去的无比眷恋,我们只记得它是过去的朋友,却已忘了它的苦涩,就如旧日的伤痛,伤口虽已被慢慢地抚平,而疤痕却永远不会消失,它鲜明如昔,而且偶尔在潮湿的夜里,隐隐地痒痛。
篇5:红苋菜 青苋菜优美散文
红苋菜 青苋菜优美散文
苋菜,青的柔嫩,红的厚润,夏季里一道时蔬。少时老家,大人小孩读“旱”菜;可炒出的苋菜却不见有咸味。老家方言一直将“咸”读“旱”,苋菜的“苋”与“咸”音谐,老家将咸菜叫“旱”菜,是一种意同音误。后来,我自作聪明误认“旱”菜是耐旱蔬菜,加上其是夏日无雨季节常见的蔬菜,这样的误会一直左右了我若干年。
苋菜或红或青,无须土地肥厚贫瘠,只要有土的地方皆可生长。苋菜愈高而壮,叶茂密,与荞麦一样,不择土壤。池州多水,夏热,而青青苋菜,似乎盖没了炎热的酷暑,在餐桌上给人一种消夏的臆凉。红苋菜,少时可是我最喜欢的蔬菜。不是那柔嫩厚润的.味道,而是那富含维生素的天然红色汤汁,拌上白米饭,樱桃红般颜色,食欲陡生。端着那碗红红的米饭,中午时分少时童年伙伴一起比试着谁家的菜好,脸上多是种炫耀。
苋菜要会洗,味道会更好。不论红青,要揉洗。古谚说:好苋菜,揉三揉。至今还不明白为什么要揉洗苋菜。炒锅烧油,投入苋菜,少许给盐,还要蒜子几颗,与韭菜一样快速炒动也不宜久炒,不然会生熟参半。
汪曾祺先生在其散文《五味》中提到在他的故乡高邮,许多人家都有臭坛子,腌芥菜挤下的汁放几天即成臭卤,臭的东西中,最特殊的是臭苋菜杆。这样的吃法虽然没有炮制过,但苋菜杆是个好东西,炒辣椒确实是夏日里的下饭菜。将苋菜杆掐成寸段,盐渍个把时辰,炒锅里与红椒丝爆一爆,味道辣辣的咸咸的脆脆的,有一股股浓浓的原生态味道,使人产生迥异于都市的感觉。
苋菜最大的特点就是拒农药,丁点成分就会使其叶枯萎。在当下如果说,时尚已成为社会的宠儿,那么绿色美食便是时代骄子。不过,若要探究时尚美食背后的文化意味,却也并非毫无说道之处。单拿着苋菜来说,丝毫没有山珍海味显摆气派,只见红色的红,不经染色,天然的红,口味清爽,清香宜人,是地道的红色食品。
如今食品添加剂,将食品味道与养分误入歧途,苏丹红的红,与苋菜的红,出入忒大,一个妖艳,一个自然,口味相差甚远。美食以真味为准,土菜野蔬之风的产生与兴盛,是现代人期盼绿色健康,呼旧情回归,向往返璞归真的淳朴心理。这红苋菜,青苋菜,源自印度的一种野生菜,现成为国人餐桌上的一道时蔬,在如今食物一个广泛的乏味时代,苋菜的味道悄悄告诉了我,大地的味道依然如初。但愿,红苋菜,青苋菜,永拒污染,成为人们心中的传统绿色生态蔬菜。
篇6:青枫相映碧云天优美散文
青枫相映碧云天优美散文
春天早已来到,台北市街头的青枫树,经一季寒冬的落叶休眠后,嗅到春天的气息,纷纷换上了新装,展现那身迷人的油嫩碧绿,青翠得使人为之陶醉,青枫的树形体态甚为优美,彷如玉树临风的美少年,在春天里吐露着充满生意盎然的活力。
原来青枫是台湾的特有枫树品种,它整棵树连树身均呈绿色,故取名为青枫,全台湾从南到北广泛地生长和分布在中、低海拔地带,株高可达10至20公尺,属落叶大型乔木,它的树叶很漂亮,呈掌状有5至7裂,裂片三角形,有小锯齿,叶对生,叶色因品种而有所不同,且随着季节而转变,从春天的嫩绿,夏天的翠绿,到秋、冬天经寒霜与低温后,更是染上了艳丽的颜色,有黄色、橘色、橙红、铜红及丹红色等,并有斑叶或锦叶的变化,非常美丽,是属于著名的红叶观赏植物,极适合于种植为行道树及园庭观赏树种。
青枫属槭树科,故它有中原氏掌叶槭、台湾五裂槭、和青皮枫等别名,它的英文名字是Green Maple,很多人将它与「枫香」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是不相同的,枫香属金缕梅科,与青枫的槭树科显然不同,枫香的树叶是互生的,即是叶片在枝条上交错着排列并不成对;而青枫叶则是对生的,即叶柄在枝条上两两相对而生,这是明显的差别之处。到了初夏时节,树上开满了淡黄绿色的小花后,随即结果,我们发现青枫的果实长得非常有趣,椭圆形有2翅,酷似长着两片翅膀,一阵微风吹过,小果子往下滑翔如直升机似的缓缓着陆,我常常站在路旁看得目瞪口呆。而枫香结的'果实则是由蒴果聚合成球形,有剌一毛一,看来丑丑的,熟透了之后便叮咚叮咚的掉落地面,我常说它是名副其实的枫(疯)子,先生却笑我对两枫竟有如此的偏心呢!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诗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他把赏枫的意境写得美极了,但我们在台湾如果要看青枫和枫香的红叶「红于二月花」的话,除非要到稍高海拔的山上去或可看到,可谓未经一番寒彻骨,那得红枫供人赏呢? 而我们在春日看到的红枫叶,其实是属于鸡爪槭的变种,名叫红叶羽一毛一枫,是落叶小乔木,与青枫和枫香的韵味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而我则是偏爱在春天里看到刚换上鲜一嫩欲滴的新装,与蓝天相映下彷如碧云一片的青枫。
篇7:走进下青坪优美散文
走进下青坪优美散文
春末的一天,我慕名来到寿山乡下青坪。
下青坪社有47户178人。过去,通往滇川的五尺道由此穿越而过。后面是高耸入云的大山,前面是悬崖峭壁和奔腾咆哮的关河,当地的农户就居住在这二屯岩的乱石坡地中。多年来,他们在这里靠种养求生度日,过着艰难贫困的生活。
在乡领导干部的引领下,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童付川家。童付川是一个有二十年驾龄的驾驶员,现在他的两个儿子在外打工,每年务工收入七千多元,一个儿子打工回来后,买了一辆微型车搞起了客运。童付川的妻子在沙石场务工,每年也能收入三四千元,再加上他自己开拖拉机,全家每年的经济收入在两万元以上。
在新农村建设中,寿山乡党委政府大胆探索,把动员社会力量的投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使下青坪的建设得到了当地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其中,寿山煤厂出资三万元为下青坪和甘海子的群众安装了有线电视,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建设下青坪的卫生路面时,寿星水泥厂赠送价值一万元的'水泥五十吨,水麻公路二十七标段沙石场赠送价值两万元的沙石五百多方。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从十多岁的学生到六十多岁的老人自发投入到卫生路的建设中,充分体现了广大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在下青坪的中心院坝旁边,有一堵画有农业科技、计划生育、乡风文明、五尺道遗痕、寿山石门关字库等内容的文化墙,向我们展示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下青坪是五尺道的必经之地。以前,客商们翻过大山,来到下青坪都要在这里休息片刻,有的还在这里食宿。这里的老百姓十分好客,经常为客商提供方便,大家相处十分融洽。现在,乡党委政府结合大关实施“旅游富县”的战略,将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挖掘五尺道的文化内涵,打造旅游亮点,使地方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让游客们在了解五尺道文化和地方历史文化,欣赏下青坪山水风光的同时,还能观赏云台山、关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和水麻高速公路上的来往车流,还能聆听穿山而过的隆隆火车声。
郑昌海家是下青坪比较富裕的农户,早在他家就使用了电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现在,他家有轿车和微型车各一辆。郑昌海原来是寿山煤矿的股东,煤矿改制后,他和儿子在煤矿搞管理,父子俩每月收入4000多元。他还有个大胆的想法,就是要抓住乡党委政府开发五尺道和地方历史文化,精心打造文化旅游景点的机遇,兴办以休闲、观光、娱乐为主的农家乐,整合下青坪土地资源规模经营,逐步打造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走进村民小组长蔡明跃的家,又是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整个院坝全是一个绿色长廊,水晶般的葡萄挂满枝头,门前的梨树已挂满果子,在阳光下闪放出水淋淋的光泽。窗明几净的楼房掩映在绿色之中,大大小小有二十间,这是下青坪准备率先开办的“农家乐”。午餐时,水豆花、腊猪脚、包谷饭和新鲜的南瓜、豆子、煮洋芋等摆在桌上,喝起当地的包谷酒,品尝农家的特色菜,大家推杯把盏,笑语声声,把所有的欢乐都释放在农户家中。
蔡明跃十四岁就学会了开拖拉机,1995年被群众推选为社长,从此,他就带领群众走脱贫致富之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他办过养猪场和养鸡场,通过十多年的努力,下青坪群众的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为了丰富党员群众的文化生活,蔡明跃在乡级领导的指导下,筹措资金,建起了党员之家和群众文化活动室,由乡政府和相关部门配备了报纸、《农业科技》、《大关文学》、《大关文史》等书刊和电视音响设备,由蔡明跃管理,大家使用。党员们定期在这里学习讨论,群众也经常聚集到这里观看电教片和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对群众开拓视野、转变观念、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当地的群众说:“下青坪能有今天的发展,就是得力于一个很好的党支部,有一个年轻有为的好‘班长’,有一批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党员干部”。
走进下青坪,一条条明晃晃的卫生路连通每家庭院,一幢幢新式楼房坐落在青山绿林中,成为寿山乡境内五尺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和休闲、娱乐、观光的好去处。
走进下青坪,使我真正看到这里的老百姓走上一条充满希望的小康之路,相信这里的明天山更青,水更绿,家更美,路更宽,下青坪一定会成为五尺道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篇8:春来草自青优美散文
春来草自青优美散文
对于草人们感知甚多。春来草自青,一株株随风起伏,渐远渐阔,渐淡似无的草,或在高山,或在原野。草不但可感染心灵,而且能唤起萦回在内心深处的感情。
诗云:“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说明了草不论绵延深远,抑或垂垂丰茂,使人心中对深挚之情涌出一股不同程度的怀念。然而,《桃花源记》则不然,陶潜用鲜美芳草、缤纷落英构筑了一个令人悠然且神往的世外之境,渔人自由自在的悠闲散步在淡香的微风里,酿制出一种解不开的美感。
所以说,草所呈现的面貌是多样性的:“闲从蕙草侵阶绿,静任槐花满地黄。”这种自然色调的搭配,给予人视觉上清爽的感觉;而“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陶然忘却扰人的俗情,使人启悟美的本质,并在心中蕴蓄无限温暖。
于是,诗情与画意纠缠在一起,融融泄泄,如茵的绿草不绝如缕地牵引着诗人。“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派亦景的和谐就自然涌现出来。
无数的诗人从草边、草上走过,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篇,世人在吟诵这些诗篇中长大,我们的美感意识,对于美的体味在吟诵这些诗篇中生成,这就是青草的贡献。然而仅仅是美感吗?不,是草让我们领悟生命的意义,思索人生的价值。
没有冬天的积累沉淀,哪会有“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这一美景呢。在追寻理想的历练中,草不逃避迎面而来的考验,更以无比的耐性去面对,换来了春来草自青,“春风吹又生”的景色。
而人的一生,就应该会有春来草自青吧!似乎在人生中,我们必须学习草的精神,在必要时偶尔纠正自己的.方向,用行舍藏,通权达变;当风来袭时,随其自然原则,依势伏下,坚忍地回到原来的位置。人生突来的不如意事,本来就是因情况而转变、纷至沓来且不可避免的一种恒常存在!如果我们傲慢依旧,傲才侍物,那就是真不了解草在求生的道理与等待转机的暂息了。
在天地当中,似乎,我们要先推开自己心中的一扇窗,才能清楚地看见它们,也才能感受到那活泼畅旺的生机!春来草自青的生机!
【青的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1.青春梦散文
2.青弋江畔散文
3.离家优美散文
4.赏月优美散文
5.赶鸟优美散文
6.何去何从优美散文
7.马兰花优美散文
8.小街优美散文
9.流金岁月优美散文
10.寒秋优美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