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面临“体面”择业尴尬
“小烨啊小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大学毕业生面临“体面”择业尴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大学毕业生面临“体面”择业尴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大学毕业生面临“体面”择业尴尬
大学毕业生面临“体面”择业尴尬
4月13日,宁夏(银川)民营企业服务周专场招聘会在银川市举行,虽有128家民营企业提供1152个工作岗位,但在这个“金三银四”的就业季,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却遭受冷遇,尤其是商贸营销和服务行业签约率更低。
不愿进车间、不愿跑销售
应届毕业生想“体面”就业
“不少应届大学生都希望能找个体面的职业,不愿进车间,不愿跑销售,不愿从事薪酬低的岗位。”一位参加招聘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能否“体面”就业,是许多“90后”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时的一大心结。
“我对跑销售并不排斥,但父母不同意,希望我能找一个体面的工作。”4月13日,兰州商学院宁夏籍应届毕业生小杨走出宁夏公务员招考笔试考场后告诉记者,自己学的是营销专业,多次求职后仍未能找到心仪的.工作。无奈之下,他选择去挤万人过独木桥的“国考”。
“毕业后同学们经常聚会,无形中会相互比较所从事的职业,说跑销售或者在车间当技术工人感觉很没面子。”宁夏大学往届毕业生王小明告诉记者,自己有几位干营销、跑广告的同学总是找种种理由婉拒同学聚会。
应聘者缺少耐心抹不开面子
服务行业最缺人却最难招到人
银川市人才开发交流服务中心主任马洪东认为,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上,相当比例的“90后”毕业生住房问题在父辈、祖父辈的协助下已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一份相对轻松、稳定和体面的工作,即便薪酬低一点,也能接受。同时,父辈们对销售、服务性行业存在认识误区,认为读大学投入大,毕业后去卖东西或者从事酒店、饮食、仓储、租赁、广告等服务型工作没面子,投入产出也不成正比。
“他们并不缺本事,缺的是努力和耐心,还有情面。”在4月13日的民营企业招聘会上,一位招聘酒店管理人才的职业经理人告诉记者,服务行业讲究礼仪,需要热忱,还要善于与人沟通,这对求职者的耐心和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实际上,很多求职者缺乏这种素质,同时认为干这些活没面子,辛苦,很难坚持下去,因此酒店等服务行业难以招到能静下心来好好干活的员工。
在银川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性行业提供的岗位占岗位总数的60%以上,一边是用工缺口大,一边是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来。供需矛盾的背后,折射出求职者与招聘单位劳动价值观念的亟待转变。
篇2:大学毕业生如何正确择业
大学毕业生如何正确择业
如今的大学毕业生要找一份称心的工作可不容易,针对毕业生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聘请专业人员给予指导。临毕业前一年,各大中专院校应请来用人单位劳资人员及劳动人事部门的专家讲解有关单位用人的一般原则,由专业的职业指导师给予专门指导,或请相关部门给予全面的就业前的培训。毕业前如果做一次职业测评或请专业人员做一次职业指导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毕业生潜质,达到最佳的人职匹配。
二、实践很重要。虽然说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前已经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所了解,但由于对校外就业市场几年间的变化了解较少,心理上总有一定差距。所以应届毕业生在走向人才市场之前最好早一些去人才中介、人才市场体会一下。从学生向职业人过渡需要一个过程,这中间要承受的挫折很大,而且过渡期长,需要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很大,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实践,
三、未雨绸缪,了解形势。由学生到职业人,一般都会有一个心理转变的过程。今年是扩招后的大学本科生第一年毕业,求职者相对增多,就业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大。毕业生要多注意各方面信息,从报纸、电视台、电台、互联网等各种媒体上搜集相关信息,同时注意各级机构、社会团体、人才市场发布的招聘信息。必要时在人才市场进行求职登记,有适合你的工作单位会主动找你。
四、勿贪热门职业。热门职业有一定的时限性,“热”是由于从业的人员少了,供小于求才形成的,也许眼下待遇不错,但从长远看未必一直是热门工作,而且热门的不一定适合你,你的爱好、个性或专业特长,在择业时都要考虑。如果发现热门职业不适合你的发展,就要敢于放弃。
五、骑马找马。目前工作岗位相对较少,初到人才市场就业要求太高是不现实的。这时就要学会“骑马找马”,即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后择业的过程也是积累人际关系、工作经历等经验的过程。在“骑马找马”的过程中,你也要时刻注意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有了合适的再考虑在原单位同意的情况下完成二次择业。
篇3:大学毕业生需知的择业法则
这些毕业生梦想着超越别人、干大事,但实际上却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这就让自尊和自卑纠结在一起,内心有两股力量在对抗,这样极易打破毕业生的心理平衡,一方面,总是想着“别人行,我为什么不行”、“在这个单位真是屈才”等,以至于持续处于焦躁不安的情绪下,久而久之,会危害心理健康,让他们变得冷漠、暴躁和焦虑。
毕业生跳槽七成原因是眼高手低
他们眼高手低的表现大致分为三类,即看不上小事,不愿尽心干;老想干大事,但又没经验;这山望着那山高,老想挑或跳到更好的地方。
一名毕业于名校的学生说:“我怎么能去小公司,看以前毕业的学长现在都混得那么好,我也应该做大事业。”心气高的不仅是正在求职的毕业生,有些入职早的同学,也没有踏实地从基层做起,有位同学说自己不想每天都干鸡毛蒜皮的小活,总盼着有天能干大事。而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新入职的毕业生跳槽,70%是因为眼高手低,不能从头干起。
浮躁和攀比让心理失衡
浮躁的心态导致了毕业生“眼高”,
“浮躁的心态,说到底就是求名、求利和两者兼得。”林永和说,现在求名的人变少了,而求利和两者兼得的人多了。这类毕业生其实就是太注重人生存的本能,哪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就奔哪去,以至于他们不安心工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随时准备跳到更好的地方。另外,过强的自尊也使毕业生这山望着那山高。他们盼望着能超越别人,也会变得眼高。
“缺乏工作经验让毕业生手低。”林永和分析道,现在有些毕业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涉世未深、能力不足,在求职时,和周围人比较,就特别容易因自身的劣势而感到自卑。
因此,这些毕业生梦想着超越别人、干大事,但实际上却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这就让自尊和自卑纠结在一起,内心有两股力量在对抗。这样极易打破毕业生的心理平衡,一方面,总是想着“别人行,我为什么不行”、“在这个单位真是屈才”等,以至于持续处于焦躁不安的情绪下,久而久之,会危害心理健康,让他们变得冷漠、暴躁和焦虑。
择业就业四项法则
下面对眼高手低的毕业生提出四项就业法则。
一是“择人所需”,即自己要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考虑,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不能异想天开,只想一步到位。如果有适合自己特长的工作单位,小点也不怕,能得到锻炼才是目的。
二是“择业所长”,如果你选择的单位或行业有发展前景,即便不是国家机关、跨国公司或热门行业,也要降低心理期待值,投入到这些工作中。
三是“择家所利”,指的是选择职业和单位时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要多站在家庭和亲人的角度考虑,如是否便于照顾父母;不能总是无休止地挑三拣四,要考虑家人的感受。
四是“择己所长”,即兴趣对人的工作热情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心理学研究早就发现,做自己喜欢的事,成功率更高。因此,不必太在意外在的东西,这才能充分发挥你的优势。
篇4: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心理障碍及调适
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心理障碍及调适
面临着择业选择的大学毕业生,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不适与心理障碍.根据<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总结毕业生择业时的焦虑、急躁、自卑、自负等心理障碍及其表现,剖析导致毕业生择业心理障碍的内因和外因,提出针对毕业生择业心理障碍的预防与调适措施.
作 者:郑少萍 陈沙麦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人文社科系,福建,福州,350002 刊 名: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15(3) 分类号:B844.3 关键词:毕业生 择业 心理障碍 心理冲突 调适篇5: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不完全攻略
择业定位――两道选择题
1就业地域选择题
案例:复旦大学医学硕士张某对自己所学的外科专业就业岗位竞争压力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深入考察后,把求职的重心放在了南京某家大型医院,
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不完全攻略
。他认为,自己比较熟悉这家医院的情况。另外,复旦大学在外省市良好的形象也构成了一种潜在的有利因素。同样是复旦大学的世界经济系本科生李某,发现上海市的银行系统似乎对外地生源的毕业生兴趣不大。他很快调整了自己关注的区域,并最终把自己和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获得了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
选择原则
1.匹配性
就业区域的选择,要注意两个匹配:一是与自己喜欢的行业匹配,二是与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匹配。
如果你对某一行业有强烈的从业兴趣,应该寻找能实现自身行业发展抱负的地区。某些沿海大城市,并不一定都能满足你的要求。另一方面,你要明白自己的竞争实力,“热门区域”的“热门行业”势必吸引很多竞争者,你需要问自己以下问题:我能否从众多择业者中脱颖而出?如果不能,我是否愿意放弃行业理想?要是即便是放弃行业理想,也难以找到一个单位,自己该怎么办?当前有一些大学生就业难,就是因为区域定位过高,而自己又不愿意重新定位。
2.动态性
对于就业地域的选择,大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某一地域的坚定选择者,这类学生以北京、上海、广州这几个热门城市的本地生源为多,尤其是北京和上海,很多北京本地生源和上海本地生源,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上海和北京到其他地方就业。
二是某几个区域的坚定选择者,这些学生有几个就业地域选择,他们希望自己能在这几个区域就业,除了这几个区域,其他区域一概不加以考虑。相对于某一地域的坚定选择者而言,有几个区域选择的学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职业选择面更加广阔。
三是无区域偏好者,只要职业合适,有发展空间,对区域无强烈要求,这类学生不多,在大学毕业生中仅占极少数。
从有助于更好求职的角度看,做“第二类”学生,对大学生更合适。在确定就业地域时,应该有多一点的选择,这样可以拓宽择业的范围。某些时候,还要发扬“第三类”学生的精神,只要职业能适合自身发展,可以完全抛弃原有的地域思维定势。因此,大学生选择就业地域,应该是动态的,要根据某地能提供的具体职业发展机会和空间,适时进行合理调整。
3.替代性
如果不能在理想的就业地域寻找到理想的职业,大学生可以采取“娲性”原则,把目光投向“经济圈”――进不了上海,我们可以选择长三角,这里还有南京、杭州等城市;进不了广州、深圳,我们可以选择珠三角,它们均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进不了北京,我们可以选择首都经济圈,在首都周围,天津市和河北省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沧州?市正形成联动趋势,
2单位类型选择题
案例:某高校毕业生小刘所学的是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她的性格内向,社交范围较小。她学习刻苦努力,成绩较好。虽然四级英语一次通过,可是听说能力较差,四级英语考试听力测试部分得分没有过半,经过几年努力,英语听说能力进步不大。在择业中,她根据自己英语听说能力较弱的实际情况,首先排除了对这项能力要求较高的三资企业。小刘的第一选择是学校;第二选择国有企业;最后选择乡镇企业。由于规划订得早,自己执行规划一丝不苟,她在几次应聘学校教师的试讲中失败、国有企业应聘没有成功的情况下,心态平和地及时与学校所在地一家经济效益较好的乡镇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高高兴兴地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乡镇企业的一名技术人员。
选择原则
1.满足需求
自己的能力与性格适合哪类单位?这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必须考虑好的问题。
总的来看,外资企业强调以下能力:英语口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要求应聘者性格外向,拥有团队合作精神。国有企业除了外向型企业,不太强调外语口语能力,现阶段高学历(硕士以上毕业生)者在国有企业更受欢迎。私营企业对大专毕业生有更大的需求,他们更强调动手操作技能,“学有专长”。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目前几乎成了硕士以上毕业生的专利,对专业素养和包括创新精神在内的学术能力有较强的要求,要求应聘者甘于寂寞,能潜心研究。
2.融入文化
择业时要注意关注用人单位提供给员工的培训、发展机会,每位大学生还要自觉地把择业作为成才过程的一个环节,以长远眼光来看待每一次择业行动。
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所以,每位大学生在择业时,要考虑自己的性格是否与单位的个性匹配;兴趣是否与单位的个性匹配;特长是否与单位的个性匹配;内外环境是否与单位的个性匹配。当然,做到一次成功择业对大学生而言,并不容易,因此在我们周围,跳槽事件频频发生。当理想的职业由于各种因素限制而与自己无缘时,我们也不能放弃追求,而要为理想的实现做好准备。
篇6:择业焦虑,大学毕业生如何坦然处之?
择业焦虑,大学毕业生如何坦然处之?
求职受挫的毕业生,常会出现心情压抑、意志消沉、寝食难安等心理障碍,有的还伴有头痛、腹泻、失眠等生理病态,极个别的甚至出现极端行为择业焦虑,你能坦然处之吗?
■陆祖尔
小章是上海一所重点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他学习成绩优秀,又当了多年的学生干部,各方面表现比较出挑。最近,他到一家高星级宾馆去应聘大堂副理一职。本以为胜券在握,但面试结束时,他得到的答案是:“你太优秀了,这个职位对你不合适。”从小到大顺风顺水成长起来的“80后”小章,第一次尝到了被拒绝的滋味,心情非常沮丧,越想越困惑,人生的这一点点小挫折,被他当成是生命的极点而走向极端……幸好被人及时发现,才没造成惨痛后果。
今年冬天,大学生就业形势陡然趋紧,焦虑的情绪开始在应届毕业生中弥漫……目前有部分(特别是有求职受挫经历)毕业生有点过度焦虑,甚至转变为恐慌情绪,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心情压抑,意志消沉,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注意力涣散,食不甘味,卧不安席,形成了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个别严重的还伴有头痛、腹泻、失眠等生理病态,从而干扰了正常的'生活,极个别的甚至出现了走极端行为。
自我认识不足和对就业形势估计不够是产生过度焦虑甚至恐惧心理的两个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毕业生应该自主地运用有效的心理调适技术,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求职竞争的各种压力。
理性情绪法
大学生在择业挫折后消沉苦闷、怨天尤人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原本认为“择业应当是顺利和理想的”,如果将这些想法加以纠正,不良情绪就得到了克服。大学生在择业中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要善于从中分析、抽取非理性的观念,综合、概括出理性的看法,并对比两种观念下个人的内心感受,使自己走出非理性的择业误区。
合理宣泄法
大学生择业中处于较严重焦虑状态时,不能一味地把不良情绪藏在心底,而应进行适当的宣泄。比较好的办法是向知心朋友、老师、家人倾诉,把心中的不快说出来。另外,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大运动量的户外活动,如打球、爬山等,宣泄不良情绪。宣泄情绪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宣泄要适度。
自我慰藉法
毕业生择业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在经过最大努力仍无法改变状况时,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事实,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事实。这样,就能缓解因心理矛盾而引发的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重新找回自信,树立继续努力的信心。
情绪转移法
在情绪低落时,可以采取缓冲的办法,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例如,学习一些新知识或技能,或是参加一些自己有兴趣的活动,把不愉快的情绪抛在脑后,使自己没有时间和可能沉浸在不良情绪中,以求得心理的平衡。
自我激励法
毕业生在择业面试中常常出现胆怯、信心不足等现象,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进行调解,增强自信心,例如,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来调节情绪,在心理默念“我会发挥得很好”“我一定能成功”等语句,或写在纸上,或者找个旷野大声喊出。这些对走出自卑、消除怯懦有一定的作用。
松弛练习法
松弛练习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在心理和躯体上放松的方法,常用的有肌肉松弛训练、意念放松训练等。放松练习可以帮助人减轻和消除各种不良身心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失眠等症状,大学生在择业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通过放松练习来解决。
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班学生的焦虑程度,在择业前和择业中表现得较为严重,而在签订了《就业协议书》之后,绝大部分能够得到比较明显的和及时的缓解。根据历年的就业情况分析,来年3月至6月才是毕业生签约的高峰,所以,目前尚未落实就业的毕业生,大可不必惊慌失措,要树立起积极的竞争观念。有竞争必定会有风险和失败,确立了竞争意识,不怕风险和挫折,焦虑的心理必定得到缓解或克服。当然还应克服择业心切、急于求成的思想,合理地设计求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增强求职的勇气。
篇7:大学毕业生该如何面对就业与择业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是整体就业状况的一个晴雨表。每年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与连年持续下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这两组数字一增一减,非常直观地告诉人们: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对国内外有关就业状况的规律性分析发现,大学毕业生能否看清其中的就业发展趋势,并及早调整、把握自己的择业方向,对于能否成功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济发展影响就业状况的规律性因素
经济发展全球化与高科技普及应用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两大特征,它们带动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是,给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使得趋于饱和的发达国家与地区的部分大学毕业生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窘境。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全球化与高科技普及应用吞噬了大量低端职业,却没有产生出足够多的高端职业。
美国当初崛起的优势在于大规模的制造业,当地工厂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后来由于本土制造业的成本上升,许多企业纷纷迁到发展中国家,寻找更廉价的劳动力,结果本土制造业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现在,像美国这样发达国家的情况正在中国国内重演。先是港台企业迁内地,后是沿海发达地区企业迁内地。造成沿海发达地区本地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减少,广东对中小企业的腾笼换鸟计划更加剧了这种进程。
就企业而言,它们还不可避免地加入了更广阔市场范围的激烈竞争中。拿食品、日用品制造业来说,以前只要在本地(例如某县、某市)排得上名次的企业就能获得生存发展。但现在在全球化竞争、全国性市场一体化下,要么跻身全国该行业最领先的前几位生产厂商行列,要么就很艰难度日,甚至倒闭。能经受得起全球、全国性市场同行业竞争而存活下来的企业越来越少。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企业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在相应减少。更糟糕的是,不仅制造业的岗位缩水,甚至连一些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也在收缩。比如财务会计岗位,企业可以采取兼职方式用工,随着财务电脑软件的大量应用,又可以压缩不少人工成本。也就是说,不仅做制造业蓝领工人,而且连某些技术类职业白领都面临不稳定的工作。已经在职的好岗位更难腾空给后来者,这就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国经济发展的前30年得益于发达国家产业的转移、大量的外需以及起步初期的空缺,就业机会大得多。而经过30年高速发展之后,我国的沿海地区也已基本进入较发达地区状况,正在重复着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发展进程。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正是大学毕业生心仪的就业城市,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这样的大城市,刚出校门的学生,一方面无法找到自己心仪的职业,另一方面也难以接受服务员、售货员、送货员等低端工作。
国情特有因素加剧大学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
目前,我国经历30年高速发展之后,在上述经济发展对就业状况的规律性因素影响之下,就业状况正在由前一种情况向后一种情况过渡,加上中国自身特有因素,可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出现的大学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状况更为突出。这些特殊因素包括:需要就业人口多,僧多粥少;社会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臃肿体制内人员流动极少;有关部门促进就业措施尚不得力;高校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与就业市场不适应;大学毕业生自小所接受教育使得独立能力下降,职业成熟度降低;部分企业对吸纳知识型的新鲜力量缺乏长远眼光;现行就业渠道、途径中,国有的服务不到位,民营的过于商业操作等。
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与高校的扩招,一方面提升了国民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就业市场也无法消化这么多的高学历人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投资费用越来越高,而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却与当初的期许相背离,家长失望,学生也只能拿着大学毕业文凭,长叹怀才不遇的苦闷。
应及早调整、把握自己的择业方向
面对以上诸多就业制约因素,我们应该如何破解?从美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变化作出了有益的启示:未来的竞争是全球性、高端化的竞赛,平庸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因此,他们从小就加强了对下一代的培养。有两点做得非常突出:
1、加大投入,培养精英
像企业高管、金融人才、科技人才、工程师、律师、医生、明星之类的精英职位,处于职业高端位置,抛离了制造业蓝领、一般职场白领的中、低端水平,站在金字塔之端,自然位置很少,四面八方涌来抢位置的人才也很挤拥,你要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自小加大教育投资,因此,创造力开发、领导潜能提升、艺术修养培育等加强孩子综合素质,以及计算机、外语等专业技能的课程,从0岁就开始打响了未来的职业战。
2、及早确立职业方向,从小练就职业技能
指望毕业生白手起家,已经不现实,但如果以为加大投入教育成本就能成功,也难以避免会走生涯发展的弯路。因此,许多美国家长自小就给孩子聘请了升学顾问与职业顾问。从报读什么兴趣特长班,到国内外名校学术旅行、文化艺术考察、申请大学咨询以及职业方向定位,每一项都是专业功夫,需要聘请专业人士提供服务。如想不作这样的投入,往往反而会因小失大,耽误孩子一生的发展前程。普通学生只要根据自身职业兴趣、技能、性格、动力等因素,自小训练某一项吃饭的看家本领,长大后是不愁找不到施展自己一技之长的去处的。
这对于已经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也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就业启示:有本事的跻身精英职位行列;或通过各种途径想方设法成为职场白领;如果前两者,都与你无缘,又不甘于从事低端职业、基层岗位,或到欠发达地区发展,为了自立生存,就有可能要考虑通过职业培训转向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
创造条件让更多人选择职业教育之路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日前在谈及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时表示,《规划纲要》凸显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政府应该创造条件,扫除障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为国家向制造强国跨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欠发达农村地区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孩子因经济贫困而在高中教育前止步,也有不少高考落榜生选择身心疲惫的复读之路,为什么不创造条件让他们选择职业教育?
3月24日,广州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公布了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等9所高职院校在全国率先试点自主招生的办法。这次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的专业为:机电类、电工电子类、机械类、建筑类、化工类、计算机类、国际贸易类、艺术设计类等。此外,具有广东户籍年龄在25周岁以下,并具有与招生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含中级)技能等级证书,从业岗位与报考专业属于同一专业类别,并有两年以上社会实践经验的中职毕业生也可报考。 这些入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广东欠发达地区,仅就有17万农村学生选择读中职学校。吸引欠发达地区学生到产业集中的珠三角地区职业学校就读,符合广东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双转移”战略。依托产业发展来办职业教育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为了让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免除后顾之忧顺利上职校,从起,广东一些地区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辟了“零学费入读,零距离上岗”的办学模式,学生可免费进校学习,通过在工厂顶岗实习的办法,以技能实践所创造的价值“抵消”学费。如要使职业教育真正有生命力,除了推行中职教育免费,更要打破体制局限,拓宽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继续教育通道。事实上,广东已经在着手打通中职、高职到高校的培养体系,对中职毕业生有一定技能的,可以通过考试读高职,高职毕业以后具有一定技能且获得中级资格证书或获得技师职称的,可以用专升本的办法入读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让他再读二年,今后还需要提升的,可以通过扩大专业硕士学位来面向这些高端技能型人才招生。
篇8:大学毕业生择业 What Jobs Do College Graduat
大学毕业生择业 What Jobs Do College Graduates Want to Take?英语作文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What Jobs Do College Graduates Want to Take?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following the outline given below in Chinese:
1、目前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情况
2、男、女学生就业选择的区别
3、我的观点
大学毕业生择业
What Jobs Do College Graduates Want to Take?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clear idea about their future occupation、Boys are to some extent different from girls in their choices as is seen from the table.
According to the table, the most striking contrast is in the occupation of teaching: 45% of girl students would like to become teachers after graduation whereas only 5% of boys would、What boys like to do most is to become managers and the second largest group is to be businessmen 、Girls also like to pursue these two professions, with a percentage of 15% and 25% respectively choosing these two jobs、15% of boys want to become lawyers while 10% of girls prefer this profession.
It can be easily proved that teaching is preferred by females as it provides a more steady life、Women’s patience also fits the job well、Boys consider working as managers, businessmen and lawyers more demanding and exciting、It is true that more boys want to show their talents in these fields、One thing noteworthy is that the number of girls who want to do business is not small、This shows that girls want to take challenging and exciting jobs, too.
Nevertheless, no matter what job you choose, it could be a challenge、As for me, I l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progress, professional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Therefore I will choose do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s my career.
【大学毕业生面临“体面”择业尴尬】相关文章:
3.自主择业心得
4.择业协会策划书
6.大学毕业生评语
7.大学毕业生座右铭
8.大学优秀毕业生
9.大学毕业生求职
10.大学毕业生感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