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的艺术感悟
“捧个人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书法家的艺术感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书法家的艺术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书法家的艺术感悟
书法家的艺术感悟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法则。书法步步不离“法”,对“法”的尊重与学习,既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更表现了一个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书法的法度通常指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
气韵是作品表现出来的风格、神采、气息、韵律等。它是书家性情的流露,是个人体悟的展示,是乐感的渗透。自古难以体现变化的楷书,我用写行书的性情去写它,加强了点画的连贯性,突出了运笔的节奏感,变有行有列为有行无列,克服了铅字排版的僵死模式;点画结构力求多变,给端庄工整的字形增添了活泼的气息,因而显现出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气势。
究其实,气韵也是法度。法度是基础,气韵是升华。法度有一个“学法(有他无我)、用法、活法、破法到至法(有我无他)”的'过程。学法是根本,破法是关键。“破”要依法破法、用熟破法、以情破法。
佳作贵佳
当今书坛,“大家”林立,“大作”铺天盖地,市场炙手可热,显示出一派生机繁荣的景象。然而,繁荣的背后却夹杂着鱼龙混淆、良莠不分、真伪难辨之隐,不免给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些年来,书法的辛苦旅程使我深深感到,大作,即上乘之作,决非一般俗子轻易举劳,没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勇气和拼搏,哪来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佳境!
佳作贵佳,自古有品鉴,我以为具体到今天应该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体现在深厚的传统功力上,其次体现在鲜明的艺术个性上,其三体现在强烈的时代气息上,其四体现在独到的艺术语言上。
书境依境
书法艺术是抒情的艺术,它以文境为载体,以书家创作时的“心境”为依托,是书家在相宜的创作环境下倾吐创作激情、施展创作技艺、与书写内容之意境的要求相统一和谐的最佳境界。这种艺术境界体现了“天人合一”这个中国艺术传统中最高的审美准则。因此说,书法艺术的境界应是文境、心境、环境的综合产物。根据书写内容选择创作书体,根据书写内容和创作书体培养创作心境(性情),同时营造好有利于创作的环境,而后一鼓作气,这样的作品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才能匠心独运,意态浑成。
书美三味
一幅书法作品美在何处?我看不外乎三个方面,喻之三味:一味形美,二味神美,三味情美。
形美即点画美、字形美、篇章布局美,这是书作美的根基所在。书法艺术审美意识的物化全是通过线条来构建的,是以文字形体结构为外在形式的情感符号来完成的。所以有“七分结构三分写,十分灵气方为真”的说法。
神美即书作表现出来的神采、风韵和气势(或曰气息)美,这是书作美的至高层次。神美的展现,是书家创作性情的表露,是书作形美的内涵,是形美所蕴含的内在“意味”。形以神佳,神因形立,二者不可偏颇,更不能偏废。
情美是取法万物,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笔随意转的境界。书法创作中,书家性情的宣泄依照书法的不同法度抒发,不仅可以创作出迥然不同的形象,而且还可以通过创作把自身的学养、性情、胸襟跃然纸上,以感染欣赏者。
用情写形,以形传神,以神达情;形是载体,神是果实,情是过程,三美合一才为至善至美。
赏书三识
鉴赏或审视一幅书法作品,就我个人的实践和体悟,认为应该把“三关”,又可称之为“三识”,通俗说来就是看“三眼”:即一观,二品,三琢磨。
一观即第一眼宏观把握,主要是粗略地看一下作品的书体形式、章法布局等,此乃作品在形式上给人的直观效果和第一印象。这一观,符合艺术审美中“直觉思维”的规律。
二品即第二眼微观品味,要求鉴赏者仔细端详和品味作品的笔质、墨力和气韵。
三琢磨即第三眼精心审视,反复琢磨上乘之作有哪些高超之处。
上一篇:师德师风自查问题 下一篇:胡萝卜结果后收获感受篇2:学国画感悟艺术
学国画感悟艺术_写学习艺术的作文800字
寒假闲来无事,我忽然很想学国画。由于临近年关,没有找到合适的培训班。于是我直奔书店和文具店,买来了教材和各种用品,开始了我的国画自学之旅。
一回到家,我把几支笔泡发准备着,就打开书本,了解和欣赏起国画来。书的第一页教的是画葡萄。我就从这个开始。铺开宣纸,摆好调色盘和颜料,笔醮好墨水,那架势还怪让人激动的。可惜一落笔,老妈就给我泼了一盆凉水:“葡萄的柄哪有这么粗?”对呀,我思索了一会儿,原来握笔的`姿势错啦,像抓钢笔那样斜着,画出来的线条能不粗吗。
调整好姿势之后,总算画出了像样一点的柄。我又用红色和蓝色的颜料调成紫色,画起一颗颗椭圆形的葡萄。妈妈看了又忍不住发言了:“不对,不对,太生硬了,没有灵气。”是啊,左看右看,总觉得自己画得确实不好看。我不禁有些垂头丧气,难道我真的没有画画的天赋吗?不,我不信!我一定要坚持学下去。为了找出原因,我对着教材仔细琢磨了一会儿,终于恍然大悟:原来书上的葡萄并没有画成实心的,每一颗的左上方有一个小小的圆形没有着色,表现出了光的反射。发现这个窍门以后,我重新画了一串串或紫或青的葡萄,纸上果然有了栩栩如生的感觉。我兴奋得跳了起来。
正所谓一发不可收。接下来的日子,我除了完成作业和锻炼身体,就是潜心学画。樱桃、荷花、仙人掌、兰花、螃蟹、虾,一幅又一幅作品摆满了书房的桌子。爸爸拿出一个整理箱,把它们小心翼翼地叠放起来。妈妈见了打趣说:“唷,就这种水平的画,用得着这么宝贝吗!”爸爸不满地横了她一眼,说道:“当然啦!这些画虽然算不上好,但是记录着孩子成长路上对艺术的感知。难道不是最珍贵的作品吗?”看着老妈语塞的样子,我躲在一边偷偷地笑了。
这次自学国画,使我懂得了不论做什么事,贵在认真和坚持。在爸爸的启发下,我还感悟到,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要成为画家、音乐家或是别的什么家,而是要激发自己的梦想,寻找内心的快乐,这样,无论学什么,都一定会轻松、更愉悦。
篇3:艺术感悟随笔
艺术感悟随笔
在内心深处,常常对父母有着深深的谢意!是他们在我性情初开时,将我送上了艺术之阶,这便使我由平地升至高空,尽享了绝美的风景。
我认为真正的艺术在于用一颗放飞的心与自然对话,无论手法如何、技法怎样,应当视为呼吸的一部分,用之亦然,不用亦然,只求一种情感的流动,这不正是一幅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吗?
朋友,面对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我相信你一定叹服过。然而,你是否倾听过?你又是否深思过呢?在那纵横交错的形式与五彩斑斓的色彩深处,正有着一颗裸露着肌体的诚挚的心在跳动着……
我作画有两种状态。一种就是淋漓的情感的喧泻;而另一种则是在理性控制下的情感的释放,我并不认为一张画酝酿很久就代表创作没有激情,因为激情不等于胡闹,人应由感性而激发创作冲动,进而由创作冲动引发理性控制,在理性的支配下再全身心的放飞(感性释放),二者结合,保持作画过程的始终,最后从绘画者的身份当中脱离出来,以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作品,看作品带给你的'感受是否切近你最初的创因——如果越切近,说明你走的越成功!
评美术作品《干枯的花卉》:夕日娇美的花朵被岁月干置,情感却深深蕴涵其中,甚至更为热烈和奔放。一种饱满的构图、冲击力极强的笔触,观者感受到的不应是物化的形象本身,而应是一种浓重而炽热的情感力量,那是一种反抗约束力的挣扎,罐本身的冷漠和理念已被冲击,一切沉寂都被一种动荡所取代。
面对模特总有一种盈然欲泣的感动,只因他们心灵深处迸发的那份美好的人性之光,而这种光辉我分明的感受到了,于是,我热切地挥笔前行。
面对模特,就象是面对人类的传统美德,虽然是朴实无华的,然而又是灿烂无比的!
绘画艺术如同根植于泥泞中的碧莲,当你留意它的清新丽质时,你忽视了泥泞中那不屈的求索;而当你又苦苦辗转于泥沼深处而对事物的本质忽略时,你便会变得苍老而麻木,那份超然、那份高贵便会离你远去……
难道还有比发现美丽更为美丽的事业吗?——我无悔我的选择!
篇4:艺术讲座心得感悟
4月27日有幸听中心校请的宋文娟老师为全镇教职工做了题为“班级管理与心灵沟通”的专题讲座.其讲座切合我们一线教师的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我听了后获益匪浅,犹如在昏暗的教育之路中找到了一盏明灯.
讲座以浅显的语言,具体的实例,深入浅出地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管理之道.其主要从五方面谈了管理班级的艺术:一是班级制度;二是班级文化;3是日常事务;4是班级沟通;5是特殊群体;其中我最欣赏的班级沟通包含三种(家庭沟通、班级班委、特殊群体)(1)班委选举的艺术,即培养一批优秀的班干部,协助自己做好班级常规工作;(2)是与学生相处的艺术,即要与学生打好交道,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3)是与家长交往的艺术,即是在工作中要得到家长的充分信赖和肯定,让家长成为自己教育工作中最得力的帮手.其中谈到“与家长交往的艺术”这点,令我感受颇深.
讲座中讲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家校联合的工作统一战线.要建立统一战线,班主任应该注意与家长交往的内容、形式及其艺术.”这不仅让我们懂得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的重要,更让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主动与家长联系,同时应该注意与家长交往的方式等.确实是啊!教育工作之所以具有复杂性,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工作对象是人,是形形色色的各类人.这其中不单包括学生,还包括家长.我们教师要做好本职工作,实在是需要具备很强的教育教学工作艺术.
讲座中说到:“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家长大体分为五种类型:保姆型、专家型、护犊子型、志愿者型、唠叨型.”“针对不同家长类型,准备不同的教育策略.与家长沟通的内容:报喜不报忧.方法要因人而异.最终目标是:争取支持与配合.这些观点使我犹如在昏暗的教育之路中找到了一盏明灯.
班级管理学问多多,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常抓常新,才能无愧三尺讲台.
宋老师说的一句教育名言使我感触很深:“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内心深处”.
篇5:艺术讲座心得感悟
自然是最美的,自然是熟悉的,自然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艺术课堂教学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优美自然环境作为学习活动地点,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艺术教学中,我们要打破原来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多种形式的综合性艺术教学活动,而且艺术课程强调在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在师生、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中,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的创意,热情鼓励和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
艺术课程注重对学生整体发展的评价,不仅仅关注对学生艺术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以及整体艺术发展水平的评估,还强调对学生通过艺术的学习,在文化修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养上获得发展的评价.教师可以结合“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四个方面的内容,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进行整体评价.注重对学生整体发展的评价:艺术课程不仅仅关注对学生知识预计能掌握程度以及整体艺术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估,还强调对学生通过艺术的学习,在文化修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养上获得发展的评价.
1.艺术与生活方面:针对学生能否积极的感受生活和自然,能否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艺术要素和组织方式,能否通过艺术作品发现生活的情趣,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热爱,能否用艺术的方式发现和美化生活等.
2.艺术与情感方面:针对学生能否关注和感受到艺术作品的情感表现,能否用艺术的形式表达、交流自己的情感,能否自觉地用艺术的方式调节、梳理自己的情感等.
3.艺术与文化方面:针对学生能否认同、尊重各民族的艺术文化传统,是否有兴趣了解艺术的历史和风格,能否捕捉到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所蕴涵的文化信息,能否积极地参与学校、社区的艺术活动等.
4.艺术与科学方面:针对学生是否对艺术与科学有所了解,是否能创造性的使用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要给学生充裕的实践空间,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动手、动脑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精神,使学习成为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发展潜能、增强自
信心的机会.评价主要采用描述性、富有情感性的语言,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进步做出肯定性评价.教师不要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个神情、一个动作、一个想法、一句话、一幅画、一首歌,这正是学生学会欣赏、懂得审美的开始.学会了欣赏,也就学会了评价.在对学生评价的始终,教师多得是赏识、激励,更多得是引导.
我深深地感受到,新的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光要彻底地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丢掉自己习惯成自然的教学方法,还要不断地加强文化修养.我们在教学中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以学习者的平等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在教改中,我们要大胆地尝试,虽然会有一些不足和问题,但是我想教改的本身目的就是在于让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体系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来繁荣教育,这还需要我们努力.艺术课的课堂教学中只要做到对艺术课程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角色定位;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注重评价的综合性就能得心应手的驾驭艺术课的课堂教学.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抓住现在,把握今天,创造未来吧!
篇6:艺术讲座心得感悟
这次选修课我选择了演讲与口才,因为口才是一种艺术,一门科学,一种能力的表现.以前我觉得口才就是讲话,只要会讲话,便是有口才的人.但上完这次选修课后我明白其实并不是,不能仅从表面去理解口才与艺术的意义.口才艺术是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对学生进行说话、演讲、辩论、语言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现在我对口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知道了口才在现代社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如此说来,说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要把话讲好就更难了.一言可兴邦,一言也可抵三军,言论的力量是巨大的.
在我们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想,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语言.我们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很多时候,我们在私底下可以口若悬河,但一但站在讲台上讲话时,就会出现脸红耳赤,说话断断续续、语无轮次的尴尬情况.而一个好的演讲者演说家会很好的打破这种局面,因为他懂得如何在各种场合实时适时的转变,这种转变就会很好的使我们适应和改变.
演讲是要有欲望的,也就是说要有表达的欲望,如果没有演讲的欲望,永远练不好口才.可以说每个人天生都有讲的欲望,从人呱呱坠地,吖吖学语开始就有了这种冲动,后来可能是由于社会、个人的原因,因讲不好,就不敢讲、不愿讲了.但是,演讲冲动是原始的,有些人只是没有机会而已.就如同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一旦醉酒,就会酒话连篇一样,酒就是催化剂,就是开启话匣子的钥匙.想讲,是需要培训的,一旦有了第一次的讲,就会有第二次表达的冲动.所以,培训口才,应该先培养讲的兴趣开始,让人产生充分表达的愿望,只有想讲了,才能可能走上演讲的讲台.
口才是讲出来的,说出来的,只有多说,多讲,才能不断提高演讲水平和能力.要学会与人沟通,平时主动地与人交流,多拉拉家常,也就是多散讲,这是练就口才的捷径.说多了,也就顺了.也要多参加演讲的聚会,珍惜和把握每次说的机会,这是锻炼口才的必然途径,不敢当众表达,演讲水平就很难提高.不管什么场合,只要有机会可说,就当仁不让,站起来,说出来.
提高口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总之,要开口,把自己想讲的话讲出来,不用在乎讲得好与不好.努力了,总有一天会有收获.让自己站在讲台上向无数的听众诉说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所有人的内心产生共鸣的梦想得以实现.
篇7:艺术讲座心得感悟
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时间虽短,但感收获颇丰.在讲座中,专家拿出了很多范画,再用一些,用直观的比较,让我们较深理解了,自由绘画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让孩子自由的创作,学会去认真倾听孩子们的美妙声音,从而发展幼儿的创想能力.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我们随处可以看见幼儿的创造。这些不经意的“创造”就象是阳光的斑点,只要稍不留神,他们就可能一闪而过。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出现的这些“跳动光斑”。
成人怎样看待幼儿的这些创造,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对作品的看法。幼儿的画在成人的眼里也许并不怎么样,但幼儿自己却很满意。
消极的评论幼儿画的“不像”,对幼儿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同时也会损害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发展对美术活动失去兴趣。所以:我们一定要用心静静听听孩子的心声,听听在孩子心中那幅画有多美!
篇8:艺术讲座心得感悟
听了曹利娟老师的讲座后,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绪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中,就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艺术。比如教师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都会给整个课堂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艺术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的,创新有赖于常规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有知识、有能力、有文化的教师”,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尽可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曹老师重点讲了有能力,我这样理解:1、有效地交流沟通能力。
2、更新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能力。
(4)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策略和呈现技巧。
(5)设计或个性课程内容、教师手册、评估工具和支持材料。 (6)根据需要创建或修改基于技术的资源 。
通过学习我还知道了,在学生眼中的好老师是这样的。平等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和蔼可亲,尊重学生,与学生做朋友;不讽刺挖苦学生,不出口伤人;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学方法独到新颖,语言幽默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有渊博的知识;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拖堂;布置作业要适当;不随便找家长来学校;不向家长打小报告。
篇9:艺术讲座心得感悟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一节成功的好课,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掌握、发挥好课堂教学的各种教学艺术,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我对学习《中学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一、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就能运用自如地把备课中丰富的教学在课堂这个艺术舞台上传授给学生,尽管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他们总有共性的东西,掌握了共性,也就掌握了规律。在规律指导下进行教学,问题就容易解决。
二、教师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点有重要地位。优美、流畅、动听的语言能够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整个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驰有致、轻重适度、缓急合理的良性状态。这种优美的语言艺术应表现为:声音宏亮、抑扬顿挫、语速适中、生动准确、娓娓动听。在教学中若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艺术。灵活多变的设置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入境“。必然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教学的情境艺术。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排除一切杂念,全身心的以一种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教学激情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保持良好的情绪。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气氛热烈、趣味盎然的学习情境,而且还能使学生由于 受到教师教学激情的感染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教师既能保持清晰流畅,又促使语言生动活泼,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思维活跃。
四、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艺术。兴趣作为一种行为的动力,它将推动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使师生间的情感也能得到充分的交流,使课堂气氛始终 处于教师预定的效果。
【书法家的艺术感悟】相关文章:
1.学国画感悟艺术
2.书法家的故事
5.书法家励志小故事
10.签名艺术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