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美-美文赏析
“micsi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越来越美-美文赏析,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越来越美-美文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篇1: 我们越来越沉默美文
我们越来越沉默美文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学会了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单单是闭口不言,有时连说话的兴趣都没有。这倒不是我丧失了表达的能力,因为即使哑巴也会通过文字说出看法,何况我还是身体健康的完全人。可是,事实就是这样,你越不说话,你就会渐渐丧失说话的能力。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你一个月保持沉默,你会连日常交流都要咿呀半天。
我也曾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和朋友开各种玩笑,即使有些过火,也觉得无伤大雅,嘻嘻哈哈,一笔带过。吃一顿丰富的晚餐,出去旅游,必须拍张照片留作纪念,然后在朋友圈晒出来,获得某种优越感。有时,在网上看到某个热点事件,不论原因,先表达自己的观点,非要语不惊人死不休,表现出义愤填膺的正义感。后来,我开始明白这些行为毫无意义,苍白得让自己羞愧难当。如今回忆起来,仍觉得应当找个地洞躲藏起来。
于是,我开始变得沉默起来。不再和朋友开玩笑,即使有过,也无伤大雅。我和朋友之间越来越保持着一种不言自喻的亲密关系,即使一个下午不说话,也感到舒服畅快。我也很少发朋友圈了,偶尔更新一次微博,转发的多数都是我认为比较有趣的段子。我逐渐明白了,生活是你自己的,幸福也好,悲伤也罢,都得你一个人承受,没有必要和大家分享。现在,我看到网上那些愤青的评论,全然没有了要与之辩驳的'冲动。相反,我感到好笑,这是一种自嘲式的笑声,因为我从中看到了自己当年无知幼稚的影子。我也越来越能体会“网络是公共厕所”的真正含义。是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年纪的增长,我习惯保持沉默,甚至觉得说话是一件既耗费体力,又浪费脑力的活动。
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这被奉为传世名言,当然这话有它的道理。但也有人说过,沉默是金,它同样被尊为历史金句。不得不说,保持沉默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在朋友中间,你默不作声,会让你显得另类,不合群。他们会逐渐远离你,甚至排斥你,最终和你形同陌路。将来在社会里摸爬滚打,如果你习惯于呆在角落,机会就会从你身边悄悄溜走。因为你的上司看到的大都是舞台中央的人。
更严重一些,一个民族习惯保持沉默,就会养成逆来顺受的特性,无论社会多么糟糕,他们只是在一旁冷眼看着,任由它发展下去,那么这个民族离灭亡也就不远了。但沉默也有沉默的好处,这只是对于少部分人来说。社会是个大染缸,不论你底子有多么纯洁清白,来这里走一遭,也会变得污浊不堪。有些人改变不了眼前的世界,也不想被世界改变,他们就选择保持沉默。对于发生的是是非非,不参与,不评论,独善其身。这不是故作清高,也不是怀有畏惧,他们只是明白一个道理,少数人的话语终究要被埋没在历史的洪流里。
我们越来越沉默,不仅是一种个人需求,也是成长的结果。小时候,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蚂蚁搬家这样的小事都可以让我们兴奋半天。可后来,我们认识了世界,也越来越觉得自身渺小,难以撼动它,所以我们选择袖手旁观。我们越来越沉默,更是社会的选择。最初的时候,我们对于不平事,会勇敢站出来,主持正义。可当这大义凛然的行为不被受助者感谢,不被社会承认的时候,我们学会了保持沉默,学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简单来说,不是我们选择了沉默,而是沉默选择了我们。
我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沉默的习惯。我一直认为,沉默本身是无罪的,因为它带给你一片寂静的空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繁华躁动所欠缺的。真正有罪的是那些把沉默当作个性,并为之自豪的人。他们认为的沉默,是有文化的伪代名词,是有深刻思想的假把式。正是由于欠缺这些,他们故作沉默的姿态,来掩饰空虚枯燥的灵魂。他们是可悲的,可怜的,也是可惜的。
近日,朋友突然问我,怎么看待网上某些律师公开的反动言论。我看了看他,没有说话。
篇2:美文赏析:境界之美
曾登过几座名山,到过几处名胜,处耳目一新外,却并没有诗与文章中看到的美,怅然若失。莫不是他们看到的与我不同?
古屋,木窗扶一把摇椅而坐,外面阴雨绵绵,心却出奇的'安静,忽而感悟:原来每个人看到的不过尔尔,所有的美皆出于境界。
张继,并未进过寒山寺,只是山下泊船,他凭着一种境界写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李白并未登过天姥山,是凭着一种境界吟出“云霞明灭或可睹,势拔五月掩赤城”的气势。
美源于境界,境界便是一种美。
陶潜,隐于山野,淡薄名利,采菊东篱下,是一种境界。
赵武灵王,改革政治,胡服骑射,富民强国,是一种境界。
司马迁,忍辱负重,奋笔疾书,终成《史记》,是一种境界。
他们的境界,让这些文人英雄纵横古今,人们欣赏他们的境界之美。
不仅男子的境界让人欣赏,巾帼红颜的境界之美,更让许多须眉英雄望尘莫及。
王昭君,思国忧民,古道黄沙,远嫁匈奴,是一种境界。
貂禅,报知遇恩,轻舞蒲团,终除国贼,是一种境界。
李清照,不拘世俗,吟诗作词,会友畅饮,也是一种境界。
她们的美,留传后世,她们的美不仅仅是单纯像的,更为人们所欣赏的是她们境界之美。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乐天的豁达境界;“名岂文章着,官因老病休”是年老不得志,不能为国为民的哀伤的境界……
还是那句话,人们看到的不过耳耳,美皆出于境界。结尾不多说什么了,再说就显得在境界之外了。
篇3:美文美段加赏析
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的积雪高插云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碧野《天山景物记》)
赏析
这是一幅远看图。作者用“珠冠”“孔雀开屏”两个比喻从色彩和形状上点明了天山的特点。在加上“银光闪闪”“艳丽迷人”等词语的形容,整个画面洋溢着幸福安祥的气氛。
篇4:美文美段加赏析
走过木桥,越过避兵洞,迎面而来的是群猴观景峰。四周奇峰似姿态各异的猴子,或憨或顽,或刁或怒,似在欢迎远来的游客。他们是大自然凝固的音韵,遮阳山原始情趣的哲学遗稿。——据载,张三丰隐居后在此度过。张三丰可谓道教之仙,在此有许多遗迹。如他在绝壁上飞身用手指镂刻下的诗句,青石上踩过的脚印以及升仙之所。——退出藏经洞,穿过茫茫林海,抬头仰望,远处一线天依稀可见,不禁使人怀疑天外是否还有天。
(任宝剑《遮阳山纪行》)
赏析
作者以景点转移为线索,以游踪为序,把遮阳山的佳景古迹串连起来,对众多景点进行恰当的详略取舍,有的浓墨重彩,有的一笔带过。并加入传说,增添情趣。
篇5:美文美段加赏析
北面,是重重叠叠的燕山山脉——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
(峻青《雄关赋》)
赏析
作者由北向南、由远而近从地势和气势上写了山海关的雄伟险要,表达了自己登关眺望时的感受。
篇6:美文美段加赏析
一轮红日当空,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当日行的路,都是山路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却监着那十一个军汉,约行了二十余里路程。那军人们思量着要去柳荫树下歇凉,被杨志拿着藤条打将来,喝道:“快走!教你早歇!”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当时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看着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施耐庵《水浒传·智取生辰纲》)
赏析
这段文字描写突出天气大热,僻路难行,军人疲惫,杨志焦躁。景物描写融入了情节。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众军人才能在黄泥岗歇凉喝酒,被xx药麻翻,“生辰纲”才能被“智取”。
篇7:美文美段加赏析
雨落大了,粗重的点子打在三把红油纸伞上,发出的热闹的繁密的脆响,跟小溪里、越口里的流水的哗声相应和。从伞下望,雨里的山边,映山红开得正旺,在青翠的茅草里,翠绿的小树边,这一丛丛茂盛的野花红得象火焰,背着北风的秧田里,稠密的秧苗象一铺编织均匀的深绿的绒毯,风一刮,把嫩秧子往一边翻倒,秧田又变成了浅绿色的颤颤波波的绸子了。
(周立波《张满贞》)
赏析
这一段描写真是绘声绘色,有动有静,深浅不同,疏密有致,既有听觉,又有视觉,还有远近、高低之分。作者把山边几丛松散的映山红与田里稠密的秧苗有机地交织。为给画面增添生机,作者通过“刮风”、“翻倒”、“颤颤波波”一连串动态描写,让原先静得象绒毯的秧苗变成了轻飘飘的“绸子”。颜色的搭配也颇具匠心;茅草是青翠的,小树是翠绿的,秧苗象深绿的绒毯,随风摇曳变成浅绿的绸子,在这一片绿色的海洋中,精心点缀出几丛火焰般鲜红的杜鹃花,让人感到爽心悦目,春意盎然。
篇8:美文美句加赏析
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如果用得不恰当,会在美丽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纹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消磨掉。 ——张爱玲《心愿》
赏析:
这句话运用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对时间的看法,时间是小刀,生命好不好要看自己把握得好不好。
篇9:美文美句加赏析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马德
赏析:
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篇10:美文美句加赏析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一望无边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握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鲁迅《故乡》)
赏析:
这幅画是少年闰土月夜瓜地刺猹图。通过“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及“一望无边的的碧绿的西瓜”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一个英俊、活泼的少年闰土。
篇11:美文美句加赏析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以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也是极近的,极洪大的也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陆定一《老山界》)
赏析:
先写所见,三种景物都作了比喻,星星比作“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山峰比作“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山谷比作“一口井”.接着写所闻,声响难以模写,用比喻才显得形象直觉: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奇特的高山景色,多美啊!目的是什么呢?为了烘托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篇12:美文赏析:数字与美
美文赏析:数字与美
我们国家是一个数学大国,也是一个数学古国,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周三经一”的思想,也就是今天人们讲的圆周率π,而西方国家到了17世纪才有这样的概念,陈景润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卓越工作,令世界震惊。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天天都在跟数字打交道。一个人不识字完全可以生活,但是若不识数,就很难生活了,现代科技进步,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一个著名科学家叫A.N.Rao,他前些年讲过一句话:“一个国家的科学的进步,可以用它消耗的数学来度量。”近30年来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专家的工作,绝大部分是因为他们在数学方面的重要成就而获奖。
人们都知道“黄金分割”的0.618,所谓“黄金分割”,实际上是一个比例的问题,符合这样的比例,人们就看着顺眼、舒服。当然,“情人眼里出西施”那是另外一回事。比如,人的肚脐,是人的身长的黄金分割点,你如果用从头到肚脐的长度去除以人的身高,接近0.618,一般讲是比较好看的黄金身段。而膝盖又是人体肚脐以下部分的黄金分割点,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数字本身有深刻的美的内容。数字和一些美好事物联系在一起,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十个数字:一元复始,一帆风顺;双喜临门、二度梅开;三阳开泰、三思而行;四通八通、四海为家;五世其昌、五官端正;六根清净、六艺、六韬、六合、六极;七情六欲、七曜、七略;八面玲珑、八面威风、八仙、八卦;九霄云外、九转金丹;十全十美。
中国古代的诗词中更不乏数字美的佳句。如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公认的长江漂流的名篇,展示了一幅轻快飘逸的画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也是借助数字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夸张。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同样脍炙人口,数字深化了时空意境。他还有“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青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等,表现出强烈的夸张和爱憎。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数字具有尖锐的对比和衬托作用。他的“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和韩愈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样,抒发迁客的失意之情,异曲同工,惊心动魄。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陆游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同样是壮怀激烈的。
还有一些状似打油诗之作,也含有一定的哲理。如唐诗《题百鸟归巢图》:“一只一只复一只,五六七八九十只,凤凰何少鸟何多?食尽人间千万石。”传说郑板桥见人赏雪吟诗,戏作:“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读来妙题横生。
再比如,以数字入诗的`唐诗“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三山半落青天外”(李白)、“四边伐鼓雪海涌”(岑参)、“五湖烟水独忘机”(温庭筠)、“六年西顾空吟哦”(韩愈)、“七月七日长生殿”(白居易)、“八骏日行三万里”(李商隐)、“九重谁省谏书函”(李商隐)、“十鼓只戴数骆驼”(韩愈)、“百年都是几多时”(元稹)、“万古云霄一羽毛”(杜甫)等等,数字和文学语言的结合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引人入胜。
广为传颂的《秀才进京赶考》与《文君复书》,把数字用活,体现了数字别具一格的神韵美。《秀才进京赶考》,是说明朝时有一位穷书生,历尽千辛万苦赶往京城应试,由于交通不便,赶到京城时,试期已过。经他苦苦哀求,主考官让他先从一到十,再从十到一作一对联。穷书生想起自己的身世,当即一气呵成:
一叶孤舟,坐着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几十载的人生之路,通过十个数字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了。主考官一看,拍案叫绝,并把他排在榜首。
而《文君复书》说的是司马相如赴长安赶考,对送行的妻子卓文君发誓:“不高车驷马,不笔此过。”多情的卓文君听说后却深为忧虑,就叮嘱他:“男儿功名固然很重要,但也切勿为功名所缠,作茧自缚。”说完,司马相如便上路了。他到了长安,由于在家勤奋读书,终于官拜中郎将。从此,他沉湎于声色犬马、纸醉金迷,觉得卓文君配不上他了,于是就处心积虑想休妻,另娶名门千金。
一转眼五年时间过去了。一天卓文君暗自垂泪,忽然京城来了一名差官,交给她一封信,说司马相如大人吩咐,立等回书。卓文君接过信又惊又喜,拆开信一看,寥寥数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卓文君一下子明白了,当了新贵的丈夫,已有弃她之意。于是她回信写道:
一别以后,二地相悬,只说三四个月,又谁知五年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又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思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火红偏遭阵阵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读后十分羞愧、内疚,良心受到了谴责,他越想越对不起这位才华出众、多情多义的妻子。后来他终于用高车驷马,亲自登门接走“糟糠”之妻卓文君,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还有一些数字,往往要通过计算。通过不同数字的组合,才可以得到一些非常奇妙的排列,令人看后叫绝,回味无穷。
1·9+2=11
12·9+3=111
123·9+4=1111
1234·9+5=11111
12345·9+6=111111
123456·9+7=1111111
1234567·9+8=11111111
12345678·9+9=111111111
123456789·9+10=1111111111
这里的“·”,是乘号的意思,以下都是如此。
9·9+7=88
98·9+6=888
987·9+5=8888
9876·9+4=88888
98765·9+3=888888
987654·9+2=888888
9876543·9+1=8888888
98765432·9+0=88888888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11111111·11111111=123456787654321
111111111·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
9·9=81
99·99=9801
999·999=998001
9999·9999=99980001
99999·99999=9999800001
999999·999999=999998000001
9999999·9999999=99999980000001
1·8+1=9
12·8+2=98
123·8+3=987
1234·8+4=9876
12345·8+5=98765
123456·8+6=987654
1234567·8+7=9876543
12345678·8+8=98765432
123456789·8+9=987654321
数学是一门同人民大众贴得很近的学科,它所讨论的宇宙,远比现实的所谓宇宙宏伟雄大。通常所说的宇宙只是三维空间,而数学则建立起了四维、五维乃至n维空间,并且,集合论的超限数的空间,远远超过了通常无穷大的空间,它们都远比我们现实的宇宙更具有庄严美、雄伟美。数学是一座远远地超越了我们想象的华丽宫殿,站在这个无比庄严、宏伟的宇宙中的数学家们,以崇敬赞叹的目光远眺着它的壮观、美妙,那些能够感受到这种数学美、宇宙美的人,是可以被称为爱因斯坦所谓的有宇宙宗教性的人。
【越来越美-美文赏析】相关文章:
1.美文 赏析
3.追寻美-生活美文
4.美文美句摘抄
5.流萤之美美文
6.格言美句子赏析
7.《美文》散文赏析
8.励志美文赏析
9.经典美文赏析
10.《观潮》美文赏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