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

2022-11-03 08:52:3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年糕子mochik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

篇1: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1】

一、【症状护理】

1.呕血的护理:

(1)侧卧位或半卧位,意识不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准备负压吸引器。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

(2)观察出血情况,并记录颜色、量。

(3)遵医嘱输血、输液、止血,保持静脉通畅。

2.便血的护理:便后应擦净,保持肛周清洁、干燥。排便后应缓慢站立。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

3.疼痛的护理

(1)硬化治疗后,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及时通知医师。

(2)遵医嘱给予抑酸、胃粘膜保护剂等药物。

4.发热的护理:硬化治疗后可有发热,遵医嘱给予输液及抗炎药物,定时观察体温变化情况。

二、【一般护理】

1.出血期卧床休息,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

2.呕血时,随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3.出血期禁食,出血停止后,按顺序给予温凉流质、半流质及易消化的软食。

4.经常更换体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

5.安慰、体贴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及时清理一切血迹和胃肠引流物,避免恶性刺激。

三、【健康指导】

1.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主义精神,正确对待疾病。

2.生活要规律,避免过饥、过饱,避免粗糙、酸辣刺激性食物,如醋、辣椒、蒜、浓茶等,避免食用过冷、过热食物。

3.戒烟、禁酒。

4.遵医嘱服药,避免服用阿司匹林、消炎痛、激素类药物。

5.定期复查,如出现呕血、黑便,立即到医院就诊。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和护理【2】

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上段空肠及胰和胆等脏器病变引起的出血。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消化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损伤(如出血糜烂性溃疡,应激性溃疡)、胃癌、食道贲门粘膜撕裂及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尿毒症)等。

【临床表现】

1、呕血、黑便 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患者均有黑便,但不一定有呕血,有呕血者一定伴有黑便,呕血多为棕褐色,呈咖啡渣样。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口渴、乏力、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患者排便或排便后易晕倒在地。皮肤湿冷、脉细速、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等。

3、发热 一般不超过38.5℃,可持续3-5天。

4、氮质血症 上消化道出血后血中尿素氮的浓度升高,一般于一次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升高,3-4日后恢复正常。

【急救与治疗】

1、急救措施 迅速补充血容量,包括输液、输血,根据患者失血量和中心静脉压决定输液量和速度。必要时先用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

2、止血措施

(1)药物止血 去甲肾上腺素4~8mg+100mL冰盐水口服,以及西咪替丁、垂体后叶素等。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可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或内窥镜下注射硬化剂到曲张的静脉止血

(3)胃内降温止血法 用冷盐水反复洗胃。

3、手术治疗 经内科积极治疗而不能止血者应迟早考虑手术治疗。

1、饮食

(1)出血活动期禁食。

(2)出血停止后

①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患者 出血停止6h后进食温凉清淡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流食和水温不宜过热,以后可改为半流质饮食、软食,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少食多餐,以后改为正常饮食,不食生拌菜、粗纤维多的蔬菜、刺激性食品、硬食、饮料,如浓汁鸡汤、肉汤、浓茶、咖啡等。

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 出血停止24h后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冷流质饮食,限制钠和蛋白质的`摄入,避免诱发和加重腹水和肝性脑病,避免进食硬食和带刺食物(如:花生、苹果、瓜子、核桃、鱼和排骨等),应细嚼慢咽,避免损伤食管、粘膜而再次出血。

2、活动

(1)重者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平卧位抬高下肢,呕血时头侧向一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2)轻者卧床休息,可下床上厕所。

(3)治愈后生活应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体力和脑力相互调剂。

3、复查时间及指征 有呕血、黑便、上腹部不适随时复查。

注意事项

1、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保证睡眠,减少和消除外界的刺激,以减少出血,促进止血。

2、出血应卧床休息,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血吸入气道。

3、加强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并发症。

4、插三腔二囊管的患者积极认真配合治疗及护理。

5、患者学会自我护理,消除各种出血诱因,如避免过度疲劳,控制饮食等。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3】

【病因】

1.上消化道疾病

(1)胃十二指肠疾病:临床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 。

(2)食管、空肠疾病

2.各种原因而致的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3.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如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破溃、胰腺癌等。

4.全身性疾病

(1)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

(2)血管性疾病: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等。

(3)应激性溃疡

(4)其他:尿毒症、流行性出血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等。

以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肝硬化所致食管一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为最常见 。

【临床表现】

颜色:排出的粪便漆黑发亮,称柏油样粪便 。

突然大量出血,引起肠蠕动加快,亦可排出暗红色液状便或新鲜血便。

失血和休克:大量上消化道出血可导致失血和休克。

1.呕血与黑便为上消化道出血特征性表现。

呕血:

(1)出血量大,可呈鲜红色或暗红色。

(2)出血量不大,血液受胃酸作用而形成正铁血红素,则呈褐色或咖啡色 。

黑便:

(1)原因:血红蛋白的铁质经肠道内硫化物的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铁 。

(2)颜色:排出的粪便 漆黑发亮,称柏油样粪便 。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急性大量出血,循环血容量可迅速减少,致使周围循环衰竭,心排出量降低,可出现一

系列表现,应警惕并发急性肾衰竭。

3.氮质血症:血尿素氮常增高,称其为肠源性氮质血症。

原因: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大量血液进入肠道,血液中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引起。

4.发热:多数病人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 ,一般不超过38.5℃,可持续3~5天。

5.血象变化

1)一般出血3~4小时后可有贫血

2)24小时内网织红细胞可增高,随着出血停止,网织红细胞逐渐降至正常。

3)白细胞计数也可暂时增高,血止后2~3天即恢复正常。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测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肝功能、肾功能、血尿素氮、大便潜血试验等,对诊断疾病会有一定帮助。

2.内镜检查:首选检查措施。一般在上消化道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不但可以明确病因,还可作紧急止血治疗。

3.X线钡餐造影检查:用于有胃镜检查禁忌证或不愿进行胃镜检查 。

4.选择性动脉造影:用于内镜检查无阳性发现或不适宜作内镜检查。

5.吞线试验:用不能耐受X线、内镜、动脉造影检查者。

【治疗原则】

1.一般抢救措施: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误吸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出血期间应禁食。

2.积极补充血容量

(1)上消化道出血伴休克时:首要的治疗措施是立即建立有效静脉通道、立即配血。

(2)迅速补充血容量: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林格液、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必要时及早输入全血,以恢复有效血容量。

(3)肝硬化病人:需 输新鲜血,因库存血含氨多易诱发肝性脑病。

(4)输液速度:既要及时补充有效血容量,又要注意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必要时可根据中心静脉压调节输液量。

3.止血措施

(1)药物治疗:

①胃、十二指肠出血:去甲肾上腺素胃内灌注

②垂体后叶素止血治疗

适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出血。

禁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孕妇 。

③急性胃黏膜损害及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

④生长抑素:对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较好,可减少内脏血流量30%~40%,临床上多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2)气囊管压迫止血:

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注意:持续压迫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

(3)内镜直视下止血

(4)手术治疗:内科治疗不能止血者,适于手术治疗。

(5)介入治疗:无法进行内镜治疗,又不能耐受手术可考虑介入治疗。

【护理问题】

1.体液不足: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3.恐惧:与消化道出血对生命威胁有关。

4.潜在并发症:休克。

5.有窒息的危险:与呕出血液反流入气管有关;与三(四)腔气囊管过度压迫气管有关。

6.特定知识缺乏;缺乏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知识。

【护理措施】

1.休息与体位:

大量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或平卧位,可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 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保证呼吸道通畅。

2.治疗护理:

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监测输液速度及时、准确地补充血容量。给予止血类药物。输液开始时宜快,必要时测定中心静脉压来调整输液量和速度,避免引起急性肺水肿。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变化。注意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

4.心理护理:减轻恐惧心理。

5.三(四)腔管的护理

(1)插管前:仔细检查确保管腔通畅。

协助医师进行插管。

(2)留置三(四)腔管期间

1)定时测气囊内压力:压力不足达不到止血目的。压力过高压迫组织引起坏死。

2)观察有无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或窒息表现。

3)定时抽吸食管引流管、胃管:观察出血是否停止,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及量。

4)定时放气

5)放置24小时 后应放气数分钟再注气加压,以免食管胃底黏膜受压过久而致黏膜糜烂、缺血性坏死。

6)间断应用:气囊压迫一般以3~4天为限。

7)保持插管侧鼻腔的清洁湿润。

8)出血停止后,放出囊内气体,继续观察24小时,未再出血可考虑拔管。

6.饮食护理

1)急性大出血病人应禁食 。

2)少量出血,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 。

3)止血后应给予病人 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食、软食 ,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正常饮食。

4)定时进餐,避免过饥、过饱,避免食用过冷、过热食物,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劝病人戒烟、酒。

7.根据病人文化水平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采取适宜的方法,向其介绍有关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知识,以减少出血的危险。

篇2: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11-0409-01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占循环血容量20%,主要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常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本病是临床常见的急症,病死率较高,及早识别出血征象,及时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准确治疗,细致耐心护理,是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环节。 1大量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或平卧位,血压下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可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血液呛入气管而造成窒息。保证呼吸道通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避免劳累、精神紧张,保持乐观情绪。注意避免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诱因。 2给予精神安慰,解除病人恐惧心理。对于大量出血的病人应注意陪同和照顾,及时处理不适症状,使其有安全感。及时消除血迹,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各项检查、治疗的目的',以减轻恐惧心理。 3立即建立一条静脉通路,同时争取时间尽快用9号针头进行输液。开始输液宜快,一般用生理盐水,林格氏液加乳酸钠,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同时做好血交错试验,准备输血,输血量及速度,可依据出血的程度而定。如进行加压输血时,护士应密切守护,严防输血终了,空气随之进入血管造成栓塞。 4止血措施: 4.1按医嘱给止血药,如6一氨基乙酸加入10%Glucose中经静脉滴入等。 4.2食脉曲张破裂出血,用垂体后叶素时,稀释后应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输入,速度不宜过快,以防出现副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及孕妇忌用)。 4.3冰盐水洗胃法:用特制有两个口的胃管插入胃内(无特制管可用普通胃管,肝硬化病人用三腔管即可)。用50ml注射器向胃管内缓慢注入0-4℃生理盐水,而从另一开口吸引,反复进行持续灌洗,用水量根据病情而定,一般用水量为10,000ml左右,30分钟使胃内温度下降,起到止血作用。 4.4在500ml生理盐水中,加去甲肾上腺素10-20mg,经胃管缓慢滴入,如能口服者,可每2h口服50ml,以降低门静脉压,从而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产生止血效果,但对有动脉硬化者应慎用。 4.5如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纤维胃镜检查者,应做好术前准备。 5饮食护理,在呕血、恶心、呕吐和休克的情况下应禁食。待上述症状缓解后,溃疡病病人应给牛奶、蛋糕或豆浆等富于蛋白质的流质饮食,以后再改变饮食种类和增加食量,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的饮食,应根据其肝功障碍程度予以调节,下三腔管的病人,出血停止24h后从胃管内注入流质饮食,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给予无蛋白质饮食,有腹水者,应适当限制钠盐摄入。 6做好口腔和皮肤的护理,因出血病人口腔有腥臭味,应每日三次清洗口腔。浮肿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 7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变化。如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脉细数、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湿冷等,提示发生微循环血流灌注不足,应及时报告医生。观察呕血与黑便的次数、性状及量。注意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根据病人文化水平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采取适宜的方法,向其介绍有关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知识,以减少出血的危险。告知病人要遵从医嘱,不要滥用处方以外的药物,鼓励病人坚持服药治疗溃疡病或肝病,尽量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激素类药物等。同时注意调整生活起居,不要过度劳累,避免长期精神紧张。戒烟戒酒,注意合理饮食。应教给病人和家属如何早期判断出血征象、应急措施和及时就诊方式。慢性病人也应定期门诊随访。 参考文献 [1]吴影. 论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J]. 中华民族民间医药,,8(4):246 [2]杨素军.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医疗前沿,,(11):118

篇3: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

1、安静卧床,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保温、防止着凉或过热,一般不用热水袋保温,过热可使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呕血时应立即将病人头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呛入气管而造成窒息。

2、给予精神安慰,解除病人恐惧心理。

3、立即建立一条静脉通路,同时争取时间尽快用大针头进行输液。开始输液要快,一般用生理盐水,林格氏液加乳酸钠,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同时做好配血,准备输血,输血量及速度,可依据出血的程度而定。如进行加压输血时,我们应密切守护,严防输血终了,空气随之进入血管造成栓塞。

4、止血措施:

(1)按医嘱给止血药,如6一氨基乙酸加入10%Glucose中经静脉滴入等。

(2)食脉曲张破裂出血,用垂体后叶素时,稀释后应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输入,速度不宜过快,以防出现副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及孕妇忌用)。用三腔管压迫止血时,其护理参见三腔管的应用。

(3)冰盐水洗胃法:用特制有两个口的胃管插入胃内(无特制管可用普通胃管,肝硬化病人用三腔管即可)。用50ml注射器向胃管内缓慢注入0-4℃生理盐水,而从另一开口吸引,反复进行持续灌洗,用水量根据病情而定,一般用水量为10,000ml左右,30分钟使胃内温度下降,起到止血作用。

(4)在500ml生理盐水中,加去甲肾上腺素10-20mg,经胃管缓慢滴入,如能口服者,可每2h口服50ml,以降低门静脉压,从而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产生止血效果,但对有动脉硬化者应慎用。

(5)如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纤维胃镜检查者,应做好术前准备。

5、饮食护理,在呕血、恶心、呕吐和休克的情况下应禁食。待上述症状缓解后,溃疡病病人应给牛奶、蛋糕或豆浆等富于蛋白质的流质饮食,以后再改变饮食种类和增加食量,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的饮食,应根据其肝功障碍程度予以调节,下三腔管的病人,出血停止24h后从胃管内注入流质饮食,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给予无蛋白质饮食,有腹水者,应适当限制钠盐摄入。

6、做好口腔和皮肤的护理,因出血病人口腔有腥臭味,应每日三次清洗口腔。浮肿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

7、严密观察病情:

(1)注意测量体温、脉搏、血压的变化,如发热者,可给物理降温,记录24h出入水量,尿比重。

(2)注意呕吐物及粪便的性状,量及颜色,呕血及便血的颜色,取绝于出血量的多少及血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如出血量多,停留的时问短,颜色新鲜或有血块,出血量少,停留时间长则颜色比较暗或黑色,伴有呕吐者,一般比单纯黑便者出血量大,当病人出现口渴、烦躁,出冷汗、黑朦、晕厥等症状时,应考虑有新鲜出血。

(3)如出现出血性休克,可按休克病人常规护理。如出现意识朦胧或烦躁不安时,应置床档,防止坠床。

(4)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由于血液中蛋白的分解产物在肠内吸收,易引起氮质血症。因此肝硬化病人应按医嘱认真做好灌肠清除内积血,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5)门V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人,应密切观察昏迷的前驱症状,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如出现肝昏迷,按昏迷病人常规护理。

出血临床表现:

呕血和黑粪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一般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出血量与速度。

1、如果是小量出血则以大便潜血阳性表现,若出现出血速度快而出血量又多,呕血的颜色则是鲜红色,如出血后血液在胃内储留时间较久,因经胃酸作用而使呕吐物呈咖啡色。若出现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可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为头昏、心悸、恶心、口渴、黑蒙或晕厥。皮肤由于血管收缩和血液灌注不足而呈灰白、紫灰花斑、湿冷。病人可有血压下降,常感乏力,进一步再现精神萎糜,烦躁不安,重者反应迟钝,意识模糊,

2、大量出血后,多数病人在24小时内常出现低热。发病的原因可能由于血容量减少、贫血、周围循环衰竭,血分解蛋白的吸收等因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

3、此外上消化出血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一般在出血的情况下,氮质血症可持续3~4天以上

4、血象有所变化,一般网织红细24小时内可见增高,白细胞2-5小时内有所升高。

篇4: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

治疗原则:

1.积极控制出血。

2.治疗原发病。

3.必要时输血及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1.应根据不同原发病选用有效药物,如溃疡病、胃炎、急性胃肠粘膜病变所致出血,以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为主;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出血以垂体后叶素或生长抑素为首选。

2.氢氧化铝凝胶或硫糖铝胃内灌注适用于除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的上消化道出血。

3.有休克者应积极补充血容量,尽快纠正休克可输全血或血浆代用品,但注意肝硬化病人不宜用右旋醣肝,对有心肺疾患或老年患者输液应监测心肺情况和中心静脉压防止发生急性肺水肿。

4.大量输血时(600ml以上)要及时补充钙剂,否则出血不易停止。

5.治疗过程需注意电解质平衡、补充足够能量有助于机体恢复及止血作用。

6.口服或静脉用药效果欠佳时,可采用内镜下局部喷洒凝血酶、注射立止血或采用高频电凝止血或激光止血或进行硬化疗法。 7.经内科积极治疗未能止血又有手术指征者应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篇5: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

1.口腔护理出血期禁食,需每日2次清洁口腔。呕血时应随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味。

2.便血护理大便次数频繁,每次便后应擦净,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以防发生湿疹和褥疮。

3.饮食护理出血期禁食;出血停止后按序给予温凉流质、半流质及易消化的软饮食; 出血后3d未解大便患者,慎用泻药。

4.使用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治疗时,参照双气囊三腔管护理常规。

5.使用特殊药物,如施他宁、垂体后叶素时,应严格掌握滴速不宜过快,如出现腹

篇6: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对我们来讲是必须警惕的事情,因为这种出血现象,产生的伤害比较大,所以患者朋友一定要注重,做好护理以及治疗措施,这才是有效的降低上消化道出血,产生伤害的最好方法,下面就为大家盘点,上消化道出血的一些日常护理措施,希望可以给大家帮助。

1、戒酒 2、吃少渣易消化的质软的食物,以防食物划破弯曲的静脉丛。蔬菜要切碎制软。避免使用纤维高的根茎类菜。肉类使用嫩的肉丝肉末制软,采用炖煮蒸等方法。不用油煎炸的食物,主食以发酵的软食如面包、发糕及馒头易消化为好。避免吃坚硬粗糙的食物,如粗杂粮、生菜生果,以及带骨刺的鸡鱼类食物。少吃产酸产气的食物:如红薯能使胃酸增加,产气食品如萝卜蒜苗等易引起胀气。禁食强刺激性调味品,如辣椒等。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咳嗽等增加腹压。 (二)劳逸结合、情绪稳定 1、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既要重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又要培养乐观心情;由于患病时间长、病情反复以及对预后的担忧,常常精神负担较重,情绪不稳定。现代医学已发现,情绪与肌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用乐观、积极态度对待疾病、对待人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以上的介绍我们会发现,想要有效的护理上消化道出血,那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日常饮食,平时要注意戒烟戒酒,因为很多辛辣刺激性的东西会导致病情加重,而且也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样对于疾病的缓解和治疗,才可以带来正面的效果。

篇7:上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内科急诊之一,通常发病突然、出血量大、并发症多且死亡率高,除临床医师的及时、有效的治疗外,护理干预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积极做好基础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抢救,可以提高消化道出血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开再次出血和减少并发症,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1 一般资料

5月至3月期间入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①纳入标准:住院时间>10d,意识清晰,能够正常语言交流,治疗依从性强。②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③主要临床表现:暗红或柏油样便;出血量大者,可伴呕血,并有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发冷等低血压体征。共收集病例54例,包括溃疡性出血23例、出血性胃炎16例、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1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4例、贲门黏膜撕裂1例。

2 护理体会

出血期间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血导致窒息;明显出血或严重呕血时,应禁食。呕血后,应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并及时清除口腔内的积血异物,减少口腔异味,避开再次引起恶心、呕吐。具体有如下干预措施。

2.1 一般护理。①出血期禁食,需每日2次清洁口腔,呕血时应随时清洁口腔,保证口腔清洁无味。②便血后应及时擦拭干净,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以防发生湿疹或压疮。③出血停止后可按序给予温凉、流质、半流质和易消化的软饮食,绝对避开粗糙、坚硬、不易消化的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定时进食,严禁暴饮暴食,以防引起胃不适。也有患者怕出血不敢进食,护士应鼓励患者进食,可以增强抵抗力。④使用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时,严格执行双气囊三腔管的护理常规。⑤使用特殊药物,如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时,滴速不宜过快。

2.2 饮食护理。合理饮食可推动止血,饮食不当可加重出血。大量出血伴恶心呕吐时,应指导患者禁饮食。呕血停止后及时清除污物,进行口腔护理,减少口腔异味。有休克、大出血、有呕吐现象、食管破裂出血者等情况时应当禁食,如果有少量出血但无呕吐者,或止血时间>24h,可给予无刺激、温凉、清淡流食,随后逐渐过渡到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的半流质饮食。

少量出血不伴呕吐者,可进温凉、清淡流质饮食。尤其对溃疡引起出血的患者,进食可中和胃酸,推动溃疡愈合,有利止血。出血停止后逐渐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的半流质饮食,开始宜少量多餐,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对于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引起出血的患者,止血后1-2天可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饮食,限制钠和蛋白质的摄入,避开加重腹水诱发肝性脑病。指导患者避开食用粗糙、坚硬、刺激性的食物,并注意细嚼慢咽,以免损伤曲张静脉,引起再次出血。病情好转后可改成软食、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整个治疗过程应忌食生硬、粗纤维食物和油炸食物。对过量饮酒患者,治疗期间应绝对禁酒,对患者强调过量饮酒与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

2.3 心理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病情来势凶猛,当患者看到自己大量呕血、便血时,恐惧、紧张、痛苦、忧郁、悲观、绝望等心理交织在一起,个别患者甚至会拒绝治疗,产生轻生的念头。因此护理人员态度应和蔼、亲切,使患者有一种“放心”的感觉。应了解患者的心理、各种反应及态度,关心、同情、体贴、耐心、细致地安慰患者,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适时地告知患者,心理负担过重会给治疗带来困难。因为在忧郁时,胃黏膜缺血苍白,分泌减少,胃运动减弱;兴奋时,胃黏膜充血,分泌增加,胃运动增强,两者均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嘱患者一定要情绪平稳、配合治疗。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满足患者的心理、生理的合理需求,协助患者顺利渡过难关。当患者出现大呕血时,护士一定要沉着冷静,从容面对,动作敏捷地给予相应抢救,以精湛的护理技术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期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一般知识、诱发因素,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可以减少出血周期,降低复发率,推动疾病康复。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入院治疗的常见急症,快速准确的诊断与有效处置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至关重要。然而,科学系统的`护理措施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同样必不可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应充分考虑病情特点。首先,上消化道出血多是消化性溃疡等消化道疾病的并发症,患者消化功能的紊乱在发生出血后更为严重。因此,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在不损伤消化道的前提下,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是护理干预的重要内容。其次,消化道出血,特别是大出血,常常引起患者恐慌情绪。护理人员在充分了解患者出血理由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让患者了解消化道出血病因、预防措施与治疗措施,消除畏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尤为重要。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急,变化快,涉及系统器官多,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和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高质量的护理在抢救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护理工作是推动疾病好转,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推动患者康复的关键性环节。

我们在护理实践工作中发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心理干预和饮食干预,不仅在患者中得到普遍好评,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复发率,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刘飞岚,聂红英,袁三云,胡理,刘海霞.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策略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10)

篇8: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方法

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方法

【摘要】目的:通过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有效的内科护理,以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的目的。策略: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科收治的23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患者进行饮食、心理等一系列内科护理措施后,208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30例转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内科护理,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体会

1 资料与策略

1. 1 一般资料 23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 男158例, 女80例, 年龄在18~88岁之间,平均年龄(42.2±3.5)岁。出血后就诊时间为3~18h。其中消化系统溃疡106例, 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62例, 胃黏膜损伤50例, 胃癌20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均出现呕血、黑便、血压降低和休克等临床症状。

1. 2 相关标准 上下消化道以十二指肠空肠曲, 即屈氏韧带为界, 屈氏韧带以上部分为上消化道,以下为下消化道,其上的出血为上消化道出血。

1.3临床症状:一般为恶心、呕血、便血、上腹痛、头晕、软弱无力、精神萎靡,突然起立可产生晕厥、口渴,肢体冷感及血压偏低等。少数患者症状较重,有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测不到,脉压缩小(<4 kPa)及脉搏快而弱(脉率>120 次/min)等[2]。

1.4结果 所有患者给予卧床休息,积极补充液体,扩充血容量,止血,抑酸,合理饮食等治疗。其中痊愈120例,好转88例,30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无好转,转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2 护理措施

2. 1 一般护理

密切关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病情严重者应该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晕倒。呕血时患者的头应该偏向一侧,避免发生窒息。如果出血量大, 应该将患者下肢抬高30°并平卧,在不增加患者腹部压力的情况下保证脑部供氧。大部分患者出血体温会升高,在数天后会逐渐下降,对此护理人员应该告知患者不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抽取血标本的过程中检查血常规,并确定患者血型以便于配血[3]。睡觉注意保暖,不可使用热水袋等高温取暖物品。

2.2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神志的变化及患者的末梢循环情况、尿量、呕血及便血的色、质、次、量,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等,并做好详细记录。特别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呕血、便血的量。一般胃内储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若出血量在50~70ml,可出现黑便;若出血量达500~1000ml时,则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心悸、乏力等,发现异常及时请示医生并配合抢救[4]。

2. 3 急救护理

2.3.1建立及维持静脉通道通畅,保护肾功能。轻度出血者可用一组静脉通道,重者需两组至多组静脉通道。或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积极补充血容量以恢复和维持血容量及有效循环血量。大量出血后机体处于低血压状态,肾动脉收缩,肾缺血,可出现少尿或无尿,故应严格观察记录尿量、尿液的颜色及输入量,血压的波动情况。特别在补钾前,先观察尿量,防止盲目输入造成高钾血症。

2.3.2静滴止血药可选用奥美拉唑、西咪替丁、垂体后叶素、立止血、止血敏、止血芳酸、善得定等。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的分泌,当胃内pH值降到6以下时已经形成的凝血块才不被胃液溶解,从而达到止血目的[5]。如果患者出现少尿或者无尿等情况, 应立即给予20~40 mg呋塞米静脉滴注, 或者250 ml甘露醇静脉滴注。

2.3.3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如果出现大出血,必须立即使用凝血酶或云南白药等止血剂注入患者胃部,也可以使用冰盐水和去甲肾上腺素管喂, 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在止血药使用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体质和药物的性质用药,掌握各种药的禁忌证,以免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

2. 4心理护理

因为突然发生大量呕血和(或)便血,而患者又对所患疾病缺乏了解,及担心治疗效果及费用理由,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尽快消除血迹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讲解安静休息有利于止血等。另外,护士应根据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家庭经济状况适当地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合理要求,使他们感到舒适、安全,从而减轻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推动康复。

2.5饮食护理

让患者了解有利于疾病康复的食物种类。如果处于急性大出血期应该要求患者禁食1 d以上。停止出血后才能再次进食,并且首先选择温凉的流质食物,等病情好转后再改为软食。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尽量不吃或少吃粗纤维食品, 禁食冰冷和辛辣食物,戒烟戒酒,少喝浓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品,避开患者发生胃窦部扩张。进食时做到细嚼慢咽,避开因进食过快导致食管损失,进而引起出血。

2.6基础护理

2.6.1口腔护理:由于出血患者抵抗力低,尤其呕血后口腔内会有残留血液,给口腔内细菌生长创造条件,细菌增加,分解糖类、发酵和产酸的作用增强,易引起口腔感染。因此,必须认真做好口腔护理,呕血时应随时做好口腔护理,平时每日两次。

2.6.2皮肤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循环较差,尤其是便血,易污染床褥。因此,必须避开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应经常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局部组织,保持皮肤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擦洗肛周,并涂抹少量滑石粉,或用棉垫、气圈等垫起;保持床褥平整干净,避开拖拉患者;使用便器时,动作要轻,注意有无破损,以免损伤皮肤。

3 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急,严重时极易造成休克导致死亡。一方面,患者在患病后普遍存在消极、恐慌心理,结果导致出血症状加重,病情严重恶化。另一方面,患者对病因、治疗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不了解,经常会出现不合理饮食、吸烟等现象,非常不利于临床的治疗。医护人员应该做到对症用药,对症护理。护理过程中认真观察患者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 并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以此减少和消除各种出血的诱发因素,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要确保患者能够康复,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内科护理,不仅需要医生具有高超的治疗水平,还需要护士掌握良好的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心理上、生活上关心患者,使患者充分信任护理人员,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以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雅琴.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与健康教育.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08(02):78-79.

[2]王吉耀.现代消化科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89-90.

[3] 舒叶.对4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科护理体会.中外医疗, 2011, 10(03):45-46.

[4]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3.

[5]赵盘珠.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14(29):294-295.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相关文章:

1.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诊断措施有哪些?

2.新生儿脐带脱落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

3.夏季油性皮肤护理方法

4.护理老人的方法

5.鼻息肉术后护理方法

6.心理干预护理对产后出血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

7.肺癌有什么护理方法

8.护理自我鉴定撰写方法参考

9.面部痉挛护理方法介绍

10.男性油性皮肤护理的方法

下载word文档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