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网络图谱论“知乎”逻辑是什么?知乎是如何运作的

网络图谱论“知乎”逻辑是什么?知乎是如何运作的

2022-10-11 08:28:4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Y9b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网络图谱论“知乎”逻辑是什么?知乎是如何运作的,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网络图谱论“知乎”逻辑是什么?知乎是如何运作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络图谱论“知乎”逻辑是什么?知乎是如何运作的

篇1:网络图谱论“知乎”逻辑是什么?知乎是如何运作的

一、何谓认知盈余?

周源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对知乎这一年进行回顾的时候告诉我们:知乎就是一个认知盈余时代的产品,相信许多人都看过《认知盈余》这本书,那么什么是认知盈余呢?克莱·舍基给出的定义很简单,就是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强烈的分享欲望。可以说,facebook、twitter以及维基百科的成功,都是“认知盈余”的功劳。而在中国,博客、人人网、微博的兴起,都有赖于它。Web2.0给每一个人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分享自己专业知识与兴趣的平台。以我自己为例,我会在业余时间写产品评测、产品观察文章,在个人博客发布,同时通过微博进行传播,甚至会透过一些新兴的网络媒体,如Web20share、LBS观景台、Mobile20、雷锋网、互联网的一些事等进行发布稿件,我自己算是认知盈余描述中的其中一个人。

二、关于知乎的现状

(一)知乎的运营情况

知乎在12月20日进行内测,已经运营了1年多。作为一名中度知乎用户大概是今年6月份拿到邀请码进入知乎。我收集知乎在公开资料中的数据,希望能帮助大家对知乎这一年的运营情况有一个直观认识。

关于Alexa排名

截止1月22日,知乎的Alexa数据是这样的:

我选择了 、人人网、36氪、Techweb四个网站作为参考,前两者是社会网站的代表,后两者是科技博客的代表。通过上表的数据,相信大家已经有一个比较直观的理解。在这个认知盈余的时代中,知乎这个知识分享平台已经创造出比一般的专业编辑(36氪、Techweb)更巨大的知识力量。

同时,知乎还分享了20这一年所产生的数据:

知乎的种子用户在两三个月内在知乎产生的会大量超过他们过去两三年的博客总量,现在更新一批数据,知乎的大量用户的回答量可以出书了。回答字数超过30万已经有很多。在知乎上,一个用户一年时间的回答量达到1500篇科技博客,相当于36氪(累计发布4000篇文章)三分之一的文章量。同时,知乎分享与创造的时间已经达到200万个小时,这相当于685个编辑每天8小时,全年无休工作的时间,也相当于38个36氪(36氪目前员工人数为18人)……

(二)知乎的用户需求在哪?

相信,经过这一年的发展,大家应该都知道知乎的用户需求就是:追求高质量的答案。我将通过几个为什么来深究社会化问答产品的用户需求,让大家更加清晰地了解知乎产品能获得用户认同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用户会问问题?因为每个人都存在知识盲区,用户希望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指导答案,解决自己的问题,

为什么不用搜索引擎去搜索答案而是去问问题?因为搜索引擎不一定能搜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同时搜索出来的答案不一定高质量,所以才会有百度知道等产品的出现。百度知道等产品本质上是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搜索结果。

为什么要去知乎提问而不是百度知道呢?因为在知乎提问的问题相对高端,需要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职业背景的人才能回答。同时,问题本身没有标准答案,我们更加看重回答问题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

用户追求高质量的答案的本质就是我存在知识盲区,而问题本身需要一定知识背景的人方能回答,而且在我身边的人无法回答的问题。会通过知乎这种社会化问答产品来解决。正是这种相对高端的用户需求,给知乎这种社会化问答产品带来相当大的运营难度。如何聚集一批专家?如何筛选答案?如何推荐问题?都需要花很多时间、很多精力去解决的。

(三)知乎网站功能分析

根据周源在年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的介绍,知乎这一年其实只是做了一个功能:问答。所以对知乎网站功能分析将围绕问答这一功能进行解构。(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就目前来看,知乎的网站架构比较简单,就是围绕着问答进行产品改进,着重在细节上的改进。而在社会化这一块尚未进行比较大的改进,这个与知乎发展阶段有关,毕竟还未发展到透过问答进行社交活动的层次。上图纯粹让大家了解一下知乎的核心功能,没有在交互设计、流程上作过多分析,比较关心交互设计的朋友们可以仔细研究知乎每一个版本的改进。

三、这一年,知乎是如何运营的?

我自己使用知乎大概半年时间,对知乎的运营观察用了2个月。应该来说,目前,知乎的运营是一种基于话题的产品运营。最近发现,每当微博上发生一些热点的时候,知乎都会涌现出与热点相关的问题,引发众多用户的围观与回答。当出现高质量的回答后,该答案会在社会化媒体中进行二次传播,引发又一股围观潮,进而提升用户的活跃度。对于知乎运营的分析,我将从内容与推广两个角度进行观察与归纳,如有不对的地方,请及时指正。

(一)基于兴趣的内容运营

最初,知乎的第一批种子用户来自互联网从业者,所以在知乎公布的“8月份新增内容分布”图上,你会发现互联网占据了50%的新增内容。最初传播的高质量答案大多与互联网热门的话题有关。后来随着注册用户的增加,伴随着用户兴趣图谱上的拓展,知乎上的新增内容分布逐渐开始增加、扩散,内容也不再拘束于互联网方向,生活、旅行,音乐都成为热门类别之一。就12月的知乎新增内容来看,已经发展到基于兴趣的内容运营上,在这一基础上,可以逐渐开始基于兴趣的社交规划,让问答成为彼此认识的一个桥梁。说到内容运营,提问题很容易,但如何产生高质量的回答非常难,那么知乎的高质量回答又来自哪里呢?

篇2:网络图谱论“知乎”

引言: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为了让自己“读懂”知乎,知乎是一个颇有吸引力的产品,甚至一度转移了我对微博的兴趣,由此我更想搞清楚知乎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它是如何运作的。当然谈知乎很可能就是在谈Quora,可惜我还没用过Quora所以没有发言权,所以只能就知乎作一番分析。

一论:知乎是一种混合网络,由个人结点和知识结点两种结点构成

这种网络结构的成因是由于一个大胆而有趣的设定:用户既可以follow“人”,也可以follow“问题”和“话题”。下图展现了这种结构:

个人结点(或称为社交结点)就是活跃于网络中的用户;而知识结点包括问题结点和话题结点两种,且一个问题结点既包括一个问题也包括该问题下的多个回答。社交结点可同时与问题、答案和话题产生信息交互,如下图:

在该混合网络中,个人结点与知识结点、知识结点之间以及个人结点之间有着丰富多元的信息交互,下图归纳了网络中主要的信息传递活动:

与维基百科、百度知道等其他类型产品的一大差异是,知乎中结点之间的信息交换是双向和持续的,这使得知乎的网络系统中,信息流的传递更加频繁也更具传染性。

二论:受益于网络机制,知识结点可以自动生长

这是一种类生命机制:每个知识结点可从网络中持续不断地吸收知识养料,同时又能把这些养料进行组织和优化。“吸收养料”是因为每一个知识结点都可通过关联的话题和人等中介让更多的人看到,吸引他们来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答案;“组织和优化”指对答案的投票机制,以一种自组织的方式把最优秀的答案凸显出来,同时“没有帮助”功能又可以把劣币淘汰。

三论:在功能层面,个人结点相当于一种特殊的知识结点,更进一步说,是“伪”社交结点

用户在知乎上的行为几乎全是知识相关的行为,用户做其他社交活动的权利被极大限制。在混合网络中,一个个人结点中起到的作用除了贡献知识以外,就是引发关注他的用户与更多有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发生关联,使网络中的link数量快速增加,这种作用是与“话题”类似的,因此可以把个人结点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知识结点。因此我画了下面这张图,把用户也抽象成了一种知识结构,放置于整个知识层级之中:

不仅如此,随着使用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感觉到知乎中的个人结点实质上是“伪”社交结点,而知乎其实是一个“伪”社交网络。我的依据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同样是可被关注的对象,“人”、“问题”、“话题”这三者在系统中不是等权重的,“问题”最为重要,而“人”和“话题”则次之。

何出此言呢?我们看最新动态信息的组成结构里,每一条信息的标题都是非常醒目的“问题”,尽管这条信息可能是由某个被关注用户的行为所引发的,但其展现形式都是问题主导。这说明“问题”才是知乎中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结点,并非“人”。

更直接的证据体现在“通知”和“动态”的区分上。通知是一种强推送的形式,而动态是一种弱推送的形式,强弱之分暗示了产品设计者对信息权重的设定。我刚用知乎时最纳闷的就是什么信息会在通知中出现,什么信息会在动态中出现,始终找不出背后的规则。用了一段时间后才慢慢悟出来,两者的区别在于(大体上):

“通知”中的信息:与我关注的“问题”有关的所有新动态

“动态”中的信息:与我关注的“问题”“用户”“话题”有关的所有新动态

比如说我关注了“李开复”,那么李开复回答了什么问题,系统并不会通知我;但是如果我关注了问题“李开复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影响力?”,那么所有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会通知到我,

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问题”在系统中的权重远大于“人”。

2 社交的种种激励因素和互动方式在知乎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简单列举几点:

1)不能上传图片

2)回答中显示的头像很小

3)不能对回答的评论进行评论

4)用户的profile极其简单,连性别都不用填

5)……

这些约束说明:知乎不骑墙,它并不是既想做知识网络又做社交网络,它很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就是做大做好知识网络。社交网络在整个知乎系统中的地位是从属性的,是手段不是目的。

总结:知乎到底想干什么?还有哪些软肋?

知乎的野心是建立一个庞大、无边界、迅速反应的自组织知识网络,这里“自组织”包含两个方面:1)结点和链接自动、快速、合理地增加;2)结点内容自动、快速、合理地丰富。而网络的主导结点是“问题”,从属结点是“人”和“话题”,这两者都是为拓展问题结点数量和丰富问题结点内涵而服务的。所以说虽然“人”和“话题”是次级结点,但它们却是整个网络系统的两大动力引擎,知乎未来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建立起完善的话题体系和完备的专家系统。

那么知乎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呢?这里我不想从界面的角度来分析,这方面的小改进点肯定有不少,比如很多用户抱怨的搜索框的问题,而是想仍旧从网络的机制这一深层视角来看。我认为知乎目前最大的一个机制设计缺陷是:现有的机制更有利于旧问题结点而不利于新创建的问题结点,使得这些新结点不能快速进入知乎的知识网络体系,建立足够的联结,以享受网络从四面八方输送过来的知识养料;说得更直白点,新提出的问题不能快速地得到解答。

为什么这么说呢?正如前面已经分析的那样,“通知”的信息都是和已被关注的问题有关的,这些问题自然是老问题,而如果此时有人提出个新问题,其他用户是不可能在“通知”消息中得到的,只有可能在“动态”中看到。问题就出在这儿:如果你已经关注了很多问题,那么每次登录知乎看到的新通知就有很多条,强推送的通知信息会把弱推送的动态信息淹没掉,对付通知就足够,你根本无暇在动态中发现那些新问题,你被迫关注的信息总是那些老问题。

设想一下,如果知乎改变策略,把“人”和“话题”的权重设置成和“问题”一样会出现什么情况,那么一旦被关注话题或者被关注人添加了新问题,用户就能被通知到,那么新问题被迅速解答的几率就大增。当然这样的话“通知”就过于臃肿庞大了,因此一个折中的改进是:仍旧保留“人”和“话题”的低权重,但留个口子:凡是被关注话题或被关注人新添加的问题统统归入“通知”,余下其它有关“人”和“话题”的动态信息仍归为“动态”。这样的话,新问题结点和老问题结点就被置于同等的优先级上,一方面新问题结点由于被关注人或被关注话题的“引荐”被更多用户所发现,得到快速的解答,另一方面老问题结点内涵的每一次丰富都能让关注它的用户受益,从而使得知乎的知识网络更加合理和高效。

作者:cuier227

篇3:网络知乎经典语录精选

1) 一个人的孤独程度与他上社交网络发状态的频率成正比。

2) 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与情感中迷茫的各位互勉!

3)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一场虚妄的宴席。

4) 我们生来孤独,无人可同行,无人。

5) 原来,夜空是明亮的,只是我们看不见。

6) 人生就像一张长长的画卷,你很难一眼看到尽头。当下的努力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目的,但却能让你变成更好的自己。既然迷茫,索性就不要东张西望,找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做,练好本领,然后,等风来。

7) 有一天卓别林得了抑郁症,医生建议他多看喜剧电影。

8) 普通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在能力上跟上天才的脚步。这不是不公平,因为更多的努力带来的是天才感受不到的经验和理解!

9) 出来了,很多心情,也只有音乐能懂。

10) 被欺负的时候要想尽一切办法反抗,告诉家长告老师报警,哪怕对方会报复你。有时候以暴制暴也是个好办法,你的忍让只会让对方变本加厉。一个懦弱的人只会让别人看不起。不要怕丢人,别让畜生毁了你的一生。

篇4:网络知乎经典语录精选

1) 谁比谁好,能好多少。爱情如此,情怀也一样。念天地之悠悠,是情怀。裤衩只想穿豹纹,也是情怀。有情众生,都是情怀。

2) 谁爱谁主动,等掏空之后,热情消磨之后就会离去,所谓的爱都是有限度的,如果你没有回应对方热情都会冷却,慢慢离去。

3) 寡悲少喜,宁柔从命。

4) 我曾经浓烈地,独一无二地,像献祭一般地爱过你,在我的世界里,你就像神一样,我还以为你给我的爱也是旗鼓相当的。

5) 邪魅狂狷恨俗流,语不惊人死不休。

6) 所有的陪伴或许都是短暂的。

7) 你恨极了这纠结的自我,又爱极了自己握拳奋战的模样。

8) 一个人,心中最难解的那些问题,通常不是源自知识的匮乏(求知可以谷歌百度),而是思维方式的禁锢。这些禁锢悄无声息,自己无法察觉,却总是能把人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认知牢笼中,纠结于不该纠结的问题,烦扰于纷繁芜杂的表象,而看不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

9) 天赋决定了你能达到的上限,努力程度决定了你能达到的下限。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远远没有达到要去拼天赋的地步。

10) 哲学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年轻人更好的认知世界,并且站得住脚。

11) 装逼是一个人的文艺,文艺是一群人的装逼。

12) 别忘了,你当年是第一。

13) 终其一生,每个人都想遇到更好的人,因此,都在力求让自己变得更好,但事实上,当你足够好的时候,你也就不那么需要另一半的那个人了,还是让命运来安排吧。

14) 你可以去挖掘人性,但永远别去考验人性。

15) 不要只顾着愤青,请学会带着镣铐起舞。

16) 很少有什么人或者事情,能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灯塔,但偶然出现的机缘,却可以点亮心中的蜡烛,我们应该借助这份光亮,回归自己,勇敢前行,而无须驻足留恋。

17) 夏天到了,被风吹起的裙角,想想就很美好呢。

18) 王权之上,尚有一把匕首。

19) 为何我年龄越大,看周星驰的电影越觉心酸?究其原因,我们都变成了我们当初讨厌的模样。以前觉得把人演成那样很可笑,现在发现人真的就那样。

20) 人生无常,无常让人感伤,让人堕落,让人孤独。难的是我们在这条无常的道路上能有恒常的坚持。简单地说,在经历了背叛、欺骗、侮辱、失去、等待、孤独、失败……等等之后,你还能保持最初的赤子之心吗?你能否保持爱人的能力,能否保持生活的热情,能否保持待人的真诚,能否坚持去实现梦想?

篇5:网络知乎经典语录精选

1) 那时不是不懂书本,而是真的不懂生活。

2) 不再蹦蹦跳跳,不是人长大了,是心变沉了。

3) 从不曾想起,因为从未忘记。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

4) 爱就是,忽然间有了软肋,也有了盔甲。

5) 永远不要承认自己是高手,因为这个称号是要付出代价的。

6) 这么美好的年纪,去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多好,但你却因为龌龊的情欲,和一个不喜欢的人行苟且之事。

7) 我想做一百件事来留住你,但其实我做一千件也留不住你。更让我难过的是我连一件事也做不了,只能在平淡无味的生活的间隙里,想一想,你此时在做什么呢。

8) 遇到问题要想办法去弥补去解决,不要去逃避。

9) 柯达直到破产那天,生产的胶卷质量都是很好的。只是世界不再需要它了。

10) 知世故而不世故,擅自嘲而不嘲人,爱人爱己,豁达乐观。

11) 一步天堂一步地狱,不多走几步,哪知道哪一步是哪一步呢。

12)平淡其实是很奢侈的,那意味着有很多爱你的人在为你而付出。

13) 别相信屌丝逆袭,能逆袭的都不是屌丝。

14) 暗恋一个人的心情:怕她知道,怕她不知道,怕她装作不知道。

15) 我最后在城市里留了下来,留了胡子剪了头发,体重渐渐增加,学会了洗衣做菜,在晴朗的假日里外出散步,在温度下降的前一天铺好被子,生活像流水一样渐渐把我淹没。当我再读到“十年之后”这样的句子的时候,我觉得这句话就在明天,在我下一个醒来的早晨等着我。

16) 赚不了脑力劳动的钱,吃不了体力劳动的苦。

17) 一切拖延的、漫长的、需要耗费你时间去思考是否实施的行动,都是由于你没有清晰的目标。

18) 人一生中会做很多多事情,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用值得不值得去衡量的,最好是看做了之后对自己的伤害度是否是自己可以承受的。

19) 地狱就是,你死的那天,你会遇上那个你本可以成为的人。

20) 多用年后的眼光来看自己,你就会觉得现在自己做的有些事情就是在浪费时间,然后顺便觉得在意别人的看法就是傻帽,年后谁TM还记得你当初上课放了个屁,还是咋的呀?

21) 表白应该是最终胜利时的号角,而不应该是发起进攻的冲锋号。

22) 我想起了她之前说过的那番“神逻辑”: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我大声歌唱,沉浸在自己优美的音乐中,所以我觉察不到痛疼和伤害;我欢乐地歌唱,吸引来的是鲜花,星星和飞鸟,我周围的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23) 不是优秀的人不合群,而是他们合群的人里,没有你。

24)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是只有一个勾股定理。

25) 孤独感,来自于对当前处境的强烈体验,出于本能迫切地想寻找他人分享此刻的感受,却发现无人可以诉说,无人适合倾听。

26) 伤害过后,有的人成为了恶魔,有的人成为了天使,有的人成为了上帝。

27) 文明并不仅仅是吃面不发出声音,还在于别人发出声音时你不去打量!

28)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29)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语言,一个英语,作为交流的日常语言,一个是会计,这是经济学的语言。还有一个重要的是游戏规则法律。

30) 我以前啊,和你一样,很想成为一个很厉害很厉害很厉害的人。喜欢看热血的东西,幻想自己是屠龙的勇士,登塔的先锋,我左手有剑,右手有光,没头没脑的燃烧自己,敌人的骑军来了,我说你们何人堪与之战,我的女人在等我。

篇6:经典搞笑段子知乎

1.《新还珠格格》看点:小燕子严重模仿痕迹,五阿哥和外国人称兄道弟;紫薇格格不那么美丽,金锁演技无能为力;皇上的范儿太随意,皇后的范儿太TVB;容嬷嬷米有了霸气,夏雨荷勾起了偶们地回忆……

2.Windows显示:“您可能是盗版软件的受害者……”不,微软,你搞错了,你才是盗版软件的受害者,而我,不是……

3.一天,女孩喝醉了,男孩送女孩回家,开了门,发现情况不对,女孩从家里翻出象棋摆好局,男孩5秒内看懂了,摔门而出,为什么!(男孩是红棋,红走)

4.某女电脑故障打电话到售后服务部门:“你们的电脑怎么这样,烂的要死,只有SB才会买你们的电脑。”客服回答:“很抱歉给您带来的不便。也请您不要这样批评自己,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解决……”

5.常有人在女寝楼下点蜡烛摆出心型,然后大吼:“我爱你!”表白。今晚A君大冒险输了,被罚模拟该情景,只允许说三个字。他生性羞涩,点好蜡烛后半天不肯开口。楼上发现的人越来越多,好几个窗口都是等着看热闹的人们,有的还为他加油鼓劲,结果憋了半天,他抬头就嚎:“卖 蜡 烛.”(@笑多了会怀孕)

6.一周末,妻在打扫房间,忽然冒出一句话:“唉!怎么一个家庭主妇永远有做不完的家务。”夫:“没办法呀!你又不同意我娶两个。”

7.家里水表坏了,多次致电自来水公司无果,一日心血来朝再次致电:我家的水表倒转。约半小时,自来水公司就到了。

8.一个姐姐,今年大概快三十了,今天过生日,蛋糕上插着十八根蜡烛,我我我没敢说什么……尼玛的后来才知道,她过得是十八岁生日的十周年纪念日……

9.请日本客户吃饭。席间,老总喝高了,于是手舞足蹈的讲起了历史,“想当年,我们杀小曰本,一刀一个…一刀一个…”那曰本客户看老总那么激动,就问翻译他说什么这么高兴呢?翻译憋了半天,说了一句:“他家原来是杀猪的…杀猪的…”

10.同学聚餐,大家都喝醉了,互相搀扶着回到宿舍,倒头就睡。半夜,我有些口渴,起来倒水,迷糊中看见地上有一红点儿,心想:“谁扔的烟头儿,也不掐灭了,就不怕着火?”上前用力一脚,把烟头儿踩灭了,然后去睡觉。然后一大早,我就听有人怒喊:“谁TMD把我的手机充电器给踩碎了?(@笑来了大姨妈)

【网络图谱论“知乎”逻辑是什么?知乎是如何运作的】相关文章:

1.辞职报告知乎

2.对照检查材料 知乎

3.知乎句子励志

4.南科大自荐信知乎

5.知乎入党考察材料

6.知乎评教育部推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7.考研复试英语自我介绍知乎

8.队名和口号大全知乎

9.知乎高考范文作文书

10.知乎上很励志的句子

下载word文档
《网络图谱论“知乎”逻辑是什么?知乎是如何运作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网络图谱论“知乎”逻辑是什么?知乎是如何运作的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