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有狐原文-有狐-翻译-赏析

有狐原文-有狐-翻译-赏析

2023-04-04 07:53:4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焦边面包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有狐原文-有狐-翻译-赏析,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有狐原文-有狐-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借鉴!

有狐原文-有狐-翻译-赏析

篇1:有狐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注释:

绥绥:从容独行的样子。

裳:古代男性下身穿着的裙子。

厉:通作“濑”,水边的沙地。

带:衣带。

翻译:

狐狸独自慢慢走,走在淇水桥上头。

我的心中多伤悲,他连裙子都没有。

狐狸独自慢慢走,走在淇水浅滩头。

我的心中多伤悲,他连衣带也没有。

狐狸独自慢慢走,走在淇水岸上头。

我的心中多伤悲,他连衣服都没有。

赏析:

《有狐》抒写女子对流离在外的亲人的思念和关怀,情感细腻,反复咏叹,正见情意深节切。以“狐”起兴,实是因有所见,在对比中,穿着狐裘的贵人的暖和,更比照了自己身上的寒冷,由此即彼,联想到亲人在外的饥寒,又从“裳”到“带”,再到“服”,由下而上,层层透出细致如微的感情,和盘托出女子的心态。

撇开经学家们对《有狐》的各种解说,就诗篇而言,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她对心爱之人的思念与忧虑。本诗抒写忧念,为一唱三叹的重章结构,其忧思哀婉感人。这本是一首清新自然的情诗,风致婉约,真挚感人。然而,这种理解却不合乎经学家们的风化诗教原则,于是,他们就给《有狐》描上了种种关乎风化的粉墨,弄得这样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迷雾重重,令人不知所云了。

《诗序》认为:“《有狐》,刺时也。卫之男女失时,丧其妃耦焉。古者国有凶荒,则杀礼而多昏,会男女之无夫家者,所以育人民也。”顺着《诗序》定下的调子,《郑笺》、《孔疏》越走越远,说这首诗是:“皆陈丧其妃耦不得匹行,思为夫妇之辞。”又解释说:“时妇人丧其妃耦,寡而忧是子无裳,无为作裳者,欲与为室家。”“裳之配衣,犹女之配男,故假言之子无裳,己欲与为作裳以喻己欲与之为室家。”朱熹是主张“去序言诗”的,他曾批评《诗序》说:

《诗序》实不足信。向见郑渔仲有《诗辨妄》,力诋《诗序》,其间言太甚,以为皆是村野妄人所作。始亦疑之。后来,仔细看一两篇,因质之《史记》、《国语》,然后知《诗序》之果不足信。

篇2:有狐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有狐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

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

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译文:

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石桥上。我的.心里真忧愁,你的身上没衣裳。

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浅滩上。我的心里真忧愁,你没腰带不像样。

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河岸旁。我的心里真忧愁,你没衣服我心伤。

注释:

1.狐:狐狸。一说狐喻男性。

2.绥(suí)绥:慢走貌。朱熹《诗集传》训为独行求匹貌。

3.淇:卫国水名。淇水在今河南浚县东北。梁:河梁。河中垒石而成,可以过人,可用于拦鱼。

4.之子:这个人,那个人。裳(cháng):下身的衣服。上曰衣,下曰裳。

5.厉:水深及腰,可以涉过之处。一说通“濑”,指水边沙滩。

6.带:束衣的带子。实指衣服。

7.侧:水边。

8.服:衣服。

赏析:

这是一首情诗。有人把它理解为妻子担忧在外的丈夫没有御寒衣物的诗,则诗以主人公看见有狐开篇,以狐之绥绥,来比久役于外的丈夫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之貌。只见有一只身材单薄的狐狸,狐独地散漫地出没在淇河水落石出的地方。这应该是一幅冷清的秋天的景象,淇水河边,水落石出,狐狸身单影只地行走在石梁上。见此情景,女主人公心里对丈夫的担忧油然而生,他想到那久役于外的丈夫还没有御寒的下裳。

全诗一唱三叹,每章只更换两个字,反复强化,深入地表达担忧之情。狐狸走在水浅的地方,湿了腿脚,由此想到自己男人还没有束紧衣裤的带子呢。狐狸走在河的岸边,完全没有弄湿身上,她就想到丈夫还没有成身的衣服呢。随着视线所及,看到狐狸从水落石出的地方,一步步走到岸上来,她就想到丈夫该穿什么衣物,真可谓知冷知热。从这个角度上说,此诗是贤妇人惦念远方丈夫冷暖的佳作。

有人把此诗解为寡妇表白有心求偶之情,也可通。狐为妖媚之兽,诗人称此妇为“狐”,看来此妇也颇有风姿,诗人以诗揭露其心事,比之为狐、以物喻人,别饶风致。全诗三章,皆用比意。

首章言“有狐绥绥,在彼淇梁”,梁为石不沾水之处,在梁则可以穿好下裳,所以这多情的寡妇,以有狐求偶,对其所怜惜的鳏夫,表白自我的爱心说:“我心里所忧愁的,是那人还无以为裳,若是他娶了我他就可以不愁没有衣裳了。”次章言“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厉”为深水可涉之处。《邶风·匏有苦叶》诗云:“深则厉,浅则揭”,涉过深水。需要有衣带束衣。此妇担心的,是心上所爱慕的那人还没有衣带。她想:“若是我嫁给他,我可以替他结成衣带他就不愁涉过深水时没有衣带了。”三章言此狐“在彼淇侧”,既然已在淇侧,可见已经渡过淇水,可以穿好衣服了。可是她担心那个人,还无以为服,她心想:“若是我和他结为婚姻,那么,那人就不愁没有衣服了。”

这三章诗充分而细致地表露了这位年青寡妇的真挚爱心,即事抒怀,不作内心的掩蔽,大胆吐露真情,自是难得的佳作。在旧时代,遭逢丧乱,怨女旷夫,在各自失去配偶之后,想重建家庭,享受室家之爱,这是人生起码的要求,自然是无可非议的。这首诗,表白了寡妇有心求偶之情,在《国风》中是一首独特的爱情诗。至于此妇所爱慕的对方,是否已经觉察到她的爱心,以及如何作相应的表态,那是另外的事了。

篇3:诗经《有狐》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鉴赏:

《毛诗序》云:“《有狐》,刺时也。卫之男女失时,丧其妃耦焉。古者国有凶荒,则杀(减)礼而多婚,会男女之无夫家者,所以育人民也。”孔疏解曰:“以时君不教民随时杀礼为婚,而丧失其妃耦,不得早为室家,故刺之。以古者国有凶荒,则减杀其礼,随时而多婚,会男女之无夫家者,使为夫妇,所以蕃育人民,刺今不然。”毛说的理论根据是《周礼·地官司徒》中的《大司徒》、《媒氏》。《大司徒》列有遇灾荒时的十二条政策,其中第十条便是“多婚”,也就是让失去配偶的男女结合,以增长人口。《毛诗序》认为此诗就是刺卫国君主没有实行这一政策,使无夫无妻的男女不能结合。毛说指出此诗与男女婚姻有关,自不误,但谓之为刺诗,则穿凿不通,为今人所不取。其他各家之说,尚有“悯伤孤贫说”、“齐桓公思恤卫说”、“忧念征夫无衣说”、“伤逃散之卫遗民说”,等等。《卫风·有狐》应是一首言情之诗。卫国经过**,人民遭受灾难,流离走徙,不少人失去配偶。有位年青寡妇,在路途中遇到一位鳏夫,对其产生爱意,很想嫁给他,但没有直接表白求爱之意,只在内心中有强烈的活动。故诗人托为此妇之言,以有狐在踽踽独行,思得匹偶,表白此妇对其所爱慕之人的爱心。狐为妖媚之兽,诗人称此妇为“狐”,看来此妇也颇有风姿,诗人以诗揭露其心事,比之为狐、以物喻人。别饶风致。诗三章,皆用比意。

首章言“有狐绥绥,在彼淇梁”,梁为石不沾水之处,在梁则可以穿好下裳,所以这多情的寡妇,以有狐求偶,对其所怜惜的鳏夫,表白自我的爱心说:“我心里所忧愁的,是那人还无以为裳,若是他娶了我他就可以不愁没有衣裳了。”次章言“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厉”为深水可涉之处。《邶风·匏有苦叶》诗云:“深则厉,浅则揭”,涉过深水。需要有衣带束衣。此妇担心的,是心上所爱慕的.那人还没有衣带。她想:“若是我嫁给他,我可以替他结成衣带他就不愁涉过深水时没有衣带了。”三章言此狐“在彼淇侧”,既然已在淇侧,可见已经渡过淇水,可以穿好衣服了。可是她担心那个人,还无以为服,她心想:“若是我和他结为婚姻,那么,那人就不愁没有衣服了。”

这三章诗充分而细致地表露了这位年青寡妇的真挚爱心,即事抒怀,不作内心的掩蔽,大胆吐露真情,自是难得的佳作。在旧时代,遭逢丧乱,怨女旷夫,在各自失去配偶之后,想重建家庭,享受室家之爱,这是人生起码的要求,自然是无可非议的。

篇4:有狐的散文

关于有狐的散文

忙忙碌碌总是带着过分的忘记。常常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想起某位故人,好像和他们相识的日子还在昨天,今天却已经彻底的忘记了他们的名字。

曾经喜欢和友人肆意的欢乐,如今却更喜欢独自漫步。绕着大街小巷,总有一些恰如其分的遇见。没有惊喜,没有言语,相视的一眼彼此陌生,恪守着陌生人的规则,各自离去。

这是极好的,不被记住,就不会被忘记。不去记住,也不会去忘记。或者,在很多次见面后,能相视一笑,点头致意,身心便能获得极大的满足。陌生的对话总会让人觉得恐慌、不安,这样的对话可以发生在梦里、想象里,独独不能在各自的生活中。

与友人也是这样。红线分割的信纸,总是被涂抹上各种生活的痕迹。心中想着友人收到的时候该是何等的表情,一边却将信纸随手扔进垃圾桶,没有一丝留念。这样的信很多,有些肆意的在信纸上铺满,却永远也不会被寄出去。

生活如湖面,更多的时候平静无波。暴雨骤降,山洪爆发,最后成了一副张牙舞爪的狰狞模样。静坐在岸边垂钓,不在乎暗流涌动,不在乎微风徐徐,因为一尾名为平淡的鱼总会被送进油锅。而湖中的**,会变成钓客口中不朽的谈资。

儿时种下的一株桂树,如今夏日炎炎也能撒下一处阴凉,而那些美好的画面,却随着时光的洪流远去了。当年匆匆一别,再回首时已然不见踪影。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大好的时光,青葱岁月,多好呀!

总喜欢带着“青”字的词语,很嫩色,很干净。“朝如青丝暮成雪”,看这青多妙,一缕缕的,多绵长。白居易的“江州司马青衫湿”,不是衣衫湿,单说青衫湿,多伤感,多惆怅,既生动又别致。

听闻朋友说西湖边上有一街的柳树,春天里柳条抽芽儿,一眼看过去都是带着点鹅黄的嫩青。不消想,都觉得美,总想去看看。不打扰朋友陶醉的回忆,独独回想那带鹅黄的嫩青。

大名鼎鼎的青花,白底蓝花儿素素青翠的瓷器,氲散的风格显得很小资,还有点情调。颇似董其昌和八大山人的水墨丹青。“青花釉里红”更是惊艳绝绝,粉青与绀青交织而成。郑和下西洋让瓷器成为中国的代称,而回国之后,青花成为历史上最绮丽的一朵花。

戏曲里有一个旦角叫做青衣,这两字一出来,那味儿就到了。不是红衣,不是白衣,就单单是青衣。青衣出场,满场寂静。还未开嗓,一股子轻愁就扑面而来。很有质感,素素的,就好像白娘子“白素贞”一样,很有古意。

“青梅煮酒”,只四字,煮酒论英雄的豪迈与大气便喷薄而出。拍电影结束叫杀青,一个“杀”字,寒光冷冽,杀气腾腾;杀青,多销魂!

青的质地很单薄,带着点涩涩的酸苦,却绝不软绵。青天生就是带着风骨的,绝不像花团锦簇的红,太过俗气。特别是大红,若是没有极好的驾驭能力,大红唯一带给人的感觉就是俗不可耐。

但,人世间却就属这十丈软红最有魅力,最有人间气。第一眼下去,只觉得俗气、傻气,稍看得久了,就显得喜庆了,不知觉中亲近一些。再一看,就有点勾魂夺魄的意思了。到了最后,就离不得了,就想多瞅一眼,哪怕肝肠寸断。

红色的,总有股子风尘味。曾经遇见一位风尘气十足的女子,一袭大红色连衣裙将身段衬得完美,胭脂红涂在唇上,修长的指甲上也是鲜红一片。手中一支女式香烟,过了许久才抽上一口。女子的容貌算不得好看,我唯一印象深刻的`,是红唇中吐出的淡淡烟雾,从女子的脸庞缓缓飘散。

直到那女子上了车,才回过神来,后背发凉,竟有种大汗淋漓的感觉。也直到那时,才明白这种大红的奇诡魅力。那一段时间,还故意回得晚,想再看看那种大红于世的感觉。但可惜的是,那位女子再也没有看到,兴许是搬走了。

有点意兴阑珊,但没有遗憾。自古便有这样的人,比之“烽火戏诸侯”的褒姒,比之能迷惑商纣的妲己,比之“一起红尘妃子笑”的杨贵妃,又何足道哉?

一个王朝的破灭,史书中大多归罪于最后一位君王的残暴,或让一位能魅惑君王的女子遭口诛笔伐,何其愚蠢!一位女子即使美得倾城乃至倾国,靠着侥幸侥幸再侥幸才能博得天下第一人青眼相加,何其难也。

狐狸精是她们的统称。多好的词,狐狸精,说出来就有一股子妖媚气息,听着让人身子发烫,欲罢不能。这三个字,是历代史学家对她们最好的褒奖。

想得远了。房间内回荡着幽幽的琴声,歌声清越,婉转而动听,其间夹杂狐鸣啾啾,仿佛真有一只狐狸在河边徘徊。琴音越拔越高,歌声也随之高亢。听得久了,只闻琴音如急雨敲打大地,其间一直白狐在雨中奔跑,似乎在寻觅一个温暖的避身之所。

琴以君子之风为正音,如此嘈杂早就失去了端庄、稳重之意,不知为什么混在歌声中却不唐突,竟觉得乐声原本就该如此。特别那只白狐,若隐若现,灵动异常,你在琴音中注视着她,她似乎也正看着你。

路途中,遇不见彼此,寂寞。遇上了,还是寂寞。

有狐,似你。

篇5:有狐,有狐诗经,有狐的意思,有狐赏析

有狐,有狐诗经,有狐的意思,有狐赏析 -诗词大全

有狐

作者:诗经  朝代:先秦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篇6:《诗经:有狐》全诗赏析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

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

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注释:

1、狐:在这里比喻男子。绥绥:独自慢走求偶的样子。

2、淇:河名, 梁:桥梁。

3、厉:水边浅滩。

译文:

狐狸独自慢慢走,走在淇水桥上头。

我的心中多伤悲,他连裤子都没有。

狐狸独自慢慢走,走在淇水浅滩头。

我的心中多伤悲,他连衣带也没有。

狐狸独自慢慢走,走在淇水岸上头。

我的心中多伤悲,他连衣服都没有。

赏析:

我们通过一位怀春女子的主观镜头,看见一只衣不蔽体的孤 独狐狸在踽踽行走。她虽然没有画出狐狸的形貌,足以让我们想到那是一只虽然贫穷、却无比悼悍魅力逼人的狐。她虽然没有说 出内心的情感,却足以让我们想到她那双深情的眼睛情意绵绵秋 波荡漾。

是的,魁力从来不会因外在的东西而失去光彩。灵魂高贵出众的`人,完全可能因为种种不幸而落入窘困的境地,但窘困的境地掩不住他高贵灵魂的光芒。

写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叹服《经》编选者的眼光和境界,让我们疑心他(或他们)如诗中那位深情的怀春女子,能从最不引人注意的东西中,发掘出最能震撼人心、最具有穿透力的魅力来。我们也不能不再一次感叹,是金子总要发光,尽管它可能被埋没,却绝不会因此而减少自身的光辉。

这肯定不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也肯定不是一个情人眼里出西施的问题。

篇7:《诗经·卫风·有狐》

《诗经·卫风·有狐》

《有狐》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充分而细致地表露了这位年青寡妇的真挚爱心,即事抒怀,不作内心的掩蔽,大胆吐露真情,自是难得的佳作。在旧时代,遭逢丧乱,怨女旷夫,在各自失去配偶之后,想重建家庭,享受室家之爱,这是人生起码的要求,自然是无可非议的。

原 文:

有狐绥绥1,

在彼淇梁2。

心之忧矣,

之子无裳3。

有狐绥绥,

在彼淇厉4。

心之忧矣,

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

在彼淇侧5。

心之忧矣,

之子无服。

译 文:

有只狐在独行求偶,

在那淇水边的桥上。

心里感到忧愁,

只怕那人没有衣裳。

有只狐在独行求偶,

在那淇水可涉的地块。

心里感到忧伤,

只怕那人没有衣带。

有只狐在独行求偶,

在那淇水的近岸处。

心里感到忧郁,

只怕那人没有衣服。

注 释:

1.狐:一说狐喻男性。绥绥:朱熹《诗集传》训为独行求匹貌。

2.淇:水名。梁:河梁。河中垒石而成,可以过人,可用于拦鱼。

3.之子:这个人。裳:上曰衣,下曰裳。

4.厉:水深及腰,可以涉过之处。一说流水的沙滩。

5.侧:岸边。

白话翻译:

狐狸结对成双行,徘徊在那淇水边。心中忧虑无法解,我夫没有下裙穿。

狐狸结对成双行,徘徊在那淇水岸。心中忧虑无法解,我夫没有宽腰带。

狐狸结对成双行,徘徊在那淇水畔。心中忧虑无法解,我夫没有衣服穿。

讲解:

《毛诗序》云:“《有狐》,刺时也。卫之男女失时,丧其妃耦焉。古者国有凶荒,则杀(减)礼而多婚,会男女之无夫家者,所以育人民也。”孔疏解曰:“以时君不教民随时杀礼为婚,而丧失其妃耦,不得早为室家,故刺之。以古者国有凶荒,则减杀其礼,随时而多婚,会男女之无夫家者,使为夫妇,所以蕃育人民,刺今不然。”毛说的理论根据是《周礼·地官司徒》中的《大司徒》、《媒氏》。《大司徒》列有遇灾荒时的十二条政策,其中第十条便是“多婚”,也就是让失去配偶的`男女结合,以增长人口。《毛诗序》认为此诗就是刺卫国君主没有实行这一政策,使无夫无妻的男女不能结合。毛说指出此诗与男女婚姻有关,自不误,但谓之为刺诗,则穿凿不通,为今人所不取。其他各家之说,尚有“悯伤孤贫说”、“齐桓公思恤卫说”、“忧念征夫无衣说”、“伤逃散之卫遗民说”,等等。笔者以为《卫风·有狐》是一首言情之诗。卫国经过**,人民遭受灾难,流离走徙,不少人失去配偶。有位年青寡妇,在路途中遇到一位鳏夫,对其产生爱意,很想嫁给他,但没有直接表白求爱之意,只在内心中有强烈的活动。故诗人托为此妇之言,以有狐在踽踽独行,思得匹偶,表白此妇对其所爱慕之人的爱心。狐为妖媚之兽,诗人称此妇为“狐”,看来此妇也颇有风姿,诗人以诗揭露其心事,比之为狐、以物喻人。别饶风致。诗三章,皆用比意。

首章言“有狐绥绥,在彼淇梁”,梁为石不沾水之处,在梁则可以穿好下裳,所以这多情的寡妇,以有狐求偶,对其所怜惜的鳏夫,表白自我的爱心说: “我心里所忧愁的,是那人还无以为裳,若是他娶了我他就可以不愁没有衣裳了。”次章言“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厉”为深水可涉之处。《邶风·匏有苦叶》诗云:“深则厉,浅则揭”,涉过深水。需要有衣带束衣。此妇担心的,是心上所爱慕的那人还没有衣带。她想:“若是我嫁给他,我可以替他结成衣带他就不愁涉过深水时没有衣带了。”三章言此狐“在彼淇侧”,既然已在淇侧,可见已经渡过淇水,可以穿好衣服了。可是她担心那个人,还无以为服,她心想:“若是我和他结为婚姻,那么,那人就不愁没有衣服了。”

这三章诗充分而细致地表露了这位年青寡妇的真挚爱心,即事抒怀,不作内心的掩蔽,大胆吐露真情,自是难得的佳作。在旧时代,遭逢丧乱,怨女旷夫,在各自失去配偶之后,想重建家庭,享受室家之爱,这是人生起码的要求,自然是无可非议的。这首《有狐》诗,表白了寡妇有心求偶之情,在《国风》中是一首独特的爱情诗。至于此妇所爱慕的对方,是否已经觉察到她的爱心,以及如何作相应的表态,那是另外的事了。

篇8:智狐文言文翻译

沧州孝廉刘士玉,有间书房被狐精所占据,狐狸白天和人作答对话,还向人投掷瓦石,但却看不到他的形貌。时任沧州知州的平原人董思任,是个优秀的官吏,听说这件事之后亲自前往驱赶作怪的.狐狸。刚刚开始口若悬河的大谈特谈人妖不属同类应该互相回避的道理,就听见房檐间朗声说道:”你作官很爱民,也不贪取钱财,所以我不敢用瓦石砸你,但你爱民是为了图一个好名声,不贪图钱财是怕以后被追究罪责,所以我也不回避你。董大人你差不多就可以了,再不要多言自取尴尬了。”董思任听后狼狈而归,好几天都闷闷不乐。刘士玉的一个女仆很是粗拙愚蠢,但偏偏她不怕狐狸,狐狸也不用石头投掷攻击她。有次对话的时候,有人因为这事向狐狸询问其中的缘由。狐狸说:“她虽然是个卑下的奴仆,但却是个真正的孝妇。鬼神见了都要回避,何况我这样的狐怪呢?”刘士玉就命令这个女仆住在这间屋子里,狐怪当天就离去了。

【有狐原文-有狐-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1.有客原文、翻译、赏析

2.狐的读后感

3.《虚狐》读后感

4.雪狐五年级作文

5.千年狐爱情诗歌

6.《灵狐少年》读后感

7.短篇鬼故事《鬼狐》

8.《射训狐》古诗欣赏

9.看《猎狐》观后感心得体会

10.《歪歪狐捉鸡》童话故事

下载word文档
《有狐原文-有狐-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