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关于山的神话故事

关于山的神话故事

2023-01-27 08:07: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唯一团粉土豆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关于山的神话故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关于山的神话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山的神话故事

篇1:关于山的神话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个名叫共工的水神。他的身子是蛇,但却有着一张人脸,一红火红的头发,性情非常残暴。

可能是与火神祝融争夺权利,两个神大打出手,战争的结果,根据人间善恶法则,代表光明的火神自然是胜利了,而代表黑暗的水神共工当然战败了。可没想到的是,小肚鸡肠的共工打了败仗,一口气闷在肚子里,又羞又恼,竟一头向支撑天地的巨柱——不周山碰去。只听“轰隆”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不周山倒了。

这下子可了不得了,天上立刻塌了一个大窟窿,地的一角也陷下去了,“天残地缺”。天,带着这样一个丑陋的大洞,无奈地向上升去,越升越高。从此以后,天就再也没有回到大地的上空。

篇2:关于山的神话故事

在碧霞祠东南,有两崖陡立,相隔丈许,涧深数丈,非正午不见日月,两崖之间三石相连,悬于半空,风吹欲倾,纯属造化之奇巧,非神仙不能过,故名“仙人桥”。不过,现在有许多年轻人,攀上攀下,留影于此,已不再是“非飞仙不能度了”。

相传,吕洞宾因三戏白牡丹触怒了玉皇大帝,某日午时三刻就要斩首,吕洞滨整天消遥自在,这样了此一生,他怎能善罢甘休?便想尽千方百计躲过这一关。吕洞宾想来想去,想到了梁灏身上,梁灏是文曲星上凡,考场上屡试不第,今年八十二还不曾中得半个秀才,他那尺把粗的笔管,从来不被人注意,倒是个藏身的好地方,于是,吕洞宾便急急忙忙奔梁灏。吕洞宾找到梁灏,说明来意,向梁灏说道:“求老兄救我一命,他日,我保你科场高中。”梁灏见是散仙吕洞宾,便开口问道:“如何相救”吕洞宾说“倒也不难,到了那天,不管是风狂雷紧,还是鬼哭狼嚎,你只管把紧笔管不停地写,千万不要松手。否则,今生今世就再也不能相见了。”梁灏听说不过如此,,便欣然应诺。是日,和风丽日,哪里有什么风呀雷的,梁灏以为吕洞宾又耍什么鬼把戏骗人,谁知不一会,天空滚云翻墨,狂风大作,地动山,电闪雷鸣,仿佛就要天崩地裂,梁灏谨记吕洞滨之言,紧握笔管大书特书。午时三刻已过,梁灏还在大收不止,只听背后有人言曰,谢梁兄救命之恩,容当后报。梁灏抬头,才发现窗外已风住雷止,丽日当空了,吕洞宾见他洋洋洒洒写了几十页,忙道:“凭梁兄这般才华,明年我保你中头名状元。”说完便飘然而去。第二年,梁灏半信半疑地进京赶考,果然中了头名状元。皇帝见他年事已高便赐给他许多金银财物,让他衣锦还乡了。梁灏有言在先,如果今生中得头名状元,就给碧霞元君亲自挂抱进香。这天梁灏在山顶还完愿,听到远处好像有人叫忙上前施礼,问道“先师为何端坐在此”。吕洞宾道“我已在此等你多时了,你已功成名就,想携你离开这里,以报答你的救命之恩。”“我乃凡夫俗子,怎能随你前往?”“只要你跟我从桥上走过就行了。”梁灏若大一把年纪,怎能爬得上这悬崖峭壁,再说就是爬上去,还不摔到谷底碎户万段,便婉言辞谢了。无奈,吕洞宾只好一人从桥上飞走了。

篇3:关于山的神话故事

在塞外古城张家口西郊,有一座海拔1005的山。这山有一个很古怪的名字叫“赐儿山”。关于这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呢。 传说500多年前,有一对夫妇,结婚多年未能生育,很是着急。这年的四月初八,夫妇二人来到张家口西郊的这座山脚下,焚竺祈祷,求助天神地神。正当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诉说自己的求子之心时,突然从山腰石缝间走出一个白发飘飘的老人。老人来到他们面前,没有说话,从怀里取出个泥捏的娃娃,送给他们,然后就无影无踪了。第二年,这对夫妇便喜得贵子。他们真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件事很快传开,塞外山村远近百里祈儿求女的人,每年四月初八,都到西山脚下烧香求子。于是,人们便把西山,称为“赐儿山”了。 现在,在山的半山腰还有一座580多年前建造的古刹--云泉寺,寺内有一个佛龛,圆形的门上画着一幅引人入胜的五彩图画, 画面中央是一个笑眯眯的大肚佛,佛像四周烟云缭绕,云雾中布满了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幼儿。相传这里就是当年那位白发飘飘的老人的住地,人称“赐儿大仙”。

篇4:关于牛山的神话故事

据碑文记载,民和元年,巴山地区风调雨顺,庄稼也获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丰收,老百姓的生活逐渐富饶,许多百姓更是纷纷操起祖先流传下来的酿酒技术,各种茶楼、酒肆更是歌舞升平、顾客来来往往、热闹非凡,大街上到处都弥漫着酒香,而且还有大江南北的许多江湖人士更是慕名前往巴山来品尝这种美酒。这种现象不仅引起了天庭各路大仙的注意,而且还引出了一段神牛巴山醉酒的神话故事。某一天,守天庭之门的神牛乘着天将打盹的时候,偷偷的挣断锁链溜下天庭,循着酒香找到了巴山镇,蹿到一农家的酒窖里偷喝这种美酒。待天将发现神牛不见时,吓的全身直冒冷汗,连忙飞奔上报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更是大惊,一面传令召集诸位天庭大仙前来商议,一面调派各路天兵天将火速下界搜捕神牛。看众仙议论了半天仍没有结果,太白金星便献计道,我们不如火速派人邀请王母娘娘前来,用其窥天宝镜察得神牛的具体位置时,再派天兵天将将之擒来。没有其它办法,玉皇大帝便派人去请王母娘娘携带宝镜前来。不久,王母娘娘便携带宝镜前来,运起法力搜索了没多久,便发现神牛醉卧之地,诸仙即火速赶往,查明事由,禀明玉帝,玉帝听后,又怒又奇。想那神牛,岁逾万年,克勤执守,身经百事,对于天庭的稀奇之物都不屑一顾,又何以为这一凡间酿酒出此窘态而违反天规,遂亲自驾起五彩祥云前往查其原由。未到其处,就先闻到一股奇香,清香怡人、醉人心脾,至前一看,原是巴山镇农家自酿美酒,只见其体态丰盈清冽,俏而不单,随上前亲酌一口,果然其醇和绵长,雍容之间厚而不滞,遂解其神牛卧醉巴山之由,玉帝也由衷地赞叹道:好酒!虽知是佳酿惹祸,神牛之罪,原可谅解,但天规不可违,玉帝恻隐之心又动,左右为难。此时,太白金星看出玉帝之意,遂献计道:既然神牛如此贪恋人间佳酿,何不罚它卧守巴山,即能常年与美酒相伴,又可守护巴山这一人间佳酿使其能流芳百世呢?此计令玉帝甚满,随即下旨曰:令神牛头露于地面守护巴山,让这美酒佳酿世代相传。后来,牛头山的故事也渐渐被人们传诵开来,许多知名人士更是慕名前来瞻仰牛头山的风光、品尝这种巴山美酒。每逢秋收过后,巴山人总是将自家刚刚出窖的大缸美酒抬出来,聚集在牛头山上相互品酒、钻研交流传统的酿酒手法和工艺,不断的完善和提升祖传的酿酒绝活。时至今日,忠厚勤劳的巴山人相继开发出的开缸酒等产品已远销四方、享誉全国。

篇5:关于牛山的神话故事

姜太公被封于齐地营丘,他在来齐国的路上走,这天,他乘月色赶路,不远处有一头牛在前领路,一直把他带到淄河边。牛不见了,摆在面前的则是一座巍峨的山,姜太公便把这山叫做牛山。第三种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个蒙蒙细雨的春天,有一放牧人,来此山放牛,原来牵着一头牛,放着放着而成了两天、三头……乃成了一群,大家认为这是个放牛的好地方,因而命名为牛山。

篇6:关于牛山的神话故事

相传公元前26世纪,黄帝在涿鹿大战蚩尤,屡战不胜,命令大将“神荼”“郁垒”在东海流波山,捉了一只夔kui牛,在淄河岸边一座山下,做了一面大战鼓,把牛头、牛骨埋在山上,以后每年夏天雨季、淄水爆发,夜间,就听见山上牛叫。后来人们称此山为牛山,当地人春耕和秋收后,都前往祭山拜牛,祈祷山川神牛保佑平安和取得好收成。

篇7:关于牛山的神话故事

茨沟镇“吊罐寨”发生匪患,被何继周部队镇压围剿,吊罐寨土匪残部随后逃到五里镇牛山,窝藏在牛山朱雀槽。但好景不长,没过几天,何继周部队也追到牛山,部队向当地百姓详细了解了土匪情况,并勘察了地理情况,制定了攻打计策。牛山朱雀槽一代,寨高地险,不可正面强攻,但这一代林深叶茂,部队伪装匍匐前进,逼近匪窝,果然,当时一个给土匪吹号的,也就是吹号发信号的,叫徐X德,正在寨头上晃悠,当他发现部队的时候,枪已经抵在他的脑门,吓的赶紧求饶投降,部队给土匪来了个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清剿了土匪百十余人,打死的土匪就地埋在朱雀槽,现在把那些乱坟窝唤作乱草坟。

篇8:神话故事:二郎神担山赶日

典故

二郎担山赶日

《董永沉香》(杜颖陶纺)引太平歌词《二郎劈山救母》:“二郎爷本来姓杨,身穿道袍鹅蛋黄。手使金线弓银弹子,梧桐树上打凤凰。打了一只不成对,要打两个配成双。有心打它三五个,怕误担山赶太阳。十三个太阳压十二,留下一个照下方。”按据所写,此二郎乃二郎神杨戬。今四川省灌县民间亦有二郎担山赶太阳之说。云灌县城南三十里有一小土山,曰横山子,长四里,宽一里,呈扁担形,即二郎担山所留扁担;横山子西北六里许,有大小二山,靠柏条河,即二郎担山所遗土;又西二里,有两小土堆,大如两间楼,名马家墩子,即二郎抖草鞋泥而成者。

《宝莲灯前传》剧情

二郎身世

二郎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妹,来到凡来到人间结识了一位姓杨的书生,并与之结为秦晋之好。(可见天堂不是女人的天堂,否则咋有那么多仙女前赴后继来到人间,出名的的就有这位、七仙女、织女,还有后来的华山圣母,也就是二郎的妹子,可没见有一位男天神下凡与凡间女子结合的。)玉帝御妹为杨书生先后生下了三个孩子。其中的二郎就是杨戬。三妹是华山三圣母。

劈山救母

传说玉帝知道妹子私自下凡十分震怒,便将妹妹压在了桃山之下受苦。杨戬自幼便本领不凡,但后来师承为谁已经不可考。他额上的天眼又是如何来的也不得而知了,但据一笑所知,在中国所有的神鬼妖魔里,三只眼的只有两位,他是其中之一。(另一位是马王爷,即华光大帝,也叫马天君。孙悟空做弼马温时,马天君是他的上司。)待杨戬长到十七岁,已经是勇无可挡,曾经在二郎山中干掉了八个危害人间的妖怪,这就是“力诛八怪”的由来。于是他持了一把开山斧,力劈桃山,救出了被压在山下受难的母亲。

玉帝发难

母子相逢自是欢喜无限,但不幸的是,御妹因在山下压得太久,十几年不见阳光,于是二郎将母亲放在山上晒太阳。这时,玉帝闻听二郎劈山,恼怒非常,为了消除自家的耻辱,便放出九个太阳上天,将妹妹活活晒死在山上。(正统神话中玉帝没有派十个太阳把自己妹妹活活晒死)

二郎担山

二郎又痛又恨,暴怒狂追天上九日,一手一个擒住却无处放,便分别掀起两座大山,将捉住的太阳压住,再看天上乱窜的七个日头,便抄起一副扁担担了七座大山继续追赶太阳,这就是“二郎担山”的传说。就这样,只剩下最后一个太阳在飞跑,越过西海躲了起来,二郎神在海边被西海龙王的三公主拦下,因为二郎神一路担山追日过西海,导致西海翻了天,在三公主的劝说下才放弃追日,后与三公主成亲。

下界受香火

因为母亲的死,二郎恨死了他的玉帝舅舅,玉帝也自知理亏,便封他为“英烈昭惠显灵仁佑王”,道号“清源妙道真君”。但二郎始终对这个舅舅不理不睬,坚决不在天庭居住,而是在下界受香火,帐前有梅山七圣相伴,麾下一千二百草头神,对于玉帝是“听调不听宣”,就是说只服从命令,没事别套近乎。这就是“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篇9:神话故事成语共工触山

颛顼帝为华夏上古时期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之一,被称为北方水德之帝。颛顼帝为人仁德、智慧,那时候,四方慕德而服,鸟兽尽皆感化。

据《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颛顼帝的辖区非常大。“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颛顼帝的大德智慧,使善者从之,却使邪恶及无法无天的共工恨之,共工妒忌的简直发了狂,便纠集一些同样鼓吹无法无天而对颛顼帝不满的坏神组建成一支军队,轻骑短刃,突袭天国京都。颛顼帝闻变,泰然自若,一面点燃七十二座烽火台,

大战开始后,颛顼帝率军将共工部众从天上追逐到凡界,再从凡界厮杀到天上,几个回合过去后,颛顼帝的部众越杀越多,长着两个蜂窝脑袋的骄虫领毒蜂由平逢山赶至;共工的部众被杀的人仰马翻,几乎全军覆没。共工辗转杀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身边仅剩一十三骑。不周山的奇崛突兀,顶天立地,挡住了这伙贼寇的去路。这不周山是一根撑天的巨柱,是颛顼帝维持宇宙秩序的主要凭藉之一。这时,颛顼帝率军从四面八方冲来,喊杀声、劝降声惊天动地,天罗地网已经布成。共工到死还想坏一把,不顾一切后果发泄怨恨,他向不周山撞去。在轰隆隆、泼喇喇的巨响声中,那撑天拄地的不周山竟被它拦腰撞断,横塌下来。

天柱折断后,整个宇宙便随之发生了大变动,西北的天穹失去撑持而向下倾斜,使拴系在北方天顶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原来位置上再也站不住脚,身不由己的挣脱束缚,朝低斜的西天滑去,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日月星辰的运行路线。以及江河东流,淡水与海水混合的情景。

不周山被撞断后,天就塌下半边来,还露出很多大窟窿;地面也裂开了,出现一条条的深坑裂缝。在天崩地裂的情况下,山林燃烧起熊熊大火,地底喷出了滔滔洪水,周围也窜出了各种凶猛野兽,大地就象一个人间地狱。

天神女娲,看到自己创造出来的人受到这样的苦难,痛心极了。为了让人们重新过上自然的生活,女娲决定去修补残破的苍天。

这是一件极其困难繁杂的工作,女娲先在江河拣了许多五色石子,又用大火把石子烧了九天九夜,炼成红、黄、青、白、黑五色混和的石浆,然后一勺一勺的把石浆灌进天上的窟窿,把崩裂的地方修补好。随之的工作,便是要把天撑起来。女娲用一只大乌龟的四只脚,用来代替天柱,竖立在大地的四方,把天空象架帐篷似的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空再也不会塌下来了。女娲又赶走了到处为患的凶禽恶兽,又用芦草烧成的灰去填塞洪水。天补好了,地也填平了,华夏之民又重新过上了自然幸福的生活。

共工人物介绍

共工又作龚工,中国上古神话人物,洪水之神。氏为氏族名,又称共工氏。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传说中共工形象凶恶,人面蛇身而红发,性情愚蠢而凶暴,野心勃勃,是黄帝系部族长期的对手。在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怒触不周山。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共工氏是黄帝王朝时代的部落名,把共工与驩兜、三苗、鲧列入了四凶之一。

篇10:神话故事成语共工触山

《尚书.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又《天文训》、《淮南子》:“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共工与颛顼争帝。《山海经.海内经》: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此祝融是离朱也叫离娄。江水即泗水,今天泗水流域的邾娄便是祝融离朱生共工的地方。《山海经·大荒东经》说:“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少昊之都在曲阜距离共工出生地邾娄非常近。所以颛顼与共工原本是邻居关系,他们共同的领袖是强大的少昊。

共工怒触不周山颛顼与共工原本应该是可以和睦相处的。但是由于少昊统治后期少昊族的衰落,加上共工一族的崛起。原本江水流域的统治者少昊已经没有能力约束崛起的共工,共工因此向少昊的统治权发起了挑战。这正是《国语.楚语》里面记载的:少昊氏之衰也,九黎乱德。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的事件。此三苗指的正是共工。历史上共工也称帝江就是江水之帝的含义。面对共工的崛起,少昊指定的继承人颛顼自然不服气,于是乃命重黎对抗共工。重黎即重部落和黎部落。重是少昊之子也在江水流域,黎部落是颛顼妻子女禄的娘家部落,女禄的禄便是黎字的通假。女禄所在的部落也叫滕濆氏,是祝融离朱后代的一支。滕濆氏也叫滕奔氏,奔是濆的通假。濆字就是喷泉的意思,滕濆即滕涌的喷泉。滕濆氏在今天的山东滕州,滕州就是因滕涌的喷泉而得名。黎(禄)姓滕濆氏地理位置大概在今天滕州一带,与他祖先祝融离朱所在的邾娄很近,女禄与颛顼的后代也有一部分称祝融的。黎(禄)姓滕濆氏本和共工同族,但因兄弟分家不愉快所以也出来支持颛顼攻打共工。

就这样得到了江水流域重和黎(滕濆氏)两大部落的支持,颛顼实力大增。把共工逼走。但是此时共工依然强大。为了取得长久的和平。颛顼与共工还搞了联姻关系,颛顼和女禄的后代老童娶了共工大臣根水氏和竭水氏为妻。

《山海经》中也有记载:“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

在帝颛顼时期(约公元前25世纪),颛顼部落联盟与共工部落联盟在中原地区(今河南北部)的作战。原始社会晚期,相传黄帝之孙颛顼号高阳氏,继黄帝为该部落联盟首领。他生于若水而居帝丘(今河南濮阳东南),正处黄河(约当今卫河)东岸附近。炎帝的后裔共工,已成为炎帝族分支共工氏部落联盟的首领,居九有(即九州)黄河中游河西地区(约在今河南辉县境),在颛顼部落联盟的上流。当时,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祸及百姓。共工氏部落为了自己一己之利修筑西岸河堤,将大水引至东部河堤。大水冲毁东岸河堤,殃及下流颛顼部落联盟。两部落联盟发生冲突,在中原地区展开大战。颛顼大帝以共工违反天意为由发动群众,讨伐共工。双方大战于澶渊(今濮阳西)。最终共工因寡不敌众而失败,颛顼统一华夏。

【关于山的神话故事】相关文章:

1.神话故事精选

2.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3.中华神话故事

4.神话故事成语

5.神话故事作文

6.古埃及的神话故事

7.希腊神话故事初二

8.神话故事读书心得体会

9.中国古代四大神话故事

10.古希腊神话故事短篇

下载word文档
《关于山的神话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