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走桥运动散文
“未竞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母亲的走桥运动散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母亲的走桥运动散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母亲的走桥运动散文
母亲的走桥运动散文
母亲退休后一直没有遛早的习惯,曾经想学习其他老人一早爬爬香山,可我家离那里太远只能作罢。最近我发现母亲起得比以前早并且每次都悄悄出门了。我问她早起的缘故,母亲“神秘”地告诉我,她和同楼的阿姨们发明了一项清晨锻炼身体的好方法———“走桥”运动。
其实这“走桥”就是从桥上来回走,既可以正方向走也可以倒着背行。而这桥也就是城市里非常常见的过街天桥,最好是那种有楼梯和慢坡组合的天桥。大家都知道清晨爬山有很多好处,“走桥”也正是吸取了爬山的优点,同时解决了身体条件不合适登高以及离山太远交通不便的问题。由于过街天桥既有楼梯还有慢坡,所以在上面行走时的姿态与登山相仿,腿部肌肉及脚踝得到充分的锻炼。至于活动强度能否达到锻炼的目的呢?母亲给我计算了一下,以她们经常走的桥为例,走一趟大概要280步,一个来回560步相当于300米的距离,如果走1个小时也就是8个来回,就等于是走了2.4公里的路并且还是山路,这样的强度肯定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这个运动还好在自己可以控制运动量,身体状态好就多走几趟,不好就少走几趟。老年人锻炼身体要以安全为第一位,登山时如果赶上天气突变、滑倒、脚等突发事件,可能出现不必要的危险,“走桥”则可减少这些意外的出现,所以对一些身体条件较差的老年人比较合适。
母亲说这个“走桥”运动已经给她带来了好处,走了半个月腿部明显感到有力,脚踝和膝关节也感到灵活,“人老先老腿、防老先练腿”,“走桥”运动是老年人锻炼腿脚的一种简单实用的好方法,有兴趣的老年朋友可以试试。
篇2:母亲的走桥运动优美散文
母亲的走桥运动优美散文
母亲说这个“走桥”活动已经给她带来了好处,走了半个月腿部明显认为有力,脚踝和膝关节也认为灵活,“人老先老腿、防老先练腿”,“走桥”活动是老年人锤炼腿脚的一种简单实用的好办法,有兴趣的老年同伙可以尝尝。
母亲退休后一贯没有遛早的习惯,曾经想进修其他白叟一早爬爬喷喷鼻山,可我家离那边太远只能作罢。比来我创造母亲起得比以前早并且每次都静静出门了。我问她夙兴的缘故,母亲“神秘”地告诉我,她和同楼的阿姨们创造了一项凌晨锤炼身材的好办法———“走桥”活动。
其实这“走桥”就是从桥上往返走,既可以正偏向走也可以倒着背行。而这桥也就是城市里非经常见的过街天桥,最好是那种有楼梯和慢坡组合的天桥。大年夜大年夜家都知道凌晨登山有很多好处,“走桥”也恰是汲取了登山的长处,同时解决了身材前提不合适登高以及离山太远交通不便的问题。因为过街天桥既有楼梯还有慢坡,所以在上面行走时的姿势与登山相仿,腿部肌肉及脚踝获得充分的.锤炼。至于活动强度可否达到锤炼的目标呢?母亲给我计算了一下,以她们经常走的桥为例,走一趟大年夜大年夜概要280步,一个往返560步相当于300米的距离,假如走1个小时也就是8个往返,就等于是走了2.4公里的路并且照样山路,如许的强度肯定可以达到锤炼的目标。这个活动还好在本身可以控制活动量,身材状况好就多走几趟,不好就少走几趟。老年人锤炼身材要以安然为第一位,登山时假如赶上气候突变、滑倒、脚等突发事宜,可能出现不须要的危险,“走桥”则可削减这些不测的出现,所以对一些身材前提较差的老年人比较合适。
篇3:走不过那座桥散文
走不过那座桥散文
这近两年的时间里,我每个月都要去一趟九江出差。但不是每次都有闲暇随处走走的,许多时候总是匆匆忙忙,办完差事直接返回火车站。
那次浔阳江畔的漫步于是在我的记忆里格外地清晰。浔阳江,是长江流经九江的一部分。小时候,我经常站在老家门前的土坡路上朝着对面的赣江痴痴凝望,期盼着能从江面上看见父亲的船。那时候我只知道赣江,并未意识到父亲的船原来几乎每个月都要从这浔阳江往返穿梭。
几十年后我终于来到了浔阳江畔。午后三点半,我一路安步当车地从烟水亭缓缓走过来,缓缓在浔阳江畔踱着。看着江面悠然驶过的父亲也曾驾驶过的各种邮轮、拖驳船……我觉得自己仿佛正与父亲完成一场穿越时空的重逢。但这种感觉并未贯穿我的整个午后。我此行的真正目的并非是这浔阳江,并非纯粹为着追寻父亲当年的足迹。父亲的船去过的地方远不止浔阳江。父亲的船去过很多很远的地方,甚至出过海。只是,父亲与父亲的船早已不在。
传说中的长江在我那刻的眼里其实也未见得有多震撼。是的,那属于长江一段的浔阳江未见得比故乡老家门前属长江支流的赣江气势更壮阔。此刻,更吸引我的,是浔阳江前面那座横跨江面的九江大桥。我此行就是想抵达前方那座桥。
老家门前的赣江江面上是没有架桥的。小时候,我期盼着能从江面上看见父亲的船,其实不过是期盼着父亲的船能把我带到江对面的那个小镇――于未谙世的我,对岸的陌生小镇就足以成为遥远的诱惑。
此刻,前方的那座桥于我同样是一种诱惑。这种诱惑是潜伏在孩时心底的于向往江对岸的某种情结的延续甚或爆发――更确切地说,是灵魂对抵达某种陌生异域的不可抗拒的渴望。
因而,我此行的真正目的,不止是为着在这浔阳江漫步,也不止是为着仅抵达那座桥。真正,我是想通过那座桥走向浔阳江的对岸。
老早我便知九江大桥通往的是另外一个省。好像是湖北省黄石市的某个小镇。其实,江的对岸是湖北或是别的省市并不重要。重要的不过是――于成年后长久蛰伏家中,平常出门行程范围不超过百里的我而言,那里是个陌生而全新的地方。我的心灵从来都如此好奇地牵引自己想要前往那些未涉足过的新的异域。
太阳在慢慢滑移,我背着太阳慢慢走向那座即在眼前的桥。我并不急着抵达那座桥。实际我的不支的体力和我的还不算太高的高跟鞋也只能容许我尽量从容不迫地行走。我估算好了时间。我猜想若踏上那座桥,从这端走向彼岸,来回也不过一小时左右时间。我完全可以赶在天黑之前返回来。
浔阳江畔不止我一人。还有三三两两的行人,数量并不多。他们也无非是看江或看船的。他们之中有搭伴的老年人,也有正值恋爱期的少男少女。有人和我一样只沿着江畔的护堤走着,有人则直接就从斜坡下到了江水边。而我右边的沿途,是参参差差的灌木和错错落落的建筑。靠近那座桥不远的地方,有好几位戴着头盔的民工在地面边打桩边做着什么标记。
终于走近那座桥。当我走近时,惊讶地发现自己原来不过是走在了那座桥的驻扎在地面部分的某个桥墩下。――多高的一座桥啊!高到我甚至需做九十度抬头来仰望。那叠床架屋的钢筋构造仿佛用它的高大和冰冷向我宣示它的雄伟和不可征服。
我从桥墩绕过去,试图寻找可以抵达桥面的'地方。我在桥下徘徊并且观察了半天,才发现这座桥的起始点并不在这里。要从浔阳江畔的此处踏上这座火车、汽车和行人共同穿行的大桥的人行道只能是徒劳。
准备返身的时候,我察觉时候其实不早了,我已走了老长一段的路。太阳已平西,夕阳透过某座建筑物的某个边角和这座桥的某个桥孔把光辉洒在我身上。我朝桥对岸遥遥望过去,对岸苍苍茫茫,什么都不可见。
我忽然感到了一丝后怕,为对岸那不可见的苍茫感到后怕,继而为愈来愈堕入的黄昏感到后怕,甚至那些还在作业中的民工的陌生面孔也让我感到了莫名的后怕。这种后怕的心理甚至让我的身体产生了某种不适的征兆:在离开大桥没几米远,我在突然间感到浑身一阵冰凉,额上、身上、臂上甚至瞬间冒出了冷汗。继而眼前一阵眩晕,脑子里不住地轰鸣。
我蹲下身来,闭上眼睛,双手抱住自己的腰身,这样做的最显着的效果是让头脑保持清醒。我已不止一次这样的体验,平常出门在外,步行久一点时间常常就会产生上述这样的症状。但在那一刻,在那个已近黄昏的浔阳江畔,我的心里却多了一层由丝微的后怕而逐渐加深的恐惧。那个我原本想要抵达的陌生彼岸像是一个蛊,让我为远方游牧的心骤然里蜷缩成了米粒般大小。那一刻我想到的只有两个字――回家。
是的,从来,我的心只是在路上,到达不了期望中的彼岸;从来,每次当我在路上走得稍微远了些的时候,我心里最终的愿望还是回到家的安稳中来。
篇4: 冬走千眼桥散文
冬走千眼桥散文
仿佛在沙漠深处跋涉,在这个叫做蒋公岭的几座丘陵状的沙山上艰难的行走了半个多小时。在山顶风力发电站下车时,凛冽的寒风似刀子划在脸上,冷得人直打寒噤。而此刻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沙山上,气喘嘘嘘,全身已是热气腾腾了。翻山越岭好不容易上了正道,鞋子里已灌满了沙子,脊背也汗涔涔了。我没想到,在江南,在鄱阳湖畔,居然有这片连绵起伏的沙山,这种跋涉的感觉让我想起了敦煌的鸣沙山。纵使吃了点苦头,可即将入怀的那个诱惑犹如黑暗中远方的一星亮光,强烈地驱使着我们一行人前去探究。
我们终于走进了鄱阳湖宽阔的湖床。那个令我好奇的千眼桥就这么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时令进入了隆冬,不明方向的寒风肆无忌惮地在一坦平洋的湖床上扫荡。尽管暖阳当空,却抵不了风的凛冽。刚在沙山上走热了脱掉的羽绒衣又不得不严严实实的裹在身上。那座带着神秘色彩的千眼桥离岸边有几十米,我并没有急于奔过去看个真切。我先要感受一下退水后的鄱阳湖给人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多少次我在不同方位的鄱阳湖畔眺望浩淼的烟波,唱晚的.渔舟,远山如黛,天高水阔,鄱阳湖是那么恢弘,又是那么婉约,她会勾起你联翩的遐想,也会撩起你缠绵的诗意。此刻,我眼中的鄱阳湖却把最原始的状态裸露出来,除了靠近星子县城的湖床还有一线水域,而靠近都昌县的湖床却是茫茫一片尚未干透的沙泥。越往湖床深处走,这片没有任何印迹的沙泥仿佛吸饱了水的海绵,一脚踩下去,鞋子就会在泥沙里打出个深深的鞋模,鞋绑上尽管沾满了泥沙,但回头看看那一串串清晰的脚印,就让你有一种从远古走来的感觉,让你的心变得有些沉静、空灵起来。湖床低洼处有几个圆形的或不规则的水凼,水清见底,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犹如少女深情的眸子那么清纯那么水汪,让这空旷沉寂的湖床平添了几分生机。那座难得一见的千眼石桥如长蛇阵一般伸向西岸,望不清尽头,能望清的是对岸楼房林立的星子县城和背后亘古不变的的庐山。
在肃杀的寒风中我踏上了千眼桥。
知晓此桥情况的都昌县文友告诉我们,这座桥建于明朝崇祯四年间,迄今已有四百多年,是中国最长的湖底古石桥。桥长2930米,宽1.2米,桥面由长条花岗石铺成,湖泥中立松木大柱支撑桥面,泄流孔有983个,故曰“千眼桥”。千百年来,鄱阳湖东岸的都昌人去星子、庐山、浔阳等地,必须翻越蒋公岭,过鄱阳湖,没有陆路可走。在丰水季节可乘船过湖,而到枯水季节,湖床并未全干,踏泥涉水,行走苦不堪言。明朝在都昌为官的钱启忠领倡捐俸集资,历时数年建成此桥,方才消除了都昌沿湖百姓的远行之苦。
缓慢行走在石桥上,我心中有几分苍凉感。这早已不是显现往来穿梭、摩肩接踵的繁华石桥了。经过几百年的湖水冲击,桥面许多麻石条被冲的东一块西一块,横七竖八地躺在淤泥上,有的被淤泥深埋不见踪迹。这些被岁月抛弃的石条,它们心中一定很悲、很痛,在涨水的日子,它们浸泡在混浊的湖水中,有谁能知道它内心的失落和苦楚?待到重见天日时,你才能感觉到它们在淤泥中挣扎的无奈。它们多想重现昔日的一派繁盛,可是现代的人们已经遗忘它们了,还用得着顶着寒风手提肩扛走石桥吗?不远的下游,架在鄱阳湖上的那座气势恢弘的湖口大桥,早已成了鄱湖两岸人民往来便捷的福祉,古老的千眼桥,你只能成为当下人们寻幽思古的遗迹罢了。
千眼桥,多么诗意多么神秘的名字!当我行走在时断时连的麻石条上,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先民们密密麻麻的脚印,他们穿着粗布衣衫,哼着小调,有说有笑,一担担的布匹,一筐筐的茶叶,一箩箩的粮食,脚步咚咚,独轮滚滚,农耕文明的那份满足那份自在,写在脸上,洋溢在心里。想像中的先民们那一张张质朴的面庞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掠过,我似乎有种穿越感,跟着先民们远走他乡,褪出浮华,去寻觅我的精神家园。
面对这座沧桑破碎的千眼桥,我们仅仅带着几分好奇之心来满足一时的欲望吗?回头望望,我心有点沉重,一年一度的枯水季节,多少人冒着寒风来千眼桥上行走,又有多少人会想想,再象明代那个在都昌为官的钱启忠那样再来一次募捐修葺这座难得一见的石桥。岁月无情,再不抢救,恐怕若干年后剩下的桥面将深埋湖底永无天日了。
没有保护的遗迹,只能短时观瞻,却无法永久抒怀!
篇5:母亲走的时候散文
母亲走的时候散文
在生命终了之际,母亲慢慢将头扭向我们,眼神定住。微微张开嘴,意识清醒地想要对我们说点什么,费了很大的劲,却又没能说出来,母亲没留下任何的临终遗言。此时的她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也只能是猜度。
我不止一次试着去体会母亲面对死亡时的心境,回忆她的一生,有幸福,有苦难,有煎熬;有不舍,有眷恋,有放下的释然。脑子里就像电影的胶片通过放映机投射到白色的银幕上,一幕幕,遥远而又清晰,看着看着,渐渐模糊虚幻起来,终是了然无趣。缘起缘灭,过去了,都过去了,回不回忆又有什么要紧的呢。
生与死是一种“天行”,人应持有“恬淡寂寞,虚无无为”的平常心。说到平常心,我以为谁也不如庄子。庄子是超脱物外的,妻子去世,他鼓盆而歌。悲伤是出于人之死让人哀痛,想不哭也禁不住哭的习惯。庄子的行为自然是要惹人非议的,不哭已然不对,鼓盆而歌的反常之举就更显荒唐了。生离死别,你居然无情到了如此。庄子真的无情吗,非也。庄子不单是对妻子如此,对自己的生死也是不以为意的。庄子的生死观在《列御寇》中有很好的体现。庄子快要死了,其弟子准备大肆操办,庄子反对,他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生死变迁在庄子看来不过是淡似春梦,了无痕迹。
生命将尽,忽而清醒的意识,不免想要留点遗言。一辈子免不了遗憾,一辈子有太多的牵挂,一辈子的爱恨情仇此刻也该释然了。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即使是坏人在这一刻也要幡然悔悟了。庄子不悦生也不恶死,这份潇洒,试问天下能有几人?凡夫俗子如何学得了庄子的逍遥?活着的时候谈生说死也是有的,大多数的人觉得自己还活着,死亡太过遥远,这时候想有点杞人忧天之嫌。生和死只不过是一个生命形态的变化,虽则如是,死亡还是让人心存畏惧。活着的时候说淡看生死,说超脱,似乎有些矫情。死亡是那么虚幻,你怎么就敢肯定你能有庄子的境界?!母亲从未说过怕不怕死这样的话,怕又如何,不怕又如何?该来的总是要来的。母亲很清楚,面对死亡,纵有万千的不舍,最终亦只能放下。此时此刻,说不定她早已心无杂念,只等灵魂飞升。武则天的一生跌宕多姿,一块无字碑便是注脚。母亲的一生该怎样结论,她不曾想过,此刻也无这样的念头,一切都很散淡,父亲的影像,孩子们的调皮,这些熟悉得刻在脑海的人事,也逐渐模糊,消散。她也许是太累了,眼睛都睁不开,眼里的那点光暗淡下去,沉重的鼾声响起,之后便是沉沉睡去,气息全无。母亲就这样走了,了无牵挂了,走得轻盈,走得安静,脸色和缓,如熟睡的婴儿。母亲走了,毫无征兆。头一天下午,我还看见母亲与邻居坐在门首话家常,不到一天的时间她就走了,母亲是无疾而终,善终是她一辈子修来的福报。她无声无息地睡着,脸色全然不似那种死亡的蜡黄,她留住了一个人最后的尊严与幸福。我们该为母亲高兴,好走是人对死亡的一种期盼,她没有遭受病痛的折磨,没有难挨的煎熬。然而我还是忍不住哭了,我并不是担心不哭被人不解、指责,也不怕有大逆不道之嫌。从此就天人永隔了,伤心总是难免的。父亲走的时候,一向达观的母亲也曾哭过,她是情不自禁,一家子老老小小的,她坐在那哭了,静静地哭,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只那么一瞬,她用手背擦了眼泪,脸色也随即恢复了平静。
母亲的一生是一部人世的大书,她不愿带给别人一点点的麻烦,哪怕是她最亲的亲人。她温婉善良,救济亲朋,同情弱小;她有义气,也有豪气与霸气。表舅、表舅妈感情很好,如果不是舅奶奶从中作梗,他们会相亲相爱一辈子的。六年了,表舅妈居然无所出,舅奶奶只有表舅一个儿子,表舅妈不生不养,岂不要断了张家的香火?!舅奶奶指桑骂槐,极尽恶毒之言。那个夜晚,风雨交加,舅奶奶将表舅妈赶出家门,是母亲收留了表舅妈。时隔多年,表舅妈依旧记得母亲的收留之恩。父亲去世时,母亲用柔弱的肩扛起了整个家。二姐的婚事,她顶着各种压力拒绝了。这样的一个人,面对死亡又怎么会拖泥带水呢。
母亲对死亡似乎是有预见的。她曾给我们讲过生有日死有时,人的生死早就注定了,阎王爷的生死簿上写得清清楚楚,到了时间黑白无常依令去拿人魂魄。这一年,她说好几次梦见我逝去的父亲了,她给我们说她的'大限来了。父亲去世近三十年了,以前她一次都没梦见过。
小时候,我见过邻居奶奶的寿衣。那年夏天,邻居家在太阳下暴晒衣物,我拿起一件色彩鲜艳、式样奇怪的衣服问她,这衣服是不是唱戏的戏服。邻居奶奶说是她装老衣服。那时的我很天真,居然问她什么时候死。邻居奶奶虎着脸说我问得好笑,奶奶又不是阎王爷,怎么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邻居奶奶身体硬朗,吃饭、干活也不输她媳妇,她为啥要早早地做死的准备呢。邻居奶奶说反正是要死的,寿衣备下了,寿材、画像也早就备下了,寿材就停放在后院的小屋里,隔年上一次黑漆,到时候不易烂掉。还说她好几年前就相中了一块地,百年后埋在那里。想到她说的寿材,乌黑乌黑的,闪着幽暗的光,我顿时觉得一股阴冷之气向我袭来,那后院可是紧挨着我家东边的那堵墙啊。村里像邻居奶奶这样的老人还有好几个,提前准备了后事,这算不算是未雨绸缪呢。殡葬制度改革推行火葬,老人们很抵抗,甚至是谈“火”色变,肉身都毁了,将来怎么托生?母亲说哪有什么今生来世的。国家这么规定自有国家的道理,死人跟活人抢地盘,那是浪费资源。这时,我有点不理解母亲了,她可是信鬼神的,她到底是迷信呢,还是不迷信?有的人为了不被火焚烧,也不求死后风光大葬了。什么十六人抬棺、乐队、端画像、骑棺、孝子贤孙的跪拜、花圈、一路的鞭炮,繁文缛节的都给免了吧。这交代后事应该是在生命垂危时刻吧,他们活得好好的,为啥要操心这身后事呢。随着年岁渐长,我对此有了理解。原来,死亡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跟生一样。父亲交代过后事,是在病榻上。对一家人的未来生活他是早就盘算好了的。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是那么从容,仿佛他只是去赴一次宴会。母亲不想身后事,走的时候又不曾留下遗言。
母亲走了,她没想过要留下一点痕迹。就如她说的,死了死了,一了百了。作为儿女,我总得留住思念。在红尘的某个角落里回忆母亲与我们相守的时光,氤氲的氛围中,感受母亲温暖的气息,在梦里与她相见,在心里与她默默对话。
篇6:母亲,我们一起走回家的散文
母亲,我们一起走回家的散文
了,岁月牵着我,向金光四射的方向走去;而它拽着你,困苦,清淡,在茶一般的日子里,一切的劳作,不光辉,不炫丽,只是银发已悄悄爬到你的头上。
母亲,我最亲爱的人
我忘记了去追你,像追一位美丽的姑娘一样。
我一直相信女人都是爱美的。终于破天荒,我准备在琳琅的饰物中挑一对耳钉,挑选时不断给店主强调你的朴素,最后买下一对亲手送给了你。你已憔悴,这对耳钉是否多余?——我生起疑惑,真想朝老天嘶吼:谁让你把她的风姿绰约剥去的?!把那种种女人的美好还给她,也还给我!
好多年了,我们母子没在一起走路,用四只脚安静地走。我俩本是血肉相继,我是你的一块肉,在你的体外生长,永远连系着,万水千山,我在你身上汲取养分。
某年某月某日早晨。那是个冬天,夜里飘落一片片白雪,早晨止了。很早,我们一起出门,一起走雪路,那时你身前的那个小孩根本不明白寒冷是怎样的一个词语。小孩有寒冷的知觉,可是身后有母亲看他抛雪球,雪中奔跑,所以小孩把整个冬天都忘却在脑后。那个冬天,那条路上,于小孩,无关乎寒冷,雪的温度,不过是某个数字而已。小孩的心中,母亲是他伤心后可以肆意哭泣的怀抱。小孩依赖怀抱的舒适,小孩的身体只需靠在柔软的乳房上,他的世界也就丰满了,再无欲念。他痴迷母亲身上的这两座小山峰,就像他迷恋于想象远方从未见过的山峰。简简单单,和母亲在一起,小孩以为会一生一世。我那时觉得,我的生命中只出现你一个女人就足够了。
母亲,我喜欢称呼你为“你”,因为这样,我感觉可以在心中与你挨得更近。“您”,太客气了。
远,眨眼之间,你走出我的童年世界。那年夏天,我以小孩的悲伤哭泣想要挽留你,让你陪我,让你的山峰陪我,我离不开你,离不开你的山峰。那个小孩当时不懂成人们的撕心裂肺,他自己却绝望得撕心裂肺,声音都哭得沙哑了。你走了,为了我,只是为了我,你只能走掉。我小,我没有力量去死死拉着你的手,横竖不让你走掉。我只会哭,什么都不懂地去哭。无计可施。然后是追赶着哭,在田埂上猛力地跑着,想要追上你。以前在这条田埂上,不是让我追你的,而是你气喘吁吁地追我。我的世界是怎么了?怎么一下子安逸的美梦被捣碎了?夏天,我哭得满脸是泪,满身是汗。
自此,我们长年累月分离。分离后第一年,我深深地思念你;第二年,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第三年,我深深地思念你;第四年,我深深地思念你;第五年,第六年,我思念你;第七年,第八年,我习惯了;第九年······我又开始思念。思念开始无限无边。
特别在年末,电话中得知你们将要回家,思念变成盼望。这些年,年年如此。看着村里的游子一个个归来,心里急火烧得灼热,盼望,期待,激动,被复杂的情绪包裹。
手拿电筒,去村头等待。在黑压压的夜色之中,一束光满怀依依深情地铺向回家的路。
远远地,有人在呼唤我的小名。我听出来了,你的声音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我的耳朵的.,我忘不了那些被你的爱抚摸的年月,忘不了你唤我小名时的柔情。你回来了,我内心波涛汹涌,却安静地等你靠近我,准备用一声“妈”欢迎你回家。
你离我越来越近。我想跑过去抱住你,爬到你的怀抱里。可我长大了。我不动,我等待你再次走进我的世界。
等待,幸福挤满我的肉体,我觉得你也是幸福的。太久没见的儿子,骨肉相离又相合,你用小名来召唤好久不见的幸福。
你真的立在了我的面前。
“妈”,我没有任何其他的话,只是喊了你一声。这一个喊声在我的口腔里,沉寂着,像躲在水井里的月亮。我日日夜夜想把它捞出来,可你不在我的面前,零距离的面前。你走后,时光慢慢将我的悲伤洗净。嬉戏玩耍之中,你再没有唤我的小名让我回家吃饭。我无所顾虑地笑,用力地奔跑,融进玩伴的队伍之中,剩下欢乐,渐渐失去了你的生活的影子。
失而复得的滋味,我尝到了,并不是甜到极点,而是甜中有几分酸涩。你听了我的喊声,温和地对我笑了,并蹲下来,伸出手把我拥进你宽大的怀抱。你的两座山峰,依然是我的温暖的睡床,我多想今晚靠着它进入睡眠,惹人怜爱的睡相,酣酣地睡一觉——或许睡很多觉,醒来后,吃你做的饭和菜,我喜欢吃你做的饭菜,怀念那味道。
你抱着我,在这条路上,走回了家。你没有让我走一步路,我在你怀里一直躺到家。
事情果然如我所愿。幸福洋溢。家,三个人,一起吃饭,一起洗脚,一起看电视,一起睡觉。外面的春天快到了,而我已过上了春天。
过了一些时日,外面的春天还很长,我的春天结束了。
离去,又必须面对残酷。你在某个深夜趁我睡得正香的时候偷偷离去。去了远方,我不知道到底有多远,我只知道一年内不能与你相见。我曾幻想你去的地方没有可以看得见的土壤,到处都是水泥,高楼大厦。除了幻想,而且向往。
离去与回家循环,相离与相见循环,悲伤与欢乐循环。我终究有一天会懂得你的苦衷。我会更早懂事。
的确如此,过了几年,我明白了你我为何这样年复一年地循环。我暗自有了小小的梦想,却不曾想过它的艰难,只是深埋心底,不透露,不遗忘。
又经过几年,很多情形有了好转。比如我可以凭一己之力跑到远方——你们的身边。
我大了,大到已不能躺进你的怀抱,靠在那两座山峰上。而且我的心上不知不觉已走进别的女生,但我深知,谁也不能把你挤走,你在我心里永远走不掉。
听一首抒情歌,看一部感人肺腑的电影,我心里随时联想到你,联想起我和你一起走回家的温暖情境,然后全身一阵酥麻,眼睛湿润,泪水静静溢出。我没想到,时隔十多年,我又学会了哭泣,却已不同往时,只是一个人静静地流泪,没有撕心裂肺地大吼大叫,话语全部碎成粉末化成泪水。情到浓时,眼睛会湿。一以贯之地想着你流着泪,我却仍是男子汉。
在你的远方,我和你一起走宽阔的马路,家在被山水隔断的远方,走不回去。你是被火车运来的,我也是。我在想,耗掉你剩下人生的力气,恐也走不回家。常年寓居在外,家,只能贴在墙壁上一遍一遍深情注目。不过,三个人在一起,足可以安慰自己:这是第二个家,把他乡当作家乡。我们一起走路,我似乎一直在你前面,因为我气力比你足,我可以停下来等你,我要在你的视线之内,我怕丢失了你。至少我的背影可以让你踏实,宽大厚实的肩膀证明我真的大了。我开始理解你在我生命中的意义。
又是一年的末尾,我又挎上一箱行李,去到你的城市,站在你的面前。我尽力去与你多呆在一起,我是想你的。穿得精神十足,俨然已成正气青年,突然地就站在了你的面前,你的欣喜的表情在那个小房间里是最生动迷人的,至少在我眼里。这一年,我将与你一起回家。
多少年风雨飘摇,我们一起回家,不容易,格外珍惜。
进村的土路已修改成平整的水泥公路,多少年过去了,我们又一起走回家。路不长,长大的我多希望永远走下去。可心里分明依恋着家,多走一会儿,然后走到家门口,打开家门,进入家里打开灯,关上大门······。外面无边的黑,家里无限的亮。这样的夜里,我无所求,安心享受丝滑般家的温情。
以后的好多日子里,心里稍微有一点触动,就会把与你一起走回家的情景搬出来回忆,一个人的回忆,当时心里暖乎乎的感受一次次温热我的眼睛和身体。
篇7:母亲的“桥”
母亲的“桥” 卢越
我的
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历城一中的新生卢越
QQ:240137021 邮箱:240137021@qq.com
篇8:走玻璃桥作文
星期天,我、妈妈和弟弟一起去了“环球港”商业综合体。
这个建筑有点像外国的城堡,一共有五层楼。那里有琳琅满目的服装店,有热闹非凡的小吃店,还有备受小孩子欢迎的玩具店。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那“悬挂”在高空的玻璃桥!
我和弟弟都十分想要去走走那个玻璃桥,妈妈也同意了。弟弟刚走出电梯,就兴奋地跑向了玻璃桥。他迫不及待地冲了上去,可在望望“山崖”地下,顿时傻了眼――他本来胆子就不是很大,再待在这么高的地方,怎么能不怕?他在原地愣了几秒,那种表情又有些害怕,又有些惊奇,逗得我和妈妈哈哈大笑。“有什么好怕的!”我对弟弟说道。我慢慢地走了上去,原本不害怕的我,也被弟弟那紧张的表情搞得有些畏惧了。为了不让弟弟笑话,只好勉强地说:“看!没有什么好怕的!一起来玩吧!”在我的劝说下,他终于肯走玻璃桥了,但他也只敢沿着边走。我一想到脚底下只有一片玻璃,底下便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高度。虽然我也知道脚下的玻璃很坚固,我们绝对不会掉下去,但玻璃毕竟也是透明的呀!我见其他小朋友和大人都毫不畏惧,在桥上又蹦又跳,有说有笑,可热闹了!我也不想因为害怕而不能和别的小朋友玩吧,不然来这里岂不是白跑一趟吗?所以,我只好鼓起勇气,胆子大一些了!
我壮起胆子,坚决不看玻璃下方那“万丈深渊”。我在心里默默地给自己鼓劲:有什么可怕的!这玻璃那么坚固,既然别人能造出来,就肯定不会有危险,再说了,有那么多人走过,不都没事吗?这玻璃桥啊 ,只是看着吓人,其实就是个纸老虎么!渐渐的,我感觉自己也没有那么害怕了,不那么畏惧了!
凡事都要大胆尝试。我鼓起了勇气,战胜了玻璃桥,战胜了恐惧。恐惧就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篇9:走玻璃桥作文
二年级时,我们一家四口去东莞植物园玩。走着走着,我们看见了一座玻璃桥,哥哥笑嘻嘻地问我:萱萱,你敢去走那座玻璃桥吗?离得有些远,我觉得走玻璃桥没什么难度,就无所谓地回答了一句:敢啊!爸爸听了,带着我们朝玻璃桥走去。
走近玻璃桥,望望玻璃桥底下,妈呀!太恐怖了!那河看起来非常深,上面好像还有大蚊子呢!我后悔了,但是海口已经夸下了,怎么好意思退缩?
我让爸爸妈妈和哥哥先走。他们不慌不忙地走上桥,我紧紧地跟着他们往桥上跨了一步。桥很稳,但是下面的一切看得更清楚了。我盯着下面的水流,吓得魂飞魄散,心都快提到嗓子眼儿了!我马上又退了回去。看着哥哥和爸爸妈妈大胆走过去的背影,我非常不服气,可是我双脚都在发抖,怎么办呢?我小心翼翼地往前跨了一小步,再缓缓地跨出第二步,像一个小偷正在小心翼翼地偷别人家东西的样子。仿佛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我终于爬过了玻璃桥的一半。看看下面,我的心差点没跳出来,太高了呀!一摔下去绝对粉身碎骨。我为自己之前的假装勇敢后悔不已。真想退回去呀!我回头望了望,啊不行!回去的路似乎还更远一些。此时,爸爸妈妈他们早就走完了玻璃桥,站在另一端鼓励我:萱萱,加油!哥哥幸灾乐祸地对我伸出手,问:小萱萱,要不要哥哥来拉你呀?我不理他,心想:他们都能走过去,我也可以做到!我闭上眼睛,让心情平静下来,非常缓慢地像蜗牛一样挪动着发抖的双腿。终于,在爸爸妈妈不断地鼓励下,我爬过了玻璃桥,站在了爸爸妈妈的身边。
这件事,我至今难以忘怀,它让我明白:人要战胜自己,才能克服所有困难。
篇10:走玻璃桥作文
记得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去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简单的游玩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博物馆我蹦来蹦去,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座玻璃桥。看着玻璃桥周围很多人都战战兢兢不敢经过,爸爸指着玻璃桥,微笑看着我说:儿子,你敢在这上面走动吗?看着爸爸挑衅的眼神,再看看坚实的玻璃桥,我心想:这能吓倒我吗?太小看我了。我就趾高气扬地回答:就这个小小的玻璃桥能吓倒我吗?爸爸,你可别门缝里看人,我的胆子可大啦!说完,我就甩起双臂跨着大步走向了玻璃桥。我要用我最英武的身姿,让爸爸见识我的厉害。
可我刚站上玻璃桥立马就怂了,穿过透明玻璃,看到深渊似的地面,我就像泄了气的气球,刚才的勇气和胆量瞬间就没了。我站在桥上腿抖个不停,生怕一脚踩空掉了下去,我真得好想趴在地上爬过去呀!爸爸看见我的样子,哈哈大笑着说:怎么,你刚才说的都是假的吗?听到爸爸的话,再看看走过玻璃桥的人,想想我的.豪言壮语,我打起精神,手扶栏杆,像个男人一样迈出了第一步。试探着跨出脚踩了踩,我并没有掉下去,也没有摔倒。我顿时没有那么害怕了,我心想:这玻璃桥也没有那么可怕嘛!克服了心中的恐惧,我竟不怕这玻璃桥了,迅速跑了过去!
跑过第一趟之后,我再也不怕玻璃桥了,我甚至可以在玻璃桥上跑、跳,在桥面上快活得不得了。看着姐姐在玻璃桥上不敢走,我心里大笑,姐姐都不如我。我真为自己自豪和骄傲。妈妈看见我在玻璃桥上战胜自己,那么勇敢,夸我说:儿子,你真勇敢,我和姐姐都向你学习。
挑战玻璃桥,战胜我自己,我至今难忘。
【母亲的走桥运动散文】相关文章:
1.走玻璃桥作文
2.走山散文
3.走高桥散文
4.走西口散文
5.初中作文母亲的桥
6.土家廊桥散文
7.故乡的桥的散文
8.雪之桥散文
9.运动的快乐的散文
10.青春继续走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