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不能是痛苦的
“一路风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哲理故事:不能是痛苦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哲理故事:不能是痛苦的,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 不能是痛苦的美文
不能分享是痛苦的美文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犹太教的长老,酷爱打高尔夫球。
在一个安息日,他觉得手痒,很想去挥杆,但犹太教义规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须休息,什么事都不能做。
这位长老却终于忍不住,决定偷偷去高尔夫球场,想着打9个洞就好了。
由于安息日犹太教徒都不会出门,球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因此长老觉得不会有人知道他违反规定。
然而,当长老在打第2洞时,却被天使发现了,天使生气地到上帝面前告状,说某某长老不守教义,居然在安息日出门打高尔夫球。上帝听了,就跟天使说,会好好惩罚这个长老。
第3个洞开始,长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绩,几乎都是一杆进洞。长老兴奋莫名,到打第7个洞时,天使又跑去找上帝:上帝呀,你不是要惩罚长老吗?为何还不见有惩罚?上帝说:我已经在惩罚他了。
直到打完第9个洞,长老都是一杆进洞。因为打得太神乎其技了,于是长老决定再打9个洞。天使又去找上帝了:到底惩罚在那里?上帝只是笑而不答。
打完18洞,成绩比任何一位世界级的高尔夫球手都优秀,把长老乐坏了。天使很生气地问上帝:这就是你对长老的惩罚吗?
上帝说:正是,你想想,他有这么惊人的成绩,以及兴奋的心情,却不能跟任何人说,这不是最好的惩罚吗?生活需要伴侣,快乐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没有人分享的人生,无论面对的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种惩罚。
原来当快乐不能分享时,竟然会变成一种惩罚。快乐如果能够分享,快乐会加倍,痛苦如果能够分担,痛苦会减少。一个很有名的人举了一个例子,他用物理的公式来传达这个想法,他说:压力公式P=F/A,压力的大小等于外力除以接触面积,换句话说,当外力都是一样的时候,如果接触的面积大,压力就会变小。我们心里会有压力,一定有什么事情困扰着我们,我们可能没有办法改变这件事,但要让心里的`压力减小,我们可以跟其他人倾诉,让受力面积扩大。当然你要记得,不是只有痛苦才找人分担,快乐也要跟人分享,否则以后大家看到你就躲得远远的。最后,你也可以想想,如果你愿意当那个分享人家快乐的人,或是分担别人痛苦的人,我相信,你也会是一个很幸福的人,因为很多人会很感激你的。
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他没有机会向人讲述,他就决不会感到快乐。人终究是离不开同类的。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决非真正的快乐,而一个无人分担的痛苦则是最可怕的痛苦。所谓分享和分担,未必要有人在场,但至少要有人知道。永远没有人知道,绝对的孤独,痛苦便会成为绝望,而快乐――同样也会变成绝望!
快乐与人分享,会变成两份快乐;痛苦有人分担,就只剩下一半。快乐是一种心绪,是情感上的愉悦;快乐是一种体验,是发自内心的快活。快乐是一只吉祥的鸟儿,能在心灵的枝头唱出婉转优美的歌;快乐是一支悠扬的乐曲,会在心田深处舒缓地淌过。
人生箴言:
快乐简不简单?与其说追求快乐,还不如说拥有快乐,因为它本来就在我们身上。说穿了,快乐是一个观念的拥有,但它还必须具备一些条件,那就是分享。
篇2:痛苦和盐哲理故事
痛苦和盐哲理故事
印度有一位老师,他对弟子不断的抱怨感到非常厌倦,于是有一天早上派弟子去取盐回来。
当弟子不情愿地拿回盐时,老师让弟子把盐倒进杯子里喝,然后问他味道如何。
弟子吐了出来,说:“苦极了。
老师笑着让弟子带着一些盐去湖边。
他们一路没说话。
到了湖边,老师叫弟子往湖里撒盐,然后对弟子说:“现在你喝点水。
弟子抿了一口湖水。师父问:「味道如何?
弟子回答说:“很清凉。
师父问:「你尝到咸的味道吗?
弟子说:“不”。
然后,师父坐在这个喜欢怨天尤人的弟子旁边,握着他的手说:“生活的'痛苦就像是一定量的盐,不多不少。“我们承受痛苦的体积大小决定了痛苦的程度。所以当你感到疼痛时,扩大你的承受能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个湖。
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痛苦就像盐一样有数量,不多也不少。我们承受痛苦的体积大小决定了痛苦的程度。所以当你感到疼痛时,扩大你的承受能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个湖。
篇3:痛苦消失就是快乐哲理故事
痛苦消失就是快乐哲理故事
有弟子问我:“怎样才能安乐?”我答:“放下执着,就会安乐。”
安乐,说到底,是一种心的感受。有时人们并非不快乐,只是以为自己不快乐而已。如果你试着去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会发现情绪就像天空的浮云,多变而易散,远看一朵一朵,仿佛人能在上面漫步起舞,但走近一看,才发现根本没有立足之地。尽管如此,天空还是经常出现浮云。
在我们心性的天空中,情绪的浮云聚成云团,构成我们的心境。快乐满足的情绪多,心境便安乐。什么是快乐呢?痛苦消失就是快乐。
不要把快乐看得太严重,好像不郑重其事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就不能得到它似的。事实并非如此。再普通的人、再平凡的生活里也充满快乐。口渴的时候,喝上水就会感到快乐;肚子饿了,吃点东西就会快乐;工作了一天疲惫不堪,回家的地铁上意外地坐到一个座位,你会快乐;那颗蛀牙困扰了你好几天,医生把它拔除的那一刻,你很快乐;闷热的夏夜里一丝凉风、烈日下路旁的一片树荫,都会令你快乐……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了,鼻塞流涕让人很不舒服,可是两天后,当我们突然发现鼻子通畅、可以正常呼吸的时候,我们简直高兴坏了:原来,鼻子能顺畅地呼吸是如此快乐的一件事。
看得出来,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可是人们要么因为心不够静,察觉不到它们,要么因为快乐转瞬即逝,来不及充分感受。
如果人们能像观察自己脸上的'斑点、皱纹那样,去了解熟悉自己心念的活动,就不难发现,每个单纯而直接的当下都带着淡淡的喜悦。如果人们不是把快乐一味寄托于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带来的刺激,那么,快乐的感受是可以延长、扩大的。
篇4:不想痛苦的哲理故事
不想痛苦的哲理故事
许多年前,朝鲜有一个年轻人自感生活十分空虚,于是,他去深山里过起了僧侣生活。他潜心学佛多年,却感觉仍没领会解脱之道。他听说西方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师,便决心前往请教。
由于要穿越漫长的干旱平原区,每天,他大部分时间在行走,只有当找到水源时才停下休息。很多次,夜已经深了,他却不得不继续行走,直到找到一个适合休息和恢复体力的地方。
有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和尚无休止地朝前走,却无法找到一片绿洲。当夜幕降临后,在没有月亮的天空下,为防止摔倒、受伤,他的步伐变得极为缓慢。最终,他找到一个荫凉的地方。没有一丝力气的他,立即瘫倒在那里,昏睡过去。他一连睡了几个小时,直到后半夜,方才醒来。他感觉口渴难忍,就用双手和膝盖爬行,摸索周围有没有可以解渴之物。幸运的是,黑暗中他的手居然碰到一个粗糙的.杯子。他想,一定是以前的旅行者留下来的。因为,在人迹稀少的地区,前面的旅行者为后面的旅行者留水的习俗很普遍。他喝下杯里少量的水,感觉自己很幸福,世界瞬间变得安宁了。他又躺下,舒服地睡着了。
清早,一缕晨曦将他唤醒。他坐起来,看到了前一天晚上用过的粗杯子。那哪里是杯子啊!那是一只幼狼破碎的头盖骨——骨头沾满了厚厚的干血,底部尚残留一丁点儿雨水,上面密密地浮着一层小虫。
和尚看到这一切,不禁泛起一阵强烈的恶心,呕吐起来。当他把胃中的液体倾吐干净后,头脑似乎清醒了。他顿时有了深刻领悟!昨晚,因为看不见,他认为自己找到一个旅客留下来的杯子,那水甜美可口;今早,因为看到头盖骨,昨晚他所做的事情使他感觉恶心。他知道了,使自己感觉不舒服的,其实不是水,而是他的想法。是他的思想创造了好坏、对错、甜美可口与难以下咽。不想就不会痛苦。
意识到这一点,他的旅程已完满结束,他不需要再请教任何法师了。
篇5:哲理故事:痛苦的背面
从小学到中学,她一直是
可是,就在毕业前一个月,她经不住好友的再三请求,答应替她去参加英语考试。结果,那次替考被同学发现举报了。当时,学校刚换了一位新校长,正严抓校风、校纪,虽然系里老师再三为她说情开脱,最后她还是被处以开除学籍、勒令退学、并给以开除党籍、留党查看一年的处分。
这样的结果,不仅是她本人,连学校的老师、同学都有些不忍接受。那段日子,她的痛苦,可想而知。家人怕她想不开自杀,请假轮流陪着她,
篇6:痛苦不痛苦的哲理故事
一辆东风大卡车,在沪杭高速上追尾撞上了一辆厢式大货车。东风大卡车的整个车头凹了进去,司机扭曲在驾驶室里,他身上的鲜血像发动机里的机油一样往下流。东风大卡车后面,停着另一辆卡车,他们是朋友,他眼睁睁地看着朋友在驾驶室里呻吟、求救。
消防队员赶来了,经过了三个小时,才把司机从驾驶室里抱出来,但司机已经死去多时了。司机的遗体被家人运走了。安葬后,司机的妻子带着五岁的儿子赶来问他一个问题。
她问:“我丈夫撞车前,有没有喝酒?”
他说:“没有。”
她又问:“有没有疲劳驾驶?”
他说:“我们刚刚启程一小时。”她的泪掉下来了,又问:“当时他痛不痛苦?”
他一怔,说:“不痛苦。”
她问:“真的不痛苦?那有没有说什么话。”
他说:“没有。”
她已经泪流满面,她对儿子说:“你爸爸死的时候没痛苦,他很坚强。”
孩子懂事地点点头。
其实,他的朋友卡在驾驶室里,痛苦至极。朋友在里面呼天抢地,但是,他无能为力。朋友那满脸的血,绝望的`呼救,他回想起来,就会不寒而栗。
他不想让朋友的妻子知道这一切。否则,这惨状会让朋友的妻子一辈子也无法承受。但不幸的是,一个月后,当时消防队员救援的场面却在电视台播出了,镜头中的朋友已经丧失了理智,他在喊救命,不停地喊着。他吃了一惊,马上想到了朋友的妻子会不会看到,如果看到了,她将如何面对?
他赶往朋友的家,当他走进家门时,朋友的家人正在用餐,电视关着,他们对于他的到来有点意外,招呼着他一起吃。他和他们聊着家常,他们很平静。他想,他们肯定没有看到那一幕。
从朋友家出来后,他又赶往电视台,找到了制片人。他把这个故事告诉制片人,希望电视台不要再播放这些画面了,死者的妻子、儿子都认为他死的时候没有痛苦,让他们心中永远保留着一份美好。制片人很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他从电视台出来时,那位制片人一直送他到大门口,握着他的手说:“但愿这个秘密能一直保持下去。”
篇7:神童不能复制哲理故事
神童不能复制哲理故事
据《光明日报》2月8日报道,针对我国又出现的神童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认为,神童是客观存在的。主要是因为他们具备特殊的遗传物质。民国年间,有人曾于史籍中搜得自先秦至清末的958名神童的.实例。又如现代,山西夏县有个心算神童叫申克功,11岁时能准确心算整数、小数、分数等多位的四则与乘开方运算题,其速度竟然能超过袖珍电子计算机!而他的父亲只有初中文化,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速算,他的老师也并不具备这种专门技能。
社会上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神童’是教育的结果。其实,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家长或教师只要能培养出一个神童来,那么他就能培养出第二个、第三个然而,事实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古今中外的神童,绝大多数都有兄弟姐妹,可成为神童的,往往是一个家庭里只有他(她)那一个。
由此,赵忠心提出一个论断:神童是不能复制的。与其说神童是被培养出来的,倒不如说是被发现的。发现之后,采取了一种最适合的教育方法,没有使他倒退。仅此而已。
篇8:不能说出口的哲理故事
如果有人问我,这辈子写过最满意的一篇文章是哪篇,我一般会说:下一篇。但其实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篇文章,早就已经完成了。它是小学三年级时候的一篇作文。说来好笑,因为这篇最满意的文章,现在我居然连题目都记不清了。
那是在我班主任的课上,昏昏欲睡的夏季午后第一节课。她是我的第一个语文老师,姓许。历数我这辈子拿得出手的事儿,其中就有讨所有语文老师喜欢这么一项。尽管在其他学科,尤其是理科老师那里受尽了白眼,但每次都是语文老师拯救了我。“我昨天在晚报上又看到他文章了,真不错。”“其实是有天赋的,就是懒。”“写东西写得好的小孩不会坏。”是这些催人泪下的评价,让我爸没有在每次家长会后彻底掐死我。
而我最精神的时候,自然是在许老师的作文评价课上。因为我的每一篇作文都会被拿来当范文。这些被读出的每一个字,都让我长久地沉浸在周围女同学膜拜的.白日梦里。那是一周里最骄傲的一堂课,也是我最傲娇的时刻。
而那天的作文课是个意外。布置的作文本该中午完成,而中午和同桌拍画片儿拍肿了手的我,准备用下午第一节数学课写完作文。忽然得知第一节被临时调换成作文课,然后我就傻了。怕什么来什么,我听到许老师叫我的名字朗诵作文的时候,整个人都炸了。
人的记忆就是储存场景的,我对小学生活有印象的场景现在屈指可数,但是那个瞬间清晰无比。一切都成了升格镜头:同桌同情的眼神、窗外炽烈的夏日阳光、许老师期待的笑容、过度紧张以至于有些犯恶心的我,以及白得刺眼一字没写的作文本。以至于多年之后我碰上突如其来的刺激,就会浮现那个画面。
不能怂!那是我脑子里闪过的唯一一个念头。我可以在拿数学卷子的时候怂,也可以在做自然实验的时候怂,甚至可以在给班花递小纸条的时候怂。只有现在,不能怂。然后我就读了,在同桌看外星人一样看我的目光里,我对着空白的纸面开始读一篇根本不存在的作文。
从题目开始,然后是第一段,开始还有些生涩,然后脑子里的句子一个接一个,像被叫醒的士兵排成队跳了出来,顺畅到自己都吃惊,直到最后一句,完成了八百来字的作文。坐下来的时候,我意识到许老师在一如既往地夸我,但完全没注意听她在说什么,我的手里全是汗,还在微微颤抖。唯一知道这个秘密的同桌久久没有合上嘴,破天荒地一整节课一言不发地看得我发毛。
那节课对于绝大多数我的小学同学来说,早就作为无数堂无趣的课之一被遗忘。我读那篇不存在的作文时,该睡觉的人都在睡觉,爱听的人一样在听,不以为然的人也依旧不以为然,班花也许偷瞄了我一眼,数学老师也许正在办公室吐槽我,校工也许从门口路过过。
总而言之,这是个对世界毫无意义的下午。而对我来说,这节课让我明白了一件事:不能让爱你的人失望。这很重要。
清明的时候,按惯例陪我妈去给外婆扫墓。我们混在熙熙攘攘不知道是悼念还是游玩的人群里上山,照例摆祭品,烧纸钱,扫掉墓碑上的灰尘,磕头,然后离开。下山的时候,一边听着我妈说闲话,我一边忽然意识到,居然要想很久才能记得外婆的样子。而她走了不过几年。
我基本算是她带大的。我爸追着我满院子打的时候,是她护着我;我上学买小东西,是她偷偷塞给我零用钱;我写字写了这么久,是因为她柜子里每天只给我看一本的小人书。是她告诉我做菜的道理,说食材就像人活着,前程全无把握,但要随遇而安,比如西红柿,遇上鸡蛋不费功夫就是道热菜,遇上黄瓜用尽心机也就是盘凉拼。这话甩了长大后我听过的所有心灵鸡汤整条街。
她是爱我的。然而,想不起来她的容貌并没有让我太感伤。因为她离开得早唯一的好处就是:不用面对我后来人生里有可能的所有不够让她骄傲的事。我可以对自己不满意,但我不希望爱我的她失望。
人越是年长,越是明白些很难说出口的真相。比如,大部分人关心你只是因为关系到他们自己,以及真正无条件爱你的人除了近亲,几乎没有。所以这些年我常干混蛋的事,但没忘了尽量不让真正爱自己的人失望。因为只有不让他们失望,自己才有希望。
不能说出口,说出来的都会是言不由衷。我们在年轻时为自己编造不同的过去,年老时为他人编造不同的过去。真正真实的部分,也许只有现在。而活在当下,不只是为了自己,还为了不让爱你的人失望。
篇9:哲理故事:神童不能复制
据《光明日报》2月8日报道,针对我国又出现的“神童”热,
由此,赵忠心提出一个论断:“神童是不能复制的。”与其说“神童”是被培养出来的,倒不如说是“被发现的”。发现之后,采取了一种最适合的教育方法,没有使他倒退。仅此而已。
【哲理故事:不能是痛苦的】相关文章:
8.哲理故事:三小时
9.搞笑哲理故事
10.哲理故事:宽容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