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低压配电保护技术论文

低压配电保护技术论文

2022-10-23 08:53:5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你想干嘛干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低压配电保护技术论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低压配电保护技术论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低压配电保护技术论文

篇1:低压配电保护技术论文

低压配电保护技术论文

低压配电保护技术论文【1】

【摘 要】低压配电保护技术是电气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出现技术问题则会影响到整个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甚至会引起火灾或者是触电等事故。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提高低压配电保护技术。

本文作者对低压配电保护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案。

【关键词】低压配电;保护技术;电气设备;电气灵敏度

1.配电线路保护的选择性

配电线路保护的选择性是指在配电网络中某一点发生过电流故障时,配电保护电器按预先规定动作的次序有选择性地动作,不允许越级动作,把事故停电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根据《规范》要求,配电线路采用的上下级保护电器动作应具有选择性,各级之间应能协调配合。目前采用的保护电器主要有两种:断路器和熔断器。而前者从保护特性的角度又可以分为选择型断路器和非选择型断路器。

1.1配电线路对保护电器的要求

配电线路对保护电器的要求很高,必须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总结,才能进行保护电气的安装。一般情况下,配电线路主要由放射式以及树干式两种。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这两种进行混合。

根据保护电器在配电线路中的位置以及重要性,可以将其分为三级,每一级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具体内容为:

第一、低压主开关柜内保护电器。

低压主开关柜内保护电器应把供电的可靠性放在首要位置,以确保连续供电。由于低压保护电器接近电力变压器,主配出母线的容量特别大,因此要求它既应与电力变压器一次侧的高压熔断器的保护特性配合,又应与下级保护电器尽可能实现全选择性保护配合。

第二、一般配电开关柜内保护电器。

一般配电柜是电网的中间层部分,配电柜中低压保护电器主要任务是尽快切断和限制短路电流及在系统设备和线路上产生的机械应力和热应力,尽快隔离出故障的馈线和设备,保证非故障线路持续供电。

第三、终端配电箱内保护电器。

终端配电箱直接连接用电设备,短路或接地故障时要求尽快甚至瞬时切断电路,无选择性要求。终端配电箱内的低压保护电器应设短路和接地故障保护,而线路末端则不必设短路保护,而是根据所接用电设备需要装设控制电器(如接触器)或用电设备的过载保护电器(如热继电器)。

1.2低压保护电器的级间选择性配合技术

在对低压保护电气的级间选择性配合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了解低压保护电器的特性,这样才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选择出适合的保护电气;其次,就是要对保护电气的动作电流、时间以及额定电流进行整定,这样才能够在线路出现故障之后将停电范围缩小。

在选择的过程中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上下级均为熔断器的选择性配合。

第二、上级为熔断器,下级为非选择型断路器。

第三、上级为非选择型断路器,下级为熔断器。

第四、上下级均为非选择型断路器的选择性配合。

第五、上级为选择型断路器,下级为熔断器。

第六、上级为选择型断路器,下级为断路器。

第七、上级为带接地故障保护的断路器。

低压保护电器的级间选择性配合主要包括上述七种,所以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选择性配合,以提高其安全性与可靠性。

2.低压保护电器的灵敏度

低压保护电器的灵敏度是指保护电器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在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最轻微的短路故障时能可靠动作。它直接决定了低压保护电器动作的可靠性,是反映配电线路安全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低压保护电气的灵敏度主要包括熔断器的灵敏度以及断路器的灵敏度两方面,而提高保护电气灵敏度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内容为:

第一、保护电器的额定电流或整定电流值在大于线路计算电流(或要求的倍数)和能躲过短时过载电流的条件下尽量选小。

第二、尽量加大断路器保护的线路末端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的单相短路电流,即降低线路的相线和中性线。

第三、采用低压断路器时选用带短延时保护的低压断路器。

第四、若带短延时保护的低压断路器灵敏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应采用零序电流保护或剩余电流动作保护。

3.线路保护的选择性与保护电器的灵敏度之间的关系

确保低压保护电器动作的选择性和提高保护电器的灵敏度是有矛盾的。在设计过程中只有正确整定参数,才可能做到两者兼顾。而对于最末一级线路的保护,在符合其它条件下选择性应尽量选低些以利于提高灵敏度,同时也有利于上级保护的选择性。

若考虑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出现了难以两者兼顾的情况,则应权衡利弊,有所取舍。例如在火灾爆炸危险环境和有触电危险的场所,应着重于提高保护电器的灵敏度,而对触电危险性不大而对供电可靠性有较高要求的场所,则应着重考虑线路保护的选择性。

4.低压保护电器选型方案

4.1低压保护电器应用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以熔断器作为低压保护电器的方式存在种种不足,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只有少数旧小区以及生产装置在应用。

目前,一些新小区以及生产装置中普遍应用的低压配电保护电气为低压断路器,这主要是因为其不仅可以遥控合闸、带电负载断开,而且还具有很多的保护功能,能够有效提高其安全性。

4.2配电线路故障特点

根据《规范》要求,配电线路应装设短路保护、过负载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对于配电线路来说,主要故障为接地故障,约占所有配电线路故障的80~90%。

而短路和接地故障发生在末端回路多,大约占至90%以上,特别是插座回路更是如此,因为插头、插座和移动电器及其导线和接头等较容易出现故障。对于电动机等用电设备来说,通常是过载多,短路故障较少,而过载通常用热继电器或电动机保护器保护,不会使终端配电箱内保护电器动作。

4.3低压保护电器选择

根据配电线路的故障特点和低压保护电器的级间选择性的配合情况,依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对保护电器的选型方案建议如下:

第一、低压主开关柜内保护电器应选用选择型断路器。

第二、终端配电箱内保护电器通常选用非选择型断路器或漏电断路器,以提高保护电器灵敏度。

第三、对于一般设备,一般配电柜内保护电器宜选用熔断器,因为熔断器限流特性好,价格便宜,易满足选择性要求。但供电用电设备不多,且偶然停电影响不太大时,也可选用非选择型断路器。

第四、对于重要设备,各级均宜选用智能型断路器并采用ZSI技术确保级间选择性的配合,提高供电可靠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类低压配电保护装置得到了广泛应用。可是人们却忽视了保护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传统的低压配电保护技术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给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探索更加安全、环保、可靠的低压配电保护技术。

【参考文献】

篇2: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论文

【摘 要】低压配电遍及各个领域,不仅专业人员接触,众多非专业人员都会触及,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人员做好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尽力达到大家用电安全,用电可靠;本文从短路、过载、接地几方面浅析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

【关键词】配电线路;短路;负荷断路器;接地故障

低压配电如果在设计、施工中存在不当,将容易导致人身触电或线路损坏,甚至引起电气火灾。为此,要求在低压配电线路设计中,应严格执行《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及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使之从根本上做好低压配电线路保护,并能正确选择保护电器的各项参数,保证在故障时能按要求切断电源,以保安全。

低压配电系统中各个相关的低压电器之间应有良好的特性配合,以正确的发挥各个低压电器的功能。比如,在《低压配电设计规范)中要求“配电线路采用的上下级保护电器,其动作应具有选择性”。

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低压断路器的性能及功能也越来越先进和完善。目前,在民用建筑的低压配电系统中,已广泛地应用低压断路器来实现低压配电系统的各种保护功能。所以,如何正确地选用低压断路器对低压配电的设计至关重要。

1.短路保护

低压配电线路装设短路保护,应在短路电流对被保护对象产生的热作用和机械作用造成危害之前切断短路电流。在民用建筑的低压配电系统中,大多数的短路保护,可以采用断路器来实现。

我们一般用断路器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运行短路分断能力和短时耐受电流三个指标来表示其分断能力;在某些场合,我们希望一台断路器在分断线路最大的短路电流后不维护还可以继续承载额定电流,那么,我们可以按断路器的运行分断能力不小于线路的预期最大短路电流的条件来选择断路器。

否则,可以按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来选择断路器。

从短路发生到短路保护电器动作并分断短路电流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要求配电系统在承受这段时间的短路电流后不会被破坏,这就必须对配电系统中的各种电器、导体及相关连接件进行热稳定的校验;绝缘导体的热稳定校验应符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4.2.2条规定。

在设计中,应特别注意那些距离供电变压器较近,计算负荷较小的线路,往往按计算电流选择的导线截面是无法满足热稳定要求。

2.过负载保护

低压配电线路装设过负载保护,应在过负载电流引起的导体温升对导体的绝缘、接头、端子或导体周围的物质造成损害前切断负载电流。过负荷保护电器的动作特性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2.1 IB≤In≤IZ

2.2 12≤1.45IZ

式中:IB被保护线路计算电流。

In保护电器的额定电流(对于可调的保护电器,额定电流In是给定的整定电流)。

IZ被保护导体的允许持续载流量。

12保证保护电器在约定时间内可靠动作的电流。

对于突然断电会导致比因过负荷而造成的损失更大的配电线路,不应装设切断电路的过负荷保护电器(如消防水泵的配电线路等),但应装设过负荷报警电器。还有对于多个低压断路器同时装入密闭箱体内的过负荷保护,应根据环境温度、散热条件及断路器的数量、特性等因素考虑降容使用。

另外,过负荷保护电器的整定电流应躲过正常的短时尖峰负荷电流(如用电设备启动电流)。

3.接地故障保护

低压配电线路装设接地故障保护应能防止人身间接电击以及电气火灾、线路损坏等事故。接地故障保护电器的选择应根据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TN、TT、IT系统),移动式、手握式或固定式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电气回路中导体截面等因素的确定。

接地故障是指相线对地或与地有联系的导电体之间的短路,它包括相线与大地、PE线、PEN线、配电和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敷线管槽、建筑物金属构件、采暖和通风等管道等之间的短路。

接地故障是短路的一种,自然需要及时切断电路以保证线路短路时的热稳定,不仅如此,若未切断电路,它还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当发生接地短路时在接地故障持续的时间内,与它有关联的电气设备和管道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和装置外的可导电部分间存在故障电压,此电压可使人身遭受电击,也可因对地的电弧或火花引起火灾或爆炸,造成严重生命财产损失。

而在低压配电系统中按接地形式不同可分为: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其中IT系统和TT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保护线直接接地(过去称为保护接地);TN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公共的保护线与电源中性点直接电气连接(过去称为接零保护)。

我们可以根据这三种系统接地形式来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特点:

3.1 TN系统的接地故障保护

TN系统配电线路接地故障保护的动作特性应符合下式:

Zs.1a≤U0

式中Za接地故障回路阻抗。

la保护电器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切断故障回路的电流。

U0相线对地标称电压(v)。

系统切断故障回路的时间应符合:配电线路或仅供给固定式电气设备用电的末端线路,不应大于5s;供电给手握式电气设备和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末端线路或插座回路不应大于0.4a。

TN系统的接地故障多为金属性接地故障,故障电流较大,可利用作过负荷保护和短路保护的过电流保护电器,兼作接地故障保护。但在某些情况下,如线路长、导线截面小时,过电流保护电器常不能满足系统切断故障回路的时间要求,则应采用漏电保护器作接地故障保护。

3.2 TT系统的接地故障保护

TT系统配电线路接地故障保护的动作特性应符合下式:

Ra.1a≤50V

式中Ra/F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电阻和PE线电阻之和。

la保证保护电器切断故障回路的动作电流。

由于TT系统的故障电流不易准确计算,长延时过电流保护1a值实际上难以确定,而TT系统的故障电流较小,过电流保护难以满足灵敏度要求,因此TT系统中应采用漏电保护器作接地故障保护。

TT系统配电线路内由同一接地故障保护电器保护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用PE线连接,并接至共用的接地极上。当有多极保护时,各级宜有各自的接地极。

3.3 IT系统的接地故障保护

IT系统发生第一次一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为另两相对地电容电流的向量和,故障电流很小,外露导电部分的故障电压限制在50v及以下,不构成对人体的危害,不需要中断供电,应由绝缘监视电器进行声光报警,以便尽快排除故障。第一次接地故障时保护电器动作特性应符合下式:

Ra.1d≤50V

式中R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极电阻。

1d相线和外露可导电部分间第一次短路故障的故障电流。

当发生第二次接地故障时,如IT系统外露导电部分为单独接地,故障回路的切断应符合TT系统接地故障保护的要求如外露导电部分为共同接地,故障回路的切断应符合TN系统接地故障保护的要求。

由此看来短路故障、过负载均属过电流保护,目的是防止导体过热,在达到规定的允许最终温度之前切断,以防止导线(电缆损坏,甚至引起火灾。接地故障保护:依靠保护电器在规定的时间内切断,除防止电线过热外,更主要是作间接接触电击防护。但必须指出的是,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有多种方式,自动切断电源不是惟一的方式,但是却是最常用的方式。

综上所述,作为设计人员要做好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就应全面准确的理解、执行《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并要求在设计过程中精心考虑,从安全、可靠、经济及节能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大家用电安全、用电可靠。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16.

[2]建筑电气专业技术措施.中国出版社.

篇3: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论文

【摘 要】煤炭多以井工开采为主,煤炭生产人员、机电设备、低压供电系统多集中在采区内,一旦发生低压配电事故,将会矿山安全生产产生很严重的后果。我们知道,低压配电事故率一般会高于高压配电事故率,且以漏电事故为主,因此分析和研究低压配电线路短路保护技术对于保证矿山安全生产意义十分巨大。本文具体分析了低压电网的漏电危害,然后研究了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对于减少低压供电故障十分有效。

【关键词】低压电网;漏电;短路电流;电流整定

1 井下低压电网发生漏电的危害

矿山采区内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矿山机械与生产工人相对集中,且大部分低压电网在些聚集,一旦发性低压漏电、短路事故,将会矿山造成严重影响。

1.1 人员易触电

如果煤炭生产工人直接接触到没有做好绝缘措施或绝缘失效的电气设备时,就容易导致触电事故发生,且如果设备外壳带电较强时,超过人体承受的极限,就容易导致触电伤亡事故。更为严重的是,当工人直接接触到因绝缘保护套破皮而暴露在外的芯线,很可能造成具大人员伤亡。

1.2 引起瓦斯及煤尘爆炸

篇4: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策略探讨论文

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策略探讨论文

【文章摘要】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大,国内居民用电和工业用电的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近年来,由于多地发生居民用电引发安全事故的案例越来越多,人民群众对于用电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用电量和用电安全。本文写者从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优化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策略措施,为现实中电力系统中低配电线路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满足人民群众对用电安全的需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

1.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总体思路

电力系统中线路设计的好坏会给居民用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满足人们对用电安全的需求,我们需要根据用户的需要对线路设计进行不同程度的优化。在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过程之中,设计者首先要考虑到在施工过程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嘱咐施工人员的注意。首先,在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过程之中,高压线和低压线对线路设计的要求个不一样,设计者在进行线路设计时一定要满足两者的不同需求,尤其是对线路档距要求的满足,要尽可能的保证所设计好的低压线路不和10kV的高压线路架设在一起,避免出现用电安全隐患。其次,在配电室内部,线路设计的压力不低于室外线路的设计,配电室内部由于线路设计不合理会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为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在低压设备和高压设备之间应当放置专门的保护设施。除此之外,在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过程之中,低压线路要与通信设施间隔适当的距离,使得两者之间不会互相影响,避免各种安全问题的出现。在现实的生产生活当中,低压线路的进户线材质绝大多数为硬芯绝缘管,这种材料容易造成损坏,需要施工者在施工的过程之中,添加塑料管进行防护,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主要内容

2.1电力系统低压配电线路的路径勘测与定位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已经足够的优化,线路设计者要对低压配电线路所涉及的线路路径进行严格的考察,必须要满足对居民安全用电要求。首先,要求在进行低压配电线路的选择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在这方面的规定,科学的选择出合理的起点和终点,并按照相关的制度体系对施工的实际条件进行准确的评估,然后制定出最合理的低压配电线路路径。除此之外,在低压配电线路路径的选择的过程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原则进行选定,具体的来说,要尽可能的让配电线路与社会交通主干线间隔足够的距离,遇到一些煤炭矿区和市区的绿化地带时要选择合理避开,保证低压配电线路能够正常的运行。电线杆位置的设定对低压配电线路的性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科学的选定电线杆的位置是优化低压配电线路的重要手段。在选择低压配电线路电线杆的位置时要严格执行并有关部门在该方面的原则,并且对其进行供电半径的评估,找到最佳的电线杆位置。

2.2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导线型号和截面的选择

作为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中核心部分输电导线的选择对优化线路系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输电导线承担着运输电能的作用,是低压配电线路设计中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基于输电导线在电路设计中的重要性,在进行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过程之中,一定要考虑好低压配电线路导线型号和截面半径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对其具体规格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尽可能的避免由于输电线路导线材质问题引发安全事故的情况。不同的地区,天气环境和气候都会有很大的区别,在选择输电导线的规格时,设计者一定要考虑到天气气候的原因,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湿度来选择低压配电线路的材质和规格,防止因为导线长期的暴露于外界的环境之下所引发一定的质量问题。除此之外,输电导线同样有自己的使用年限,在输电过程中会对其造成一定的损耗,会浪费一定的电力。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电力在传输的过程之中的损耗情况,在进行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的导线型号的选择的过程之中,选择的导线的截面积要符合一定的要求。潮湿的外界环境会对输电导线造成腐蚀,设计者在选择输电导线的种类时需要考虑到腐蚀的现象,选择具有耐腐蚀的特性的导线,保证整条线路的正常运行。

2.3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防护措施

加强对低压配电线路的.防护同样是优化线路设计的一个有效途径。在现实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电力系统低压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设计者需要在线路防护中添加防雷设计。具体的来说,就是在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防护措施时,在原有的基础上设置可以对雷电拦截和疏导的体系,在该系统的保护下,雷电可以通过系统疏导到地下,减少雷电对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的伤害,防止雷电对居民用电设备造成损害。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科研部门对输电导线上相应的防雷技术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很容易在雷雨天气发生雷击事故,导致输电设备发生损害。为了对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我们需要加大对输电设备防雷技术的研究,将其更好的应用到电力系统的防护体系当中,避免各种雷电事故的发生,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用电。

3.总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电器设备在不断的增加,用电量也在大幅度的增长。用电安全是所有用电户最关心的问题,为了保证人民群众安全用电,我们在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设计过程之中,一定要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设计,提高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好坏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之中必须做到高度重视,制定出合理的方案,满足安全的需要。以上均为本人个人的观点,希望各位同行能够提出一定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曾琦.浅谈低压配电线路线损管理措施[J].农家科技,(S2):32~34.

[2]诌伟平.低压配电线路断线原因、危害及防范措施[J].农村电工,(11):2~4.

[3]蒋建平.浅谈低压配电路维修[J].中国高新技术企企,2010(07):143~145.

篇5:浅谈漏电保护开关在低压配电网络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漏电保护开关在低压配电网络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农村电网,特别是农村低压电网,网架结构薄弱,年久失修,倒杆断线、烧配电变压器事故频发,供电的安全、经济、可靠性很差,人身触电伤亡事件也时有发生。

关键词:漏电开关 配电网络 应用

1、前言

漏电保护开关在我国是从80年代新兴发展的一种保护电器。由于该保护开关体积小、造价低、便于维护和安装,能有效地保护人身及设备的安全等特点,引起了广大电力同行和用户的关注和青睐,掀起了一场低压配电网络安全保护的技术革命。本文试图通过我局在农网改造过程中对漏电保护开关的应用分析,探讨漏电保护开关的正确安装、维护和使用方法,以供同行及用户参考。

2、漏电保护开关在农网改造中的推广应用

长期以来,农村电网,特别是农村低压电网,网架结构薄弱,年久失修,倒杆断线、烧配电变压器事故频发,供电的安全、经济、可靠性很差,人身触电伤亡事件也时有发生。3月以来,延安市一区两县(宝塔区、洛川县、黄陵县)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工程被列为国家、陕西省电力公司的示范工程,半年时间里完成全部工程投资1.7亿元。这次改造中,安装配电台区低压漏电保护开关2138台,家用漏电保护开关99058台,达到了台区有总保、户户有家保,健全了低压网络的防护体系,基本上杜绝了人身触电伤亡及设备损坏等事故的`发生。例如: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乡桃宝峪村村民常宝玉,在给牛棚接灯时,不慎触及带电导线,事后他发现家中新安装的家保器动作跳闸,断开了电源,保全了性命,他逢人便说:“是家保器救了咱的命。”像类似事件,在我市广大农村不胜枚举,不少农民把漏电保护器视作“保命器”,据不完全统计:我局所辖一区两县从19下半年未发生人身触电伤亡及烧配电变压器等事故,年减少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万元以上。

由此可见,漏电保护开关的安装应用既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又有其广泛的社会效益,这是因为:

(1)建立了一个确保人身触电伤亡的保护屏障,基本上杜绝了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的发生。

(2)能有效地切断漏电电流、短路电流等引起的火灾,烧配电变压器等设备事故的发生。

(3)促进了农村电气化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漏电保护开关的应用对线路及家户室内布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经过改造的户内、外低压线路更有利于家用电器的使用和农村电力市场的发展壮大。

(4)减少了私拉乱接、违章用电等现象引起的不明损失电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5)促进了农村用电管理水平的提高。

3、漏电保护开关在低压网络中的配置方式初探

我市农村低压电网线长、点多、面广,受复杂地理位置限制,低压电网布局极为困难,针对农村低压电网事故多发生在低压分支线、下户线及室内配线这一特点,笔者认为,农村低压电网宜采用三级保护,即:

(1)一级低压总保。该保护安装于配电变压器出线侧,主要保护低压主干线,并作为二、三级保护的后备保护。

(2)二级低压分保。该保护介于一、三级保护中间,主要保护低压各分支线、下户线,并作为三级保护的后备保护。

(3)三级低压家保。该保护安装于电表出线侧,主要用于室内配线及家用电器的保护。

以上三级漏电保护的动作电流及动作时间应协调配合,合理计算。

漏电保护开关的选择主要由所保护的范围及人体安全电流来决定,一级保护一般漏电动作电流宜选择在100mA以上,动作时间0.5s以上。

二级保护一般选择动作电流在50~100mA,动作时间0.3~0.5s.

三级保护一般选择动作电流在10~30mA,动作时间为0.1s左右。

目前我局所辖范围大多采用一、三两级保护,其缺点主要是一组家保越级,造成总保动作,使低压主干线停电频繁。

4、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综上所述,漏电保护开关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电气火灾等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同时在安装、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及误区。

误区一:把漏电保护开关当作万能的“保命器”。在农村,一些人一旦安装了保护开关,认为不论怎么摆弄电器,总不会有性命之忧,可以随意私拉乱接了,其实这是十分危险的想法。现运行的漏电开关有一定的保护死区,一是由于触电保护与漏电保护混合运行,在灵敏度及保护范围上难以顾全;二是漏电器生产厂家众多,鱼目混杂,个别生产厂家产品质量低劣,使不少漏电器不能正确可靠动作;三是不少漏电器(如鉴相式),不能作相与相、相与零之间的触电保护。

误区二:有了漏电保护开关可以不进行接地保护。

误区三:为了省事,索性退出保护开关。在农村不少地方仍存在私拉乱接现象,户外线路虽经改造,而户内配线则混乱不堪,加之鼠害等影响,导致了漏电开关频繁动作。一些人为了图方便,私自退出漏电开关,其实这也是非常危险的做法。

问题一:由于总、分、家保之间的配置方式不当,导致低压线路频繁跳闸,不少地方的低压网络时常处于停电状态,不得不退出保护。

问题二:大多数漏电保护器属无法调整的一次性产品,加之目前还没有对此进行安装前、运行中的检测。即便试验,也只能是进行按钮式的简单动作试验,因此,大大影响了保护的可靠动作率。

问题三:接线错误时有发生,由于个别安装人员业务素质低而导致错误接线,轻则保护投不上,重则烧毁保护器或使保护造成假运行状态,危及安全。

对此,笔者建议对漏电保护开关的安装使用应加强以下管理:

(1)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村安全用电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漏电保护开关有关知识,让广大用户正确认识和使用漏电保护器。

(2)加强线路和设备的运行管理,提高线路及设备的绝缘水平。

(3)科学合理的进行各级保护配置,力求各级保护在其保护范围内可靠动作。

(4)研制并配置保护器现场校验装置,坚持对保护器作定期试验。

(5)推广应用漏电保护开关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力求在一个区域内使用统一产品。

(6)以台区为单位建立漏电保护器运行台帐。

(7)在县一级供电部门应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推广应用及安装检修培训等技术工作,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

(8)漏电开关在保护范围内发生电击伤亡事故,应迅速找电工处理以免扩大事故范围,同时,应检查漏电保护器动作情况,保护现场、分析原因、配合保险、供电、司法等部门作进一步的调查和勘察。

(9)应建立和规范漏电保护开关制造、安装、使用及维护等方面的规程和制度,确保这一保护装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篇6:低压配电系统的防触电保护分类有哪些?

(2)间接接触保护(故障情况下的电击保护)。

(3)直接接触及间接接触兼顾的保护。

篇7:低压配电线路常见故障的防护方法论文

低压配电线路常见故障的防护方法论文

低压配电线路常见故障的防护方法论文

一、导致低压线路常见故障的原因分析

1、线路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运行故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工作中的用电量也在逐渐的增加,与此同时,低压线路的故障率也频繁发生,造成这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出在线路的运行上,主要是线路负荷造成的。另外,很多线路长期处在过负荷运行的过程中,会减少线路的使用寿命,导致线路老化,经常会因为线路的接点处出现发热的现象而造成线路断线的故障。此外,还有很多用户设备的线路设计未经过细致的规划,低压线路主要与用户供电建立直接的联系,如果用户线路设计过长、截面过小的话,就会造成在供电过程中出现过负荷,极易造成低压线路的运行故障。

2、雷击原因造成的低压线路运行故障

低压线路的雷击故障在线路运行的过程中常有发生,尤其是在多雨季节、多雨地区、空旷地区等,有很多空旷地区的低压线路是以架空线路的方式存在,而且,线路的沿途比较长,周边也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一旦出现雷雨天气极易对线路造成损坏,会造成低压线路的绝缘子爆裂、断线、避雷器爆裂、配变烧毁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低压线路的正常运行。

3、设备原因造成的低压线路运行故障

低压线路主要是为居民提供用电的主要线路,而且,在线路运行的沿途上包括多种类型的电气设备,各个设备的功能也有所不同,通过这些设备的各项功能来实现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如果线路上设备出现故障的话,就会造成低压线路运行的故障,例如,绝缘子破裂,会出现绝缘电阻降低、跳线、放电、脏污出现的闪络等现象;配变自身故障或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弧光短路的现象;避雷器超出了使用寿命、质量不合格等未及时得到更换等,这些设备故障都会引起低压线路的运行故障。

4、管理原因造成的低压线路运行故障

运行管理是低压线路正常运行的安全保障,而在当今低压线路运行的过程中,有很多管理环节做不到位,尤其是工作人员责任心以及技术能力的低下,使得低压线路的运行管理水平较低,不能及时的发现低压线路中的断线股、磨损等缺陷,使得线路的故障不断的扩大,对低压线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另外,在管理流程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对低压线路的运行管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使得管理质量较低,再加上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最终造成低压线路故障的频繁发生。

5、技术方面的原因

低压配电线路存在同一根电杆上有较多线路穿插交错的现象,一旦发生故障,很难找到发生故障的线路,不仅浪费维修时间而且可能造成停电区域扩大的后果;由于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以及用户迁移等原因造成的变电所不合理分配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变电所的不合理分配使一些线路过长,既浪费材料又增加了线路分支,加大了电能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导致供电电压降低,影响电能质量。当前配电线路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还是存在设备陈旧、落后的现象,使用陈旧的配电设备不仅增大线路耗能、降低电能质量而且还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二、低压线路常见故障的运行维护管理措施

1、完善的管理制度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在制度上对配电线路巡查、维护、检修等方面制定条例,使配电线路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配电线路管理进行正规监督,严格检测作业质量,使配电网形成良好的运行模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完善监管体系。还要根据规模大小和配电网覆盖面的.范围,制定包括值班巡查制度、线路运行管理制度、设备缺陷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设备检修等在内部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将制度规定的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奖惩办法、权力分配等进行详细论述,为管理者更好地对员工工作和设备运行的管理提供可以参照的法规。

2、对网架结构进行科学的规划

首先,要对低压线路进行科学的规划,要确保建立在与负荷水平相互适应的网架结构,这样才能确保线路以及设备不会出现过负荷的运行现象,可以采用低压线路区域的供电模式,根据实际的电源位置对线路上的负荷进行科学的分布,将线路分为若干个供电区域,这样可以减少过负荷运行情况的发生,而且,还降低了跨区域供电的现象,降低低压线路的维护量,有效的提高供电的质量。其次,要熟悉低压线路的运行情况,尤其是在长期处在输送电的线路,要加强对这些线路的维护,是否经常出现过负荷运行,是否有线路出现老化的现象,一旦发现线路存在老化的问题,要及时对其进行更换,避免线路老化引起的故障而影响低压线路的供电质量。最后,要根据地区的用电情况对线路进行有效的维修,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家用电器的数量不断的增加,用电量也不断的增大,因此,要根据地区的实际用电需求适当的更换低压线路,要保证线路供电能够满足供电的高峰期,避免用电量过大对线路造成影响。

3、提高低压线路的防雷措施

首先,要提高低压线路绝缘子的耐雷水平,雷击事件一般多发生在线路的绝缘子上,如果绝缘子的耐雷水平偏低的话,在雷击的影响下就会发生闪络的现象,从而引起线路的故障,因此,为了降低雷击对线路的影响,必须要提高低压线路绝缘子的耐雷水平。其次,要加强对低压线路接地网的检测和维护,要根据季节、气候、区域来制定合理的检测维修计划,定期对接地网进行检测,确保接地网的电阻值在规定范围内。再次,要加强与地区气象部门之间的联系,要及时获取气象信息,一旦得知将有恶劣天气,可以在来临之前做好防范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低压线路受到气象灾害而产生的损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避免雷击事件对人身造成的伤害,进一步提高低压线路运行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的发生率。最后,针对低压线路的防雷技术来说,可以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高端设备来提高线路的防雷水平,降低雷击对低压线路运行造成的影响。例如,针对低压线路的防雷措施可以引进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有效的防止低压线路出现雷击故障。

4、加强对线路的巡视工作

低压线路上包括多种多样的电力设备,电力设备会受到环境、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故障,对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线路的巡视工作。首先,要严格按照低压线路巡视的规范流程要求,定期对线路进行巡视,要及时对线路上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一旦发现设备存在运行问题或潜在的运行风险,要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避免设备的故障对线路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对低压线路巡视的过程中,要严格检查线路上设备的运行环境是否存在障碍物,如果有障碍的话,要及时清除障碍,避免影响低压线路的正常运行,而且,还要巡视设备运行状态、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如果设备周围存在杂物或被污染的话,要及时清理,将这些潜在的安全隐患消除掉。最后,加强对线路设备的投入,如果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设备出现老化或已经存在潜在的故障现状,要及时更换设备,另外,要根据低压线路运行的具体情况来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低压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运行检修管理

电力系统设备一般为成本高昂的大型设备,所以要在日常使用中合理使用,定期维护保养,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对配电线路和设备制定定期检测维修制度,加强设备运行管理,保证电力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对于设备的检修工作要遵循“以检为主,以修为辅”的原则,加强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减少设备大修次数,确保供电稳定。在检修时要采用现代化的先进维修设备和工艺,确保检修工作的质量,延长供电线路设备的使用寿命。

结束语

配电线路是庞大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配电线路保持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这不仅是电力系统正常运作的要求也是配电线路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认真分析故障原因,加强科学管理,通过科学管理、提升设备质量、提高人员技能水平等措施,为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8:试论母线保护相关技术要求工学论文

试论母线保护相关技术要求工学论文

摘要:母线是电力系统变电站最重要的设备之一。母线保护是保障母线安全和可靠运行的保护设备。获取保护性能和可靠性更高的母线保护是母线保护研究的方向。本论文就是以母线保护相关技术要求为研究对象,围绕母线保护装置在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各个阶段相关技术原则和母线保护装置的相关反措要求等方面开展研究。  关键词:母线保护 技术原则 反措要求

引 言:母线保护的发展现状

继电保护技术发展快速从电磁型、整流型、晶体管型、集成电路型,一直到微机型,母线保护也由过去的固定连接式母线完全差动保护、电流相位比较式母线差动保护,发展到现在的中阻抗比率制动母线差动保护和微机母线差动保护。迄今为止,在电网中广泛应用过的母联电流比相式差动保护、电流相位比较式差动保护、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经各发、供电单位多年电网运行经验总结,普遍认为就适应母线运行方式、故障类型、过渡电阻等方面而言,无疑是按分相电流差动原理构成的比率制动式母差保护效果最佳。随着我国电网电压等级的提高,新型传感器的应用以及1EC-61850标准(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的推行,母线保护技术也必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_中阻抗比率制动母线差动保护和集中式微机母线差动保护以其良好的性能在目前的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分布式微机母线保护将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1、母线保护的重要性

母线差动保护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系统设备,它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敏性和快速性对保证整个区域电网的安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对母线差动保护在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的各个阶段都应加强质量管理和技术监督,不论在新建工程,还是扩建和技改工程中都必须保证母线差动保护不留隐患地投入运行。

随着电网微机保护技术的普及和微机型母差保护的不断完善,以中阻抗比率差动保护为代表的传统型母差保护的局限性逐渐体现出来。尤其是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各种设备的信息需上传到监控系统中进行远方监控,使传统型的母差保护无法满足现代变电站运行维护的需要。母线故障大部分是由于绝缘子对地放电引起,母线故障开始阶段很多表现为单相接地故障,而随着短路电弧的移动,故障往往发展为两相或三相接地短路。绝缘子污秽老化、电流互感器损坏或爆炸、运行人员误操作是造成母线故障主要原因。

拖长切除母线故障时间将给电力系统和设备安全运行带来严重后果:由于需要由线路对侧和变压器后备保护来切除母线短路故障,扩大事故范围。故障使功率输送不平衡,将使故障母线两侧的发电机组失去同步,系统电压大幅波动,将大量甩负荷,而发电机组重新启动与电网并列花费很长时间,破坏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2、母线保护的相关技术原则

2.1 断路器或隔离开关闭锁回路辅助触点的选择

断路器或隔离开关闭锁回路不能用重动继电器,应直接用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辅助触点;母差CT切换用的隔离刀闸辅助接点对于母差失灵保护的正常运行和可靠动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2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要求

现今,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是一个铁芯元件。它是一个非线性元件。当一次电流很大时、当一次电流中含有较大直流分量时、当铁芯有很大剩磁时、当二次负载电阻很大时,它的工作点将进入磁化曲线的饱和部份为避免差动保护误动而设立的电流互感器饱和的判据又往往造成母线内短路时差动保护的延缓动作。

鉴于电流互感器饱和的'问题,尤其对于高压母线差动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选择,由于母线故障时短路电流大,而且外部短路时流过个电流互感器的差别也可能很大,即使各侧选用特性相同的电流互感器,其暂态饱和程度也可能很不一致。另外,在保护装置原理方面采取了由谐波制动原理构成的TA饱和检测元件、自适应加权式抗TA饱和的差动保护来抗CT饱和。

2.3 母线互联或分裂运行时汲出电流影响母差灵敏度问题

对于双母单分段或双分段的中阻抗没有大差元件的母差,均在母差上增设一个灵敏电流继电器作为母线分列保护,在母线互联时投入,该元件动作后,第一时间将非互联段母分开关断开。对于没有装设母线分裂继电器的母差保护,要求在母线倒闸操作时,将非互联母线段上的母联开关断开,则可避免母差保护灵敏度问题。

3、母线保护反措要求

3.1 双重化配置

为确保母线差动保护检修时母线不至失去保护、防止母线差动保护拒动而危及系统稳定和事故扩大,必要时在500千伏母线以及重要变电站、发电厂的220千伏母线应采用双重化保护配置,同时还应注意做到:每条母线采用两套完整、独立的母线差动保护,并安装在各自的柜内。进行母差保护校验工作时,应保证每条母线至少保留一套母差保护运行;用于母线差动保护的断路器和隔离刀闸的辅助接点、切换回路、辅助变流器以及与其他保护配合的相关回路亦应遵循相互独立的原则按双重化配置。

3.2 采用相位比较原理的母线差动保护在用于双母线时,必须增设两母线相继发生故障时能可靠切除后一组故障母线的保护回路。

3.3 对空母线充电时,固定连接式和母联电流相位比较式母线差动保护应退出运行。

3.4 母联、母联分段断路器宜配置独立的母联、母联分段断路器充电保护。该保护应具备可瞬时跳闸和延时跳闸的回路。

3.5 断路器失灵保护按一套配置。断路器失灵保护二次回路牵涉面广、依赖性高,投运后很难有机会利用整组试验的方法进行全面检验。因此,对断路器失灵保护在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各个阶段都应加强质量管理和技术监督,保证断路器失灵保护不留隐患地投入运行。

3.6 做好电气量保护与非电气量保护出口继电器分开的反措,不得使用不能快速返回的电气量保护和非电量保护作为断路器失灵保护的起动量,并要求断路器失灵保护的相电流判别元件动作时间和返回时间均不应大于20毫秒。

3.7 用于双母线接线形式的变电站,其母差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的复合电压闭锁接点应分别串接在各断路器的跳闸回路中,不得共用。

4、结束语

母线保护是电力系统中的主保护之一,该保护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将中阻抗母差保护的逻辑回路、信号回路微机化,既发挥了中阻抗保护的优点,又具有微机保护自检、通信接口的优势,应是目前一种较理想的选择。要提高母线保护的能力,不仅需要保护厂家不断改善母线保护的性能和基于新原理的母线保护研究,也需要一次设备性能的进一步改进,倘若未来的光CT取代了如今的电磁式互感器,也就不存在CT的饱和问题,这样,无论在精确度还是灵敏度上将有新的突破。

篇9:园林生态保护与施工技术论文

引言

城市中的园林生态保护工程主要分为私家花园、公园、企业机关或居住小区附属园林等几种。其中大多数城市以公园为园林生态的主体构成,而私家花园和居住小区附属园林则占据了较小的一部分比值。每一类的园林中都有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应应对措施,将园林生态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完全解决才可以使得园林发挥其生态以及景观效果,通过园林工程施工的方法达到既能保护城市的生态,也能够构成优美景观,有供人休闲娱乐的作用。

在生态保护的理念下,园林施工的养护管理技术

园林工程是城市的施工建设阶段往往会出现种种问题,在园林工程施工环节是关系到整体园林能否确保生态保护的关键,因此,应将园林工程建设作为核心管理环节,首先,在确保园林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园林工程的施工技术人员应从工程的施工细节入手,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场地平整与土壤处理,积极联系土建方与其达成共识,进而合理避免误工返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应依据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状况,总结合理的平整方式与平整次序,以提升园林工程的施工效率,在园林工程施工中保护土壤的生态环境环节,施工技术人员应高度重视,这是由于园林工程中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园林植物后续的良好生长,因此,应对园林工程土壤质量进行不同理化性质的实验,化验分析,从酸碱度,孔隙度,透水,透气性以及持水性等层面进行测试分析,进而采取相应施基肥,培土,消毒等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培育,在园林工程施工环节中各类土壤质量,基肥施入量与翻挖深度,腐熟度均应符合相关园林工程环保标准要求,对于园林工程中苗木的选用应严格的把握质量关,在满足园林工程种植要求标准前提下,遵循植株健壮,苗干圆满通直,规格标准一致,枝条茁壮,组织充实,木质化程度水平高等原则,同时,应确保园林工程中乔木的主干清晰明确,花灌木则应均匀分支,绿篱个体应呈现出上下均匀一致状态,且下部不应出现脱裸现象,球形苗木应根系完整发达,并且有茂密的枝叶,园林工程中种植乔木种类主根应在30cm左右,并且包含较多侧根和须根,在园林工程种植禾木根系部位不应出现劈裂现象,应包含健壮完整的顶芽,不应出现机械性损伤或病虫害,失水现象,应确保各类园林工程苗木具有旺盛生命力,并采用圃地进行苗木栽植,在清理场地环节,应注重将园林工程施工位置清理干净,不应遗留对园林工程中苗木生长有害的各类建筑垃圾,且清理阶段应尽量避免对园林工程中种植地进行大面积的不良踩踏致使苗木损坏,从而确保园林工程施工养护的同时,保护城市园林的生态环境。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的分析

施工队伍的选用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施工队伍的选用,园林工程管理的成败受施工队伍专业知识及素质高低的影响,施工人员的`因素对于城市园林工程的建设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就必须要求园林工程施工人员具备较强的艺术创造力,扎实的园林绿化专业知识及敏锐的观察力,并能够掌握园林工程建设技术知识促使园林工程生态保护和工程的良好建设,所以,选用园林工程施工队伍时,园林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具备相关的建设技术资质,包括土方工程,绿化裁植,水池,护栏,等工程,并拥有足够数量的园林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营业执照及其相关的部门认可,另外,园林工程的施工人员需要持证上岗,并加强对园林工程技术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培养和学习,使园林工程施工人员能够面对不同的施工环境,应用所具备的园林施工技术和知识,对园林建设的艺术性和美感进行正确的判断,并在生态环境良好维护的前提下,促使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施并保证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园林工程施工中,施工队伍的专业水平落后正是园林工程的规模较小造成的,在很多时候,由于园林工程施工规模较小,因此大多是随便聘请一些小型的园林工程施工队伍,并不是十分注意园林工程的施工的质量。甚至许多园林工程施工团队的理念中认为私家花园只需要将几株植物挖坑栽下去就可以,在园林施工技术的掌握上严重不足。要解决这种情况,一方面是从园林工程施工团队入手,提升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提高园林工程施工队伍的施工能力。另一方面需要从业主角度入手,在聘请园林工程施工团队的时候不要图一时的便宜,而使得花园的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不过关,造成多余的损失。

(二)园林工程施工工艺要求

1.在园林绿化工程新工艺中,植物选苗是植物种植的关键,园林绿化施工开始后,经常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把需要种植的苗采购回来,要求采购人员在选择幼苗方面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施工技术,能运用生态学知识和生物学来辩别有虫害的幼苗,结合园林工程的环境,气候,土壤等采购适合的幼苗,还有就是注意在运输途中不能损伤植物的根系,严格避免人为原因损坏幼苗,选择保护好植物的幼苗,可以增加植物的成活率,降低了工程的成本。

2.在园林绿化工程新工艺中,要优化处理园林工程中的土壤,由于土壤质量直接关系到植物幼苗的生长,所以首先应该对土壤颗粒,渗透,含水率,肥料条件进行认真分析,对不合格土质的进行及时处理与优化,根据树苗的大小决定了坑的形状和深度,为以后种植施肥工作做好准备,还要做好植物幼苗病害的防治工作,对幼苗及时进行修剪与保护,严格按园林工程设计图纸上的设计位置进行栽种,最后,及时对树苗修剪,浇水,除虫等工作,确保,在幼苗根部有一定的水浸泡,根据植物的高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固定装置,优化处理园林施工中不合格的土壤,增加的成活率。

园林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

在园林工程施工时,要注重控制其施工质量管理,园林工程的质量,安全,成本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工程施工进行适时的管理与控制是促使园林工程施工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园林工程施工隐患的排除及处理,例如,在园林工程新栽乔木的养护过程中,栽种植物需要在新环境经历一段时期才能逐步适应该环境的生长,所以,需要依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及土壤,对灌水,施肥,根部培土,遮阳防晒,喷雾等防护措施进行有效处理,并确保园林工程乔木根部的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填充微酸沙质土壤,土壤肥力适中并适当的进行施肥,才能促使移植乔木成活率的有效提高;所以,在园林工程施工中,要严格的控制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园林工程施工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只要在园林工程施工中期严格控制管理施工技术,注重工程的后期养护,全面保护各类植物,生物生态系统,才能真正为其营造优质,良好的生长空间,在提升生产效益的同时真正优化城市社会环境,园林工程的施工建设十分重要,必须做好充分的园林工程施工准备,并在工程的施工阶段进行实时管理与控制,注重植被的后期养护,确保园林工程施工的调整与改善,除此之外,还能够在生态环境得以保护的前提下促进生产效益的提升,使园林工程建设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燕贞.园林生态保护及施工技术分析[J].现代园艺,,06:139.

[2]丁超,张崇晓,王志刚.园林的生态保护及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06:328.

[3]卢文龙.现代园林工程管理调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篇10:浅谈如何保护机械装备技术知识产权

浅谈如何保护机械装备技术知识产权

本文根据我国近年来机械装备设计领域有关知识产权方面呈现出来的新特点,详尽地阐述了机械装备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与保密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强调对保护知识产权重要性认识的'同时,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重点介绍了机械装备设计领域知识产权专有技术保护与保密工作的管理创新,并提出了防止专有知识产权泄密的途径和解决办法.

作 者:李涛  作者单位:鸡西北方制钢有限公司,158100 刊 名:现代经济信息 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 年,卷(期): “”(11) 分类号: 关键词:机械装备   知识产权   途径  

篇11:电力电容器保护技术

【摘 要】近年来电容器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而且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同时在提高电力系统功率因数以及均压、稳压、降低线路系统损耗等方面有着良好的表现性。

但是同时又容易受到来自电压与电流等方面的损害,因而电力电容器的保护对于其自身功效和寿命的稳定乃至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电流、电压、不平衡保护等方面对电力电容器保护技术进行分析。

篇12:电力电容器保护技术

电力中电容器一直是电力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在电力系统与电力设备中被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均压、稳压、降低线路系统损耗以及提高电力系统功率因数等方面有良好的表现性能,同时在工厂、居民区、市政设施、交通设施等电力系统的配电系统中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电容器又是非常容易受损,对安装于维护有着较高要求的电力设备,其回路中若存在任何细微的非正常接触,均可能激发高频振荡电弧,同时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电流与电压均会对电力电容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电力电容器的保护对于其自身功效和寿命的稳定乃至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电力电容器的保护技术,我们可从电流与电压两个方面切入进行分析。

1 电流保护

电容器组的电流保护主要包含了过电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两个方面,装设过电流保护的目的主要是保护电容器组的引线、套管的短路故障,也可作为电容器组内部故障的后备保护。

过电流保护接在电容器组断路器回路电流互感器二次侧。

通常非为速断和过流两段,速断段的动作电流按在最小运行方式下引线相间短路,保护灵敏度大于2来整定。

当电容器组引接母线、电流互感器、放电电压互感器、串联电抗器等回路发生相间短路,或者电容器组本身内部元件全部或者部分被击穿形成相间短路时,电容器系统内部会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对电力电容器造成不可逆转性破坏,应该在系统内装设速断和过电流(定时限或者反时限)保护。

“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按在最小运行方式下引线相间短路”,按保护灵敏度大于2 来整定,利用动作时带有 0.1~0.2s 的延时来躲过电容器的充电涌流,进而对电力电容系统进行保护,其通常以在三相电容器端在最小运行方式下发生两相短路时,保护具有足够灵敏度来整定动作电流为标准。

除速断保护之外,电容器的过电流保护是速断保护的后备,同时兼做电容器组的过负荷保护,其动作电流应该考虑以下三点:①电容器组的电容有±10%的偏差,使负荷电流增大;②电容器长期工作环境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3倍;③合闸涌流冲击下不发生误动。

另一方面,电容器过电流保护最好采用反时限特性,并与电容器的过电保护相配合,建议两段电流保护均采用三相式接线以获得较高的灵敏度。

2 低电压保护

在电力电容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若发生突然断电或者失去电压,可能对电容器系统造成两种不良后续反应,进而对电容器系统造成破坏。

例如,当“电力系统断电后供电恢复,电容器若未能及时切除,则可能造成变压器带电容器合闸,产生谐振过电压,从而造成变压器或者电容器的损坏”。

除此之外,电路系统在停电后恢复供电的初期,变压器还未完全带负荷运行,母线电压较高,这也可能引起电容器产生过电压,所以从种种情况来看,电力电容器应该装设低电压保护。

一般情况下,电力电容器低电压保护的动作电压可以取值为Uop=(0.5~0.6)Un/nbv其中,Un 表示系统额定电压,nbv表示电压互感器变比。

当 Uop 取值在 0.5Un/nb及以下时,互感器二次一相熔丝熔断也不会使低电压保护误动作,为避免同级电压出现短路时低电压保护误切电容机组,应以时限躲过。

3 过电压保护

“过电压保护是通过电压继电器来反映外部工频电压升高的,电压继电器可以接在放电线圈或放电用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

在同一母线上同时接有几组电容器时,电压继电器也可以接在母线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几组电容器共用一套过电压保护”。

对系统产生的过电压,只考虑对称过电压,要求电容器的过电压保护返回系数不低于 0.98。

目前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已经广泛采用微机保护技术,其返回系数基本都能符合这一要求。

过电压元件的整定范围为 1.1~1.3倍额定电压,同时动作时间应小于电容器允许的过电压时间。

按照我国国标的强制规范,容器工频过电压以及其相应的允许运行时间如表1所示。

4 不平衡保护技术

在一组电容器中,由于故障切除或者一部分电容器发生短路后,剩余的电容器承受的电压大小和电容器组的接线方式、每组并联的台数、串联的段数等因素有关。

内过电压保护的接线方式很多,砖石内过电压保护的目的是防止电容器组中因个别电容器故障切除后,健全电容器上的电压查过额定电压的1.1倍,如不及时处理这一情况并断开电容器组,就会造成其他电容器的损坏,对系统产生进一步的危害。

在一组电容器的各串联段上装设电压互感器,可以监视电容器两端出现的工频过电压,但这通常需要多台电压互感器和电压继电器,使过电压保护系统趋于复杂,且成本升高,因而在实际中通常采用不平衡保护技术代替。

这一技术的.原理是检测一组电容器中正常部分与受损部分之间在电流和电压等指标方面的差异,将这种差异作为保护的动作量,其数值大于整定值时,保护动作自动切除故障电容器组。

电容器组的接线方式不同,构成不平衡保护的方式也不相同,其中主要有零序电流保护、零序电压保护和差压保护。

在线路正常运行情况下或者接地系统无故障时,三相电流或电压的向量和为零或者只有很小的不平衡电流;而当线路运行不正常或者接地系统发生故障时,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二次回路将出现较大电流和电压,使保护装置动作并发出信号或切除故障回路。

目前在城市电路系统或者主网变电站中,大部分采用的不平衡电压保护,是将电容器组的三相电压互感器二次头尾相接(A 相非极性端连接B相极性端,B相非极性端连接C相极性端),并从A相极性端和C相非极性端引出二次线形成差电压回路,将此电压接入保护装置来判别,使之动作并发出信号或者切除故障回路。

不平衡保护技术的要点包括了八个方面:①与熔断器保护相配合,这样可以保证在整组电容器切除之前故障电容器便已被检出并切除,保证电容器系统的正常运行;②不平衡保护技术应具备相当的灵敏度,当由于单台电容器的切除引起剩余电容器的过电压低于5%时,应发出信号,而过电压超过额定电压1.1 倍时,则应跳闸和闭锁。

③不平衡保护的动作延时要较短,以便减小由于电容器内部燃弧型故障造成的损坏,防止剩余电容器的过电压时间超过允许的限度。

该延时应该足够短,以防止在单相或者断相故障时不平衡保护中的电流互感器或电压互感器以及保护继电器等设备受到过电压的损害。

④不平衡保护的动作时间要选择恰当,防止在出现涌流、外电路发生接地故障、雷击、临近设备的投切、断路器三相合闸不同步等情况下出现的短时间不平衡,造成不平衡保护误动作,一般情况下,电容器组的不平衡保护可以采用0.5s 的延时。

⑤不平衡保护回路应该加设谐波滤过器,限制谐波电压的影响,而对于电容器组中性点可能出现的暂态过电压也应该采取保护措施。

⑥不平衡保护应具有闭锁功能,动作跳闸的同时,应闭锁电容器组的自动投入,防止将故障的电容器组再次投入使用。

⑦不平衡保护的动作值应大于由于系统和电容器公差引起的固有不平衡。

⑧所有中性点不平衡检测接线,都应检测三相电压和电流的不平衡,以保证在每相中失去相同数量的电容器产生的过电压都能检测出来,此外,由于不平衡检测不能反应高压系统产生的过电压,因而不平衡保护系统必须要能承受系统高过电压。

5 结语

电力电容器作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我国的电容保护技术还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只要我们积极探索与创新,以电流和电压保护为两个基准出发点,以不平衡保护等新技术作为引导,相信电力电容器的保护技术一定可以迈上更高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宋德萱.电容系统保护综述[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涂全波.现代线路保护实践教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刘冠军等.电容器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4]李成笃.现代城市电力维护系统改革的几点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

篇13:电机保护技术分析

电机保护技术分析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保护是个复杂的问题.在实际使用中,应按照电动机的`容量、型式、控制方式和配电设备等不同来选择相适应的保护装置及起动设备.电动机的保护与控制关系

作 者:包玉宝  作者单位:黑龙江信息技职业学院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年,卷(期): “”(13) 分类号:U262.46 关键词:电机   保护   装置  

篇14:低压配电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研究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城乡用电量大增,而设备和管理的改造升级却并未跟上,造成了低压配电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对此略作探讨,主要对低压配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低压配电管理相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配电 低压 管理

0 引言

低压配电系统是由配电变电所(通常是将电网的输电电压降为配电电压)、高压配电线路(即1千伏以上电压)、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线路(1千伏以下电压)以及相应的控制保护设备组成的,在管理中涉及很多问题,以下一一展开论述:

篇15:低压配电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研究论文

1.1 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①低压线损较高;②设备落后,老化;③电表难以防窃电功能不强;④三相负荷不均衡。

1.2 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线损工作不达标;②线路和设备维护和保养不够;③对违章用电和窃电现象管理不力。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快速发展,城乡用电量日益增大,这对我们的低压配电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根据在工作中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一套低压配电管理思路,下面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对此问题展开论述。

2 低压配电管理措施

2.1 进行科学管理

要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1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低压配电管理体系,可以对电网中涉及的各所各站进行统一管理。同时还要明确划分管理人员职责,将职责落实到位,确保低压配电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1.2 建立定期抄表制度,实行动态抄表管理,定期和不定期地按线路同步查抄计量总表和分表。

2.1.3 严防窃电行为,加强用电监督。作为基层电网的工作人员,要遵守用电制度,并以制度为依据,加强宣传,倡导广大用户文明用电,依法用电。

2.1.4 保护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对用电量要详细检测,详细记录,严防窃电和违规用电行为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要严厉制裁。

2.1.5 加强需求侧管理,正确指导客户用电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经济运行。重视低压配电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对于季节性或临时性的配电变压器,在投运前应根据配电变压器的容量接入相应数量的负荷,以此保证变压器的负载率最合理,效率最高,能耗最小。

2.2 城镇“标准化”改造

当前,我们市正在进行县城电网改造工程,这为我们降低线损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低压改造同时也是电网改造效益的最直接体现。通过电网改造需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一是掌握本所所辖电网中的电能损失规律;二是查找技术线损与管理线损的组成比例,为日后的实际工作和策划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三是检测电力网络的漏洞,确定工作今后电网改造的重点;四是找出电力网运行存在的问题,制定最佳运行方案,使得降损措施具有针对性;五是查找出线损升、降的原因,制订出大致的工作方向。

2.3 规范抄表管理,更换新型电表

要淘汰旧式电能表,转而采用误差小、超载能力强、抗倾斜、防窃电、可实现抄表自动化管理的新型电能表。推广应用集中抄表系统,实现大用户和居民用户远程抄表。

3 低压配电网建设

3.1 技术要点

3.1.1 低压配电网宜采用安放有低压配电柜的低压配电室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在各个变压器之间可以设置漏电保护装置、熔断器、低压断路器等,这些设备可以保护低压配电线路在出现故障后依然可以向用户正常供电。

3.1.2 配电设备建议采用低压配电室或户外配电箱的形式来进行,并将各用户的计量表计、计量表进线侧开关及漏电保护器等集中装设其中。

3.1.3 对进、下户线方式进行标准的统一,如下户线采用特制电力线,与用户进户线相区别,下户线与分支线采用压接方式,下户线集中进低压分线盒或直接进配电室和配电箱中的分线盒。

3.1.4 对于低压补偿配置,需要采用固定与分散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对损失的低压电容进行补偿。

=“FONT-SIZE: 14px” face=Arial>3.2 综合分析

集中接线的好处显而易见,由于支线减少,接头集中,便于电力维修和管理人员进行维护,大大增强了用电的安全性。同时这种形式也可以使得各个支线均匀的负担电荷,对负荷分配进行调整比较便利,可根据负荷情况进行调整,使三相负荷尽量平衡,避免了有些线路负荷过大,而有些线路负荷不够,造成资源浪费甚至是安全事故。

使用低压配电柜或者是户外配电柜,目的都是为了对计量装置进行统一管理,对基层的电力管理人员来说,可以方便的抄表和维护,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还可以有机会推广应用集中抄表系统,实现大用户和居民用户远程抄表。

4 配电管理系统(DMS)

4.1 概述

配电管理系统是一个涉及供电企业运行管理、设备管理、用户服务等各个方面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以配电自动化实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综合性数据库系统等为基础,组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应用功能子系统,包括配网自动化(DA)、配电工作管理(DWM)、故障投诉管理(TCM)、自动作图(AM)和设备管理(FM)、负荷管理(LM)、配网分析系统(DAS)等。以实现配电网的管理自动化,优化配网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DMS)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它被定义为一种可使配电企业在运行时以实时方式监视、协调和操作配电设备的自动化系统。我国的配电自动化也已大大发展,主要标志有:①主机系统已由八位机发展到十六位机;②系统的功能已由配电网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系统向开发实用功能递进;③一次和二次设备的精确度和可靠性提高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班;④组织管理体制更适于电力市场。

4.2 配电管理系统的功能

配电管理系统(DMS)具有相当强大的功能,以下我们分别这些功能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①配电自动化DA。实现配网的运行、监控、故障诊断、故障隔离与网络重构决策。②负荷管理LM。提供大用户负荷采集、控制功能。③故障投诉管理TCM。投诉电话处理、故障定位与恢复供电。④配网分析系统DAS。网络建模与网络拓朴、状态估计、配网潮流、网损与压降分析、短路电流、电压/无功控制、负荷预测等⑤配电工作管理DWM。配网运行工作、统计报表管理;配电设计、施工、检修管理。⑥图纸管理AM / FM / GIS配电图纸管理系统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自动作图(AM)和设备管理(FM)系统。它把标明有各种电力设备和线路的街道地理位置作为配电网管理和维修电力设备以及寻找和排除设备故障的有力工具。

大体上,DMS的高级应用软件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来开发:①基本应用软件(网络拓扑、状态估计、潮流计算等);②派生应用软件(如变电站负荷分配、馈线负荷分配、按相平衡负荷);③专门应用软件(如小区负荷预报、投诉电话热线处理、变压器设备管理等)。

总之,DMS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领域,是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实施配电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应注意下列问题:①做好配电网络一次系统的规划和配电系统的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实施方案;②从信息化的角度统一考虑EMS.DMS等,尽量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做到信息资源共享;③加强配电自动化的通信技术,设备的开发及规约的规范化;④注重配网应用软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5 结束语

低压配电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理念并结合实际经验,来不断的完善管理,提高低压配电管理的水平,为国家,为社会,为电力,为人民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篇16:电气工程中低压配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论文

电气低压配电系统的安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所以施工中,不能盲目进行,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安装和调试,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首先,需要对低压配电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安排,充分利用资源,严格按照国家低压标准进行。第二,低压配电系统安装前做好现场条件的调研工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对于三线四项式或者二相三相制的低压配电系统,在现则安装方法时,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方式。第三,低压配电系统安装中,需要大量的测量工作,在设计的施工中,通常选用较大容量的电量,所以在需要在施工前做好核心的确定,尽量采用树干式配电方法,将核心区域与周围的区域形成一个完善的配电系统。

【低压配电保护技术论文】相关文章:

1.电力电容器保护技术

2.试论母线保护相关技术要求工学论文

3.森林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技术的创新论文

4.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5.生物化学技术论文

6.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7.机械制造技术论文

8.多媒体技术论文

9.网络安全技术论文

10.贸易保护研究论文

下载word文档
《低压配电保护技术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