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与鬼为邻_中元节随笔

与鬼为邻_中元节随笔

2022-11-24 08:47:5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Na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与鬼为邻_中元节随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与鬼为邻_中元节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与鬼为邻_中元节随笔

篇1:与鬼为邻_中元节随笔

十余年,华龙读过一篇李傲先生的文章,即是此篇名目。先生的文,言年轻时居于停放些许棺材之寺庙隔壁,阴森凄凉,亦按照旧历,骂一骂不顺眼的该骂之人。

今值中元盂兰盆日。双亲福健安康,佛家之节敬而远之便罢,仅以道家鬼节,借先生之题,逞口舌,舒心怀,讽鬼讽人

秋意渐浓,行至叶府。房前有树,榕也。叶公植时寡陋,未闻通鬼染阴,后得,不伐。常与人言,余爱鬼,思而侯之,不得,憾。

临七月半,吾好事之徒,求红丝赠叶公,并置风铃于堂前。公好书,家中不枉万卷,志同投趣,秉烛言谈,甚欢。夜深,风声忽起,至邪也。

吾笑而贺,叶公奇,问曰,何也?

鬼来。公大惊

又言,此鬼愚木偏执,因书柜倾倒而亡,甚恨。居于榕下,实乃君之妙邻。度测定是闻片刻所言,欲毁书消火。

少息,一瘦小白衣飘然而至,口念不绝,细闻,似竹籍无用之语。叶疾步而前,觉其善,定面鬼而斥。未料,滑天下之稽,爱鬼之君,竟瑟瑟不接地气,股间湿软可嗅,恍惚之声赞此污秽不绝,甚扯书献于面,恭如宫刑之奴。

余难抑欢颜,又恐害之。取怀中前藏五谷,弓身而掷,其瞬而消散,遁也。观叶公此人,叹曰,爱鬼呼?爱书呼?

注:盂兰盆节乃向逝去之父母尽孝献食。佛的首徒目键母生前喜做饿业,其子观母于饿鬼道受尽磨躏,尽孝不得,佛祖开恩,于每年此日众生可以盂兰盆供奉亡父母。

榕树、红绳皆召鬼之物,五谷可趋之

ps:记忆不清故事可能有出入,莫怪。 文字后需斟酌,此乃初稿,发完睡觉,改日再究。

篇2: 读《与鬼为邻》有感

今天,我在家看了《与鬼为邻》这篇文章。大概内容是:从前,有个小孩叫罗蒙诺索夫,是俄罗斯著名的化学家,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一本书也买不起,可是他又喜欢读书,于是,就到处去借书看,每次借到书,都是读了好几遍才还,有一次,他为了得到那两本书,勇敢的答应了商人的要求,在坟地里过夜,最后用自己的勇敢换来了两本书。

我读了这篇文章,感想很多,和他相比,我觉得很惭愧,他为了得到书,能在坟地里过夜,可是我有时连和陌生人说话的勇气都没有。例如:有一次,我在爸爸单位里玩的时候,有一个陌生的阿姨对我说话,我不仅没回答,反而吓跑了。还有一次,在数学课上,老师上了乘法,老师提了一个问题:36乘52等于多少?其实我会做,可是我又怕回答错了,会被同学嘲笑,但是我不举手,老师又会批评我不积极发言,我缩着头,手似举非举的样子,忐忑不安地坐在那里,就象一只缩头的小乌龟,就怕老师提我回答问题。

后来老师逐渐知道了我不够勇敢的`缺点,就耐心的鼓励我,爸爸妈妈也鼓励我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并帮我买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书,让我在家阅读,学习那些勇敢的人。慢慢地,我现在上课也敢举手发言了,碰到我不认识的叔叔阿姨,我也敢向她们问好了。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让自己做得更好。

读了这篇文章我更加懂得:只有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篇3:与鬼为邻成语解释

与鬼为邻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与鬼为邻

【标准发音】:yǔ guǐ wéi lín

【繁体写法】:與鬼為鄰

【与鬼为邻是什么意思】:和鬼做邻居。形容离死已不远

【与鬼为邻成语接龙】:时不我与 → 与鬼为邻 → 邻女詈人

【用法分析】: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读音预警】:注意多音字:与 ① yǔ 给与;② yù 参与。

【出处说明】:宋·文莹《湘山野录》上卷:“写一诗于厅壁,诗云:‘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

篇4:中元节思绪-随笔写作

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祭祀先人,俗称七月半。自从七月十五给父亲上坟回来,一连几天,我的内心总是压抑沉闷的。父亲的突然离世对我的打击是巨大的。直到父亲离世两年后的今天,我内心深处还没有完全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直到我跪倒在父亲坟前磕头跪拜时,面对荒草凄凄的坟茔,我才又一次痛彻的知道,我的父亲去了,父亲已渐行渐远,仿佛走进了无尽的黑暗,父亲就这样孤单的在黑暗里踽踽独行,凄凉而无助。

无言的泪水中,我想起了朱军演唱的《父亲》。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但让我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眼泪哗哗的。今天特意又来网上重新听这首歌曲,高潮时的“爸爸”的呼唤,让人更加无法忍受住激动。那种呼唤就是小时候自己听到脚步声爸爸干完活回家儿子穿着开裆裤跑到门口叫爸爸的感觉。

“你把含泪的叮嘱放在我的心里,

你把男人的骨气交在我的手里,

你把慈爱的目光凝进我的眼里,

你把深深的思念留在我的梦里,

爸爸,爸爸,我永远爱你,

你的善良留给了你的儿女,

爸爸,爸爸,我永远爱你,

你的背影走出我的足迹”

爸爸,爸爸,好久没有这么叫过我的父亲了,我知道今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从小跟父亲很少交流,长大了以后又经常不在父亲身边,更是缺少了和父亲交流的机会。古人说的好: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男孩子是把自己的父亲作为榜样和目标去追赶和超越的。一直想和父亲做一次长谈,而这首歌曲终于让我找到了共鸣。那么,今天这首《父亲》就是我对父亲最好的诉说和思念。

父亲,您听到了吗?


篇5:中元节随笔作文500字

风起,云稠,鸟哀,花泣;不日又要到中元节了,多少相思无从寄,亿万冥币、半车冥纸,即使再多也无法割舍那份永远失去的亲情!

万寿园,车来车往,络绎不绝,远远就能闻到天空中弥漫着残香与纸灰的气味,近处更是烟雾缭绕,朦胧如野;也许如此更能让活着的人以之安抚,对逝去的亲人加以告慰吧!

穿梭在烟雾缭绕的人群中,偶闻一处畅然欢笑,居然是在这一片逝者的净土上,丝毫没有悲哀的情绪,可悲!然,汝奈吾何!?

双手轻抚您的墓碑,眼泪悄然滑落,四年了,您还好吗?有没有想念梅儿?在梅儿心里,您依旧安详地躺在老宅里,依旧在那个盛满欢笑的家里,只是在这里为您立了墓碑而已;红尘陌路到处都是您的影子,无所不在,累了、痛了都会与您倾诉,只是习惯了没有回应的对答;您也一样,有所不快也与梅儿说说、倒倒,别苦了自己。如今梅儿也只能偶尔来陪陪您、为您祭祀焚香寄冥币了,以此来告慰您在天之灵;您还记得我们的相约吧,来世,我们母女互换,让梅儿来照顾您一生一世,以报答您的恩德。

瞧,天也落泪了,也舍不得您离去,如果可能,我愿用一切再换回您我无时无刻都思念的母亲!您安息吧!

[中元节随笔作文500字]

篇6:中元节思念的随笔作文

农历七月十五称之谓中元节,也有称之谓鬼节。不管如何称呼之,那是一种叫法。但从祭祀活动形式看,表达生者对故人的一种缅怀心理――思念,释放着生者对过世亡灵的一种特殊思念的方式。

人故有一死,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后人怀念过世的亲人是情礼之中的事情,不管何种方式,都是出于心灵上的一种怀念,表达着生者对逝者的思念与祭祀缅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故人祭祀活动中有清明节,七月十五,中元节,这是两个较突出的重要节日。在这两个典型的祭祀活动日中,中元节仅次于清明节。鬼节,是一种特殊名称,即死人节,它是中国千年祭祀文化积淀的合成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阴阳划分活人与故人的界限。阳间既是人间的世界;而阴间,则是划分给故人的世界。鬼节,就是祭祀故人的一种特殊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成分,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从远古延伸到今天。至于其发源于何年何月,可以说不详。悠久的传统文化从根基上看,无非是对故人的丰功伟绩的一种缅怀,一种怀念祭奠而已。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程,每个过程都有深厚的渊源可追溯的。清明节、中元节的建立就是建立在大众认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标明我们中华民族是尊老爱幼,秉承先人的基业,弘扬前辈的光荣传统,不忘故人的丰功伟绩,传承祖先的基业,向前拼搏奋斗,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

生者与故人是一种事业传承的关系,我们继承祖先的事业,接过祖先理想的蓝图规划,向着更高的境界迈进,完成祖辈的夙愿,弘扬祖辈的光荣传统。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今天的一切源于祖先的奋斗基石上。生者以不同方式祭奠故人是完全符合人生哲理的行为。缅怀祖先的奉献精神,借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早日完成祖辈的理想事业。各种缅怀祭祀活动举措不为过,运用到好处,也是一种精神动力,能提高事业积极性,促进事业的早日完成。任何事物都是辩证关系的结合,关键是如何地掌握运用。

人生一辈子,不管英雄,还是平民百姓,最终是要回归大自然,入土为安这是人生的圆满结局。生者妥善安置故人回归自然,以平淡节俭为好,不必耗费过多的资金,其实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关键是人活着时候,要多加以关照,特别是对待老年人,尤为重要。老人健在时,时时予以精神、物质上的关照,让老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情感所在,感受到儿女亲情的存在,在衣食无忧的状态下快乐生活下去。这样总比老人过世后尽情地哭泣,嚎啕大叫,虚情假意地装腔作势强百倍。老人健在,给予精神关照往往比物质关照要强的多。老人上年纪后,牙口不好,对食品没有什么苛求,柔软可口即可;精神上则是需要呵护,追求着亲情,人情,世间的友爱的和谐。《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充分说明了老人内心世界的需要。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对老人的最为贴切的关照,也是最大的孝心体现。人,有生就有死,这亘古不变自然法则,谁也无法回避,也无法摆脱。所以,生老病死是人生中常见的事情。摆正心态,正确面对即可。没有必要回避,也没有必要忌讳生死之谈。

人活着就要珍惜每一天,过好每一天。真正到了那一刻,谁也没有办法,坦然面对死亡即可。生死有命,那是自然规律所在。所以,人在生死这个问题上,要正确面对,只有这样才能生活的更好。

中元节,是去世人的节日。我们祭奠故去的人,缅怀祖先的功德,这对我们提高生活认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于此同时,可认真地反省一下人生,反省人生的意义,这对现实生活有好处,通过反省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懂得生存的意义,以便更好生活下去。

时值中元节之际,衷心祝愿所有天堂之上的亲人,生活的幸福快乐!生者为您们祈祷祝福!

[中元节思念的随笔作文]

篇7:中元节

古代的中元是非常重要的节日,现在则几乎不为人注意。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中元节主要是祭祖,我们现在流行的的节日,如果不能藉此约炮或剁手,多数人是没什么兴趣的。

因为中元节对那个世界太重要了,所以在这一天遇到鬼的概率非常大,如果不是非常想,还是尽量别选这一天约炮。因为有不识相的人,就此送了性命。

清代浙江某地有个姓张的年轻人,音乐天分很高,擅长各种乐器,而且他颜值也高,所以深得当地妹子们的欢心,张小哥因此也颇为自得。某年正逢七月半,张小哥夜晚出门闲逛,听到不远处的巷子里有女人的哭声,凄惋绵挚,寻声细辨,应该是年轻的女子在祭奠刚刚去世的丈夫。

张小哥听着哭声,竟然心神不宁,魂荡神怡,忽起邪念。转身回家取了箫回到巷口,应和着女子的哭声吹奏,旋律和情感完全与女子的哭声合拍。

这次可能是他一生中发挥得最好的一次,就在张小哥沉浸在音乐带来的丰富情感之时,身后有一只手伸出,一巴掌扇在他脸上。这一巴掌打得太狠,不仅箫被打落,而且半张脸都立刻肿了。张小哥扭回头,却什么人也没看见。他捂着脸回到家里,向妻子交待了经过,第二天就一命呜呼(《北东园笔录续编》卷三张氏子)。

虽然故事最后也没交待那一巴掌是谁打的,但有鬼君觉得,应该是女子的亡夫。中元节这天,各家逝去的祖先,都会回来享用子孙预备的祭品。结果遇上一浮浪子弟,学司马相如的琴挑,这一巴掌不是理所当然吗?

篇8:中元节

早晨,闹钟的“叮铃铃”声把我从美梦中“唤”醒,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无意中看了一下日历,今天是8月24日,下面还标注着“中元节”三个字,中元节?没听说过。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问老妈什么是中元节?老妈告诉我:中元节是人们纪念祖先的日子。哦,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最近老妈经常叠元宝呢!

到了中午,我们都忙开了:我负责叠纸,爸爸、老妈负责烧饭菜。我来到桌前(桌上放着今天我应该叠的纸),哦,天啊!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桌上的那叠纸足有3厘米厚,事不宜迟,我立刻动手干了起来。我按照爸爸教我的快捷方法:先拿出一些纸,把它们平均分成几份,再把它们卷起来,压平,最后它们一张一张地抽出来,就行了。过了三十几分钟,我把纸叠好了,老妈那边也好了。我帮老妈摆好饭菜,碗筷,爸爸拿了一根树枝和耐烧的旧脸盆,再点燃蜡烛,一切准备就绪。

爸爸先从纸堆里抽出一张纸,点燃后,一张放在大门前,再用另一张引火放在旧脸盆里,待火烧起来后,爸爸把两捆纸放在旧脸盆里,过了一会儿,纸烧成了灰,爸爸把元宝放入旧脸盆中,3分钟过去了,元宝也烧完了,等火灭了,我们赶紧磕了头,磕完头后,我吹灭了蜡烛,爸爸把旧脸盆端走倒掉,我们把桌子重新收拾好。

中元节是祭祖的日子。我们不能忘记:没有祖先的勤劳,我们也不能过上如今幸福美好的日子!

篇9:中元节诗词

中元节诗词

1.《日赠张尊师》

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

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

知师遥礼玉京山。

2.《中元日观法事》

卢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3.《中元观法事步虚》

殷尧藩

兀都开秘箓,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鸶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4.《中元作》

李商隐

绛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城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5.《中元夜》

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雾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6.《中元夜寄道侣》

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7.《中元夜百花洲作》

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壸。

从来酷署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8.《中元雨中呈子晋》

朱熹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

兹辰喜佳节,凉雨忽惊秋。

晼晚兰径滋,萧萷庭树幽。

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

刀笔随事屏,尘嚣与心休。

端居讽道言,焚香味真诹。

子亦翫文史,及此同优游。

9.《中元见月》

边贡

坐爱清光好,更深不下楼。

不因逢闰月,今夜是中秋。

10.《中元日斋中作》

朱曰藩

陶枕单衾障素屏,空斋独卧雨冥冥。

辋川旧拟施为寺,内史新邀写得经。

窗竹弄秋偏寂历,盂兰乞食信飘零。

年来会得逃襌理,长日沈冥不愿醒。

篇10: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日。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海外华人华侨在清明、中元、冬至和年兜这四节会寄批银,否则便会被人认为是对祖宗不敬,对长辈不孝,对妻子不负责任的不成器之下等人。

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的传说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篇11:中元节是什么节日呢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国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虽然在他们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还有天神和地只的存在,但是却以“人鬼”作为中心信仰。中元节,即是和人鬼有密切关系的节庆。

中元节,定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腊日主要的内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著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这一天。

道教的中元节既是道教的宗教节日,也成为民俗节日。道教初起时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也有称天、地、人三才者),以后称之为三官大帝。他们各有责司,天官为上元赐福,地官为中元赦罪,水官则称下元解厄。道书中说,凡是这三天,三官都要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其中地官所管为地府,当然所检的重点是诸路鬼众了。所以这一天,众鬼都要出离冥界,接受考校。道门中於这一天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堂。这是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

中元节的传说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 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篇12:关于中元节是什么意思

中元节是什么意思?

古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中国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的习俗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现在,中元节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开始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仪式也已经简化了,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元节是什么意思

篇13:中元节是什么节日

2017中元节是什么节日

先来说一下,中元节是什么节吧?中元节就是传说中的鬼节,以下是权威的资料。

农历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七月半。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到处游荡, 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南方地区在这一天有普度的习俗。

佛教典故

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知道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 ,可饭一到口边就化为灰焰,佛祖释迦牟尼告诉他,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目莲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后来这一传说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并逐渐演变,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用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节这一节日。

道教说法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

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

七月十五日便称“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旱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相传七月地狱大门开放一个月,所有的无主孤魂全从阴间出来,到阳间找东西吃,因此各地方都纷纷在这一个月举行“普度”的祭祀仪式。从前,各地轮流进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满满的,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殴斗事件﹔后来的普度便统一在七月十五日举行。

民间祭祖

民间的祭祖活动一般在七月十五之前进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民间通过一定仪式,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送回为止。送回时,烧钱纸封包,称烧“包衣”,或者还有法事(或佛或道)。在有些地方(如湖南),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更重要的祭祖的日子。

中元节的禁忌

1、姓名勿直呼 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连名带姓的直呼别人名字,否则一旦给好兄弟听到后,会趁机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2、别拍肩膀 从灵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别在头及两个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时候最好不要随便拍别人的头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让好兄弟有机可乘。

3、不可吹口哨,当心好兄弟喜欢你; 经过坟地时,口中要不断默念“对不起,打扰了!”并保持肃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对好兄弟的尊重。

4、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5、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6、床头不挂风铃,因风铃会招阴;也不玩碟仙 。住家门口前别种容易卡阴的榕树,另外屋子内也别乱挂风铃,不玩碟仙、不上阴庙,这样可以减少阴灵上身的可能。

7、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轻的人怕会撞见好兄弟;

8、地上的零钱及红包袋,不要乱随便捡起来; 不要随便捡起路边的钱,因为这些钱可能是好兄弟们的,要不然这些就是冥婚招亲用的。

9、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

10、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

11、别乱靠墙休息 没事不要乱靠墙,因为好兄弟平时最喜欢依附在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鬼上身。

12、收好衣服防鬼“借” 晚上睡觉或天黑以前,要把晒在外头的衣服收回来,以免被鬼借去穿。半夜勿晒衣服;(半夜衣服的影子,很吓人的)

13、别乱照相 夜游时最好不要乱照相,否则好兄弟会入镜与你合影,手电筒也不要往树上乱照,以免惊动喜欢附着于树梢上的好兄弟。

14、吃饭时不可以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其形状如同香插在香炉上,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诸多禁忌,族繁不及备载。其实,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作息,倒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于许多人来说,不论灵验与否,至少也能求个心安。

有人习惯随身带着开运避邪物品,像带着庙里求来的护身符、佛珠,或粗盐、糯米等避煞物;十字架或者具特殊能量的矿石等。

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没有科学依据。

【与鬼为邻_中元节随笔】相关文章:

1.中元节寄语

2.中元节祝福语

3.中元节的起源

4.经典中元节祝福语

5.中元节搞笑祝福语

6.什么是中元节

7.中元节是什么节日

8.中元节的来历50字

9.中元节发朋友圈说说

10.2022关于中元节作文

下载word文档
《与鬼为邻_中元节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