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东汉崔瑗座右铭翻译

东汉崔瑗座右铭翻译

2022-10-03 08:25:3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雨滂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东汉崔瑗座右铭翻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东汉崔瑗座右铭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东汉崔瑗座右铭翻译

篇1:座右铭崔瑗翻译

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

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

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

隐藏自己的真心,不要盲动,审度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

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

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

柔弱是生存的根本,因此老子力戒逞强好胜,刚强者必死。

浅陋固执刚直,小人却以此为美德而坚持。

君子悠悠,内敛而不锋芒毕露,别人就难以估摸透啊!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

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相关阅读:

一、原文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施①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②不足慕,唯仁为纪纲③。

隐心④而后动,谤议庸⑤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⑥圣所臧⑦。

在涅⑧贵不淄⑨,暧暧⑩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

硁硁⑪鄙夫介⑫,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二、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施:施舍。

②世誉:世俗的荣誉。

③纪纲:法度。

④隐心:估量。

⑤庸:岂,哪里。

⑥守愚,守拙。

⑦臧(zāng):褒奖。

⑧涅:一种矿物,古代用作黑色染料。

⑨缁(zī):黑色;变为黑色。

⑩暧暧(ài):光线不够明亮的样子。

⑪硁硁(kēng):执著,形容浅薄固执。

《论语》:“子曰:硁硁然小人哉。”

⑫介:坚固。

篇2:座右铭崔瑗

安平崔氏之--

崔瑗座右铭

统筹/执笔 记者:刘学斤(-07-29 01:25:19)

座右铭的发明者是谁?

以书法家名世的崔瑗像父亲崔骃一样,“虽先尽心于贵戚,而能终之以居正”,在安平崔氏家族同样为承前启后者。

一、座右铭

父亲崔骃走那年,崔瑗虚岁才只有15岁。

他不是家中长子,上面还有个哥哥崔章,但父亲生前似乎对他寄予了更多期望。

“子玉早孤,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子玉是崔瑗的字,以子承父业的标准衡量崔瑗,崔骃也倾向于这个儿子。

可是天不假年,他没看到儿子长大成人即撒手人寰。

没有父亲的照护,少年崔瑗早早走上独自谋生之路。

人生年少时便独自承担起人生风雨之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到底是幸还是不幸?这从来是个一言难尽的千古难题。

18岁出门远行不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家余华写出的小说,一世纪的时候,18岁的崔瑗出门远行了,他远行来到洛阳,投奔六十多岁的贾逵门下。

贾逵跟崔骃同辈,“自为儿童,常在太学,不通人间事”,他从小是块读书的料儿,浸润其间,“性恺悌,多智思,俶傥有大节”,汉明帝时与班固“并校秘书,应对左右”,

汉章帝时“学者皆欣欣羡慕焉”,汉和帝时“内备帷幄,兼领秘书近署,甚见信用”。

游学京师,能得到这样一位“不修小节”然而“学者宗之,后世称为通儒”的三朝老人欣赏善待指教,崔瑗学业精进。

“明天官、历书、京房易传、六日七分”,并“与扶风马融、南阳张衡特相友好”。

有循循善诱的良师诲育不倦,有惺惺惜惺惺的益友朝夕相伴,这段不同寻常可以亲爱的学习经历打开了崔瑗深入认识社会和世界的一扇窗户,也为他的人生积累下一笔极具蕴涵的财富。

马融小他1岁,“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的张衡和他同岁,文章写得漂亮,又通贯六艺,无骄尚之情,不慕当世。

两个人后来都成为学界榜样中国骄傲,如果没有突然发生的一件事,在崔瑗脚下铺展开的路或许也像他们脚下的路一样是另一番“诸儒宗之”的锦绣前景。

然而现实没有或许。

崔瑗听到了哥哥崔章为州人所杀的消息,他不能容忍凶手逍遥法外,他也没有等待法律宣判的耐心,易水萧萧燕赵慷慨,他采取了一种非常自我的解决方式---手刃凶手为哥哥报仇。

因为这样一种极端方式他把自己推向了亡命天涯的险途。

亡命生涯看似遥遥无期,难道后半生就要这么得过且过下去了吗?正当他决定就此漂泊江湖时,命运眷顾了他,“会赦,归家”。

每遇喜庆或祈福之际,梦寐世世代代的王朝常有大赦天下的举动。

崔瑗赶上的这次赦免具体在哪一年业已无考,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这次赦免,回家对崔瑗十有八九会成为一个永远的想念。

但现在他回来了,又回到朝思暮想的家。

家仍是穷家,可有“兄弟同居数十年”,有温暖如初温情脉脉的“乡邑化之”。

经过此次波折,崔瑗开始反思反省过往,并将反思反省写成铭文,置放于座右,时时顾念自励:“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藏。

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

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详。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二、四十余始为吏

崔瑗的《座右铭》于今著名。

没有手迹只有铭文流传下来,未免遗憾。

倘若有崔瑗手书的座右铭真迹或拓片传世,是可堪称双璧的。

在已知的河北籍的书法家中,崔瑗是距离我们最久远也是最亲切的,他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就即便在今天看来也不失伟大。

晋朝卫恒说:“崔氏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南朝袁昂《书评》说:“崔子玉书如危蜂阻日,孤松一枝,有绝望之意”;庾肩吾在其《书品》中以天然和工夫为准,将书法分为三等,

崔瑗的书法列为“上之中”:“崔子玉擅名北中,迹罕南度,世有得其摩书者,王子敬见而称美,以为功类伯英”。

成于宋朝的《淳化阁帖》有一卷专录“历代名臣法帖”,其中收有崔瑗的贤女帖:“贤女委顿积日,治此,为忧悬。

惟心,今已极佳,足下勿复忧念。

有信来,数附书知闻,以解其忧。

这大抵是今天能够看到的崔瑗的惟一传世作品。

崔瑗不但是一位身体力行的书法家,他还是一位青史不朽的书法理论家,他的《草书势》是现存最早的书法论文之一,历来为人所称道:“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

爰暨末叶、典籍弥繁;时之多僻,政之多权。

官事荒芜,剿其墨翰;惟多佐隶,旧字是删。

草书之法,盖又简略;纯俭之变,岂必古式。

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中规。

抑左扬右,望之若欹。

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

或(黑知)(黑主)点(黑南),状似连珠;绝而不离。

畜怒怫郁,放逸生奇。

或凌邃惴栗,若据高临危,旁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枝。

绝笔收势,馀綖纠结;若山峰施毒,看隙缘巇;腾蛇赴穴,头没尾垂。

是故远而望之,漼焉若注岸奔涯;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

几微要妙,临时从宜。

略举大较,仿佛若斯”。

我们还是让目光游离崔瑗的书法和书法理论,与时光一起回到汉朝,回到崔瑗身边。

笔墨书法不过是崔瑗的副业,经世致用才是他向往的真正的人生抱负。

“年四十余,始为郡吏”,实现这样的人生抱负崔瑗等到了四十多岁。

此时仿佛有了一点眉目。

可没想到转眼间他又陷入到一场诉讼当中,被抓入狱。

这次他没想到监狱也会成为他的学堂,监狱长爱读经典,对《礼》尤有心得,接受讯问的间隙,时时刻刻不忘学习进步的崔瑗便向他讨教,留下“其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的声名。

坐牢没多久,崔瑗被放回家。

不久崔瑗差点又被一场政治事件牵扯进去。

其后崔瑗被车骑将军阎显招聘府中。

阎显是得势的外戚,是时参与废立这样的国家大事,崔瑗预见不立济阴王刘保拥立北乡侯刘懿不得人心,阎显必败。

他想面见阎显,“欲说令废立”,可阎显“日沈醉,不能得见”,他只有把一肚子的想法诉说给长史陈禅。

事态的发展果然如崔瑗预想的一样,公元126年刘保登上皇位,随即向阎显一党举起屠刀。

“阎显兄弟悉伏诛”,崔瑗也在被清除之列,他的'学生苏祗深知老师是无辜的,想上书言状,被他制止了。

此时陈禅已担任司隶校尉,他召见崔瑗说:“苏祗上书为你鸣不平,我愿为他做个证人。

“这样做譬犹儿妾屏语,请使君就免了吧。

崔瑗说。

“遂辞归,不复应州郡命”,关上了通向仕途之门。

三、宿德大儒

再次开启仕途之门,权重朝廷的是大将军梁商。

同样是外戚,但梁商身上似乎多了些儒雅之气。

初开幕府,他首先向崔瑗发出了聘书。

崔瑗心动了,走出隐居,他“自以再为贵戚吏”,自以为能得到应有的任用。

然而数日之后,他发现这不过是他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他不过是大将军用来装点门面的一束花枝,还常要遭受呵斥和不公正待遇,现实绝非如他所愿。

此地非久留之地。

崔瑗“遂以疾固辞”。

告别梁府,随后“举茂才”,选任汲县县令。

一个县令,官小了点儿,却可以施展自己的志向落实自己的想法,却可以“为人开稻田数百顷”,做事一点一点从小做起从实做起。

然而多年形成的习惯依然改不了:“爱士,好宾客,盛修肴膳,单极滋味,不问余产”。

栖居一县的崔瑗并不寂寞,他心里没有太多负担,公务之余,读书,写字,会客,美食,自在融融,活得远比父辈们轻松,好玩,洒脱。

因之有人说他生活太奢华。

他听说了,很生气,对妻子说:“我这么着招待宾客,反为人讥笑。

士大夫不足养如此。

以后再不要为来人备餐了,这样那些人也就不会嚼舌头了。

这些话崔瑗不过说说罢了。

旧习终不能改,他的薪俸仍然积攒不下,几乎全部用于招待宾客。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他临终,“居常蔬食采羹而已。

家无担石储,当世清之”。

“视事七年,百姓歌之”。

七年光阴说过去就过去了,在县里的七年,是崔瑗人生最幸福快乐的时光,政绩有目共睹,令名也传进京师。

大司农胡广和少府窦章共同举荐他“宿德大儒,从政有迹,不宜久在下位”。

窦章是窦融的后代,“少好学,有文章”,崔瑗跟他的关系就像跟马融和张衡的关系,他们“同好,更相推荐”。

这一次由于窦章和头面更大的胡广共同举荐,崔瑗升迁济北相。

可此时崔瑗的生命之光临近熄灭的前夕,他已没有多少时间了。

在生命最后的光阴中,他又听到了后起之秀太山太守李固的问候。

李固“少好学,常改易姓名,杖策驱驴,负笈从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为世大儒”,又好“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

他虽名门出身,却不要荫庇,崇尚个人修养奋斗。

阳嘉二年即公元133年夏天,汉顺帝刘保召集公卿举荐的敦朴之士对策,“特问以当世之敝,为政所宜”。

李固和马融、张衡都在举荐的人群之中。

刘保“览众对,以李固为第一”。

这次对策轰动朝野,崔瑗早对小自己16岁的李固心生好感,“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叹息”,对说出这样有见地话来的人崔瑗又怎能不心生好感?

“美瑗文雅,奉书礼致殷勤”,李固的出现又一次辉映出崔瑗的人格魅力。

“瑗高于文辞,尤善为书、记、箴、铭,所著赋、碑、铭、箴、颂、《七苏》、《南阳文学官志》、《叹词》、《移社文》、《悔祈》、《草书势》、七言,凡五十七篇。

其《南阳文学官志》称于后世,诸能为文者皆自以弗及”。

这是崔瑗生前留下的一份遗产清单,可惜这些遗产大多今已散失,见不到了。

对文如对人,对书如对人。

诵崔瑗的文字,观崔瑗的书法,想见自己曾有这样一位宿德大儒做乡党,我们内心总会被豪情包围。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后汉书,范晔撰,中华书局1965年版;资治通鉴,司马光撰,中华书局1956年版;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版。

篇3:崔瑗座右铭

崔瑗座右铭

你知道崔瑗的座右铭吗?曾有打车吕延济题注说崔瑗的兄长崔璋被别人杀了,崔瑗就手刃他的仇敌,然后逃命,被赦免才得以逃脱。于是作此铭来警醒自己,又因为经常放在座位右边,于是叫做座右铭。

一、原文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施①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②不足慕,唯仁为纪纲③。

隐心④而后动,谤议庸⑤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⑥圣所臧⑦。

在涅⑧贵不淄⑨,暧暧⑩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

硁硁⑪鄙夫介⑫,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二、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施:施舍。

②世誉:世俗的荣誉。

③纪纲:法度。

④隐心:估量。

⑤庸:岂,哪里。

⑥守愚,守拙。

⑦臧(zāng):褒奖。

⑧涅:一种矿物,古代用作黑色染料。

⑨缁(zī):黑色;变为黑色。

⑩暧暧(ài):光线不够明亮的样子。

⑪硁硁(kēng):执著,形容浅薄固执。

《论语》:“子曰:硁硁然小人哉。”

⑫介:坚固。

三、白话译文

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

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

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

隐藏自己的真心,不要盲动,审度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

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

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

柔弱是生存的根本,因此老子力戒逞强好胜,刚强者必死。

浅陋固执刚直,小人却以此为美德而坚持。

君子悠悠,内敛而不锋芒毕露,别人就难以估摸透啊!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

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篇4:座右铭崔瑗阅读答案

“座右铭”出现的历史比较久远。

东汉书法家崔瑗(yu4n)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

几年后,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

崔瑗自知因一时鲁莽起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勉励自己、鞭策自己、约束自己的警言称为“座右铭”。

(1)根据上述内容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用名人格言或自拟警句是常见的座右铭。

请写一条警示自己的座右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座右铭的由来。

(2)示例:

①思考一切。

②老老实实,简单明白。

③今天能做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去做。

④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⑤梅花香自苦寒来。

篇5:座右铭崔瑗阅读答案

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和崔子玉《座右铭》,完成15—19题。

(共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①。

隐心而后动②,谤议庸何伤③?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④。

在涅贵不缁⑤,暧暧⑥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⑦。

行行⑧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⑨,知足胜不祥。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东汉崔子玉《座右铭》)

注释:

①纪纲:法度;行动准则。

②隐心而后动:三思而后行。

③谤议庸何伤:别人的非议怎么会中伤到自己呢?

④臧:褒奖。

⑤在涅niè贵不缁zī:比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

⑥暧暧:光线不够明亮的样子。

⑦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徒,同“途”,道路。

老子认为,柔弱者久长,刚强者先亡。

⑧行行:刚强的样子。

⑨慎言节饮食:说话须谨慎,饮食等欲望须节制。

15.解释下列加点短语。(2分)

①惟吾德馨 ( ) ②无案牍之劳形( )

③往来无白丁( ) ④行之苟有恒 (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17.请从乙文中找出与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思想倾向最相近的一句话。(2分)

18.乙文作者不主张张扬个性和彰显自己真实的思想。

文中哪几句可以看出来?(2分)

19.学则须疑,尤其是学习文言文,这样能够更好地学古通今。

例如,学习《马说》一文,我们懂得了 的道理,但当今更需要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毛遂自荐的勇气;

学习《陋室铭》一文,我们赞赏刘禹锡的'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但同时也应该摒弃 的落后思想。(2分)

参考答案:

15.① 品德高尚。

② 使身体劳累。

③ 没有学问的人(或知识浅薄的人)。

④ 如果能坚持(有恒心)。

(共2分。答对两个得1分)

16.(1)苔藓痕迹碧绿,长到了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了竹帘里。

(2)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

(共4分,每句2分。略有欠缺的可以不扣分)

17.在涅贵不缁(2分。

答成“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的建议不扣分。自己概括不得分)

18.参考:“无说己之长”,“隐心而后动”,“守愚圣所臧”,“暧暧内含光”,“慎言节饮食”。

(共2分。答出1句给1分,得满2分为止。有偏差的可以考虑给1分)

19.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伯乐;孤芳自赏、清高孤傲。(2分。意对即可)

篇6:崔瑗字子玉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瑗字子玉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瑗字子玉,早孤,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年十八游学京师,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主儒宗之。与扶风马融、南阳张衡特相友好。

年四十余,始为郡吏。以事系东郡发干狱。狱掾善为《礼》,瑗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其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后事释归家。

后辟车骑将军阎显府。时阎太后称制,显入参政事。先是,安帝废太子为济阴王,而以北乡侯为嗣。瑗以侯立不以正,知显将败。欲说令废立,而显日沉醉,不能得见。乃谓长史陈禅曰:“中常侍江京、陈达等,得以嬖宠惑蛊先帝,遂使废黜正统,扶立疏孽。少帝即位,发病庙中。今欲与长史君共求见,说将军白太后,收京等,废少帝,引立济阴王,必上当天心,下合人望。若拒违天意,久旷神器,则将以无罪并辜元恶。此所谓祸福之会,分功之时。”禅犹豫未敢从。会北乡侯薨,孙程立济阴王,是为顺帝。阎显兄弟悉伏诛,瑗坐被斥。门生苏祗具知瑗谋,欲上书言状,瑗闻而遽止之。时陈禅为司隶校尉,召瑗谓曰:“第听祗上书,禅请为之证。”瑗曰:“此譬犹儿妾屏语耳,愿使君勿复出口。”遂辞归,不复应州郡命。

久之,大将军梁商初开幕府,复首辟瑗。以疾固辞。岁中举茂才,迁汲令。在事数言便宜,为人开稻田数百顷。视事七年,百姓歌之。

汉安初,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荐瑗宿德大儒,从政有迹,不宜久在下位。由此迁济北相。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至殷勤。岁余,光禄大夫杜乔为八使,徇行郡国,以臧罪奏瑗,征诣廷尉。瑗上书自讼,得理出。会病卒,年六十六。临终,顾命子寔曰:“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归故里,其赗赠之物,羊豕之奠,一不得受。”寔奉遗令,遂留葬洛阳。

瑗高于文辞,尤善为书、记、箴、铭,所著凡五十七篇,诸能为文者皆自以弗及。瑗爱士,好宾客,盛修肴膳,单极滋味,不问余产。居常蔬食菜羹而已。家无担石储,当世清之。

4.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阎太后称制

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

B.若拒违天意,久旷神器

神器:皇帝的宝座

C.此譬犹儿妾屏语耳

儿妾:对儿童妇女的蔑称。

D.在事数言便宜

便宜:见机行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明崔瑗“宿德大儒”和“从政有迹”的一组是

A、年十八游学京师,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 在事数言便宜,为人开稻田数百顷

B、与扶风马融、南阳张衡特相友好/ 瑷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

C、所著凡五十七篇,诸能为文者皆自以弗及/ 视事七年,百姓歌之

D、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至殷勤/ 家无担石储,当世清之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崔瑗到京师求学,所学范围很广,天文、历法都有所涉及。即使在被关进监狱受审期间,监狱长还曾向他请教《礼经》方面的问题。

B.顺帝继位之前,曾被安帝废为济阴王,另立北乡侯为太子,崔瑗认为这种做法不合正统,于是想和陈禅一起劝阎显把握好时机,拥立济阴王。但陈禅没有这样做。济阴王即位后,杀了阎显,崔瑗也被牵连。陈禅要苏祗说出真相,被苏祗拒绝。

C.崔瑗喜欢交朋结友,不仅当时的文化名人马融、张衡与他友谊很深,而且当时许多重要官员如大将军梁商、大司农胡广、光禄大夫杜乔、太山太守李固等对他都极为推崇。

D.崔瑗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充当幕僚时能积极为其主出谋划策,担任县令时积极为老百姓开垦稻田数百顷;但是他不过问家里的生计,平时也只是粗茶淡饭,当时之人很称赞他的清廉。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欲说令废立,而显日沉醉,不能得见 (4分)

(2) 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6分)

参考答案

4.D(便宜,指利于国家、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

5.C (A组中第一项“年十八”与“大儒”不相符合;B组中第一项只能说明其交往,第二项只能说明他的勤学好问;D组中第二项说明他的清廉)

6.D(A崔瑗向监狱长请教B苏祗想说出真相,被崔瑗制止C光禄大夫杜乔检举他贪污)

7.(1) 想劝说他废黜北乡侯,另立太子,但阎显整天醉生梦死,见不到他 (“废立”、“ 日”、“ 沉醉”及大意各1分) (2) 人接受天地的'恩赐得以生存,人死之后,灵魂归天而去,骨肉葬于大地,哪里黄土不埋人( “禀”、“ 终”、 “精”、“臧”、“形骸”及大意各1分)

参考译文:

崔瑗字子玉,在他幼年时父亲去世,他专心好学,全能继承他父亲的学业。他十八岁时来到京师洛阳交游问学,因而通晓天文、律历、数术、《京房易传》,受到学者们的推崇。他和扶风人马融、南阳人张衡友谊很深。

崔瑗在四十多岁时,才任为郡衙的办事吏员。后来因事被关进东郡发干县的监狱,监狱长对《礼经》很有研究,崔瑗受审讯之外,常常向监狱长请教《礼经》的有关问题。他专心好学,即使身处颠沛流离之中也一心从事学问。后来官司结案回到家乡。

后来又被车骑将军阎显征召,在阎府中任职。当时阎大后垂帘听政,阎显入朝参政。在此之先,安帝废黜太子刘保,贬为济阴王,另立北乡侯刘懿为太子。崔瑗认为北乡侯立为大子,不合法统,他预见到阎显将要垮台。想劝说他废黜北乡侯,另立太子,但阎显整天醉生梦死,见不到他。于是对长史陈禅说:“中常侍江京、陈达等人,因他们得到先帝的宠幸,把先帝哄得迷迷糊糊,于是废黜了合法的太子,另立旁支子弟。少帝即位时,就在宗庙中犯了病。我想和长史您一起求见将军,劝他上奏太后,逮捕江京等人,废黜少帝,迎立济阴王。这样做,一定能上合天意下合民心。如果违背了天意,君主的宝座久空,你即使没犯罪也逃不了首恶的罪责。这是祸福转换的关键时候,也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陈禅听了犹豫不决,不敢听从。恰好北乡侯这时病死了,孙程立济阴王为帝,这就是汉顺帝。阎显兄弟都被处死,崔瑗也被连累遭罢免。崔瑗的学生苏祗对崔瑗的谋划了解得一清二楚,想上书皇帝说明这一情况,崔瑗听到后,就马上加以制止。当时陈禅任司隶校尉,把崔瑗找来对他说:“你姑且听任苏祗上书说明,我为这件事作证。”崔瑗税:“这话像小孩子们说的悄悄话,希望司隶校尉大人不要再说了。”于是辞职回家,再也不应州郡的征召出来做官。

过了很久,大将军梁商建立大将军幕僚机构,首先征召崔瑗。他以有病为借口坚决推辞了。这一年,他被荐举为秀才,被任为汲县县令。他在知县任内,多次向朝廷上书,提出应实行的政事,为百姓开垦出几百顷稻田。他在任七年,受到百姓们歌颂。

汉安初年,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同推荐崔瑗是德高望重的大儒,从政期间政绩突出,不应该让这样的人才沉沦下僚,因此升任他为济北国相。当时李固任大山郡大守,他很欣赏崔瑗的学识,不断给崔瑗写信致意。过了一年多,光禄大夫杜乔充任巡察使者,到各地巡视,他向朝廷检举,崔瑗犯有贪污罪,于是崔瑗被送司法机关审理。崔瑗上书为自己辩护,辨明无罪后被释放。后因病逝世,时年六十六岁。在他临死之前,嘱咐他的儿子崔寔说:“人接受天地的恩赐得以生存,人死之后,灵魂归天而去,骨肉葬于大地,哪里黄土不埋人?不要把我的尸体运回故乡,他人赠送东西和羊猪之类的祭品,一律不要接受。”崔寔遵照遗嘱,于是把他埋葬在洛阳。

崔瑗是写文章的高手,尤其擅长写书札、记文、箴文、铭文,所著共五十七篇,那些擅长写文章的人都自认为赶不上他。崔瑗喜欢读书人,喜好招待宾客,为客人摆设丰盛的宴席,准备各种美味菜肴,但不过问家里的生计。他平时只是粗茶淡饭而巳。因此,家里没有什么积蓄,当时人很称赞他的清廉。

篇7:最全座右铭翻译

1、等到互相都没话说了,这段感情也就结束了。

2、感谢上天我所拥有的,感谢上天我所没有的。

3、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你看到别人比你更不幸。

4、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5、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没有胜他的把握。

6、说好的,一辈子,缺一分缺一秒都不是一辈子。

7、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8、做事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9、低着头的人会看不见前方。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1、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13、仰起笑脸,把影子留在身后。

14、不为积习所弊,不为时尚所惑。

15、长的助跑才可以跳得更高更远。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7、想你这个习惯,想改都改不了。

18、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9、反省不是去后悔,是为前进铺路。

20、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23、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2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25、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26、如果要飞得高,就该把地平线忘掉。

27、是金子,随便放到哪里总会发光的。

2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2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30、我想要的那么简单,你却没能明白。

3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2、俄无奈告诉自己,逞强并非是俄放弃。

33、耕耘者的汗水是哺育种子成长的乳汁。

34、命运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35、泉水,奋斗之路越曲折,心灵越纯洁。

36、所有的魅力在“习惯”面前都将无色。

37、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38、太阳照亮人生的路,月亮照亮心灵的路。

39、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40、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

41、谦虚是学习的朋友。

42、摔倒了爬起来就好。

4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5、蚁穴虽小,溃之千里。

46、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篇8:《座右铭》原文及翻译

《座右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多言,欺之蔽也;多思,欲之累也。潜静以养其心,强毅以笃其志。去恶于人所不知之时,诚善于己所独知之地。毋贱彼以贵我,毋重物以轻身。毋徇俗以移其守,毋矫伪以丧其真。能忍所不能忍则胜物,能容所不能容则过人。极高明以游圣贤之域,全淳德而为太上之民。

【译文】

多言,是因有欺人的毛病,多思,是受欲望的连累。要用深沉安静来保养自己的心,要用坚强刚毅来使志向专一。在人们所不知道的时候去恶,在自己独自知道的'地方真心实意做善事。不要轻视别人而尊重自己,不要重视外物而轻视自身的本真。不要曲从流俗而改变自己的操守,不要矫揉造作而丧失自己的纯真。能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则胜过别人,能容纳别人所不能容纳的则超过别人。达到高明的境界而成为圣贤,保全自己淳朴的美德而成为太古的百姓。

【东汉崔瑗座右铭翻译】相关文章:

1.座右铭崔瑗读后感

2.座右铭崔瑗译文

3.文言 座右铭翻译

4.文言文《座右铭》翻译

5.英语座右铭带翻译

6.座右铭的文言文及翻译

7.翻译有关企业工作的座右铭

8.我的座右铭英语座右铭有翻译

9.座右铭、

10.座右铭】

下载word文档
《东汉崔瑗座右铭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