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美不同族裔大学毕业生收入有别
“wizard5328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调查显示美不同族裔大学毕业生收入有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调查显示美不同族裔大学毕业生收入有别,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调查显示美不同族裔大学毕业生收入有别
据美国,拥有学士学位的非裔及亚裔妇女,要比受同等教育的白人妇女赚的钱稍微多一点,但有4年学位的白人男子赚的钱超过其它任何同等教育的人。
据加拿大《星岛日报》援引美联社报道,根据人口普查局3月27日公布的数据,在,有学士学位的白人妇女平均赚3.78万元一年,受大学教育的亚裔妇女赚4.37万元,受大学教育的非裔妇女赚4.11万元。受同等教育的西裔妇女则少于3.76万元。
但有大学文凭的白人男子所赚的钱,超过所有同等教育的男女,超过6.6万元一年。
有学士学位的男性之间,亚裔赚超过5.2万元一年,西裔赚4.9万元,非裔赚超过4.5万元。
专家表示,职场歧视及少数族裔难以晋升到高收入的管理阶层,能帮助解释男子之间的收入差异。
篇2:调查显示:三成大学毕业生想创业
调查显示:三成大学毕业生想创业
毕业临近,各地纷纷出台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一时间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了火热的话题,不少怀揣梦想的年轻学子转身成为“80后”创业者。人民网近期以“大学生自主创业”为主题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
截至7月7日零时,在2650名参与调查的大学生网友中,逾三成网友表示毕业后将选择创业。其中,13.5%的网友表示“想创业,并会付诸实践”;18.4%的网友表示“想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创业”;而66.5%的网友表示“不想创业,稳定的工作很重要”;1.6%的网友选择了“其他”。
调查显示,27.6%的网友渴望自由的工作,26.9%的网友希望创业能带来可观的收入,29.8%的网友表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是自己的创业动机,12.7%的网友是因为目前找不到好的工作,3%的网友选择了其他。
自由工作、可观收入、人生理想这三个选项调查结果差距不大,并驾齐驱成为促使大学生投身创业的三大动因。
值得关注的是,在为何不想创业的调查问题中,46.7%的网友表示“创业风险太大”位居榜首,27.3%的网友认为没有可行的创业项目。
教育部的.一项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平均不到1%。这也印证了许多学生有创业热情,却很难付诸行动,主要是因为面对种种现实困难,许多学生有畏难心理,怕风险太大,不敢“轻举妄动”。
在“您认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碍是什么?”对这一调查问题的回答,社会经验不够占30.7%,资金不足占34.1%,人际关系缺乏占17.8%,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占14.9%,2.5%选择“其他”。
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对未来创业困难的认识上,更加趋于理性。除了往年普遍关注的“资金不足”外,“社会经验不够”成为创业困难的另外一大因素。
有专家指出,大学生毕业后先经过几年的就业并积累经验后,再着手创业的成功率会更高。
在创业资金的来源上,调查发现“银行贷款”仍不是大学生选择创业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其中选择“父母、亲人”作为资金来源的占50.3%,选择“同学、朋友”的占8.7%,选择“寻找投资”的占 25.6%,只有11.3% 的人选择“银行贷款”,另外4.1%的人选择“其他”。
虽然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在当地公共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但由于贷款申请时间长、条件多等原因,许多大学生依旧更愿意从自己的父母那里获得支持。
网友呼吁大学生毕业后,能有相应的创业指导来帮助其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
扶助创业大学生并非“办了证、贷了款、免了税”就服务到位了,专家建议,还应扶上马、送一程,在后续资金、销售推广和企业管理上给予帮助。
哪些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成功至关重要?31.3%的网友认为是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25.3%的网友认为需要广泛的人际关系,19.9%的网友认为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很重要,22.3%的网友认为是敢想、敢做的无畏精神,另外1.2%的网友选择了“其他”。
可见,大学生认为创业成功应该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不能单凭经验或关系。
有专家认为,教育部、人保部、团中央等政府部门相继推出促进创业政策,随着经济形势回暖,今年的创业环境确实要好于过去。
另外,各种创业比赛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可以通过创业比赛去体验和学习创业,同时也可借机拓展社会资源,获得风险投资。
篇3:大学毕业生调查:小语种毕业生收入最高
大学毕业生调查:小语种毕业生收入最高
月薪最高的十二个本科专业
就业能力top10大学
本科专业就业指标
本报讯 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公司(MyCOS)今天公布了08版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工作能力调查,这项针对届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全国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比高职高出7个百分点;2007届毕业生半年后的薪资平均水平,研究型大学为2949元、其它本科为2287元、高职/专科为1735元,全国平均水平为2324元。
本科就业率
高出高职7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毕业半年后,2007届本科大学毕业生的全国就业率为91.2%,而高职/专科毕业生的全国就业率为84.3%。2007届本科大学毕业生不仅半年后的就业率高过专科/高职毕业生,而且与专业相关的就业率也明显高于高职/专科,所学为所用程度较高,就业质量也高。本科的失业人群比例比高职/专科低,半年后高职/专科继续找工作的人群比例高于本科约一倍。
211大学平均薪资
高于其它院校
麦可思调查显示,毕业半年后的薪资平均水平,研究型大学为2949元、其它本科为2287元、高职/专科为1735元,没有证据支持教育水平与薪资倒挂是普遍现象,相反,各个教育层次的薪资水平差别是非常明显的,
本科专业高薪前10名的水平远高于全国各类院校大学毕业生薪资的平均值。
2007届大学毕业生本科专业高薪前10名,都超过了211本科的平均月薪2949元。月薪最高的是法语专业,达到了4783元,是211本科平均月薪的1.6倍,其它本科平均月薪的2倍,高职/专科平均月薪的2.8倍。本科专业毕业生高薪前10名的水平远高于全国各类大学生薪资的平均值。
小语种本科收入高
本科专业高薪前12名中,小语种专业占据了3名,分别是月薪最高的法语专业,排名第3的`德语专业和排名第9的日语专业。此外,电子信息类专业也在高薪前12名中占据了3名,分别是第4名的微电子学,第6名的软件工程和第7名的信息安全。这说明,小语种和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处于我国大学毕业生薪资结构的塔尖。
选大学挑专业看就业
麦可思研究发现,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地点、专业、大学声誉和就业是07届毕业生选大学的主要考虑,大学声誉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数。
而选择大学专业的主要理由则是就业(就业容易、收入高),其次才是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
调查样本22万
麦可思公司是中国最专业、最全面、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教育数据咨询公司。此次调查由“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课题组完成,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抽样达到44.5万人,回收问卷约223358份,回收率约50%;有效问卷202651份,其中完成全部答卷的为73%;共覆盖2113所高校(其中211高校为104所);调查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35个职业。
调查包括了五个毕业生群体:就业,与专业有关或与专业无关;自主创业;大学毕业后留学;读研考研 ;待业再找工作和待业啃老。问题涉及:就业状况、求职、工作能力、就业歧视、自主创业;读研与留学;高考志愿填报等等。
篇4:调查显示:国企成毕业生首选
调查显示:国企成毕业生首选
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找工作的战役早在今年9月就开始打响了。北京师范大学张菲从大四开学就开始忙于各种招聘会和面试,因为想要户口和求稳定,她几乎把能投的国企都投了。这一届本科毕业生多出生于1993年前后,作为名副其实的90后,他们在选择就业时,哪类企业会备受青睐?
近日,人人网对这一届毕业生就业选择作了一项调查,发现国企仍是毕业生的首选,而互联网企业、创业成新宠,跨国企业的光环正在褪色。参与本次调查的大学生共计2306名,其中男生1137名,女生1169名。
该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就业的企业类型选择上,国企占比最多,占大学生比例的'27.6%;紧随其后的是外企,占比24.3%;大型民企排在第三位,占比22.8%;合资企业占比17.9%,排第四;其他占比7.4%。
人人网大学生用户研究中心负责人李轻侯分析,近年来,也有很多国企在进行市场化改革,并且发展势头很好。90后大学生更倾向去金融、地产、电力、通信、电子、交通、石油石化等热门行业,譬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等一些知名企业受到90后毕业生更多关注。相比之下,纺织、真空泵等传统行业的国企则少有90后的问津。
就在毕业生忙着投简历时,9月19日,成立的阿里巴巴在美国纽交所正式进行IPO,马云那句“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振奋了不少年轻人。
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大四学生樊敬尧在毕业后决定直接创业,因为他手上的在线教育项目已经基本确定A轮融资,他要继续把这个项目做大。
上述调查显示,在大四第一学期,进行创业尝试的同学占11.8%,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李轻侯分析,“创业,是一些毕业生的又一选择。互联网本来就是一个颠覆性的行业,年轻人没有太多的社会和工作经验,反而在有些商业模式的创新上有更多的大胆之举。”
篇5:调查显示:大中城市毕业生更易找工作
由北大经济学院对2005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已经开始由大中城市向小城市、县城转移,而家庭住址在大中城市、家庭人均收入高、家庭社会关系广泛的大学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本次调查涉及16个省份的34所高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122万份,其中专科和高职毕业生占16.6%,本科毕业生占78.5%,
调查显示,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时真正签约率虽然仅有33.7%,但是比2003年同期上升了1.8个百分点,如果将已经签约、已确定单位等待签约、准备从事自由职业或自主创业、保送研究生、考取研究生、准备出国和申请不就业的学生都视为“确定去向”的话,则毕业生毕业时的“落实率”达到了74.5%。
调查还发现,2005年高校毕业生为求职而花费的相关费用人均为1100元,比2003年增加了大约300元。其中求职简历的制作116元,交通费307元,招聘会门票82元,通讯费用175元,人情、礼品费用286元,此外还包括一些其他相关费用,而求职成本与求职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来源: 中青在线
【调查显示美不同族裔大学毕业生收入有别】相关文章:
3.大学毕业生评语
4.大学毕业生座右铭
5.大学优秀毕业生
6.大学毕业生求职
7.大学毕业生感言
10.毕业生德智体美劳自我鉴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