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失间有驿站(高三必修学生习作)
“关东煮鸡蛋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得与失间有驿站(高三必修学生习作),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得与失间有驿站(高三必修学生习作),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得与失间有驿站(高三必修学生习作)
得与失间有驿站(苏教版高三必修学生习作)
生活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落花流水,草长莺飞,我们在获得,我们在失去,生生不息。
生活是一首悠扬婉转的歌曲:激荡昂扬、消沉低落,我们在获得,我们在失去,永无止境。
生活是一篇杂取百家的散文:怦然心动,黯然神伤,我们在获得,我们在失去,无边无际。
生活是一张网,由得与失交叉、纺织而成,网罗了获得的欢心,羁绊了失去的痛楚。我们无须因生活中的得失而辗转反侧,徘徊不定;我们无须因生活中的得失而捶胸顿足,叫苦连天;我们无须因生活中的得失而哑口无言,逆来顺受。因为:这是愚者的表现、懦夫的表现。
我们所要做的,所能做的是:撕破生活的网,认清得与失的区别,选择得与失的驿站,促成得与失的转变。
一时的获得并不代表永久的归宿,疏不知获得与失去之间有驿站:倘若一味地沉浸在获得的喜悦之中,骄傲自满、盲目自大,那么手中紧攥的也会从指缝间溜走,获得的也会变为失去。
一时的失去并不代表永久的消逝,要想念失去与获得之间有驿站:倘若勇敢地将悲愤化为前行的.动力,坚持不懈,开拓进取,那么手中放飞的也会从天涯间绕回,失去的也会变为获得。
生活本是由获得与失去环环相扣,衔接而成,每个结点都是得与失的驿站,注定了得与失之间的一脉相承,注定了得与失之间只有短暂的区别,没有永久的界限。这暗示了我们:不要因获得而忘乎所以,不要因失去而垂头丧气。我们所在的位置是得与失的驿站,是乐章中的休止符,只要生命的火光没有磨灭,我们就不能放弃!
烟花燃烧了自己,失去了生命,获得了喝彩;小溪汇入了大海,失去了自主,获得了永生;英雄牺牲了自己,失去了生命,获得了昂扬;火山爆发了自己,失去了伟岸,获得了激情……
获得、失去本是形影不离、相依相伴。获得之后为失去而担忧,失去之后为获得而奋斗,如此,我们方可荣辱不惊,绽放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
广饶县第一中学 作者 任春燕 推荐教师 王明
王明
篇2:论得失(高三必修学生习作)
论得失(苏教版高三必修学生习作)
“得失只在一瞬之间,爱恨的边缘,不到终点无法预言谁会在身边,闭上眼,才发现失去的早已不再眷恋。”是啊!人生就是在风雨的得失中走完的,因此无论得失,于我们而言只是驿站上的一段插曲,总有其消逝的一天,我们应该把握曾经的最美,生命才不会有所缺撼。
古代帝王将相为了争得霸权,一统天下,不惜劳民伤财,互相残杀,到头来得到了什么,不过是萧条凄残的社会状况与一片无奈的呻吟,这样得又有什么意义,就拿秦始皇来说,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一代英雄,统一六国,建立雄霸伟业,他所得到的这一切令许多人赞叹,可是我们不妨想想他的得是怎样争取的,严酷的刑法,思想的压抑,人身的摧残,这不就是他得到的方式吗?这样的得不会长久,结果是一个曾一度比 风云的国家又在另一次战雨的 击中化为了一片尘埃,秦始皇呢!他能带走什么只是一堆黄土而已,得就像云烟,它终究会散去,但我们不要太感伤失去,也不要太骄傲得到,守住曾经的最美充实一生空虚的梦,让得失变得有意义,这才是生命的真谛。
范仲淹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那我要说:“不以得喜,不以失悲”,因为得失本来是短暂的,得到时要想到会失去,失去时也要想到会再得到,这样人生就不那么烦恼了。
张海迪失去了行动的能力,但她却得到了事业的辉煌。海伦凯勒失去了听力视力,说话的能力,但她却为自己赢得了一个美丽的人生,一些国家政治官员得到了无上的权力,却失去了人民的`爱戴,古代的一些嫔妃不择手段地得到了皇帝的宠幸,却失却了做人的尊严,这些人的得失终将会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得失只不过是一时的喜怒哀乐,一时的喝彩与责难,一时的荣耀与屈辱,不要太认真也不要太忽视,要明白得会是失的开始,失也会是得的结束,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会更自信地乐观地面对人生。
得失乃人生的定律,或许是上天早已为我们注定了的,不要太在乎得与失,轻松快乐的面对它,我们才会活得更潇洒。
一朵花怒放在春天,也会凋零在秋天,太阳升起在东边,也会沉落下西山,潮会上岸更会下岸。人生也一样,得失交错轮替出现,苦乐交替相织,苦乐、得失交错相依才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当行人之暮年不妨回首过去,才发现得失只是一场空。
广饶一中 推荐教师 王明
王明
篇3:四川卷作文(高三必修学生习作)
点、线、面
--四川一考生
蒙娜丽莎只是一幅画,温婉的表情后面却是沉淀了千年的美丽;伊丽莎白身居皇室深宫,却将人性的光辉幻化成无上的美丽。惊艳天下的,不仅仅是丽人的浅笑微吟;力透纸背的,也不仅仅是俊美少年的无敌青春。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一张张形态各异的脸庞,构筑成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班集体,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地球。
无数的点,延续成修长的线条;无数的线条,扩展成宽广的平面。生活是绚烂多彩的,因为生活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就是这些平凡的生命,构筑成我们千姿百态的人性与人生。
玉的无瑕,树的生机。玉树,这个曾经远离我们平常生活的地名,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走进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在我的内心世界里面,玉树,和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司机阿福联系在一起。阿福并不英俊潇洒,也没有一掷千金的豪情和经济能力,他只是为生活奔忙的万千大众中间的一个。可是就在玉树地震发生后,他义无反顾加入到救援的队伍中去。他用自己粗糙的大手,挽救了老人和孩子的生命,自己的人生却永远地定格在年轻的微笑着的照片上。在最宝贵的生命历程里面,他心系父母的安危,怀揣着对妻儿的想念,却带着对祖国对藏族儿女的大爱,用生命谱写出最美好的赞歌。
纳兰若容,一个绝顶聪明的奇特女子。她是满族人,却精通汉族语言和汉族文化。在满人入关只有半年的日子里,她就以她的智慧征服了汉族的挑刺男人,成为沟通满汉文化的大使。“自古之兵非好战”。纳兰若容斡旋在汉人与满人之间,用一个女人的包容,换来了国家的和平与繁荣。
也许你没有过人的智慧,也没有惊艳的美貌,也没有显赫的背景,或者特别的机遇……但是你也可以给自己平凡的生活里面,增添新的色彩。也许你的一个宽容的微笑,可以化解一场激烈的冲突,也许你一个小小的退让,就可以让孩子的小脸绽放笑容。请给世界多一点付出,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幸福快乐。
双人从,三人众。这个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世界,而是大家的世界。你不是一个孤单的人,因为你的身后有大家的身影,你也不是一个寂寞的点,因为很多的点聚在一起,就是长长的线,宽广的面。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用爱将无数的点建设成线,连缀成面。
得分:56
点评:这篇文章小作者起笔不凡,从蒙娜丽莎、伊丽莎白的惊艳写到芸芸众生的平凡,无论是丽人还是凡人,他们都是一个点,正是这些点构筑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然后以司机阿福和纳兰若容的例子,生动地诠释了无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点,只要心中有爱,就可以将点连成长长的线、宽广的面,最后汇聚成爱的海洋。
溯源
--四川一考生
六千万年前的一次意外,生命退回到最初的蒙昧;六千年前的炎炎夏日,人类开始有了最初的文明。今天的我,也许身在灯红酒绿的都市文明中,心间却奔腾着远古时代的金戈铁马。而在我的梦想里面,这一切,不过是一个悠长的回忆。
鱼儿逆水而游,费尽全部心力回到自己的出生地,那不过是一次生命的溯源;鸟儿孤身穿过峡谷,只为了一次飞蛾扑火式的交配,那也是生命的溯源;“虎毒不食子”的老虎妈妈,为了保护孩子不惜血流成河,那更是生命的溯源;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是在“小蝌蚪”的奋力挣扎下,才为我们播下了生命最初的火种。
生命,本来是一个个独立的点,在彼此的偎依中连成线,构筑了一个精彩的.面。
柏拉图的永恒,是我们终其一生都不能得到的天上人间;圣西门的空想主义,更是理想中的现实与现实中的理想的对立统一……这些伟大的哲学家,用自己的坚持和梦想,以及终身无怨无悔的奉献,为我们化身为成长路上的一座座里程碑,将我们带上了精神解放的康庄大道。
哲人,本来是一个个独立的点,在彼此的搀扶中连成线,构筑了一个精彩的面。
的雨雪冰灾,是索取与付出的转折点;汶川大地震的灾难,是理解与奉献的转折点……这些鲜活的点,从一个个活生生的笑容里面,从一滴滴悲壮的眼泪后面,从一条条欲望与安全的分割线里面,从一张张神情各异的面孔里面……告诉了我们真实的人,真实的人性,真实的人生,真实的人类世界。
爱与被爱,本来是一个个独立的点,在彼此的关注中连成线,构筑了一个精彩的面。
生命、哲理、爱,他们就好像三个最美好的点,彼此生死相依,永生风雨同舟。是她们,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美好的世界,五色斑斓的面。面上是一幅“清明上河图”,而面下,则是我们的人生的每个阶段,以及每一个人生。(本文有删节)
得分:59
点评:
这篇文章小作者摆脱了以个体为点的窠臼,而是将生命、哲理和爱分别作为一个点,去诠释由此而构成的精彩的线和面,特别是三个分论点的推出,令人耳目一新。整篇文章立意高远,大气厚重。文章内容充实,结构清晰,文笔流畅且富有张力,是考场不可多得之佳作。
马萧萧
篇4:行走在得与失之间(鲁人版高一必修学生习作)
行走在得与失之间(鲁人版高一必修学生习作)
是谁?被称为“词中之帝”;
是谁?曾经风流浪漫而后饱受家国之痛;
是谁?作为词人享受无上荣光,作为君主背负亡国骂名。
是他,是李煜,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的一生有喜有悲,在七夕的夜里,他降生了。也许出生就带着一种凄美,一种悲剧的美,冥冥之中注定了他走的路。
李煜前期的生活是奢华靡丽的,尽享人间的尊荣,这期间他的词成就不高。词风绮丽香艳、婉约柔媚,内容多写宫廷艳丽的生活。
命运让他从最高处跌落到了低谷,他成了赵匡胤的阶下囚,成了亡国奴。他的人生将在此处转折,前期的生活是喜,则后期就只剩下悲了。
他失去了江山,失去了皇位,甚至无力保护妻妾,但他得到了很多很多,他是词帝,他名垂青史。他以无限江山为代价,换来了如许传世佳作。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
原本多愁善感的他,此时更是饱含血泪。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是啊!国亡家破,谁能承受这巨大的伤痛。李煜亦不能承受,他缺少治国雄才,深谋远虑,他从没想过要卧薪尝胆,重整旗鼓,有朝一日东山再起,他只是借酒浇愁,哪知愁更愁。
他注定是个绝代才人,薄命君王。
《乌夜啼》中“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作者李煜是在叹花,也是自叹,李煜同花一样,生命之春的早逝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侵袭。
《浪淘沙令》低沉悲怆,透露出李后主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流水落花春去也”倾吐真切,憾动人心。
试问,倘若李煜从未经历亡国之痛,能写出这传世的血泪之作?正是有了这番痛苦的经历,他的情感才变得丰富了,正是这番铭心刻骨,他才被称为“词中之帝”。
我们再看他的经典绝世之作:《虞美人》,“春花秋月”,勾起了他对往事的追忆,他现在是一个处于刀俎上的亡国之君,他是那鱼肉。如今物是人非,江山易主,他满腔幽愤汇成了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他也因这千古绝唱付出了生命。
南唐风雨飘摇,江湖恩怨情仇。
还是那句,他失去了很多,但他也得到了很多,浩浩千年历史中,文人默客很多,君主帝王很多,李煜是文人亦是君主,特有的文人气质与君主身份矛盾,这才造就了悲剧。
他有一段沧桑的历史传奇,他是五代十国中灿烂的星云,他留下的纯是一片生命情致。
人生有得有失,我们要笑看得失。
广饶县第一中学 许璐璐 王明
王明
【得与失间有驿站(高三必修学生习作)】相关文章:
3.钓鱼 学生习作
4.盲校学生习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