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兰亭集序原文注音及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注音及翻译

2022-10-15 08:23:5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三次方”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兰亭集序原文注音及翻译,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兰亭集序原文注音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兰亭集序原文注音及翻译

篇1:兰亭集序原文注音及翻译

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

yǒng h? jiǔ nián ,suì zài guǐ chǒu ,mù chūn zhī chū ,huì yú huì jī shān ?

永 和 九 年 ,岁 在 癸 丑 ,暮 春 之 初 ,会 于 会 稽 山

(译文)永和九年, 也就是癸丑年, (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 Yīn zhī lán tíng ,xiū xì shì yě 。qún xián bì zhì ,shào zhǎng xián jí 。cǐ dì 阴 之 兰 亭 ,修 禊 事 也 。群 贤 毕 至 , 少 长 咸 集 。此 地 (译文)兰亭聚会, 举行祓禊活动。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Yǒu ch?ng shān jùn lǐng ,mào lín xiū zhú ,y?u yǒu qīng liú jī tuān , yìng dài 有 崇 山 峻 岭 ,茂 林 修 竹 ,又 有 清 流 激 湍 , 映 带

(译文)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 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 zuǒ y?u ,yǐn yǐ w?i liú shāng qǔ shuǐ ,lia zu? qí cì ,suī wú sī zhú guǎn

左 右 ,引 以 为 流 觞 曲 水 ,列 坐 其 次 ,虽 无 丝 竹 管

(译文)环绕。(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 xián zhī shang ,yī shāng yī yǒng ,yì zú yǐ chàng xù yōu qíng 。

弦 之 盛 ,一 觞 一 咏 ,亦 足 以 畅 叙 幽 情 。

(译文)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shì rì yě ,tiān lǎng qì qīng ,huì fēng h? chàng 。yǎng guān yǔ zh?u zhī d

à ,

是 日 也 ,天 朗 气 清 ,惠 风 和 畅 。仰 观 宇 宙 之 大 ,

(译文)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

fǔ chá pǐn lai zhī shang ,suǒ yǐ y?u mù chěng huái ,zú yǐ jí shì tīng zhī yú, 俯 察 品 类 之 盛 ,所 以 游 目 骋 怀 ,足 以 极 视 听 之 娱, (译文)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

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xìn kě la yě 。

信 可 乐 也 。

(译文)实在快乐啊!

fū r?n zhī xiāng yǔ ,fǔ yǎng yī shì ,hu? qǔ zhū huái bào ,wù yán yī shì

夫 人 之 相 与 ,俯 仰 一 世 ,或 取 诸 怀 抱 ,晤 言 一 室

(译文)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

zhī nai ;hu? yīn jì suǒ tuō ,fàng làng xíng hái zhī wài 。suī qǔ shě wàn shū

之 内 ;或 因 寄 所 托 , 放 浪 形 骸 之 外 。虽 取 舍 万 殊

(译文)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

,jìng zào bù t?ng ,dāng qí xīn yú suǒ yù ,zàn de yú jǐ ,kuài rán zì zú ,

, 静 躁 不 同 , 当 其 欣 于 所 遇 ,暂 得 于 己 ,快 然 自 足 ,

(译文),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

c?ng bù zhī lǎo zhī jiàng zhì 。jí qí suǒ zhī jì juàn ,qíng suí shì qiān ,gǎn

曾 不 知 老 之 将 至 。及 其 所 之 既 倦 , 情 随 事 迁 ,感

(译文)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

kǎi jì zhī yǐ !xiàng zhī suǒ xīn ,fǔ yǎng zhī jiān ,yǐ w?i ch?n jì ,y?u bù 慨 系 之 矣 ! 向 之 所 欣 ,俯 仰 之 间 ,已 为 陈 迹 ,犹 不 (译文)感慨就会随之而来。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

n?ng bù yǐ zhī xìng huái ,kuàng xiū duǎn suí huà ,zhōng qī yú jìn !gǔ r?n 能 不 以 之 兴 怀 , 况 修 短 随 化 , 终 期 于 尽 !古 人 (译文)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yún :“sǐ shēng yì dà yǐ ”,qǐ bù t?ng zāi !

云 :“死 生 亦 大 矣 ”,岂 不 痛 哉 !

(译文)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怎能不悲痛呢?

měi lǎn xī r?n xīng gǎn zhī y?u ,ru? h? yī qì ,wai cháng bù lín w?n jiē 每 览 昔 人 兴 感 之 由 ,若 合 一 契 ,未 尝 不 临 文 嗟 (译文)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

dào ,bù n?ng yù zhī yú huái 。gù zhī yī sǐ shēng w?i xū dàn ,qí p?ng shāng w?i 悼 ,不 能 喻 之 于 怀 。固 知 一 死 生 为 虚 诞 ,齐 彭 殇 为 (译文)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

wàng zu? ,h?u zhī shì jīn ,yì y?u jīn zhī shì xī ,bēi fū !gù lia xù shí r?n 妄 作 ,后 之 视 今 ,亦 犹 今 之 视 昔 ,悲 夫 !故 列 叙 时 人 (译文)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

,lù qí suǒ shù ,suī shì shū shì yì ,suǒ yǐ xīng huái ,qí zhì yī yě 。h?u zhī ,录 其 所 述 ,虽 世 殊 事 异 ,所 以 兴 怀 ,其 致 一 也 。后 之 (译文)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即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后代的 lǎn zhě ,yì jiāng yǒu gǎn yú sī w?n 。

览 者 ,亦 将 有 感 于 斯 文 。

(译文)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篇2:兰亭集序原文及注音

兰亭集序原文及注音

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

yǒng h? jiǔ nián ,suì zài guǐ chǒu ,mù chūn zhī chū ,huì yú huì jī shān ?

永 和 九 年 ,岁 在 癸 丑 ,暮 春 之 初 ,会 于 会 稽 山

(译文)永和九年, 也就是癸丑年, (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 Yīn zhī lán tíng ,xiū xì shì yě 。qún xián bì zhì ,shào zhǎng xián jí 。cǐ dì 阴 之 兰 亭 ,修 禊 事 也 。群 贤 毕 至 , 少 长 咸 集 。此 地 (译文)兰亭聚会, 举行祓禊活动。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Yǒu ch?ng shān jùn lǐng ,mào lín xiū zhú ,y?u yǒu qīng liú jī tuān , yìng dài 有 崇 山 峻 岭 ,茂 林 修 竹 ,又 有 清 流 激 湍 , 映 带

(译文)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 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 zuǒ y?u ,yǐn yǐ w?i liú shāng qǔ shuǐ ,lia zu? qí cì ,suī wú sī zhú guǎn

左 右 ,引 以 为 流 觞 曲 水 ,列 坐 其 次 ,虽 无 丝 竹 管

(译文)环绕。(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 xián zhī shang ,yī shāng yī yǒng ,yì zú yǐ chàng xù yōu qíng 。

弦 之 盛 ,一 觞 一 咏 ,亦 足 以 畅 叙 幽 情 。

(译文)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shì rì yě ,tiān lǎng qì qīng ,huì fēng h? chàng 。yǎng guān yǔ zh?u zhī dà ,

是 日 也 ,天 朗 气 清 ,惠 风 和 畅 。仰 观 宇 宙 之 大 ,

(译文)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

fǔ chá pǐn lai zhī shang ,suǒ yǐ y?u mù chěng huái ,zú yǐ jí shì tīng zhī yú, 俯 察 品 类 之 盛 ,所 以 游 目 骋 怀 ,足 以 极 视 听 之 娱, (译文)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

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xìn kě la yě 。

信 可 乐 也 。

(译文)实在快乐啊!

fū r?n zhī xiāng yǔ ,fǔ yǎng yī shì ,hu? qǔ zhū huái bào ,wù yán yī shì

夫 人 之 相 与 ,俯 仰 一 世 ,或 取 诸 怀 抱 ,晤 言 一 室

(译文)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

zhī nai ;hu? yīn jì suǒ tuō ,fàng làng xíng hái zhī wài 。suī qǔ shě wàn shū

之 内 ;或 因 寄 所 托 , 放 浪 形 骸 之 外 。虽 取 舍 万 殊

(译文)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

,jìng zào bù t?ng ,dāng qí xīn yú suǒ yù ,zàn de yú jǐ ,kuài rán zì zú ,

, 静 躁 不 同 , 当 其 欣 于 所 遇 ,暂 得 于 己 ,快 然 自 足 ,

(译文),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

c?ng bù zhī lǎo zhī jiàng zhì 。jí qí suǒ zhī jì juàn ,qíng suí shì qiān ,gǎn

曾 不 知 老 之 将 至 。及 其 所 之 既 倦 , 情 随 事 迁 ,感

(译文)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

kǎi jì zhī yǐ !xiàng zhī suǒ xīn ,fǔ yǎng zhī jiān ,yǐ w?i ch?n jì ,y?u bù 慨 系 之 矣 ! 向 之 所 欣 ,俯 仰 之 间 ,已 为 陈 迹 ,犹 不 (译文)感慨就会随之而来。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

n?ng bù yǐ zhī xìng huái ,kuàng xiū duǎn suí huà ,zhōng qī yú jìn !gǔ r?n 能 不 以 之 兴 怀 , 况 修 短 随 化 , 终 期 于 尽 !古 人 (译文)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yún :“sǐ shēng yì dà yǐ ”,qǐ bù t?ng zāi !

云 :“死 生 亦 大 矣 ”,岂 不 痛 哉 !

(译文)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怎能不悲痛呢?

měi lǎn xī r?n xīng gǎn zhī y?u ,ru? h? yī qì ,wai cháng bù lín w?n jiē 每 览 昔 人 兴 感 之 由 ,若 合 一 契 ,未 尝 不 临 文 嗟 (译文)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

dào ,bù n?ng yù zhī yú huái 。gù zhī yī sǐ shēng w?i xū dàn ,qí p?ng shāng w?i 悼 ,不 能 喻 之 于 怀 。固 知 一 死 生 为 虚 诞 ,齐 彭 殇 为 (译文)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

wàng zu? ,h?u zhī shì jīn ,yì y?u jīn zhī shì xī ,bēi fū !gù lia xù shí r?n 妄 作 ,后 之 视 今 ,亦 犹 今 之 视 昔 ,悲 夫 !故 列 叙 时 人 (译文)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

,lù qí suǒ shù ,suī shì shū shì yì ,suǒ yǐ xīng huái ,qí zhì yī yě 。h?u zhī ,录 其 所 述 ,虽 世 殊 事 异 ,所 以 兴 怀 ,其 致 一 也 。后 之 (译文)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即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后代的 lǎn zhě ,yì jiāng yǒu gǎn yú sī w?n 。

览 者 ,亦 将 有 感 于 斯 文 。

(译文)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解读《兰亭集序》序文的情感线索

《兰亭集序》作为一篇书序,依体例先叙聚会原因:“修稧事也”;介绍参加人员:“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咸”二字尽显名士贤才荟萃、济济一堂之盛况。再叙写聚会之处兰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山崇、岭峻,林茂、竹修,流清、湍激;山溪如带,环绕兰亭;加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景语皆情语,更显名士贤才相聚,其乐融融!“一觞一詠,亦足以畅叙幽情”,“畅叙”即尽情地、充分地叙述言说,而“幽情”即幽深内藏不宜言说的情感;“畅叙”与“幽情”的寓意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对比,再加“一觞一詠”,从细微之处展现了名士贤才此次聚会的尽情、尽兴、尽致!也使读者体味到王羲之叙事、写景、抒情的清微淡远。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在“仰”“俯”之中,王羲之“游目骋怀”,超然于现世万物之上而引发思考,透露着玄理。“信可乐也”:信,确实、的确。一个“信”字把文章的欢乐之情推向了高潮。

在欢聚之时,王羲之寓目山水,由眼前情境而体认字宙之无穷无尽,顿悟自然万物的生生不息,继而进入玄理的思索:人与人在世间交往生存,与生生不息的自然相比,人的一生多么短暂,因此种种感慨油然而生:尽管人们生活态度不同,性情癖好静躁不同,但是当人们为所接触的事物感到快乐自足,竟然不知衰老即将到来时的感受是一致的;而当以前感到快乐的事情转眼间变为陈迹,人们怎能不因此而生感慨?更何况人的寿命有长有短,随着天地造化最后都将终归于尽呢?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揭示了自然万物与“我”在“物我泯一”的心境中相感相通时,人的情感会自然地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哲理;因而千百年来使后世读者感叹不已。

序文再引《庄子·德充符》“死生亦大矣”,转入对人生的思考:死生也是人生变化中的大事情啊!在这里“死生”实际上是一个偏义复词,词义着重在“死”字上。“岂不痛哉”既表达了王羲之对人生短暂、死生不由人意的无奈和哀痛,又与前文“信可乐也”遥相呼应,鲜明对照,使文章感情陡起波澜,令人感慨。

由山水感发而悟玄理的心境,《兰亭集序》表达的情感是复杂的:每当看到前人产生感慨的缘由与自己感叹情怀的缘起相契相合时,王羲之不能不面对前人的文章嗟叹哀伤,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在这里,前文既已表明“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那么究竟还有什么原因使作者“临文嗟悼”,且又“不能喻之以怀”,也即不宜明白言说或难以明白言说呢?王羲之给后世读者留下了疑问!

接着,作者批评了前人观点,认为“一死生”是不真实的,“齐彭殇”是妄造的,这不仅超越了老庄,也超越了与他同时代崇尚清谈的一般士大夫文人;而且使我们体味到:王羲之内心深处渴望着在有生之年能多做实事而不应空谈玄理的志向。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在这里,“悲夫”既与“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相呼应,又与前文“信可乐也”“岂不痛哉”一一照应,使文章形成了“乐——痛——悲”三层情感波澜;而序文结束在“悲夫”,不能不再次引发我们对书圣难以言说之悲的疑问和思考。

最后,文章依体例补记了诗文结集成书的经过,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煞尾,又与前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照应。在一段之内的反复述说分明使我们真切感到:书圣胸中必有块垒难以消解且又不宜诉说,只能寄托“后之览者”“有感于斯文”,希望穿透时空阻隔而与后世读者心灵交流,呼唤着后世读者的理解。

篇3:兰亭集序原文注音

(晋)王羲之

yǒng h? jiǔ nián ,suì zài guǐ chǒu ,mù chūn zhī chū ,huì yú huì jī shān ?

永 和 九 年 ,岁 在 癸 丑 ,暮 春 之 初 ,会 于 会 稽 山

(译文)永和九年, 也就是癸丑年, (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 Yīn zhī lán tíng ,xiū xì shì yě 。qún xián bì zhì ,shào zhǎng xián jí 。cǐ dì 阴 之 兰 亭 ,修 禊 事 也 。群 贤 毕 至 , 少 长 咸 集 。此 地 (译文)兰亭聚会, 举行祓禊活动。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Yǒu ch?ng shān jùn lǐng ,mào lín xiū zhú ,y?u yǒu qīng liú jī tuān , yìng dài 有 崇 山 峻 岭 ,茂 林 修 竹 ,又 有 清 流 激 湍 , 映 带

(译文)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 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 zuǒ y?u ,yǐn yǐ w?i liú shāng qǔ shuǐ ,lia zu? qí cì ,suī wú sī zhú guǎn

左 右 ,引 以 为 流 觞 曲 水 ,列 坐 其 次 ,虽 无 丝 竹 管

(译文)环绕。(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 xián zhī shang ,yī shāng yī yǒng ,yì zú yǐ chàng xù yōu qíng 。

弦 之 盛 ,一 觞 一 咏 ,亦 足 以 畅 叙 幽 情 。

(译文)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shì rì yě ,tiān lǎng qì qīng ,huì fēng h? chàng 。yǎng guān yǔ zh?u zhī d

à ,

是 日 也 ,天 朗 气 清 ,惠 风 和 畅 。仰 观 宇 宙 之 大 ,

(译文)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

fǔ chá pǐn lai zhī shang ,suǒ yǐ y?u mù chěng huái ,zú yǐ jí shì tīng zhī yú, 俯 察 品 类 之 盛 ,所 以 游 目 骋 怀 ,足 以 极 视 听 之 娱, (译文)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

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xìn kě la yě 。

信 可 乐 也 。

(译文)实在快乐啊!

fū r?n zhī xiāng yǔ ,fǔ yǎng yī shì ,hu? qǔ zhū huái bào ,wù yán yī shì

夫 人 之 相 与 ,俯 仰 一 世 ,或 取 诸 怀 抱 ,晤 言 一 室

(译文)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

zhī nai ;hu? yīn jì suǒ tuō ,fàng làng xíng hái zhī wài 。suī qǔ shě wàn shū

之 内 ;或 因 寄 所 托 , 放 浪 形 骸 之 外 。虽 取 舍 万 殊

(译文)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

,jìng zào bù t?ng ,dāng qí xīn yú suǒ yù ,zàn de yú jǐ ,kuài rán zì zú ,

, 静 躁 不 同 , 当 其 欣 于 所 遇 ,暂 得 于 己 ,快 然 自 足 ,

(译文),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

c?ng bù zhī lǎo zhī jiàng zhì 。jí qí suǒ zhī jì juàn ,qíng suí shì qiān ,gǎn

曾 不 知 老 之 将 至 。及 其 所 之 既 倦 , 情 随 事 迁 ,感

(译文)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

kǎi jì zhī yǐ !xiàng zhī suǒ xīn ,fǔ yǎng zhī jiān ,yǐ w?i ch?n jì ,y?u bù 慨 系 之 矣 ! 向 之 所 欣 ,俯 仰 之 间 ,已 为 陈 迹 ,犹 不 (译文)感慨就会随之而来。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

n?ng bù yǐ zhī xìng huái ,kuàng xiū duǎn suí huà ,zhōng qī yú jìn !gǔ r?n 能 不 以 之 兴 怀 , 况 修 短 随 化 , 终 期 于 尽 !古 人 (译文)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yún :“sǐ shēng yì dà yǐ ”,qǐ bù t?ng zāi !

云 :“死 生 亦 大 矣 ”,岂 不 痛 哉 !

(译文)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怎能不悲痛呢?

měi lǎn xī r?n xīng gǎn zhī y?u ,ru? h? yī qì ,wai cháng bù lín w?n jiē 每 览 昔 人 兴 感 之 由 ,若 合 一 契 ,未 尝 不 临 文 嗟 (译文)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

dào ,bù n?ng yù zhī yú huái 。gù zhī yī sǐ shēng w?i xū dàn ,qí p?ng shāng w?i 悼 ,不 能 喻 之 于 怀 。固 知 一 死 生 为 虚 诞 ,齐 彭 殇 为 (译文)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

wàng zu? ,h?u zhī shì jīn ,yì y?u jīn zhī shì xī ,bēi fū !gù lia xù shí r?n 妄 作 ,后 之 视 今 ,亦 犹 今 之 视 昔 ,悲 夫 !故 列 叙 时 人 (译文)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

,lù qí suǒ shù ,suī shì shū shì yì ,suǒ yǐ xīng huái ,qí zhì yī yě 。h?u zhī ,录 其 所 述 ,虽 世 殊 事 异 ,所 以 兴 怀 ,其 致 一 也 。后 之 (译文)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即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后代的 lǎn zhě ,yì jiāng yǒu gǎn yú sī w?n 。

览 者 ,亦 将 有 感 于 斯 文 。

(译文)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知识扩展:兰亭集序读后感

王羲之说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确,人生匆匆,短短数十载而已。所以他才认为死和生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他本来就知道“一死生”“齐彭殇”是虚幻荒唐的、妄造的。读那些文字,我感受到了他对自己生命的热爱之情。正因为人生无常,所以才更加珍惜;正因为死生亦大,所以才有无尽的眷恋……

生活在当今社会,我们并没有像王羲之那时的社会压力,所以我们应该活得更自在。“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拥有了享受生活的权利,那么就要好好地珍惜,不要等将要失去时才恍然大悟后悔莫及。

我们虽没有王羲之那样独特的见解,但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去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那么我想我们也是幸福的,因为冥冥之中我们已诠释了自己生命的真谛,如果能够这样,那就足够了。

昨天是已走过的,明天是即将走过的,唯有今天正在走过……生命数十载,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能一帆风顺地走完这一程,固然最好;如若不能,我想只要你曾为之付出,拼搏过,曾珍惜过,那也必将是无怨无悔!

我们并不能够去改写历史,也不能够预知未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珍爱自己的生命,好好的活着,在有限的生命之中去创造那无尽的回忆与欢乐。请珍惜这绝无仅有的机会去活出自己的精彩,去追求自己活着的意义……因为,只有懂得生命真谛的人,才可以将短暂的生命延长!

篇4:兰亭集序原文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翻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创作背景

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东晋时期,不少名士住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风雅集会,这些名流高士,有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儿子献之、凝之、涣之、玄之、徽之等四十一人。

江南三月,通常是细雨绵绵的雨季,而这一天却格外晴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惠风 和畅,溪中清流激湍,景色恬静宜人。兰亭雅集的'主要内容是“修禊”,这是中国古老 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 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

兰亭雅集的另一个项目是流觞曲水,四十一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则要罚酒三杯。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被罚了酒。清代诗人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大家把诗汇集起来,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纸上,即席挥洒,心手双畅,写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篇5: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序全文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兰亭序简介

王羲之的行书有如行云流水,其中又以兰亭叙为最极品;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右军宦游山阴,与孙统承、谢安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修之礼。饮酒赋诗,由他以特选的鼠须笔和蚕茧纸,乘兴而书写了一篇序,记序盛会,共三百二十四字,其中二十个「之」字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此帖下笔有如神助,有「遒媚劲健,绝代所无」之誉。

右军将之传给子孙,直至七代孙智永,遗付给辩才,后来被唐太宗「骗」入内廷,唐太宗对他的字着迷不已,曾命书人赵模等各数本赐给王、臣、真迹则陪他殉葬在昭陵了。武后时,韫桓掘发,真迹又复出,收入玄宗内府,且刻石置于学士院,称为「定武兰序」,经历宋、金而亡。但此本和今天流传下来的墨本各不相同,很难确定究竟原来是什么样子。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篇6:兰亭集序翻译及原文

兰亭集序翻译及原文

兰亭集序翻译及原文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 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 qū)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a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虽趣(qǔ)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北面的兰亭聚会,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埋藏在心中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一辈子。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如果碰到和我想法一样的,(我)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谬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以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作的诗。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于这次集会的诗文。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欣赏吧,希望对于同学们的文言文学习和翻译有所帮助和裨益,同学们也可以去欣赏一下关于《兰亭集序》书法哦,以增进对于作者王羲之的理解和认识!

篇7: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作品原文

永和⑴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⑵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⑶山阴之兰亭,修禊(xì)⑷事也。群贤⑸毕至⑹,少(shào)长(zhǎng)⑺咸⑻集。此地有崇山峻岭⑼,茂林修竹⑽,又有清流激湍(tuān)⑾,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⒀,列坐其次⒁。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⒂,一觞一咏⒃,亦足以畅叙幽情⒄。

是日也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èng)⒇,所以(21)游目骋(chěng)(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虽趣(qū)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àn)得于己,快然(31)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xì)之(35)矣。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fú)!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注: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最新课本,虽趣(四声)舍万殊的“趣”字读qǔ。

作品注释

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年—356年共。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41位国家顶级军政明星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会[huì]于会[kuài] 稽:会:集会。会稽,郡名,今浙江绍兴。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4、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5、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6、毕至:全到。毕:全、都。

7、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8、咸:都。

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0、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长,引申为高。

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 盛大。

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是日也:这一天。

19、惠风:和风.和畅:缓和。

20、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1、所以:用来。

22、骋:使„奔驰(使动用法)

23、极:穷尽。

24、信:实在。

2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引起下文的助词。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26、取诸:从„„中取得。

27、悟言:坦诚交谈。《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一说,对面交谈。

28、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29、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通“趋”,趋向,取向。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

30、静躁:安静与躁动。暂:短暂,一时。

31、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32、(曾)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曾:竟然。

33、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4、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 变化。

35、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36、向:过去、以前。

37、陈迹:旧迹。

38、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39、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0、期:至,及。

41、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判断句。

42、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43、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4、喻:明白。

4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46、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47、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48、虽世殊事异: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虽,纵使。

49、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0、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1、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作品译文

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禊祭礼。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的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的大事)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却)不能明白于心。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参加聚会的人,抄录下他们作的诗赋,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缘由,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集会的诗文。

相关文章推荐推荐阅读:

兰亭集序原文

高中兰亭集序原文

兰亭集序原文、注释、译文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繁体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篇8:将进酒注音原文及翻译

将进酒注音原文及翻译

将进酒注音原文及翻译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将(qiāng):请。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这首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指的是父母。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年迈的父母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会须:应当。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馔,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

⑾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zì):放纵,无拘无束。谑(xuè):玩笑。

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沽(gū):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⒃尔:你。销:同“消”。

译文

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

年轻时候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

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

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

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别停下杯子。

我为你们高歌一曲,

请你们都来侧耳倾听:

钟鸣馔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

只希望长驻醉乡不再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这两种酒是寂寞的,

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乐平关你可知道,

斗酒万钱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

你只管端出酒来让我喝。

五花千里马,千金狐皮裘,

快叫那侍儿拿去换美酒,

我和你们共同消解这万古愁!

篇9:爱莲说注音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注音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盛:特别,十分。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

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乎:当然。宜:应当。众:多。

异义词

(亭亭净植)植: 古义:立

今义:种植

(宜乎众矣)宜:

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特点

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

题解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但都是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赏析“说”,

是一种议论性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赏析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 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 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的高贵品质。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 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 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文章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莲花的形象,赞美莲花的品格。第二段与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相比较,点明莲花“君子”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的高明手法,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把爱莲这一主题落到了实处,也把爱莲变现的淋漓尽致。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蔓不枝”,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句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达的意思恰好相反。其中心句为:“莲,花之君子者也。”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 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己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有押韵,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佳品。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如果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对莲的喜爱)为线索;两个陪衬,以水陆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和牡丹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爱菊花,爱牡丹,爱莲花,指代三种人菊花:隐居避世的人;莲花:指品德高尚,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牡丹:指追求富贵高傲之人。

背景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 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 赏析《爱莲说》,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兰亭集序原文注音及翻译】相关文章:

1.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2.将进酒注音原文及翻译

3.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王羲之

4.《兰亭集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5.兰亭集序的原文翻译

6.《兰亭集序》原文与翻译

7.劝学原文及注音

8.望岳翻译和原文及注音

9.兰亭集序全文及翻译

10.木兰诗翻译及注音

下载word文档
《兰亭集序原文注音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